什么是“好”的中国当代艺术
当代艺术的定义与特征

当代艺术的定义与特征当代艺术是指在当代社会中创造的艺术形式,包括绘画、雕塑、摄影、电影、音乐、舞蹈、表演艺术等多种形式。
它的起源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期的欧洲,随着现代性的发展,当代艺术也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和普及,成为了当代文化与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当代艺术的定义当代艺术是一种具有现代性和前卫性的艺术形式,它以当代社会的现实问题和文化氛围为创作背景,以多样性和创新性为特征,以表达和探索人类精神和情感为宗旨。
当代艺术不仅是一种艺术形式,更是一种思想和文化的表达方式,它承载着人类对生命、自然、社会、历史等问题的思考和探索,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和文化价值。
当代艺术的特征1. 多样性当代艺术具有多样性的特征,它包括了多种艺术形式和风格,涵盖了绘画、雕塑、摄影、电影、音乐、舞蹈、表演艺术等多个领域。
当代艺术家不仅关注传统的艺术形式,还积极探索新的艺术形式和表达方式,以满足当代社会和文化的需求。
2. 前卫性当代艺术的前卫性是其最为显著的特征之一,它始终在艺术的前沿探索和创新,不断挑战传统的观念和艺术形式,以更加自由和开放的态度面对世界。
当代艺术家通常不拘泥于传统的艺术形式和技法,而是尝试用更加新颖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3. 反映现实当代艺术是一种反映现实的艺术形式,它关注当代社会和文化的现实问题,以表达和探索人类在当代社会中的生存状态和文化认同。
当代艺术家通常通过艺术作品来呈现社会问题和文化氛围,以引起观众的关注和反思。
4. 强调观念当代艺术强调观念的重要性,它不仅关注艺术形式和技法,更强调艺术作品所包含的思想和情感。
当代艺术家通常通过艺术作品来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以引起观众的共鸣和思考。
观念成为了当代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使当代艺术更加具有深度和内涵。
5. 开放性当代艺术具有开放性的特征,它不仅包容传统的艺术形式和观念,还积极吸收其他文化和艺术形式的影响,以创造更加多元和丰富的艺术作品。
当代艺术家通常具有开放和包容的心态,他们愿意倾听不同的声音和观点,以拓展自己的艺术视野和创作思路。
中国当代艺术与审美趋势

中国当代艺术与审美趋势中国的当代艺术,是指在当今中国社会背景下,以各种多样的艺术形式为表现方式的艺术作品。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中国的当代艺术经历了一个非常复杂的历程,其中涌现了各种各样的流派、风格,逐渐形成了自己的审美趋势。
一、反对理性主义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期,由于经济改革和市场化的推进,中国的文化产业开始兴起。
这时期的中国艺术家们,努力把中国传统文化与当代世界艺术融合起来。
他们对理性主义进行了尖锐批判,并把重点放在艺术的感性体验、情感表达和瞬间感受上。
在审美观念上,这类艺术家们推崇“重于表现的感受体验大于主题本身的情感”观念,强调艺术作品的内在表现力和观念性。
这一阶段的艺术家们,追求的是艺术的“本真”和自由。
二、关注社会问题20世纪90年代中期,中国社会深度变革进入了一个阶段。
与此同时,中国的艺术家们也意识到,他们需要以艺术作品反映社会问题和现实压迫。
在这一阶段,艺术家们强调作品的“物化程度”,即作品的反映、批评、宣传和抗议的作用。
他们认为,艺术家应该是社会观察家和参与者。
因此,他们使用各种各样的多媒体表现形式,把他们通过艺术作品观察到的社会现象和人们的生存状态,呈现给观众。
三、崇尚“后现代”20世纪90年代末期,中国的当代艺术进入到了“后现代”阶段。
在这一阶段,艺术家们不再仅仅是反思现实,而是开始把人类在现实中的位置放到更广阔的历史进程中去思考。
在审美观念上,这个阶段的艺术家更加注重作品的相对性、多义性、变化性和随机性。
他们主张艺术应该是一个公共的场合,应该开放给观众参与,艺术家应该是与观众一样的角色。
这一阶段的中国当代艺术在表现媒介、表现手法、创作思路、审美理念等方面都有了非常大的变化。
四、去人文化中国当代艺术的最新审美趋势,大概可以称之为“去人文化”的时代。
在这一阶段,艺术家们更加注重艺术的综合性、整合性和全球性,他们使用科技手段和自然元素,探索艺术和自然环境的联系,表现出科技文明的作用和影响。
当代艺术的定义与特征

当代艺术的定义与特征当代艺术是指在当代社会中产生的艺术形式和风格,它是一种反映当代社会、文化和思想的艺术。
当代艺术的定义并不是固定的,它随着时间和社会背景的变化而不断演变。
本文将从当代艺术的定义、特征和发展趋势三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当代艺术的定义当代艺术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它指的是当前的艺术形式和风格,与过去的艺术形式和风格相比,它更加接近当代社会的现实和价值观。
当代艺术的定义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 多元化:当代艺术包括了多种不同的艺术形式,如绘画、雕塑、装置艺术、行为艺术、数字艺术等。
这些艺术形式各有特点,但都反映了当代社会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2. 反映当代社会:当代艺术是对当代社会现实的反映和批判,它关注当代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问题,表达艺术家对这些问题的态度和观点。
3. 自由创作:当代艺术家在创作中享有更多的自由,他们可以自由选择艺术形式、表现手法和主题,从而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情感。
4. 全球化:当代艺术具有全球化的特征,它不再局限于某个国家或地区,而是在全球范围内交流和影响。
二、当代艺术的特征当代艺术具有以下几个特征:1. 多元性:当代艺术包括了多种不同的艺术形式和风格,如抽象艺术、表现主义、后现代主义、概念艺术等。
这些不同的艺术形式和风格反映了当代社会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2. 反映当代社会:当代艺术是对当代社会现实的反映和批判,它关注当代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问题,表达艺术家对这些问题的态度和观点。
3. 超越传统:当代艺术超越了传统的艺术形式和风格,它不再局限于绘画、雕塑等传统的艺术形式,而是采用了更加多样化的表现手法和媒介,如数字技术、装置艺术、行为艺术等。
4. 自由创作:当代艺术家在创作中享有更多的自由,他们可以自由选择艺术形式、表现手法和主题,从而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情感。
5. 可塑性:当代艺术具有很强的可塑性,它不断接受新的思想和技术的影响,不断更新和发展。
三、当代艺术的发展趋势当代艺术的发展趋势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 技术化: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当代艺术越来越多地采用数字技术、虚拟现实技术等新的技术手段,从而创造出更加多样化和新颖的艺术形式。
当代艺术的名词解释

当代艺术的名词解释当代艺术是指与当下社会、文化环境相结合的艺术形式和创作观念。
与传统艺术相比,当代艺术更加关注社会变革、科技发展和个体体验等方面。
这片文章将从不同的角度解读当代艺术的内涵和特点。
首先,当代艺术具有多样性和开放性的特点。
传统艺术通常以特定的形式和题材进行创作,而当代艺术则更加多元化和开放,可以包括绘画、雕塑、摄影、装置艺术、行为艺术等各种艺术形式。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新媒体艺术和数字艺术也成为当代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艺术家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创作需求选择适合的媒介和技术,以实现他们对当代社会和文化的思考和表达。
其次,当代艺术强调观念性和思辨性。
在当代艺术中,艺术家们更加关注作品所传达的概念和思想,而非传统艺术中对形式和技艺的追求。
观念艺术是当代艺术中的一个重要流派,其作品常常通过抽象的形式和符号来表达艺术家的思考和触发观众的思考。
艺术家们试图通过作品来探讨人类的存在意义、社会问题、身份认同等课题,并激发观众对这些问题的思考和讨论。
第三,当代艺术对观众的参与和互动提出了新的要求。
传统的艺术观赏往往是被动的,观众只需欣赏作品本身即可。
而当代艺术则鼓励观众主动参与到艺术中来。
例如,装置艺术和行为艺术常常要求观众亲身经历和参与其中,成为作品的一部分。
此外,数字艺术和交互艺术利用科技手段使观众可以与作品进行互动,通过触摸屏幕、感应器等设备来改变作品的形态和呈现方式。
这种观众的参与使艺术与现实生活更为紧密地联系起来,也增加了观众的参与感和创作体验。
此外,当代艺术常常涉及社会和政治议题。
尽管本文不涉及政治,但是应该承认当代艺术对社会问题的关注和表达。
艺术家们通过作品来探讨社会中的不平等、环境问题、性别议题以及历史的反思等。
他们试图通过艺术的力量唤起公众的关注和思考,促进社会进步和改变。
最后,当代艺术对传统艺术进行了颠覆和挑战。
当代艺术家们不再受传统观念和规范的束缚,他们试图打破传统的艺术形式和表达方式,追求新的艺术语言和创作方式。
浅谈中国当代艺术的发展现状

浅谈中国当代艺术的发展现状1. 引言1.1 中国当代艺术的定义中国当代艺术是指中国大陆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经历了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后人类主义等多个艺术潮流的交汇和碰撞,形成的一种独特的艺术风格和表现形式。
它既继承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又吸收了西方现代艺术的技法,呈现出丰富多彩、多元包容的艺术特点。
中国当代艺术的定义在不同的人看来可能有所偏重,但它是对当代中国社会、文化、政治等方面进行思考和表达的一种艺术形式。
中国当代艺术通过各种媒介和形式,如绘画、雕塑、装置艺术、摄影、行为艺术等,传达着艺术家对当下社会现实的认知和表达,反映着个体和群体在变化中的生存状态和情感体验。
中国当代艺术不仅是艺术创作的产物,更是社会发展的一面镜子。
它承载着时代的记忆和精神,引领着观众思考和反思。
中国当代艺术的定义需要随着时代的变迁而不断更新,但其核心精神始终是关注人类情感、人文精神和社会现实,为人们带来启迪和思考。
1.2 中国当代艺术的历史背景中国当代艺术的历史背景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期。
在中国现代史的特殊背景下,中国当代艺术在20世纪初期开始了其探索与创新之路。
在那个时代,中国社会正经历着巨大的变革和动荡,传统文化与西方文明的冲突与融合使艺术界也产生了许多新的思潮和创作方法。
中国当代艺术家开始摒弃传统的绘画技法,转而追求更为自由和独立的表达方式。
20世纪后半期,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为中国当代艺术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契机。
随着国际交流的增多,中国当代艺术家开始接触到更广阔的艺术领域和理念,他们从中受益,同时也为中国传统文化赋予了新的内涵与诠释。
不同潮流的出现为中国当代艺术注入了更多元化的活力,同时也在国际舞台上扩大了中国当代艺术的影响力。
中国当代艺术的历史背景可以说是一个持续发展、蓬勃兴起的过程,其在不同时期不断吸收外来文化的精髓,同时也在创新中保留着独有的特色与风采。
1.3 中国当代艺术发展的意义中国当代艺术的发展意义十分深远。
当代艺术的特征与创新发展趋势

当代艺术的特征与创新发展趋势当代艺术是指现代社会中创作的艺术作品,它在形式、题材和表现手法上与传统艺术有所不同。
当代艺术的特征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多样性、互动性、跨界性和思想性。
同时,当代艺术的创新发展趋势也在不断涌现,推动着艺术界的前进。
一、多样性当代艺术呈现出多样性的特征,表现在艺术形式、表达方式和风格上的多元性。
艺术家们摒弃了传统的创作规范,追求个性化的表达方式,通过不同的材料、媒介和技术手段来创作作品。
例如,绘画、雕塑、摄影、装置艺术、行为艺术、数字艺术等形式纷呈,给观众带来了不同的视觉和感官体验。
这种多样性的特征使得当代艺术更富有创意和想象力。
二、互动性当代艺术与观众之间的互动关系日益重要。
在传统艺术中,观众通常是被动接收作品的,而当代艺术倡导观众参与进来,成为创作的一部分。
互动艺术作品通过观众的参与,使观众从单纯的观看者转变为体验者,进而与作品产生共鸣和互动。
这种互动性的特征使得当代艺术更加具有参与性和沟通性。
三、跨界性当代艺术在创作与表现上具有跨界性的趋势。
艺术家们常常将不同领域的元素融入到作品中,例如音乐、舞蹈、戏剧、电影等,使得艺术作品更加综合、多元化。
这种跨界性的特征使得当代艺术具有更广阔的表现空间和更丰富的艺术语言。
四、思想性当代艺术强调作品中蕴含的思想性。
艺术家以自己的方式表达对社会、人性和环境等问题的思考和观察。
当代艺术作品通常富有深度和思想内涵,通过艺术形式的变革来表达对社会现象的关注和批判。
这种思想性的特征使得当代艺术成为思想与艺术相结合的媒介。
当代艺术的创新发展趋势:一、科技与艺术的结合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科技与艺术的结合呈现出新的发展趋势。
数字艺术、虚拟现实艺术、艺术与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当代艺术创作中。
这些技术不仅为艺术家提供了更多的创作手段,也为观众带来了更加丰富的艺术体验。
二、环境艺术的兴起环境艺术是指以自然环境为媒介的艺术形式,强调艺术与环境的有机结合。
当代艺术的特点与表现发展趋势

当代艺术的特点与表现发展趋势当代艺术是指自20世纪末以来的艺术形式,其发展及表现方式与传统的艺术有很大的不同。
当代艺术作品的特点和发展趋势是人们都应该了解的。
一、特点作为一种新兴的艺术形式,当代艺术具有很多独特的特点。
1. 多样性和多元性当代艺术包含的艺术形式非常多,如观念艺术、行为艺术、装置艺术、数字艺术、影像艺术、新媒体艺术等等。
每一种艺术形式都有自己独特的表现方式和艺术特点,该艺术形式的多元性和包容性也成为了当代艺术的一个重要特点。
2. 超越传统材料传统艺术形式很大程度上都依靠固定的材料,如油画、素描、雕塑等等。
然而,当代艺术家创作时常常使用非传统的材料和媒介,如玻璃、塑料、回收材料、数码影像、音频、视频等等。
这不仅拓宽了艺术的表现方式,也使得当代艺术作品更加的丰富多彩。
3. 打破规则当代艺术严格来说并没有特定的规定或者标准,这也是当代艺术家们常常打破艺术的规则的重要原因。
艺术家在创作时不受传统限制,他们可以演绎自己的思想和感觉,这也促进了当代艺术作品的多样性和多元性。
4. 文化和政治批判当代艺术往往强调文化和政治批判,通过艺术手法表达对社会现象和当今世界的关注与反思。
当代艺术家的作品往往传递出深刻的思考与意义,使得观众们在欣赏作品时获得更广泛的视角与深层次的思考。
二、发展趋势当代艺术一直在不断的发展变化中,随着技术和时代的发展,当代艺术发展出了以下几个趋势。
1. 数字化随着数字技术的进步,数字艺术和新媒体艺术成为当代艺术的重要形式。
数字艺术家使用电脑软件、数字图像处理等技术来进行创作,而新媒体艺术常使用数字技术来创造沉浸式艺术体验。
数字化的趋势已经成为当代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2. 科技与环境环境和科技是当代社会的两个核心主题。
当代艺术家们通过采用环保和可再生材料来表现其对环保的重视,使用技术和新媒体艺术创造出超现实的观感和激发人们的想象力。
3. 国际化当代艺术的发展已经跨越国界,无论艺术家是来自哪个国家或地区,他们都可以参与到全球化的当代艺术运动中。
当代艺术的特征

“当代艺术”概念是在90年代初提出来的, 这和当时许多艺术家放弃西方现代主义立场有 一定关系。
到了90年代以后,不少中国当代艺术家在
国际艺术展上逐渐有了名气,中国当代艺术在
世界艺术格局中得到不断的认同,从西方现代
主义艺术中走了出来,登上了世界艺术舞台。
中国当代艺术包含着对中国和西方传统艺 术的批判与继承,也包括对艺术创新进行了有 益的探索所形成的当代中国画、油画为主要艺 术形式兼顾观念艺术、装置艺术等多元并存的 当代艺术格局,具有自身的艺术特征。
间工艺的方法和材料,采用挪用和拼贴、夸张
和反讽的手法,通过各种时尚的视觉符号和艳
丽的广告图像和对物欲横流的现实生活的模仿
,表现那些被消费文化侵蚀的心灵以及被时尚
流行压抑的个性,表达对都市文化表面化的质
疑和对人的强烈物质欲望的批判。
刘力国和他的作品
观念艺术
观念艺术产生于西方20世纪中后期,判定艺 术品的好与坏主要看它是否呈现了某种观念,衡 量艺术家标准不是他的技艺而是他对表现对象哲 学追问的深度。
农村题材为主的表现形态,将画笔对准城里人
普通、平凡的市井图像,表现题材转向了以都
市社会生活为中心社会,形成了以都市文化为
表现特征的“新生代”艺术。
刘晓东
三峡新移民
政治波普
•
以王广义为代表的“政治波普”成为了90
年代初期的创作方式,这种创作放弃了形而上
的创作,针对当下生存状态选择以幽默的方式
去描绘对中国具影响力的对象和事件,将历史
张晓刚,8000万港币
•
所谓新具象即心灵的具象,灵魂的具象。
•
他们不同于罗中立的真实,那些描绘出来
的苦难的农民、沧桑的脸以及高原藏族人的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什么是“好”的中国当代艺术
什么是好得中国当代艺术,首先我们应把中国“好”的概念界定清楚。
首先,从时间范围内来划分:从1978年到至今,其风格特征:中国当代艺术是从1978年到至今的艺术,其在作品风格上表现出“实验性”的基本特点。
从国内和国外两个语境背景下来解读。
国外视角:1政治意识形态国际对中国的态度 2 经济因素(外资出钱、牵引部分当代艺术发展) 3中国艺术家的自我妖魔化(即艺术的自律性)
国内视角:1.1978—1984年:“民族形式”
2.1985—1989年:“走向西方”
3.1990—1998:年:“身份迷失、黄金变革”
4.1999—2008年:“自我意识地逐渐恢复”关于美,很多哲学家有不同的看法:车尔尼雪夫斯基说“美是生活”,这是对的——但这仅仅是指出了使用“美”这个字眼的一种语境。
黑格尔说“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这也是对的——但这仅仅是指出了使用“美”这个字眼的另一种语境。
XXX说“美是YYY”,这是对的——但这仅仅是指出了使用“美”这个字眼的第ZZZ种语境。
语言分析哲学认为:语言就是一切,因此语言分析哲学家主张一切都从语言分析入手
维特根斯坦认为:一个词没有准确的字典意义,他的意义只存在于其使用中。
例如:一朵花是美的
此外,艺术概念的开放性使我们对此次课题有了多维度的解释:1.如果一个概念的正确使用条件是可变的,那么这个概念就是开放性的。
2如果一个概念的使用必要条件和充足条件能够被确定,那么他就是封闭性的
3韦兹:艺术是开放性的概念,美学家可以确定概念的正确使用的相似条件,但无论如何也不能确定必要和充足的条件。
什么是“好”的中国当代艺术
一、中国性
“中国性”的去留问题
1、丹托的在《普通物品的转化》一书中指出:作为艺术品应该满足的条件,一个是这个对象是关于某物的,另一条件是它必定表达了一定的意义。
第一点指的就是艺术一定是“关于”某物的,这呈现在当代中国艺术中,就是说艺术一定是要有所“指向”。
中国艺术之为“中国艺术”就需要指向某种本土文化结构,并将某种本土文化意味深深地蕴涵在其中。
这就需要一种“本根的创造性”。
2、在这个全球文化一体化的独特时代,你的艺术拿到跨文化语境之内,本土化的必要价值就呈现了出来。
因此当代艺术的民族化这也是世界文化对于中国艺术的基本要求。
举例:吴冠中的《早春》吴冠中一生致力于油画民族化和中国画现代化的探索,他力图把欧洲油画描绘自然的直观生动性、油画色彩的丰富细腻性与中国传统艺术精神、审美理想融合到一起。
二、时代性
王宏建的《美术概论》中提到:“真正的艺术作品,并不是对一个在此之前存在着的抽象“时代精神”的客观化地反映,而是本身即参与创造时代精神。
这一时代精神充分体现在艺术家所创造的新的感知方式。
我们可以把它理解成现实为作品的形式与风格的不同时代内容。
形式与风格是社会意识形态的产物,艺术作品能体现当代人精神风貌和生活状态。
总结:刻板、木讷、空洞、雷同而夸张的无意识表情透露出的令人心悸的空虚。
这种公共焦虑感虽然不能完全涵盖社会转型中的中国社会特征与时代面貌,但是不可否认,这些程式化的形象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处于市场经济大潮中的国人在文化和精神相对空虚的情况,概括了普遍存在的文化与精神焦虑,具有典型化的时代特征。
举例:王澍的《五散房》中国美术学院象山校区是将中国性、时代性融为一体,我们看到的景象完全是一个中国式的现代村落,它既是典型的中国式乡土,又充满了现代性。
显示出古代建筑无法具有的简洁、大气和骨髓深处的现代气质和质感。
三、审美性
“在纷繁复杂的世界里,艺术创作的审美性,也有高低、雅俗之分,一个艺术家的艺术品阶也影响其艺术创作的品位。
”当然,艺术的审美性不仅仅包含艺术创作者的艺术修养,它还包含了艺术欣赏者的主观意识。
我们这里仅从艺术创作的角度出发,谈及审美性中艺术创作的品阶,高品阶的作品往往其内容积极向上、思想深刻、它能触及生活的本质,展示生活的丰富性与复杂性。
举例:《为无名山增高1米》在北京妙峰山区的某个秃山坡上。
10位裸体男女流浪“艺术家“重叠在一起,目的是为山增加高度。
刘淳对此说:“我不太懂其中的观念语言,但觉得挺好玩。
”
《文化动物》,由两个叫交配的种猪完成.将美国的公猪身上毛去净,印满了外文字母的“天书“。
将中国的母猪身上毛去净,同样印满汉字的“天书”。
《再生》将牛肚剖开,“艺术家“进去后再血淋淋地出来。
四、创新性
康德认为艺术纯粹是作家、艺术家的天才创造物
康德对天才的规定
1、天才首先具有天赋的才能,这种才能不是靠学习得来的,而是具有独创性的。
2、天才的作品不靠模仿,天才在创作时没有一定的法规,天才只存在于创作之中,而不存在于科学之中。
当代艺术家徐冰总结自身的《我的艺术方法》中所说:他自己工作中需要满足的几点当中,最首要的就是“必须要有创造性”
比如当前好的科技发明适用于艺术就有三个条件,“首先对人的思维有启示;第二要有原创性,就是过去没有过的,这也是艺术的最高要求;第三要有实用性。
举例:举例:徐冰《析世鉴》
杨念群:《析世鉴》作为综合意义上的前卫艺术,其意义在于把绘画空间给立体化了,特别是其中的文化关怀,通过自创文字的装置性流动,力图泛化为一种非传统的解释行为,但这种行为透视的却是一种石碑式的精英效果。
赵汀阳:他的新书写艺术一身兼有多种艺术形式的效果,极尽巧思。
王明贤:认真制作了一个大玩笑,却又找到当代艺术的国际性。
王林:与其讨论东西方文化的历史纠葛,不如让两者真正有交融的机会。
把英语单词写成方块字,是一种个人试验,固然不可能成为社会惯例,但中国书法的形和英语单词的义相互结合,让人体会书写的乐趣,大可培育异质文化间的亲和力。
因为这件作品,我想起古人的一句话: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矣。
顾丞峰:无以辨认的“汉字”铺天盖地,这是徐冰在十几年前为我们提供的一道似是而非而无法忘却的装置大餐。
在他以后国外多年的创作中,文化问题——中西文化的铺排与对话一直是他作品所关心的问题,《析世鉴》正是这一线索的发端,它足以代表新潮美术
之后的创作实绩。
五、启发性
丹托的在《普通物品的转化》一书中指出:作为艺术品应该满足的条件,一个是这个对象是关于某物的,另一条件是它必定表达了一定的意义。
艺术还必须呈现出“意义的复合性”。
所呈现的意义在观者或接受者那里越是复合的、多彩的、多元的与丰富的,就越是越有意思的作品。
反过来,如果越趋于“单一”,则甚至会由于“单一”而丧失了意义。
六、实用性
市场与实用价值
举例:此人出售价格面议》朱发东
反映了在一个消费化时代的关于人与艺术的思考,中国进入商业化氛围越来越浓的新文化情境中,由于传统价值观逐渐失效,新的价值观有没有建立起来,所以不少人进入的价值的误区。
观点:纯艺术在维持一定的经济基础之上应当保持艺术的独立性和主体性。
综上所述,我们认为评判中国当代艺术的好坏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与体系,它既是一个开放地认知系统,同时也是一个非常主观的意识反映。
但是,任何一种艺术创作与艺术作品必然有其与之相适应的意识形态。
由此,我们认为评判中国当代艺术的好坏我们只能将其置立于某种语境中,进而探究其艺术的共性。
所以,我们认为“好”的中国当代艺术必须具备如下相似条件:民族性、时代性、审美性、创新性、实用性、启发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