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课新中国的科技成就

第27课新中国的科技成就
第27课新中国的科技成就

《第27课新中国的突出科技成就》教学设计

课标要求:

列举新中国成立以来科技发展的主要成就,认识科技进步在现代化建设中的重大作用。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列举掌握新中国的科技成就:两弹一星、杂交水稻、大型计算机、“神州号飞船”

2、通过对新中国科技成就的掌握,使学生认识到科技在现代化建设中的巨大影响。

过程与方法:

1、运用视频和图片资料,再现情景,感受历史;引导学生运用材料分析问题,问题探究和合作学

习,归纳总结、整合知识。

2、主要教学方法有谈话法、讨论法、演示法、情境渲染法(课前和课后的歌曲选择)

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对新中国科技成就的学习增强对中国现代化建设的信心,激发起对科学的热爱和兴趣。

2、通过科学家的事迹使学生树立热爱祖国、艰苦奋斗的精神。

教学重点:建国以来科技发展的主要成就

教学难点:科学技术发展的原因及其在现代化建设中的重大作用

教学手段:多媒体

板书设计:第27课

(课前播放歌曲“飞得更高”)

导入新课:

教师:20世纪中后期,世界上发生了第三次科技革命,这是一次以计算机、原子能、航天技术等为代表的新技术革命,虽然面临极端困难的环境,但是新中国依然紧追世界潮流,相继在国防、农业、计算机、航天等领域取得了重大科技成就,推动了我国的现代化建设,今天就让我们共同来学习《第27课新中国科技成就的突出代表》(板书)

授课过程:(一)两弹一星

教师:首先请大家观看一段视频,看看建国后我们首先取得了怎样的科技成就?

【视频:钱学森及两弹一星】

学生:回答

星(板书)

请大家在教材第一子目下快速找到相关科技的成功时间

学生:回答

教师:也就是说集中于20世纪六七十年代(板书)

教师:我想同学们一定对原子弹、导弹等核武器的杀伤性有所了解,在这里给大家展示几张图片,这些悲惨的画面让我们触目惊心,那么素来爱好和平的中国人为什么在建国初期还要研究原子能呢?这是否违背了我们爱好和平的初衷呢?请同学们再次浏览第一子目,来解决一下这个疑问。

学生:回答

教师:

研制核武器是特定的历史条件下所必需的,1949年10月1日,毛主席在天安门城楼上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国人民已经站起来了。”但是西方列强不愿承认新中国,更不想看到一个强大的中国在东方崛起。1950年,美国把侵略战火烧到鸭绿江边,美军第七舰队开进台湾海峡;美军上将麦克阿瑟扬言,要在中朝边境建立“核辐射带”;美国总统杜鲁门宣称,一直在积极考虑使用原子弹。20世纪60年代以后,另一个拥有核武器的国家苏联也开始与中国为敌。中国人民时刻受到战争甚至核战争的威胁。为了打破核威胁,新中国克服重重困难,研制出了核武器,这是一个国家科技发展水平和综合国力提高的反映,正如教材中邓小平同志所说的——“……反映一个民族的能力,也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标志。”教材还向我们提供了原子弹成功爆炸的当天,新华社播发的声明,恰恰进一步说明正是为了中国与世界的和平,我们才研制了和平的盾牌!

可是,回想一下一穷二白的新中国,要搞高科技谈何容易!

然而,新中国也如初升的朝阳,召唤着海外赤子冲破重重阻力毅然归国,比如我们前面看到的

2007感动中国

十大人物之首,周光召、

间里创造了奇迹。

(展示、钱学森等图片)

在共和国50华诞前夕,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在人民大会堂向23位当年为“两弹一星”事业作出辉煌成就却一直默默无闻的科学家隆重颁奖授勋,是他们用风华岁月铸就了波澜壮阔的事业。

请同学们想一想,科学家们的研究成果除了在国防方面起了重大作用,有没有哪方面影响着我们的实际生活呢?

学生:回答

教师展示图片:浙江嘉兴的秦山核电站、广东深圳的大亚湾核电站,江苏连云港的田湾核电站,还有我们辽宁瓦房店正在建设中的红沿河核电厂,都给我们的日常生活提供了更多的

动力能源。这些也再次说明中国是爱好和平并和平使用核能的国家。

回顾上述内容,大家能否归纳一下“两弹一星”的重大意义呢?

学生:回答

教师:总结-- 国际方面:打破美苏的核垄断与核威胁,提高国际地位,利于世界和平

国内方面:增强国防力量,创造安定环境,促进其他领域的发展

过渡:当“两弹一星”的成功让所有中国人为之欢呼雀跃的时候,中国的飞天梦想也正在孕育之中,从试验飞船到无人飞船,从“模拟人”到航天员上天,经过不懈的努力,21世纪初,我们终于实现了遨游太空,探索苍穹的美好愿望。(板书)

2003.10.15,“神舟”5号宇宙飞船发射成功,把宇航员杨利伟顺利送上太空、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

2005.10.12,“神舟”6号发射成功,费俊龙、聂海胜在太空飞行115个多小时,安全返回。

2007.10.24,嫦娥一号卫星腾空而起,从此我们仰望星空,‘嫦娥’不再寂寞,环顾宇宙,骄傲在中国人的心中荡漾。

2008年9月25日晚21时10分04秒神舟七号载人飞船发射升空,9月27日下午16时30分航天员翟志刚首次进行出舱活动, 成为中国太空行走第一人

下面让我们重温一下那激动人心的一刻【播放视频:神七发射】

教师:中国载人飞船的成功发射,是两弹一星后科技发展史上的里程碑,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激发了中国人民的民族自豪感,同学们知不知道,目前我国航天领域还有哪些新的设想,在不远的将来要付诸实现呢?

①发射目标飞行器,即空间实验室--天宫一号,重约8吨,能在轨道上呆至少两年

②发射不载人的神八、神九,是与天宫一号自动对接的“补给飞船”;

③发射神十载人飞船与天宫一号汇合,宇航员进入天宫一号并返回地面。

④独立建成空间站;实现载人登月等

学生:畅谈

教师:航天技术在我国的现代化建设中起了非常重要的推动作用,正如教材所说的,在未来的5-10年里,“载人航天工程”将为中国带来上千亿元的经济效益,成为带动高新技术及相关领域发展的强大动力。请同学们谈一谈,将会带动哪些领域的发展呢?

学生:回答

教师:总结——扩展活动领域、开发利用空间资源,带动空间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改进军事航天系统,带动军事高科技;促进卫星技术发展,带动环境科学、气象学等科技领域的进

步。

(三)“东方魔稻”

教师:航天领域的成就令我们欢欣鼓舞,让我们挺胸抬头,然而民以食为天,粮食在整个国民经济中始终具有不可替代的基础地位,美国经济学家布朗曾向世界发问“21世纪谁来养活中国?”他在一篇论文中表示中国人口在增加,耕地在减少,未来的中国有可能会把全世界吃光,再来看看这些揪心的画面,①营养不良的6岁孟加拉儿童②饥饿的卢旺达小男孩

③饥饿的非洲难民④海地粮食荒

还有这些严峻的数据,

2008.10.10粮食署表示:津巴布韦500多万人面临严重粮食短缺

2008.10.22联合国世界粮食计划署表示:朝鲜至少600多万人需要粮食援助

2008.10.29联合国粮农组织报告显示:全球挨饿人口将突破10亿

那么给这一切带去福音的就是中国的“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板书)

请同学们看一下袁隆平的简介。

教师:请同学们阅读教材,看看袁隆平取得了那些理论和技术上的创新成果?对中国和世界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学生:回答

袁隆平突破水稻等自花授粉作物没有杂交优势的理论禁区,1973成功培育杂交水稻“南优2号”后来又培育超级杂交稻,解决了中国人民的温饱问题,创造了巨大的经济效益,还为解决世界粮食短缺问题提供了战略思路,所以西方媒体称杂交水稻为“东方魔稻”“第二次绿色革命”

教师配合出示图片

教师:今天中国水稻种植面积中,约有一半是采用袁隆平培育的杂交产品,每年生产的稻谷可以多养活6000多万人。2004年,袁隆平领导的超级杂交稻项目又取得重大突破,在育种方面提前一年实现了大面积亩产超过800公斤的目标,这意味着每年又可以多养活7500万人,的确如教材中美国经济学家唐.帕尔伯格所说“袁隆平正引导我们走向一个丰衣足食的世界”

2004年“感动中国”评委会这样评价袁隆平,哪位同学能模仿一下主持人的风格,让我们重温一下当时的场景?“他是一位真正的耕耘者。当他还是一个乡村教师的时候,已经具有颠覆世界权威的胆识;当他名满天下的时候,却仍然只是专注于田畴,淡泊名利。一介农夫,播撒智能,收获富足。他毕生的梦想,就是让所有的人远离饥饿。喜看稻菽千重浪,最是风流袁隆平。”

因此中国农民说“吃饭靠两平,一靠邓小平,二靠袁隆平”

教师:那么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我们的生活又与什么技术紧密相连了呢?

学生:回答

教师:接下来就让我们来了解一下新中国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情况

(板书)

(四)“银河”系列计算机

教师:请同学们看一下这幅漫画,反映了什么问题?

学生:回答

教师:网络时代使我们突破了沟通与联系的时空限制,但是人类在宇宙航空、卫星遥感、激光武器、海洋工程等方面遇到的难题就得依靠运算速度快、存储容量高的巨型计算机来实现了,那什么是巨型计算机呢?请同学们阅读下面这则材料

材料一:巨型计算机,也称为高性能计算机,或超级计算机,是一种超大型电子计算机,具有很强的计算和处理数据的能力,主要特点表现为高速度和大容量,配有多种外部和外围设备及

丰富的、高功能的软件系统,主要用途是解决一些重大的,具有挑战性的课题。

教师:同学们了解中国巨型计算机的发展情况吗?请大家接着阅读材料

材料二:1978年开始巨型计算机的研制工作;

1983年研制成功每秒运行1亿次的"银-I"型巨型计算机;

1992年研制成功每秒运行10亿次的"银河-Ⅱ"型巨型计算机;

1997年研制成功每秒运行130亿次的"银河-Ⅲ"型巨型计算机。

2004年“863”计划重点项目——曙光4000A实现每秒10万亿次运算速度的技术和应用的

双跨越,成为国内计算能力最强的商品化超级计算机。

2008年6月24日拥有200万亿次的双精度浮点运算能力的曙光5000举行签约仪式.

教师:短短的20年,我们就在巨型计算机方面,实现了从1亿次到200万亿次的飞跃,那么曾经在超级计算机方面居亚洲统治地位的日本,情况如何呢?请大家继续阅读材料

材料三:日本海洋研究开发机构计划于2008年为著名的超级计算机“地球模拟器”更换计算节点,以便使其运算速度从现在的每秒约40万亿次上升到80万亿至100万亿次。

教师:最高能达到100万亿次,大家有什么感受?(民族自豪感)

学生:畅谈

教师:上述数据说明,中国在这个领域已经跨入世界先进行列,教材谈到我国政府实施的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战略,必将对政治、军事、卫生、科技、文化等其他领域产生深刻影响,从而促进科学技术和社会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推动中国的现代化建设。

我国的计算机互联网起步较晚,但近年来发展势头极其迅猛,请大家再看一则材料

材料四:因特网将孤立的电脑用户与全世界联系在一起,1995年中国人开始接触互联网,按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公布的数据,截至2005年12月31日,我国上网用户总数已达1.11

亿,其中宽带上网人数达到6430万,均位居世界第二,仅次于互联网霸主美国。

教师:请同学们结合自身实际,谈一谈,你是怎样理解“互联网对于青少年来说是一把双刃剑?”

我们又应该怎样正确运用互联网呢?

积极影响:①互联网为青少年提供了求知和学习的广阔校园②互联网为青少年获得各种信息提供了新的渠道③互联网有助于青少年不断提高自身技能④互联网有助于拓宽青少年的思

路和视野,加强青少年之间的交流和沟通,增强青少年的社会参与度,开发青少年内在的潜能。

消极影响:①互联网对青少年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形成的构成潜在威胁②互联网使许多青少年沉溺于网络虚拟世界,脱离现实,也使一些青少年荒废学业③互联网中的不良信息和网络犯罪对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和安全构成危害和威胁

学生:畅谈

教师:老师在这里发出一个倡议,希望大家能拟制一份文明上网公约,号召全校同学都签字,共同营造我们的绿色上网空间,好不好?

(五)、总结归纳

教师:本节课我们学习了新中国在科技各领域取得的辉煌成果,但大家不知道的是,建国初期,我国科研机构只有30多个;科研人员不足2万人,当时的中央研究院和北平研究院只有200多名研究人员,为什么能取得如此重大的成就呢?这些成就又对我国现代化建设起了怎样的作用呢?

学生:畅谈

教师:给大家看一下老师归纳的,我是从不同角度着眼的

——原因 1.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前提条件)

2.中央人民政府的重视(内部环境)

3.科技工作者们的奉献(主观努力)

4.第三次科技革命推动(外部条件)

作用 1.振奋民族精神(情感)

2.增强综合国力(竞争)

3.提高国际地位(外交)

尤其在本次金融海啸面前,世界许多国家都将希望和信心寄托于中国,期待着中国发挥“稳定器”的作用,我们有理由相信,中国的明天必将再次奏响时代的强音!最后让神舟七号的主题曲《飞》承载着我们新的梦想与追求,让我们飞得更高,飞得更远!

附:《飞》歌词

从小就梦想有翅膀,飞翔越过高高的墙,月亮上是否有人把歌唱,带束地上的花给她

如果把天空当海洋,什么能让我做船桨,吴刚的桂花酒还香吗,谁会守在他身旁

于是我一点一点学着飞翔、越飞越高越飞越远、飞呀飞呀终于飞到天上

自由的翱翔,自己来主宰,自己的方向

当我像鸟儿一样越飞越高越飞越远、还能再高、高的能够用手捧起梦想

火一样滚烫,你能看到我,在闪闪发亮

《新中国的科技成就(一)习题

第1课新中国的科技成就(一) 一、选择题 1.邓小平指出:“如果中国没有原子弹、氢弹,没有发射卫星,中国就不能叫有重要影响的大国,就没有现在这样的国际地位。”中国成功发射返回式遥感卫星是在( ) A.“一五”时期 B.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 C.“文革”时期 D.改革开放后 【答案】 C 【解析】中国成功发射返回式遥感卫星是在1975年,是“文革”时期。 2.“嫦娥一号”发射成功是我国空间技术发展的第三个里程碑。你认为中国空间技术发展的第一个里程碑应该是( ) A.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B.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1号”发射成功C.第一颗试验通信卫星发射成功 D.“神舟”五号载人宇宙飞船发射成功 【答案】 B 【解析】注意考查的是空间技术。A项不是;B、C项同属于卫星,但C项在B项之后;D 项是第二个里程碑。 3.有人说:在屈辱的近代,我国因为落后没能赶上第一、二次科技革命,新中国成立后我国搭上了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快车。能证明此观点的是( ) ①“两弹一星”②“万能蒸汽机” ③杂交水稻“南优2号”④有轨电车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 【答案】 D 【解析】“万能蒸汽机”和有轨电车在近代就已经有了,故排除②④。 4.1979~1984年我国农业总产值增长455.40%,粮食产量由1978年的3.04亿吨增加到1984年的4.07亿吨。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南优二号”的广泛种植 B.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 C.经济特区的创设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答案】 A 【解析】1973年,袁隆平培育出世界上第一个杂交水稻品种“南优2号”,此后又培育出“超级杂交稻”,70年代中期以后,随着种植面积的不断扩大,粮食产粮和农业总产值大幅

高中历史第六单元现代世界的科技与文化第27课新中国的科技成就习题岳麓版必修3

第27课新中国的科技成就 1.“在他的心中,国为重,家为轻,科学最重,名利最轻。5年归国路,10年两弹成。开创祖国航天,他是先行人……”其中的“两弹”是指( ) A.原子弹、氢弹B.原子弹、导弹 C.氢弹、导弹D.原子弹、核弹 解析:“两弹一星”应是指原子弹、导弹和人造地球卫星。 答案:B 2.从人文精神角度来看,下列科技成就中最有价值的是( ) A.网络技术B.籼型杂交水稻 C.“两弹一星” D.火药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杂交水稻有利于解决世界粮食问题,体现了人文精神。 答案:B 3.法国《费加罗报》1970年4月27日发表时事评论:“人们可以说,并且人们在说:中国是继苏联、美国、法国和日本之后的第五个空间大国。不,中国是第三个空间大国,实际上,凭时间的排列没有根据技术能力排列重要。”该评论可以佐证当时中国( ) A.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B.卫星发射技术取得重大突破 C.载人航天技术成功实践 D.“科教兴国”战略成效显著 解析:题干中“1970年”是关键。1970年,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1”号的发射成功,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发射卫星的国家,中国开始进入航天时代,故B项正确。 答案:B 4.在“世界因你而美丽——2007影响世界华人盛典”颁奖典礼上,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成为本年度“影响世界华人终身成就奖”得主。获得如此殊荣主要是因为袁隆平( ) A.航天技术领域的贡献 B.农业科技领域的贡献 C.人类基因研究领域的贡献 D.信息科学技术领域的贡献 解析:袁隆平是著名的水稻专家,他的最大贡献是在农业科技领域成功培育出杂交水稻。 答案:B 5.美国著名太空学者迪安说:“美国人必须清醒地意识到,我们在太空中面对的将不仅仅是白蓝红旗帜(俄罗斯国旗),一条红色巨龙正在太空轨道中升起!”这条“红色巨龙”

建国以来科技成就回顾

建国以来科技 成就回顾 [ 2004-06-27 10:45 ] 一、生物技术 ——生物科学 (1) 1965年,我国科学家在世界上首次破译牛胰岛素基因后,成功地 人工合成了该胰岛素。诺贝尔奖金委员会主席蒂斯利尤斯对此评价说:“比 核能力更有说服力的是胰岛素。因为,人们可以从书本中学到制造原子弹, 但不能从书本上学习制造胰岛素……” (2) 1998年4月15日,中科院上海生化所又成功地运用基因方法重 组人胰素。 (3) 1984年3月9日,我国青年学者旭日干与日本学者合作,培育出 世界上第一胎“试管山羊”,1989年,“试管绵羊”被成功培育。 (4) 被世界称为“杂交水稻之父”的袁隆平,于1973年在世界上首 称育成籼型杂交水稻。直到90年代,杂交水稻的影响还在继续。 ——基因工程 (5) 从1980年开始,由上海医学遗传研究所与复旦大学遗传研究所 合作进行乳汁中含有人凝血因子IX的转基因羊研究获得重大突破,使我国 的转基因羊技术处于国际领先水平。 (6) 一种生长耗料低、肉质好、抗病力强的转基因猪,已由湖北省农 科院畜牧所培育成功,其基因导入总效率2.1%,比国外高出一倍多,超过 国际先进水平。 (7) 在基因药物方面,1988年,我国研制成功乙型肝炎基因工程疫苗; 1992年又研制成功治疗甲肝和丙肝有特殊疗效的合成人工干扰素等一批基 因工程药物,其中一些药物已进入市场。 二、农业技术 (8) 早在1956年,广东省的农民育种专家就培育出中国第一个大面 积推广的矮秆籼良种。此后,随着一系列矮秆品种的育成和推广,1965年,

我国南方稻区基本上实现籼稻矮秆化,每亩产量由200—2 50公斤提高到300—350公斤。 (9) 90年代,我国农业科技人员运用现代生物技术分离克隆出光敏核不育基因,进一步研制出只采用雄性不育系和保持系的两系法杂交水稻技术。在全国大面积的试种中,表现出高产、优质和多抗等特性,平均每公顷产量可达11250公斤。 (10) 1995年11月,中国农科院植保所国家重点实验室和山东大学生物系联合培育成功世界上第一株抗大麦矮病毒的转基因小麦品种。 (11) 1997年7月,中国水稻研究所研究员黄大年和他的科研合作者经过多年攻关,成功地将抗除草剂基因转入水稻,并应用于杂交水稻。 (12) 1997年10月,中国农科院生物技术中心郭三堆研制成功我国第一个双价抗虫棉。 (13) 1998年9月,浙江农业大学核农所教授高明尉等带领课题组利用农杆菌介导法,在世界上首次培育成功转基因抗螟虫品系克螟稻。 此外,我国在激光育种、辐射诱变育种、太空育种等先进技术领域也取得了很大成绩。 三、工业技术 (14) 1956年7月,沈阳飞机厂试制成功我国第一架喷气式飞机。 (15) 1957年7月,昆明机床厂试制成功我国第一台高精度电应坐标镗床。 (16) 1957年10月,鞍钢第二初轧厂试制成功我国第一台1150毫米初轧机。 (17) 1958年6月,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试制成功中国第一辆国产高级轿车。 (18) 1961年4月,上海江南造船厂制造成功中国第一台万吨水压机。 四、通信技术 ——大型计算机 (19) 1983年12月,国防科技大学计算机研究所研制出被命名为“银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科技发展成就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科技发展成就 新中国科技艰难的拓荒者,李四光、华罗庚、吴阶平、钱学森、邓稼先。钱学森说:“我在美国待了20年,20年中,前三四年是学习,后十几年是工作。所有这一切都在做准备,为了回到祖国后能为人民做点事。”他为我国航天事业做出了重大贡献,被誉为“中国导弹之父”。邓稼先说:“我带了几双眼下中国还不能生产的尼龙袜子送给父亲,还带了一脑袋关于原子弹的知识献给祖国。”为了祖国的强盛,他在美国留学取得博士学位后的第9 天即登上了轮船返回祖国。他默默无闻地在核工业战线上奋斗几十年。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科技成就就要表现在农业科技、生物医药科技、国防军事科技、信息科技、航天工程和交通运输科技等领域。 一、农业方面 (1)袁隆平的杂交水稻。袁隆平的杂交水稻迄今累计增产稻谷6亿吨。六七十年代的国力展示,体现了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他是一位真正的耕耘者。当他还是一个乡村教师的时候,已经具有颠覆世界权威的胆识;当他名满天下的时候,却仍然只是专注于田畴,淡泊名利……他毕生的梦想,就是让所有的人远离饥饿。”这是2004年感动中国评委会对他的评语。 (2)转基因技术的引入为病虫害的防治、农作物的反季栽培带来了福音二、生物医药科技 (1)重组入P53腺注病毒射液,这是由中国企业自主开发的重组入P53腺注病毒射液产品,是中国乃至世界第一个比准上市的基因治疗制品,开创了肿瘤基因治疗的新局面。

(2)生物科技的突破,不仅初步改变了中国医药产业创新能力不足的被动局面,还带动形成了近600亿元的现代生物。 (3) 中国培育出的克隆牛,我国第一头克隆猪。 三、国防军事科技 (1) 军事科技是直接运用于军事领域的工程技术,亦称国防科技、军事科技。他是建设武装力量和进行战争的物质基础与技术手段,包括各种武器装备极其研制、使用和维修保养技术,军事工程,军事系统工程。 (2)辽宁号航空母舰,简称“辽宁舰是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第一艘可以搭载固定翼飞机的航空母舰。 (3)1964年10月16日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1964年6月17日我国第一颗氢弹空爆试验成功 简言之,我国在军事科技方面的成就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建议和完善了有中国特色的武装力量领导体制 (二)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现代化、正规化和革命化建设有了突破性的进展 (三)形成了门类齐全、综合配套的国防科技工业体系 (四)国防后备力量建设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三、信息科技 随着信息科技的迅速发展和应用的普及,信息产业已成为我国的支柱产业,其规模已居世界第二位。 有线电话、无线电话,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微尺度物质科学国家实验室的科研人员,将单分子化学与单个原子和分子的磁性研究结合起来,利用单分子选键化

第27课 新中国的科技成就 学案(含答案)

第27课新中国的科技成就学案(含答案) 第第27课课新中国的科技成就新中国的科技成就学习目标核心素养导航课程标准列举新中国成立以来科技发展的主要成就,认识科技进步在现代化建设中的重大作用。 重点难点 1.新中国科技发展的主要成就及其在现代化建设中的重大作用。 2.新中国发展战略核导弹的意义;如何深入浅出.准确地讲述所学科学知识。 一.两弹一星1原因120世纪中期,高新科学技术成果最先应用于军事领域。 2国防现代化程度集中反映了一个国家的科技发展水平和综合国力,影响一国的国际地位。 3为了反对核威胁,打破核垄断。 判断正误研制“两弹一星”的根本目的,是打破美苏核垄断.维护世界和平。 提示打破美苏核垄断.维护世界和平是客观目的,根本目的是为社会主义建设创造和平的环境。 2成就11964年6月,中国发射第一枚中近程运载火箭。 21964年10月,我国第一颗原子弹试爆成功,中国跨入核国家行列。

31966年10月,导弹核武器试验成功,中国从此拥有“两弹”结合的战略核导弹。 41967年6月,我国第一颗氢弹试爆成功。 51970年4月,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1”号发射成功。 61975年11月,返回式遥感卫星发射成功。 问题思考思考美联社曾在报道中说,“嫦娥二号”发射成功是中国雄心勃勃的太空计划的最新里程碑。你认为中国空间技术发展的第一个里程碑是什么提示 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1”号发射成功。 二.“东方魔稻”1发展概况1理论突破了“水稻等自花授粉作物没有杂种优势”的经典遗传理论禁区。 2实践1973年,袁隆平培育出世界上第一个杂交水稻品种“南优2号”,此后又培育出“超级杂交稻”。 2意义1不仅解决了中国人的吃饭问题,而且还正在世界各地推广。 2西方媒体称杂交水稻为“东方魔稻”“第二次绿色革命”。 问题思考思考中国农民说,吃饭靠“两平”,一靠邓小平,二靠袁隆平。 中国农民为什么会这么说提示1邓小平领导制定改革开放的方针,在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广大农民的经济权益得到了保障。

新中国的科技成就

第27课新中国的科技成就 课标要求:1、列举新中国的成立以来的主要成就,认识科技进步在现代化建设中的重大作用

1.综合各种因素分析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的原因。

课堂练习 1.阅读下图,下列关于该项成就的意义表述正确的是() A.从此,我国进入了核国家行列 B.从此,我国拥有导弹和原子弹结合的战略核导弹 C.中国在空间技术领域跻身于世界先进国家行列 D.中国成为一个航天大国 2.下面是一首歌曲的简谱,这一乐曲曾在1970年响彻全球的同时宣告中国进入了() A.航天时代B.电气时代C.信息时代D.核能时代3.2004年“感动中国”评委会有这样的评语:“他是一位真正的耕耘者。当他还是一个乡村教师的时候,已经具有颠覆世界权威的胆识;当他名满天下的时候,却仍然只是专注于田畴,淡泊名利。一介农夫,播撒智能,收获富足。他毕生的梦想,就是让所有的人远离饥饿。”这是评述谁?() A.袁隆平 B.王选 C.邓稼先 D.杨利伟 4.“神舟”五号发射成功最重要的意义在于中国人首次进入太空,实现了中国人长久以来的飞天梦想,成为继美俄之后国际载人航天俱乐部的第三位成员;而“神舟”六号的升空,则标志着中国完成了第一次真正意义上有人参与的航天飞行。这既是我国科技水平日益提高的重要佐证,也为世界航天事业做出了一定的贡献。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中国航天事业迅速发展,你认为其主要原因有哪些() ①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国力不断提高 ②国家正在实施的“科教兴国”战略 ③各科研部门的通力合作 ④科学家的努力奋斗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5.顺应第三次科技革命潮流,我国的科技成就有() ①发射东方红卫星②成功发射载人宇宙飞船 ③第一颗原子弹试爆成功④银河Ⅰ型巨型计算机研制成功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④ 6.下列科技成就奠定了新中国大国地位的是() A.詹天佑主持修建了京张铁路 B.“两弹一星” C.“神舟”五号载人宇宙飞船发射成功 D.“嫦娥”一号探月卫星发射成功 7.“这是一个具有高度标志性的事件,它表明中国的航天技术在21世纪已经走在了欧洲和日本的前面。……”这里的“它”指的是成功发射了() A.“长征”1号航天运载火箭 B.“东方红”1号人造地球卫星 C.“神舟”5号飞船 D.“神舟”6号飞船

高中历史第6单元现代世界的科技与文化第27课新中国的科技成就学案岳麓版必修3

第27课新中国的科技成就 课程标准素养解读 列举新中国成立以来科技发展的主要 成就,认识科技进步在现代化建设中的 重大作用。 1.从时空观念角度,理解新中国大力发展科 技事业的原因及背景,掌握取得的主要科技成 就的内容。 2.运用史料实证和历史解释,正确认识新中 国科技发展与国防建设、经济建设的关系。 3.从家国情怀角度理解新中国取得的重大科 技成就的地位及意义。 一、两弹一星 1.背景 (1)20世纪中期,高新科学技术成果往往最先应用于军事领域。 (2)国防现代化程度集中反映了一个国家的科技发展水平和综合国力,影响到它的国际地位。 (3)为了反对核威胁,打破核垄断,中共中央作出发展原子弹、导弹,在一些尖端科学技术上取得突破的战略决策。 2.成就 时间重大成就 1964年6月中国第一枚中近程运载火箭发射成功 1964年10月16日我国第一颗原子弹试爆成功,我国跨入核国家行列 1966年10月27日 导弹核武器试验成功,中国从此拥有导弹和原子弹“两 弹”结合的战略核导弹 1967年6月17日第一颗氢弹试爆成功 1970年4月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1”号发射成功1975年11月26日中国成功发射返回式遥感卫星 二、“东方魔稻”与青蒿素 1.“东方魔稻” (1)1973年,袁隆平培育出世界上第一个杂交水稻品种“南优2号”,此后又成功培育出“超级杂交稻”。 (2)目前,世界上有20多个国家和地区正在推广杂交水稻,联合国粮农组织也把在全球范围内推广杂交水稻技术作为解决粮食短缺问题的一项战略计划。

(3)西方媒体因此称杂交水稻为“东方魔稻”“第二次绿色革命”。 2.青蒿素 (1)1972年,屠呦呦等研究人员在青蒿中成功提取到一种无色结晶体,并将其命名为青蒿素。可以有效治疗各型疟疾。 (2)青蒿素为治疗人类疟疾奠定了最重要的基础,为人类治疗和控制这一传染病做出了革命性的贡献。 三、超级计算机 1.成就 (1)1983年,中国第一台运算速度每秒亿次的巨型计算机——“银河—Ⅰ”型机诞生。 (2)1997年,每秒运算130亿次的“银河—Ⅲ”巨型计算机研制成功,标志着中国在这个领域跨入了世界先进行列。 (3)21世纪以来,计算机和网络技术日新月异。“神威·太湖之光”超级计算机,光量子计算机的相继问世,展示了中国自主研发和制造的实力。 2.意义:我国政府实施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战略,实现了科学技术和社会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 四、航天工程 1.2003年10月15日,“神舟”五号宇宙飞船把宇航员杨利伟顺利地送入太空,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 2.“神舟”飞天,“嫦娥”奔月,成为新时期我国综合国力不断增强的重要标志。不仅大幅提升了我国的太空技术,还极大地激发了中国人的民族自豪感。 “两弹一星”的研制 ①原子弹爆炸成功的当天, 中国发展核武器,②是为了防御,为了保卫中国人民免受核战争的威胁。 史料二邓小平说:“如果60年代以来中国没有原子弹、氢弹,没有发射卫星,中国就不能叫有重要影响的大国,③就没有现在这样的国际地位。这些东西反映一个民族的能力,也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标志。”

27课《新中国的科技成就》教案

《新中国的科技成就》学案及教案 烟台一中历史组房静静 <一>课前系统: 【课标要求】 列举新中国成立以来科技发展的主要成就,认识科技进步在现代化建设中的重大作用。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识记建国以来重大科技成就;理解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的论断;探究科技的发展在现代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学生收集资料、整合资料,提高自身参与意识,真正实现学生自主学习。 2、通过对材料的分析,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归纳问题的能力。 3、通过划分学习小组,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对新中国科技成就的学习,增强学生对中国现代化建设的信心,激发学生对现代科学的热爱和兴趣。 2、通过学习老一辈科学家刻苦钻研、奋发图强的精神和热爱祖国、无私奉献的崇高品德,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问题导学,合作探究】 一组:国防科技组重点研究课题:“两弹一星” 问题1:“两弹一星”具体指什么?原子弹、氢弹、导弹有什么区别与联系? 问题2:新中国成立后,中国领导人为什么要在一穷二白的情况下作出发展“两弹一星”的战略决策? 参考材料: 材料一:新中国建立之初,在抗美援朝战争期间和台湾问题上,美国总统都曾经威胁要使用原子弹。配备着核武器的美国第七舰队在中国沿海晃来晃去,美国在中国周围建立了一个又一个的核基地。

材料二:1954年,毛泽东主席询问苏共书记赫鲁晓夫,是否援助中国研制核武器。赫鲁晓夫傲慢地回答:苏联有核武器就行了,用不着大家都来搞它。 材料三:“我们不但要有更多的飞机和大炮,而且还要有原子弹,在今天的世界上,我们要不受人家欺负,就不能没有这个东西。” ——毛泽东1955年 问题3: “两弹一星”的研制成功,离不开优秀科学家和广大科技人员的无私奉献,你能列举出在这方面作出贡献的科学家吗?并简要介绍之。 问题4:“两弹一星”成就的取得产生了什么历史影响?你怎样理解邓小平的这段话? 材料一: 如果60年代以来中国没有原子弹、氢弹,没有发射卫星,中国就不叫有重要影响的大国,就没有现在这样的国际地位。这些东西反映一个民族的能力,也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标志。 ——邓小平 材料二:“两弹一星”不仅增强了我军在高技术条件下的防御能力和作战能力,而且带动了我国高新技术及其产业的发展,促进了经济建设和科技进步。 问题5:中国是爱好和平的国家,中国在核武器方面的立场是什么?中国在和平时期如何利用核能源?能否举出这方面的例子? 二组:现代农业组重点研究课题:杂交水稻 问题1:是什么原因让袁隆平与杂交水稻结下了不解之缘? 参考材料: 材料一: 1960年罕见的天灾人祸,带来了严重的粮食饥荒,袁隆平也直接经历了饥饿的痛苦。袁隆平目睹了严酷的现实,他决心努力发挥自己的才智,用学过的专业知识,尽快培育出水稻新品种,让粮食大幅度增产,用农业科学技术战胜饥饿。材料二: 中国只拥有世界7%的耕地,却要养活世界20%以上的人口。

2020最新学年高中历史 第六单元 第27课 新中国的科技成就课时作业 岳麓版必修3(考试专用)

第27课新中国的科技成就 一、选择题 1.邓小平指出:“如果六十年代以来中国没有原子弹、氢弹,没有发射卫星,中国就不能叫有重要影响的大国,就没有现在这样的国际地位。这些东西反映一个民族的能力,也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标志。”由此可见,“两弹一星”的研制( ) ①体现了中国科技进步②提高了中国国际地位③体现了“一五”计划的成果④为维护国家安全提供了有力保障 A.①②③B.①②④ C.①③④D.②③④ 解析:选B。根据题干信息分析,①②④正确,“一五”计划是在1953—1957年,排除③。 2. “文革”时期,我国科技工作者排除错误路线干扰,坚持科学探索,取得的成就包括( ) ①第一颗原子弹试爆成功②培育出世界上第一个杂交水稻品种③“银河—I” 巨型计算机诞生④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 A.②④B.①②③ C.②③D.③④ 解析:选A。本题考查新中国的科技成就。关键是时间:“文革”时期。①是在1964年;③是在1983年,故排除①③。 3.巨型计算机的研究与国计民生息息相关。2009年10月中国首台千万亿次超级计算机——“天河一号”由国防科技大学研制成功。1983年中国自行研制的“银河—Ⅰ”巨型计算机( ) A.是中国首次制成每秒运算10亿次的巨型计算机 B.标志我国高性能巨型计算机研制取得新突破 C.标志着中国在计算机技术领域跨入世界先进行列 D.是中国第一台运算速度每秒亿次的巨型计算机 解析:选D。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银河—Ⅰ”是中国第一台运算速度亿次/秒的巨型计算机。 4.2012年6月16日,中国“神舟”九号飞船顺利升空,并在18日14时左右与“天宫一号”实施自动交会对接。这是中国实施的首次载人空间交会对接,也标志着中国航天技术的又一次进步。中国航天时代开始的标志是( ) 解析:选B。本题考查对历史信息的记忆能力。A项不属于航天领域;B项发生于1970年,是中国的第一颗人造卫星,中国由此进入航天时代,选B项。C、D两项晚于B项,排除。 5.有人说:“中国农业的发展,靠的是两平 (邓小平、袁隆平)。”这句话说明( ) A.农业的发展一靠政策,二靠科技

2019年高考历史热点题型和提分秘籍专题28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和文学艺术(教学案)含解析

2019年高考历史热点题型和提分秘籍 (1)列举新中国成立以来科技发展的主要成就,认识科技进步在现代化建设中的重大作用 (2)知道我国“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讨论在贯彻“双百”方针过程中取得的经验和教训 (3)了解我国教育发展的史实,理解“国运兴衰,系于教育”的深刻含义 热点题型一现代中国科技发展的历程及原因 例1、(2018年江苏卷单科历史13)《我国经济建设的历史经验》文章中提到:“中国的经验第一条就是自力更生为主。我们很多东西是靠自己搞出来的……这样,就可以振奋起整个国家奋发图强的精神。”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的科技成就中,能印证这一观点的是 A. 首颗人造卫星发射成功 B. 掌握载人航天技术 C. 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D. 成功培育杂交水稻 【答案】B 【变式探究】近年来我国科技事业飞速发展。“蛟龙”下海,“神十”飞天,“天河二号”计算机超级神速。这些 科技成就的取得主要得益于() A.优秀科学家的努力 B.国民经济的发展和教育科技体制的创新与完善 C.全国人民的支持 D.借鉴了外国先进科技成果 【解析】科技成就取得的原因有多方面,A、C、D三项的叙述没有问题,但高科技成就的“主要原因”一定以经济的发展为物质基础、以科技体制的创新为先导。所以选B。

【答案】A 热点题型三新中国不同时期的教育方针及成就 例3.(2017年新课标Ⅱ卷文综历史31)1977年,我国各大专院校录取新生27.3万人,至1988年高校在校生总规模达206万人,2001年增长至719万人,在此期间,高等职业教育和各种形式的成人高等教育的入学人数也 有很大增长。由此可知 A.社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得到了解决 B.高等教育实现了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C.人才选拔制度的改革适应了经济社会的发展 D.恢复统一高考制度促进了高等教育的普及 【答案】C 【变式探究】新中国成立初期,确立“教育要为国家建设服务,学校要向广大工农开门,大力提高人民的文化 水平”的方针。这说明当时的教育方针主要是() A.全面教育 B.现代教育 C.人民教育D.义务教育 【解析】注意时间限制“新中国成立初期”,根据材料信息“向广大工农开门”和“提高人民的文化水平”可知当时教育方针为人民教育,故C项正确;全面教育其内容围绕人的全面发展,这与材料内容不符合,故A项错误;现代教育是相对于传统教育而言,材料内容没有体现,故B项错误;义务教育又称强迫教育,强调适龄儿童和青少 年必须接受一定年限的教育,材料内容没有体现,故D项错误。 【答案】C 【提分秘籍】 阶段方针政策成就 新中国成立初期 以老解放区教育经验为基础,吸收旧 教育的有用经验,借鉴苏联经验 把半殖民地半封建教育改造成新中国的人民教育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毛泽东提出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 形成比较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培养了 大批有用人才 “文革” 时期 以阶级斗争为纲,中小学一度停 课,大学招生通过推荐方式 教育战线一片混乱,人才出现断层

《新中国的科技成就(一)》参考教案

《新中国的科技成就(一)》参考教案教学设计思路 运用收集视频和图片资料导出新课,创设问题情境,启发学生的记忆和思考;横向和纵向对比导出我国科技发展脉络;讲述科学家的事迹,使学生总结科学家们共同点得出结论,对学生进行德育和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掌握两弹一星和杂交水稻,了解科学家们的事迹。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分析归纳史料的能力,掌握历史比较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比较和学习我国科技发展的重大成就,使学生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荣誉感。通过讲述老一辈科学家的事迹,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继承和发扬老一辈科学家刻苦,爱国的风尚。 教学重点 两弹一星 袁隆平和杂交水稻 教学难点 建国初期我国科技发展的原因 教学方法 启发讲述的方法 问题情境方法 教学媒体 幻灯片或者投影仪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结构与过程 【新课导入】 同学们,15世纪以前我们的祖先曾经创造了光辉灿烂的科技成就,很多科

学技术都处于世界领先地位,(请同学们列举古代的科技成就及特点),然而1840年以后,由于清政府的腐败和经济的落后,大小列强纷纷入侵中国,虽有洋务派效仿西方的洋务运动,但是中国的科技发展仍处于停滞落后状态,加上后来的军阀混战,人民生活困苦聊生,新中国建立后,百废待兴,毛泽东有过一段非常形象的描述,他说:“现在我们能制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辆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制造。”这节课我们学习就学习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科技发展的成就。 第1课新中国的科技成就(一)(板书) 【讲授新课】 放映视频《邓稼先》,指导学生阅读课本,请同学们回答: 一、两弹一星(板书) (一)原子弹(板书) 1.“两弹一星”是指什么? 2.“两弹元勋”是指谁? 3.第一颗原子弹是什么时候爆炸成功的? 4.第一颗氢弹是什么时候爆炸成功的,与原子弹爆炸相差几年? 5.原子弹是杀伤力极强的核武器,我国是爱好和平的国家,为什么也要研制原子弹呢? (教师总结)新中国成立后不久,就连接受到核武器的威胁。中国出兵朝鲜获胜以及在台湾海峡附近作战时,美国总统都曾扬言准备使用原子弹。白宫敢动辄挥舞核大棒,就是因为中国没有核弹及其运载工具,没有起码的还击手段。为打破核大国的讹诈与垄断,使中国人民过上安宁的生活,维护世界和平和国家安全,在世界面前显示中国的实力,在条件十分艰苦的情况下,1955年1月,毛泽东决定自力更生,依靠本国的科学家,正式决定研制核武器。经过九年的艰苦攻关,1964年10月16日,中国在新疆进行了第一次试验,成功地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中国政府郑重声明,中国掌握核武器是完全是为了防御,为了保卫中国人民不受核武器的威胁,中国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都不会首先使用核武器,接着1967年6月17日,我国第一颗氢弹试验成功。投影显示的是原子弹和氢弹爆炸后蘑菇云升空的情景。

新中国的科技成就

岳麓版新课程高中历史必修Ⅲ 《文化发展历程·新中国的科技成就》创新说课设计 泉州培元中学陈跃【课标要求】 列举新中国成立以来科技发展的主要成就,认识科技进步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重大作用 ※第一部分:教材分析 (一)课程地位与作用 本课是岳麓版新课程高中历史必修Ⅲ第28课的内容,从知识体系和内容的承接上看,它客观地展现了作为现代世界科技与文化的重要分支――中华民族科技的伟大复兴。新中国成立以后,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为我国民族科技的发展开辟了广阔的前景。特别是改革开放以后,在科教兴国战略的推动下,科技事业取得迅速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本节课是通过对民族科技成就的介绍、取得如此成就的主要原因以及民族科技进步在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的分析,使学生感受民族科技力量的伟大。 本节课教学内容从选材上,更注重代表性,并且收录了我国民族科技领域的最新成果,更贴近学生的生活,易于学生理解和接受。 (二)教学重点、难点及其依据 ■教学重点:1、建国以来我国民族科技成就的主要表现 2、民族科技进步在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 (依据:一是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二是通过这一内容的教学,既能让学生领略我国民族科技的发展历程和辉煌成就,又能树立学生良好的民族自豪感、使命感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1、建国以来我国民族科技成就的主要表现 2、建国以来民族科技取得发展的主要原因 (依据:一是教学方式的选择,运用怎样的教学方法才能让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有效的掌握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这是本节课的一大难点,二是学生的实际情况,虽然本部分的内容学生较为熟悉,但如何依据提供材料分析事件的主要原因还是较有难度的) (三)教材处理 1、整体把握:为了让学生能够对本课有个完整的知识认知结构,更好的突破重、难点,拟就本课设立三个探究课题:一是建国以来我国民族科技走过怎样的发展历程,取得怎样的成就?二是建国以来我国民族科技取得发展的主要原因是什么?三是我国民族科技

最新2020高中历史 第六单元 现代世界的科技与文化 第27课 新中国的科技成就45分钟作业3

第27课新中国的科技成就 目标导航 1.一定要记住新中国成立以来科技发展的主要成就。 2.要学会分析新中国科技发展取得重大成就的原因,理解“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 3.新中国的科技进步对现代化建设的重大作用一定要下工夫掌握! 课前预习 (10分钟,10分) 一、两弹一星 1.原因 (1)国防现代化程度集中反映了一个国家的科技发展水平和综合国力。 (2)反对核威胁,打破________。 2.历程 (1)1964年6月,中国发射第一枚中近程运载火箭。 (2)1964年10月16日,我国第一颗原子弹试爆成功。 (3)1966年10月27日,________试验成功,中国从此拥有“两弹”结合的战略________。 (4)1967年6月17日,第一颗________试爆成功。 (5)1970年4月24日,“长征—1”号航天运载火箭顺利地将________号人造地球卫星送入太空轨道。 (6)1975年11月26日,中国首次成功发射________卫星,中国在空间技术领域跻身于世界先进国家行列。 二、东方魔稻 1.研制:1973年,________培育出世界上第一个杂交水稻品种________,此后又培育出“超级杂交稻”。 2.意义 (1)不仅解决了中国人民的吃饭问题,而且还在世界各地推广。 (2)被西方媒体称为“东方魔稻”、“第二次绿色革命”。 三、“银河”系列计算机 1.成就 (1)________年,每秒运算亿次的巨型计算机——“银河—Ⅰ”型机诞生。 (2)________年,每秒运算130亿次的“银河—Ⅲ”巨型计算机研制成功。 2.影响:我国政府实施以________带动工业化的战略,实现了科学技术和社会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 四、“神舟”号飞船 1.发射:2003年10月15日,中国“神舟”五号宇宙飞船将宇航员________顺利地送上太空。

教案:建国以来我国取得的重大成就

建国以来我国取得的重大成就 一、生物技术 ——生物科学 (1) 1965年,我国科学家在世界上首次破译牛胰岛素基因后,成功地人工合成了该胰岛素。诺贝尔奖金委员会主席蒂斯利尤斯对此评价说:“比核能力更有说服力 的是胰岛素。因为,人们可以从书本中学到制造原子弹,但不能从书本上学习制造胰岛素……” (2) 1998年4月15日,中科院上海生化所又成功地运用基因方法重组人胰素。(3) 1984年3月9日,我国青年学者旭日干与日本学者合作,培育出世界上第一胎“ 试管山羊”,1989年,“试管绵羊”被成功培育。 (4) 被世界称为“杂交水稻之父”的袁隆平,于1973年在世界上首称育成籼型杂交 水稻。直到90年代,杂交水稻的影响还在继续。 ——基因工程 (5) 从1980年开始,由上海医学遗传研究所与复旦大学遗传研究所合作进行乳汁中含有人凝血因子IX的转基因羊研究获得重大突破,使我国的转基因羊技术处于国际领先水平。 (6) 一种生长耗料低、肉质好、抗病力强的转基因猪,已由湖北省农科院畜牧所培 育成功,其基因导入总效率2.1%,比国外高出一倍多,超过国际先进水平。(7) 在基因药物方面,1988年,我国研制成功乙型肝炎基因工程疫苗;1992年又研制成功治疗甲肝和丙肝有特殊疗效的合成人工干扰素等一批基因工程药物,其中一些药物已进入市场。二、农业技术 (8) 早在1956年,广东省的农民育种专家就培育出中国第一个大面积推广的矮秆籼良种。此后,随着一系列矮秆品种的育成和推广,1965年,我国南方稻区基本上实现籼稻矮秆化,每亩产量由200—2 50公斤提高到300—350公斤。 (9) 90年代,我国农业科技人员运用现代生物技术分离克隆出光敏核不育基因,进一步研制出只采用雄性不育系和保持系的两系法杂交水稻技术。在全国大面积的试种中,表现出高产、优质和多抗等特性,平均每公顷产量可达11250公斤。(10) 1995年11月,中国农科院植保所国家重点实验室和山东大学生物系联合培育成功世界上第一株抗大麦矮病毒的转基因小麦品种。

第27课新中国的科技成就

《第27课新中国的突出科技成就》教学设计 课标要求: 列举新中国成立以来科技发展的主要成就,认识科技进步在现代化建设中的重大作用。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列举掌握新中国的科技成就:两弹一星、杂交水稻、大型计算机、“神州号飞船” 2、通过对新中国科技成就的掌握,使学生认识到科技在现代化建设中的巨大影响。 过程与方法: 1、运用视频和图片资料,再现情景,感受历史;引导学生运用材料分析问题,问题探究和合作学 习,归纳总结、整合知识。 2、主要教学方法有谈话法、讨论法、演示法、情境渲染法(课前和课后的歌曲选择) 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对新中国科技成就的学习增强对中国现代化建设的信心,激发起对科学的热爱和兴趣。 2、通过科学家的事迹使学生树立热爱祖国、艰苦奋斗的精神。 教学重点:建国以来科技发展的主要成就 教学难点:科学技术发展的原因及其在现代化建设中的重大作用 教学手段:多媒体 板书设计:第27课 (课前播放歌曲“飞得更高”) 导入新课: 教师:20世纪中后期,世界上发生了第三次科技革命,这是一次以计算机、原子能、航天技术等为代表的新技术革命,虽然面临极端困难的环境,但是新中国依然紧追世界潮流,相继在国防、农业、计算机、航天等领域取得了重大科技成就,推动了我国的现代化建设,今天就让我们共同来学习《第27课新中国科技成就的突出代表》(板书) 授课过程:(一)两弹一星 教师:首先请大家观看一段视频,看看建国后我们首先取得了怎样的科技成就? 【视频:钱学森及两弹一星】 学生:回答 星(板书) 请大家在教材第一子目下快速找到相关科技的成功时间 学生:回答 教师:也就是说集中于20世纪六七十年代(板书)

2019届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模拟题精选:第19课 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

1.有学者说,随着中国核试验的成功,美苏再也不能无视中国的存在,亚非国家和英法等国舆论普遍认为,联合国没有中国参加、禁止核武器的努力没有中国的合作不可能起作用。联合国再不接纳中国是没有道理的,这说明原子弹的成功研制() A.促进了新中国政权的巩固 B.极大地改变亚太和世界格局 C.有助于改善中国外部环境 D.为中国发展提供稳定环境 2.1970年4月28曰,阿尔及利亚《人民报》评论说:“被自由世界‘抛’在联合国之外的中国人民……在短期内实现了巨大的技术革命,《东方红》威严、壮丽地为之戴上了皇冠。”这一科技成就() A.标志着我国卫星发射技术完全成熟 B.正式成为人类宇航事业的伟大开端 C.标志着我国开始跨入了核国家行列 D.使中国赢得了世界上一些国家的尊敬 3.改革开放以来,推动中国科技事业发展的因素有() ①”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②广大科技工作者的努力 ③“科技是第一生产力”论断的提出④国外先进技术技术的引进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③④ 4.《我国经济建设的历史经验》文章中提到:“中国的经验第一条就是自力更生为主。我们很多东西是靠自己搞出来的……这样,就可以振奋起整个国家奋发图强的精神。”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的科技成就中,能印证这一观点的是()A.首颗人造卫星发射成功B.掌握载人航天技术 C.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D.成功培育杂交水稻 5.1958年8月1日,中国第一台计算机由张梓昌领衔研制的103型通用数字电子计算机研制成功,运行速度每秒1,500次;1959年,由张效样教授领衔研制的中国第一台大型数字电子计算机,运算速度达到每秒1万次。这反映出()A.人当时中闻科技人才大量涌现B.当时中国科研出现"左"倾冒进现象 C.新中国在部分科技领域取得突破 D.新中国计算机技术落后于欧美等国家 6.2017年12月19日,国际顶尖学术期刊《自然》发布了年度十大人物,中国量子通信科学卫星“墨子号”首席科学家潘建伟上榜。《自然》杂志还以《量子之父》为题报道了潘建伟。潘在量子理论的研究和应用方面取得一系列突破,其中2017年6月,“墨子号”团队实现了“千公里级”的星地双向量子纠缠分发,

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岳麓版必修3第六单元第27课新中国的科技成就作业:2Word版含解析

知能演练轻松闯光 即学即烁巩固新知 [随堂检测] 1. 1964年10月16日,寓居美国的李宗仁向来访者说:“西方人终于将我们视为一个 智慧的民族了。”导致西方人观念发生变化的直接原因是() A?中国成功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 B. 中国建成了大亚湾核电站 C. 中国掌握了载人航天技术 D. 中国成功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解析:选A。 1964年10月16日,我国成功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符合题意;B项是 改革开放后的科技成果;C项是在2003年;D项是在1970年。 2. 从地面迈向天空,继而迈向深空,迈向另外一个天体,我们可以离开自己栖息的摇 篮,奔向原本陌生的宇宙空间,这是科学的力量、进步的阶梯、文明的标尺。中国开始进入航天时代的标志是() A ?第一颗原子弹试爆成功 B?导弹核武器试验成功 C. “东方红—1”号人造地球卫星的发射成功 D .“神舟”五号载人航天成功 解析:选C。人造地球卫星属于太空航天方面的成果,且D项晚于C项,故C项正确。 3. 2012年3月,袁隆平提到:“今年的目标是向亩产1000公斤迈进,这虽然很不容 易,但像矮子爬楼梯,一步一步走。”由袁隆平选育的杂交水稻在国际上被称为世界“第二次绿色革命”,主要原因是() A .解决了十三亿中国人的吃饭问题 B ?世界上许多国家引进杂交水稻 C.有助于解决世界性饥饿问题 D ?袁隆平推广杂交水稻成果显著 解析:选C。杂交水稻被称为“世界”的革命,则其意义不仅仅因为解决了中国人的吃饭问题,故A项错误;许多国家引进杂交水稻,若不推广应用,其影响亦不大,故B项错误;杂交水稻提高粮食产量,有助于解决世界性饥饿问题,故C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杂 交水稻的世界性意义,而D项不能说明其世界性意义,故D项错误。 4. 我国在高性能巨 型计算机研制技术领域跨入世界先进行列的标志是() A ?返回式遥感卫星发射成功 B ?“银河一I”型机诞生 c. “银河一n”巨型计算机诞生 D ?“银河一川”巨型计算机诞生 解析:选D。本题考查教材基础知识。1997年,每秒运算130亿次的“银河一川”巨 型计算机研制成功,标志我国高性能巨型计算机研制技术取得新的突破,中国在这个领域跨 入了世界先进行列。 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52年,毛泽东曾说:“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 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辆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

历史ⅲ人民版第3课科学技术的发展与成就试题解析4

历史ⅲ人民版第3课科学技术的发展与成就试题解析4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7小题,共0分〕 1、〔2018年1月厦门市期末13题〕新中国取得的以下成就按时间先后排序,正确的选项是 ①“神舟”五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②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③培育出籼型杂交水稻④修通鹰厦铁路 A、②④①③ B、③①④② C、④②③① D、④③②① 2、〔2018年1月宁德市期末22题〕①2003年10月,“神舟五号”载人宇宙飞船发射成功。 ②中国跻身于世界上实现载人航天飞行的三个国家之列,显示出中国日益强大的科技实 力。③前不久,“天宫一号”与“神舟八号”两次交会对接成功。④中国在载人航天领域的快速发展,令西方发达国家叹为观止。以上文字中,属于历史评价的是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3、〔2018年1月韶关一模18题〕时代精神凝结了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建国后,从大庆精神到“两弹一星”精神到特区精神再到载人航天精神,其说明了 A、我国工业化建设成就 B、“双百”方针的执行情况 C、改革开放的实践 D、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探索与成就 4、〔2018年1月中山市期末16题〕2017年11月3日,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与神八飞船成功实现空间交会对接,标志着中国的航天事业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中国成为继美、俄之后世界上第三个完全独立掌握太空交会对接技术的国家。中国开始进入航天时代的重大标志是 A、“东方红”1号卫星发射成功 B、第一颗试验通信卫星发射成功 C、“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发射并成功返回 D、“嫦娥一号”探月卫星发射成功 5、〔2018年1月济宁质检23题〕2017年日本大地震引发了人们对核能的重新认识。20世纪六十年代,我国在极其困难的条件下发展核武器主要是为了 A、增强国防实力 B、对付美苏等国 C、稳定世界秩序 D、改变世界格局 6、〔2017年9月皖南八校联考14题〕北京时间2017年7月21日、26日、28日、30日、8 月1日,位于东太平洋的中国大洋协会多金属结核勘探合同区、我国首台自主设计、自主集成的载人潜水器“蛟龙”号完成了五次下潜试验。其中,第三次最大下潜深度达到5188米,标志着我国成为第五个掌握3500米以上深度载人深潜技术的国家。这说明 A、中国已经是世界超级大国 B、当代科技发展是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展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