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课我们的民族精神

第七课我们的民族精神
第七课我们的民族精神

第七课我们的民族精神

考情透析

指明方向

2019年T37(3)探究

2019年T32单选

2019年T2单选,趋势分析:近五年本课考查重点为:民族精神的核心,新时期爱国主义主题,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意义。

备考指南:结合在新时期如何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高考命题的热点。例如,弘扬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两弹一星”精神、载人航天精神等。

知识整合

夯基固本

考点一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

1.中华民族精神的精神内涵:在五千多年的发展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1___________为核心,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的民族精神。

2.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在长期共同生活和社会实践基础上形成的2_____________的结晶。

考点二_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

1.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是3________,它贯穿民族精神的各个方面。

2.爱国主义是动员和鼓舞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_。

3.爱国主义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在当代中国,

4________________是一致的。

考点三_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

1.发展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拥护5________,是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

2.民族精神随着时代变化而不断丰富和发展。民族精神作为民族文化的结晶,其形成和发展是长期历史积淀的过程,也是随着时代变化而不断丰富的过程。

3.中国共产党对中华民族精神的丰富和发展,主要体现在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奋斗的历程之中,体现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各个时期。

考点四弘扬和培育民展精神的意义和途径

1.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性

(1)中华文化的力量,集中表现为6________的力量。

(2)中华民族精神始终是维系中华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7________;

(3)中华民族精神始终是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8________精神支柱;

(4)中华民族精神始终是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9_________精神动力,是10 ________中华民族之魂。

2.大力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意义

(1)面对世界范围的各种思想文化的互相激荡,要使全体人民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状态,必须更高地举起民族精神的火炬,把弘扬和培育11___________作为文化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

(2)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提高全民族12__________的必然要求;

(3)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不断增强我国13______________的要求;

(4)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坚持14________________的需要。

3.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的途径

(1)最重要的是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一文化“主心骨”的作用。

(2)必须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3)必须正确对待外来思想文化。

(4)必须与弘扬时代精神相结合。

一、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

1.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

2.中华文化、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的关系

【典例精讲1】

中华民族精神传承了中华传统文化血脉,已经成为凝聚人心的纽带。下列古语涵义与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中华民族精神基本内涵对应恰当的是()

【解析】选项A体现的是勤劳勇敢的中华民族精神,排除;选项C体现的是爱好和平的中华民族精神;选项D体现的是民本思想,与团结统一没关系,选项B对应正确答案。

【答案】B

【变式训练1】

2019年10月15日,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团队选育的超级杂交稻品种“湘两优900”,平均亩产1149.02公斤,即每公顷17.2吨,创造了世界水稻单产的最新、最高纪录。回答1-2题。

1.袁隆平先生在从事杂交水稻研究的半个世纪里,不畏艰难,甘于奉献,呕心沥血,苦苦追求,为解决中国人的吃饭问题作出了重大贡献。他的事迹告诉我们()

__A.勤劳勇敢是中华民族的立业根基

__B.爱国主义既是抽象的又是具体的

__C.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文化的结晶

__D.中华民族以爱好和平著称于世

2.面对辉煌、荣耀、名利,80多岁高龄的袁隆平没有任何改变。从播种到收获,他依然风尘仆仆的骑着摩托车去试验田;从春夏到秋冬,他依然分秒必争的察看着育种基地。下列说法与袁隆平的精神相同的是()

①克勤于邦,克俭于家

②夸父逐日,大禹治水

③万众一心,其利断金

④反对霸权,崇尚和平

__A.①②__B.②③___C.③④__D.①③

二、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

1.民族精神的重要作用

2.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意义

(1)是文化建设的重要任务。面对世界范围各种思想文化的相互激荡,要使全体人民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必须更高地举起民族精神的火炬。

(2)是提高全民族综合素质的必然要求。民族精神是民族综合素质的有机组成部分和集中体现。

(3)是不断增强我国国际竞争力的要求。中华民族精神作为中华文化的精髓,具有凝聚和动员民族力量、展示民族形象的重要功能,是衡量国家综合国力强弱的重要尺度。

(4)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需要。

(5)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精神基石。弘扬、培育伟大的民族精神,肩负着为中华民族强基固本的文化使命。

3.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途径

【典例精讲2】

“即使在那段最为艰难的岁月里,两岸人民始终没有忘却根植于血脉的民族印记;即使在民族存亡的紧要关头,我们民族的精神依然存在;同胞袍泽或许会暂时别离,但从没有任何力量能将我们彻底分开”。两岸同胞的这种共鸣()

①说明中华文化是支撑中华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支柱

②表明了爱国主义深深植根于两岸同胞的心中

③奠定了中华民族坚不可摧的立业根基

④显示了中华民族厚重的文化底蕴和强大的民族凝聚力

__A.①③___B.②④__C.①④__D.②③

【解析】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支柱,①本身说法错误;从没有任何力量能将我们彻底分开,说明爱国主义深深植根于两岸同胞的心中,②符合题意;勤劳勇敢精神奠定了中华民族坚不可摧的立业根基,③不选;两岸人民始终没有忘却根植于血脉的民族印记,说明中华民族厚重的文化底蕴和强大的民族凝聚力,④符合题意。选B。

【答案】B

【对点训练2】

1.抗日战争的胜利,使民族精神得到重塑与升华,使绵延数千年的古老民族精神获得新的、更加旺盛的活力。这反映了()

①中华民族精神随着时代变化而不断丰富发展

②中国共产党人的革命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主体

③中国共产党人把中华民族精神提升到了人类最高水平

④中华民族精神玉成于近代中国人民救亡图强的抗争之中

__A.①②___B.②④__C.①④___D.③④

2.长期以来,广大劳模以平凡的劳动创造了不平凡的业绩,铸就了“爱岗敬业、争创一流,艰苦奋斗、勇于创新,淡泊名利、甘于奉献”的劳模精神,丰富了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内涵,是我们极为宝贵的精神财富。新时期弘扬和培育劳模精神是()

①提高全民族综合素质的必然要求

②提升我国国际竞争力的终极力量

③抵制西方外来文化的迫切需求

④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的现实需要

__A.①④__B.①③__C.①②____D.②③

1.认为爱国主义是抽象的理念而出错。

错因分析:爱国主义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爱国主义有共同的要求,也有不同的具体内涵。

2.认为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就必须抵制外来文化的影响而出错。

错因分析: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既要注重吸收借鉴世界各国人民创造的优秀文化成果,汲取世界各民族的长处,又要警惕外来落后、腐朽文化的影响。

3.误认为人人成为民族精神的传播者、弘扬者和建设者,是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源泉而出错。

错因分析:人人成为民族精神的传播者、弘扬者和建设者,是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主体要求;其源泉是立足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

基础过关

制胜高考

一、单项选择题

1.“人能群,彼不能群也。……和则一,一则多力,多力则强,强则胜物”。这里强调的民族精神是()

__A.团结统一__B.爱好和平

__C.勤劳勇敢__D.自强不息

2.在中国格言的海洋里,有两个意义相近的古老成语:“四海之内皆兄弟”,“四海之内若一家”。这两句话共同体现了中华民族()

__A.不畏强暴与英勇顽强的民族精神

__B.热情好客与睦邻友好的民族精神

__C.开拓创新与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

__D.注重团结与呼唤统一的民族精神

3.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西柏坡精神等,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华民族精神的突出体现;雷锋精神、大庆精神等是新中国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民族精神的突出表现;抗洪精神、载人航天精神等是改革开放新时期中华民族精神的突出体现。材料说明()

①中华民族精神是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步的根本动力

②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各不相同

③中华民族精神的发展主要体现在各族人民的奋斗历程之中

④中华民族精神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各个时期都得到发展

__A.①②__B.①③__C.②④__D.③④

4.中国共产党人的革命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在90多年的发展进程中逐步形成的别具特色的革命精神。它在不同时期所具有的不同特征和不同的表现形式,无论是新中国成立前还是新中国成立后,众多革命精神实际上都是中国共产党人革命精神的具体体现。对此,下列认识正确的是,中国共产党人的革命精神()

①是对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②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华民族精神的主体

③具有深厚的民族性、鲜明的时代性和先进性

④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指导思想

__A.②③__B.②④__C.①②__D.①③

5.以“奉献、友爱、互助、进步”为主要内容的志愿者精神,是学习雷锋活动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生动体现。广大青年志愿者在雷锋精神的感召下,积极投身于志愿服务这场生动的道德实践活动中,涌现出一大批青年英模。这给我们的启示是()

①青年是国家的希望和民族的未来

②中华民族精神是雷锋精神的结晶

③人人都应该成为民族精神的传播者

④中华民族凝聚力的源泉是雷锋精神

__A.①②__B.①③__C.①④__D.②④

二、简析题

6.材料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经过了传统的培育、时代的淬炼,形成了巨大的民族凝聚力。它们流淌在中国社会的脉络里,不仅造就了中国独特的精神气质,也塑造着每一个中国人的精气神。

材料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为推动群众性爱国主义教育活动深入开展,经中央批准,中央宣传部、中央××部等11个部门联合组织开展评选“双百”人物活动。“双百”人物用自己的言行,传承着中华民族的优秀品质,让我们在感动中实现精神的升华。

(1)根据材料一,从“中华民族精神”的角度,说明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的原因。

(2)结合材料二,从“弘扬中华民族精神”的角度,分析说明评选“双百”人物的活动。

第七课我们的民族精神

【知识梳理】

1爱国主义2优秀传统文化_

3爱国主义__4爱国与爱社会主

义_5祖国统一_6民族精神

7精神纽带8精神支柱9精神动

力10中华民族之魂11中华民族精

神__12综合素质13国际竞争力_

14社会主义道路

【变式训练1】

1.A【解析】材料揭示了袁隆平不畏艰难,为解决人类吃饭问题作出了巨大贡献,体现了勤劳勇敢的中华民族精神。勤劳勇敢精神奠定了中华民族坚不可摧的立业根基,A符合题意,排除D。爱国主义是具体的不是抽象的,B说法不科学。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优秀文化的结晶,排除C。_

2.A【解析】此题考查对民族精神的理解,材料反映了袁隆平所具有的勤劳勇敢、自强不息和热爱祖国的民族精神。①反映的是勤俭节约,②反映的是自强不息,均符合题意。

③④分别揭示的是团结统一和爱好和平的中华民族精神,在材料中没有体现,与题意无关。_

【变式训练2】

1.C【解析】“使绵延数千年的古老民族精神获得新的、更加旺盛的活力”体现了①。“抗日战争的胜利,使民族精神得到重塑与升华”体现了④。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人的革命精神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主体,②说法绝对化。③说法错误,民族精神的发展是无止境的,中国共产党人只是把中华民族精神提升到了一个新水平。_

2.A【解析】①④是新时期弘扬和培育劳模精神的原因,符合题意。劳模精神是精神力量而非终极力量,②观点错误。③是“保守主义”“封闭主义”的表现,观点错误。_

【基础过关】

1.A【解析】材料强调的是人们能够结群,所以力量强大,体现的是团结统一的民族精神,A符合题意。其他选项均与题意无关。_

2.D【解析】两句话都是强调各个民族应像一家人一样亲如兄弟,反映了注重团结、呼唤统一的民族精神。A、B、C三项与材料无关。_

3.D【解析】材料主要强调,中华民族精神具有时代性,在中国共产党领导各族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各个时期都得到了丰富发展,③④符合题意。①夸大了民族精神的作用,排除。不同历史时期民族精神的具体内涵具有差异性,但基本内涵是比较稳定的,排除②。

4.A【解析】中国共产党人的革命精神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华民族精神的主体,是中华民族精神的丰富和发展,具有强烈的民族性、时代性和先进性,②③符合题意。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优秀文化的结晶,是对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①观点错误。马克思主义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指导思想,④观点错误。

5.B【解析】材料反映了广大青年志愿者积极参与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社会实践,由此可见,青年是一个国家的希望和民族的未来,启示我们每个人都要积极地传播、弘扬和建设民族精神,①③符合题意。②④夸大了雷锋精神的历史地位和作用,观点错误。

6.【答案】(1)①中国精神与中华民族精神一脉相承,是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柱,是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强大精神动力。

②弘扬中国精神是提高全民族综合素质的必然要求,是不断增强我国国际竞争力的要求,是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需要。

③弘扬中国精神能够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创造力和生命力,为实现中国梦强基固本。(学生若从“中华民族精神”的其他角度回答,言之有理皆可。)

(2)①评选“双百”人物的活动体现了中华民族精神在建设和改革时期的丰富和发展,折射出中华民族精神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和先进性。②有利于大力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铸造中华民族精神支柱,为中华民族的生存发展强基固本。③有利于促使人们自觉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传播者、弘扬者和建设者,共同续写中华民族精神的新篇章。

【解析】第一题以弘扬中国精神实现中国梦创设试题背景,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搞清楚中国精神和民族精神的关系,中国精神是对民族精神的丰富和发展,是新时期民族精神的集中表现。因此,此题可以转化到弘扬民族精神的原因上来。从必要性角度看,弘扬民族精神是提高全民族综合素质、增强我国国际竞争力以及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要求和需要;从重要性角度看,弘扬中国精神可以动员和凝聚民族力量,为实现中国梦提供持久的精神动力和强基固本。第二题以评选“双百人物”活动创设试题情境,属于分析说明类试题。回答此类型试题,可以从“是什么”“为什么”或“怎么样”等角度,对题干材料所反映的现象进行分析说明。从“是什么”的角度,要认识到“双百人物”身上凝聚着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因此该评选活动是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活动。从“为什么”的角度,要结合材料分析说明该

评选活动的现实意义。

通识选修课中华民族精神

1、在中国与世界交往中,哪一项是当代中国文化中间一只艳丽的花朵? (30.00分) ?A.中国梦 ?B.中国功夫 ?C.中华民族精神 ?D.中华文化 正确答案: D 2、中国人认同的是包含着什么的中华文化? (30.00分) ?A.中国梦 ?B.与时俱进 ?C.中华民族精神 ?D.改革开放 1、领略中华民族精神对每一个中国都是一项重要的任务。 (20.00分) 是否 2、民族精神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强弱的重要尺度。 (20.00分) 是否 1、哪一年的感动中国将特别奖授予了全体“中国人”? (30.00分) ?A.2007年 ?B.2008年 ?C.2009年 ?D.2010年 2、一个民族的人群不共同具有的是 (30.00分) ?A.语言

?B.相貌 ?C.经济生活 ?D.地域 正确答案: B 1、《论法的精神》的作者是赫尔德 (20.00分) 是否 2、民族文化就是一个民族的精神文化。 (20.00分) 是否(否对) 1、“人是要有一点精神的。”这句话是谁说的? (30.00分) ?A.毛泽东 ?B.周恩来 ?C.邓小平 ?D.江泽民 2、谁曾经提过全盘西化 (30.00分) ?A.李大钊 ?B.鲁迅 ?C.陈独秀 ?D.胡适 1、民族的概念在中国古代的典籍中已有体现。 (20.00分) 是否 2、存在着超民族的文化。 (20.00分) 是否

1、《围城》的作者是? (30.00分) ?A.茅盾 ?B.叶圣陶 ?C.杨绛 ?D.钱钟书 2、一个民族的人群不共同具有的是 (30.00分) ?A.语言 ?B.相貌 ?C.经济生活 ?D.地域 正确答案: B 1、一个民族之所以形成在于每一个个体之间形成了共同的东西。 (20.00分) 是否 2、人区别于动物的一点在于人有精神。 (20.00分) 是否 1、人区别于动物最大的特点在于人有 (30.00分) ?A.感情 ?B.精神 ?C.道德 ?D.声音 2、哪一项是任何文化与文化创造的根基? (30.00分) ?A.民族与民族社会

中华民族精神考试(答案)

中华民族精神考试(答案) 选择题(50分) 1、中华民族“一元论”起源说认为中华民族的始祖是? (1.00分) A.黄帝 B.伏羲 C.少典 D.炎帝 正确答案: C 2、一个民族区别的其他民族的根本标志是什么? (1.00分) A.政治 B.经济 C.文化 D.思想 3、哪一项不是唐型文化的特征? (1.00分) A.雄阔高亢 B.相对闭塞 C.相对外倾 D.色调热烈 4、蒙古人种是什么颜色的 (1.00分) A.白 B.黑 C.黄 D.棕 5、以下哪个人物提出了民族大同的主张? (1.00分) A.孙中山 B.梁启超 C.杨度 D.黄兴 正确答案: D 6、马斯诺认为,人区别于动物在于人有:() (1.00分) A.生活需要 B.生存需要 C.安全需要 D.自我实现需要 7、《离骚》是谁写的 (1.00分) A.屈原 B.顾炎武 C.东林党人 D.文天祥 8、以下哪个时期属于中华民族精神的锤炼时期? (1.00分) A.秦汉时期 B.隋唐时期 C.宋元时期 D.明清时期 正确答案: C 、 9、中国社会最大的问题是? (1.00分) A.诚信缺失 B.技术核心能力竞争力差 C.科技发展慢 D.创新性弱 10、科学理性是在中国()时确立的。 (1.00分) A.新文化运动 B.民国 C.五四 D.中国成立后

正确答案: A 11、清政府在经济上成为帝国主义的() (1.00分) A.守土官长 B.税吏 C.附庸 D.太上皇 正确答案: B 12、二十世纪世界走向全球化的四个阶段,错误的是:() (1.00分) A.两次世界大战 B.两大阵营划分 C.冷战 D.三个世界的划分 13、民族主义最早产生在()世纪。 (1.00分) A.16 B.17 C.18 D.19 正确答案: B 14、以下属于民族精神比较的基本视角的是? (1.00分) A.民族精神的历史渊源、寻根之比。 B.比较民族精神的内容结构和价值取向。 C.比较民族精神发展历程中代表性的人物。 D.以上说法都正确 正确答案: D 15、近代以来,越南曾是()的殖民地。 (1.00分) A.西班牙 B.法国 C.英国 D.美国 16、以下不属于对台政策的是? (1.00分) A.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B.争取和平统一 C.反对“台独” D.放弃使用武力 17、以下关于爱国主义的说法错误的是? (1.00分) A.爱国主义具有一种防卫的理念。 B.爱国主义对社会具有正面的作用。C.爱国主义侧重于自己国家民族的文化。 D.爱国主义更多地表现为政治情结。 18、洪秀全最先在()发动起义。 (1.00分) A.河南 B.广东 C.湖南 D.广西 正确答案: D 19、全球化是从什么时候真正开始的? (1.00分) A.十八世纪 B.二十一世纪 C.二十世纪 D.十九世纪 20、哪一项起着重要的影响作用? (1.00分) A.制度文化 B.物质文化 C.政策文化 D.精神文化 正确答案: D

中华民族精神尔雅课程答案标准答案(文字型全套,保满分)

1.1 1.2009年感动中国人物最高奖项授予了()。C、长江大学见义勇为大学生群体 2.杨叔子在华中科技大学针对理工科学生倡导()教育。D、文化素质 3.保护滇池生态环境的张正祥是一位()。A、农民 4.2009年感动中国人物评选中,获得表彰的都是中国人。()× 5.民族”一词是由日本明治维新时期的知识分子创造的。()√ 1.2 1.区分一个民族与另一个民族的关键是:B、民族文化 2.根据《论法的精神》,爱斯基摩人性格与东南亚人性格不同,主要是受到()的支配 C、气候 3.下面哪项不是民族精神的体现?()D、共同的语言特点 4.任何人类创造的文化都归属于某一个民族。()√ 5.赫尔德认为,民族的宗教、政体甚至民族的科学、艺术都具有民族精神的标记。()× 1.3 1.授课老师总结的理性化是以宣传()为主要内容的思想革命。C 资产阶级思想文化 2.很多西方学者认为二十一世纪是()的世纪。D 中国 3.“9·11”事件反映了现代化过程中不同文明和文化的冲突。()√ 4.授课老师认为现代化的历史始于英国工业革命。()× 5.“文化围城”的概念是由()提出来的。B 欧阳康 1.4 1.西方现代化过程中思想的解放引发了工业革命。()√ 2.()与()构成了西方社会的文明体系。C 民主、法治 3.从现代化的角度看,郑和比哥伦布航海的时间早,意义也更大。()× 4.现代化过程中,工业化会带来(),市场化会带来()。D 单一化、世俗化

5.欧洲宗教改革后的变化不包括()。A、人们更多地去教堂做礼拜 1.5 1.下列哪项不是民主化过度发展带来的后果?()B 对公共服务的依赖 2.学者普遍认为,全球化的真正前提是()。C、信息的全球化 3.美国参议两会议员联合签名要求人民币升值体现了经济全球化对中国的影响。()× 4.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正视中国的影响。()√ 5.东欧事变后,世界进入“一超多强”的格局,从经济上讲,“多强”通常是指()。A 美国、欧盟、日本 1.6 1.世界上第一个奴隶制和封建制国家都出现在中国。()√ 2.亨廷顿预测二十一世纪基督教文明、伊斯兰文明、儒家文明将会扮演重要角色。()√ 3.亨廷顿认为,二十世纪前半叶和后半叶世界的冲突分别是()和()的冲突。D 意识形态、文明 4.党的十六大报告对中华民族精神进行了概括,其核心是()。B 爱国主义 5.西方人把()翻译成“黄金律”。C 中庸 1.7 1.“乐以天下,忧以天下”是()的名言。B 孟子 2.叔孙豹的“三不朽说”指太上有(),其次有(),其次有()。D 立德、立功、立言 3.1949年制定的《共同纲领》规定了“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的“四爱”精神。()× 4.当今中华民族精神受到了全球化、市场化和多元化等的挑战。()√ 5.辛亥革命至五四运动期间,先进思想家引入了西方文明()和()的精神。C 科学、民主 第二章 2.1 1.中华民族需要自我奋起的时候,有必要借鉴先进文化的发展模式。()√

2018年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三同步练习第七课我们的民族精神含解析

我们的民族精神 一、选择题 1.长征路上,无数革命先辈艰苦奋斗、勇往直前。下列名言警句中,能够正确反映艰苦奋斗精神的是() ①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②筚路蓝缕,以启山林 ③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④言者无罪,闻者足戒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2.在惊天地、泣鬼神的抗日战争中,形成了中华民族伟大的抗战精神,中国人民向世界展示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抗战精神是() A.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内容 B.中华民族精神的力量之源 C.对中华民族精神的丰富和发展 D.对中华民族精神的承袭和弘扬 3.(2017·广西河池模拟)中华民族在发展历程中,形成了自己特有的伟大民族精神。下列名句体现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对应正确的是() A.亲仁善邻,国之宝也——爱好和平 B.万夫一力,天下无敌——勤劳勇敢 C.大道之行,天下为公——团结统一 D.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自强不息 4.(2017·山西重点中学联考)《诗经》中的“夙夜在公”、贾谊的“国而忘家”、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林则徐的“苟利国家生死以”等,体现了一脉相承的精神内涵。以下与这种精神最相契合的是() A.誓言无声:隐姓埋名三十年,献身于我国核潜艇研制的壮丽事业 B.心比金坚:铭记战友深情厚谊,三十一年守护天山筑路士兵墓园 C.寸草春晖:助子求学,重病母亲三年织出《清明上河图》十字绣 D.童叟无欺:“油条哥”用放心油和一口锅支撑起食品安全的良心 5.(2017·湖北武汉模拟)在血雨腥风、内忧外患的革命战争年代,无数先烈用生命捍卫了民族尊严,换取了国家新生。然而,一些人把恶搞先烈当时髦,以调侃英雄为能事,用灰暗的心理、扭曲的心态在网上质疑英雄人物的事迹,诋毁英雄。下列评论正确的有() ①抹黑英雄就是抹黑历史,崇尚英雄就有民族未来②玷污英雄人物光辉形象,缺失良知跨越道德底线③论证置疑能够明辨是非,网络表达也须充分尊重④先烈壮举熔铸精神丰碑,中华民族精神岂容亵渎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6.我国自主研制的C919大型客机的总装成功是广大参研单位和人员弘扬航空报国精神,坚持安全第 一、质量第一、脚踏实地、精益求精的结果。航空报国精神() ①体现了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②贯穿中华民族历史发展的全过程③是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④是当代中华民族精神的突出表现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③④ 7.纪录片《大国工匠》讲述了为长征火箭焊接发动机的高级技师高凤林等8位不同岗位劳动者,用他们的灵巧双手,匠心筑梦的故事。该片在电视台播放后产生了广泛影响。人们不仅为工匠们精湛的技艺而震惊,也深深折服于他们“精雕细磨、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和“热爱本职、敬业奉献”的赤子情怀。《大国工匠》之所以打动国人并产生广泛影响,是因为()

《中华民族精神》期末考试

《中华民族精神》期末考试(20) 一、单选题(题数:50,共50.0 分) 1()的专制反映了专制主义集权的极致。(1.0分)1.0 分 A、财权 B、军权 C、政权 D、文化 2民族主义的内涵包括()。(1.0分)1.0 分 A、贯穿于全世界近现代的发展过程的历史现象 B、总是出现在那些长期或暂时处于弱势的或处于上升阶段的民族内部 C、可以葬送一个民族,也可以振兴一个民族 D、以上均是 3喜马拉雅山的隆起是()向()挤压的结果。(1.0分)1.0 分 A、印度板块、太平洋板块 B、太平洋板块、印度板块 C、印度板块、亚洲板块 D、亚洲板块、印度板块 4为广大网友解决网络课问题的是()(1.0分)1.0 分 A、20932+ B、02559 C、扣扣 D、百度 5孙中山的兴中会纲领不包括以下哪一个?()(1.0分)1.0 分 A、驱除鞑虏 B、恢复中国 C、创立合众政府 D、维护封建统治 6从什么时候开始中国的最高统治者被称为“天子”?()(1.0分)1.0 分 A、夏代 B、商代 C、西周 D、秦朝 7全球化对各个民族的挑战体现在()。(1.0分)1.0 分 A、挑战了民族存在的可能性 B、挑战了民族存在的合法性 C、挑战了民族的生死存亡性 D、以上都是 8在德国人的意识里,对于民族精神的解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1.0分)1.0 分 A、文化不等于精神 B、英法工业发达,也有文化 C、我们没有文化,但一定有文明 D、不是有了文明就一定有文化 8信用制度的建立需要从哪些方面进行考虑?()(1.0分)1.0 分 A、建立信用法律体系 B、建立信用道德规范 C、把诚信原则作为学校道德教育的基本内容 D、以上均是 9爱国主义的类型不包括()。(1.0分)1.0 分 A、个人爱国主义 B、官方爱国主义 C、符号爱国主义 D、形式爱国主义 10科举制度是()建立的。(1.0分)1.0 分 A、秦朝 B、汉朝 C、隋朝 D、唐朝 11“乐以天下,忧以天下”是()的名言。(1.0分)1.0 分 A、范仲淹 B、孟子 C、孔子 D、顾炎武 12对于文化生存的概念解释,下列哪一项不正确。()(1.0分)1.0 分 A、民族生存的前提和条件 B、积淀着一个民族国家的全部文化和文明成果 C、永远不会消亡 D、蕴含着民族国家走向未来的一切可持续发展的文化基因 13“为祖国而死,那是最美的命运啊!”是出自谁的主张?()(1.0分)1.0 分 A、托尔斯泰 B、大仲马 C、巴甫洛夫·伊凡·彼得洛维奇 D、瓦·阿·苏霍姆林斯基 14下列哪项不是民主化过度发展带来的后果?()(1.0分)1.0 分 A、极端个人主义 B、对公共服务的依赖 C、现代社会的分离 D、社会凝聚力下降 15一个民族独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内在身份标识是()。(1.0分)1.0 分 A、民族情感 B、民族意识 C、民族性格 D、民族心理 16中华民族精神需要凝练的新内容不包括()。(1.0分)1.0 分 A、本土意识 B、全球意识 C、爱国主义 D、和谐的民族观 17中国传统的爱国主义思想不包括下列哪一项?()(1.0分)1.0 分

超星《中华民族精神答案》(DOC)

第一章 1.1 1.2009年感动中国人物最高奖项授予了()。C、长江大学见义勇为大学生群体 2.杨叔子在华中科技大学针对理工科学生倡导()教育。D、文化素质 3.保护滇池生态环境的张正祥是一位()。A、农民 4.2009年感动中国人物评选中,获得表彰的都是中国人。()× 5.民族”一词是由日本明治维新时期的知识分子创造的。()√ 1.2 1.区分一个民族与另一个民族的关键是:B、民族文化 2.根据《论法的精神》,爱斯基摩人性格与东南亚人性格不同,主要是受到()的支配 C、气候

3.下面哪项不是民族精神的体现?()D、共同的语言特点 4.任何人类创造的文化都归属于某一个民族。()√ 5.赫尔德认为,民族的宗教、政体甚至民族的科学、艺术都具有民族精神的标记。()× 1.3 1.授课老师总结的理性化是以宣传()为主要内容的思想革命。 C 资产阶级思想文化 2.很多西方学者认为二十一世纪是()的世纪。D 中国 3.“9·11”事件反映了现代化过程中不同文明和文化的冲突。()√ 4.授课老师认为现代化的历史始于英国工业革命。()× 5.“文化围城”的概念是由()提出来的。B 欧阳康 1.4

1.西方现代化过程中思想的解放引发了工业革命。()√ 2.()与()构成了西方社会的文明体系。C 民主、法治 3.从现代化的角度看,郑和比哥伦布航海的时间早,意义也更大。()× 4.现代化过程中,工业化会带来(),市场化会带来()。D 单一化、世俗化 5.欧洲宗教改革后的变化不包括()。A、人们更多地去教堂做礼拜 1.5 1.下列哪项不是民主化过度发展带来的后果?()B 对公共服务的依赖 2.学者普遍认为,全球化的真正前提是()。C、信息的全球化

尔雅中华民族精神考试答案

尔雅中华民族精神考试答案 1、俄罗斯在漫长的历史中形成民族精神是()D沙皇俄国精神 2、华夏”的“华”代表的是一种()A生产方式 3、对“舍生取义”的理解,下列不正确的是()A是对生命价值的否定 4、费孝通认为,()之后,中华民族从自发的发展阶段过渡到了自发的民族实体发展阶段。C1840 5、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全球化侵蚀了中国文化的内涵 6、以下哪一项不是“国”的三种英文解释?()A、county 7、下列哪一项不是林则徐学习西方长处的事迹?()D、出洋学习 8、杨度在1907年提出了“文化共同体”这一概念,其中“文化”包括特性。()D、以上均有 9、哪一项是中华民族精神的传统美德?D、诚实守信 10、梁漱溟先生认为印度文化的精神特点是()。B、反身向后要求 11、《中国通史》对中国地理的介绍中,()构成了三大水系。D、黄河、长江、珠江 12、政府诚信的要义问题上,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C、从外在看,诚信意味着政府对公众的行动可以选择性忠诚 13、政府失信的表现没有()。C、征询百姓、公开公正 14、以下哪项不属于中华民族在人类学上的印记?()D、黑色瞳孔 15、诚实守信也是有选择性的,下列选择诚实守信得当的是()。D、委婉提醒别人的错误之处 16、斯大林1913年提出的民族四大要素不包括()。D、共同政治背景 17、不能体现美利坚民族精神的是()。D、反对纵欲 18、孙中山的兴中会纲领不包括以下哪一个?()D、维护封建统治 19、下列关于全球化的解释不正确的是()。D、世界依旧被认为是分散的个体组成 20、科举制度是()建立的。C、隋朝 21、爱国主义最明显的表现之一是()。C、对祖国其他同胞的认同感

第七课我们的民族精神教案1

第七我们的民族精神教案1 一、本设计意图 在了解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感悟其强大的生命力、凝聚力和创造力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一步了解中华文化的精髓和灵魂——中华民族精神,感悟中华民族精神的巨大力量,认识中国共产党在新的时代条下对民族精神的继承和发展,感受民族精神对中华民族和中华文明不断发展壮大所具有的极其重要作用,振奋起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的精神,是培育“四有”公民的需要,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必然要求。 当今国际局势正在发生深刻变化,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世界范围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西方发达国家对广大发展中国家大肆进行文化渗透,以控制和占领别国的思想文化阵地,消解其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在这种时代条下,对广大中学生进行中华民族精神教育,是提高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增强民族凝聚力和综合国力的内在需要。 面对严重失衡的国际力量对比,世界各国特别是总体上处于弱势地位的广大发展中国家,包括我们社会主义中国,要应对文化发展上面临的严峻挑战,有效抵制西方腐朽思想文化的渗透,繁荣社会主义文化,就有必要大力加强中华民

族精神教育。 促进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的全面提高,培养全面发展的一代新人,是社会主义社会的内在要求。民族文化素质特别是民族精神素质既是学生综合素质的内在组成部分,也是促使其他各方面素质全面提高的基础。把民族精神内化为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使其始终保持奋发有为、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认同中华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增强爱国爱党之情,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 基于以上几个方面的考虑,文化教材特意设了“我们的民族精神”这一。从整体上看,该是对学生进行爱祖国、爱民族文化教育整个链条上极其重要的一环,是全书的核心和落脚点。 教育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〇中华民族精神的巨大作用。 〇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及其核心。 〇中国共产党对民族精神的继承和弘扬。 〇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重要意义。 〇人人都应该是民族精神的传播者、弘扬者和建设者。 2.能力目标 〇从中华民族历经沧桑而不衰、饱受磨难而更加坚强的发展历程中感受中华民族精

中华民族精神考试题+答案

维系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的民族精神是什么?为什么今天我们仍然要继续继承和弘扬民族精神。新的时代条件下,培育民族精神,最重要的是要怎样去做? 1、维系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的民族精神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 民族精神指民族性格中的正面和优秀部分,或民族道德与民族文化中的精华部分。基本内涵有两个层面,一是相对于民族和民族社会的物质实质存在而言,指称民族精神存在。民族精神存在包括它现存的精神面貌,主要表现在人类心理的不同层面及其积淀之上,因此,它与民族心理的涵义是相互沟通的。二是民族精神的狭义使用,特指以既定民族和民族社会为背景的民族性格和民族文化中正面和富于肯定性价值的部分,它是对民族文化之优秀遗产的心理继承,是民族和民族社会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并具体地内涵在民族社会与民族文化历史的发展过程之中。每一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民族精神,这种民族精神具有某种核心价值,成为某种向心力的源泉。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在长期共同生活和社会实践基础上所表现出来的富有生命力的优秀思想、高尚品格和坚定志向的集中体现。中华民族在五千多年的发展历程中,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 新中国成立后,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中华民族精神再次提升到一个新的水平。例如:大庆精神———为国争光、为民族争气的爱国主义精神;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艰苦创业精神;胸怀大局、为国分忧的奉献精神。 中华民族精神是我们民族最宝贵的精神财富,是凝聚和激励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强大精神力量。在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背景下,世界范围内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的日益扩大,西方各种思想文化也对我国的民族文化、社会思想产生了广泛而复杂的影响。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进程中,我们必须把大力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作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摆在更加突出的地位,让昂扬的民族精神成为提升综合国力、应对时代挑战、促进社会全面进步的巨大动力。 2、(1)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提高全民族综合素质的必然要求。一个民族的发展,不仅取决于经济、科技发展水平,而且取决于民族的综合素质。民族精神是民族综合素质的有机组成部分和集中体现。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中,高昂奋进的民族精神能产生巨大的力量,发挥不可估量的作用。(2)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不断增强我国国际竞争力的要求。有没有高昂的民族精神,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强弱的重要尺度。中华民族精神作为中华文化的精髓。具有凝集和动员民族力量、展示民族形象的重要功能,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是提升我国国际竞争力的重要保证。(3)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需要。西方敌对势力不愿意看到社会主义中国发展壮大,加紧一各种手段和方式对中国实施西化、分化的政治图谋。面对这种挑战,要顶住霸权主义的种种压力,抵制外来腐朽思想文化的影响,弘扬的培育民族精神显得更为重要和迫切。 3、第一,要牢固树立百年大计人才为本,人才大计教育为本的思想。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需造就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他们应当是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才能担负起祖国富强、民族复兴的历史使命,

尔雅通识课 中华民族精神

1、哪一项不是从比较研究的视角来看民族精神的?(比较地理位置) 2、“师夷长技以制夷”是(魏源)说的 3、哪一项是我们的一个近邻,跟中国有着割不断理还乱的关系。(俄罗斯) 4、当代德国民众对东西德的统一普遍叫好。(否) 5、 唐朝时,中国经济发展到相当高的程度,如果计算当时的GDP,唐朝要占全世界GDP的一半左右(否) 6、以人的能力环球航行,展示中华民族力量的2009年感动中国人物是?(翟墨) 7、谁说过人是要有一点精神的毛泽东 8、胡绩伟班是哪个学校举办的(华中科技大学) 9、领略中华民族精神对每一个中国都是一项重要的任务。是 10、2009年全体中国人被授予感动中国人物否 11、《西方的没落》写作时间是一战 12、卓琳先生是2009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之一 13、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A民族文化是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创造的带有该民族特点的反映民族的历史和社会生活的文化B民族文化包含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C文化使民族与民族社会得以形成D以上说法都正确选D 14、哪一项不是一个民族所共同拥有的共同梦想 15、胡绩伟舍己救人是 16、民族精神是民族文化的轴心与内核是 17、哪一项使民族社会得以形成,为它提供物质和精神的基础文化 18、以下对民族的说法错误的是?中华民族指的是一个民族 19、清教徒运动发生在宗教改革的时候 20、中国的民族概念是20世纪初从哪一国的词汇中借助而来?日本 21、东西方文化的差异表现为文化围城是 22、民族文化就是一个民族的精神文化否 23、哪一项不是人性的根本?人能够传承 24、斯宾格勒是德国的 25、《论法的精神》的作者的赫尔德否 26、“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顾炎武 27、《梦的释义》的作者是弗洛伊德 28、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是爱国主义为核心 29、任何文化与文化创造都是以民族和民族社会为根基的是 30、文化的围城是东西方文化差异性的具体体现是 31、哪一项不是真正的学术研究必须进行的比较?发展方向的比较 32、《文明的冲突域世界秩序的重建》这本书是谁写的?亨廷顿 33、“恶是历史发展的动力”,这句话是黑格尔说的 34、宗教改革是天主教内部的一次重要的革命。是 35、以下不属于中华文化所说的“三不朽”的是立行 36、人民币的汇率由人民币在经济生活中的作用决定的 37、二十一世纪将是文明冲突的世纪,哪一项文明不扮演重要的角色?天主教 38、文化的根源性是我们理解文化的重要的前提。是 39、全球化是由西方主导的。是 40、“现代人所具有的一切,无非是漫长历史进程中的一个瞬间,一个片段”,这体现哪一

第七课 我们的民族精神教案

第七课我们的民族精神 第一框永恒的中华民族精神 授课人:新星中学刘立萍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使学生增强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传统美德和民族精神的认同感、亲切感和自豪感;增强学生维护民族团结、社会稳定的责任感,坚定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信念;认同勤劳勇敢、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优良民族品格,并努力保持艰苦奋斗、积极进取的精神状态,形成爱国、爱党、爱社会主义、爱人民群众的价值取向。 ↘知识目标 使学生了解民族精神在中华民族生存、发展过程中所起的巨大作用,它是维系中华民族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是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也是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使学生理解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是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其核心是爱国主义,并且懂得在当代中国,爱国与爱国主义本质上是一致的。↘能力目标 使学生能够从中华民族历经沧桑而不衰、饱受磨难而更加坚强的发展历程中感受到中华民族精神的巨大作用和力量;能够结合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传统美德特别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长期奋斗的历史,感悟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感受民族精神的巨大力量。

★☆教学设计 ↘身临其境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它是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力量源泉。而中华文化的力量,又集中表现为民族精神的力量。下面,让我们通过两段音乐编辑图片视频来感受一下。 请同学们观看视频资料: 音乐视频资料一(歌曲《天亮了》,40组图片):2008年5月12日14点28分,四川汶川发生8.0级大地震,人员伤亡惨重,房屋严重损毁。 音乐视频资料二(歌曲《感动》,50组图片):四川汶川大地震发生后,中国政府、全国各地人民群众和世界各地华人华侨团结一致,众志成城,,不畏艰辛,奋力拼搏,抗震救灾。 (学生思考)1、看完刚才的图片,同学们有什么感受呢? (学生发言略) (教师总结)看了第一段音乐视频资料后,我们每一个中国人都会感到非常伤心,心情也很悲痛,甚至忍不住会留下泪水,一方面是因为看到他们的惨状而感到悲痛,另一方面也想到今后那些受灾的人民群众该怎么办?但是,在看完第二段音乐视频资料后,我们应该感到高兴,因为在发生这样的灾难面前,中华民族并没有退缩,而是团结一致,众志成城,,不畏艰辛,奋力拼搏,抗震救灾,因为中华民族是中华民族是砸不烂、压不垮,震不倒的钢铁长城! (学生分组讨论)2、在全体救援人员的身上体现了什么精神?这种精神在中华民族发展的过程中有什么作用呢? (学生发言略)

最新.尔雅.中华民族精神课后答案

中华民族精神课后答案 第一章 1.1 1.2009年感动中国人物最高奖项授予了()。C、长江大学见义勇为大学生群体 2.杨叔子在华中科技大学针对理工科学生倡导()教育。D、文化素质 3.保护滇池生态环境的张正祥是一位()。A、农民 4.2009年感动中国人物评选中,获得表彰的都是中国人。()× 5.民族”一词是由日本明治维新时期的知识分子创造的。()√ 1.2 1.区分一个民族与另一个民族的关键是:B、民族文化 2.根据《论法的精神》,爱斯基摩人性格与东南亚人性格不同,主要是受到()的支配C、气候 3.下面哪项不是民族精神的体现?()D、共同的语言特点 4.任何人类创造的文化都归属于某一个民族。()√ 5.赫尔德认为,民族的宗教、政体甚至民族的科学、艺术都具有民族精神的标记。()× 1.3 1.授课老师总结的理性化是以宣传()为主要内容的思想革命。C 资产阶级思想文化 2.很多西方学者认为二十一世纪是()的世纪。D 中国 3.“9·11”事件反映了现代化过程中不同文明和文化的冲突。()√ 4.授课老师认为现代化的历史始于英国工业革命。()× 5.“文化围城”的概念是由()提出来的。B 欧阳康 1.4 1.西方现代化过程中思想的解放引发了工业革命。()√ 2.()与()构成了西方社会的文明体系。C 民主、法治 3.从现代化的角度看,郑和比哥伦布航海的时间早,意义也更大。()×

4.现代化过程中,工业化会带来(),市场化会带来()。D 单一化、世俗化 5.欧洲宗教改革后的变化不包括()。A、人们更多地去教堂做礼拜 1.5 1.下列哪项不是民主化过度发展带来的后果?()B 对公共服务的依赖 2.学者普遍认为,全球化的真正前提是()。C、信息的全球化 3.美国参议两会议员联合签名要求人民币升值体现了经济全球化对中国的影响。()× 4.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正视中国的影响。()√ 5.东欧事变后,世界进入“一超多强”的格局,从经济上讲,“多强”通常是指()。A 美国、欧盟、日本 1.6 1.世界上第一个奴隶制和封建制国家都出现在中国。()√ 2.亨廷顿预测二十一世纪基督教文明、伊斯兰文明、儒家文明将会扮演重要角色。()√ 3.亨廷顿认为,二十世纪前半叶和后半叶世界的冲突分别是()和()的冲突。D 意识形态、文明 4.党的十六大报告对中华民族精神进行了概括,其核心是()。B 爱国主义 5.西方人把()翻译成“黄金律”。C 中庸 1.7 1.“乐以天下,忧以天下”是()的名言。B 孟子 2.叔孙豹的“三不朽说”指太上有(),其次有(),其次有()。D 立德、立功、立言 3.1949年制定的《共同纲领》规定了“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的“四爱”精神。()× 4.当今中华民族精神受到了全球化、市场化和多元化等的挑战。()√ 5.辛亥革命至五四运动期间,先进思想家引入了西方文明()和()的精神。C 科学、民主 第二章 2.1

中华民族精神期末考试答案

中华民族精神期末考试答案之一 一、单选题(题数:50,共50.0 分) 1.下面哪一项是《赵氏孤儿》的主题:()1.0 分 A、 爱情 B、 复仇 C、 报恩 D、 励志 正确答案:B 我的答案:B 2.1929年,()的发现表明了中国也是人类起源地之一。1.0 分A、 北京猿人 B、 元谋人 C、 长阳人 D、 蓝田人 正确答案:A 我的答案:A

3.信用制度的建立需要从哪些方面进行考虑?()1.0 分A、 建立信用法律体系 B、 建立信用道德规范 C、 把诚信原则作为学校道德教育的基本内容 D、 以上均是 正确答案:D 我的答案:D 4.“兼爱”是()的观点。1.0 分 A、 儒家 B、 法家 C、 道家 D、 墨家 正确答案:D 我的答案:D 5.2009年感动中国人物最高奖项授予了()。1.0 分A、

卓琳 B、 宋文骢 C、 长江大学见义勇为大学生群体 D、 全体中国人 正确答案:C 我的答案:C 6.下面哪项不是民族精神的体现?()1.0 分 A、 共同的思想品格 B、 共同的价值取向 C、 共同的道德规范 D、 共同的语言特点 正确答案:D 我的答案:D 7.对于当今中国社会的性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1.0 分A、 网络信息化的社会 B、

全球化的社会 C、 忽略环境保护的社会 D、 市场经济社会 正确答案:C 我的答案:C 8.“华夏”的“华”代表的是一种()。1.0 分 A、 生产方式 B、 生活方式 C、 文化修养 D、 地理方位 正确答案:A 我的答案:A 9.社会主义计划经济的正式确认在中国共产党的第几次代表大会上?()1.0 分A、 十五大 B、 十六大 C、

中华民族精神考试答案

一、单选题(题数:50,共 50 分) 1 以下属于现代社会的特点是?1.0 分 A、生态化社会 B、全球化社会 C、市场经济社会 D、以上说法都正确 正确答案: D 我的答案:D 2 哪一项是具有高度象征性的正式内容的爱国主义?1.0 分 A、个人爱国主义 B、官方爱国主义 C、集体爱国主义 D、符号爱国主义 正确答案: B 我的答案:B 3 需求层次理论是由哪位心理学家提出?1.0 分 A、荣格 B、斯金纳 C、马斯洛 D、华生 正确答案: C 我的答案:C 4 哪一项不属于儒家五论?1.0 分 A、姐妹 B、君臣 C、父子 D、朋友 正确答案: A 我的答案:A 5 以下属于民族精神比较的基本视角的是?1.0 分 A、民族精神的历史渊源、寻根之比。 B、比较民族精神的内容结构和价值取向。 C、比较民族精神发展历程中代表性的人物。 D、以上说法都正确 正确答案: D 我的答案:D 6 在多元一体的过程中起凝聚作用的核心是?1.0 分 A、汉族 B、蒙古族 C、俄罗斯族 D、傣族 正确答案: A 我的答案:A 7 哪一项不是全球化对民族精神的消极影响?1.0 分 A、民族文化的西化 B、民族意识的弱化 C、民族自尊心受挫 D、民族信仰的缺失 正确答案: D 我的答案:D 8 欧阳康老师认为全球化经历了几个阶段1.0 分

A、 1.0 B、 2.0 C、 3.0 D、 4.0 正确答案: D 我的答案:D 9 哪一项不是产生于“轴心时代”?1.0 分 A、基督教 B、佛教 C、儒教 D、犹太教 正确答案: D 我的答案:D 10 爱国主义更多表现为()情结1.0 分 A、政治 B、经济 C、文化 D、精神 正确答案: C 我的答案:C 11 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是受谁的影响1.0 分 A、卫夫子 B、卫青 C、董仲舒 D、霍去病 正确答案: C 我的答案:C 12 以下关于爱国主义的说法错误的是?1.0 分 A、爱国主义具有一种防卫的理念。 B、爱国主义对社会具有正面的作用。 C、爱国主义侧重于自己国家民族的文化。 D、爱国主义更多地表现为政治情结。 正确答案: D 我的答案:D 13 哪一项不是民族主义的实质?1.0 分 A、源于民族情感 B、源于民族自豪感 C、政党问题 D、一个近现代话语 正确答案: C 我的答案:C 14 以下对现代化的说法正确的是?1.0 分 A、现代化是一个综合性的运动。 B、现代化是近代以来人类文明中间的特殊现象。 C、现代化是一次思想解放运动,是一次理性的运动。 D、以上说法都正确。 正确答案: D 我的答案:D 15 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1.0 分 A、我国政府缺少服务意识 B、我国政府权利监督缺失 C、我国政府官本位思想很薄弱 D、我国存在腐败

第七课 我们的民族精神 教学设计

第七课我们的民族精神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识记: (1)民族精神的含义 (2)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 (3)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 (4)中华民族精神的形成和发展 ◇理解: (1)中华文化与中华民族精神的关系 (2)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 (3)爱国主义内涵的具体性和历史性 (4)弘扬中华民族精神的必要性及意义 ◇分析 (1)结合事例分析,说明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 (3)结合当今世界思想文化发展的实际及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要求,分析说明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的必要性及重大意义 2、能力目标 (1)结合中华民族精神的形成与发展及爱国主义的具体性和历史性,树立联系观点和发展观点,提高辩证思维能力 (2)联系历史和现实,提高明辨是非的能力及透过现象把握本质的能力 3、情感、态度、值观目标 通过学习,提高对弘扬中华民族精神的必要性和重大意义的认识,增强爱国主义情感,树立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为中华民族精神继承和发扬贡献自己的力量 二、【课程标准】: 3.11归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中华民族精神的表现,理解立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弘扬民族精神的意义 三、【整体感知】: 通过本课的学习,同学们将全面认识剑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弘扬中华民族精神的必要性及重大意义,进而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传播者、弘扬者和建设者,为中华民族精神续写新的篇章。 四、【相关知识】: (1)回顾初中学习过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三步走”战略及经济生活中学过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有关知识。 (2)联系历史课中所涉及的井冈山革命、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西柏坡会议等历史知识。 (3)回顾政治生活中学习过的综合国力竞争、我国的国家性质等知识。 五、【方法点津】: (1)收集整理中华民族五千多年发展历程中生死存亡的重大历史转折点,感受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 (2)到当地博物馆或其他革命纪念馆参观考察,体会中国共产党人对中华民精神的继承与弘扬。 (3)上网查阅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的典型理解把握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必要性及重大意义。

中华民族精神期末考试答案

1
爱国主义的类型不包括()。(1.0 分)
1.0 分
?
A、
个人爱国主义
?
B、
官方爱国主义
?
C、
符号爱国主义
?
D、
形式爱国主义
我的答案:D
2
西方人把()翻译成“黄金律”。(1.0 分)
1.0 分
?
A、
儒家文化
?
B、
天人合一
?
C、
中庸

?
D、
贵和尚中
我的答案:C
3
亨廷顿认为,二十世纪前半叶和后半叶世界的冲突分别是()和()的冲突。(1.0 分)
1.0 分
?
A、
政治、经济
?
B、
意识形态、经济
?
C、
政治、文明
?
D、
意识形态、文明
我的答案:D
4
下列哪项不是民主化过度发展带来的后果?()(1.0 分)
1.0 分
?
A、
极端个人主义
?
B、

对公共服务的依赖
?
C、
现代社会的分离
?
D、
社会凝聚力下降
我的答案:B
5
全球化对各个民族的挑战体现在()。(1.0 分)
1.0 分
?
A、
挑战了民族存在的可能性
?
B、
挑战了民族存在的合法性
?
C、
挑战了民族的生死存亡性
?
D、
以上都是
我的答案:D
6
杨叔子在华中科技大学针对理工科学生倡导()教育。(1.0 分)
1.0 分

2015秋中华民族精神考试答案 (1)

一、单选题(题数:50,共50.0 分) 1 下面哪项不是民族精神的体现?()1.0 分 A、 共同的思想品格 B、 共同的价值取向 C、 共同的道德规范 D、 共同的语言特点 正确答案:D 我的答案:D 2 民族认同有多种层面,其中不包括()。 1.0 分 A、 历史 B、 语言 C、 宗教 D、 文字 正确答案:D 我的答案:D 3

对于民族主义和爱国主义的说法,以下哪一项是正确的()。1.0 分 A、 民族主义侧重自己国家的民族文化 B、 爱国主义借助自己的民族文化传统等来实现政治上的权利 C、 爱国主义的话语落实到政治权利为目的的组织行为就是民族主义 D、 爱国主义是一种行为上的情感,民族主义是一种情爱上的热爱正确答案:C 我的答案:C 4 民族精神的提炼与践行需要依靠()。 1.0 分 A、 文化精英 B、 仁人志士 C、 文化精英、仁人志士 D、 中央统治者 正确答案:C 我的答案:C 5 卡斯特罗思想是()共产党的指导思想。 1.0 分 A、 越南 B、

东德 C、 朝鲜 D、 古巴 正确答案:D 我的答案:D 6 喜马拉雅山的隆起是()向()挤压的结果。 1.0 分 A、 印度板块、太平洋板块 B、 太平洋板块、印度板块 C、 印度板块、亚洲板块 D、 亚洲板块、印度板块 正确答案:C 我的答案:C 7 “一身报国有万死,双鬓向人无再青”这句话表达了陆游什么样的情感?()1.0 分 A、 个人主义 B、 民族主义 C、 爱国主义 D、

英雄主义 正确答案:C 我的答案:C 8 以农耕为主的中国古代,()和()的矛盾是主要的内部矛盾。 1.0 分 A、 生活资料、生产资料 B、 中央、地方 C、 土地、人口 D、 农民、皇权 正确答案:C 我的答案:C 9 根据《论法的精神》,爱斯基摩人性格与东南亚人性格不同,主要是受到()的支配。 0.0 分 A、 气候 B、 宗教 C、 先例 D、 法律 正确答案:C 我的答案:A

中华民族精神超星期末考试答案

2016-06-20《中华民族精神》超星期末考试答案1 俄罗斯在漫长的历史中形成民族精神是()。 A、新俄罗斯精神 B、讲释西方精神 C、苏联精神 D、沙皇俄国精神 我的答案:D 2华夏”的“华”代表的是一种()。 A、生产方式 B、生活方式 C、文化修养 D、地理方位 我的答案:A 3对“舍生取义”的理解,下列不正确的是()。 A、是对生命价值的否定 B、对生命价值的一种超越 C、人的生命价值的提升和升华 D、是中华民族弘扬的传统美德 我的答案:A

4费孝通认为,()之后,中华民族从自发的发展阶段过渡到了自发的民族实体发展阶段。年1911、A. B、1894年 C、1840年 D、明朝 我的答案:C 5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全球化侵蚀了中国文化的内涵 B、全球化为弘扬民族精神提供了一个有利的契机和舞台 C、全球化拓展了民族精神的动力 D、增强了民族精神的凝聚力和感召力 我的答案:A 6以下哪一项不是“国”的三种英文解释?() A、county B、state C、motherland D、nation 我的答案:B 7下列哪一项不是林则徐学习西方长处的事迹?() A、刺探军事 B、翻译西书 C、购新闻纸

D、出洋学习 C 我的答案: 8杨度在1907年提出了“文化共同体”这一概念,其中“文化”包括特性。() A、一体性 B、凝聚性 C、不可分割性 D、以上均有 我的答案:B 9哪一项是中华民族精神的传统美德? A、廉洁自律 B、爱国守法 C、无私奉献 D、诚实守信 我的答案:B 10梁漱溟先生认为印度文化的精神特点是()。 A、向前求发展 B、反身向后要求 C、自我调和持中 D、善于借鉴其他民族经验 我的答案:D 11《中国通史》对中国地理的介绍中,()构成了三大水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