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药类内分泌干扰物检测技术的研究进展
水环境中农药类污染物的内分泌干扰效应研究

水环境中农药类污染物的内分泌干扰效应研究摘要:环境中往往是多种内分泌干扰物并存条件下的综合效应,未来研究应重点关注低剂量联合暴露下的综合效应以及农药中间体和有毒代谢物的毒性效应,对生物体产生作用的机理研究等。
生物检测技术以生物效应为目标导向,是内分泌干扰类农药识别监测与风险评价的有效方法,但生物方法往往难以对目标物定量,因此应结合化学和仪器测试进行综合性的科学评价,形成以生物检测为导向、化学和仪器分析技术为支撑的内分泌干扰效应导向分析方法。
基于此,对水环境中农药类污染物的内分泌干扰效应进行研究,仅供参考。
关键词:农药;内分泌干扰物;防治引言随着农业和工业发展被不断排入环境的化学污染物,已对人类健康构成威胁,这是目前全球环境健康领域最令人关切的问题之一。
已有流行病学和实验研究表明,很多污染物与人类健康密切相关,存在内分泌干扰效应。
其中部分干扰生物体内分泌系统正常功能与作用的外源性化合物被称为内分泌干扰物(endocrine-disruptingchemicals,EDCs),它们可干扰内源激素的产生、分泌、运输、代谢及作用,从而影响生物体的生长、发育和生殖等生理过程。
环境中EDCs主要包括各种农药、阻燃剂、重金属等。
1农药(Pesticides)大量研究发现人类广泛暴露于各类农药,其中不乏持久性化合物,例如大多数国家已禁用有机氯杀虫剂(dichlorodiphenyltrichloroethane,DDT),但至今其污染仍然存在。
英国一项研究根据农药的暴露源和健康影响评估确定了127种具有内分泌干扰特性的杀虫剂。
有机氯农药是目前普遍存在的高持久性污染物,其中围绕杀虫剂DDT及其代谢物(dichlorodiphenyldichloroethylene,DDE)和(dichlorodiphenyldichloroethane,DDD)的研究尤为集中。
南非一项研究显示,与居住在非喷洒残留室内的男子相比,居住在喷洒残留室内的男子血液中DDT和DDE浓度更高,在检出DDT的男性中血清LH和FSH浓度低于未检出组(P=0.02,P=0.001),在检出DDE的男性中FSH浓度显著下降(P=0.02)。
环境内分泌干扰物五氯苯酚的毒性评价研究进展

21 0 0年 4月
表 2 P P在 自然 界 中 的分 布 C
采样 地 点 介 质 检 测 方 法 浓 度 范 围
体 内富集,能抑制生物代谢过程 中氧化磷 酸化 作
用 ,可 导 致 动 物 肺 、肝 、肾 脏 以 及 神 经 细 胞 的 损 伤 ,另外 对人 体有 疑似致 癌作 用 。因此 ,近年来对 P P的毒性 、内分 泌 干扰性 、毒理作 用及 生态 毒性 C 评 价方 面的研究 开展 的较 多 ,对 其毒性 大小 、毒理
久性有 机 污染 物之 一 。
CI C
C
表 1 世 界 各 国 规 定 的 P P在 空气 中和 水 中 的 允 许极 限 C
图 1 P P 子 结 构 图 C分
2 P P的分 布 、检 测方 法 C
2 1 环境中的 P P . C 尽 管 环境 中 的 P P容 易 在 自然 光 下 降 解 ,但 C
中允许 的浓度 都 有 相 应 的 限 制 ( 1 。美 国 E A 表 ) P
早 在 17 9 6年就 将其 列 为优 先污 染 物和潜 在 致 癌物 , 我 国环境 检测 总站 也在 2 0世纪 8 0年代 末期 将 其列 入 中国环 境 优 先 污 染 物 黑 名 单 中 。19 9 8年 在 泛 欧 环境 部长 会议 上 P P被列 为 1 C 6种 需 加 以控 制 的 持
效应 都有 了深刻 认识 。
3 1 P P的毒性 评 价 . C
18 / .8( I )
伊 朗 上海松江区”
巴
饮用水 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法 1 。~ O ( o L 0。 l / m l ) /
土壤 气 相 色 谱 法 50 7~1 0 64 /( k) g
环境内分泌干扰物检测与分析方法研究进展

Institute for Occupational Health and Poisoning Control,Chinese Center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Beijing
100050,China
were
of detection and analysis
were
reviewed,and the future’S
prospect
on
the study of
detection and analysis method
talked about also.
Key words:endocrine disrupting
Abstract:EDCs effect mainly
to
are
new generation system
of environmental pollutions which
nervous
are
globally
concemed.They
to
mayLeabharlann causeadverse
the endocrine
and
2.2液相色谱法(LC)和液相色谱.质谱法(LC-MS)
固体样品
从固体样品中提取内分泌干扰物常用的方法有溶剂萃 取、索氏提取等,这些萃取技术比较简单而且便宜,不论极性 溶剂还是非极性溶剂都能使用,然而这需要消耗大量的萃取 溶剂和时间。近年来一些先进的样品提取方法如超声波萃取 技术、压力流体萃取(PLE)和微波辅助萃取技术(MAE)等得到 发展,并逐渐应用于固体样品中的内分泌干扰物质的检测。 超声波萃取技术是利用超声空氏原理,通过改变超声温 度和时间,对样品中的目标化合物进行提取。该技术简单快 速,而且可以减少溶剂用量。容慧等选择二氯甲烷作为溶剂, 利用超声波萃取的方法提取PVC塑料中的5种增塑剂,得到 良好的效果,并与索氏提取进行比较,结果显示二者提取效率 接近,但超声波提取操作简单快速№1。 压力流体萃取(PLE)是利用在高温、高压下保持萃取溶 剂的液体状态而对样品进行提取和净化,从而可以减少溶剂 用量和萃取时间,而且提取效率较高。Ding等应用压力流体 萃取技术提取了河流底质中的4一NP,通过系统地研究影响压 力流体萃取的因素(温度、压力、溶剂流速、静态/动态萃取时 间等),发现用甲醇做溶剂,在100℃、100arm压力下采用静态 (10min)/动态(15min)步骤,4-NP可以几乎达到完全萃取,回收 率可达到98%…。 微波辅助萃取技术(MAE)就是利用微波加热的特性对物 质中的目标成分进行选择性萃取的方法。通过调节微波加热 的参数,可有效加热目标成分,以利于目标化合物的萃取和分 离。“u等采用微波辅助萃取技术成功地对河流底质中的17. 0雌二醇、雌激素酮、4.壬基酚、双酚A等7种内分泌干扰物同 时萃取,通过对影响萃取效果的微波参数进行研究,结果显示 用甲醇作为溶剂,萃取温度为110“(2,保持15min的条件下,目 标化合物回收率较高(>74%),而且重现性较好旧1。
环境内分泌干扰物筛选与控制技术的研究进展

20 0 7年 第 2 期
环
保
科
技
Vo. 3 N . 11 O 2
环 境 内分泌 干扰 物 筛选 与控 制
技 术 的研 究进 展
陈 一 萍
( 州 师 范 学 院 资源 与环 境 学 院 ,福 建 泉 州 3 2 0 ) 泉 6 0 0
・
3 ・ 3
维普资讯
20 0 7年 第 2期
环 保 科 技
V 11 O. 3
N . O2
似 与否 ,都可 通过天 然激 素受体 或其他 细胞 核 受体 以及直 接通过 胞 内其 他信 号传 递 系统 的介导 产生生 物效应 。
推荐用 Ti 法 ( 阶段 性地 实行 试验 的筛 检 e r 分 方法 ) 。此 试验 法 由 T el和 Tir ir e2两个 阶段 组 成 ,在 Ti l阶 段 的试 验 又分 为 i i o e r n vt r ( 体外 试验 ) i io 体 内试验 ) 和 nvv ( 两种 , 这 用 些试验 方法 筛选 化合 物质 是否具 有雌激 素活 性、 雄激 素 活性 、 甲状 腺皮 质激 素活性 ; ir T e2 阶段 是 Ti e r的补充 试验 ,调查在 T el阶段 ir 中被筛选 出的物质对 人 、野 生生物 的 内分泌 干扰性质 、 可能 危害 性 、 量一反 应关系 、 剂 对 后代 的生殖影 响 等更 具体 的 工作L 。这种方 8 ] 法具有 相对 的准确 性 和权威 性 ,但 同时往 往 操作过 程复 杂 、费时 费力 ,不适用 于高通 量 筛选 以及 现场应用 , 因此建立 快速 、 简便 、 经 济 、可靠并 可 实现 高通量 筛选 的体外检 测系 统 至关 重要 。李 延 等L通 过鲫 鱼 淋巴细胞 体 9 外 培养 , 采用 MT 法 测试 . T 1 1种酚类 化合物 对鲫 鱼淋 巴细胞 增 殖 的影 响 ,初步筛选 出具 有 内分 泌干 扰 活 性 的物 质 ,结 果 表 明 MTT 法是 测定 淋 巴细胞增 殖 的常用 方法 ,具有快 速 、 敏等 优点 , 以作 为 E C 灵 可 D s的一种筛选 方 法和污 染物 免疫 毒性 的快 速测定法 。
《2024年新型有机污染物研究进展》范文

《新型有机污染物研究进展》篇一一、引言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有机污染问题日益严重,对环境和人类健康构成了巨大的威胁。
新型有机污染物因其难以降解、生物累积性和潜在的生态毒性而备受关注。
本文将就新型有机污染物的定义、分类、研究方法及当前研究进展进行详细阐述。
二、新型有机污染物的定义与分类新型有机污染物是指近年来新出现或新合成的有机化合物,具有较高的环境持久性、生物累积性和潜在的生态毒性。
这些污染物主要包括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内分泌干扰物质、药品和个人护理产品(PPCPs)等。
三、研究方法针对新型有机污染物的研究,主要采用的方法包括:环境监测、化学分析、生态风险评估和模拟实验等。
其中,环境监测用于了解污染物在环境中的分布、迁移和转化;化学分析用于确定污染物的种类、浓度和来源;生态风险评估用于评估污染物对生态系统和人类健康的潜在风险;模拟实验则用于探究污染物的环境行为和生物降解机制。
四、新型有机污染物研究进展1.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近年来,关于POPs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其环境行为、生态毒性和降解机制等方面。
研究表明,POPs具有长期滞留性、远距离迁移能力和高毒性,对生态系统和人类健康构成严重威胁。
针对POPs的治理,研究者们提出了多种修复技术,如生物修复、物理修复和化学修复等。
2. 内分泌干扰物质内分泌干扰物质是一类能够干扰生物体内激素系统的化学物质,对生物体产生潜在的危害。
研究表明,内分泌干扰物质广泛存在于水体、土壤和空气中,对生态系统造成严重影响。
针对内分泌干扰物质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其检测方法、来源分析和生态风险评估等方面。
3. 药品和个人护理产品(PPCPs)PPCPs是一类在人类生活和医疗过程中使用的化学物质,如抗生素、避孕药等。
这些物质通过污水处理厂等途径进入环境,对生态系统和人类健康构成潜在威胁。
针对PPCPs的研究,主要涉及其在环境中的分布、迁移、转化和生态风险等方面。
内分泌干扰物在环境中的寻找和评估

内分泌干扰物在环境中的寻找和评估近年来,关于环境中存在的内分泌干扰物(EDCs)的问题引起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内分泌干扰物是指那些能够干扰内分泌系统正常功能的物质,包括人类和动物激素、药物、农药、化学品等。
在环境中存在的EDCs,不仅会对生态环境造成影响,同时会危害人类健康。
因此,对于环境中的EDCs的寻找和评估,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在环境中寻找EDCs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
一方面,EDCs 的种类非常多,来源和排放方式也各不相同,因此要对所有的EDCs进行寻找是不现实的;另一方面,环境中存在的EDCs的浓度很低,需要通过先进的技术手段才能够有效地寻找出EDCs。
因此,目前主要使用的是分子筛选、生物检测和化学分析等多种方法。
其中,分子筛选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方法。
其原理是利用EDCs 与生物内分泌受体的结合作用来筛选出目标物质。
这种方法不仅操作简单,还能够快速地找到目标物质。
但是,由于生物内分泌系统非常复杂,因此分子筛选仅仅是寻找EDCs的一种手段,还需要与其他方法相结合才能够寻找到全部的EDCs。
另一种方法是生物检测。
生物检测是通过观察生物的反应来判断环境中是否存在EDCs。
其优点是能够快速地判断环境中EDCs的危害程度,但其缺点是需要建立一套完整的生物检测系统,且对实验条件要求较高。
最后是化学分析。
化学分析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一种方法,其可以通过对环境样品进行分析,找出其中的EDCs。
值得注意的是,化学分析也存在一些问题。
例如,化学分析需要对样品进行前处理,会对分析结果造成影响。
同时,环境中存在大量的复合污染物,化学分析需要进行大量的分别分析才能够找到目标物质,难度较大。
在找到EDCs之后,需要进行评估。
EDCs的评估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过程,是决定其是否对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危害的重要依据。
EDCs的评估主要包括毒性评估和流行病学评估两个方面。
毒性评估是评估EDCs对生物体毒性的程度。
包括急性毒性、慢性毒性、致突变性、致癌性、致畸性等方面。
环境内分泌干扰物毒理学研究

环境内分泌干扰物毒理学研究随着环境污染日益严重,环境内分泌干扰物成为了人们的焦点。
这些化合物干扰人体正常激素分泌,可能影响生长发育,甚至导致生殖系统疾病。
为了更好地了解这一新型污染源,本文将探讨环境内分泌干扰物毒理学研究的重要性。
环境内分泌干扰物(EDCs)是一类具有相似化学结构和生物活性的化合物,主要来源于工业生产、农药使用、塑料制品等多种渠道。
这些化合物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对激素分泌产生干扰作用。
研究表明,环境内分泌干扰物可能导致乳腺癌、前列腺癌等生殖系统疾病,以及儿童生长发育异常等问题。
为了探究环境内分泌干扰物的毒性,毒理学研究成为了关键。
该领域的研究包括动物实验和体外实验等方法,以检测这些化合物对生物体的损害。
在动物实验中,科学家通过给予受试动物不同剂量的环境内分泌干扰物,观察其生理、生化及组织学等方面的变化。
体外实验则利用人体细胞或组织培养物,研究环境内分泌干扰物对细胞生长、凋亡和基因表达的影响。
这些研究为评估环境内分泌干扰物的风险提供了重要依据。
环境内分泌干扰物的作用机制主要涉及激素受体、信号转导通路及基因表达水平的改变。
这些化合物与人体激素分子结构相似,能够与激素受体结合并激活或抑制其功能,进而影响激素调节的生理过程。
环境内分泌干扰物还可能影响细胞增殖、凋亡及分化等过程,导致组织损伤和功能障碍。
尽管已经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但环境内分泌干扰物毒理学研究仍面临许多挑战。
未来研究需要深入探讨环境内分泌干扰物在人体内的代谢过程、作用靶点以及与其他环境因素的相互作用关系。
还需要加强流行病学调查,以揭示环境内分泌干扰物对人类健康的影响,并制定更加科学有效的防控措施。
我们需要对环境内分泌干扰物毒理学研究的重要性有充分的认识。
只有通过深入探究这些污染物的毒性和作用机制,我们才能更好地了解它们对人类健康的潜在威胁。
这将为政策制定者提供科学依据,推动相关法律法规的完善,以保护公众健康和维护生态环境。
《2024年新型有机污染物研究进展》范文

《新型有机污染物研究进展》篇一一、引言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有机污染物已成为全球环境问题的重要来源。
新型有机污染物因其难以降解、生物累积性及潜在的生态毒性,对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构成了严重威胁。
因此,对新型有机污染物的深入研究与治理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就新型有机污染物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相关领域的研究者提供参考。
二、新型有机污染物的种类与特性新型有机污染物主要包括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内分泌干扰物、药物和个人护理品(PPCPs)等。
这些污染物具有以下特性:难降解、生物累积性、远距离迁移能力、生态毒性和潜在的致癌、致畸、致突变性。
其中,一些新型有机污染物可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对人类健康产生不良影响。
三、新型有机污染物研究进展1. 检测技术的研究进展随着科技的发展,新型有机污染物的检测技术也在不断进步。
例如,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等分析技术为新型有机污染物的准确检测提供了有力支持。
此外,光谱技术、电化学技术等也在新型有机污染物检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这些先进的技术提高了检测的灵敏度、准确性和速度,为新型有机污染物的溯源、监测和治理提供了有力保障。
2. 形成机制与来源的研究针对新型有机污染物的形成机制与来源,学者们进行了大量研究。
研究表明,新型有机污染物主要来源于工业生产、农业活动、城市污水和家庭用品的使用等。
其中,一些新型有机污染物在大气、水体和土壤中的分布、迁移和转化规律已成为研究热点。
这些研究有助于了解新型有机污染物的环境行为和生态风险,为制定有效的治理措施提供了科学依据。
3. 治理技术的研究进展针对新型有机污染物的治理,学者们提出了多种技术手段,包括物理法、化学法和生物法等。
其中,吸附、膜分离、光催化等物理化学方法在去除新型有机污染物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此外,微生物降解、植物修复等生物方法也受到了广泛关注。
这些治理技术的研发和应用为新型有机污染物的减排和治理提供了新的途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测 方法 ,为中毒诊 断提供 技术支持 。近 年来样 品的 前 处理技 术发展迅 速 ,产 生 了很多 快速 、有效 的新 技术; 在检 测技 术方面 , 了常用 的物 理检测手段 , 除 还有 新兴 的、效果 更好 的生物检测 方法 。
第9 第3 卷 期 21 00年 6月
现 代 农 药
M od r e n Am' h m ia s oc e c l
Vo19 NO. . 3
J n. u 2O1 0
农药 类 内分泌 干扰物 检 测技 术 的研 究进 展
万旗 东,郑培 忠 ,沈健 英
( 海 交 通 大学 农 业 与 生物 学 院, 上 海 上 204 ) 0 2 0
内分泌干扰物 是指 能改变机体 内分泌 功能 ,并
影 响生物 体或其后 代 的发 育 、繁殖和 其他行 为的外
农药 类 内分泌 干扰 物 ( 见表 1 )在一 定程度 上 威 胁着人类 健康甚 至生命 安全 ,无 论是发达 国家还
源性物质 。它可 以干扰神 经 一内分 泌 一 殖 网络 , 生 影 响下丘 脑 、垂体 、性腺功 能 ,导致 生物体 内分泌
e oc n sup i si i si t um a bo y ndbi o c ls m p e th nd r edir tngpe tcde heh i n n d a olgia a l sa om ea d a o d. br a n
K e r : et ie e d c n i u tr d tcin y wo ds p si d ; n o r eds po; ee t c i r o
收稿 日期:2 1 O 一2 ;修回 日期:2 1 O O 0 0一 l 5 0 0一 2一 8 基金项 目:上海 交通 大学医 工 ( )交 叉研 究基金 ( 2 0 MS 4 i N YG 0 9 2 ) 作者简 介:万旗 东 (9 6 ) 1 8一 ,男 ,安徽省 阜阳市 人,硕 士研 究生 ,研 究方 向为农 药对人 体 内分 泌的影 响 。E— i ma :wq 10 1 0 5 @y h o o c l d 0 0 3 5 6 a o . m. t n
摘要: 药类 内分泌干扰 物对人 类健 康产 生 了严 重影响 ,因此对人体 农 药残 留的检 测 已经成 为 农 当前公 共卫生 的一个 热点 。阐述 了国内外人体 及 生物样 品 中农 药分析 的前处理技 术 、物理检 测技
术和 生物检 测技 术 。
关键词:农 药 ; 内分泌 干扰 物 ;检 测
WA i o g Z E G P i h n , H N J nyn 。 N Q — n , H N e z o g S E a -ig d - i ( c o l f g c l r a dB oo y S a g a J oT n nv ri , h n h i 2 0 4 , hn ) S h o r ut e n il , h n h i i o gU iesy S a g a oA i u g a t 0 2 0 C ia
除草 剂 杀菌 剂
农药代 谢物 氧化 氯丹 ( 氯丹代 谢物) ,七 氯环氧化 物 ( 氯代谢 物) 七
1 前处 理 技术
色谱 分析技 术对样 品的前处理过程要求非常 高,
需要从复 杂 的基 质样 品中将低浓 度 的 目标 化合物 高
效萃取纯化 。样 品前处理技术主要有 :加速溶剂萃取 ( S )技术 、超 临界流 体萃取 (F )技术 、微波辅 AE SE
器官异 常 ( 如输 卵管 、 睾丸 、 卵巢和 尿道 的畸形化) , 诱导肿瘤 产生 ( 如睾 丸癌 、乳腺 癌 、卵 巢癌) 。
表 1 具 有 内分 泌效 应 的农 药
类 型 杀 虫剂 农药名 称
六氯环 己烷 ( 六六) 六 ,对硫 磷 ,西维 因,氯丹 ,反式 . 九氯 , 1 . , 二溴 .一 丙烷 ,DD ,D 2 3氯 T DE和 DD D,艾 氏剂 ,狄 氏剂 ,异狄 氏剂 , 硫 丹 ,七 氯 ,马拉硫磷 ,灭 多威, 甲氧 氯 ,灭 蚊灵 ,毒杀 芬 涕灭 威 ,开蓬 ( 氯酮) 十 ,氯氰 菊酯 ,顺式氰 戊菊酯 ,氰戊 菊酯 ,氯菊酯 开 乐散 24 . , 5 三氯苯氧 乙酸 ,24 二氯苯氧 乙酸 ,氨基三 唑 ,莠 去津 , 甲草 胺 ,西玛津 ,除草 醚 ,氟 乐灵 ,嗪草酮 , ,一 六 氯苯 ( C ) H B ,五氯 苯酚 ( C ) P P ,苯菌灵 ( 苯来特 ) ,代森锰锌 ,代 森锰 ,代森联 , 乙烯 菌核 利 ,代 森锌 ,福美锌
中图 分 类 号 :T 5 . 6 ;O6 63 Q 4 0 3 5 .1 2 文 献 标 识码 :A d i 1.99 .s. 7 —2 4 0 0 3 0 o. 03 6  ̄i n1 15 8. 1. . 1 " s 6 2 00
Adv nc si t c i n Te hno o y o do rneD ir tngPe tc de a e n De e to c l g fEn c i s up i s ii s
Absr c :T ed tcino d ciedsu t gp s cd s a igasv r a t nteh ma o yh s e o o t a t h eet f n o r irpi e t ie vn e eei c u n b d a c meah t o e n n i h mp o h b
tpcip bi hat. hs ae dsr e e r-rcsig eh i e,h s a adbooiad  ̄ t nt h ius f o i n u l el T ipp r ec bs e oes cnq sp yi ln ilgcl e c o c n e c h i h t p p nt u c i e q 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