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蒙太奇与长镜头剪辑关系分析

合集下载

蒙太奇与长镜头

蒙太奇与长镜头

❖ 同时它还有另一种形态,即把各种不同的镜 头加以配合和对比,从而产生更深一层的意 图。
❖ 蒙太奇产生的效果是运用的人脑的联想,它 是架设在蒙太奇结构中前后镜头画面之间、 沟通画面联系的心里桥梁。
2、蒙太奇遵循的美学原则
❖ 蒙太奇是对现实生活素材的重新组织,通过 选择、提炼、概括、加工等程序使之富于美 感,符合创作者本人的思想、情感、态度和 创作意图。普多夫金指出,蒙太奇的重要意 义就在于这种去粗取精的可能性。
长镜头
一、长镜头的基本概念
❖ 一般认为,长镜头就是影片中的镜头尺寸和 延续时间都较长的镜头。即在一个镜头内部 通过演员和场面调度以及镜头的运动,在画 面上形成各种不同的景别和构图。它是一个 不经剪辑的画面独立的片段,在一个较长的 镜头里往往包含一个完整的段落。它可以给 人以真实、可信和连贯的感觉。
1、分离 ❖ 蒙太奇和长镜头在相互对立和斗争中得到长
足的发展,它们作为一种电影风格和表现手 段在认识世界和艺术掌握世界上都形成和具 有了自身的优越性。
❖ 从概念上看,蒙太奇和长镜头是电影语言中 的两种表现手段,是电影创作的两种思维方 式。
❖ 从现象上看,蒙太奇是抽象的,是让现实作 出解释的,分散的;长镜头是具体的,不给 现实附加东西的,统一完整的。
2、表现蒙太奇
❖ 以镜头的对列为基础,通过相连或相叠镜头 在形式上或内容上的相互对照冲击,产生一 种单个镜头所不具有的丰富含义,以表现某 种情感情绪、心理或思想,给观众造成心理 上的冲击,激发观众的联想,启迪观众的思 考。
❖ 它包括对比蒙太奇、隐喻蒙太奇、心理蒙太 奇、抒情蒙太奇。
1)对比蒙太奇
❖ 通过镜头之间在内容上或形式上的强烈 对比,产生相互强调、相互冲突的作用 ,以凸现创作者的某种寓意或强化所表 达的思想内容。

蒙太奇和长镜头的见解

蒙太奇和长镜头的见解

蒙太奇和长镜头的见解蒙太奇和长镜头的见解从导演方面的意义上讲,蒙太奇,就是导演把他想讲的东西,通过各种不同的镜头表现方式告诉你。

带有强制性和主观性,控制观众的情绪,结局由导演决定。

而长镜头则与其相反,它纪录的事实在屏幕上展现的是客观的物质世界。

在我的想象里,蒙太奇和长镜头关系就如同对一道菜肴的态度。

面对着一条新鲜的三文鱼,西方人(长镜头)说肯定就要生吃啊,保持它真实的肉的质感、香味和营养,顶呱呱!而大部分中国人(蒙太奇)就喜欢煎着吃,因为中国人吃不惯鱼生,何况中国上下五千多年的美食文化,炒、蒸、煮、焖、炖、扣、卤、煎、焗、扒、炸、烤、灼、氽、溜、煲,厨艺博大精深。

一道菜我变着法的做,做完粤式做湘式。

一条三文鱼,任凭厨师处理,结果包罗万象。

蒙太奇,它不仅要以蒙太奇思维和蒙太奇手段完成镜头与镜头的组接,还要运用蒙太奇思维和蒙太奇手段处理画面与声音,色彩之间的各种关系。

这其中最重要的还是运用蒙太奇的手段、方法和表现形式,对于画面的分切,延续,对列和组接。

从这一意义上讲,简而言之,蒙太奇就是镜头的安装,组合与构成,即按分镜头次序装配。

这里面的艺术功能,概括地讲,有1. 通过镜头分切与组接,进行对画面的选择及动作的取舍,对主题的概括和情节的集中。

2. 积极引导观众参与影视片的创作,吸引注意力,激发观众的想象力。

3. 创造影视艺术独特的时间和空间,运用蒙太奇镜头的分切与组合,将现实生活的时空变成艺术的有限时空与无限时空。

4. 创造出影视片内部结构的严谨和外部结构的流畅,产生出强烈的节奏感。

5. 运用蒙太奇镜头的分切与组接,产生新的含义和概念,构成具有特定意境和寓意的影视语言。

6. 声画的有机组合,多元素(表演、摄像、造型、声音、色彩等)的融合,产生完整,统一的声画合一的银屏形象。

(影视剪辑编辑艺术)比如中国香港电影,林家栋,黄日华等主演的《复仇》电影中,25分处,有一个片段让我印象深刻。

主演等人去到一个案发现场找寻三个凶手留下的蛛丝马迹。

《2024年真实论_蒙太奇与长镜头的历史辩证新论》范文

《2024年真实论_蒙太奇与长镜头的历史辩证新论》范文

《真实论_蒙太奇与长镜头的历史辩证新论》篇一真实论_蒙太奇与长镜头的历史辩证新论真实论:蒙太奇与长镜头的历史辩证新论一、引言电影作为一种视听艺术,其表现形式多种多样,而蒙太奇与长镜头则是两种具有代表性的手法。

它们不仅代表了电影技术的不同发展阶段,也体现了电影艺术的创新和演变。

本文将探讨蒙太奇与长镜头的历史演变,分析它们的特性和关系,并提出新的观点和见解。

二、蒙太奇的历史与特性蒙太奇(Montage)源自于法语,是电影艺术中的一种剪辑技巧。

它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早期的电影实践,当时的电影创作者开始探索将不同的镜头拼接在一起以表达更复杂的情节和情感。

蒙太奇的特点在于通过剪辑将不同镜头进行组合,以达到叙事、表达情感、营造氛围等目的。

它的运用往往需要一定的创意和技巧,是电影艺术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三、长镜头的历史与特性长镜头(Long Take)则是一种相对较新的电影拍摄手法,它强调在单个镜头中展现完整的情节或场景。

长镜头的历史可以追溯到20世纪中叶的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

长镜头的特点在于其连续性和完整性,能够在一个镜头中展现更多的情节和细节,使观众能够更加真实地感受到场景的氛围和情感。

四、蒙太奇与长镜头的辩证关系蒙太奇与长镜头在电影艺术中各有其独特的价值和地位。

它们之间的关系是辩证的,既有竞争又有融合。

一方面,蒙太奇和长镜头在电影制作中相互竞争,创作者们根据不同的需求和创意选择使用不同的手法。

另一方面,它们也在一定程度上相互融合,共同推动着电影艺术的发展。

例如,现代电影中常常将蒙太奇和长镜头结合起来使用,以达到更好的叙事效果和视觉体验。

五、真实论的视角从真实论的视角来看,蒙太奇与长镜头都服务于电影的叙事和表达。

它们各自通过不同的方式呈现真实,让观众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和感受电影中的情节和情感。

蒙太奇通过剪辑和组合不同的镜头来呈现真实,而长镜头则通过连续性和完整性来展现真实的场景和氛围。

这两种手法各有其优势和局限性,但它们共同构成了电影艺术的丰富性和多样性。

电影概论3 蒙太奇与长镜头

电影概论3 蒙太奇与长镜头
蒙太奇功能: (1)叙事(创造时空、组成情节) (2)表达情感 (3)阐述思想 (4)创造节奏 爱 森 斯 坦
发展历程
早期电影没有剪辑: 卢米埃尔 电影开始“分解和组合”:梅里爱、鲍特
第一个自觉使用“蒙太奇”:格里菲斯“最后一分钟营救”
早期有意识的理论尝试:库里肖夫“创造性地理学” 普多夫金 影片实践 蒙太奇理论系统化:爱森斯坦 两个蒙太奇镜头的对列,不是二数 之和,而是二数之积。
巴拉兹:蒙太奇就是按照一定的顺序把镜头连接起来,其 中不仅是各个完整场面的互相衔接,并且还包括 最细致的细节画面,这样整个场面就仿佛是由一 大堆形形色色的画面按照时间顺序排列而成的。
夏 衍:所谓蒙太奇,就是依照情节的发展和观众注意力 和关心的程序,把一个个镜头合乎逻辑地、有节 奏地连接起来,使观众得到明确印象和感觉,从 而使他们正确了解事情发展的一种技法。
场面调度派:理论基础是安德烈·巴赞的照相本体论,强 调电影本质上是“真实的艺术”,主张通过 电影手段来“如实地”再现现实,而不要给 现实本身添加东西。强调现实本身固有的含 义,要求影片创作者避免对观众进行引导或 强迫,应该让观众自由解释影片内容。
在电影与其他艺术的关系上,强调摄影机独 特的纪录和揭示功能,反对其他艺术的观念, 主张电影应该成为没有艺术的“艺术”,尽 量奇 主要利用一些旧新闻影片中的文献资料,重新编排来 表达一个中心意义的蒙太奇方式。
蒙太奇剪辑方法
1、切/跳切 从一个画面到另一个画面的瞬间改变 顺切:镜头具有预期的连续性 跳切:镜头联系不紧密 软切:镜头简短重叠 180度原则、30度原则 2、叠化
3、淡入/淡出(渐隐/渐显)
4、特技 融、划、分割、静止、缩小、滚动、拉伸、翻页等
分类
1、叙事蒙太奇:展示事件、交待情节、表现冲突 (1)交待情节;(2)展示事件;(3)交待时间; (4)交待地点;(5)保证叙述故事的时空完整性。 A、线性(连续)蒙太奇 是指沿着一条单一的情节线索,按照发生发展的时间 顺序和逻辑顺序、有节奏地连续讲述故事。

蒙太奇与长镜头的关系

蒙太奇与长镜头的关系

蒙太奇与长镜头的关系一、蒙太奇与长镜头的涵义1、蒙太奇“蒙太奇”是法语“montage”的译音,原是建筑学上的用语,是“装配”、“构成”的意思,即把各种建筑材料、构件安装装配起来,构成一个完整的建筑物。

“蒙太奇”的术语引申到影视创作中,最基本的含义是剪辑和组合的意思。

也是影视艺术构成形式和构成方法的总称。

它是指在电影创作中,根据主题的需要、情节的发展、观众的心理,将影片的内容分解为不同的段落、场面、镜头,分别进行拍摄。

然后再根据原定的创作构思,运用艺术技巧,将这些镜头、场面、段落,合乎逻辑、富于节奏地重新组合,使之构成一个连绵不断的有机的艺术整体。

这种构成一部影片的艺术方法称为蒙太奇。

前苏联电影大师库里肖夫指出“把动作的各个镜头在一定顺序下连接(装配)成一个完整的艺术作品,这就叫“蒙太奇”。

蒙太奇的三层意思:1、作为影视反映现实的艺术方法,即独特的形象思维方法,蒙太奇思维和蒙太奇原理。

2、作为影视的基本结构手段、叙述方式。

包括分镜头和镜头、场面、段落的安排与组的全部艺术技巧。

3、作为电影的剪辑或电视的编辑的具体技巧和技法。

综上所述,蒙太奇是影视艺术创作中的特殊的叙述方法和表现方法。

作为影视独特语言的蒙太奇,有着丰富的内涵和完整的概念。

邓烛非先生在《蒙太奇原理》一书中将世界各国的蒙太奇理论归纳为九种:1.蒙太奇是镜头剪辑的方法;2.蒙太奇是镜头组接的方法;3,蒙太奇是镜头的冲突;4.蒙太奇是处理现实的方法;5.蒙太奇是模仿观察者注意力的方法;6.蒙太奇是电影的特殊手法;7.蒙太奇是动作的分解与组合:8.蒙太奇是电影的场面与段落的结构方法;9.蒙太奇是电影的时间造型的手法。

蒙太奇作为一种电影修辞手段和电影艺术的基本构成,是根据剧情和创作者的要求和目的进行的、对于电影基本元素中的画面、声音、时间、空间进行有机组合和拼装的一种电影技术。

同时,蒙太奇作为一种思维方式,它把导演要表现的内涵和思想更加流畅地表现出来,并且对于影片中的时间,空间,进行了必要的虚构性处理,让影片在短时间表现长时态。

影视艺术中声画关系&蒙太奇和长镜头的关系

影视艺术中声画关系&蒙太奇和长镜头的关系

1.谈谈影视艺术中的声画关系1895月12月28日,卢米埃尔兄弟在巴黎卡铺辛路十四号的“大咖啡馆”地下室中第一次公开售票播放电影,标志着电影的正式诞生。

早期电影只有画面,影片本身不发出声音,剧中人物的说白通过动作、姿态以及插入字幕间接表达。

拍摄和放映无声影片的运转速率为每秒16格画幅。

无声电影时期,电影发展为纯视觉艺术,拍摄了《战舰波将金号》、《淘金记》等经典性影片。

1927年的美国影片《爵士歌王》是第一部添加了对白的电影,成为人类历史上第一部有声电影。

无声电影在电影史上占据着不可或缺的重要地位,无声电影时期,诞生了一大批电影艺术大师,梅里爱、格里菲斯、卓别林、爱森斯坦、勒内·克莱尔、茂瑙等,他们在电影创作实践中已经积累和完善了一套成熟的影像蒙太奇艺术。

有声电影诞生初期,这些电影大师或带有不少的抵抗情绪,但随着声音和画面更精确的结合和成熟,有声电影逐渐代替无声电影成为电影世界的主要角色。

电影中的声画关系,越来越出现无穷的变化。

不断有新的声画方式被电影艺术家们推出,声音与画面在现代电影中就是“孟不离焦,焦不离孟。

”随着电影声画的逐步走向成熟,电影中的声画关系逐渐固定为三种主要类型:1.声画合一。

影视艺术是视听艺术,是声音、画面结合的艺术。

在影视作品中声音作为一种造型手段,与视觉造型相结合,共同参与着影视审美价值的创造。

即画面中的视像和它所发生的声音同时呈现并同时消失,两者步调协调一致。

其依据是人类视听接受的同步习惯和立体思维,作用在于加强真实度,丰富影像表达的层次性和立体感。

这种关系是电影中最常用最基本的一种声画关系,有时是唯一使用的一种关系。

声画合一时的声音完全依附于画面形象,为写实音。

当写实声音和画面同时作用于观众的感官后,两种不同的感觉相互渗透和互为补充,使观众的感受变得更为深刻、真实。

2.声画对位。

对位概念借自音乐的对位法,原指复调音乐中两个以上的,有独立表现的旋律的同时存在。

音调不同,节奏不同的若干声部可以结合,共同构成一首乐曲并形成复杂多变的对位。

影视艺术赏析—蒙太奇精选全文

影视艺术赏析—蒙太奇精选全文
• 蒙太奇选择那些能够有效地表达和强化事 件和意图的部分,按照一定的理解规则建 立银幕上事件、情感和意义的完整性
蒙太奇4种基本功能
• 1、叙述故事 • 2、表达情感 • 3、阐述思想 • 4、创造风格
1、叙述故事
• 电影艺术作为一种叙事性艺术,叙述的首先是由人物、事 件、环境所构成的故事,而这些故事并不是在一个画面、 一个场景、一个镜头或者一个段落中被叙述的,而是由许 多从不同的时间、空间、角度,使用不同的艺术和技术手 段拍摄的画面、镜头、场面和声音组合而成的。通常在一 个100分钟标准长度的故事影片中,镜头的数量就大约在 500个以上,甚至超过1000个以上。
• 通常称这种将镜头与镜头、以及画面与声 音联结起来的方式为剪辑。在中国,由于
受到前苏联电影理论家、导演爱森斯坦 (Sergei Eisenstein)的影响,更常常将剪辑 方法泛称为蒙太奇。
蒙太奇
• 是法文“montage”的译音,原为建筑学用语, 意为装配、安装、组合。
• 在影视艺术中,这一术语被用来指画面、 镜头和声音的组织结构方式。影视艺术的 空间和时间的综合性是通过蒙太奇来完成 的。广义的蒙太奇规律就像语言文字中的 语法一样。
“零度剪辑”
• 格里菲斯的蒙太奇体系还存在一种所谓看不到剪 辑的“零度剪辑”的手法。
• 为了达到 “零度剪辑”效果,可以采用所谓“视 线匹配剪辑法”,即按照人物的视线方向顺向剪 辑,如镜头1:A与B相对;镜头2:A看左;镜头 3:被A看的B,以及B向右看……以此构成镜头的 连续性,观众也随着视线运动忽视镜头的组接。 此外,还有所谓的“动作匹配剪辑法”,即通过 剪辑动作的连贯性来掩饰剪辑效果。如镜头1,A 正起身;镜头2:A起身走动;镜头3:A走到门边 。三个镜头经过剪辑出现了时间的省略,但是由 于动作连贯,这种省略实际上在观看时往往被忽 略了。

蒙太奇和长镜头

蒙太奇和长镜头





3 理性蒙太奇 理性蒙太奇不是通过单纯的一环接一环的连贯性叙事,而是通 过镜头 / 画面之间的关系来表达思想和情感;它所组合的画面内 容即使是客观事实也总表现为一种主观视像。这类蒙太奇由爱森 斯坦所创立,在一般的影视创作中用得不多,它主要包括以下几 种具体手法: 1)杂耍蒙太奇: 导演为了表达一种思想,或表达某种抽象理念,在一组叙事 镜头中硬插进某些与剧情内容完全不相干的镜头,如影片《十月》 在孟什维克代表发言的一组镜头中插入了一个手弹竖琴的镜头, 用以说明其发言是“老调重弹,迷惑听众”。 2)反射蒙太奇: 它不像杂耍蒙太奇那样为表达抽象概念而随意插入与剧情毫 不相关的象征性画面,其所描述的事物与用来作比喻的事物处在 同一个空间,二者互为依存:或是为了形成对照,或是为了确定 组接在一起的事物之间的相互反应,或是为了通过反射联想揭示 剧情中包含的类似事件,以此作用于观众的感官和意识。如《十 月》中,克伦斯基在部长们的簇拥下来到冬宫,一个仰拍镜头表 现他头顶上方的一根画柱,柱头上有一个雕饰,它仿佛是罩在克



交叉、穿插等手法,其特点是画面和声音形象的片段性、叙述的 不连贯性和节奏的跳跃性,声画形象带有剧中人强烈的主观色彩。 这类蒙太奇手法在许多影视作品中都有运用。 3)隐喻蒙太奇: 通过镜头或场面的对列或交替表现进行类比,含蓄而形象地 表达创作者的某种寓意,或事件的某种情绪色彩。 如苏联影片 《母亲》中将工人示威游行的镜头与春天冰河解冻的镜头组接在 一起,用以比喻革命运动势不可挡。又如美国影片《现代启示录》 结尾处,导演将上尉杀上校的一组镜头与当地土人举行的杀牛仪 式交替表现,隐喻着前者的仪式性质。 4)对比蒙太奇: 通过镜头或场面之间在内容(如贫与富、苦与乐、生与死、 高尚与卑下、胜利与失败等)或形式(如景别大小、色彩冷暖、 声音强弱、角度俯仰、光线明暗等等)的强烈对比,产生相互强 调、相互冲突的作用,以表达创作者的某种寓意或强化所表现的 内容、情绪和思想。如荷兰导演约里斯· 伊文思的影片《苏德海》 中,就将资本主义时期人们焚烧小麦和将粮食抛进大海的镜头与 饥饿的儿童的特写镜头组接在一起形成对比,用以表现资本主义 是不幸和灾难的根源的思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他还指出,通过蒙太奇可以体现时间的运动,表达作 者的态度,启发观众的感受。
• 他的理论经过爱森斯坦和普多夫金的改进和阐发对 整个电影艺术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3)爱森斯坦的蒙太奇理论
• 苏联电影导演,电影 艺术理论家、教育家 。俄罗斯联邦共和国 功勋艺术家,艺术学 博 士 、 教 授 。 1898 年1月22日生于里加 ,1948年2月11日卒于 莫斯科。
结论:造成电影观众情绪反应的,不是单个镜头的内容,而 是几个画面之间的并列,是镜头组接和剪辑的作用。
实验2:
• 将三个同样的镜头按不同的次序组接 • 镜头内容是: • (1)一个演员在笑 • (2)一把手枪 • (3)这个演员恐惧的表情
• 方法一:按(1)→(2)→(3)顺序连接(胆小鬼) • 方法二:按(3)→(2)→(1)顺序连接(勇敢的人)
第一节 蒙太奇
• 一、蒙太奇的含义 • 二、蒙太奇的发展 • 三、蒙太奇的功能 • 四、蒙太奇的类型
一、蒙太奇的含义
• 蒙太奇(montage),原为法语建筑学上的 用语,可译为“构成”、“装配”的意思。 在电影中,是指镜头与镜头,场面与场面的 剪辑、组合,是电影艺术独有的表现手法。
• 蒙太奇作为影视美学中的一条重要理论,它 的完整内涵至少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
• 如乔治·梅里爱的 “停 机拍摄”事件
• 电影语言的构成手段 开始变得复杂了。
• 在这一时期,不少电影爱好者们进行了大量 的实验,在这些探索的推进下,电影语言的 两个潜在发展方向的雏形已经初步呈现:
• A、忠实纪录——纪录电影的前身——成为 电视的普遍追求
• B、再现世界——故事片的前身——促进了 影视语言的发展
• 换言之,爱森斯坦通过两 个不同镜头的有意组接, 试图形成超越两个镜头的 第三重含义,两个镜头的 特意组接产生的是 “1+1>2”的新意。
• 这种思想在爱森斯坦 的早期电影《罢工》 和《战舰波将金号》 中体现得最为明显。
• 1922年,爱森斯坦在《左翼艺术战线》杂志上发表 了第一篇纲领性的美学宣言《杂耍蒙太奇》,主张 应以精彩的、难忘的、出人意料的表演片断作为戏 剧的基础,把会引起某种感情震动的特别刺激人的 瞬间加以合成,贯串在一个统一的主题之下。
• 杂耍蒙太奇实际上是“把两个取自不同的时间和地 点的镜头与原来的时一空连续性相剥离,用一定的 方式进行对列组接,就会产生出作为新质的表象, 便可创造出未经剪辑的影片的镜头中非固有的概念 。它们虽然互不相关,但依剪辑者的意志被对列在 一起时,却往往违反本意而产生出‘某个第三种东 西’,并变为互有关联。”
• 爱森斯坦的电影理论,在影片的总体结构、 蒙太奇、声画框架、单镜头画面的结构、色 彩以及电影史等领域,都进行了多方面的开 创性的研究。
• 此外,他关于艺术激情的本质、艺术方法、 接受心理学等方面的著作,也在他的理论遗 产中占据特殊重要的地位。
爱森斯坦的杂耍蒙太奇
• “杂耍”是指马戏团或卖艺人表演的拿手绝技,它 的技巧完善程度可以达到出神入化的境地。这种绝 技是靠自身完成的一种绝对的东西。而不是靠观众 的反应来完成。“精彩的、难忘的、出人意料的表 演片断”正是杂耍的要义,而“合成引起某种感情 震动的特别刺激人的瞬间”表明爱森斯坦提倡的是 一种高剪辑率的镜头剪辑。通过这种高剪辑率的镜 头来呈现一种急促的节奏,表达一种情绪的宣泄, 从而实现蒙太奇的艺术创造功能。
• 结论:不同顺序的镜头组接会传达出不同意义。
• 库里肖夫一直致力于研究电影艺术的基本规律,他 在总结自己的艺术实践并深入研究美国影片,特别 是D.W.格里菲斯的影片特点的基础上,提出了蒙太 奇理论,认为电影艺术的特性就是蒙太奇。
• 他以实验的方式证明,将同一镜头与不同镜头分别组 接,就可创造出不同的审美含义,这一实验被称为“ 库里肖夫效应”。
的叙述形式。
• 4、以维尔托夫、库 里肖夫、爱森斯坦、 普多夫金为代表的一 批苏联电影人使蒙太 奇的技巧探索上升到 了建立美学理论体系 的高度。
(1)维尔托夫与“电影眼睛派”
• “电影眼睛”是苏联纪录电影导演吉维尔托夫于上 个世纪二十年代初提出。
• 他把电影摄像机比作人的眼睛,主张电影工作者手 持摄像机“出其不意地捕捉生活”,反对人为的搬 演,甚至一般的反对表演的影片(故事片)。他按 照自己的理论拍摄了一些成功的影片,如:《带摄 像机的人》、《在世界六分之一的土地上》、《关 于列宁的三支歌曲》等。
二、蒙太奇的发展
• 1、1895年,法国人路易·卢米埃 尔兄弟第一次公开放映了电影, 这是世界电影史的开端。
• 《工厂大门》、《火车进站》 • 《婴儿午餐》、《水浇园丁》
• 诞生之初的电影,只是作为一种 新技术的显示和简单的游戏出现 的。根本谈不上艺术表现,制作 者也没有剪辑的概念。
卢米埃尔兄弟
• 2 、 19 世 纪 末 20 世 纪 初,电影的纪录稍许 有些进步。
• 1、作为技术手段的蒙太奇,或称叙事蒙太奇。指 将时间、空间中断的胶片连结起来,保持叙事的连 贯性。
• 镜头→句子→场面→段落→影片
•电影时间和空间 。
• 3、作为思维方式的蒙太奇,或称思维蒙太奇。影 视艺术独有的形象思维方法,在进行创造时必须遵 循。
• 电影眼睛派的发展,促 进了“剪辑片”的问世 和爱森斯坦、普多夫金 的蒙太奇学派的诞生。 后来的意大利新现实主 义流派,也深受眼睛派 影响。
维尔托夫
(2)库里肖夫实验
实验一:
镜头B1:桌上放着一盆汤
镜头A
演员面无表 情的特写镜头
镜头B2:躺在棺材里的女人 镜头B3:玩玩具的小孩
观众情绪
饥饿 悲伤 喜悦
• 3、爱德文·鲍特和大卫·格里菲斯带来电影结构方式 的突破性进展。
• 如:鲍特的《一个美国消防队员的生活》(1902年 )中把反映消防队员活动的旧影片记录素材与补拍 的抢救母亲和孩子的表演镜头接在一起。
• 这一尝试至少有三点以上的启发意义: • (1)探索了电影自由结构空间的可能性。 • (2)传达了新的电影时间观念。 • (3)确立了电影利用不同镜头组合表现同一运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