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苍梧县宝山铜铅锌银矿地质特征及矿床成因探讨
广西地区铅锌矿地质特征及找矿前景分析

找矿技术P rospecting technology广西地区铅锌矿地质特征及找矿前景分析闫蒲北(广西佛子矿业有限公司,广西 梧州 543100)摘 要:为了提高我国铅锌矿开采效率,通过大量的野外地质调查和资料分析整理,对我国广西地区铅锌矿地质特征进行分析整理,其中主要包括矿体基本类型特征、矿石特征以及围岩蚀变特征等;并基于铅锌矿地质特征,总结出广西地区铅锌矿控制条件,对广西地区铅锌矿找矿前景进行实际分析,分析结论表明,我国广西地区铅锌矿具有良好的找矿前景。
关键词:铅锌矿;找矿前景;围岩蚀变 中图分类号:F2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5065(2018)15-0082-2Ge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prospecting potential of lead-zinc deposits in Guangxi areaYAN Pu-bei(Guangxi Fuzi Mining Co., Ltd.,Wuzhou 543100,China)Abstract: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mining efficiency of lead-zinc deposits in China, the ge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lead-zinc deposits in Guangxi are analyzed and sorted out through a large number of field geological surveys and data analysis, including the basic types of ore bodies, ore characteristics and wall rock alterat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the control conditions of lead-zinc deposits in Guangxi, the prospecting prospects of lead-zinc deposits in Guangxi are analyzed. The analysis results show that the lead-zinc deposits in Guangxi have good prospecting prospects.Keywords: lead-zinc deposit; prospecting prospect; wall rock alteration铅锌矿是我国核心金属矿之一,也是我国传统优势矿产资源。
广西梧州某铅锌多金属矿产潜力与找矿方向研究

53矿产资源Mineral resources广西梧州某铅锌多金属矿产潜力与找矿方向研究罗映林(广西壮族自治区第四地质队,广西 南宁 530023)摘 要:XX 铅锌矿区处于台云隆起南东端博白—岑溪深断裂带北东段,特殊的地质构造区位,对成矿十分有利。
勘查区已揭露到断裂构造与岩体接触带控制的铅锌矿体和钨铋矿化体,地质特征及成矿条件与西南面相邻探明的大型铅锌矿类似,甚至有可能是矿集区北东延伸的一部分,深部有寻找铅锌矿体的优越条件,可望进一步扩大矿床的远景。
关键词:铅锌多金属矿;矿产潜力;找矿方向;广西中图分类号:P61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1-5004(2020)06-0053-2收稿日期:2020-03作者简介:罗映林,男,生于1972年,广西南宁人,本科,地质矿产工程师,研究方向:区域地质调查与矿产勘查。
广西梧州某铅锌多金属矿是新设立的探矿权勘查区域,南西面与国家出资探明的大型铅锌矿床相距约20公里,其地质特征、成矿条件相似,经前期地表勘查工作,已发现了一些良好找矿线索。
本文通过对矿区地质特征、成矿条件以及控矿因素进行综合分析,并借鉴邻近已探明大型铅锌矿床的勘查经验与成矿规律,确定找矿地段,为下步矿产勘查提供参考。
1 区域成矿地质背景分析1.1 地层与构造特征勘查区位于华南板块华夏陆块之台云隆起南东端,扬子板块与华夏板块结合带(钦州湾-杭州湾结合带)西南段、大瑶山隆起区东南缘、钦防坳陷区北东缘及博白—岑溪深断裂带北东段。
主体构造为北东向加里东期变质褶皱基底,海西—印支期褶皱多属盖层褶皱,常与同向逆冲断裂组成逆冲褶皱带,燕山期褶皱多形成平缓开阔褶皱或短轴褶皱。
断裂构造以北东向为主,博白—岑溪区域深大断裂于勘查区北西侧通过,具多期活动的特点,并直接控制古生代的沉积岩相、中新生代盆地的形成及岩浆活动。
动力变质的韧性剪切带发育,在岑溪市广平岩体等岩体内都较大规模的千糜岩、糜棱岩及片理化带,对本区构造形迹的形成具控制作用[1]。
宝山地质情况简介

矿山现采用明竖井—平窿联合开采方式,竖 井地面为472米标高,井底为10米标高,50米中 段以下采用西部和北部两条斜井运输。矿山井下 建设1992年由长沙有色设计研究院设计,矿山设 计采矿能力为66万吨/年,实际矿山井下的开采能 力:铅锌矿为800吨/天(24万吨/年),铜钼矿 为500吨/天(15万吨/年);矿山现有铅锌、铜、 钼综合选矿厂,铜钼矿石的选矿能力为500吨/天 (15万吨/年),铅锌矿石的选矿能力为1000吨/ 天(30万吨/年)。选矿方法为一般浮选法。
测
上部:灰色粉砂岩、粉砂质页岩为主。
水
C1c
26-40 中部:细粒石英砂岩、粉砂岩、砂质页岩、页岩和炭质页岩为主。
组
下部:炭质页岩、含砂质页岩夹少量砂岩。
石 磴 子 组
上部:中厚层含炭质灰岩。 C1sh 400-470 中部:中厚层灰岩,底部富含白云质。
下部:具燧石条带及燧石团块的灰岩与白云质灰岩互层。
宝山铅锌银矿 地质情况简介
宝山地质情况简介
• 湖南省桂阳县 宝山铅锌银矿 地处桂阳县城 关镇, 1966 年建矿,原名 宝山铜矿,于
宝山
1988年更名为 湖南宝山铅锌 银矿。
宝山地质情况简介
一.概述
宝山矿区建矿初期为露天开采,1966年10月动工, 1974年元月投产,以露天开采铜钼矿床为主,采选生 产规模为66万吨/年。1995年5月露天开采完毕闭场转 入井下开采,历时29年,采剥总量为1519.5万立方米, 采出铜钼矿石量569万吨。井下开采为二期,于1977 年开始进行东部铅锌银矿床井下探采结合工程建设, 1983年正式投产,之后先后进行了中部单铜矿床、北 部铅锌银矿床及西部铅锌银矿床的开采,至2010年底, 共采出铅锌矿石量196万吨,采出单铜矿石量92.5万 吨。采出铅金属量138671吨,锌金属量169834吨, 铜金属量14183吨,钼金属量4933吨,铋金属量448 吨,银361吨,金979千克,硫精矿折合量220万吨。
论广西老厂铅锌矿的矿床类型

论广西老厂铅锌矿的矿床类型广西老厂铅锌矿位于中国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隆安县,是中国重要的铅锌矿矿床之一。
该矿床具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和潜在的经济价值,被广泛关注和研究。
本文将从矿床类型角度进行分析和阐述,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广西老厂铅锌矿。
1. 矿床地质背景广西老厂铅锌矿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的南部,地处东经107°32',北纬23°20',普降600-1200mm,气候温和湿润,适合矿产资源的形成。
矿区地质构造复杂,主要为中生代花岗质岩体与侵入岩体构成了浅成矿条件和矿化基础,并且在地质时代上经历了不同的变迁,为矿床的形成提供了多样的地质条件。
2. 矿床类型广西老厂铅锌矿属于热液型矿床,是由热液作用形成的矿床。
热液是指在地壳深部产生的高温、高压流体,它在地下运移过程中,通过对围岩岩石的交代和溶解作用、对流体中气体和金属元素的挥发和迁移作用,造成了矿化作用。
热液型矿床的形成是在地壳构造和岩浆活动的作用下,通过流体释放和地下矿化等多种地质作用形成的。
3. 成因特征4. 地质特征广西老厂铅锌矿矿床的地质特征主要表现为构造和岩性特征。
构造特征主要表现为矿床的产状和赋存方式,广西老厂铅锌矿矿床多分布于断裂带、褶皱带等构造地带,矿床产状多呈NW向、NE向、N-S向等不同的产状形式。
岩性特征主要表现为矿床中矿石的产出和赋存形式,广西老厂铅锌矿矿床中铅锌矿石多以脉状、层状等形式存在,其中矿石赋存形式丰富多样,包括原生矿、角闪锌矿、菱锌矿、方铅矿等。
5. 地质资源量根据相关数据统计和调查研究,广西老厂铅锌矿地质资源量丰富,矿床蕴藏量大。
截止目前,该矿床已探明矿产资源量约为4500万吨,其中铅、锌矿石储量分别为300万吨和1200万吨。
在广西老厂铅锌矿附近还有多个尚未开发的矿床,具有潜在的找矿价值,未来发展前景广阔。
6. 开发利用价值广西老厂铅锌矿具有丰富的地质资源和巨大的经济价值,开发利用前景广阔。
广西苍梧县地质灾害发育特征及形成条件研究

广西苍梧县地质灾害发育特征及形成条件研究作者简介:李㊀权(1986-),男,广西桂林人,本科,水工环工程师,现从事岩土工程勘察㊁地质灾害勘查㊁设计及地灾评估等工作㊂李㊀权(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水文工程地质勘察院,广西桂林541002)摘㊀要:本文对苍梧县地质灾害发育特征进行了分析,并结合地形地貌㊁地质构造㊁地层及岩土体结构㊁降雨㊁人类工程活动影响等,对各种地质灾害发育的形成条件和诱发因素进行了探讨,为今后苍梧县的防灾减灾提供基础地质依据,从而科学合理地预测和防治地质灾害㊂关键词:地质灾害;发育特征;形成条件中图分类号:X1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2339(2019)01-0182-021㊀县域概况苍梧县位于广西东部,地处浔㊁桂两江汇合处,南北最大纵距135km,东西最大横距86km,面积3508km2,总人口61.9万人,人口密度为176.5人/km2㊂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多年平均气温为20 22ħ,多年平均降雨量为1459 1700mm㊂苍梧县地形以丘陵㊁低山为主,岩性主要以粉砂岩㊁泥质粉砂岩㊁泥页岩为主㊂断裂构造发育,按其延伸的方向大致可分为北北东向㊁北东向㊁北西向三组㊂苍梧县主要位于西江水系支流贺江㊁上游浔江及其支流桂江流域,区内大部分地下水集中于沿层面和横张裂缝发育带向浔江㊁桂江㊁东安河谷地带运移和排泄,最终汇入西江㊂2㊀地质灾害发育特征截至2014年底,经过实地调查及遥感核查发现的地质灾害(隐患)点共221处,地质灾害类型主要有崩塌㊁滑坡㊁地面塌陷㊁不稳定斜坡㊁泥石流5种,其中崩塌65处㊁滑坡130处㊁不稳定斜坡15处㊁地面塌陷1处㊁泥石流10处㊂从数量上看,以崩塌㊁滑坡较多,而泥石流虽然数量较少但其造成的危害性大,岩溶地面塌陷仅发育1处,且规模小未造成危害㊂因此,把崩塌㊁滑坡和泥石流列为主要的地质灾害类型㊂各类地质灾害点具体数量及稳定性见表1㊂表1㊀各类地质灾害点稳定性统计表灾害点类型统计指标稳定性分级不稳定基本稳定稳定合计崩塌数量/处1550065所占比例/%6.822.50.029.4滑坡数量/处358114130所占比例/%15.836.56.358.8泥石流数量/处09110所占比例/%0.04.10.54.5不稳定斜坡数量/处015015所占比例/%0.06.80.06.8地面塌陷数量/处0011所占比例/%0.00.00.50.5总计数量/处5015516221所占比例/%22.569.86.8100.02.1㊀滑坡区内调查发现滑坡数量为130处,占总数的58.8%,且稳定性差,危害性比较大㊂区内滑坡体为小型㊁浅层㊁牵引式滑坡,以人类工程活动诱发为主㊂苍梧县滑坡主要发生在花岗岩及碎屑岩中㊂苍梧县以土质滑坡为主,滑动面多为土岩接触面㊂2.2㊀崩塌崩塌是苍梧县数量分布仅次于滑坡点的地质灾害类型,突发性强,致灾严重㊂主要分布在寒武系碎屑岩以及花岗岩地区,多发生在残坡积层的土质边坡㊂崩塌的形成主要与村民建房切坡或修路切坡有关,岩质崩塌的形成主要与自然因素(岩石节理裂隙发育㊁降雨)有关㊂苍梧县崩塌地质灾害规模较小,土质崩塌规模一般为100300m3,岩质崩塌为1 30m3㊂苍梧县崩塌可分为三种类型,土质崩塌主要为错断式崩塌㊁滑移式崩塌,岩质崩塌主要为拉裂式崩塌㊂2.3㊀泥石流根据调查,苍梧县发现10处泥石流㊂泥石流虽然数量较少,但其造成的危害性大㊂根据‘滑坡崩塌泥石流灾害详细调查规范“划分标准,区内泥石流属小型泥石流㊂根据水源类型进行分类,均属暴雨性泥石流;根据流域形态分,多为沟谷型泥石流,少量为山坡型泥石流;根据固体物质提供方式分,均为崩塌泥石流;根据流体性质分,均为稀性泥石流;根据发育阶段分,均为发育期泥石流㊂3㊀地质灾害形成条件3.1㊀地形地貌从区域分布看,苍梧县灾害点与地貌单元类型存在密切的依存关系㊂滑坡和崩塌基本发生在风化强烈的低山浅切割和高丘地形地貌区,占滑坡和崩塌总数的87.2%㊂苍梧县的滑坡㊁崩塌主要发育在坡度20ʎ 39ʎ的斜坡上㊂坡型对滑坡发育也有关系,苍梧县灾害点直线型的斜坡发生地质灾害的概率均要大一些㊂具有高差较大的斜坡和大坡度的斜坡,同时具有临空面,容易形成不281稳定斜坡㊂3.2㊀地质构造区内经历了加里东运动㊁华力西运动㊁印支运动㊁燕山运动和喜马拉雅运动㊂其中加里东运动使区内古生代地层发生全型褶皱,并隆起成陆,燕山运动则以断裂为主㊁褶皱次之㊂构造带上的岩石节理裂隙丰富,岩石的风化速度都较快,为地质灾害发生提供了有利条件㊂区内地质灾害点的分布方向与构造线发育方向基本一致,野外调查的崩塌㊁滑坡㊁不稳定斜坡㊁泥石流共206处,其中有138处发生于褶皱或断层附近,占此类地质灾害总数的66.99%㊂3.3㊀地层及岩土体结构地层及岩土体结构是地质灾害产生的物质基础,也是影响斜坡稳定的主要因素㊂苍梧县根据岩土体的岩性组合,并考虑岩体强度㊁岩土体结构特征,划分为5个工程地质岩组㊁1个土体,分别是:散体状侵入岩全 强风化花岗岩岩组,中厚层状坚硬 较坚硬砂岩夹薄层软质泥页岩岩组,中薄层状较坚硬粉砂岩与软质泥页岩岩组,块状较坚硬砾岩㊁砂岩夹薄层状软弱泥岩岩组,较坚硬 较软砂页岩夹中薄层状中等 组岩溶化灰岩㊁白云岩岩组,黏土㊁砂㊁卵砾石双层土体㊂不同岩土体具有不同的物理力学性质,与不同地质灾害的关系也不相同,区内最易产生地质灾害的岩体主要为坚硬 较坚硬砂岩夹薄层软质泥页岩岩组㊂3.4㊀降雨查阅苍梧县地质灾害统计资料可知,苍梧县地质灾害绝大多数发生在雨季,降雨对地质灾害的影响表现在:(1)雨水对坡面的冲刷作用;(2)雨水入渗对岩土体产生化学作用;(3)雨水入渗对岩土体产生力学作用㊂在以上几个共同作用下造成岩土含水量增加,土体强度明显降低,从而引发地质灾害㊂苍梧县地质灾害多发生在每年的6 8月份,其他月份甚少发生,其高发期与当地的降雨期很吻合,说明地质灾害的发生与降雨量呈明显的正相关关系,所以降雨是地质灾害的主要诱发因素㊂3.5㊀人类工程活动苍梧县目前已发生的地灾害绝大部分均与人类工程活动有关,对地质灾害影响较大的主要有城乡建设及道路工程等㊂工程活动基本都要人工切坡,形成了大量高陡人工边坡,破坏了斜坡的天然平衡状态,同时破坏了原有的乔灌草多重植被体系,增大了降雨入渗率,减短了土体达到饱和的时间,为地质灾害发生创造了极其有利条件㊂苍梧县共有地质灾害221处,其中有190处均与人工建房或修路有着直接的关系,占总数的86.0%,所以不合理的人类工程活动是地质灾害另外一个主要的诱发因素㊂4㊀结论通过开展苍梧县地质灾害详细调查工作,基本查明了全县地质灾害形成条件㊁发育程度和分布规律㊂通过研究和调查地质灾害的规律和特征,可以为苍梧县的防灾减灾提供基础地质依据,从而科学合理地预测和防治地质灾害㊂参考文献:[1]㊀齐普荣,殷㊀翔,王㊀滔,等.陕西省佳县地质灾害发育特征与形成条件分析[J].地质灾害与环境保护,2017(2):21-25.[2]㊀李亚星,郑立博,王㊀韬.安徽省枞阳县地质灾害发育特征研究[J].地质灾害与环境保护,2018(3):62-66.[3]㊀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国土资源部县市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基本要求[S].2003.[4]㊀广西苍梧县地质灾害详细调查报告[R].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水文工程地质勘察院,2016.381。
论广西老厂铅锌矿的矿床类型

论广西老厂铅锌矿的矿床类型广西老厂铅锌矿是中国广西一个重要的矿产资源,其矿床类型是矽卡岩型矿床。
矽卡岩型矿床是指以矽卡岩为主要产状储存地质体的矿床,是一种独特的矿床类型,与其它类型的矿床相比具有独特的特征。
本文将从地质、矿床特征、矿床类型等方面对广西老厂铅锌矿的矿床类型进行详细介绍。
一、地质背景广西老厂铅锌矿床位于中国南部,地处华南地区的石灰岩地带。
该地区地质构造复杂,是一个矿产资源丰富的地区。
该地区地处喀斯特地质环境,矿床的形成受到了地质构造和岩溶作用的影响。
二、矿床特征1. 岩石类型:广西老厂铅锌矿床的主要产状是矽卡岩。
矽卡岩是一种碳酸盐岩,主要由碳酸钙和碳酸镁组成,在岩石学上属于镁铁质岩石。
矽卡岩的形成和变质作用是矿床形成的重要因素。
2. 矿石类型:广西老厂铅锌矿床的矿石类型主要有菱铅矿、闪锌矿等,丰富的矿石资源为矿床的经济开发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基础。
3. 地质构造特征:广西老厂铅锌矿床地处地质构造发育的地区,地质构造对矿床的形成和分布起着重要的作用,矿床形成与地质构造活动密切相关。
4. 成因类型:广西老厂铅锌矿床属于矽卡岩型矿床,其形成过程主要是在岩浆热液作用下,矽卡岩被改造成了矽卡岩型矿床。
三、矿床类型矽卡岩型矿床是一种独特的矿床类型,其主要特征是地质构造影响深刻,成矿作用强烈,矿床形成与地质构造活动有密切关系。
矽卡岩型矿床是古生代构造活动与岩浆热液作用共同作用的产物,具有其它类型矿床不具备的独特特征。
矽卡岩型矿床的形成与矿石来源密切相关,主要是在矿化作用过程中,矿石在矽卡岩中富集形成。
矿床是由矽卡岩中的含矿水溶液经过迁移、富集和沉淀形成的,因此在矽卡岩中有较强的金属矿物富集性。
矽卡岩型矿床的成矿作用主要是在地质构造活动和岩浆热液作用的影响下形成的,地质构造活动对矿床的形成和富集起着重要作用。
岩浆热液作用是成矿物质的主要来源,是矿床形成的重要作用力。
四、结语广西老厂铅锌矿床是中国广西重要的矿产资源,其矿床类型是矽卡岩型矿床。
一个大型矿床的诞生——广西苍梧县社垌铜多金属矿勘探始末

一个大型矿床的诞生——广西苍梧县社垌铜多金属矿勘探始
末
李烈干;黎俊彦;黄智忠;谭志凌
【期刊名称】《南方国土资源》
【年(卷),期】2013(000)008
【摘要】自2011年10月《找矿突破战略行动纲要(2011—2020年)》实施以来,广西各地勘单位充分发挥“三光荣”精神,围绕“用3年实现地质找矿重大
进展,5年实现地质找矿重大突破,8年至10年重塑矿产勘查开发格局”的目标,努力探索“三方”合怍找矿新模式,“三方”即地勘单位、地方政府、实力企业。
由于“三方”的合作,整合各方资源,实现优势互补,将资金、技术、政策有效融合,助推了找矿突破,有力支持了广西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
请看本期3篇找矿
突破文章——
【总页数】4页(P6-9)
【作者】李烈干;黎俊彦;黄智忠;谭志凌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广西大瑶山社垌钨多金属矿床He-Ar、H-O同位素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J], 方贵聪;康志强;冯佐海;付伟;蒋兴洲
2.广西苍梧县社垌钨钼矿床构造控矿特征研究 [J], 李强;蔡明海;韦干华;张文兵;薛
彦萍;魏(下)琛;刘翔;车军
3.广西苍梧县社垌矿区铜铅锌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标志 [J], 李炎锋;马文富;杨涛
4.广西苍梧县社垌钨多金属矿床中辉钼矿年龄及其地质意义 [J], 吴雄兵; 彭火坤; 赵久军
5.广西大瑶山社垌钨多金属矿床地质特征分析 [J], 邱际玮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广西梧州思委银矿床地质特征及找矿前景分析

明显 。根据 断裂结 构 团断裂具 先压扭 、 面及 构造 角砾岩 特征分 析, 后 拉张 的特点 。
固 砾 岩 和石 英 脉组 成 , 碎裂 状 、 砾状 构 造 , 具 角 团
及 少量 方解石 。
() 4 含矿 构造 蚀变 破 碎带 主要 由构 造角
局部 压 扭 强 烈 形 成 片麻 状 、 斑状 、 状 构 碎 泥
23 近 矿 围岩 及 围岩 蚀 变 .
矿体 赋存于 构造蚀 变破 碎带 中 , 底板 围岩 为寒 武 顶
系小 内冲组第二段碎屑岩 、 碎裂岩 、 构造角砾岩等 , 局部
为小 岩脉 的花 岗斑岩 、 闪长 岩 。矿 区 内靠近 断裂 两侧 岩
蚀 蛮
4
找矿 前 景分析
() 1 思委 银 矿 区地处 广 西重 要 的大 瑶 山金银 多 金
22 矿 体 特 征 .
矿 体 主 要 以似 层 状 、 柱 状 产 出 , 走 板 沿 向矿体 厚 度 、 品位 变 化 比较 大 , 具膨 胀 收缩 、 分 枝 复 合 、 富 相 间 出现 特 征 ; 倾 向矿体 贫 沿
厚 度 、 位 则较 稳 定 , 深 大 于 延 长 。 以思 品 延 委 、 来 和胡 屋银 矿 体 最为 典 型 。思 委银 矿 胡
囫 。破 碎带 普遍发 育硅 化 、 酸盐化 、 现象 碳 黄铁
矿 化等 热液 蚀变 。银 金多金 属矿 化强 弱不均
圉团 匀 构 造 复合 部 位 , 强硅 化 、 4 , 多次 在 佗 具 黄铁 矿
化 、 锌矿 化 地段 可 形 成 以银 为 主的 工业 富 铅
圆
矿体。 ( ) 矿构 造蚀 变破 碎带 与 围岩 界线较 3含
二长花岗岩 ;一 山早期 中细粒花 岗闪长 岩 ;一 6燕 7 石英脉 ;一细粒花 岗岩脉 ; 8 9 一 花岗斑岩脉 ;0 实( 地质界线 ; 1 1一 推) 1一断裂 ;2 银矿体 1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广西苍梧县宝山铜铅锌银矿地质特征及矿床成因探讨
[摘要]宝山铜铅锌银矿地处南华活动带大瑶山隆起的东南部,钦杭成矿带的中部。
出露地层有寒武系黄洞口组第一段(∈h1),褶皱、断裂构造发育,北西向断裂为控矿构造。
矿区内有加里东期花岗闪长岩、燕山期石英斑岩和流纹岩出露,为社山岩体的一部分。
矿体受断裂、石英斑岩体控制,矿床成因类型为次火山气液成因的斑岩型铜矿床。
[关键词]宝山铜铅锌银矿床地质特征成因探讨找矿标志苍梧县
宝山铜铅锌银矿是由社会资金投入进行勘查的矿区,通过前期工作获得了较好的成果,为扩大找矿成果,需对其成因及找矿标志进行研究,对下一步勘查工作具有良好的借鉴意义。
1区域地质概况
矿区在区域上处于南华活动带大瑶山隆起的东南部,构造轮廓雏形于加里东期形成,发展并定形于印支、燕山期,矿区属于夏郢复向斜西端南翼及古龙复背斜东翼。
出露地层主要为寒武系小内冲组(∈x)、黄洞口组第一段至第三段(∈h1~∈h3)。
为一套浅海相类复理石砂泥质沉积。
岩性主要为粉砂岩、细砂岩、及其与页岩、炭质页岩互层。
区内构造较复杂,经受多次构造运动影响,形成了上木水背斜、平头背背斜、龙塘背斜等背斜。
断裂以北西、南北向为主,次为南东向,其中北西向断裂为控矿构造,沿断层有角砾岩带、硅化,黄铁矿、石英脉和花岗岩脉等;对断裂两侧的岩浆活动和成矿作用起着控制作用。
区域岩浆岩发育,主要有古龙岩体、大村岩体、胡六脑岩体、社山岩体、平头背岩体等,为加里东-燕山期形成的中酸性岩。
矿区内主要有社山岩体,社山岩体为分期侵入,主要为细-中粒黑云母花岗闪长岩和石英斑岩。
区域矿产有铜、铅、锌、钨、钼、金矿等,其矿床(点)众多,主要有宝山铜铅锌矿、社垌钨钼矿、古袍、林西金矿等。
2矿区地质特征
2.1地层
矿区内仅出露寒武系黄洞口组第一段(∈h1),分布于矿区的西南角,主要为一套砂页岩沉积。
主要岩性为灰绿色变质砂岩、石英杂砂岩、泥质粉砂岩和夹黑色泥岩等,厚度154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