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台湾文学(五)台湾现代派小说

合集下载

台港现当代小说代表作家及作品课件

台港现当代小说代表作家及作品课件



在艺术上,作品致力于融合中西小说技巧,表 现在人物塑造上,它突破了传统小说重在“做 什么”和“怎么做”的外部描写,而着重向内 心开掘,精细入微地刻画出人物在特定境遇中 “怎么想”,作者成功的借鉴了意识流技巧, 多层次地编织作品、多角度地展示人物,给人 以强烈的立体感,从而形成了与西方意识流小 说的一个重要区别:意识流流出了脉络清晰的 情节,造就了心态鲜明的人物。


作品特色:作品披露事实,不动声色中流露出反 封建倾向;而对封建统治下普通人物命运的关注, 又情不自禁地渗入了深深的乡愁。可见,在这些 往事回忆中潜流着的浓烈乡思,既渗透在风土民 俗的描写中,也集中在人物形象、尤其是这些妇 女悲剧命运的刻画中,它们具有鲜明的社会意识 和思想意义;加上地道的北京风味,她便成为令 人感兴趣的北京化的台湾作家,但她写起台湾风 情来,又成了台湾化的北京作家。这在当代台港 作家中,是不多见的。 (《城南旧事》 )。
高阳

高阳(1922~1992),本名许晏骈,谱名儒鸿, 字雁冰,另有笔名郡望。浙江杭州人。高中未 毕业即开始写作,抗战胜利后曾入《东南日报》 当记者,后被笕桥空军军官学校录用,1949年 随校迁台。1960年辞去军职,曾任《中华日报》 主笔、总主笔和《中央日报》特约主笔。1962 年专事创作,成为职业作家,在历史小说领域 耕耘30年 。

主要作品有:《金大奶奶》、《毕业》 (后改为《那晚的月光》) 、《玉卿 嫂》 、《纽约客》、《台北人》 、长篇 小说《孽子》 、《游园惊梦》、《金大 班的最后一夜》、《台北人》(包括《永 远的尹雪艳》、《国葬》、《思旧赋》 等十四篇 )。

作品特色:白描也是中国小说的传统技巧, 白先勇早期作品也曾使用过白描手法,但 由于主观性强,并不那么得心应手、圆熟 自然。而《台北人》的白描,文字之简练、 功力之深厚,在台湾文坛实不多见,从中 既可看到中国古典文学素养的陶冶,也有 西方现代派技巧的妙用,其突出标志便是 白描与象征,原籍湖北应山,生于宜昌。 1948年毕业于中央大学,1949年携全家赴台,任 《自由中国》编辑 。1967年成立了“国际作家写 作计” ,通过这个机构,聂华苓不但成为加强世 界各国作家交往的一个纽带,而且是联系台湾海 峡两岸当代文坛的一座桥梁,为促两岸文学交流 起到了独特的作用。 主要作品:中篇小说《葛藤》 、短篇小说集《翡 翠猫》、《一朵小白花》、《王大年的几件喜 事》,长篇小说《失去的金铃子》、《桑青与桃 红》、《千山外水长流》,散文集《梦谷集》、 《三十年后——归人札记》等。

台湾现代派小说创作与代表作家课件

台湾现代派小说创作与代表作家课件



《文学杂志》除了重视对中国古典 文学的研究和介绍外,更倾向于现 代主义的传播于试验,表现出明显 的现代主义色彩。 它曾大量刊登西方现代派作品,广 泛介绍西方现代派作家,极力推崇 西方现代主义文学理论,为现代主 义“试验性作品”提供发表的园地, 培养了一批以台湾大学外文系学生 为主的现代派小说作者群。
一、白先勇现代派小说创作
1、白先勇现代派小说创作概述


“现代文学社”的成员是一批富有生机、壮志的年轻 大学生,他们以创建和实验现代派文学为使命,向 台湾文坛拓荒挺进。 他们的创刊宗旨是:有系统地翻译介绍西方近代艺 术学派与潮流,批评思想,并尽可能选择其代表作 品;试验、摸索,创造新的艺术形式和风格;表现 作为现代人的艺术感情;用试验和努力得到历史的 承认;尊重传统,但不模仿传统或激烈地废除传统, 不过为了需要,可以做一些“破坏的建设工作”。
热衷于性爱冲突和同性恋;艺术上尚不成熟。代表作有
《金大奶奶》和《玉卿嫂》。

自《芝加哥之死》以后,白先勇后期的小说创作逐渐成熟, 《台北人》标志着他创作的一个高峰。

白先勇的创作从中国传统文学起步,中间‚西化‛,后又 回复传统,并能娴熟地融铸中西文化,形成自己独特鲜明 的创作风格,也因此奠定了他在中国当代文坛上的地位。




2、现代派小说的发端 台湾现代派文学发端于诗歌领域。 1953年诗人纪弦创办了《现代诗》杂志,到了五十年代 中期,在《现代诗》的基础上成立了《现代诗社》,从 而形成了一个庞大的现代派阵容, 现代主义的浪潮不久就从诗坛扩大到文学的其他领域, 受影响最大的是小说。对现代派小说的产生和发展起作 用的是《文学杂志》、《现代文学》、《笔汇》、《文 星》、《皇冠》、《小说新潮》、《中外文学》等刊物, 其中《文学杂志》、《现代文学》的作用尤为重要。

台湾现代派小说创作 与代表作家

台湾现代派小说创作 与代表作家

3、《文学杂志》介绍
《文学杂志》由台湾大学外文系教授夏济安 联合该系一些师生创办的。 其办刊初衷“是要继承数千年来中国文学伟
大的传统,从而发扬光大之”;他们的信念是“一
个认真的作者,一定是反映他们时代、表达他们时
代精神的人”;他们提倡“朴实、理智、冷静的作
风”,“更重要的是:让我们说老实话”。但在实 践中,由于种种原因,这些宗旨却未能实现。
台湾现代派小说创作 与代表作家
第一节 现代派小说创作概况
一、台湾现代派小说的历史发展 1、历史文化背景
台湾现代派文学是在西方现代主义文艺思潮影 响下产生的一个文学流派,它始于五十年代初,兴 于五十年代末,盛于六十年代。 五十年代,台湾当局在政治上虽然施行高压政 策,但在经济上采取了对外开放的措施。到六十年 代中期,台湾的经济结构由保守封闭的农业经济转 化为开放的资本主义经济。随之,西方的各种文化、 文艺思潮也进入到台湾。
文学社”,推选白先勇为首任社长。1960年3月在
现代派诗人余光中、文艺理论家何欣等人的支持下,
自费创办了《现代文学》,先是月刊,后是季刊。
1973年因经费不足,一度停刊,1977年复刊。
“现代文学社”的成员是一批富有生机、壮志的
年轻大学生,他们以创建和实验现代派文学为使命, 向台湾文坛拓荒挺进。 他们的创刊宗旨是:有系统地翻译介绍西方近 代艺术学派与潮流,批评思想,并尽可能选择其代
之后还主编发行了詹姆斯乔伊恩、戴维劳伦斯、威
廉福克纳、阿尔贝卡谬等人的评介专号。
这些评介专号系统地介绍了西方现代主义文艺
思潮和作家作品,为中西文化交流作出了积极贡献。
另外,《现代文学》还刊登了一些现代试验性 作品,如白先勇的《游园惊梦》、丛甦的《盲猎》、 欧阳子的《秋叶》、王文兴的《黑衣》、《寒流》、 七等生的《我爱黑眼珠》、张系国的《香蕉船》等。 同时,《现代文学》对台湾乡土文学的小说也并不 拒于门外。 《现代文学》使现代派小说获得较大的发展, 成为六十年代的小说主潮,并培养和造就了一大批 作家,他们先后成为台湾文坛的重要作家或文学理 论家。

Get清风第七讲 台湾现代派小说创作与代表作家港台文学专题讲座 教学课件

Get清风第七讲 台湾现代派小说创作与代表作家港台文学专题讲座 教学课件

2、现代派小说的发端
台湾现代派文学发端于诗歌领域。 1953年诗人纪弦创办了?现代诗?杂志,到了五 十年代中期,在?现代诗?的根底上成立了?现代诗 社?,从而形成了一个庞大的现代派阵容, 现代主义的浪潮不久就从诗坛扩大到文学的其 他领域,受影响最大的是小说。对现代派小说的产 生和开展起作用的是?文学杂志?、?现代文学?、? 笔汇?、?文星?、?皇冠?、?小说新潮?、?中外文学? 等刊物,其中?文学杂志?、?现代文学?的作用尤为 重要。
第七讲 台湾现代派小说创作与代表作家港台文学专题讲座 小说创作在台湾文学史中的 地位,掌握代表作家们的创作成就与特色。
五十年代,台湾当局在思想上采取钳制政策, 禁止五四以来大陆的进步文学作品进入台湾。这就 割断了青年一代继承祖国文化的优良传统,而“反 共、抗俄、复国〞的“战斗文艺〞却笼罩整个台湾 文坛。
另外,?现代文学?还刊登了一些现代试验性作 品,如白先勇的?游园惊梦?、丛甦的?盲猎?、欧阳 子的?秋叶?、王文兴的?黑衣?、?寒流?、七等生的? 我爱黑眼珠?、张系国的?香蕉船?等。同时,?现代 文学?对台湾乡土文学的小说也并不拒于门外。
?现代文学?使现代派小说获得较大的开展,成 为六十年代的小说主潮,并培养和造就了一大批作 家,他们先后成为台湾文坛的重要作家或文学理论 家。
?文学杂志?除了重视对中国古典文学的研究和介 绍外,更倾向于现代主义的传播于试验,表现出明显 的现代主义色彩。
它曾大量刊登西方现代派作品,广泛介绍西方现 代派作家,竭力推崇西方现代主义文学理论,为现代 主义“试验性作品〞提供发表的园地,培养了一批以 台湾大学外文系学生为主的现代派小说作者群。
夏济安教授的原宗旨虽然未能实现,但?文学 杂志?却为台湾现代派文学的兴起、为现代派小说的 成长创造了条件,活泼了台湾沉闷的文学创作,同 时对那些毫无文学价值的反共政治文学、色情庸俗 文学也给予了有力的冲击。

台港文学现代小说

台港文学现代小说

里,独自彷徨街头,无所归依的孩子们”。白先勇对笔下人物总充满悲悯情
怀。有人形容白先勇为“背负五千年回忆的重担”,作者曾说:“写作是因 为希望将人类心灵中无言的痛苦转变成文字……”
台港文学
《永远的尹雪艳》通过昔日上海百乐门高级舞女尹雪艳的生活史,为 人们描绘了一幅台湾上层社会腐化堕落的生活图景,同时对昔日达官 贵人们今日的耽于幻想、缺少行动的勇气给以嘲讽,是一篇现实主义 的杰作。 《游园惊梦》主题内涵丰富深刻。从社会现实角度看,它反映了台湾 社会转折时期上层社会关系的变化,旧贵族官僚的没落与新兴资产阶
庆、南京、上海、香港等地。1948年到香港上小学,1952年去台湾上中
学,高中毕业后被保送到台湾大学。
台港文学
但是因为他热爱水利,想在长江三峡建立一个大型的水
利工程,于是他到台湾成功大学学习水利工程。1957年
考入台湾大学外文系,1961年毕业。1963年到美国爱荷 华大学“作家工作室”从事创作研究,1965年获硕士学 位。后在美国加州大学圣塔芭芭拉分校任教,讲授中国 语言文学课程。
台港文学
白先勇曾说:“中国文学的一大特色,是对历代兴亡伤怀的追掉,从屈原 的《离骚》到杜甫的《秋兴八首》,其中所表现的人世沧桑的一种苍凉感, 正是中国文学最高的境界,也就是《三国演义》中,‘青山依旧在,几度 夕阳红’的历史感,以及《红楼梦》‘好了歌’中‘古今将相在何方,荒冢 一堆草没了’的无常感。” “台北我是最熟的——真正熟悉的,你知道,我在这里上学长大的——可 是,我不认为台北是我的家,桂林也不是——都不是。也许你不明白,在 美国我想家想得厉害。那不是一个具体的“家”,一个房子,一个地方, 或任何地方——而是这些地方,所有关于中国的记忆的总合,很难解释的, 可是我真的想得厉害。”

台湾现代派小说创作 与代表作家

台湾现代派小说创作 与代表作家

表作品;试验、摸索,创造新的艺术形式和风格;
表现作为现代人的艺术感情;用试验和努力得到历 史的承认;尊重传统,但不模仿传统或激烈地废除 传统,不过为了需要,可以做一些“破坏的建设工 作”。
从《现代文学》刊登的内容看,它还是着力于 对西方现代主义文艺思潮和作家作品的介绍:第一 期是弗朗兹卡夫卡专号,第二期是托马斯曼专号,
美籍台湾文学评论家李欧梵对这个时期的社会、
文化背景作过这样的论述:“‘国民’政府是根据
一种政治神话——他们将‘收复大陆’——进行统
治的。国民党政府全面树立权威的手腕,不是使人
悚惧无言,就是进一步导致人们政治上的淡漠……
无论是从大陆来的还是台湾本地的作家,都逐渐内
向起来,沉浸于个人感觉的下意识的和梦幻的世界
都是同样的。因为他们没有根,就不能根生大地,
也不能根深蒂固发育起来。”
之中。”
2、现代派小说的发端
台湾现代派文学发端于诗歌领域。 1953年诗人纪弦创办了《现代诗》杂志,到了 五十年代中期,在《现代诗》的基础上成立了《现 代诗社》,从而形成了一个庞大的现代派阵容, 现代主义的浪潮不久就从诗坛扩大到文学的其 他领域,受影响最大的是小说。对现代派小说的产 生和发展起作用的是《文学杂志》、《现代文学》、 《笔汇》、《文星》、《皇冠》、《小说新潮》、 《中外文学》等刊物,其中《文学杂志》、《现代 文学》的作用尤为重要。
五十年代,台湾当局在思想上采取钳制政策, 禁止五四以来大陆的进步文学作品进入台湾。这就 割断了青年一代继承祖国文化的优良传统,而“反 共、抗俄、复国”的“战斗文艺”却笼罩整个台湾
文坛。
在这样的背景下,许多作家由于对文学政治 化、庸俗化的反感而与涌进台湾的西方哲学思潮、 文艺思潮一拍即合,走上了“回归内心”、“追求 自我”的“纯文学”的创作道路。

港台文学

港台文学

4、70年代文坛状况

七十年代香港小说表现出 “大陆文化向往”和“海洋文化 向往” 的双向选择。 大陆的“文化大革命”在香港被误解为民主化与反传统,和 某些西方观念吻合,因而扩大了大陆的影响力。


崛起了一批“打工仔”出身的作家,像海辛、金依、张君默、 陈浩泉等,他们以工厂、渔村、小镇生活的纯朴古风来对抗 资本主义生活中的厚颜无耻、冷酷无情、斤斤计较、利欲熏 心、追求虚荣。这些来自下层的作家以宣扬下层劳动人民轻 利重义、互相帮助、忠贞爱情等美德作为自己创作的方向, 并希望以此来拯救社会。于是,70年代出现了一批“拯救社 会和自我”小说创作。
二、光复以后文学(50年代):
1.反共文学 2.怀乡文学

林海音《城南旧事》、张秀亚《三色堇》、余光 中《舟子的悲歌》、谢冰莹《爱晚亭》、聂华苓 《台湾轶事》。
3.乡土文学

钟理和《笠山农场》,赖和、杨逵、吴浊流等。
孟瑶、郭良蕙等开启言情小说潮先河。
4.纯情文学

三、60年代文学
(一)现代主义文学 1、现代派文学的产生 背景:向西方倒的政策,崇洋思想,文化高压,割断与大
1927北伐后,结束文白夹杂,开始新文学创作。 1928第一本新文学杂志《伴侣》创刊。 1929第一个新文学社团“岛上社”成立。 影响最大新文学刊物《红豆》月刊。 拓荒期最有成就作家:侣伦。

(二)发展(1937-1950):
1937大陆作家来港创作:巴金、茅盾、戴望舒、许 地山、萧红、端木蕻良等。 1941香港沦陷,作家回内地;1946再次来港(郭沫 若、茅盾、陈残云、黄谷柳、徐訏等);内地作家 两次来港,推动了香港文学繁荣。
六、90年代台湾文学

第一章台湾文学(四)台湾乡土小说(下)

第一章台湾文学(四)台湾乡土小说(下)
说这是一篇思想和艺术形式完美结合的作品。

陈映真小说的艺术特色主要表现在: 其一,善于采用梦幻和现实相交织的超现实主义手法, 使得小说的艺术和心理空间得到延伸,象征的寓意引导 着读者去联想意会生活的真谛。这在早期的作品中表现 得格外鲜明。

其二,善于别出心裁地构建层次结构,使得作品具有立
体感和真切感。 其三,善于将民族特色与欧美风格相结合去探索人物内 心世界,使得人物的独特个性非常鲜明。


1968年,他应美国爱荷华大学国际写作计划邀请,拟赴美
参加写作研究,行前,被台湾当局以“阅读毛泽东、鲁迅 著作”与“涉嫌叛乱”的罪名逮捕。1975年获释。7年中,
他在政治犯监狱备受磨难。

1977年因参加乡土文学论战,他与尉天骢、王拓等乡土派 作家受到官方和半官方报刊的猛烈围攻,但他以大无畏精 神和锐不可当之势,先后发表了《建立民族文学的风格》、 《文学来自社会反映社会》等文章,反击了围剿,卫护了
《知识人的偏执》、《孤儿的历史,历史的孤儿》等。
二、陈映真文学理论的贡献

陈映真是七十年代台湾乡土文学论战中的骁将之一。他的文学理论
不仅在乡土文学论战中取得了胜利,为乡土文学的发展开拓了航道,而且 他的思想在读者中也产生了重大的社会影响。

他的文学理论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 文学源泉来自于生活;文学必须启迪人生;文学 有自身的规律,不能凭借暴力来左右或消灭;文 学应建立自己民族的风格,首要是民族的灵魂; 台湾文学是中国文学的一部分,台湾文学要向中 国文学和第三世界文学认同等等。
二、黄春明小说的选材和思想内 涵

七十年代中后期,台湾进入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的浪潮席卷了台湾。
在西方文化的侵蚀下,崇洋媚外、向往西方,成了社会上一些人的通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创作成就 白先勇创作思想的核心:广收博采,融汇中西,在传统 基础上锐意创新。

白先勇是台湾现代派文学的代表,又是台湾现代派作家 中最具现实主义精神的作家。他的小说创作成功地将传 统与现代融合,作品具有深广的社会内容和较高的艺术 成就。

白先勇的小说创作从传统文学起步、经过西
化、最后又回归传统,融传统于现代。

他成功地以现代主义技巧表现现实主义题旨,
加强了创作的历史感和现实感。其成就在于:
用他的小说创作证明了只有把传统与现代结
合、将传统融入现代,传统才不会成为历史
的惰力,现代才不会成为无根的浮萍,也才
能创作出不朽的佳作。

他的小说创作具有艺术创新的启示意义,影响深远,
无论在台湾还是海外,都受到广泛的注意和良好的 评价。
(1)小说的主要内容和思想内涵 白先勇的小说概括起来说主要有三方面的内容: 一是描写国民党官僚的晚年生活的没落和资产 阶级的兴起,揭露台湾上流社会种种丑陋的内幕, 如《国葬》、《梁父吟》、《思旧赋》、《游园惊 梦》、《永远的尹雪艳》、《金大班的最后一夜》 等;二是描写台湾下层人民生活的,如《孤恋花》 等;三是描写乡愁,特别是“文化乡愁”,如《花 荣桥记》、《芝加哥之死》、《那片血一般红的杜 鹃花》等。

颜元叔对白先勇的评价:“白先勇
是一位社会意识极强的作家,其次,
白先勇是一位嘲讽家……它的冷酷
分析多于热情的拥抱。”(《白先
勇的语言》见《现代文学》第三十
七期,1969年3月)

夏志清:“白先勇肯定侪身今日中国最优秀作家 之列;过去二十五年来,共产中国还未产出过差
可此拟的作家,就算那边出现天分相当的人才,
飞入寻常百姓家”(刘禹锡《乌衣巷》)暗示出小说集深深的隐痛,
写的是四九年离开大陆挣扎生活于台湾的大陆人;《纽约客》写旅居 于美国第二代台北人的失落、疏离感。《台北人》的扉页所题是“纪
念先父母以及他们那个忧患重重的时代”,《孽子》扉页所题则为
“写给那一群,在最深最深的黑夜里,独自彷徨街头,无所归依的孩 子们”。白先勇对笔下人物总充满悲悯情怀。有人形容白先勇为“背 负五千年回忆的重担”,作者曾说:“写作是因为希望将人类心灵中

“台北我是最熟的——真正熟悉的,你知道,我在这里上学长大
的——可是,我不认为台北是我的家,桂林也不是——都不是。也 许你不明白,在美国我想家想得厉害。那不是一个具体的“家”, 一个房子,一个地方,或任何地方——而是这些地方,所有关于中 国的记忆的总合,很难解释的,可是我真的想得厉害。”

总的来说,白先勇的小说创作表现了丰富复杂的思想内 涵,传达出历史的沧桑感和人生无常感。 他的《台北人》系列,从侧面提供了一部由盛而衰的民 国史:《梁父吟》侧面表现辛亥革命、北伐战争;《冬 夜》侧面表现了五四运动;《岁除》侧面表现了抗日战 争;《一把青》、《国葬》侧面表现了国共战争。
也不可能像他那样诚挚坦白地尽泄胸怀。”“白 先勇是当代中国短篇小说的奇才,这一代中国人



(2)人物形象塑造 白先勇小说成功地塑造出“最后的贵族”的人物 形象,丰富了当代文学的人物画廊,填补了空白。 他继承了《红楼梦》的人物塑造艺术,又恰当地 运用西方文学中的意识流、象征等手法来塑造人 物形象,使人物个性更为鲜明。如尹雪艳的肖像 描写表达出人物冷艳逼人的个性特征;《游园惊 梦》中四个贵妇人的肖像描写,赖夫人“高傲”、 窦夫人“吟贵”、蒋碧月“放荡”、钱夫人“伤 感”,恰切地显示出她们的身份、地位、个性与 风格特征,将人物性格和命运变化鲜明生动地展 现出来了。
最后一夜/那片血一般红的杜鹃花/思旧赋/梁父吟/孤恋花
/花桥荣记/秋思/满天里亮晶晶的星星/游园惊梦/冬夜/ 国葬)最具代表性,成为台湾文学经典作品之一。

白先勇的创作以1964年在美国创作的《芝加哥之死》为界,
分前期和后期。

其前期创作受西方现代主义文学影响很大,有浓重的个人
色彩和主观幻想成分;作品中人物多是畸形的、病态的,


白先勇笔下的“台北人”实际上是流落台北的大陆人, 作者真切地描写这些人落魄凄凉的生活和绝望伤感的情 绪,今昔对比强烈,“《台北人》只有两个主角,一个 是过去,一个是现在(欧阳子)。”他的小说饱含历史 的兴衰和沧桑,表现出一种悲悯情怀。
《台北人》所题“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

但是因为他热爱水利,想在长江三峡建立一个大
型的水利工程,于是他到台湾成功大学学习水利
工程。1957年考入台湾大学外文系,1961年毕业。
1963年到美国爱荷华大学“作家工作室”从事创
作研究,1965年获硕士学位。后在美国加州大学
圣塔芭芭拉分校任教,讲授中国语言文学课程。

(2)创作概述 白先勇被台湾文学史评论家夏志清称为是“当今文坛留下
几篇值得后世诵读的作品”的重要作家。

他自1958年发表处女作《金大奶奶》开始,现已出版短篇小说 集《寂寞的17岁》、《谪仙记》、《纽约客》、《台北人》、
《游园惊梦》、《孤恋花》、《骨灰》等,长篇小说《孽子》、
散文集《蓦然回首》、《第六只手指》等。其中《台北人》 (包括十四个短篇:永远的尹雪艳/一把青/岁除/金大班的
无言的痛苦转变成文字……”

《永远的尹雪艳》通过昔日上海百乐门高级舞女尹雪艳的生 活史,为人们描绘了一幅台湾上层社会腐化堕落的生活图景, 同时对昔日达官贵人们今日的耽于幻想、缺少行动的勇气给 以嘲讽,是一篇现实主义的杰作。 《游园惊梦》主题内涵丰富深刻。从社会现实角度看,它反

映了台湾社会转折时期上层社会关系的变化,旧贵族官僚的

2、白先勇小说创作成就与特色

白先勇曾说:“中国文学的一大特色,是对历代兴亡伤怀的追掉, 从屈原的《离骚》到杜甫的《秋兴八首》,其中所表现的人世沧桑 的一种苍凉感,正是中国文学最高的境界,也就是《三国演义》中, ‘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的历史感,以及《红楼梦》„好了歌’ 中‘古今将相在何方,荒冢一堆草没了’的无常感。”
白先勇(1937——)
一、白先勇现代派小说创作
1、白先勇现代派小说创作概述

(1)作家介绍

白先勇(1937年-),笔名白黎、肖雷、郁金等,生于南宁,不满
周岁迁居桂林。父亲白崇禧是原国民党高级将领,母亲马佩璋出身 于广西富商家庭。他的童年经历中日战争、国共内战,先后迁徙流 亡于桂林、重庆、南京、上海、香港等地。1948年到香港上小学, 1952年去台湾上中学,高中毕业后被保送到台湾大学。

美籍台湾文学评论家李欧梵对这个时期的 社会、文化背景作过这样的论述:“‘国 民’政府是根据一种政治神话——他们将 ‘收复大陆’——进行统治的。国民党政 府全面树立权威的手腕,不是使人悚惧无 言,就是进一步导致人们政治上的淡 漠……无论是从大陆来的还是台湾本地的 作家,都逐渐内向起来,沉浸于个人感觉 的下意识的和梦幻的世界之中。”
一、白先勇现代派小说创作
1、白先勇现代派小说创作概述


“现代文学社”的成员是一批富有生机、壮志的年轻 大学生,他们以创建和实验现代派文学为使命,向 台湾文坛拓荒挺进。 他们的创刊宗旨是:有系统地翻译介绍西方近代艺 术学派与潮流,批评思想,并尽可能选择其代表作 品;试验、摸索,创造新的艺术形式和风格;表现 作为现代人的艺术感情;用试验和努力得到历史的 承认;尊重传统,但不模仿传统或激烈地废除传统, 不过为了需要,可以做一些“破坏的建设工作”。
没落与新兴资产阶级贵族的兴起。
从人性的角度来看,小说通过钱夫人的命运 和爱情悲剧,表现了人性和理性的冲突,揭 露了封建观念和金钱物质对人性和爱情的扼 杀。 从小说内容传达出的哲学思想看,昔日的将 军夫人,今日的落魄凄凉;昔日地位低下的 桂枝香,今日的华贵、风光,这里潜隐着如 “好了歌”中佛家“人生无常”、“浮生若 梦”的哲学思想。这些哲学思想与白先勇非 常推崇中国古典小说《红楼梦》的人物塑造、 对话描写以及佛道思想有关。
热衷于性爱冲突和同性恋;艺术上尚不成熟。代表作有
《金大奶奶》和《玉卿嫂》。

自《芝加哥之死》以后,白先勇后期的小说创作逐渐成熟, 《台北人》标志着他创作的一个高峰。

白先勇的创作从中国传统文学起步,中间“西化”,后又 回复传统,并能娴熟地融铸中西文化,形成自己独特鲜明 的创作风格,也因此奠定了他在中国当代文坛上的地位。

西方的福克纳、陀斯妥耶夫斯基作品中悲天悯 人的精神对白先勇的创作影响也很大。

在《谪仙记》和《一把青》中,作者对李彤和
朱青的悲剧就倾注了悲天悯人的情怀。



(3)意境的营造 白先勇小说创作善于创造诗的意境。 《纽约客》引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诗句的 意境与小说中“无根的一代”远离祖国而又看不 到出路的孤独、寂寞和悲凉的情感相吻合;《台 北人》运用刘禹锡《乌衣巷》作为主题诗,恰切 地再现昔日显赫的贵族,今日衰败没落的境况, 传达出中国文学传统中的兴衰感和历史感。 白先勇常常在小说中借用古诗词入文,增添了小 说的传统韵味,具有深刻的艺术感染力。




2、现代派小说的发端 台湾现代派文学发端于诗歌领域。 1953年诗人纪弦创办了《现代诗》杂志,到了五十年代 中期,在《现代诗》的基础上成立了《现代诗社》,从 而形成了一个庞大的现代派阵容, 现代主义的浪潮不久就从诗坛扩大到文学的其他领域, 受影响最大的是小说。对现代派小说的产生和发展起作 用的是《文学杂志》、《现代文学》、《笔汇》、《文 星》、《皇冠》、《小说新潮》、《中外文学》等刊物, 其中《文学杂志》、《现代文学》的作用尤为重要。


白先勇的小说语言还具有鲜明的节奏感,并能够
借此表达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种气势。段落、语句的回环往复,相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