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现代派小说创作与代表作家课件

合集下载

台港现当代小说代表作家及作品课件

台港现当代小说代表作家及作品课件



在艺术上,作品致力于融合中西小说技巧,表 现在人物塑造上,它突破了传统小说重在“做 什么”和“怎么做”的外部描写,而着重向内 心开掘,精细入微地刻画出人物在特定境遇中 “怎么想”,作者成功的借鉴了意识流技巧, 多层次地编织作品、多角度地展示人物,给人 以强烈的立体感,从而形成了与西方意识流小 说的一个重要区别:意识流流出了脉络清晰的 情节,造就了心态鲜明的人物。


作品特色:作品披露事实,不动声色中流露出反 封建倾向;而对封建统治下普通人物命运的关注, 又情不自禁地渗入了深深的乡愁。可见,在这些 往事回忆中潜流着的浓烈乡思,既渗透在风土民 俗的描写中,也集中在人物形象、尤其是这些妇 女悲剧命运的刻画中,它们具有鲜明的社会意识 和思想意义;加上地道的北京风味,她便成为令 人感兴趣的北京化的台湾作家,但她写起台湾风 情来,又成了台湾化的北京作家。这在当代台港 作家中,是不多见的。 (《城南旧事》 )。
高阳

高阳(1922~1992),本名许晏骈,谱名儒鸿, 字雁冰,另有笔名郡望。浙江杭州人。高中未 毕业即开始写作,抗战胜利后曾入《东南日报》 当记者,后被笕桥空军军官学校录用,1949年 随校迁台。1960年辞去军职,曾任《中华日报》 主笔、总主笔和《中央日报》特约主笔。1962 年专事创作,成为职业作家,在历史小说领域 耕耘30年 。

主要作品有:《金大奶奶》、《毕业》 (后改为《那晚的月光》) 、《玉卿 嫂》 、《纽约客》、《台北人》 、长篇 小说《孽子》 、《游园惊梦》、《金大 班的最后一夜》、《台北人》(包括《永 远的尹雪艳》、《国葬》、《思旧赋》 等十四篇 )。

作品特色:白描也是中国小说的传统技巧, 白先勇早期作品也曾使用过白描手法,但 由于主观性强,并不那么得心应手、圆熟 自然。而《台北人》的白描,文字之简练、 功力之深厚,在台湾文坛实不多见,从中 既可看到中国古典文学素养的陶冶,也有 西方现代派技巧的妙用,其突出标志便是 白描与象征,原籍湖北应山,生于宜昌。 1948年毕业于中央大学,1949年携全家赴台,任 《自由中国》编辑 。1967年成立了“国际作家写 作计” ,通过这个机构,聂华苓不但成为加强世 界各国作家交往的一个纽带,而且是联系台湾海 峡两岸当代文坛的一座桥梁,为促两岸文学交流 起到了独特的作用。 主要作品:中篇小说《葛藤》 、短篇小说集《翡 翠猫》、《一朵小白花》、《王大年的几件喜 事》,长篇小说《失去的金铃子》、《桑青与桃 红》、《千山外水长流》,散文集《梦谷集》、 《三十年后——归人札记》等。

Get清风第七讲 台湾现代派小说创作与代表作家港台文学专题讲座 教学课件

Get清风第七讲 台湾现代派小说创作与代表作家港台文学专题讲座 教学课件

2、现代派小说的发端
台湾现代派文学发端于诗歌领域。 1953年诗人纪弦创办了?现代诗?杂志,到了五 十年代中期,在?现代诗?的根底上成立了?现代诗 社?,从而形成了一个庞大的现代派阵容, 现代主义的浪潮不久就从诗坛扩大到文学的其 他领域,受影响最大的是小说。对现代派小说的产 生和开展起作用的是?文学杂志?、?现代文学?、? 笔汇?、?文星?、?皇冠?、?小说新潮?、?中外文学? 等刊物,其中?文学杂志?、?现代文学?的作用尤为 重要。
第七讲 台湾现代派小说创作与代表作家港台文学专题讲座 小说创作在台湾文学史中的 地位,掌握代表作家们的创作成就与特色。
五十年代,台湾当局在思想上采取钳制政策, 禁止五四以来大陆的进步文学作品进入台湾。这就 割断了青年一代继承祖国文化的优良传统,而“反 共、抗俄、复国〞的“战斗文艺〞却笼罩整个台湾 文坛。
另外,?现代文学?还刊登了一些现代试验性作 品,如白先勇的?游园惊梦?、丛甦的?盲猎?、欧阳 子的?秋叶?、王文兴的?黑衣?、?寒流?、七等生的? 我爱黑眼珠?、张系国的?香蕉船?等。同时,?现代 文学?对台湾乡土文学的小说也并不拒于门外。
?现代文学?使现代派小说获得较大的开展,成 为六十年代的小说主潮,并培养和造就了一大批作 家,他们先后成为台湾文坛的重要作家或文学理论 家。
?文学杂志?除了重视对中国古典文学的研究和介 绍外,更倾向于现代主义的传播于试验,表现出明显 的现代主义色彩。
它曾大量刊登西方现代派作品,广泛介绍西方现 代派作家,竭力推崇西方现代主义文学理论,为现代 主义“试验性作品〞提供发表的园地,培养了一批以 台湾大学外文系学生为主的现代派小说作者群。
夏济安教授的原宗旨虽然未能实现,但?文学 杂志?却为台湾现代派文学的兴起、为现代派小说的 成长创造了条件,活泼了台湾沉闷的文学创作,同 时对那些毫无文学价值的反共政治文学、色情庸俗 文学也给予了有力的冲击。

第二讲 30年代的台湾文学

第二讲 30年代的台湾文学

他的小说创作主要集结在 《鹅妈妈出嫁》里,其思想 内容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
首先,表现强烈民族意识同 时,具有强烈的阶级意识及 朴素的国际主义精神。
代表作《送报夫》
其次,于揭露现实黑暗中, 透出理想主义之亮色。现实杨逵的小说在艺术上主要有以 下四个特点:
30年代台湾文学 与杨逵的创作
岁涵
30年代台湾文学概述
新文学社团及重要文艺刊物
30年代初,台湾新文学逐渐走 向成熟。
1927年8月1日,《台湾民报》 由东京迁入台湾,改为周刊, 1930年3月,改名《台湾新民 报》 。
《台湾新民报》还参与了 1930——1931年的“台湾话文 与乡土文学大论战”。
现实主义创作方法 长于刻化人物
如《模范村》中对几个极度贫 困农民的穷相的细腻刻化 。
结构颇具匠心 如《鹅妈妈出嫁》 注重象征手法 如《泥娃娃》
后期代表作《春光关不住》 (即《压不扁的玫瑰花》)其 象征手法的运用更为成功。
创作概况
30年代台湾文学在质与量上都 有长足进步。杨逵的《送报 夫》、吕赫若的《牛车》、杨 华的《薄命》堪称佳作,并被 胡风译编入朝鲜台湾短篇小说 集《山灵》(上海文化生活出 版社1936年初版),受到祖国 文化界的瞩目。
杨逵:“压不扁的玫瑰花”
生平简介 杨逵(1905—— 1985),原名杨贵,笔名杨逵、 杨建文等。1905年10月18日出 生于台湾台南县新化镇。
主要作品及创作思想 杨逵的文 学创作涉借甚广,包括小说, 戏剧、评论、散文、但以小说 成就最高。
小说主要有《送报夫》(1932), 《水牛》(1936),《归农之 日》(1936),《模范村》 (1937),《鹅妈妈出嫁》 (1942),《泥娃娃》 (1942),《萌芽》(1942), 《无医村》(1942),《春光 关不住》(1957);散文多收 在《羊头集》中;戏剧创作有 《父与子》、《猪哥仔伯》、 《剿天狗》、《牛犁分家》等。

9台湾当代文学概述

9台湾当代文学概述

80年代以后——
“主潮更迭”让位于“多元发展”,进入互补共进,多元 化的文学时代,形成“大植物园”的文学生态。
颠覆既有的价值成为一种趋势。 主张国际化(横的移植)、强调民族化(纵的继承)和本
土化(乡土情怀)。 一些新的文学现象—— 女性主义文学高涨; 政治文学潮流兴起,如“牢狱小说”; 同志文学和“酷儿”写作大兴; 都市文学和后现代派潮流交织风行; 原住民文学80年代开始起步并日渐兴盛; “探亲文学”、“眷村文学”成一进热潮; 环保文学与自然写作兴起; 新生代(或称新人类)作家掀起世纪末文学思潮;
50——70年代(一)
50年代初,国民党政府大力提倡“战斗文学”、 “反共文学”;
50年代初,“怀乡文学”风行一时,代表作品有 林海音的《城南旧事》、於梨华的《梦回青河》、 张秀亚的《三色堇》等;
50——70年代(二)
五六年代,现代派文学兴起 诗歌倡导,五十年代前期——
“现代”诗社成立:纪弦、郑愁予等 “创世纪”诗社:痖弦、洛夫等 “蓝星”诗社:覃子豪、余光中等
乡土文学在70年代成为文学主潮。
50——70年代(四)
60年代,反共文学渐遭摒弃,以娱乐消遣为追求 的通俗文学开始兴起。主要有打开言情小说天地 的琼瑶《窗外》;古龙的武侠小说等。
60年代留学生文学渐渐崛起,并延伸至80—90年 代。於梨华(《又见棕榈,又见棕榈》、《傅家 的儿女们》)、聂华苓(《桑青与桃红》)、白 先勇(《纽约客》)、张系国(《昨日之怒》) 等写出了一批出色的作品。
这些诗社创作主张各有不同,但都表现出现代主义倾向。
小说崛起,五六十年代之交—— 《文学杂志》台大外文教授夏济安等; 《现代文学》白先勇、陈若曦、欧阳子、叶维廉等;

台湾文学概况PPT课件

台湾文学概况PPT课件
11
二、台湾文学特色
1、民族性
2、本土性
3、融合性
12
第二节 台湾文学的分期与成就
大致可分为两个阶段: 一、从“五四”至抗战胜利,称为日据时代的文
学 二、从1945年抗战胜利台湾回归祖国怀抱至今称
为光复以后的文学。
13
一、台湾日据时代文学又可分为: (1)20年代摇篮时期 (2)30年代成熟时期 (3)抗战爆发后的低潮时期
示等手法。
37
钟理和(1915-1960)
台湾现代文学的重要作家,原籍广东梅州, 世居台湾高雄市屏东。只读过小学,18岁起在父 亲办的农场当助手。不久与农场女工钟台妹恋爱。 因当地风俗不准同姓结婚,钟理和即于1934年离 家出走,到沈阳学驾驶,两年后将钟台妹接到沈 阳结婚。1941年,迁居北平,并开始学习创作。 1945年在北平出版了中篇小说集《夹竹桃》。 1946年举家迁回台湾。当过教员,患肺病疗养3年, 家庭经济日趋恶化,长子营养不良跌成残废,次 子在贫病中夭折。但他仍然坚持创作。
18
2010年末,台湾作家白先勇的作品首次在大 陆结集出版,浦一出版即一片叫好。白越 来越多地被大陆观众所熟知。他是台湾当 代高产的作家,从《寂寞的十七岁》到 《台北人》、《纽约客》,他塑造了一个 又一个性格鲜明又令人印象深刻的女性人 物。由于他致力于昆曲的推广,担任青春 版《牡丹亭》的制作人,其人其书一时成 为媒体追捧的热点。
14
二、光复后的文学大致可分为:
1、50年代的反共怀乡文学 2、60年代现代主义文学 3、70年代的乡土文学 4、80年代以后的多元文学时期
15
成就: 1、强大的作家队伍 2、一批好的作品 3、题材、体裁、风格、流派、创作方法比
较多样。

台湾现代文学

台湾现代文学
台湾现代文学
• 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台湾文学也是中国文学不可分割的 一部分。以1945年台湾光复为界, 台湾文学的发展可以分为两个阶段。 光复以前,日据时期的台湾文学为 现代文学阶段;光复以后为当代文 学阶段。
台湾现代文学的开拓期
• 1920年1月,“新民会”在东京成立,这是 台湾新文化运动的发端,“新民会”的宗 旨是加强与祖国大陆同仁的联络与合作, 深入地开展台湾政治革新和社会改革。 1920年7月,“新民会”创办的《台湾青年》 ①创刊(1922年4月改名为《台湾》)。① 【背景】:当时一些留日台湾学生仿效大 陆的《新青年》,在东京成立的,旨在 “研究台湾革新,谋求文化上进”,并由 此引发台湾的新文化运动。
• 台湾新文化运动促使台湾的文学创作发生 了质的变化,1924年开始,以张我军的 《乱都之恋》(台湾第一部新诗集),杨 云萍的《这是什么声?》,;赖和的《觉 醒下的牺牲》为代表的一批新诗集陆续发 表,初步显示了新文化运动的实绩。1926 年1月和2月,赖和又相继发表了《斗热闹》 和《一杆“秤仔”》两篇白话小说。这两 篇台湾新文学的奠基之作的面世,宣告了 新文学开拓的胜利完成。
• 1921年10月,“台湾文化协会”在台 北成立。它是由主任张社会改良的改 良派知识分子,主张工农革命的激进 派知识分子和既支持社会改良、 又赞 成工农运动的中间派知识分子组成的 统一战线组织。“台湾文化协会”反 对日本帝国主义的殖民统治和民族同 化政策,致力于发扬中华民族的文化 传统,从事思想启蒙运动,推动了台 湾新文化运动的发展。
1930年10月7日,高山族马黑波社首领莫那· 鲁达欧 长子举行婚礼,由于一名日本巡查破坏了高山族的 雾社起义 风俗,导致高山族民众长久积蓄在胸的抗日怒火爆 发。在莫那· 鲁达欧的领导下,雾社高山族民众于 10月27日发动起义,袭击了警察所,杀死警察,夺 取枪械弹药。在整个起义过程中,杀死日本人134 名。日本殖民统治者得知雾社起义消息后,立即从 各地调来军队予以镇压。日军对高山族同胞施放毒 气,起义人员死伤较多。高山族同胞撤至山林,利 用熟悉的地形,与日军展开游击战。日军死伤半数。 在这种形势下,日军改变对策,施展诱降手段,鼓 动起义队伍的家属前去劝说。此招不灵,日军恼羞 成怒,对不屈的山民发动了更加疯狂的进攻。日军 动用大炮、催泪弹和毒气弹,致使起义民众大部死 亡,完全失去了抵抗能力,起义失败。

第一章台湾文学(五)台湾现代派小说 PPT

第一章台湾文学(五)台湾现代派小说 PPT

大家有疑问的,可以询问和交流
可以互相讨论下,但要小声点
❖ 但是因为他热爱水利,想在长江三峡建立一个大 型的水利工程,于是他到台湾成功大学学习水利 工程。1957年考入台湾大学外文系,1961年毕业。 1963年到美国爱荷华大学“作家工作室”从事创 作研究,1965年获硕士学位。后在美国加州大学 圣塔芭芭拉分校任教,讲授中国语言文学课程。
❖ 白先勇常常在小说中借用古诗词入文,增添了小 说的传统韵味,具有深刻的艺术感染力。

❖ (4)语言特色
❖ 白先勇的小说语言一方面受中国传统文学的熏陶,一方面 来自方言的魅力,经过他自己的创造,使得他的小说语言 “揉和文言与白话”,有一种明快、优雅、流利的语言风 格。
❖ 小说语言中潜隐着作家独特的个性气质、经历和美学情趣。 动荡年代的生活经历在他的个性气质和审美情趣方面打下 了烙印,创作时便化为笔下的“言语”。沪腔儿、川味儿、 台湾方言等的介入,都使得小说避免了沉闷与单调,丰富 了小说多彩的品质。
❖ (2)人物形象塑造
❖ 白先勇小说成功地塑造出“最后的贵族”的人物 形象,丰富了当代文学的人物画廊,填补了空白。
❖ 他继承了《红楼梦》的人物塑造艺术,又恰当地 运用西方文学中的意识流、象征等手法来塑造人 物形象,使人物个性更为鲜明。如尹雪艳的肖像 描写表达出人物冷艳逼人的个性特征;《游园惊 梦》中四个贵妇人的肖像描写,赖夫人“高傲”、 窦夫人“吟贵”、蒋碧月“放荡”、钱夫人“伤 感”,恰切地显示出她们的身份、地位、个性与 风格特征,将人物性格和命运变化鲜明生动地展 现出来了。
❖ 余光中对白先勇小说特点的阐述与评价:“白先勇 的小说……在主题上可以说为当代台湾中上层社会 塑下了多面浮雕,在技巧上可以说熔中国古典小说 和西洋小说于一炉。……小说家白先勇是现代中国 最敏感的伤心人,他的作品最具历史感。……出身 外文系,复由留学生变成旅美学人的白先勇,竟是 不折不扣的一位中国作家。”

台湾当代女作家三毛(现当代文学) ppt课件

台湾当代女作家三毛(现当代文学)  ppt课件
1974年(31岁),进入撒哈拉沙漠。七月,与荷西在沙漠小镇阿尤恩结婚。 十月六日,以笔名“三毛”在《联合报》发表作品《中国饭店》。
1976年,夫妇移居大加纳利岛。五月,由皇冠出版社出版《撒哈拉的故事》。 1979年,随荷西到拉芭玛岛生活。九月三十日,荷西在海底进行水下工程操 作时意外丧生。回到台湾。
PPT课件
5
奇眼以少
。 光一女
中种时
流非期
露常的
的东三
是方毛
女的,
孩羞她
儿怯的
特出头有现发Fra bibliotek的在细
天照腻
真片而
与中黝
好,黑
PPT课件

6
她的创痛
• 初中的三毛数学成绩最高 才拿过50分。她发现每次 考试题目都是来自课本的 习题。于是每次临考将课 后的题目和答案熟记于 心,接连多次考试拿下满 分,引起了数学老师的怀 疑。有一天,老师把三毛 叫到办公室,现场拿出试 卷让三毛在十分钟内做完。 很显然,三毛完成不了。
PPT课件
7
• “在全班同学面前,这位数学老师,拿着蘸
着饱饱墨汁的毛笔,叫我立正,站在她划的 粉笔圈里,笑吟吟恶毒无比地说:‘你爱吃鸭 蛋,老师给你两个大鸭蛋。’在我的脸上,她
用墨汁在我眼眶四周涂了两个大圆饼,因为
墨汁太多了,它们流下来,顺着我紧紧抿注 的嘴唇,渗到嘴巴里去。”画完后,老师让
三毛转过身给同学看,引起一阵哄笑,老师
PPT课件
4
1980年,五月,重返西班牙和加纳利,开始孀居生活。 1981年,十一月,开始中南美之行。 1982年,十月,返回台湾任教文化大学中文系文艺组。游记 《万水千山走遍》出版。 1984年,赴美度假治病。1985年,一度丧失记忆,神经错乱。 1986年,十月,正式回到台北定居,被台湾多份报刊评为最 受读者喜爱的作家。 1988年,六月十二日,给“三毛爸爸”张乐平写第一封信。 1989年,四月,曾回大陆探亲;同年开始创作电影剧本《滚 滚红尘》。 1990年,四月,三毛参加一个台湾的旅行团,赴敦煌、吐鲁 番游览。当到乌鲁木齐时,她离队找到王洛宾。《滚滚红尘》获 金马奖八项大奖。 1991年 一月二日,因子宫内膜肥厚入荣民总医院检查治疗。 一月三日,进行手术。一月四日凌晨,在医院以肉色丝袜绕颈窒 息身亡。终年48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学杂志》除了重视对中国古典 文学的研究和介绍外,更倾向于现 代主义的传播于试验,表现出明显 的现代主义色彩。 它曾大量刊登西方现代派作品,广 泛介绍西方现代派作家,极力推崇 西方现代主义文学理论,为现代主 义“试验性作品”提供发表的园地, 培养了一批以台湾大学外文系学生 为主的现代派小说作者群。
一、白先勇现代派小说创作
1、白先勇现代派小说创作概述


“现代文学社”的成员是一批富有生机、壮志的年轻 大学生,他们以创建和实验现代派文学为使命,向 台湾文坛拓荒挺进。 他们的创刊宗旨是:有系统地翻译介绍西方近代艺 术学派与潮流,批评思想,并尽可能选择其代表作 品;试验、摸索,创造新的艺术形式和风格;表现 作为现代人的艺术感情;用试验和努力得到历史的 承认;尊重传统,但不模仿传统或激烈地废除传统, 不过为了需要,可以做一些“破坏的建设工作”。
热衷于性爱冲突和同性恋;艺术上尚不成熟。代表作有
《金大奶奶》和《玉卿嫂》。

自《芝加哥之死》以后,白先勇后期的小说创作逐渐成熟, 《台北人》标志着他创作的一个高峰。

白先勇的创作从中国传统文学起步,中间‚西化‛,后又 回复传统,并能娴熟地融铸中西文化,形成自己独特鲜明 的创作风格,也因此奠定了他在中国当代文坛上的地位。




2、现代派小说的发端 台湾现代派文学发端于诗歌领域。 1953年诗人纪弦创办了《现代诗》杂志,到了五十年代 中期,在《现代诗》的基础上成立了《现代诗社》,从 而形成了一个庞大的现代派阵容, 现代主义的浪潮不久就从诗坛扩大到文学的其他领域, 受影响最大的是小说。对现代派小说的产生和发展起作 用的是《文学杂志》、《现代文学》、《笔汇》、《文 星》、《皇冠》、《小说新潮》、《中外文学》等刊物, 其中《文学杂志》、《现代文学》的作用尤为重要。
2、白先勇小说创作成就与特色
(1)小说的主要内容和思想内涵 白先勇的小说概括起来说主要有三方面的内容: 一是描写国民党官僚的晚年生活的没落和资产 阶级的兴起,揭露台湾上流社会种种丑陋的内幕, 如《国葬》、《梁父吟》、《思旧赋》、《游园惊 梦》、《永远的尹雪艳》、《金大班的最后一夜》 等;二是描写台湾下层人民生活的,如《孤恋花》 等;三是描写乡愁,特别是‚文化乡愁‛,如《花 荣桥记》、《芝加哥之死》、《那片血一般红的杜 鹃花》等。

但是因为他热爱水利,想在长江三峡建立一个大
型的水利工程,于是他到台湾成功大学学习水利
工程。1957年考入台湾大学外文系,1961年毕业。
1963年到美国爱荷华大学‚作家工作室‛从事创
作研究,1965年获硕士学位。后在美国加州大学
圣塔芭芭拉分校任教,讲授中国语言文学课程。

(2)创作概述 白先勇被台湾文学史评论家夏志清称为是‚当今文坛留下
台湾现代派小说创作 与代表作家
重点 正确理解现代派小说创作在台湾文学史中的 地位,掌握代表作家们的创作成就与特色 第一节 现代派小说创作概况




一、台湾现代派小说的历史发展 1、历史文化背景 台湾现代派文学是在西方现代主义文艺思潮影响下 产生的一个文学流派,它始于五十年代初,兴于五 十年代末,盛于六十年代。 五十年代,台湾当局在政治上虽然施行高压政策, 但在经济上采取了对外开放的措施。到六十年代中 期,台湾的经济结构由保守封闭的农业经济转化为 开放的资本主义经济。随之,西方的各种文化、文 艺思潮也进入到台湾。


白先勇曾说:‚中国文学的一大特色,是对历代兴亡伤怀的追掉, 从屈原的《离骚》到杜甫的《秋兴八首》,其中所表现的人世沧桑 的一种苍凉感,正是中国文学最高的境界,也就是《三国演义》中, ‘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的历史感,以及《红楼梦》„好了歌’ 中‘古今将相在何方,荒冢一堆草没了’的无常感。‛

最后一夜/那片血一般红的杜鹃花/思旧赋/梁父吟/孤恋花
/花桥荣记/秋思/满天里亮晶晶的星星/游园惊梦/冬夜/ 国葬)最具代表性,成为台湾文学经典作品之一。

白先勇的创作以1964年在美国创作的《芝加哥之死》为界,
分前期和后期。

其前期创作受西方现代主义文学影响很大,有浓重的个人
色彩和主观幻想成分;作品中人物多是畸形的、病态的,
白先勇(1937——)
一、白先勇现代派小说创作
1、白先勇现代派小说创作概述

(1)作家介绍

白先勇(1937年-),笔名白黎、肖雷、郁金等,生于南宁,不满
周岁迁居桂林。父亲白崇禧是原国民党高级将领,母亲马佩璋出身 于广西富商家庭。他的童年经历中日战争、国共内战,先后迁徙流 亡于桂林、重庆、南京、上海、香港等地。1948年到香港上小学, 1952年去台湾上中学,高中毕业后被保送到台湾大学。
‚台北我是最熟的——真正熟悉的,你知道,我在这里上学长大
的——可是,我不认为台北是我的家,桂林也不是——都不是。也 许你不明白,在美国我想家想得厉害。那不是一个具体的‚家‛, 一个房子,一个地方,或任何地方——而是这些地方,所有关于中 国的记忆的总合,很难解释的,可是我真的想得厉害。‛

总的来说,白先勇的小说创作表现了丰富复杂的思想内 涵,传达出历史的沧桑感和人生无常感。 他的《台北人》系列,从侧面提供了一部由盛而衰的民 国史:《梁父吟》侧面表现辛亥革命、北伐战争;《冬 夜》侧面表现了五四运动;《岁除》侧面表现了抗日战 争;《一把青》、《国葬》侧面表现了国共战争。
几篇值得后世诵读的作品‛的重要作家。

他自1958年发表处女作《金大奶奶》开始,现已出版短篇小说 集《寂寞的17岁》、《谪仙记》、《纽约客》、《台北人》、
《游园惊梦》、《孤恋花》、《骨灰》等,长篇小说《孽子》、
散文集《蓦然回首》、《第六只手指》等。其中《台北人》 (包括十四个短篇:永远的尹雪艳/一把青/岁除/金大班的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美籍台湾文学评论家李欧梵对这个时期的 社会、文化背景作过这样的论述:‚‘国 民’政府是根据一种政治神话——他们将 ‘收复大陆’——进行统治的。国民党政 府全面树立权威的手腕,不是使人悚惧无 言,就是进一步导致人们政治上的淡 漠……无论是从大陆来的还是台湾本地的 作家,都逐渐内向起来,沉浸于个人感觉 的下意识的和梦幻的世界之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