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现代派小说的创作特点1港台文学专题讲座 教学课件

合集下载

台湾现代派小说的创作特点

台湾现代派小说的创作特点
意识流是用来展现人物内心世界最有效的方 法,是刻画人物性格的重要手段。现代派作家或将 笔探入人物主观意识流程中,让人物去表现作家的 心理活动,像水晶的《爱的凌迟》;或按主观意识 活动的逻辑来反映生活,用意识无规则的自由流动 代替情节的逻辑进程,由意识流动来表现人物性格 特点及其成因,像白先勇的《游园惊梦》。
台湾现代派小说有相当一部分作品并不只是 为了展示个人的世界,而是由此出发,对人生观、 伦理观、宇宙观、文化观,特别是人生存的基本意 义进行思考和探索。一些现代派小说受西方存在主 义哲学思想的影响,往往以存在主义的哲学命题去 进行艺术构思,塑造形象,从而使作品呈现出理念 化、抽象化的特点。
白先勇在《现代文学的回顾与前瞻》中在对 台湾现时作家倾向于存在意义探索的原因时曾这样 解释:“我们现在所处的,正是中国几千年来文化 传统空前剧变的狂飚时代,而这批在台湾成长的作 家也正是这个狂飚时代的见证人。……这批作家们 内心是沉重的、焦虑的,于是……他们要探讨人生 基本的存在意义。……他们得在传统的废墟 上,……孤独地重新建立自己的文化价值堡垒。”
以上这些小说都是西方存在主义文学常常表现 的主题。
现代派小说并不注重通过典型化的艺术形象 塑造来再现现实生活,而是注重人物自我心灵的冲 突和内心世界与宏观世界的矛盾冲突的刻画,从而 表现作者对存在主义哲理的思索。为此,作者常常这样,使小说中的艺术形象呈 现出抽象性的特征。
其三,运用象征手法丰富形象意蕴。 象征手法是现代派作家十分推崇并格外强调 运用的一种表现手法,象征手法可以丰富形象的意 蕴,扩大作品的容量。 像丛甦的《盲猎》,七等生的《僵局》、 《放生鼠》,王文兴的《最快乐的事》、《龙天 楼》,陈若曦的《灰眼黑猫》,欧阳子的《花瓶》, 施叔青的《壁虎》等都运用了象征手法,从而使内 心世界或哲理思索通过某一特定的具体形象得以表 现,且激发读者去理解艺术形象所蕴含的象征意义。

《港台文学专题讲座》课件

《港台文学专题讲座》课件
社会背景 影响 关系
港台文学生于民间,具有反映民间烦恼的特点, 因此与社会密切相关。
港台文学作为文化产物,增强了本地文化认同感, 提高了本土文化软实力。
港台文学与现实生活息息相关,不仅反映生活, 也影响生活。两者相互作用,相得益彰。
港台文学的未来发展
1 前景
随着地区文学和少数民族 文学的崛起,港台文学将 逐步拓展其影响范围。
港台文学作品解读
背景
《鱼米之乡》是一本关于乡村生活的小说,讲述了 一个农村小村庄的变迁。
情节
《鸳鸯蝴蝶》是一篇女性小说,讲述了两位女性的 爱情故事,反映了当时女性生活的困境,以及对传 统观念的挑战。
人物
《金锁记》是一部以家庭为主线的小说,塑造了许
主题
张爱玲的小说以情感、女性话题为主,关注人际关
港台文学与社会
收获
通过这场精彩的讲座,我们加 深了对港台文学的了解和认识, 收获了满满的知识和启示。
未来展望
港台文学将在未来的发展中持 续壮大,为中华文化的继承和 发扬作出重要贡献。
讲座主讲人
我们邀请了资深港台文学研究专家担任主讲人,他拥有多年港台文学研究经验,为我们带来 了丰富的知识。
港台文学概述
1
历史
港台文学起源于20世纪初,经历了多次变革和发展。
2
流派
港台文学系由各地文学作品汇聚而成,分为主张现实主义、浪漫主义、自由散文、 女性文学、乡土文学等流派。
3
代表作品
港台文学是海内外华人文学的重要分支,代表作品有《天马茶房》、《鱼米之 乡》、《鸳鸯蝴蝶》等。
2 挑战
3 方向
未来,港台文学将面临来 自互联网等新媒体的巨大 冲击,如何应对这些挑战, 将是未来的重要课题。

Get清风第七讲 台湾现代派小说创作与代表作家港台文学专题讲座 教学课件

Get清风第七讲 台湾现代派小说创作与代表作家港台文学专题讲座 教学课件

2、现代派小说的发端
台湾现代派文学发端于诗歌领域。 1953年诗人纪弦创办了?现代诗?杂志,到了五 十年代中期,在?现代诗?的根底上成立了?现代诗 社?,从而形成了一个庞大的现代派阵容, 现代主义的浪潮不久就从诗坛扩大到文学的其 他领域,受影响最大的是小说。对现代派小说的产 生和开展起作用的是?文学杂志?、?现代文学?、? 笔汇?、?文星?、?皇冠?、?小说新潮?、?中外文学? 等刊物,其中?文学杂志?、?现代文学?的作用尤为 重要。
第七讲 台湾现代派小说创作与代表作家港台文学专题讲座 小说创作在台湾文学史中的 地位,掌握代表作家们的创作成就与特色。
五十年代,台湾当局在思想上采取钳制政策, 禁止五四以来大陆的进步文学作品进入台湾。这就 割断了青年一代继承祖国文化的优良传统,而“反 共、抗俄、复国〞的“战斗文艺〞却笼罩整个台湾 文坛。
另外,?现代文学?还刊登了一些现代试验性作 品,如白先勇的?游园惊梦?、丛甦的?盲猎?、欧阳 子的?秋叶?、王文兴的?黑衣?、?寒流?、七等生的? 我爱黑眼珠?、张系国的?香蕉船?等。同时,?现代 文学?对台湾乡土文学的小说也并不拒于门外。
?现代文学?使现代派小说获得较大的开展,成 为六十年代的小说主潮,并培养和造就了一大批作 家,他们先后成为台湾文坛的重要作家或文学理论 家。
?文学杂志?除了重视对中国古典文学的研究和介 绍外,更倾向于现代主义的传播于试验,表现出明显 的现代主义色彩。
它曾大量刊登西方现代派作品,广泛介绍西方现 代派作家,竭力推崇西方现代主义文学理论,为现代 主义“试验性作品〞提供发表的园地,培养了一批以 台湾大学外文系学生为主的现代派小说作者群。
夏济安教授的原宗旨虽然未能实现,但?文学 杂志?却为台湾现代派文学的兴起、为现代派小说的 成长创造了条件,活泼了台湾沉闷的文学创作,同 时对那些毫无文学价值的反共政治文学、色情庸俗 文学也给予了有力的冲击。

当代台湾文学绪论 台湾文学教学课件

当代台湾文学绪论 台湾文学教学课件
其是大地主的经济利益。 (三)、社会转型的基本数据 (四)、台湾社会经济发展的其他不可忽略的因素
二、台湾社会分期和两岸文学的历史沿革
台湾是个移民岛,移民岛的文学从移民文学中孕育 和诞生,因而台湾文学是从大陆的移民文学中孕育和诞生 的。
台湾文学的出现,是大陆文学的原样移植,它没有幼 年期,没有初生态,一经出现,便是成熟的古诗。
20世纪20年代,在新旧社会和新旧文学交替之际,台 湾青年张我军在北京受到五四运动的洗礼和鲁迅的教诲, 将“五四”文学新军引进台湾,进行了新旧文学大论战。新 文学战胜了旧文学,打开了台湾新文学前进的航程。
三、台湾社会经济发展的基本认识
台湾当代社会变迁的基本走向——,从传统的农业 社会向现代工商业社会转型。
(一)、土地改革 1 、1950年开始实行耕地“375减租”条例 ; 2、、公地放领; 3、“耕者有其田”。
பைடு நூலகம்
(二)、土地改革的利弊 1 、土地改革使大量的无地农民成为自耕农; 2 、刺激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3、有助于台湾当局乱中求稳; 4 、土地改革仍然在很大程度上保护了地主尤
台湾新文学的一些重要作家、理论家,如:赖和、吴 浊流、钟理和、洪炎秋、林海音等全都到过大陆学习取 经。钟理和、林海音的创作就是从大陆起步的。
1945年,日本无条件投降,台湾重回祖国的怀抱, 为了重建台湾新文学,大陆的一批文人离乡背井去了台 湾。
1949年,随着国情的巨大变化,一大批文人随着国民 党残余政权去了台湾。不仅实现两个文学球根和文学精神 的结合,而且改变了台湾文坛原有结构和创作队伍。台湾 文学和其他省份的文学完全一样,是中国文学固有的,不 可缺少的一部分。

台湾现代诗及纪弦的诗歌 台湾文学教学课件

台湾现代诗及纪弦的诗歌 台湾文学教学课件

1、精妙的构思,非凡的艺术感染 力。
写你的名字, 画你的名字, 而梦见的是你的发光的名字。
鬼使神差地选取为人所忽视的对 方的名字作为吟咏对象,这就在平凡中 表现出了不平凡的艺术效果。
如日,如星,你的名字。
呼唤、写、画、刻,含而不露,
如灯,如钻石,你的名字。
给人以想象余地,渲染一层不可捉摸
如缤纷的火花,如闪电,你的名字。 如原始森林的燃烧,你的名字。
第三节由现在写到未来,表达游子思归的强烈愿望。 这片槐树叶既是瓢零异乡的游子的自况,又是游子梦 寐难忘的故国的象征。结尾句与开头相呼应,完成了诗中 心意象的整体构造。
蝉翼般轻轻滑落的槐树叶, 细看时,还沾着些故国的泥土哪。 故国哟,啊啊,要到何年何月何日 才能让我回到你的怀抱里,
去享受一个世界上最愉快的 飘着淡淡的槐花香的季节?……
现代派诗人纪弦及其诗歌创作
现代派诗人纪弦及其诗歌创作
一、生平简介。 原名路逾 1913年4月27日生于河北清苑县,祖籍陕西。小
时家住北京,1924年定居杨州。1929年写诗,同年考上武昌美 专,次年转学苏州到南京举办画展,并不时发表诗作。
1948年11月,离沪去台,先是在报社任编辑后执教于台北 成功中学,直到退休,1973年,离台赴美,移居加州。
地概括出来了。在
错就错到了今天的这种结论;
似醉非醉,似醒非
既而无又纱不帽容或许勋我章去之游足山以玩光水宗说耀再祖见的----,醒的些微醺醉之中,
此之谓命运。
他清醒地看待人生、
命运,冷静地面对
我的猫是正在谈着恋爱, 月光下,屋脊上,它有的是 唱不完的恋歌,怪腔怪调的。 为了争夺一匹牝的老而且丑, 去和那些牡的拼个你死我活, 带了一身的伤回来的事

台湾现代派小说的创作特点1港台文学专题讲座 教学课件

台湾现代派小说的创作特点1港台文学专题讲座 教学课件

自《芝加哥之死》以后,白先勇后期的小说创 作逐渐成熟,《台北人》标志着他创作的一个高峰。
白先勇的创作从中国传统文学起步,中间“西 化”,后又回复传统,并能娴熟地融铸中西文化, 形成自己独特鲜明的创作风格,也因此奠定了他在 中国当代文坛上的地位。
2、白先勇小说创作成就与特色
(1)小说的主要内容和思想内涵 白先勇的小说概括起来说主要有三方面的内容: 一是描写国民党官僚的晚年生活的没落和资产 阶级的兴起,揭露台湾上流社会种种丑陋的内幕, 如《国葬》、《梁父吟》、《思旧赋》、《游园惊 梦》、《永远的尹雪艳》、《金大班的最后一夜》 等;二是描写台湾下层人民生活的,如《孤恋花》 等;三是描写乡愁的,如《花荣桥记》、《芝加哥 之死》、《那片血一般红的杜鹃花》等。
从存在主义去理解作品,便可以解决我们从伦 理角度难以理解的问题。
李龙第想:“我必须选择,在现况中选择,我 必须负起我做人的责任,我不是挂名来这个世界获 利益的,我需负起一件使我感到存在的荣耀之责 任。”他因依靠妻子生活而觉得自己责任的缺失, “在现况中选择”使得他实现了自己存在的自由和 责任,而对岸的妻子在他看来是隔着一条鸿沟的理 想。作者曾说:“我个人认为‘抉择’是那篇正文 更为恰当的主题……也许可以目为‘存在’。”
批注本地保存成功开通会员云端永久保存去开通
白先勇高中毕业后被保送到台湾大学。但是 因为他热爱水利,想在长江三峡建立一个大型的水 利工程,于是他到台湾成功大学学习水利工程。 1957年考入台湾大学外文系,1961年毕业。1963年 到美国爱荷华大学“作家工作室”从事创作研究, 1965年获硕士学位。后在美国加州大学圣塔芭芭拉 分校任教,讲授中国语言文学课程。
从人性的角度来看,小说通过钱夫人的命运 和爱情悲剧,表现了人性和理性的冲突,揭露了封 建观念和金钱物质对人性和爱情的扼杀。

台湾文学概况PPT课件

台湾文学概况PPT课件
11
二、台湾文学特色
1、民族性
2、本土性
3、融合性
12
第二节 台湾文学的分期与成就
大致可分为两个阶段: 一、从“五四”至抗战胜利,称为日据时代的文
学 二、从1945年抗战胜利台湾回归祖国怀抱至今称
为光复以后的文学。
13
一、台湾日据时代文学又可分为: (1)20年代摇篮时期 (2)30年代成熟时期 (3)抗战爆发后的低潮时期
示等手法。
37
钟理和(1915-1960)
台湾现代文学的重要作家,原籍广东梅州, 世居台湾高雄市屏东。只读过小学,18岁起在父 亲办的农场当助手。不久与农场女工钟台妹恋爱。 因当地风俗不准同姓结婚,钟理和即于1934年离 家出走,到沈阳学驾驶,两年后将钟台妹接到沈 阳结婚。1941年,迁居北平,并开始学习创作。 1945年在北平出版了中篇小说集《夹竹桃》。 1946年举家迁回台湾。当过教员,患肺病疗养3年, 家庭经济日趋恶化,长子营养不良跌成残废,次 子在贫病中夭折。但他仍然坚持创作。
18
2010年末,台湾作家白先勇的作品首次在大 陆结集出版,浦一出版即一片叫好。白越 来越多地被大陆观众所熟知。他是台湾当 代高产的作家,从《寂寞的十七岁》到 《台北人》、《纽约客》,他塑造了一个 又一个性格鲜明又令人印象深刻的女性人 物。由于他致力于昆曲的推广,担任青春 版《牡丹亭》的制作人,其人其书一时成 为媒体追捧的热点。
14
二、光复后的文学大致可分为:
1、50年代的反共怀乡文学 2、60年代现代主义文学 3、70年代的乡土文学 4、80年代以后的多元文学时期
15
成就: 1、强大的作家队伍 2、一批好的作品 3、题材、体裁、风格、流派、创作方法比
较多样。

第一章台湾文学(五)台湾现代派小说 PPT

第一章台湾文学(五)台湾现代派小说 PPT

大家有疑问的,可以询问和交流
可以互相讨论下,但要小声点
❖ 但是因为他热爱水利,想在长江三峡建立一个大 型的水利工程,于是他到台湾成功大学学习水利 工程。1957年考入台湾大学外文系,1961年毕业。 1963年到美国爱荷华大学“作家工作室”从事创 作研究,1965年获硕士学位。后在美国加州大学 圣塔芭芭拉分校任教,讲授中国语言文学课程。
❖ 白先勇常常在小说中借用古诗词入文,增添了小 说的传统韵味,具有深刻的艺术感染力。

❖ (4)语言特色
❖ 白先勇的小说语言一方面受中国传统文学的熏陶,一方面 来自方言的魅力,经过他自己的创造,使得他的小说语言 “揉和文言与白话”,有一种明快、优雅、流利的语言风 格。
❖ 小说语言中潜隐着作家独特的个性气质、经历和美学情趣。 动荡年代的生活经历在他的个性气质和审美情趣方面打下 了烙印,创作时便化为笔下的“言语”。沪腔儿、川味儿、 台湾方言等的介入,都使得小说避免了沉闷与单调,丰富 了小说多彩的品质。
❖ (2)人物形象塑造
❖ 白先勇小说成功地塑造出“最后的贵族”的人物 形象,丰富了当代文学的人物画廊,填补了空白。
❖ 他继承了《红楼梦》的人物塑造艺术,又恰当地 运用西方文学中的意识流、象征等手法来塑造人 物形象,使人物个性更为鲜明。如尹雪艳的肖像 描写表达出人物冷艳逼人的个性特征;《游园惊 梦》中四个贵妇人的肖像描写,赖夫人“高傲”、 窦夫人“吟贵”、蒋碧月“放荡”、钱夫人“伤 感”,恰切地显示出她们的身份、地位、个性与 风格特征,将人物性格和命运变化鲜明生动地展 现出来了。
❖ 余光中对白先勇小说特点的阐述与评价:“白先勇 的小说……在主题上可以说为当代台湾中上层社会 塑下了多面浮雕,在技巧上可以说熔中国古典小说 和西洋小说于一炉。……小说家白先勇是现代中国 最敏感的伤心人,他的作品最具历史感。……出身 外文系,复由留学生变成旅美学人的白先勇,竟是 不折不扣的一位中国作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余光中对白先勇小说特点的阐述与评价:“白 先勇的小说……在主题上可以说为当代台湾中上层 社会塑下了多面浮雕,在技巧上可以说熔中国古典 小说和西洋小说于一炉。……小说家白先勇是现代 中国最敏感的伤心人,他的作品最具历史感。…… 出身外文系,复由留学生变成旅美学人的白先勇, 竟是不折不扣的一位中国作家。”
白先勇高中毕业后被保送到台湾大学。但是 因为他热爱水利,想在长江三峡建立一个大型的水 利工程,于是他到台湾成功大学学习水利工程。 1957年考入台湾大学外文系,1961年毕业。1963年 到美国爱荷华大学“作家工作室”从事创作研究, 1965年获硕士学位。后在美国加州大学圣塔芭芭拉 分校任教,讲授中国语言文学课程。
(2)人物形象塑造 白先勇小说成功地塑造出“最后的贵族”的 人物形象,丰富了当代文学的人物画廊,填补了空 白。 他继承了《红楼梦》的人物塑造艺术,又恰 当地运用西方文学中的意识流、象征等手法来塑造 人物形象,使人物个性更为鲜明。如尹雪艳的肖像 描写表达出人物冷艳逼人的个性特征;《游园惊梦》 中四个贵妇人的肖像描写,恰切地显示出她们的身 份、地位、个性与风格特征,将人物性格和命运变 化鲜明生动地展现出来了。
(4)语言特色 白先勇的小说语言一方面受中国传统文学的熏 陶,一方面来自方言的魅力,经过他自己的创造, 使得他的小说语言“揉和文言与白话”,有一种明 快、优雅、流利的语言风格。 小说语言中潜隐着作家独特的个性气质、经历 和美学情趣。动荡年代的生活经历在他的个性气质 和审美情趣方面打下了烙印,创作时便化为笔下的 “言语”。沪腔儿、川味儿、台湾方言等的介入, 都使得小说避免了沉闷与单调,丰富了小说多彩的 品质。
从人性的角度来看,小说通过钱夫人的命运 和爱情悲剧,表现了人性和理性的冲突,揭露了封 建观念和金钱物质对人性和爱情的扼杀。
从小说内容传达出的哲学思想看,昔日的将 军夫人,今日的落魄凄凉;昔日地位低下的桂枝香, 今日的华贵、风光,这里潜隐着佛家“人生无常”、 “浮生若梦”的哲学思想。这些哲学思想与白先勇 非常推崇中国古典小说《红楼梦》的人物塑造、对 话描写以及佛道思想有关。
白先勇的小说语言还具有鲜明的节奏感,并能 够借此表达一种气势。段落、语句的回环往复,相 同句型、相同字数句的不断连用等构成了小说语言 的独特节奏。
例如《游园惊梦》中钱夫人的意识流动,充满 鲜明的节奏感,洋溢着生动的韵律;《芝加哥之死》 中吴汉魂在美国求学生活节奏的快速而单调,表现 了留学生生活的紧张与孤寂。
自《芝加哥之死》以后,白先勇后期的小说创 作逐渐成熟,《台北人》标志着他创作的一个高峰。
白先勇的创作从中国传统文学起步,中间“西 化”,后又回复传统,并能娴熟地融铸中西文化, 形成自己独特鲜明的创作风格,也因此奠定了他在 中国当代文坛上的地位。
2、白先勇小说创作成就与特色
(1)小说的主要内容和思想内涵 白先勇的小说概括起来说主要有三方面的内容: 一是描写国民党官僚的晚年生活的没落和资产 阶级的兴起,揭露台湾上流社会种种丑陋的内幕, 如《国葬》、《梁父吟》、《思旧赋》、《游园惊 梦》、《永远的尹雪艳》、《金大班的最后一夜》 等;二是描写台湾下层人民生活的,如《孤恋花》 等;三是描写乡愁的,如《花荣桥记》、《芝加哥 之死》、《那片血一般红的杜鹃花》等。
他成功地以现代主义技巧表现现实主义题旨, 加强了创作的历史感和现实感。其成就在于:用他 的小说创作证明了只有把传统与现代结合、将传统 融入现代,传统才不会成为历史的惰力,现代才不 会成为无根的浮萍,也才能创作出不朽的佳作。
他的小说创作具有艺术创新的启示意义,影响 深远,无论在台湾还是海外,都受到广泛的注意和 良好的评价。
பைடு நூலகம்
白先勇非常重视人物语言的个性化,通过人物 语言塑造人物性格。
如《金大班的最后一夜》中的金兆丽是一位久 经风尘而又良心未泯的舞女大班,性格粗俗放纵, 满口风月女人的行话术语,开朗、厉害而又鄙夷、 自怜,喜剧色彩浓郁。作者通过个性化的语言,刻 画出金大班在告别舞女生涯时的心理状态,塑造出 一位集美丑于一身的具有较高美学价值的人物形象。
总的来说,白先勇的小说创作表现了丰富复 杂的思想内涵,传达出历史的沧桑感和人生无常感。
他的《台北人》系列,从侧面提供了一部由 盛而衰的民国史:《梁吟父》侧面表现辛亥革命、 北伐战争;《冬夜》侧面表现了五四运动;《岁除》 侧面表现了抗日战争;《一把青》、《国葬》侧面 表现了国共战争。
白先勇笔下的“台北人”实际上是流落台北 的大陆人,作者真切地描写这些人落魄凄凉的生活 和绝望伤感的情绪,今昔对比强烈,饱含历史的兴 衰和沧桑。
(5)创作成就 白先勇是台湾现代派文学的代表,又是台湾 现代派作家中最具现实主义精神的作家。他的小说 创作成功地将传统与现代融合,作品具有深广的社 会内容和较高的艺术成就。他主张广收博采,融汇 中西,在传统基础上锐意创新,这是白先勇创作思 想的核心。
白先勇的小说创作从传统文学起步、经过西化、 最后又回归传统,融传统于现代。
西方的福克纳、陀斯妥耶夫斯基作品中悲天 悯人的精神对白先勇的创作影响也很大。
在《谪血记》和《一把青》中,作者对李彤 和朱青的悲剧就倾注了悲天悯人的情绪。
(3)意境的营造 白先勇小说创作善于创造诗的意境。 《纽约客》引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诗句 的意境与小说中“无根的一代”远离祖国而又看不 到出路的孤独、寂寞和悲凉的情感相吻合;《台北 人》运用刘禹锡《乌衣巷》作为主题诗,恰切地再 现昔日显赫的贵族,今日衰败没落的境况,传达出 中国文学传统中的兴衰感和历史感。 白先勇常常在小说中借用古诗词入文,增添了 小说的传统韵味,具有深刻的艺术感染力。
《永远的尹雪艳》通过昔日上海百乐门高级 舞女尹雪艳的生活史,为人们描绘了一幅台湾上层 社会腐化堕落的生活图景,同时对昔日达官贵人们 今日的耽于幻想、缺少行动的勇气给以嘲讽,是一 篇现实主义的杰作。
《游园惊梦》主题内涵丰富深刻。从社会现 实角度看,它反映了台湾社会转折时期上层社会关 系的变化,旧贵族官僚的没落与新兴资产阶级贵族 的兴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