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孢囊线虫病防治

合集下载

小麦胞囊线虫

小麦胞囊线虫

小麦孢囊线虫病简况小麦孢囊线虫病是一类危害小麦等禾谷类作物的重要线虫病害,目前国内分布范围已达湖北、河北、河南、北京、山西、陕西、内蒙古、青海、甘肃、山东、安徽、江苏和宁夏等13个省(市区> ,尤以黄淮麦区危害最为严重,在我国小麦主产区河南省已造成严重的产量损失[ 1 ] 。

小麦孢囊线虫病近年来在我国小麦各种植区发生与蔓延的速度很快,发病面积逐年扩大,给我国的农业生产及粮食安全带来了极大的威胁。

1 小麦孢囊线虫病简况1.1 小麦孢囊线虫病的发生与分布小麦孢囊线虫病,又称小麦禾谷孢囊线虫病( cereal cystnematode, CCN> ,是一类危害小麦等禾谷类作物的重要土传病害,主要危害小麦、大麦、燕麦和黑麦等禾谷类作物,以及紫羊茅、牛尾草、羊茅等40余种牧草[ 2 - 4 ] 。

小麦孢囊线虫属于垫刃亚目Tylenchina异皮科Heteroderidae异皮属Heterodera,为害小麦并引起小麦孢囊线虫病。

它侵染禾谷类作物的根部,并迅速繁殖,使作物根系变成球状瘤节,抑制作物生长并影响产量。

b5E2RGbCAP小麦孢囊线虫目前在澳大利亚、加拿大、以色列、南非、日本、欧洲多国、印度、中国、北非、摩洛哥、突尼斯、利比亚、巴基斯坦、伊朗、土耳其、阿尔及利亚、沙特阿拉伯等40个国家发生为害。

我国相继在湖北、河南、北京、陕西、青海、内蒙古、河北、陕西、安徽、山东、甘肃11个省<市)发现,为害小麦面积约100万公顷。

p1EanqFDPw禾谷孢囊线虫病最初被认为只在温带地区发生,但现在已经遍及世界各个温度带,在各种土质的禾谷作物生长区都有发生,包括德国、英国、美国、俄罗斯、挪威、澳大利亚、加拿大、日本、以色列、比利时、印度、波兰、法国、新西兰、伊拉克、巴基斯坦、中国、伊朗、摩洛哥和阿尔及利亚等40个国家均有禾谷孢囊线虫病的报道,尤其以澳洲、欧洲和美洲发生为重,几乎成为全世界所有禾谷类作物产区的首要病害,严重影响了小麦的产量和质量。

小麦孢囊线虫病发生概况及防治对策

小麦孢囊线虫病发生概况及防治对策
22 对 病 害 认 部 进 行 为 害 , 制病 株 根 尖 生 抑 长 , 致 多 重分 根和 根 肿 胀 ( 结 ) 增 加 次 生根 量 , 小根 导 根 , 缩 系范 围 。 5月上 中旬 受 害根 部 出现柠 檬 形 的附 着 孢囊 . 始 开 以 白色发亮 态存 在 . 熟 时其 变成 褐色 。 上 部分 的症 状 表 成 地
删e Wo e w b r1 2 ) 小 麦 、 麦 、 麦 、 麦 及 多 种 懈 H n e e,9 4 是 大 黑 燕
天 气 凉爽 、 壤 湿润 、 水充 分 的 条件 下 易发 病 : 麦 生长 土 降 小
期 比 较干 旱 , 早春 低 温寒 冷 。 于病 害 发 生 ; 田重 茬栽 或 利 病
植物保 护 学
现代 农业科 技
2 1 年 第 7期 01
小 麦孢 囊 线 虫病发 生概 况 及 防治 对策
吉学成
( 苏 省 射 阳 县植 保 植 检 站 , 苏 射 阳 2 4 0 ) 江 江 2 3 0
摘 要 阐述 了小麦孢 囊线 虫的 发生概 况和 日 普遍 的原 因 , 趋 并提 出了防 治对策 , 以期 为小 麦孢 囊线 虫病的 防治提 供参 考 。 关 键词 小麦孢 囊线 虫; 生概 况 ; 因; 发 原 防治 对策
23 缺 乏 专 项 经 费 支 持 .
症 很 像 。 病 初 期 , 苗 中下部 叶 片 开始 发 黄 , 后 以 由 下 发 麦 而
向 上的趋 势发 展 , 片不 断变 黄 , 至枯 死 。 株 表现 出营 叶 直 植
养 不 良的症 状 , 分 蘖 降低 、 化 、 如 矮 萎蔫 、 黄等 , 株 较健 发 病
中图分类 号 ¥ 3 .2 4 51 文献标 识码 A 文章 编号 10 — 7 9(0 1 0 — 7 — 1 0 7 5 3 2 1 )7 010 0

小麦禾谷胞囊线虫病简介

小麦禾谷胞囊线虫病简介

小麦禾谷胞囊线虫病小麦禾谷胞囊线也即燕麦胞囊线虫,是当前对小麦生产最有威胁性的线虫,于1874年在德国东部最初报道。

1908年英国第一次在小麦上被认识,1975(Oregan)报道。

原认为此线虫只在温带地区发生,现已遍及全世界各温度带,各土质禾谷生长区。

欧洲、北美、非洲及加拿大东南部、澳大利亚、印度、日本、前苏联和我国等地都有发生,尤以澳、欧、美洲发生为重,几乎成为发病地区麦类作物的首要病害。

我国1987年发现此病,1989年鉴定确认此病病原。

现已查知湖北和华北主产区河北、山西、北京均有发病。

此病仅发生于禾本科植物,主要为害小麦、大麦、燕麦、黑麦和大多数多年生和一年生禾草、谷物27属34种。

在澳大利亚的小麦和燕麦、欧洲的燕麦和玉米经常受害,在法国为害小麦亦重,在印度称之为小麦和大麦“黄化(Molya)病”。

症状受害小麦幼苗苗棵矮黄,根分岔多而短,并稍膨大,根生长的浅并显著减少,后期被寄生处根侧鼓包、皮裂,露出面粉粒状、先白色发亮后变褐发暗的胞囊,为识别此病之特征。

将挖取的细根,在空气中稍停几分钟使之稍干,胞囊可更明显,能增加胞囊的可见性。

仅此成虫期可见胞囊。

胞囊老熟,即易脱落,故往往查之无物,发生误诊,错作别病。

为害损失可根据虫口密度(土中及根上胞囊量)来预测。

发生严重时减产30~70%不等,小麦由于此种线虫的侵染为害,长势衰弱的麦苗还易受其它病原物的侵染,通常是次生性土壤真菌在其后侵染,加重为害,致根腐烂。

例如丝核菌(Rhizoctonia solani)可同禾谷胞囊线虫相互作用而加重植株的受害,致根系发生病变,地上部矮小,好像缺水或营养,往往易误为缺肥、干旱所引致。

病原病原线虫Heterodera avenae Wollenweber。

禾谷胞囊线虫雌雄异形又异皮。

雌虫阔柠檬形,大小0.55~0.75×0.3~0.6mm;头部环纹,并有6个圆形的唇片,口针长26μm左右;当其老化变成为胞囊时脱掉一层浅色的亚结晶膜,形状大小均与雌成虫基本相同,阴门窗膜孔为双膜孔型,无下桥,阴门锥下边有多而排列不规则的泡状突。

小麦常见的虫害及治疗方式

小麦常见的虫害及治疗方式

小麦常见的虫害及治疗方式
在种植小麦的时候,如果没有及时的杀虫的话,很容易使得小麦产生病虫害,那么,今天本人就来说说,小麦常见的病虫害以及它的防治方式。

麦蜘蛛以若虫、成虫吸食麦叶汁液,受害叶上出现细小白点,后麦叶变黄,麦株矮小,严重的全株干枯。

解决办法:使用阿维&middot;哒螨灵或1.8%阿维菌素1000倍
+2.5%联苯菊酯800倍选择中午时间叶面喷雾。

金针虫幼虫在土中取食播下的种子、萌出的幼芽、菜苗的根部,致使作物枯萎致死,造成缺苗断垄,甚至全田毁种。

解决办法:
(1)用含吡虫啉、噻虫嗪、克百威成分的拌种剂拌种或使用噻虫嗪、吡虫啉、毒死蜱成分的颗粒剂在播种时进行土壤处理。

(2)虫害发生后使用毒死蜱、辛硫磷、高效氯氟氰菊酯进行灌根处理或将喷雾器喷头拧掉,直接对着根部喷施。

线虫受害小麦幼苗矮黄,根系短,分叉,后期根系被寄生呈瘤状,露出白亮及暗褐色粉粒状胞囊。

苗期侵染对产量影响较大。

一旦发生,
难以防治。

解决办法:在小麦播种期用阿维菌素、噻唑膦、克线磷颗粒剂进行土壤处理。

以上就是小麦常见的病虫害以及防治方式,在种植小麦的时候,要注意给小麦进行除虫,要时常注意小麦生长情况避免小麦长出病虫害,加大种植损失。

小麦孢囊线虫病的防治技术

小麦孢囊线虫病的防治技术

小麦孢囊线虫病的防治技术小麦孢囊线虫病是我国上世纪80年代末发现的一种新病害,近年为害不断加重,严重影响了小麦安全生产。

本文介绍一下小麦孢囊线虫病的防治技术,供朋友们参考。

一、小麦孢囊线虫病的发病症状
受害小麦出苗后一个月即可出现症状,但在越冬返青后才表现明显。

下部叶片从叶尖开始变黄,随后整叶颜色变淡变褐,干枯;病苗长势弱,分蘖明显减少,部分植株矮化,穗小,籽粒不饱满,类似缺肥状,但追肥不见效果。

病情严重时会成片枯死,根部可以看到许多瘤状的根结,根结上再长须根,须根上再形成根结,使得根系纷乱、扭曲,成团。

根表面可见针头大小的白色孢囊,后期变为褐色。

根结和孢囊是
鉴别该病的主要依据。

二、小麦孢囊线虫病的发病条件
利于小麦孢囊线虫病发病条件有三个:
1、气候干旱少雨孢囊线虫发病严重。

2、早春干旱寒冷:对孢囊线虫的孵化有利。

3、气候变暖和土壤质地条件有利于发病。

三、小麦孢囊线虫的防治技术
1、尽可能轮作非寄主植物,如大豆、绿豆、豌豆、油菜、谷子、三叶草、苜蓿、胡萝卜或玉米。

2、要选育、利用抗耐病品种。

耐病品种包括济麦22、石麦 8、石新 73
3、中麦9、邯 3475等,这是最经济有效的方法。

3、精细整地、合理施肥,包括增施有机肥,改善根部小麦的生长环境,提高腐殖质含量,培养有益生物和提高植株抗耐病能力,可大大减缓小麦孢囊线虫造成的危害。

4、进行化学除治。

返青期是除治小麦孢囊线虫的关键时期。

先将5%克线丹或阿维菌素颗粒剂与少量细干土混匀,撒播于小区,用特制耙具进行沟施混匀,然后覆土压实,最后浇水助渗。

陕西省小麦孢囊线虫病的发生与分布

陕西省小麦孢囊线虫病的发生与分布
割 下放 入 取 样 袋 中 , 每个 取样 点取 3 0 0 g土 壤 。
小麦 孢 囊 线 虫 危 害 小 麦 , 为 害 较 轻 造 成 减 产
2 0 % ~ 3 0 % ,严 重 时 超 过 5 0 % 麦生 产 中 的一个 新 问题 。 , 成 为 我 国小
陕 西被 专家 列 为小麦 孢囊 线 虫病 发生 分布 省 份之 一 , 但 仅 有 杨 凌 区 和 韩 城 市 有 发 现 的 报 道_ 8 J , 具 体分 布 区域 尚不 明确 。 为摸 清 小 麦 孢 囊 线虫 病 在陕 西小 麦 主产 区 的发 生 分 布 危 害 , 有 效
定 。小 麦孢 囊 线虫病 病 情分 级标 准
0级 : 无孢囊 , 无病 ; 1级 : 感染极轻微 ( 每 单 株 1~ 5个孢 囊 ) ;
线虫 病 在陕 西 的发 生 与 分 布 , 为 陕西 省 小 麦 孢 囊
线虫 病 防治 提供 依据 。
收稿 日期 : 2 0 1 3 - 0 6 - 2 7 修回 日期 : 2 0 1 3 - 0 8 — 1 2
小麦 孢囊 线 虫 病 ( C e r e a l c y s t n e m a t o d e , C C N) 是 由禾 谷 孢 囊 线 虫 ( H e t e r o d e r a a v e n a e ) 引 起 的 一
1 调 查 方 法
1 . 1 调 查 时 间地 点 2 0 1 0年至 2 0 1 2年陕 西 省 先后 共 安 排 了三次 普 查 。第一 次 于 2 0 1 0年 在小麦 收 获前进 行 , 开展
展 了普查 , 结果表明 , 小麦孢囊线 虫 目前 已在我省 4市发 生 , 分布在 2 1县 , 全 省发 生面积 1 2 . 1 8万 h m , 呈现

福建农林大学成功制备2.5%毒死蜱微球悬浮剂

福建农林大学成功制备2.5%毒死蜱微球悬浮剂

研究人员首先采用流点法 ,对毒死蜱微球悬浮 硅消泡剂、0 . 1 % 苯 甲酸钠和 7 5 . 0 5 % 水 ,制剂 的各 剂 的润湿分散剂种类进行 了筛选 ,在所筛选的 1 0
种 分 散 剂 中,S O P A和 N 一甲基 脂肪 酰基 牛 磺 酸盐 的 流 点 值 较 小 ,分 别 为 0 . 5 0 3 2和 0 . 4 6 5 6 。进 一步 筛
. , J 量备 蠡 镶囊
科 海 传 真
“ 孢囊线 虫病” 防控技术助粮 食增 产
日前 ,从 中国农业科学 院植物保 护研 究所获悉: 由 中国 农科 院植 保 所组 织 全 国 2 8家科 研教 学 和 推 广部 门开展 了全面系 统 的研 究 , 通 过公益 性行业 ( 农
业 )科技项 目的实施 , 研 究 、创新 出高效实用 的 “ 孢 量损 失 1 5 %~ 3 0 % ,严 重麦 田产量 损 失达 5 0 %以上 ,
这对 于发 展我 国粮 食生 产 ,促进 小麦 和 大豆稳 产 、丰 产和 高产 ,保 障我 国粮食 安 全 、食 物 安全 和 经济 安 全具有 十 分重要 的理论和 现 实意 义 。 据 项 目组 首 席专家 彭德 良研 究 员介 绍 ,小麦孢
囊线虫病 ( H e t e r o d e r a a v e n a e ,C C N )是 发 生 在 小
为 了有 效 地 控 制 小 麦 和 大 豆 孢 囊 线 虫病 的 危 害, 减 少产 量损 失 , 2 0 0 9 年, 农业 部 设立 了行业 ( 农 业 )科 研专 项 “ 作物 孢囊 线虫 病控 制技 术研 究与 示 范2 0 0 9 0 3 0 4 0 ”,该 项 目通 过对 小 麦等 麦 类作 物 孢 囊 线虫病 成 灾规律 和 控制 技术 研 究、开 展 了小麦 孢 囊 线虫 致病 型测 定及 其分 布研 究 , 以及 小麦 孢囊 线 虫 病经 济重 要性 和危 害损 失定 性和 定量 风 险评估 及 成 灾 因素 的研 究, 引进 国外抗 孢囊 线虫 病小 麦种 质 资源 ,开展 国 内9 H, 麦种 质资 源对孢 囊 线虫 鉴 定和 评 价 ,开展 抗性 品种 形态 、生 化和 分子 机理 、品种 抗 性遗 传和 及抗 病性 的分 子生 物学 研 究 ,对 于科 学 合 理地 利用 抗病 品种 控制 小麦 孢囊 线虫 的暴 发 ,将 麦 类作 物孢 囊线 虫病 的危 害控 制在 萌芽 中,防止 其 蔓 延扩 散危 害 ,对于 发展 我 国小麦 生产 ,促 进 小麦 丰 产稳 产技术指标 基本合格 。生测结果 表 明:2 . 5 %

小麦线虫病

小麦线虫病

了解小麦孢囊线虫病主要症状及防治方法作者:cjsysg 时间:2010-03-15了解小麦孢囊线虫病主要症状及防治方法虫病对小麦危害很大,一般可使小麦减产20%~30%,发病严重的地块减产可达70%,甚至绝收。

建议农民朋友高度重视该病,发现病情后及时展开防治。

期的主要症状是,地上部分植株矮化,叶片发黄,长势较弱,分蘖明显减少或不分蘖,类似缺肥状;地下部分根系有多而短的分叉,严重时丝结成团。

麦下向上发展,叶片逐渐干枯,最后整株死亡。

发病较轻的田块,可每亩用5%神农丹2公斤或10%灭线磷颗粒剂3公斤拌细土20~30公斤,顺垄沟撒施,施后及时浇水。

也可用50%辛硫磷1000倍液灌灌根。

对当前发病特别严重的田块,可及早改种春红薯、春玉米、春花生等。

小麦线虫病添加时间:2006-03-01 09:29:33 编辑:尹宝重浏览次数:491中文别名:(小麦粒线虫)粒瘿线虫病、马蔺子、胡椒子、变麦、铁乌麦、麦疯子拉丁学名:小麦粒线虫Anguina tritici (Steinb。

)Filip .et Stekn .异名Tylenchustritici Goodey.小麦胞囊线虫Heterodera avenae Wollenweber为害症状:(1)小麦粒线虫:苗期至成熟期均可表现症状,而以在麦穗上形成虫瘿最为典型。

受害幼苗叶片皱缩、扭曲,叶色微黄而肥嫩,叶尖常被裹在叶鞘内,新叶有时畸形发展。

严重的萎缩枯死。

在抽穗前,病株叶鞘松弛,茎、节膨大而弯曲,叶片上偶尔发生有微小的圆形突起一虫瘿。

孕穗期以后,病株矮小,茎秆肥大,节间缩短,受害重的不能抽穗,有的能抽穗但不结实而变为虫瘿。

有时一花裂为多个小虫瘿。

有时是半病半健,病穗较健穗短,色泽深绿,虫瘿比健粒短而圆,使颖壳向外开张,露出瘿粒。

虫瘿顶部有钩状物,侧边有沟,初为油绿色,后变黄褐至暗褐色,老熟虫瘿有较硬外壳,内含白色棉絮状线虫,瘿粒外形与腥黑穗病粒相同,但黑穗病粒外膜易碎,内为黑粉孢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麦孢囊线虫病防治
小麦孢囊线虫病是我国上世纪80年代末发现的-种新病害,陆续在河南、河北、山西、北京、湖南、山东、甘肃、安徽、内蒙古、陕西、青海等省发现,近年为害不断加重,严重影响了小麦安全生产。

受害小麦出苗后l个月即可出现症状,但在越冬返青后才表现明显。

下部叶片从叶尖开始变黄,随后整叶颜色变淡变褐,干枯。

病苗长势弱,分蘖明显减少,部分植株矮化,穗小,籽粒不饱满,类似缺肥状,但追肥不见效果。

病情严重时会成片枯死,根部可以看到许多瘤状的根结,根结上再长须根,须根上再形成根结,使得根系纷乱、扭曲,成团。

根表面可见针头大小的白色孢囊,后期变为褐色。

根结和孢囊是鉴别该病的主要依据。

小麦孢囊线虫病的传播体是孢囊,主要是依靠土壤传播,农机具特别是跨区作业的小麦联合收割机,人、畜活动,流水以及大风都可能起到传播作用。

另外,线虫所造成的伤□很容易引起根腐病。

由于小麦孢囊线虫的孢囊可以在土壤中存活多年,化学防治费用高,药剂毒性大,所以主要采用非化学防治方法。

当前要抓住该病分布未广的有利时机,做好普查工作,勘定疫区并实行严格的检疫措施,特别是对跨区作业的农机具。

针对已经发生小麦孢囊线虫的地区,-要尽可能轮作非寄主植物,如大豆、绿豆、豌豆、油菜、谷子、三叶草、苜蓿、胡萝卜或玉米。

二要选育、利用抗耐病品种。

这是最经济有效的方法。

三要合理施肥,
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