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螨纺织品
纺织品防螨性能试验和评定标准的研究

纺织品防螨性能试验和评定标准的研究引言螨虫是引起人类呼吸道过敏性疾病的重要因素之一,对螨虫的防治已成为国内外纺织品研究的热点之一、纺织品在发挥传统功能的同时,纳入了防螨技术,可以提供更好的生活质量和健康保护。
一、纺织品防螨技术1.螨虫防治原理螨虫防治主要通过改善纺织品表面性能来实现。
纺织品防螨技术主要包括物理防螨、化学防螨和生物防螨等多种方法。
2.物理防螨技术物理防螨技术主要通过改善纺织品表面细微结构来降低螨虫的滋生和繁殖。
例如,提高纺织品的纤维细度、密度和表面电荷等。
此外,纺织品还可以通过采用各种物理压力、温度和湿度等条件来杀灭螨虫。
3.化学防螨技术化学防螨技术主要通过在纺织品中添加杀螨剂,如二戊基乙二胺(DEET)等,来降低螨虫的存活和繁殖。
纺织品中添加的化学药剂可以杀死螨虫,从而达到防螨的目的。
4.生物防螨技术生物防螨技术主要通过引入一些对螨虫有杀伤作用的生物制剂,如特定的细菌、真菌和昆虫等,来降低螨虫的存活和繁殖。
这种方法对螨虫有较好的选择性,对人体和环境的影响较小。
二、纺织品防螨性能试验1.防螨性能试验方法(1)螨虫种类:常用的螨虫种类包括布螨、尘螨等。
(2)试验样品:用纺织品制成的标准样品。
(3)试验条件:包括纺织品样品的湿度、温度等条件。
(4)试验指标:包括螨虫的死亡率、生长率以及有关螨虫的相关指标。
2.评定标准的制定(1)国际标准:如欧洲标准、美国标准等。
(2)国内标准:如中国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等。
评定标准主要包括纺织品的耐螨性、耐污染性、环保性等指标。
三、纺织品防螨性能的评定标准1.耐螨性评定标准耐螨性评定标准主要包括螨虫死亡率、生长率等指标。
在评定标准中,要考虑螨虫种类、试验条件等因素,制定适合不同纺织品的评定标准。
2.耐污染性评定标准耐污染性评定标准主要包括各种污染物对纺织品表面的附着情况、清洗性能等指标。
这些指标可以综合评估纺织品的防螨性能。
3.环保性评定标准环保性评定标准主要包括添加杀螨剂对人体和环境的影响,以及生物防螨技术的安全性等指标。
纺织品防螨检测标准

纺织品防螨检测标准纺织品防螨性能是指纺织品对螨虫及其卵的发育繁殖产生抑制或杀灭作用的能力。
纺织品防螨检测标准通常根据产品的用途和防螨性能指标制定,以下是一些参考内容:1. 螨虫种类与检测方法:纺织品防螨检测通常针对常见的螨虫种类,如粉尘螨(Dermatophagoides pteronyssinus)和粉尘螨(Dermatophagoides farinae)等进行检测。
检测方法包括显微镜观察法、培养法、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等。
2. 螨虫生长阻断率:纺织品防螨性能通常通过测定螨虫生长阻断率来评估。
检测标准中可以规定螨虫在一定时间内的生长阻断率要求,比如72小时内阻断率应达到80%以上。
3. 螨虫死亡率:纺织品防螨性能也可以通过测定螨虫的死亡率来评估。
检测标准可以规定纺织品对螨虫的死亡率要求,比如24小时内死亡率应达到90%以上。
4. 抗螨虫卵的孵化率:除了对成虫螨虫的发育繁殖能力进行测试外,纺织品防螨性能也应该考虑对螨虫卵的抑制作用。
检测标准可以规定纺织品对螨虫卵的孵化率要求,比如72小时内孵化率应低于10%。
5. 抗菌性能:纺织品防螨性能评估标准中也可以考虑添加抗菌剂的防螨纺织品。
在这种情况下,可以对纺织品进行抗菌性能测试,以评估防螨效果。
常见的抗菌性能测试方法包括菌斑抑制法、菌落计数法等。
6. 螨虫抗拉强度:对于纺织品防螨性能有较高要求的场合,还可以通过测试纺织品在螨虫的作用下的抗拉强度来评估其性能。
标准可以规定在一定螨虫工作时间内,纺织品的抗拉强度损失不超过一定限度。
7. 化学物质含量:纺织品防螨性能测试标准中,还要指定纺织品中某些化学物质的含量。
这些化学物质可能是用来增加纺织品的防螨性能的添加剂,检测标准可以规定其含量要求,以确保其安全性。
8. 装饰性能:纺织品防螨性能评估标准中,还可以考虑纺织品的装饰性能。
这包括纺织品的颜色、质感、手感等因素,以保证纺织品不仅具有防螨功能,还具有较好的装饰性能。
涤纶棉型短纤维纺织品的防螨性能研究

涤纶棉型短纤维纺织品的防螨性能研究概述: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于家居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而螨虫作为一种常见的室内过敏源,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大的困扰。
因此,研究和改进纺织品的防螨性能已经成为一项重要的工作。
本文将着重研究涤纶棉型短纤维纺织品的防螨性能,包括其材料特性、防螨技术和测试方法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涤纶棉型短纤维纺织品的材料特性涤纶棉型短纤维纺织品是以涤纶和棉为原料制成的混纺纺织品。
由于涤纶具有优异的耐磨性和弹性,而棉则具有良好的吸湿透气性,使涤纶棉型短纤维纺织品兼具了两种原料的优点。
此外,涤纶棉型短纤维纺织品还具有高强度、耐腐蚀、易清洗等特点,使其成为一种理想的家居纺织品材料。
二、涤纶棉型短纤维纺织品的防螨技术1. 化学处理法涤纶棉型短纤维纺织品的防螨处理可以通过化学方法实现。
常见的化学处理方法包括添加抗菌剂和杀虫剂等。
抗菌剂可破坏螨虫的细胞结构,从而抑制其滋生和繁殖;杀虫剂则能够直接杀死螨虫。
化学处理的方法简单易行,成本较低,但需要注意对人体健康和环境的影响。
2. 物理处理法物理处理是一种无害的防螨方法。
常用的物理处理方法包括高温烘烤和紫外线照射。
高温烘烤可以杀死螨虫及其卵,同时还可以除去纺织品中的灰尘和异味。
紫外线照射能够破坏螨虫的生长环境,阻止其滋生和繁殖。
物理处理方法对纺织品的性能影响较小,但操作会略显繁琐。
三、涤纶棉型短纤维纺织品的防螨性能测试方法1. 螨虫存活率测试螨虫存活率是评价纺织品防螨性能的重要指标之一。
测试方法可通过将纺织品与一定数量的螨虫接触一段时间后,观察螨虫的生存情况来进行。
通过对同一条件下不同处理纺织品的螨虫存活率进行对比,可以评估其防螨性能的差异。
2. 抗菌效果测试抗菌效果测试是评估涤纶棉型短纤维纺织品防螨性能的重要测试方法之一。
常用的测试方法包括菌落计数法和过滤膜法。
菌落计数法通过培养涂有纺织品样品的菌液,然后计数菌落个数,从而评估抑制菌生长的效果;过滤膜法则通过将含菌液的滤液与纺织品接触一段时间后,观察菌落的生长情况来评估其抗菌效果。
防螨与防毒纺织品两项国家标准已经实施

5 调试 注意事项 a )成 圈相 对 位 置 : 采取 异 步成 圈 ( 即后 吃 ) 以 ,
螨 与 防骂纺 织 品两 硕国 家标 准 已经 实施
20 0 9年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
员会相继批准 了 2 国家标准 ,G / 4 5 —2 0 项  ̄ B T 2 2 3 0 9纺织 品 防螨性 能的评价 》 G / 4 4 —20 和t B T 23 6 0 9纺织品防霉性能 的 评价》 这 2 , 项标准于 2 1 00年 2月 1日实施 。 国家 标 准 GB T 29 4 1 2 0 6 织 品 抗 菌 性 能 的 评 / 0 4 . — 0 7 纺 价》 先前已经实施 , 上述 3项 由北京 洁尔爽高科 技有 限公 司
盖 高在 0 8 12 m 为宜 。 . ~ .r a
7de (0 锦 纶 长 丝 , 余 路 数 穿 人 8 . tx 8 tx 7 D) 其 3 3de
( 5 涤纶 D Y。 7 D) T 4 面料 技术 参数
6 面料 风格特 征 4 1 毛坯布 .
线长 : 锦纶 长丝 线长 2 6 5 m/0 扣 ( 7 . m 1 0 就是 10 0 个 线圈具 有 2 6 5 m 长 , 7. m 即线 圈长度 为2 7 5 . 6mm, 只
针不参加 工作 , 角排 列 为“ ” 总 共 2 三 一 ; 4路一 个 完
全组织 , 设备拥有 7 路 , 2 正好是 3个完全组织 。
针 高 ^
盘 低
5 F
c )喂纱 嘴 的位 置 : 纱 嘴 ( 纱 器 、 梭 子 ) 喂 导 刚 的
安装位 置直接 关 系到面料 是否可 以正 常编织 生产 以
功能性纺织品定义

功能性纺织品功能性面料包含功能性服装用面料、功能性产业用面料、功能性装饰用面料等。
其中,功能性服装面料是指具有超出常规纺织产品的遮盖、美化、保暖等功能的特殊功用和超强性能的面料,这些功能是不随外界环境的改变而变化的。
如功能性外衣用面料,根据不同的服用场合可赋予其不同的功能,如休闲类服装具有防静电、抗紫外线、防电磁波、洗可穿(免烫)防缩等功能,社交类和职业类服装具有三防(防水、防油、防污)、抗皱、抗起毛、抗起球、自清洁、防辐射等功能,运动类服装具有抗菌除臭、吸湿快干、防蚊、抗紫外线等功能,防寒类服装具有防水透湿、防辐射、高韧性、耐水洗等功能。
功能性内衣用面料具有防蛀、防螨、远红外、发热、负离子、高吸湿、抗菌除臭等功能。
这些具有特殊功能的纺织品,有的具有单一功能,也有的具有几种功能的叠加,使其成为多功能复合功能的纺织品。
功能性装饰用面料和功能性产业用面料具有耐高温防火、阻燃、耐腐蚀、高韧性、防霉抗菌、抗静电、防红外、防油拒水、亲水、抗老化等功能。
相比较功能性面料,具有随外界环境变化而进行对人体有益的变化的面料称为智能性面料,如能够通过加热等外部刺激手段使织物恢复初始形状的形状记忆性服装面料,还具有防皱、耐洗、免烫的功能,能够随着光线变化而变化的光敏面料,主要用于军事及航海领域,能够随着外界环境温度变化而变化的调温面料,主要用于军事隐身和温差较大的环境,能够阻止海水向衣服内部渗透的抗浸透湿面料,还具有很高的透气性和吸水性1.抗菌纺织品抗菌卫生整理是应用抗菌防臭剂处理织物(天然纤维、化学纤维及其混纺织物),从而使织物获得抗菌、防霉、防臭、保持清洁卫生等功能。
生产方法:共混纺丝法—在纤维生产聚合阶段或纺丝原液中加入抗菌剂,制的抗菌纤维。
该方法的优点在于无须进行后整理,成本较低;功能整理法—使用抗菌整理剂进行后加工处理的方法将抗菌剂与纤维结合。
抗菌卫生整理织物广泛用作医院、宾馆、家庭的床单、被套、毛毯、餐巾、毛巾、鞋里布、沙发布、窗帘布、医用职业装、食品和服务行业的工作服、军队的服装以及绷带、纱布等,具有重大的社会意义。
防螨纺织品的检测方法

防螨纺织品的检测方法发布时间:2022-03-05T07:35:21.044Z 来源:《探索科学》2021年11月上21期作者:严楚琦娜孜曼·库热西[导读] 目前,检测机构对纺织品防螨性能的评价大多参照GB/T24253—2009《纺织品防螨性能的评价》和FZ/T62012—2009《防螨床上用品》,检测方法分为抑制法和驱避法。
抑制法是在对照样与试样上分别放入相同数量的螨虫,然后分别放入不同的保鲜盒内,在恒温恒湿箱中培养24h;驱避法是将对照样与试样呈花瓣型围成一个圆,在圆心放上一定数量的螨虫后置于同一保鲜盒中,在恒温恒湿箱中培养24h。
阿克苏地区纤维检验所严楚琦娜孜曼·库热西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阿克苏地区阿克苏市 843000摘要:目前,检测机构对纺织品防螨性能的评价大多参照GB/T24253—2009《纺织品防螨性能的评价》和FZ/T62012—2009《防螨床上用品》,检测方法分为抑制法和驱避法。
抑制法是在对照样与试样上分别放入相同数量的螨虫,然后分别放入不同的保鲜盒内,在恒温恒湿箱中培养24h;驱避法是将对照样与试样呈花瓣型围成一个圆,在圆心放上一定数量的螨虫后置于同一保鲜盒中,在恒温恒湿箱中培养24h。
两种方法在原理上类似,抑制法容易在“放置相同数量的螨虫”这一步骤引入较大的误差,所以,驱避法仍然是目前评价纺织品防螨性能的主要方法。
关键词:测试;防螨;驱避率;厌螨值;纺织品引言螨虫,是一类体型微小的节肢动物,身体大小一般都在0.5毫米左右,有些小到0.1毫米,大多数种类小于1毫米,肉眼很难看见。
虫体分为颚体和躯体,颚体由口器和颚基组成,躯体分为足体和末体(如图1所示)。
躯体和足上有许多毛。
前端有口器,食性多样,如头皮屑等。
世界上已发现螨虫有50000多种,种类数量仅次于昆虫。
至今发现,与人类居住环境和健康相关的螨虫就有40余种,主要以尘螨为主。
它们分布在地毯、沙发、毛绒玩具、被褥、坐垫、床垫和枕芯等处滋生,以人的汗液、分泌物、脱落的皮屑为食,繁殖速度极快。
抗菌防螨面料等级标准

抗菌防螨面料等级标准
抗菌防螨面料等级标准是指对面料的抗菌性能和防螨性能进行评定和分类的指标标准。
一般来说,抗菌防螨面料等级标准包括以下方面的指标:
1. 抗菌性能:衡量面料对细菌的杀菌效果的能力。
根据不同菌种的抑制率,将面料分为不同等级,如抗菌率在90%以上为一级,80%以上为二级,70%以上为三级等。
2. 防螨性能:评估面料对尘螨的抑制和杀灭能力。
常用的指标是对尘螨的死亡率或抑制率,将面料分为不同等级,如防螨率在90%以上为一级,80%以上为二级,70%以上为三级等。
3. 持久性:评估抗菌防螨效果的持续时间。
一般通过反复洗涤和使用测试,观察面料的抗菌和防螨性能是否衰减,分为持久型和非持久型。
4. 安全性:评估面料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通过检测面料的毒性、过敏原等指标,以确定是否符合国家、地区或行业的相关安全标准。
以上是一般抗菌防螨面料等级标准的一些指标,具体标准可能根据不同国家、地区或行业的要求而有所差异。
防螨测试实验报告

一、实验背景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生活环境的卫生和健康问题越来越关注。
螨虫作为一种常见的室内生物,对人体健康尤其是过敏体质人群的健康构成潜在威胁。
为了评估纺织品的防螨性能,本实验对几种常见的纺织品进行了防螨测试。
二、实验目的1. 评估不同纺织品的防螨性能;2. 探讨防螨剂对螨虫的影响;3. 为纺织品防螨性能的改进提供依据。
三、实验材料与方法1. 实验材料- 纺织品样品:棉质床单、羊毛毯、化纤地毯等;- 防螨剂:市售防螨喷雾;- 螨虫:实验室培养的螨虫;- 实验设备:恒温培养箱、显微镜、培养皿、移液器等。
2. 实验方法(1)样品处理:将纺织品样品按照实际使用情况进行处理,如洗涤、晾晒等。
(2)防螨剂处理:将防螨剂均匀喷洒在纺织品样品表面,按照说明书进行操作。
(3)螨虫培养:将螨虫放入恒温培养箱中,控制适宜的温度和湿度。
(4)螨虫接触实验:将处理后的纺织品样品与螨虫接触,观察螨虫的存活情况。
(5)显微镜观察:使用显微镜观察螨虫的形态和数量变化。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 防螨效果实验结果显示,不同纺织品的防螨效果存在差异。
棉质床单和羊毛毯的防螨效果较好,化纤地毯的防螨效果较差。
在防螨剂处理后,棉质床单和羊毛毯的螨虫存活率显著降低,而化纤地毯的螨虫存活率仍然较高。
2. 防螨剂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防螨剂对螨虫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经过防螨剂处理的纺织品样品,螨虫的存活率显著降低,说明防螨剂在纺织品防螨过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3. 影响因素分析(1)纺织品材质:棉质和羊毛等天然纤维的纺织品具有较好的防螨性能,而化纤地毯等合成纤维的纺织品防螨性能较差。
(2)防螨剂类型:不同类型的防螨剂对螨虫的抑制作用存在差异,需要根据实际需求选择合适的防螨剂。
(3)处理方法:纺织品处理方法对防螨效果有一定影响,如洗涤、晾晒等。
五、结论与建议1. 棉质和羊毛等天然纤维的纺织品具有较好的防螨性能,建议在选购床上用品时优先考虑这些材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螨虫最容易寄生在人的额面部,包括眼、鼻周围; 唇、头皮等,其次是胸、颈等处,少量的寄生没有明显 症状,或有轻微痒感或刺痛,局部皮肤略隆起为坚实的 小结点,呈红点、红斑、丘疹状,可持续数理、化学等方法,达
到防螨的目的。
1.纺织用防螨制剂应具备的基本条件
除了以上介绍的种类,还有甲苯酰胺系化合物、有机 磷系、拟除虫菊酯系、酚酞亚胺系等。
纺织品防螨方法主要有三类:一是不让螨虫繁殖,如杀 螨法、诱杀法;二是不让螨虫接近,如驱避法;三是不让 螨虫侵入,如阻断法。其中驱螨法是重要的防螨措施。
和其他功能性织物一样,使纺织品获得防螨功能的技术 也是多种多样的,防螨织物的生产方法包括功能纤维法、 织物后整理法、高密织物法。
2.2驱螨试验法
(1)大阪府公共卫生研究所法:这种方法适用于被面、 床单、非织造布等薄型面料。将7只培养皿的皿壁相互接触, 然后放在硬纸板上使其位置得以固定。在周围6只培养皿内 间隔放置经过药物处理和未处理(对照)的待测纤维或织 物,使其铺满皿底并达约0.4cm厚,其上各放一直径约2cm 的滤纸,滤纸上面各试虫饲料0.05g。在中心皿放入试虫约 5000只。将上述硬纸板放进大小适中的平底容器中的架条 上。在平底容器底部存有抱合食盐水,以充分浸润脱脂棉, 架条放在脱脂棉上,防止硬纸板受潮,然后将容器盖好。 平底容器放进25℃的恒温箱中,使容器内保持25℃±1℃, 相对湿度为75%,培养24h。恒温处理后,取出周围的6只 培养皿,然后用食盐水浮游法分别测定其螨虫数,再按下 式计算其驱避率。
3.高密织物法
高密织物法是通过高密织物本身来达到防螨效果,此 种方法为隔离方法。这种方法主要是依靠织物本身编织 紧密或具有微孔结构而防止螨虫的侵入和穿透织物,但 不能驱避或杀灭螨虫。如用这种高密织物作床单,床单 上的螨虫不能进入床单下的床垫,但螨虫仍可依靠人体 的分泌物等生存和繁殖。
测定纺织品上的螨虫数量的传统方法主要是采用电清 扫机吸引纺织制品上的螨虫并统计其数量。此种方法操 作麻烦,耗费时间且准确率不够稳定。
(1)对螨虫有高度活性; (2)防螨效果好且能承受加工条件(如热等); (3)无臭味,不降低织物的强力、手感、吸湿性及透
气性; (4)与其他助剂的配伍性好; (5)加工后无色变现象; (6)耐久性好,即耐洗涤和耐气候性好; (7)天然纤维和合成纤维都能适应; (8)安全性好。
2.防螨整理剂的种类
2.1防螨虫整理剂SCJ--99
2.2Mark-amid 1-20
它是由SCN公司生产,其外观为淡黄色油状液体,不溶 于水,有 独特的樟脑气味。沸点为95℃。耐酸,不耐汗, 耐热、耐紫外线较差。有杀螨效力,是地毯和椅套的后 加工药剂。有乳化型和油性型两种。
2.3脱氢醋酸
Anincen CBP是日本钟纺公司生产的脱氢醋酸类防螨 剂,其外观为白色无臭结晶,不溶于水,熔点109℃,沸 点270℃。其对酸很稳定,与碱反应生成盐。它有良好的 安全性和趋避效力,可对毛巾、内衣、床上用品类织物 进行后加工。
玻璃管法
引诱法
驱避率60%以上
抑制螨虫繁殖率评 价
培养基混入法
繁殖抑制率60%以 上
螨虫通过率评价
通过率测定法
1.试验的螨虫种类
测定防螨虫的效果,应选用对药剂敏感性有显著差异 以及容易从室内检出的螨虫为原则,故可供试验的螨虫 有粉蛛螨,普通谷螨,南瓜螨。
2.防螨试验方法
2.1杀螨试验法
(1)螨虫培殖法:适用于测定纺织制品的防螨功能, 这种方法是将防螨织物裁成直径6cm的圆片,放入培养 皿底部,放入一定数量的螨虫(100只)和培养基,一定 时间后用显微镜观察,求出螨虫死亡率。
防螨虫整理剂SCJ—99外观为淡黄色透明液体,有效成 分含量30%,易分散在水中,对人体无毒性,PH值为 6.5~7,可与柔软剂共同作用,但不适于170℃以上高温处 理。整理后的织物对螨虫的驱避率为99%,织物本身的外 观及物理指标未受不良影响,洗涤60次仍具有良好的驱 避效果。防螨整理织物对皮肤无刺激、过敏现象,对人 体无毒,穿着舒适。
1.功能纤维法
功能纤维法是将防螨整理剂添加到成纤聚合物中,经纺 丝后制成防螨纤维。
具体实施方法有两种:一种是在聚合物聚合过程中添加 防螨整理剂,然后进行纺丝;另一种方法是制成防螨母粒, 然后再和聚合物混合,在聚合物的纺丝过程中将防螨整理 剂添加到纤维之中,对纤维进行化学改性。
2.织物后整理法
防螨后整理是用防螨整理剂对织物进行后整理,从而 达到防螨效果。这是一种常规技术,其实施方法有喷淋、 浸轧、浸渍、涂层等,该技术的关键在于防螨整理剂的 选择和整理的配制。将防螨剂装入微胶囊,通过树脂等 成膜材料与织物粘合或“植入”。
2.4芳香族羧酸酯类
Markamide EDEC为无色透明的油状液体,几乎没有 臭味,相对密度1.10~1.15(20℃),弱阴离子化合物,对 酸及弱碱稳定,弱碱下会分解,在沸点附近(300℃)保 持10min,几乎不分解,但在沸点以下会随水蒸气而蒸发。 耐紫外线,在整理过程中不会产生色变,安全性高,对 皮肤无刺激性。
(2)残渣接触法:(夹持法)用药剂处理滤纸,将 滤纸裁成一定大小,对折成为10cm×10cm的纸片,中间 放入30只螨虫,三面用夹子夹住,以防螨虫逃逸。然后 在25℃、相对湿度75%的条件下,放置24h后,测定螨虫 的死亡率。
(3)螺旋管法:在5ml容量的玻璃螺旋管中放入防螨试 样200mg,放入一定数量的螨虫和培养基,在一定时间后, 测螨虫的死亡率。
因此,应建立一种快速、规范的统一方法与标准。
效果评价 杀灭螨虫效果
驱避螨虫效果 其他
评定方法
试验方法
评价标准
螨虫培植法
死亡率60~90%
以螨虫的死亡率评 残渣接触法(夹持 死亡率90%以上
价
法)
螺旋管法
死亡率50~90%
大阪府公共卫生研 究所法
驱避率70~90%
以驱避率评价
阻止侵入法 地毯协会法
驱避率80%以上
ccut 093401
陈涛
一、概述 二、防螨整理剂 三、防螨工艺 四、防螨效果的测试方法 五、防螨整理剂的进展
很早以前,人们在接触书柜或衣箱等房间中的灰尘 (以下简称屋尘)时就会放生打喷嚏、流鼻涕等情况, 知道屋尘可引起过敏反应,但是不知道什么原因,直到 1969年才知道屋尘中的主要过敏原是螨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