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污泥的处理和处置

合集下载

污泥处理知识

污泥处理知识

第十一章污泥的处理和处置∙污泥处理和处置的基本概念:污泥的处理和处置,就是要通过适当的技术措施,使污泥得到再利用或以某种不损害环境的形式重新返回到自然环境中。

在排水工程中,将改变污泥性质称为处理,而安排出路称为处置。

★产泥量及处理和处置的目的:城市污水处理厂所产生的污泥约为处理的水体积的0.5%~1.0%左右。

这些污泥一般富含有机物、病菌等,若不加处理随意堆放,将对周围环境造成新的污染。

污泥处理的目的在于:①降低含水率,使其变流态为固态,同时减少数量;②稳定有机物,使其不易腐化,避免对环境造成二次污染。

③有些特殊的工业污泥有可能作为资源利用,使有毒有害物质得到妥善处理或利用。

④使有用物质得到综合利用,变害为利。

总之,污泥处理和处置的目的是减量、稳定、无害化及综合利用。

∙污泥处理和处置的基本方法:脱除污泥水分,缩小污泥体积的方法主要有:浓缩、调理、脱水和干化;稳定污泥中有机物的方法主要有:消化、焚烧、氧化和消毒等。

第一节污泥的来源、性质和数量一、污泥的来源1.污泥的来源:废水和污水处理厂(站)进行处理的过程中都将产生各种污泥。

2.污泥的种类:污泥中的固体有的是截留下来的悬浮物质;有的是由生物处理系统排出的剩余生物污泥;有的则是因投加药剂而形成的化学污泥。

3.城市污水厂的污泥来源:栅渣、沉砂池沉渣、初沉池污泥和二沉池剩余生物污泥等。

城市污水厂污泥的特点:栅渣及沉砂池沉渣中无机颗粒含量较高,这两者一般作为垃圾处置。

初沉池污泥和二沉池剩余生物污泥,因富含有机物,容易腐化、破坏环境,必须妥善处置。

初沉池污泥还含有病原体和重金属化合物等;二沉池污泥基本上是微生物机体,含水率高,数量多,这两者在处置前常需处理。

二、污泥的基本性质污泥的基本性质:初次污泥的成分取决于原污水的成分,二次污泥取决于生物体和化学药剂。

1、污泥的特性(1)栅渣在格栅上去除的各种有机或无机物质称为栅渣。

栅渣量为0.03~0.08m3/(103m3污水),平均约为O.06m3/(103m3污水),栅渣含水率一般为80%,密度约为960kg/m3。

东莞市生活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置管理手册

东莞市生活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置管理手册

东莞市生活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置治理手册东莞市生活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置治理规定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对本市污泥处置工作的治理,预防和削减污泥二次污染,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广东省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条例》、《广东省严控废物处理行政许可实施方法》等有关规定,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规定。

其次条本规定所称污泥,是指城市生活污水处理厂在污水处理过程中产生的半固态或固态物质,不包括栅渣、浮渣和沉砂。

第三条本市辖区内的城市生活污水处理厂(含樟村水质净化厂,下称污泥产生单位)产生的污泥的收集、运送、贮存、处置及监视治理适用本规定。

工业污泥的处理处置按有关法律法规要求执行。

第四条本市污泥的处置,应遵循集中化、减量化、无害化及资源化的原则。

第五条市环保部门负责对污泥处置活动实施统一监视治理。

市水务部门协作市环保部门对污泥产生单位进展日常监视治理,财政部门按程序对污泥处置费进展拨付。

上述部门在各自职责范围内做好污泥处置的有关监视治理工作。

其次章污泥治理的一般规定第六条污泥产生单位应当将污泥交由有严控废物经营资格的单位处置。

污泥产生单位和污泥处置单位,应当建立、健全污泥治理责任制,切实履行职责,防止由污泥引发的环境污染事故。

第七条污泥产生单位和污泥处置单位,应当制定与污泥处置有关的规章制度和发生意外事故时的应急方案,并报市环保部门备案。

第八条污泥产生单位和污泥处置单位,应当对从事污泥收集、运送、贮存、处置等工作的人员进展相关法律和专业技术、安全防护及紧急处理等学问培训。

第十七条在特别状况下,污泥产生单位依据规定设置的贮存点缺乏以容纳产生的污泥的,污泥产生单位应当准时通知污泥处置单位收运,处置单位应当增加收运频次或者车次,保证污泥的准时收运。

第十八条污泥运输车辆需依法取得相关道路运营资质后,方可进展污泥运输。

第十九条污泥产生单位在转移污泥前,应向市环保部门报批污泥转移打算,并申领严控废物污泥转移联单。

污水处理安全技术规程(三篇)

污水处理安全技术规程(三篇)

污水处理安全技术规程污水处理是一项重要的环境工程工作,涉及到安全问题的规程必不可少。

下面是污水处理安全技术规程的主要内容,总计约2000字:一、污水处理安全技术规程的概述污水处理安全技术规程是为了保障污水处理工程的安全运行,防止事故的发生,保护人员的生命财产安全而制定的。

该技术规程适用于污水处理厂、污水处理设备的设计、建设、运行和维护过程中。

二、污水处理设备的安全设计1. 设备选择和布置在设计污水处理设备时,应根据处理工艺和工艺参数的要求,选择符合标准的设备,并合理布置设备,保证通风良好,便于操作和维护。

2. 设备材料选择选择耐腐蚀、耐磨损的材料,避免材料与污水接触后发生腐蚀、溶解等问题。

对不同部位的设备,可以选择不同的材料以提高耐腐蚀性能。

3. 设备安全装置为设备设置安全装置,如压力表、温度计、液位计等,用于监测设备的工作状态,及时发现异常情况。

三、污水处理过程的安全运行1. 操作人员培训对污水处理工程的操作人员进行培训,使其具备必要的安全知识和操作技能。

定期组织安全培训和演练,提高人员应变能力。

2. 检修和维护定期对设备进行检修和维护,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

严禁在设备运行时进行检修维护,必要时应停机操作。

3. 废水贮存和排放对废水进行必要的贮存处理,绝对禁止直接排放。

确保废水贮存设施的安全运行,防止泄漏事故的发生。

4. 污泥处理对产生的污泥进行安全处理,严禁随意倾倒或焚烧,避免二次污染,可采用压滤脱水、堆肥处理等方式。

四、应急处理和事故防范1. 应急预案的制定制定污水处理工程应急预案,明确各级人员的职责和分工,并进行定期演练和紧急情况预演,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2. 检测监控系统安装污水处理过程的检测监控系统,监测各项指标和设备运行状态。

对异常情况进行即时报警和处理。

3. 安全演练和事故报告定期组织安全演练和事故模拟,加强人员的安全意识和应急反应能力。

事故发生后及时报告,做好事故调查和处理工作。

水污染控制工程:第十一章 污水生物处理的基本概念和生化反应动力学基础

水污染控制工程:第十一章  污水生物处理的基本概念和生化反应动力学基础
在去除SOM的生化处理过程中,许多呈 胶体状的不溶性有机物被微生物捕获利用, 并最终转化为稳定的不再受微生物活动影响 的稳定产物,这种稳定产物的形成过程称为 稳定化。
第十一章 污水生物处理的基本概念和生化反应动力 学基础
(1)生化转化:
C、溶解性无机物的转化(氮和磷的转化)
生活废水中氮的形态:氨和有机氮(包括氨基 酸、蛋白质、核苷)的形式存在。
Ⅱ 生物处理基本原理
2、微生物主要种类和作用
• 微生物主要种群:古细菌、细菌和真核生 物。生物处理中起作用的微生物属于古细 菌和细菌类群,但原生动物和其他微型真 核生物也有一定作用。
(1)细菌:细菌的分类方式很多,从水处理 工程角度,最重要的是从操作方式上分类。
第十一章 污水生物处理的基本概念和生化反应动力 学基础
第十一章 污水生物处理的基本概念和生化反应动力 学基础
•依据功能分类:
• 硝化菌
• 硝化反应是将氨氮转化为硝酸盐氮的过程。 在一群自养型好氧微生物的作用下,首先由 亚硝酸菌将氨氮转化为NO2-,称为亚硝酸反 应,第二阶段由硝酸菌将NO2-进一步氧化为 硝酸盐,称为硝化反应。
第十一章 污水生物处理的基本概念和生化反应动力 学基础
(3)真核生物:真菌和原生动物常常在 生物处理中出现。
第十一章 污水生物处理的基本概念和生化反应动力 学基础
第十一章 污水生物处理的基本概念和生化反应动力 学基础
(b)无氧呼吸 是指以含氧无机物,如NO3-, NO2-, SO42-, S2O32-, CO2等代替分子氧,作为最 终受氢体的生物氧化作用。
C6H12O6 + 6H2O —— 6 CO2 + 24 H 24 H + 4 NO3- —— 2N2 + 12 H2O 总反应式:

最新011第十一章生物处理法

最新011第十一章生物处理法
速率主要取决于有机物 (F)与微生物量(M)的比值,它也是有机物降解 速率、氧利用速率和活性污泥的凝聚、吸附性 能的重要影响因素
活性污泥增长曲线的四个阶段 1.适应期:
在未充分适应基质条件时,开始会经历一 个适应、迟缓期或调整期。长短取决于污水 的主要成分和微生物对它的适应。
微生物 分解
C5H7NO2O2 酶CO2H2OΔ H(内 源 呼 吸 CxHyO2O2 CO2Δ H( 呼 吸 作 用 )
11.1.7 环境因素对活性污泥微生物的影响
BOD负荷率(污泥负荷)
N
S
QS 0 XV
Ns过低,丝状菌膨胀
Ns过高,絮体活性高,不易沉降
Ns↗, μ(污泥增长)↗, ν(底物降解)↗ ,Se↗,V↓,θc↓
丝状菌-- 形成活性污泥的骨架,增强沉降性,保持 高的净化效率,但是大量会引起污泥膨胀。 净化污水的第一承担者--细菌 净化污水的第二承担者--原生动物 指示性动物--原生动物,通过显微镜镜检是对活性 污泥质量评价的重要手段之一
11.1.4 活性污泥微生物的增殖规律
活性污泥微生物的增殖曲线
1.在温度适宜,溶解氧充足、营养物 质一次充 分投加,微生物种群随时间以量表示增殖和衰 减动态。
011第十一章生物处理 法
第十一章 污水的生物处理法(一) 活性污泥法
活性污泥法处理系统有效运行得基本条件 1.污水中有足够的可溶解性易降解有机物 2.混合液中含有足够的溶解氧 3. 活性污泥再曝气池中呈悬浮状态 4.活性污泥连续回流 5.及时排除剩余污泥 6.没有对微生物有毒害作用的物质进入
11.1.3 活性污泥微生物的作用
活性污泥中的有机物、细菌、原生动物与后生动物组成了 小型的相对稳定的生态系统和食物链。 活性污泥中的细菌以异养型细菌为主。 菌胶团细菌--构成活性污泥絮凝体的主要成分,有很强 的吸附、氧化分解有机物能力。也可防止被微型动物所吞 噬,并在一定程度上可免受毒物的影响,沉降性好。

第十一章固体废物资源化、综合利用与最终处置详解

第十一章固体废物资源化、综合利用与最终处置详解

第四节 城市垃Leabharlann 的焚 烧与热转化产品的回收二、焚烧过程的基本条件与物料热量衡算 (一)焚烧过程的基本条件 1.燃料在焚烧炉中燃烧完毕后所需停留时间: 燃烧室加热、起燃、燃尽。 2.燃料与空气混合的湍流程度:适度过量空气。 3.燃烧过程温度:取决于燃料性质(热值、燃 点、含水率)。 三T原则
第四节 城市垃圾的焚 烧与热转化产品的回收
一、建立材料回收系统的条件
概念:城市垃圾中含有的有用原材料通过适当的单元 技术组合处理,可以一一得到加工、分选与回收,这 种由几种处理单元技术组合,形成对城市垃圾加工、 分选的工程系统,称为材料回收系统。 产品应满足市场需求的技术规范
评价条件
各类回收物品的产量与运输条件
第二节
二、材料回收系统流程
材料回收系统
六、固体废物热解处理
概念:在缺氧条件下,使可燃性固体废物在高温下分 解,最终成为可燃气、油、固形炭等形式的过程。固 体废物中所蕴藏的热量以上述物质的形式贮留起来, 成为便于贮藏、运输的有价值的燃料。 热解与焚烧过程有本质区别
第四节 城市垃圾的焚 烧与热转化产品的回收
(一)热解过程与产物
缺氧加热 含碳固体有机物 分子量较高的有机液体+低分子量有机液体
三、城市垃圾焚烧系统 城市垃圾的的处理与贮存 进料系统 燃烧室 废气排放与污染控制系统 排渣系统 焚烧炉的控制与测试系统
热源回收系统
第四节 城市垃圾的焚 烧与热转化产品的回收
五、焚烧炉类型
标准焚烧炉 多膛焚烧炉 水墙式锅炉 流化床焚烧炉
第四节 城市垃圾的焚 烧与热转化产品的回收
第四节 城市垃圾的焚 烧与热转化产品的回收
六、热转化产品与能源的利用 蒸汽 并入城市热力管网 民用与工业燃料

水污染控制工程

水污染控制工程
水污染控制工程
Water Pollution Control Engineering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第二章 物理法
第一章 绪论
第三章 废水生物处理概念和生化反应动力学基础第二章 污水的好氧活性污泥法 第四章 好氧生物处理——活性污泥法
第五章 好氧生物处理——生物膜法
第三章 污水的好氧生物膜法
第六章 污水的其他好氧生物处理 第七章 厌氧生物处理
第一章 绪论
1.1 水资源及其循环 1.2 水污染的来源及其危害 1.3 污水水质与水污染控制标准 1.4 水体自净与水环境容量 1.5 水污染控制的原则与方法
1.1 水资源及其循环
1.1.1 水资源
a) 全球水资源
地球上的总水量约为 13.6×108km3
海洋水占97.212%; 淡水占不足3%; 对人类生活和生产活动关系密切
1.3 污水水质与水污染控制标

1.3.2 水污染控制标准
标准编号
标准名称
备注
GB/T14848— 1993
地下水质量标准
CJ/T206—2005
城市供水水质标准
CJ 3020—93
生活饮用水水源水质标准
GB50282—1998
城市给水工程规划规范
GB/T50102— 2003
工业循环冷却水处理设计规范
如采矿和冶炼是重金属的最主要的污染源。
1.3 污水水质与水污染控制标准
➢生物性指标
细菌总数:反映了水体受细菌污染的程度。 大肠杆菌:大肠菌群作为最基本的粪便污染指示菌群。
细菌总数不能说明细菌的来源,必须结合大肠菌群数 来判断水体污染的来源和安全程度。 大肠菌群的值可表明水样被粪便污染的程度,间接反 应有肠道病菌 (伤寒、痢疾、霍乱等)存在的可能性。

环境微生物学-第十一章 有机固体废物与废气的微生物处理及其微生物群落

环境微生物学-第十一章 有机固体废物与废气的微生物处理及其微生物群落

¾ 生物降解过程
进入微生物细胞的污染物作为微生物生命活动的 能源或养分被分解和利用,从而使污染物得以去 除。
烃类和其它有机物成分被氧化分解为CO2和 H2O,含硫还原性成分被氧化为S、SO42-,含氮 成分被氧化分解成NH3,NO2-和NO3-等。
处理废气的微生物
处理无机废气的微生物 微生物对无机废气的处理主要利用一些化能自养
第十一章 有机固体废物与废气的微生
物处理及其微生物群落
第一节 废渣的生物处理(自学)
第二节 废气的微生物处理
废气主要来源
人类生产及生活中的燃料燃烧 生产活动,例如化工、冶金、生物制品、
屠宰、污水处理及垃圾处理等工厂所产生 的废气。
废气的处理
①理化法:目前主要采用的方法,如燃烧、 吸附、吸收和还原等。工艺或设备较复杂, 运行费用较高;用于处理某些恶臭废气时, 效果不甚理想。
2. 去除效率高 一般的空气污染物去除效率超过90%。
3. 投资少,运行费用低 不需要投入额外的化学品; 化学法则需加催化剂和氧化剂等,如次氯酸盐、
过氧化氢、二氧化氯等。
4. 污染少 生物处理的产物是生物量,很容易处理。
5. 耗能低 生物反应在常温常压下进行,能量来自微生物
利用VOCs成分本身产生的能量。 生物处理法消耗的动力只是污染气体进入处理
处理废气的主要影响因素
1.水 分(湿度) 微生物生命活动的必要成分; 吸收废气的溶剂。 ¾ 40%-60%为适宜的含水量。
¾ 通常预处理需要加湿,防止滤料变干。
2.养 分
废气可为微生物提供一定的养分,VOCs可 以提供碳源和能源,但是需要适当补足其 它养分。
不同的处理工艺对养分控制有差异,例如 生物滴滤池补充营养盐十分重要,但是堆 肥生物滤池补给营养盐的次数可以减少, 一年补给二次即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一章污泥的处理和处置∙污泥处理和处置的基本概念:污泥的处理和处置,就是要通过适当的技术措施,使污泥得到再利用或以某种不损害环境的形式重新返回到自然环境中。

在排水工程中,将改变污泥性质称为处理,而安排出路称为处置。

★产泥量及处理和处置的目的:城市污水处理厂所产生的污泥约为处理的水体积的0.5%~1.0%左右。

这些污泥一般富含有机物、病菌等,若不加处理随意堆放,将对周围环境造成新的污染。

污泥处理的目的在于:①降低含水率,使其变流态为固态,同时减少数量;②稳定有机物,使其不易腐化,避免对环境造成二次污染。

③有些特殊的工业污泥有可能作为资源利用,使有毒有害物质得到妥善处理或利用。

④使有用物质得到综合利用,变害为利。

总之,污泥处理和处置的目的是减量、稳定、无害化及综合利用。

∙污泥处理和处置的基本方法:脱除污泥水分,缩小污泥体积的方法主要有:浓缩、调理、脱水和干化;稳定污泥中有机物的方法主要有:消化、焚烧、氧化和消毒等。

第一节污泥的来源、性质和数量一、污泥的来源1.污泥的来源:废水和污水处理厂(站)进行处理的过程中都将产生各种污泥。

2.污泥的种类:污泥中的固体有的是截留下来的悬浮物质;有的是由生物处理系统排出的剩余生物污泥;有的则是因投加药剂而形成的化学污泥。

3.城市污水厂的污泥来源:栅渣、沉砂池沉渣、初沉池污泥和二沉池剩余生物污泥等。

城市污水厂污泥的特点:栅渣及沉砂池沉渣中无机颗粒含量较高,这两者一般作为垃圾处置。

初沉池污泥和二沉池剩余生物污泥,因富含有机物,容易腐化、破坏环境,必须妥善处置。

初沉池污泥还含有病原体和重金属化合物等;二沉池污泥基本上是微生物机体,含水率高,数量多,这两者在处置前常需处理。

二、污泥的基本性质污泥的基本性质:初次污泥的成分取决于原污水的成分,二次污泥取决于生物体和化学药剂。

1、污泥的特性(1)栅渣在格栅上去除的各种有机或无机物质称为栅渣。

栅渣量为0.03~0.08m3/(103m3污水),平均约为O.06m3/(103m3污水),栅渣含水率一般为80%,密度约为960kg/m3。

(2) 浮渣浮渣主要来自初次沉淀池和二次沉淀池。

浮渣中的成分较复杂,一般可能含有油脂、植物、矿物油、动物脂肪、菜叶、毛发、纸、棉织品、橡胶用品、烟头等。

浮渣的数量为8g/(m3污水),相对密度一般为O.95左右。

(3) 初沉污泥由初次沉淀池排出的污泥通常为灰色糊状物,多数情况下有难闻的气味。

初次污泥的含水率一般为92%~98%,典型值为97%。

污泥固体相对密度1.4,污泥相对密度1.02。

(4) 活性污泥活性污泥为褐色的絮状物,如果颜色较深,表明污泥可能近于腐化;如果颜色较淡,表明污泥中曝气不足。

在设施运行良好的条件下,活性污泥没有什么特别的气味。

污泥的含水率一般为99%~99.5%,典型值为99.2%,污泥固体相对密度为1.25。

2.污泥的性质指标表征污泥性质的主要参数或项目有:含水率与含固率、挥发性固体、有毒有害物含量以及脱水性能等。

(1) 污泥含水率与含固率污泥含水率:污泥中所含水分的重量与污泥总重量之比的百分数。

污泥含固率:污泥中固体或干泥含量的百分数。

干污泥量:湿污泥量与含固率的乘积。

含水率降低(即含固量的提高)将大大地降低湿泥量。

在含水率高、污泥呈流态时,污泥的体积与含固量基本上呈反比关系。

通常含水率在85%以上时,污泥呈流态,65%~85%时呈塑态;低于60%时,则呈固态。

教材表20-1所列举的是城市污水处理厂污泥的数量、含水率和比重。

当含水率变化时,可近似地用下式计算湿污泥的体积:(20-1)式中:Vl、V2 —分别是含水率为PWl(含固率为PS1)、PW2(含固率为PS2)时的湿污泥的体积。

【例】污泥的原始含水率为99.5%,求含水率为98.5%和95%时污泥体积降低的百分比。

【解】设V1为含水率为99.5%时的污泥体积,V2、V3分别为含水率为98.5%、95%时的体积。

将各值代人(20-1),得:从上例可以看出,当污泥的含水率自99.5%(含固率为0.5%)降低至98.5%(含固率为1.5%)时,污泥的体积减缩成原污泥的1/3左右;再降低至95%(含固率为5%)时,污泥的体积减缩成原污泥的1/10左右。

(2) 挥发性固体VSS(或灼烧减重)和灰分(或称灼烧残渣)挥发性固体近似地等于有机物含量,灰分表示无机物含量。

挥发性固体(用VSS表示),是指污泥中在600℃的燃烧炉中能被燃烧,并以气体逸出的那部分固体。

VSS也反映污泥的稳定化程度。

(3) 污泥中的特殊物质a. 城市污水处理厂的污泥中含有相当数量的氮(约含污泥干重的4%)、磷(约含2.5%)和钾(约含0.5%),有一定肥效,可用于改善土壤。

b. 但其中也含有病菌、病毒、寄生虫卵等,在施用之前应采取必要的处理措施(如污泥消化)。

污泥中的重金属是主要的有害物质,重金属含量超过规定的污泥不能用作农肥。

c. 总纤维素d. 有机物含量工业废水处理厂(站)的污泥的性质随废水的性质变化很大。

(4) 污泥的脱水性能用过滤法分离污泥的水份时,常用指数比抗阻值(r)或毛细吸水时间(CST)评价污泥脱水性能。

比抗阻值(r):表示干重泥饼的阻力,其值越大的污泥越难过滤,脱水性能也越差;毛细吸水时间(CST):污泥与滤纸接触时,在毛细管作用下,水分在滤纸上渗透1cm长度的时间,以秒计。

其值越大污泥的脱水性能也越差。

(5)污泥的可消化程度污泥中的有机物,一部分是可被厌氧或好氧消化降解的,另一部分是不易或不能被消化降解的,如合成有机物质、脂肪和纤维素等。

可消化程度表示污泥中可被消化降解的有机物数量,可消化程度用下式表示:(20-2)式中:Rd 一可消化程度,(%);Pf1、Pf2 —分别表示生污泥及熟污泥(消化污泥)中的无机物含量,(%);PV1、PV2—分别表示生污泥及熟污泥(消化污泥)中的有机物含量,(%)。

三、污泥量计算城市污水厂的污泥量时,一般以表20-1所列的经验数据为依据。

表20-1 城市污水厂的污泥量在已知污泥性能参数的情况下,可用以下公式估算:1.初沉污泥量可根据污水中悬浮物浓度、去除率、污水流量及污泥含水率,采用以下公式计算:(20-3)式中:V —初沉污泥量,m3/d;qV —污水流量,m3/d;—沉淀池中悬浮物的去除率,%;—进水中悬浮物浓度,mg/L;P —污泥含水率,%;|—污泥密度,以1000 kg/m3计。

或采用另一公式:(20-4)式中:V —初沉污泥量,m3/d;S —每人每天产生的污泥量,一般采用0.3~0.8 L/d·人;N —设计人口数,人。

2.剩余活性污泥量(活性污泥法)剩余活性污泥量可采用下列公式进行计算:(1) 剩余活性污泥量以VSS(挥发性固体)计:(20-5)式中:PX —剩余活性污泥,kgVSS/d;Y —污泥产率系数,kgVSS/kgBOD5,一般采用0.5~0.8;—曝气池入流的BOD5,kg/m3;-- 二沉池出流的BOD5,kg/m3;—曝气池设计流量,m3/d;—内源代谢系数,一般采用0.06~0.1 d-1:—曝气池中的平均VSS浓度,kg/m3;V —曝气池容积,m3。

(2) 剩余活性污泥量以SS(悬浮固体)计:(20-6)式中:—剩余活性污泥量,kgSS/d;f — VSS/SS之值,一般采用0.6~0.75。

(3) 剩余活性污泥量以体积计:(20-7)式中:—剩余活性污泥量,m3/d;—产生的悬浮固体kgSS/d;P —污泥含水率,%;—污泥密度,以1000 kg/m3计。

四、污泥中的水分及其对污泥处理的影响1.污泥中的水分污泥中水的存在形式大致有三种:图20-1污泥水分示意图(1) 游离水存在于污泥颗粒间隙中的水,称为间隙水或游离水,约占污泥水分的70%左右。

这部分水借助外力可与泥粒分离。

(2) 毛细水存在于污泥颗粒间的毛细管中,称为毛细水,约占污泥水分的20%左右。

也有可能用物理方法分离出来。

(3) 内部水粘附于污泥颗粒表面的附着水和存在于其内部(包括生物细胞内的水)的内部水,约占污泥中水分的10%左右。

只有干化才能分离,但也不完全。

通常,污泥浓缩只能去除游离水中的一部分;污泥脱水可去除游离水和毛细水中的大部分;污泥干化才能分离大部分内部水。

2.污泥中的水分对污泥处理的影响污泥处理的方法常取决于污泥的含水率和最终的处置方式。

例如,含水率大于98%的污泥,一般要考虑浓缩,使含水率降至96%左右,以减少污泥体积,有利于后续处理。

为了便于污泥处置时的运输,污泥要脱水,使含水率降至80%以下,失去流态。

第二节污泥的处置及其前处理一、污泥的处置污泥处置是利用适当的技术措施,为污泥提供出路,并考虑污泥处置所产生的各种环境和经济问题,且妥善地解决。

污泥的最终出路:部分或全部利用;或以某种形式返回到环境中去。

常用的污泥处置方法有:农业利用、填埋、焚烧和投放海洋或废矿等。

1.农业利用污泥中的氮、磷、钾是农作物生长所必需的养分,熟污泥中的腐殖质是良好的土壤改良剂,因此,我国污泥的重要利用途径是在农业上的利用。

但在施用前应采取堆肥、厌氧消化等技术措施消除其中的病原体、寄生虫卵和重金属,使其达到有关卫生标准和农业要求。

堆肥:是利用嗜热微生物分解污泥中的有机物。

其目的可以达到:脱水、破坏污泥中恶臭成分、杀死病原体等目的,从而得到一种安全的有机性肥料施用于农田。

在进行农业利用时,也可根据其肥效及使用的要求进行添加某些元素,并造成颗粒肥。

2.填埋污泥单独填埋或者与垃圾混合填埋是常用的最终处置方法。

污泥在填埋之前要经过稳定处理,在选择填埋场时要研究该处的水文地质条件和土壤条件,避免地下水受到污染。

对填埋场的渗滤液应当收集并作适当处理,场地径流应妥善排放。

填埋场的管理非常重要,要定期监测填埋场附近的地下水、地面水、土壤中的有害物(如重金属)等。

3.焚烧焚烧可使污泥体积大幅度减小,且可灭菌。

污泥灰量大约是含水率75%的污泥的1/10。

焚烧后的灰烬可填埋或利用。

焚烧时的尾气必须进行处理(如二恶英)。

焚烧设备的投资和运行费用都比较大,在单纯用作处置手段时需要慎重研究。

4.投放海洋为避免海岸线及近海污染,要求将污泥投入远洋。

投入远洋虽暂时没有出现问题,但后果可能极为严重,已在各国环保人员和公众当中引起激烈的争论,遭到严厉的批评;然而少数国家仍在沿用。

二、污泥处置的前处理从沉淀池来的污泥呈液态,含水率常高于95%。

降低污泥含水率的最简单有效的方法是浓缩。

浓缩可使剩余活性污泥的含水率约从99.2%,下降到97.5%左右,污泥体积缩到原来的1/3左右(可计算示例)。

但浓缩污泥仍呈液态。

进一步降低含水率的方法是脱水,经过脱水污泥从液态转化为固态。

为了避免污泥进入环境时,其有机部分发生腐败,污染环境,常在脱水之前先进行降解,称稳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