隧道施工安全风险评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G322(56省道)文成樟台至龙川段改建工程

垟头山隧道施工安全风险

评估报告

G322(56省道)文成樟台至龙川段改建工程

垟头山隧道施工安全风险

评估报告

编制单位:浙江省大成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评估小组负责人:

日期:

目录

1 风险评估概述 0

1.1编制依据 0

1.2本标段隧道工程概况 0

2风险评估组织机构 (1)

3风险评估程序和评估方法 (2)

3.1风险评估程序 (2)

3.2风险评估方法 (2)

4 总体风险评估 (4)

4.1总体风险评估内容 (4)

4.2总体风险评估结论 (7)

5 专项风险评估 (7)

5.1垟头山隧道钻爆法施工作业程序分解及危险源普查和辨识 (7)

5.2 LEC法风险估测 (11)

5.3一般风险源的控制措施 (14)

6重大风险评估 (16)

6.1重大风险辨识 (16)

6.2重大风险源风险估测 (16)

6.3事故可能性的等级分成四级 (17)

6.4事故严重程度的等级分成四级 (17)

7对策措施及建议 (22)

7.1风险对策措施 (22)

7.2隧道易坍塌区段对策措施 (24)

7.3隧道涌水突泥区段对策措施 (25)

7.4洞口危石地段对策措施 (25)

7.5其它措施 (25)

8 风险评估结论 (25)

编制说明

根据G322(56省道)文成樟台至龙川段改建工程项目特点,结合各隧道实际地质、地形、地貌及相关设计文件资料以及施工工序、工艺等相关标准规范,确定以调查法为主线,综合运用风险层次分法、矩阵法、模糊综合评估法等评估方法,通过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对本项目各个隧道施工中存在的安全风险进行普查、辨识、估测,全面筛查出一般风险源和重大风险源。在评估过程中根据对本隧道施工安全风险的认识对隧道施工中典型重大风险坍塌、瓦斯爆炸、涌水突泥进行了专项评估,并对一般风险和重大风险源分别制定出风险控制措施以指导及规范施工中的风险控制工作,降低施工安全风险,确保施工安全。本风险评估报告共分四部分,主要内容包括:风险评估概述,总体风险评估、专项风险评估、风险评估结论等。

1 风险评估概述

1.1编制依据

⑴《公路桥梁和隧道工程施工安全风险评估指南》交通运输部 2011年5月。

⑵相关的国家和行业标准、规范及规定。

①《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14)

②《公路隧道设计规范》(JTGD70—2004)

③《公路隧道设计细则》(JTG/TD70—2010)

④《公路隧道通风照明设计规范》(JTJ026.1-1999)

⑤《公路隧道施工技术规范》(JTGF60—2009)

⑥《锚杆喷射混凝土技术规范》(GB50086—2001)

⑦《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50108—2008)

⑧《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GB6441)

⑶项目设计和施工方面的文件。

⑷项目各阶段(工可、初设、详设等)审查意见。

⑸设计阶段风险评估成果。

1.2本标段隧道工程概况

⑴工程概况

本项目主线起点位于文成境内包渡隧道温州侧,起点桩号为K49+500,左幅利用包渡隧道410m及樟岭隧道425m,右幅新建隧道,出洞后与沿现状56省道布线,设交叉口与现状56省道分离后,下穿龙丽温高速公路文成互通出口匝道,路线向西设泗溪桥跨泗溪。设垟头山隧道穿垟头山,并利用文成县环城南路走廊,经过樟山功能区前,穿过百丈岩隧道,在路线左侧设管养中心,跨龙溪后,利用龙川农聚房北侧规划道路向西,终点为文成龙川,与建成通车的56省道花园至西坑段相接,终点桩号 K58+225,路线全长 8.725km。

连接线起点位于泗溪桥桥头并与县城伯温路交叉,路线沿规划环城西路及西山路布线,于K2+163处主线交叉(对应主线桩号为K55+501)后路线向南沿山坡展线,上跨龙丽温高速后,利用规划路向南,跨凤溪后,终点与老双珊公路交叉,路线全长 4.429Km。远期通过规划道路,穿周山洋隧道后经渡坑、吴山岭脚后下穿龙丽温高速公路泰顺支线与青文泰公路衔接。

垟头山隧道左洞起点桩号K52+150,终点桩号K54+065,长1915米,右洞起点桩号K52+155,终点桩号K54+065位于温州市文成县大峃镇城南路附近。

⑵地形地貌

垟头山隧道穿越丘陵地貌,地貌类型为侵蚀剥蚀丘陵区,山脊总体走向近南北,山峰最高海拔约253m,,线路轴线海拔高程64~85m,山坡坡度一般25~55°,坡表植被发育。地表水不发育,主要表现为降水时形成的片流。

⑶水文地质

地下水根据含水组地层岩性、地下水的赋存条件、地下水水动力性质,可分为松散岩类孔隙水和基岩裂隙水等。

根据松散岩类地下水的赋存条件分析,勘查区内主要为松散岩类孔隙潜水。

第四系残坡积(Q4al+pl)、坡洪积层(Qel+dl)孔隙潜水含水层

分布于丘陵山体表部及局部坡麓地带,含水层岩性为含碎石粘性土,一般结构较为密实,厚度大小不均,含水层透水性一般,富水性一般,地下水主要接受大气降水、基岩裂隙水补给,季节性与时段性明显,雨季迅速向低洼处排泄或补给基岩裂隙水。

基岩裂隙水

基岩裂隙水主要为风化带网状裂隙水,主要贮存在基岩节理裂隙和侵入体接触面附近内,水量较贫乏,水质良好。

地下水的的补给、径流、排泄

隧址区地下水主要考大气降水补给,储存于浅部第四系松散层、基岩裂隙中,地下水由水位较高的地表水及第四系松散层通过风化裂隙渗入,通过山间沟谷及坡脚处向溪流排泄。

垟头山隧道日均涌水量计算结果取Q=568m³。

2风险评估组织机构

项目部成立本项目隧道施工安全风险评估工作小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