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最新乙型肝炎肝硬化代偿期诊断及治疗标准流程图
乙型肝炎后肝硬化失代偿期护理PPT课件

心理护理:保持乐观心态,减轻心理压力
运动护理:适当运动,增强体质
药物护理:遵医嘱用药,定期复查
预防感染:注意个人卫生,避免感染
4
乙型肝炎后肝硬化失代偿期的护理评估
单击此处输入你的正文,文字是您思想的提炼,为了最终演示发布的良好效果,请尽量言简意赅的阐述观点.
评估指标
A
生命体征: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等
05
加强患者心理护理,减轻药物治疗带来的心理压力
06
手术治疗护理
术前准备:了解患者病情,评估手术风险,做好心理护理
1
术中护理: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确保手术顺利进行
2
术后护理:监测患者病情变化,预防并发症,促进伤口愈合
3
出院指导:告知患者注意事项,定期复查,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
4
康复护理
饮食护理:合理饮食,保证营养摄入
评估方法: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临床症状观察等
评估指标:肝功能、凝血功能、血常规、尿常规等
谢谢
DESIGN WORKS KEEP
B
肝功能指标:血清胆红素、白蛋白、凝血功能等
C
腹水情况:腹水量、腹水性质、腹水增长速度等
D
营养状况:体重、饮食情况、营养补充等
E
心理状况:焦虑、抑郁、恐惧等情绪反应
F
并发症情况:感染、出血、肝性脑病等
评估方法
病史评估:了解患者乙型肝炎病史、肝硬化病程、并发症等
体格检查:观察患者皮肤、巩膜、腹部等部位,评估肝硬化程度
指导患者进行自我心理调节,提高心理适应能力
05
并发症预防
预防感染:保持个人卫生,避免交叉感染
预防出血:避免剧烈运动,防止外伤
预防肝性脑病:注意饮食,避免高蛋白饮食
乙型肝炎肝硬化的分期及治疗进展 孙亚朦

'()*)12-C8/+,DE孙亚朦,尤 红(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肝病中心,国家消化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北京100050)摘要:肝硬化是慢性乙型肝炎疾病进展的重要阶段,明确肝硬化严重程度对评估预后至关重要,目前以肝硬化并发症为基础的临床分期应用广泛,而病理分期仍有待细化。
治疗方面,2015年各肝病学会相继更新了慢性乙型肝炎诊疗指南,乙型肝炎肝硬化的抗病毒治疗较前更加积极。
预后方面,有效的抗病毒治疗实现了早期肝硬化的逆转,降低了肝病相关终点事件的发生,但逆转的机制仍有待进一步探讨。
关键词:肝炎,乙型,慢性;肝硬化;治疗;预后;述评中图分类号:R575.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1-5256(2016)06-1036-04AdvancesinstagingandtreatmentofhepatitisBcirrhosisSUNYameng,YOUHong.(LiverResearchCenter,BeijingFriendshipHospital,CapitalMedicalUniversity,NationalClinicalResearchCenterforDigestiveDiseases,Beijing100050,China)Abstract:LivercirrhosisisanimportantstageoftheprogressionofchronichepatitisB,anditisofgreatsignificancetoclarifytheseverityoflivercirrhosisinevaluatingprognosis.Atpresent,theclinicalstagingbasedonthecomplicationsoflivercirrhosisiswidelyused,butpathologicalstagingstillneedstoberefined.Intheaspectoftreatment,liverdiseaseassociationsupdatedtheguidelinesforthediagnosisandtreatmentofchronichepatitisBin2015,andtheantiviraltherapyforhepatitisBcirrhosishasbecomemoreactive.Asfortheprognosis,effectiveantiviraltreatmentrealizesthereversionofearlycirrhosisandreducestheincidenceofliver-relatedcomplications,butthemechanismofreversionawaitsfurtherinvestigation.Keywords:hepatitisB,chronic;livercirrhosis;therapy;prognosis;editorialdoi:10.3969/j.issn.1001-5256.2016.06.003收稿日期:2016-02-05;修回日期:2016-02-05。
肝硬化的诊断、分期及治疗原则

肝硬化的诊断、分期及治疗原则肝硬化是医院肝胆外科较为常见的一种疾病,其往往是通过各种慢性肝病发展起来的,会对患者的肝脏功能造成极大的伤害。
在我国及南亚地区,肝硬化的发病率约为3.68:1,患者群体中,多数患者会在45~75岁时因病死亡。
研究表明,我国大多数肝脏疾病患者的肝硬化是由病毒性肝炎病毒引起的,今天就给大家科普一下肝硬化诊断、分期和治疗原则的那些事。
1、肝硬化基本情况作为一种慢性肝病,肝硬化是在一种或多种病因反复作用下,患者肝脏逐渐变形、硬化而形成的一种肝损伤疾病。
患有肝硬化疾病后,患者在代偿期的表现并不明显,疾病发展到失代偿期后,患者的症状表现逐渐清晰,其中多数患者有食欲退减、恶心、消瘦的表现,有的患者还会出现黄疸、面部黑黄、皮肤色素沉着等问题。
当疾病未能得到有效治疗或治疗效果不理想时,部分患者还会并发差社会功能消化道出血、胆石症、感染和肝性脑病等并发症状,严重地影响了患者的身心健康和生命安全。
临床研究表明,肝硬化患者的临床特征较为明显,其中除肝脏慢性炎症、弥漫性纤维化、假小叶外,多少肝硬化患者还有再生结节和肝内外血管增殖特征表现。
从致病因素来看,造成肝硬化的病因类型众多,其中肝炎病毒、脂肪性肝病、免疫疾病是造成肝硬化的重要原因,部分患者发病还和药物或化学毒物、胆汁淤积、循环障碍有关,此外遗传、寄生虫感染、代谢疾病等都是引起肝硬化的重要因素。
2、肝硬化的临床诊断病理组织学上诊断肝硬化的标准是“弥漫性肝纤维化伴假小叶形成”。
从诊断过程来看,肝穿刺检查具有一定的创伤,这使得其难以在临床上大范围使用。
近年来,无创的肝纤维化检查手段得到了应用,其在早期肝硬化诊断中具有积极作用,从诊断方法来看,除APRI、FIB-4、肝脏瞬时弹性测定等都是较为常用的诊断方式,其中,APRI和FIB-4需要测定血液的相关指标,而肝脏瞬时弹性对于影像学技术方法的依赖较大。
通过这些无常无创检查手段的应用,能实现肝纤维化、肝硬化问题的准确判断。
肝硬化ppt课件

(二)体征
(尊重病人、奉献爱心)
1、肝病病容:面色黝黑无光泽;
2、消瘦、肌肉萎缩;
3、皮肤:蜘蛛痣、肝掌、男性乳房发育;
4、腹壁静脉曲张:以脐为中心,严重脐周静脉突起水母头
样,并可听见静脉杂音;
5、黄疸:肝功能储备明显减退,持续性或进行性加深提示
预后不良;
6、腹水;
7、下肢水肿;
8、肝性胸水:多右侧;
病 因 Aetiology
七、工业毒物或药物 长期接触CCl4 磷砷等
服用双醋酚汀、甲基多巴、异烟肼等 中毒性肝炎或药物性肝炎
肝硬化 长期服用甲氨喋呤可引起肝纤维化而发展为肝硬化
病 因 Aetiology
八、自身免疫性肝炎:可演变为肝硬化 九、血吸虫病 虫卵沉积于汇管区 纤维组织增生 窦前性门脉高压(再 生结节不明显) 血吸虫病性肝纤维化 十、隐源性肝硬化 70%可能系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发展而来。 病因不明占5-10%。
病 因 Aetiology
五、肝静脉回流受阻
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 缩窄性心包炎
肝静脉阻塞综合征(Budd-Chiari综合征) 肝小静脉闭塞病
长期淤血、缺氧
淤血性(心源性)肝硬化
肝硬化失代偿期

肝硬化失代偿期临床路径(一)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肝硬化失代偿期(二)诊断依据:根据《实用内科学》(复旦大学医学院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年9月第12版)、《肝硬化门静脉高压食管胃静脉曲张出血的防治共识(2008杭州)》(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中华医学会消化内镜学分会)、《临床诊疗指南-消化系统疾病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年美国肝病学会肝硬化腹水的治疗指南》等国内、外临床诊疗指南。
1.符合肝硬化失代偿期诊断标准:包括肝功能损害、门脉高压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影像学检查。
2.有腹水的体征和影像学结果:腹胀、腹部移动性浊音阳性等;腹部超声或CT检查证实存在腹腔积液。
3.有肝性脑病神经精神症状及体征,或虽无神经精神症状及体征,但神经心理智能测试至少有两项异常,有引起肝性脑病的诱因,排除其他引起神经精神症状的原因。
4.有肝硬化门脉高压食管胃静脉曲张破裂出血。
(三)治疗方案选择:若患者为肝硬化腹水转肝硬化腹水路径;若患者为肝硬化肝性脑病转肝硬化肝性脑病路径;若患者为肝硬化合并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转肝硬化合并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路径。
肝硬化并发肝性脑病临床路径一、肝硬化并发肝性脑病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肝硬化并发肝性脑病(ICD-10:K72.903伴K74.1-K74.6/K70.301/K71.701/K76.102/P78.8/A52.7↑K77.0 *)。
(二)诊断依据。
根据《实用内科学》(陈灏珠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年,第十二版)。
1.肝硬化病史。
2.有神经精神症状及体征,或虽无神经精神症状及体征,但神经心理智能测试至少有两项异常。
3.有引起肝性脑病的诱因。
4.排除其他引起神经精神症状的原因。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实用内科学》(陈灏珠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年,第十二版)。
1.去除诱因。
2.对症及支持治疗。
代偿期肝炎肝硬化抗病毒治疗临床观察

进行 血常规 ,肝功 能 ,肾功能 ,血清 H V D A B N , H eg BA ,B超检测 。治 疗后 每 三个 月行 上 述 检测 及
不 良反应 观察 。
制是引发肝脏炎症 ,导致代偿期肝炎肝硬化演变 为失代偿期 肝炎肝硬化 的主要 始动原 因。 目前 , 代偿期肝炎肝硬化治疗主要包括抗病毒 、免疫调
2 结 果
2 1 治疗后 H VD A阴转 率 的 比较 . B N
从表 1 可见
治疗 3 月 、6个月 、9个 月 、 1 个 2个月 拉米 夫 定 治
胞癌及其并发症的发生 ,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 的抗 病 毒药 物 治 疗 目前 分 两种 :干 扰 素 和核 苷 类 似物 ,本 实 验表 明一 年 内短 期 抗 病 毒效 应 核 苷 类 似物拉米 夫定强于干扰素 ,无论 是 H V D A 及 B N
1 资料 和方 法
表 2 治疗后 H e g BA 转阴率 的比较
2 3 治疗 后 A T复常率 的 比较 . 工
性差 异 。( 0 0 ) P< .5
从 表 3可见 治疗
11 临床资料 6 例代偿期肝炎肝硬化患者均符 . o 合 20 年 《 05 慢性乙型肝炎 防治指南 》诊 断标 准。 其 中男 7 ,女 1 ,年 龄 2 6 1例 9例 1 9岁 ,两 组 均
降 ,患者 H VD A反跳 ,造成 病 情 加重 ,在用 药 B N
过程中患者应具有 良好的依从性 ,医生发现 Y D MD
变异及 时 调 整 药 物 ,避 免 不 良后 果 发 生 ,最 大 限 度使 生化 、血 清 学 及 组 织 学 得 到 改 善 。国 内外 大 量实 验 表 明 H e g 清 学 转 换 率 随 治疗 时 间延 长 BA 血
肝硬化失代偿期病例汇报

利尿剂治疗
针对乙型肝炎或丙型肝炎引起的肝硬化, 需长期服用抗病毒药物,以抑制病毒复制 ,延缓病情进展。
对于有腹水或下肢水肿的患者,医生会开 具利尿剂药物,以促进排尿,减轻水肿。
抗炎保肝治疗
其他对症治疗
应用抗炎保肝药物,以减轻肝脏炎症,保 护肝功能。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医生可能会开具其 他对症治疗药物,如止血药、降酶药等。
非药物治疗方案(如饮食、生活方式调整等)
饮食调整
建议低盐、低脂、高蛋白饮食,避免坚硬、刺激性食物,以免引起消 化道出血。同时,保持充足的水分摄入,以维持良好的内环境。
生活方式调整
建议患者注意休息,避免劳累,保持良好的作息时间。此外,保持良 好的心态和情绪稳定也对病情恢复有益。
戒酒戒烟
对于有饮酒习惯的患者,戒酒是非常重要的治疗措施。同时,戒烟也 有助于改善肝脏功能。
肝硬化失代偿期病例汇报
目录
• 病例概述 • 症状与体查 • 实验室及影像学检查 • 诊断与鉴别诊断 • 治疗与护理方案 • 预后评估与随访计划
01
病例概述
患者基本信息
患者姓名:张先生
职业:商人 籍贯:中国
年龄:52岁 性别:男
病情初步诊断
症状
乏力、食欲减退、黄疸、腹胀
诊断
肝硬化失代偿期
诊断依据
染。
肝脾肿大
肝脏体积增大,质地变硬;脾 脏也出现肿大,质地变硬。
腹水
腹部存在大量液体,导致腹部 膨隆,触诊有波动感。
蜘蛛痣与肝掌
皮肤上出现蜘蛛痣和肝掌,是 肝功能减退的表现。
鉴别诊断
慢性肝炎
患者有慢性肝炎病史,肝功能 检查转氨酶升高,但无腹水和
消化道出血等症状。
积聚(肝硬化)中医临床路径

积聚(肝硬化)中医临床路径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西医诊断为肝硬化的代偿期患者。
一、积聚(肝硬化)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积聚(TCD 编码:BNG040)。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肝硬化(ICD-10 编码:K74.601)。
(二)诊断依据1.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教材《中医内科学》第七版(田德禄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 年)。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医学会传染病与寄生虫病学分会、肝病学分会联合(2000 年)及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中华医学会感染病修订的《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学分会联合制定的《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中关于肝硬化代偿期的部分进行诊断。
(2005 年)2.疾病分期(1)代偿期(2)失代偿期3.证候诊断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积聚(肝硬化)诊疗方案”。
积聚(肝硬化)代偿期临床常见证候:湿热内阻证肝脾血瘀证肝郁脾虚证脾虚湿盛证肝肾阴虚证脾肾阳虚型(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积聚(肝硬化代偿期)诊疗方。
(中华中医药学会发布,ZYYXH/T88-2008)案”及《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积聚(肝硬化)代偿期。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28 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积聚(TCD 编码:BNG040)和肝硬化(ICD-10 编码:K74.601)的患者。
2.疾病分期属于代偿期(活动性),肝功能(ALT、AST、TB)异常者。
3.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但在住院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
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入院检查项目1.必需的检查项目(1)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2)肝功能、肾功能、血糖、血脂、电解质(3)凝血功能(4)甲胎蛋白(5)腹部超声(6)病原学筛查(乙肝、丙肝等)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根据病情需要而定,如自身免疫抗体、遗传学检查、肝纤维化指标、电子胃镜、肝组织病理检查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乙型肝炎肝硬化代偿期(2016年版)
一、乙型肝炎肝硬化代偿期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肝硬化(ICD-10:K74.100)伴慢性乙型活动性肝炎疾病编码。
(二)诊断依据。
根据《实用科学》(灏珠主编,人民卫生,2005年,第十二版)、《科学》(王吉耀主编,人民卫生,2013年,第二版)和中华医学会肝病分会,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2015年版《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中华肝脏病杂志,2015,23(12):888-905)。
《欧洲营养指南》(临床营养2006,25(2)285-294)。
1.根据影像学诊断或肝组织病理学诊断,肝脏弹性扫描检查、肝功能生化学、凝血功能以及Child-Turcotte-Pugh 评分等检查评估肝脏功能。
影像学、生物化学或血液学检查有肝细胞合成功能障碍或门静脉高压症证据,或肝组织学符合肝硬化诊断,不伴有食管胃底静脉曲破裂出血、腹水或肝性脑病等并发症。
2.乙肝病毒标志物阳性,可伴或不伴HBV DNA阳性和肝功能异常。
3.排除其他原因引起的肝硬化。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实用科学》(灏珠主编,人民卫生,2005年,第十二版)、《科学》(王吉耀主编,人民卫生,2013年,第二版)和中华医学会肝病分会,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2015年版《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中华肝脏病杂志,2015,23(12):888-905)。
《欧洲营养指南》(临床营养2006,25(2)285-294)。
1.隔离:血液与体液消毒隔离。
2.评估肝硬化为代偿期(Child-Pugh分级为A级);或按五期分类法评估肝硬化并发症情况,1期:无静脉曲,无腹水;2期:有静脉曲,无出血及腹水。
3.评估乙型肝炎病毒复制状态。
4.若HBVDNA阳性,应用核苷(酸)类药物抗病毒治疗。
5.中医中药。
(四)标准住院日为9–10日。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肝硬化(ICD-10:K74)伴慢性乙型活动性肝炎疾病编码。
2.符合需要住院的指征:乙肝肝硬化出现炎症活动(ATL 显著升高伴或不伴胆红素异常)。
3.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住院期间检查项目。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潜血;
(2)肝肾功能、胆碱酯酶、电解质、血糖、血脂、凝血功能、血氨;
(3)AFP、CEA、CA199、肝纤维化指标(PⅢP、Ⅳ型胶原、层连蛋白、透明质酸);
(4)HBsAg、HBsAb、HBeAg、HBeAb、HbcAb;HBV DNA;
(5)抗HCV;
(6)胸片、心电图、腹部B超。
(7)食管钡餐检查或胃镜检查。
2.根据患者情况可选择:
(1)铜蓝蛋白、抗HIV、RPR、甲状腺功能、自身免疫性肝病检查。
腹部增强CT或MRI;
(2)肝脏瞬时弹性成像;
(3)怀疑肝性脑病者可查血氨等;
(4)发现腹水者,需行腹水诊断性穿刺检查,包括腹水常规、生化、需氧和厌氧血培养瓶腹水细菌培养;
(5)肝硬化诊断有怀疑者,在血小板和凝血功能合格条件下,可行超声引导下肝穿刺活检术。
(七)治疗方案与药物选择。
1.一般治疗:
(1)休息,注意血液与体液隔离;
(2)热量供应:30-40kcal/Kg/d,蛋白质0.8-1.2g/kg.d,高维生素、易消化食物。
2.针对病因治疗:
存在肝硬化的客观依据时,无论ALT和HBeAg情况,若HBVDNA阳性,需要长期抗病毒治疗,初治治疗推荐选用恩替卡韦或替诺福韦酯。
酌情应用干扰素抗病毒治疗。
3. 其他对症支持治疗:
包括静脉输注护肝药物、维持水、电解质、酸碱平衡;酌情应用血浆、白蛋白支持治疗等。
避免肾损伤药物使用。
4.中医中药。
(八)出院标准。
病情稳定,治疗方案确定。
(九)变异及原因分析。
1.经治疗后,乙肝肝硬化患者肝功能严重障碍或进行性恶化,伴失代偿期并发症,如不能控制的自发性腹膜炎、肝肾综合征、食管胃底静脉曲合并出血、肝性脑病等,则退出该路径,进入相应的临床路径。
2.经检查发现原发性肝癌,则退出该路径,进入相应的临床路径。
二、乙型肝炎肝硬化代偿期临床表单
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肝硬化(ICD-10:K74)伴慢性乙型活动性肝炎
患者:性别:年龄:门诊号:住院号:
住院日期:年月日出院日期:年月日标准住院日:9–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