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olin费利克斯门德尔松第22首《无词歌》作品.53,第4首小提琴 钢琴伴奏曲谱FelixMendelssohnNo.22SongWi
无词歌的难易排名 [门德尔松钢琴曲集《无词歌》中三首《威尼斯船歌》的分析]
![无词歌的难易排名 [门德尔松钢琴曲集《无词歌》中三首《威尼斯船歌》的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2abd032fcec789eb172ded630b1c59eef8c79a92.png)
无词歌的难易排名[门德尔松钢琴曲集《无词歌》中三首《威尼斯船歌》的分析]1006-026X〔2021〕11-0000-02一、作曲家门德尔松与《无词歌》(一) 作曲家概况门德尔松全名雅各布路德维希费利克斯门德尔松(Jacob Ludwig Felix Mendelssohn),1809年2月3日生于德国汉堡一个犹太人家庭,是有名哲学家和学者摩西门德尔松( Moses Mendelssohn ,1729-1786)的孙子。
费利克斯的父亲是胜利的银行家,母亲有相当的钢琴造诣,是儿女们的音乐启蒙老师。
殷实的家境和富有文化教养的家庭给孩子们提供了充分的进展机会,也造就了门德尔松与大部分音乐天才迥然不同的气质。
门德尔松从小显示出超人的音乐天赋:九岁登台公演,十一岁开始作曲,十六岁到巴黎闯荡,开始与音乐界名流交往。
门德尔松十七岁回德国主持《仲夏夜之梦》序曲的演出,同年4月去英国,这是他十次大不列颠之行的首次。
或许是个人秉性与民族性格相投吧,门德尔松优雅恬静的风度和不矜不伐的气质在英伦大受欢迎,一路春风得意。
1832年,他在杜塞尔多夫下莱茵音乐节显示了杰出的指挥才能,三年后应邀担任莱比锡布业会堂音乐会常任指挥。
布业会堂音乐会(Gewandhauskonzerte )是系列管弦乐音乐会.创办于1743年,先在私人住宅和旅店举行,1781年移至布业会堂,并因此得名。
布业会堂音乐会在此演出达一百零三年,1885年始迁入一新建的音乐厅。
此音乐会历史悠久,规格很高,在西方素有盛誉。
门德尔松二十八岁娶法国女子塞西尔让莱诺为妻,家庭生活美好,他们的后裔如今遍布世界各地。
他亲自去英国指挥自己的《苏格兰交响曲》,将它献给维多利亚女王,并和皇室成员共度了开心的时辰。
1846年完成清唱剧《以利亚))(Elijah),并在伯明翰音乐节指挥首演.这部戏在英国风行一时,成为他音乐生涯到达顶峰的象征.1847年5月,门德尔松钟爱的姐姐突然死亡,他受到沉重打击,健康状况快速恶化。
门德尔松《无词歌》Op.62No.1的创作解析

门德尔松《无词歌》Op.62 No.1的创作解析门德尔松的经典钢琴小品集《无词歌》在浪漫主义钢琴作品中占据重要地位,它继承了古典主义音乐作品传统形式,同时在文学性、标题性和描绘性方面显示出浪漫主义的根本特征。
作品号Op.62发表于1844年,是门德尔松创作成熟期的优秀作品。
一、次级结构的非对称性西方共性创作中结构的平衡性源自于次级结构的呼应原则,即“乐汇-乐节-乐句-乐段”通常呈现出规模上的倍数关系,而这首作品在各部分的结构层次上都体现出非对称特点:(1)呈示部分中平行乐句的非对称结构关系呈示部分两乐句中,后乐句形成两小节扩充结构。
因此形成了非对称乐句的结构特点。
其中a句的4个小节,采用“双核动机+音程扩大、溯型”的方式,构成的2+2的两个等长乐节组合而成的主题句。
第二句主体部分仍为4小节,但由于转入b小调后,K6 4-D2-T6的线性低音形态及旋律落点位置#F-B四度上行跳进所带来的不稳定性,导致必须通过重复后一乐节以获得更加完满的终止状态。
谱例1:门德尔松《无词歌》Op.62 No.1呈示部分a1乐句和声缩谱如图所示,技术层面主要从三个方面体现:其一,法兰西增六和弦(b5D4 3/D)代替之前第二乐节中的的sii4 3,以此获得下属功能递进关系中的语气强化,这种强化是源自于和弦本身所带来的半音化的声部倾向。
其二,终止四六和弦+原位属七、主和弦”是构成完满终止的显性条件,相较于第二乐节D2-T6的线性低音,显然具有截然不同的结构功能表现。
其三,旋律形态上,在最后乐节的收束乐思当中再次变成了由环绕式邻音构成的级进旋律走向,相较于a1主体部分的跳进式旋律,呈现出更为完满的终止感。
另外,在门德尔松的《无词歌》当中,如果说通过重复尾部材料形成扩充的后乐句模式随处可见,那么通过裁截模进并关联收束乐思形成扩充的创作模式,则较少出现,而这种写法本身就带有了一定的展开性。
综上,后乐句为获得完满收束的意图,导致乐段内的非对称结构关系。
门德尔松作品目录(5)

门德尔松作品⽬录(5)0167 5. Heute so ihr seine StimmehoretChœur, pour ténor et chœur(SATB), en sol mineur, avecorchestre(2 flûtes, 2 hautbois, 2clarinettes, 2 bassons, 2 cors, 2trompettes, timbales, 2 violons,alto, violoncelle et contrebasse)Andante 5.惟愿你们今天听他的话。
合唱曲,为男⾼⾳和合唱队(混声合唱)及管弦乐队⽽作。
(长笛2,双簧管2,单簧管2,⼤管2,圆号2,⼩号2,定⾳⿎,⼩提琴2,中提琴,⼤提琴和低⾳提琴)⾏板0168471839Gesange (6) pour voix avecaccompagnement de piano 为⼈声和钢琴伴奏⽽作的歌曲6⾸。
016911839Minnelied: Wie der Wuell solieblich klingetgesang, en la majeur, pourvoix avec accompagnementde pianoTexte: Ludwig Tieck Andante1.爱之歌:为何喷泉的声⾳这么可爱A⼤调为⼈声和钢琴伴奏⽽作的歌曲。
歌词:路德维格·蒂克⾏板017021839Morgengruss: Ueber dieBerge steigt schon die Sonnegesang, en ré majeur, pourvoix avec accompagnementde pianoTexte: Heinrich Heine Andantino2.早晨的问候:太阳已经升上⼭顶D⼤调为⼈声和钢琴伴奏⽽作的歌曲。
歌词:海因⾥希·海涅⼩⾏板017131839Fruhlingslied: Durch denWald, den dunklen, gehtgesang, en si bémol majeur,pour voix avecaccompagnement de pianoTexte: Nikolaus Lenau Allegro assai vivace3.春之歌:穿过森林,⿊暗来临b G⼤调为⼈声和钢琴伴奏⽽作的歌曲。
门德尔松《无词歌》两首单三五部曲式作品音乐结构分析

69SONG OF YELLOW RIVER 2023/ 14因此,可以称之为三部五部曲式①。
虽然杨儒怀教授对三部五部曲式结构的定义非常清晰明确,实际分析中还是缺乏一定操作性。
定义中突出了再现三部曲式特殊的反复,特殊的反复范围极为广泛,何种特殊的反复才能导致再现单三部曲式演变为单三五部曲式结构,并没有明确的提示。
中央音乐学院范乃信教授在其著作《曲式精要》中在前人的研究基础上,给出了更为详细的定义:单三部曲式常见的反复大约有三种……如果反复的B+A 两段发生了结构(扩充或缩减)的变化,使之无法与原B+A 两段重叠吻合……可以界定为五部结构(不再是单三部的简单反复或变奏反复),由于它源自单三部曲式的联合反复,所以名为三部五部曲式,亦可称单三五部曲式。
②这个定义明确了反复的B+A 段主要是结构上面发生了扩充或者缩减,对于分析者辨别单三五部曲式结构和双单三部曲式结构的区别提供了比较好的帮助作用。
三、无词歌第8首音乐结构分析无词歌第8首为门德尔松作品Op.30六首作品中的第2首,速度为很快的快板,创作于1833-34年间,最初于1835年在法国以《Six Romances》出版,同年末,在德国以《Lieder ohne Worte》再次出版。
这首乐曲的结构特点为B 段在重复时没有变化,A 段重复时结构规模获得了明显扩大。
乐曲最开始由b b 小调开始,但最后结束落在了其同主音大调b B 大调上,让听众感受到了调式色彩的变化。
其曲式结构为典型的单三五部曲式结构,作为对比段和再现段的B 段和A 段出现后,紧接着一起再次重复出现。
重复时A 段的第2句进行了明显扩充,由10小节延长为14小节,同时第2句出现还出现了新的材料和新的调式。
该乐曲的曲式结构图如下:乐曲的呈示段A 段是一个8+10的两句式非对称的平行转调乐段。
a 句可平分为两个乐节,前四小节主旋律在中间声部,连续四个短促的F 音在高声部双音分解和弦构成的固定音型衬托下,表现出欢快活泼的气质。
陈蓉晖小提琴25首曲目

陈蓉晖小提琴25首曲目
1. 莫扎特:第五小提琴协奏曲
2. 贝多芬:第九小提琴奏鸣曲
3. 巴赫:G小调小提琴协奏曲
4. 帕格尼尼:第一小提琴协奏曲
5. 萨拉萨蒂:卡门幻想曲
6. 圣桑:第三小提琴协奏曲
7. 肖斯塔科维奇:第一小提琴协奏曲
8. 莫扎特: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
9. 布拉姆斯:第三小提琴奏鸣曲
10. 阿尼诺·罗西:小提琴幻想曲
11. 费利克斯·门德尔松:E小调小提琴协奏曲
12. 费利克斯·门德尔松:第三小提琴奏鸣曲
13. 伊扎克·斯特恩:第一小提琴协奏曲
14. 莫扎特:A大调小提琴协奏曲
15. 理查德·施特劳斯:小提琴协奏曲
16. 科尔尼戈:第一小提琴协奏曲
17. 李斯特:小提琴与钢琴的黎明
18. 马克斯·布鲁赫:第一小提琴协奏曲
19. 基特林:第五小提琴奏鸣曲
20. 拉赫玛尼诺夫:小提琴与钢琴的热情
21. 费利克斯·门德尔松:D小调小提琴协奏曲
22. 费利克斯·门德尔松:第二小提琴奏鸣曲
23. 德沃夏克:小提琴与钢琴的舞曲
24. 布鲁斯特·弗拉德:小提琴协奏曲
25. 柴可夫斯基: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
门德尔松《无词歌》的艺术特点及演奏要旨分析

门德尔松《无词歌》的艺术特点及演奏要旨分析作者:乔萌萌来源:《文艺生活·文艺理论》2013年第03期摘要:德国作曲家费利克斯·门德尔松(Felix Mendelssohn,1809-1847)是19世纪上半叶欧洲浪漫主义时期杰出的代表。
他的作品简洁精炼,旋律流利生动,音乐语言清新自然。
在钢琴音乐创作方面,门德尔松首创了无词歌,把歌唱性的旋律和钢琴织体结合成了一个统一的整体。
这些音乐作品形象既鲜明又具体,表达了门德尔松对生活和大自然的热爱与赞美,成为19世纪小型器乐曲的重要体裁,在浪漫主义抒情钢琴作品中占有特殊的地位。
关键词:门德尔松;无词歌;演奏中图分类号:J6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3)08-0106-02一、门德尔松《无词歌》的艺术特点19世纪的欧洲无论是在社会意识形态、科学技术领域以及文化艺术方面都占有重要地位,并且呈现出空前的发展趋势,各个领域的相互影响为19世纪的文化艺术发展提供了相当的空间。
门德尔松的钢琴音乐中既包含了古典主义的理性和严谨,又有着浪漫主义的艺术情怀。
古典主义的形式和浪漫主义情感的结合贯穿了他一生的创作音乐风格。
在门德尔松的钢琴作品中,奏鸣曲、变奏曲以及赋格曲的创作体裁与他的钢琴小品相比都有着鲜明的抒情性因素。
《无词歌》听起来似乎很短小没什么技巧可言,但当我们仔细的审视与反复的体味这些看似平淡的钢琴小品后,忽然发现,《无词歌》绝非只是简简单单的休闲小品,而是有着丰富的内涵和崇高的艺术境界的钢琴精品,这些作品饱含了门德尔松丰富而又宝贵的音乐思想以及独具匠心的艺术魅力。
门德尔松关于继承性和独立性的音乐创作思想是由于他的钢琴音乐所表现的古典与浪漫的二重性特征。
由此看来,音乐的创作风格与音乐家的创作思想和理念是密不可分的。
若要说他的作品开辟了新道路,那在他看来却只是创作家的思想不同罢了。
《无词歌》是浪漫主义音乐的产物,在浪漫主义抒情派钢琴音乐作品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门德尔松《无词歌》Op.30结构特点分析

门德尔松《无词歌》Op.30结构特点分析门德尔松《无词歌》是德国浪漫主义音乐家门德尔松创作的一部歌曲集,Op.30也是门德尔松生前作品中较为著名的一部。
这部歌曲集包含了六首无词歌,分别是《春天风情歌》、《水边歌》、《盔甲歌》、《夜曲歌》、《大地舞曲歌》和《彩云歌》。
每一首歌都有其独特的音乐风格和特点,是门德尔松音乐创作中的重要作品之一。
本文将对《无词歌》Op.30进行结构特点分析,探究其中所蕴含的音乐魅力。
我们先来看一下《无词歌》Op.30的整体结构。
这部歌曲集共有六首歌曲,每一首歌都是由钢琴和声乐部分组成。
在整体结构上,门德尔松运用了多种不同的音乐形式和风格,每一首歌都具有明确的主题和情感表达。
通过对比和对位的方式,构建了整部歌曲集的音乐主题和情感走向。
在门德尔松展现了其对声乐和钢琴组合的深刻理解和灵活运用,使得整部歌曲集既有统一性又有丰富的多样性。
接下来,我们分别来分析每一首歌曲的结构特点。
首先是《春天风情歌》。
这首歌曲以明快活泼的节奏开场,表现了春天的欢快和生机。
在结构上,歌曲采用了A-B-A’的三段式结构,首部开场的A段表现出轻快的旋律和愉悦的情感,B段则转入略带忧伤和迷离的情感,最后再回到A段,并以优美的旋律和动听的音乐画面结束,整首歌曲旋律优美,情感表达明快。
接着是《水边歌》。
这首歌曲的音乐风格和情感气氛完全不同于前一首歌曲,它构建了一个宁静、舒缓、恬静的水边景象。
整首歌曲以A-A’-B-B’-A’’-A’’’的结构呈现,前两个A段表现了水边宁静的景象和平和的情愫,B段则在音乐上转折出浓烈的情感,再回到A段并不断发展深化,最终以A段的音乐图景和情感结束。
歌曲中运用了充分的对位和变奏手法,表现了水边景象的多样性和丰富性。
接下来是《盔甲歌》。
这首歌曲的音乐风格和情感气氛更加雄壮和豪迈,表现了战士们的英勇和战斗的壮丽。
这首歌曲以A-B-A’-B’的四段式结构组成,A段展现了激昂的旋律和豪迈的情感,B段则转折出一丝凝重和战斗的氛围,A’段再次呈现激昂和豪迈的情感,B’段进一步加强了战斗氛围,最终以磅礴的音乐画面和激越的情感结束。
门德尔松无词歌

再现段A1是融合了c句材料的综合再现。A1段是一个对比乐段,由a′+c′两 句构成,是一个4+4的方整性结构。a′句基本原样再现。c′句是在B段c句的 基础上变化重复,伴奏织体巧妙的衔接了a′句。同时在调性上回归主调bE大 调,凸显了一些奏鸣曲式调性附和的特征,最后以一个K46-D7-T的进行完全 终止并衔接coda。
《门德尔松无词歌》是一部充满情感与思想深度的音乐作品集。通过非歌唱性 旋律的运用以及其他多种音乐元素的展现,这本书无疑为人们提供了一种独特 的音乐体验。无论大家是音乐爱好者还是专业人士,《门德尔松无词歌》都将 成为大家音乐之旅中难忘的一部分。
阅读感受
《门德尔松无词歌》是一本让我深感震撼的音乐书籍。我原以为这会是一本充 满炫技和华丽乐章的书,然而,当我深入阅读时,我发现它所表达的,远超过而充满活力的旋律,描绘了一幅春天的美好景象。它表达了对于生命的热爱和 对于自然的敬畏之情,成为了古典音乐中最受欢迎的无词歌之一。 《门德尔松无词歌》是一本充满情感和音乐性的作品。它展现了作曲家门德尔松对于生活的热爱 和对于音乐的精湛技艺,同时也为听众提供了一个感受音乐之美的机会。这部作品不仅是古典音 乐中的经典之作,也是全人类文化宝库中的瑰宝。
另外,连续的大跳也是《无词歌》中常见的旋律形态。这种连续的大跳使得旋 律线跳动崎岖,往往给人一种戏剧性的冲击。例如,在OPNO.4乐曲的高潮部 分,从四度、六度、直到七度的连续大跳将高潮展现得淋漓尽致,使听者感受 到强烈的情感波动。
宣叙调风格的旋律也是《无词歌》的一大特点。这种旋律往往以柔板的速度进 行,如泣如诉地描绘和诉说着人们内心的情感。例如,OPNO.4被描述为带有 宣叙调风格的旋律作品,它的速度是柔板,仿佛在讲述一种“灵魂的悲哀”。 这种旋律形态无疑加深了作品情感的深度,使听者更能够感受到作品所表达的 情感与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