橘皮竹茹汤的功效与作用

合集下载

试述桔皮竹茹汤证的病理,临床表现及治疗原则。

试述桔皮竹茹汤证的病理,临床表现及治疗原则。

试述桔皮竹茹汤证的病理,临床表现及治疗原则。

佚名
【期刊名称】《河北中医》
【年(卷),期】1981(000)B12
【摘要】答:病理:胃有虚热、胃气上逆。

证状:哕逆呕吐兼不思食,口干,虚烦少气,舌红,脉虚数.治法:清热补虚,降逆和胃.方剂:桔皮竹茹汤,方用橘皮、生姜降逆,竹茹甘寒清胃热,人参、甘草、大枣补虚,共奏清热补虚,降逆止哕之效.
【总页数】1页(P6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83.3
【相关文献】
1.风湿证的病因病理是什么?分别试述风湿留着肌肉证和风湿留着关节证的主要证状及治法。

[J],
2.试述麻黄升麻汤证的病因病理、主要脉证和治法。

[J],
3.试从病理、证状、治法上比较桂麻各半汤证、桂二麻一汤证、桂二越婢一汤证。

[J],
4.试述炙甘草汤证的病因病理、主证和治法 [J],
5.试述妇人乳中虚的病理机转、临床表现和治疗。

[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加味竹茹汤的功效与作用

加味竹茹汤的功效与作用

加味竹茹汤的功效与作用
加味竹茹汤是一种中药方剂,加味竹茹汤的食用方法也有很多种,不同的食用方法对身体的效果也有可能存在差异,所以要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服用。

【处方】
橘皮、半夏、茯苓、甘草、竹茹、黄连、干葛。

【功能主治】
伤寒哕而有郁热在胃中者,及胃病痰热呕哕者。

【用法用量】
《伤寒广要》本方用桔红二钱,半夏二钱,茯苓二钱,甘草五钱,竹茹一团,黄连(姜炒)一钱,葛根一钱半。

【摘录】
《伤寒全生集》卷二
看了上文的介绍,我们知道像加味竹茹汤这种方剂已经成为了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种养生方法,尤其是比较传统的朋友对于方剂更是情有独钟。

随着中国历史的不断演变和推进,对于方剂
的分类也越来越细分,经过不同工艺的处理,各方面也都有所改善,相信会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黄连竹茹橘皮半夏汤功效与作用 药用价值 用法用量

黄连竹茹橘皮半夏汤功效与作用 药用价值 用法用量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黄连竹茹橘皮半夏汤功效与作用药用价值用法
用量
导语:黄连竹茹橘皮半夏汤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一种方剂,但是不经常服用这种药的人对于黄连竹茹橘皮半夏汤的了解也不多,那么究竟黄连竹茹橘皮
黄连竹茹橘皮半夏汤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一种方剂,但是不经常服用这种药的人对于黄连竹茹橘皮半夏汤的了解也不多,那么究竟黄连竹茹橘皮半夏汤是怎样的呢,它的功效和作用是什么,下面我们来了解一下。

【处方】黄连竹茹橘皮半夏
【功能主治】清胃化湿,理气降逆。

治湿热呕吐。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录】《温热经纬》卷五
【处方】黄连、竹茹、橘皮、半夏。

【功能主治】幼儿脾胃失伤,呕逆者。

【各家论述】王士雄:于橘皮竹茹汤去生姜之温,甘草之甘;加黄连之苦寒,以降诸逆冲上之火;半夏之辛开,以通格拒搏结之气。

【摘录】《温热经纬·三时伏气外感篇》
以上就是为大家介绍的黄连竹茹橘皮半夏汤的食用方法等,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大家平时不妨试试,相信对于改善疾病的情况肯定是有帮助的。

生活常识分享。

竹茹泡水喝的功效竹茹泡水喝的禁忌

竹茹泡水喝的功效竹茹泡水喝的禁忌

竹茹泡水喝的功效竹茹泡水喝的禁忌竹茹这种药材在生活中使用广泛,但并没有被所有人熟知。

中医方面认为,竹茹性寒味甘,含有大量的木质素以及纤维素,全年都可以采收,洗干净就可以直接使用,非常的方便以及有效。

下面就跟小编来了解一下吧!竹茹泡水喝的功效第一:涤痰开郁若是身体出现了胆虚痰热导致的心情郁结以及烦闷不宁等毛病,可以将竹茹和甘草、生姜、枳实、茯苓、半夏以及陈皮等药材一起搭配制作成温胆汤服用,健康可以获得很好的恢复。

若是患有的是中风导致的痰迷心窍以及口舌不能言,那么需要将竹茹和半夏、枳实、人参、甘草以及胆星、菖蒲、茯苓等中药材搭配制作成涤痰汤来使用。

第二:清热除烦小编建议大家,生活中若是出现了心烦意乱或者是热病还没有完全消退等情况,可以使用竹茹令身体更加舒爽。

这个时候应该将竹茹和竹叶、石膏、芦根准备适量,然后用清水煎煮服用药液。

第三:治疗女性怀孕期间的恶阻呕吐以及食不下咽对于孕妇来说,怀孕其实并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很多女性在这个阶段都会出现食不下咽甚至是呕吐的情况,建议可以用竹茹来缓解不舒服的毛病。

小编建议,将青竹茹和橘皮准备适量,然后再加上一两的生姜以及茯苓、半夏,这五味中药材用清水煎煮,最后药液剩下三分之一的时候分为三分服用,用药频率可以适量的增加,孕妇的食欲就可以获得很好的恢复。

第四:治疗哕逆将三十枚的大枣和半斤的生姜、两斤的橘皮、二升的竹茹以及五两的甘草、一两的人参一起用清水煎煮,然后趁热每天服用三次。

这种橘皮竹茹汤记载在《金匮要略》中,对于哕逆有着很不错的疗效。

第五:治疗大病之后身体虚烦而导致的睡眠质量下降大病初愈之后身体的体质将会下降,很多人也会出现感觉虚烦一直都睡不着,这可如何是好呢?小编建议,这个时候可以将竹茹和其他的中药材搭配制作出温胆汤来服用,不仅可以令睡眠质量更好,同时身体也可以更加快速的恢复。

建议将竹茹、半夏、枳实、陈皮以及甘草、茯苓一起搭配制作成药散,然后用生姜、红枣一起煎煮,每天饭前服用。

橘皮竹茹汤

橘皮竹茹汤

橘皮竹茹汤橘皮竹茹汤,中医方剂名。

出自《金匮要略》,为理气剂,具有降逆止呃,益气清热之功效。

主治胃虚有热之呃逆。

呃逆或干呕,虚烦少气,口干,舌红嫩,脉虚数。

临床常用于治疗妊娠呕吐、幽门不完全性梗阻、膈肌痉挛及术后呃逆不止等属胃虚有热者。

【歌诀】橘皮竹茹治呕逆,人参甘草枣姜齐,胃虚有热失和降,久病之后更相宜。

【原文】哕逆者,橘皮竹茹汤主之。

橘皮竹茹汤方橘皮(二升)竹茹(二升)大枣(三十个)生姜(半斤)甘草(五两)人参(一两)右六味,以水一斗,煮取三升。

温服一升,日三服。

【功用】降逆止呃,益气清热。

【主治】胃虚有热之呃逆。

呃逆或干呕,虚烦少气,口干,舌红嫩,脉虚数。

【方义】呃逆之证,皆因胃气不能和降而起,但有寒热虚实之分。

本方证因胃虚有热,气逆不降所致。

胃虚宜补,有热宜清,气逆宜降,故立清补降逆之法。

方中橘皮辛温,行气和胃以止呃;竹茹甘寒,清热安胃以止呕,皆重用为君药。

人参甘温,益气补虚,与橘皮合用,行中有补;生姜辛温,和胃止呕,与竹茹合用,清中有温,共为臣药。

甘草、大枣助人参益气补中以治胃虚,并调药性,是为佐使药。

诸药合用,补胃虚,清胃热,降胃逆,且补而不滞,清而不寒,对于胃虚有热之呃逆、干哕,最为适宜。

本方为治疗胃虚有热呕逆之常用方。

临床应用以呃逆或呕吐,舌红嫩,脉虚数为辨证要点。

【加减化裁】①若胃热呕逆兼气阴两伤者,可加麦冬、茯苓、半夏、枇杷叶以养阴和胃;②兼胃阴不足者,可加麦冬、石斛等养胃阴;③胃热呃逆,气不虚者,可去人参、甘草、大枣,加柿蒂降逆止呃。

【禁忌】呕逆因实热或虚寒而致者,非本方所宜。

【文献摘要】1、原书主治《金匮要略·呕吐哕下利病脉证治》:“哕逆者,橘皮竹茹汤主之。

”2、方论选录吴昆《医方考》卷3:“大病后,呃逆不已,脉来虚大者,此方主之。

呃逆者,由下达上,气逆作声之名也。

大病后则中气皆虚,余邪乘虚入里,邪正相搏,气必上腾,故令呃逆。

脉来虚大,虚者正气弱,大者邪热在也。

橘皮竹茹汤的功效

橘皮竹茹汤的功效

橘皮竹茹汤的功效关于《橘皮竹茹汤的功效》,是我们特意为大家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夏日炎炎,是很易上火的时节,常常健身运动的小伙伴们也是很老是出汗,胃热气盛。

在夏季里,一碗养血清热解毒的橘皮竹茹汤变成不能少的健康饮品。

肠胃不好的小伙伴们亦能够喝橘皮竹茹汤,由于这汤能够保肝护肝,降胃火,功效实际效果较为显著。

有关橘皮竹茹汤的作用,期待大伙儿能够来掌握一些本文。

构成为:橘子皮、竹茹各二升(12克),姜片500克(9克),甘草五两(6克),山参一两(3克),红枣三十枚(5枚),(以上括弧内使用量为现阶段中药汤剂使用量)。

以水1 000ml煎取300ml,温服150ml,日二服。

《金匮》此方用治“哕逆”者。

“哕”的含意:一就是指“呃逆”。

如《景岳全书》说:“哕者,呃逆也。

”一者指“作呕”。

如《丹溪心法·呕吐》说:“在线听书无一物,此谓哕。

”二种症状均与胃气上逆相关。

呃逆的主要表现是喉间呃呃一声声,声短而频,无法自做,等于西医方面常说的膈肌痉挛。

其关键辨证论治是胃失和降,气逆动膈。

如因进餐受寒症或气轮不如意而导致一时性气逆作呃,并无别的兼见病症者,归属于临时的生理现象,可无须吃药。

《灵枢·杂病》篇明确提出了三种建议治疗法,即:以草呛鼻取嚏,嚏罢了;免息(闭气)而疾迎引之,立止;大惊之也可以已。

但若呃逆持续发病或反复发病,具备显著的兼见病症,或出現在别的急、慢性疾病全过程中的,则归属于病理学反映,即需用药治疗,并要鉴别症状的热寒实虚而遣方服药。

橘皮竹茹汤具备养血清热解毒、和胃降逆的功效,主冶胃虚有热,气逆动膈引发的呃逆。

以其为气虚,故呃逆时有时无,呃声不高;因其胃热,故喉干舌红,脉诊虚数。

聚瑞橘子皮艰辛温性,行气和胃;竹茹生津润,清热解毒降逆;二药相伍,清热解毒安胃,降逆止呃,并成君药。

姜片辛温为呕家圣药,与竹茹搭配以提升降逆止呕之手;山参辛温而养血柔肝,与茯苓共用使行中有补胃气得安,共为臣药。

004呃逆(膈肌痉挛)橘皮竹茹汤

004呃逆(膈肌痉挛)橘皮竹茹汤

用方体会:根据呃逆受凉诱发辨为寒,再根据中午加剧,无汗辨为外寒遏制,又因口干欲饮水,舌红苔黄辨为内热上扰,以此选用麻黄汤与橘皮竹茹汤合方加味。方中麻黄辛温散寒。桂枝通阳降逆。杏仁降泄浊逆。橘皮、生姜温胃和中。竹茹、黄连清热降逆和胃。党参、粳米、大枣、甘草益气和胃缓急。方药相互为用,以取得治疗效果。
方中橘皮行气化滞,和胃降逆。竹茹清热和胃,降泄浊气。人参补益脾胃,和畅中气。生姜降逆醒脾和胃。大枣、甘草,益气补中,调理脾胃。
【使用禁忌】脾胃寒湿证,慎用本方。
【临证答疑】
1、怎样选择橘皮竹茹汤用量?
答:运用橘皮竹茹汤主治虚热呃逆证,只有重用橘皮温胃降逆,才能使胃气得降;只有重用竹茹,才能清胃降逆。为何胃热气逆而重用橘皮,因胃以通降为顺,得温则降,得寒则凝,所以治胃热气逆必重用温胃降逆药,但因温胃又助热,所以又必须重用竹茹清热降逆,以此相互为用,相互制约,从而取得最佳治疗效果。
【衷中参西】合理运用橘皮竹茹汤指导中医辨证与西医辨病,无论是治疗消化疾病,还是治疗泌尿疾病等,都必须符合橘皮竹茹汤主治病变证机与审证要点,以此才能取得治疗效果。临证选用橘皮竹茹汤治疗西医疾病还可用于:肾功能衰竭,肺气肿等。
【中医治法】补虚清热,和胃降逆。
【方药西用】具有抑制胃酸、保护胃黏膜、增加心肌收缩力、抗休克、抗炎、抗过敏、祛痰、平喘、保肝、改善肾功能等作用。
用方点拨:根据胃中嘈杂,浊气上冲于咽辨为虚热气逆,再根据口苦辨为热,又因乏力辨为气虚,以此选用橘皮竹茹汤清胃降逆,加黄连清胃降逆,牡蛎制酸降逆,代赭石清泻重镇降逆。方药相互为用,以奏其效。
【中医辨证】虚热呃逆证:呃声低沉无力,气不接续,或脘腹疼痛,饮食不振,面色不荣,四肢倦怠,乏力,神疲,舌红,苔黄白相兼,脉虚弱。

橘皮竹茹汤

橘皮竹茹汤

橘皮竹茹汤
由于气温的不断升高,在炎炎夏日里,人很容易会出现全身乏力、食欲不振、容易出汗、昏昏欲睡等症状。

因此,在这个炎热的夏天里拥有一个合理的饮食习惯对于缓解上述症状会非常有帮助。

生活家小编特别为您搜罗了适合这个夏天的饮食保健知识,为您贴身定制夏季健康饮食!
该方的药物组成为:橘皮、竹茹各二升(12克),生姜半斤(9克),甘草五两(6克),人参一两(3克),大枣三十枚(5枚),(以上括号内剂量为目前中药汤剂用量)。

以水1 000毫升煎取300毫升,温服150毫升,日二服。

《金匮》此方用治“哕逆”者。

“哕”的含义:一是指“呃逆”。

如《景岳全书》说:“哕者,呃逆也。

”一者指“干呕”。

如《丹溪心法·呕吐》说:“有声无物,谓之哕。

”两种病症均与胃气上逆有关。

呃逆的表现是喉间呃呃连声,声短而频,难以自制,相当于西医所说的膈肌痉挛。

其主要病机是胃失和降,气逆动膈。

如因进食受风寒或气机不顺而致一时性气逆作呃,并无其他兼见症状者,属于暂时的生理现象,可不必服药。

《灵枢·杂病》篇提出了三种建议疗法,即:以草刺鼻取嚏,嚏而已;无息(憋气)而疾迎引之,立止;大惊之亦可已。

但若呃逆持续发作或反复发作,具有明显的兼见症状,或出现在其他急、慢性疾病过程中的,则属于病理反应,即需药物治疗,并要辨别证候的寒热虚实而遣方用药。

橘皮竹茹汤具有益气清热、和胃降逆的作用,主治胃虚有热,气逆动膈所致的呃逆。

因其为气虚,故呃逆时断时续,呃声不高;因其胃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橘皮竹茹汤的功效与作用
所有的药物都要了解它的注意事项和适用人群后,才可以进行服用。

对于中药方剂橘皮竹茹汤来说也是一样,接下来为大家介绍一下。

【别名】
竹茹汤(《医学入门》卷七)、陈皮汤(《证治准绳·类方》卷五)
【处方】
橘皮12克竹茹12克大枣5枚生姜9克甘草6克人参3克
【功能主治】
理气降逆,益胃清热。

治久病体弱或吐下后胃虚有热,气逆不降,呃逆或呕吐,舌嫩红,脉虚数。

【用法用量】
上药六味,以水一升,煮取300毫升,温服100毫升,日三次服。

【摘录】
《金匮要略》卷中
【拼音名】
Jú Pí Zhú Rú Tāng
【处方】
赤茯苓(去皮)橘皮(去白)枇杷叶(拭去毛)麦门冬(去心)青竹茹半夏(汤洗7次)各30克人参甘草(炙)各15克
【制法】
上药哎咀。

【功能主治】
降逆止呕,和胃清热。

治胃热多渴,呕哕不食。

【用法用量】
每服12克,用水220毫升,加生姜5片,煎至160毫升,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
《重订严氏济生方》
【别名】
麦门冬竹茹汤
【处方】
赤茯苓(去皮)1两,橘皮(去白)1两,枇杷叶(拭去毛)1两,麦门冬(去心)1两,青竹茹1两,半夏(汤洗7次)1两,人参半两,甘草(炙)半两。

【功能主治】
胃热多渴,呕哕不食。

体强新病,未经苦寒攻下,或误投热药滞药,脉见洪数滑实,呃逆声重相连者。

【用法用量】
麦门冬竹茹汤(《医统》卷二十七)。

【各家论述】
《医方集解》:此足阳明药也。

胃火上冲,肝胆之火助之,肺金之气不得下降,故呕。

竹茹、枇杷叶、麦门冬皆能清肺而和胃,肺金清则肝气亦平矣;二陈所以散逆气;赤茯苓所以降心火;生姜呕家之圣药;久病虚羸,故以人参、甘草、大枣扶其胃气也。

【摘录】
《济生》卷二
【处方】
竹茹、麦冬、建曲、鲜斛、炙草、橘红、沙参、谷芽、茯苓、杷叶。

【功能主治】
麻疹胃虚羸瘦,呕逆不已。

【用法用量】
加生姜,水煎服。

【摘录】
《麻症集成》卷四
【别名】
竹茹汤、陈皮汤、竹茹橘皮汤
【处方】
橘皮2斤,竹茹2升,大枣30枚,生姜半斤,甘草5两,人参1两。

【功能主治】
伤寒病后虚羸,哕逆不已;或吐利后,胃虚膈热呃逆;或产后呃
逆;或四时伤风咳逆。

【用法用量】
竹茹汤(《医学入门》卷七)、陈皮汤(《医学纲目》卷十六)、竹茹橘皮汤(《中国医学大辞典》)。

本方方名,《医学纲目》引作“陈皮竹茹汤”。

【各家论述】
1.《医方考》:橘皮平其气,竹茹清其热,甘草和其逆,人参补其虚,生姜正其胃,大枣益其脾。

【临床应用】
呃逆:林某,男,34岁。

呃逆已十余年,时好时坏,经常发作,曾经治疗无效。

此次发作加剧,呃逆频发,恶心吐涎,口渴,上腹部疼痛,大便秘结,小溲短赤,脉弦,舌质红苔黄浊。

西医诊断为神经性呃逆,中医诊为木土不和,肝阳有余,胃阴不足,肝胃火逆而致呃。

以橘皮竹茹汤加减:橘皮4.5g,竹茹9g,玉竹9g,麦冬6g,炙草3g,石斛9g,大枣3枚,生姜3片,柿蒂4.5g。

二诊,呃逆已减,晚能入眠,胸前痞闷。

前方去大枣、柿蒂,加生栀子、豆豉除胸脘痞闷,蔻仁宽中理气,连翘清热散结。

三诊,呃逆已止,诸症亦瘥,惟心中灼热,脉稍转缓,舌苔微黄。

前方倍石斛以养胃阴,加知母滋阴清热泻火。

连服三剂,痊愈出院。

四个月后追访未再发作。

【摘录】
《金匮》卷中
【处方】
陈皮(去白)3分,人参2钱,甘草(炙)1钱,竹茹1钱,柿蒂1钱,丁香5分。

【功能主治】
因吐利后,胃虚膈热而呃逆者。

【用法用量】
上锉1剂。

加生姜5片,大枣2枚,水煎,温服。

【摘录】
《寿世保元》卷三
【处方】
橘红2钱,竹茹3钱,生姜1钱,柿蒂7个,人参1钱,黄连1钱。

【功能主治】
溃疡,胃火上逆气冲,以致时时呃逆,身热烦渴,口干唇焦,此热呃也。

【用法用量】
水2钟,煎8分,空心温服。

【摘录】
《金鉴》卷六十二
【处方】
橘皮2两,竹茹1升,甘草2两(炙),人参半两,半夏1两(汤洗)。

【制法】
上锉如麻豆大。

【功能主治】
哕逆,呃逆,妊娠恶阻。

【用法用量】
每服5钱,加生姜6片,大枣1枚,以水2大盏,煎至1盏,去
滓温服,日3次。

【摘录】
《活人书》卷十六
看完了上面的介绍我们了解到,橘皮竹茹汤的正确饮用对我们的身体健康才可以起到更好的滋补保健功效,所以在生活当中大家对于方剂的选择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这样子才可以更好的发挥它带来的保健功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