橘皮竹茹汤6方_思维导图_方剂学_中药同名方来源

合集下载

竹茹汤的功效与作用 药用价值 用法用量

竹茹汤的功效与作用 药用价值 用法用量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竹茹汤的功效与作用药用价值用法用量
导语:竹茹汤是一种中药方剂,看起来并不怎么好看,但是竹茹汤却有很多的功效,下面就来看看吧。

芎藭当归甘草桂心各3克苏梗广藿香炒
竹茹汤是一种中药方剂,看起来并不怎么好看,但是竹茹汤却有很多的功效,下面就来看看吧。

芎藭当归甘草桂心各3克
苏梗广藿香炒子芩麸炒枳壳酒炒白芍各3克茯苓4.5克竹茹1.5克(重姜汁炒)
【功能主治】治妊娠恶阻。

【用法用量】河水煎服。

【摘录】《经验各种秘方辑要》
【处方】青竹茹9克,生姜12克,半夏15克,茯苓12克,橘皮9克。

【功能主治】清热化痰,和胃止呕。

主痰湿化热。

(妊娠呕吐)
【用法用量】为粗末,水煎服,分2次服。

【摘录】《医心方》
上文介绍了竹茹汤的妙用,可见它的功能有很多,是不可多得的好方剂。

但需要注意的是在服用前请一定要了解清楚相关的用药禁忌哦。

生活常识分享。

中医药同名方学习资料:竹茹汤32方

中医药同名方学习资料:竹茹汤32方

中医药同名方剂学习资料——竹茹汤竹茹汤中医药是中华传统文化重要组成部分,在人类医学中有重要地位。

本文提供不同来源的中医药方剂32种“竹茹汤”的组成和用法,以供大家参考。

来源:《圣济总录》卷六十八。

组成:青竹茹(锉)1升,芍药2两,芎3两,当归3两(切,焙),桂3两(去粗皮),甘草(炙,锉)3两,黄芩(去黑心)3分。

制法:上为粗末。

功效:吐血、溺血、衄血。

用法:每服3钱匕,水1盏,煎至8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来源:《圣济总录》卷二十九。

组成:青竹茹(鸡子大)1块,生地黄半两(拍碎)。

功效:伤寒鼻衄不止。

用法:以水1盏半,煎至8分,去滓,食后温服。

来源:《圣济总录》卷七十。

组成:生竹茹2两,生地黄2两(切,焙),黄芩(去黑心)各2两,蒲黄1两,芍药1两,麦门冬(去心皮)1两。

制法:上为粗末。

功效:热盛所致衄血、汗血。

用法:每服5钱匕,水1盏半,煎至8分,去滓,食后温服,日3次。

来源:《三因》卷十七。

组成:人参1两,橘皮1两,白术1两,麦门冬(去心)1两,甘草(炙)1分,白茯苓半两,厚朴(姜制)半两。

制法:上锉散。

功效:妊娠择食,呕吐,头疼,颠倒痰逆,四肢不和,烦闷。

用法:每服4本盏,水1盏半,加生姜、竹茹1块如指大,同煎至7分,去滓,空心服。

来源:《圣济总录》卷一二二。

组成:竹茹1分,桂(去粗皮)1分,甘草(炙,锉)1分,桔梗半两(锉,炒),犀角半两(镑),黄耆(锉)半两,栝楼根半两。

制法:上为粗末。

功效:喉中肿痛。

用法:每服3钱匕,水1盏,煎至6分,去滓,食后温服,日3次。

来源:《证治汇补》卷五。

组成:橘皮3钱,半夏3钱,甘草1钱,竹茹1钱,山栀7分,枇杷叶2片。

功效:胃热火炎呕吐。

用法:加生姜、大枣为引。

来源:《万氏女科》卷二。

组成:人参1钱,麦冬1钱,茯苓1钱,炙草1钱,小麦1合,青竹茹鸡子大1团。

功效:孕妇心虚惊恐,脏躁悲泣。

用法:加生姜3片,大枣5个,水煎,食后服。

来源:《圣济总录》卷二十九。

六君子汤15方_思维导图_方剂学_中药同名方来源

六君子汤15方_思维导图_方剂学_中药同名方来源
3《医门八法》卷二。
组成:党参5钱,白术3钱,茯苓2钱,炙草1钱, 陈皮1钱,法夏1钱,乌梅5个。 功能主治:痰饮。 用法:生姜3片,大枣2个为引,送服四神丸1钱5 分。
4《回春》卷三。
组成:人参(去芦)1钱,白术(去芦)1钱,茯 苓(去皮)1钱,白芍(炒)1钱,山药(炒)1 钱,当归1钱,藿香5分,砂仁5分,莲肉10粒,乌 梅1个,半夏(姜汁炒)8分,陈皮8分,甘草3 分,炒米100粒。 炮制:上锉1剂。 功能主治:久病胃虚呕吐。 用法:加生姜3片,大枣1个,水煎,徐徐温服。
注意事项:真阴亏损者忌用。
14《丹溪心法》卷四。
组成:人参、白术、茯苓、甘草、砂仁、陈皮( 一方加半夏)。 功能主治:脾胃不和,不进饮食,上燥下寒,服 热药不得者。
用法:加生姜3片,大枣1个,水煎服。
15《普济方》卷三十七引《德生堂方》。
组成:人参1两半,白术1两半,白茯苓1两半,当 归1两半,黄耆1两半,白扁豆1两半,甘草1两半。
7《朱氏集验方》卷十一。
组成:人参、白术、茯苓、甘草、半夏曲、没石 子各等分。 炮制:上为末。 功能主治:脾虚胃弱,生风多困。 用法:水7分盏,加冬瓜子少许,同煎服。
8《普济方》卷一四七引《德生堂方》。
组成:人参、白术、黄耆、白茯苓、甘草、山药 各等分。
功能主治:伤寒汗、下之后,将见平复者。 用法:上(口父)咀。每服4钱,水1盏半,加生姜3 片,大枣1个,同煎至7分,去滓温服,不拘时 候。
11《济生》卷七。
组成:人参1两,白术1两,橘红半两,半夏(汤 泡7次)半两,枳壳(去瓤,麸炒)半两,甘 草(炙)半两。 功能主治:脾脏不和,不进饮食,上燥下寒,服 热药不得者。 用法:上(口父)咀。每服4钱,水1盏半,加生姜7 片,枣子1个,煎至7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黄连竹茹橘皮半夏汤功效与作用 药用价值 用法用量

黄连竹茹橘皮半夏汤功效与作用 药用价值 用法用量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黄连竹茹橘皮半夏汤功效与作用药用价值用法
用量
导语:黄连竹茹橘皮半夏汤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一种方剂,但是不经常服用这种药的人对于黄连竹茹橘皮半夏汤的了解也不多,那么究竟黄连竹茹橘皮
黄连竹茹橘皮半夏汤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一种方剂,但是不经常服用这种药的人对于黄连竹茹橘皮半夏汤的了解也不多,那么究竟黄连竹茹橘皮半夏汤是怎样的呢,它的功效和作用是什么,下面我们来了解一下。

【处方】黄连竹茹橘皮半夏
【功能主治】清胃化湿,理气降逆。

治湿热呕吐。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录】《温热经纬》卷五
【处方】黄连、竹茹、橘皮、半夏。

【功能主治】幼儿脾胃失伤,呕逆者。

【各家论述】王士雄:于橘皮竹茹汤去生姜之温,甘草之甘;加黄连之苦寒,以降诸逆冲上之火;半夏之辛开,以通格拒搏结之气。

【摘录】《温热经纬·三时伏气外感篇》
以上就是为大家介绍的黄连竹茹橘皮半夏汤的食用方法等,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大家平时不妨试试,相信对于改善疾病的情况肯定是有帮助的。

生活常识分享。

中医《方剂学》理气剂(降气)——橘皮竹茹汤(《金匮要略》)

中医《方剂学》理气剂(降气)——橘皮竹茹汤(《金匮要略》)

中医《方剂学》理气剂(降气)——橘皮竹茹汤(《金匮要略》)一、组成橘皮二斤(12克)、竹茹二升(12克)、大枣三十枚(5枚)、生姜半斤(9克)、甘草五两(6克)、人参一两(3克)。

二、用法上六味,以水一斗,煮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

三、歌括1.橘皮竹茹汤橘皮竹茹治逆呃,参草姜枣效最捷。

2.《济生》橘皮竹茹汤《济生》同方加苓半,再添麦冬枇杷叶。

主治呕哕不能食,总因痰滞胃虚热。

3.新制橘皮竹茹汤原方减去参枣草,又加柿蒂亦相得;此乃鞠通新制方,胃气不虚即可啜。

四、功用降逆止呃,益气清热。

五、主治胃虚有热,气逆不降。

呃逆或干呕。

六、方解呃逆之证,皆因胃病而起,但有寒热虚实之分。

本方所治乃属胃虚有热,气逆不降所致。

胃虚宜补,热则宜清,气逆宣降,故立清补降逆之法。

方中橘皮行气和胃以止呃;竹茹清热安胃以止呃,并用大量,共为君药。

人参补气扶正,与橘皮合用,行中有补;生姜和胃止呕,与竹茹合用,清中有温,共为臣药。

甘草、大枣助人参以益气和胃,并调药性,是为佐使药。

诸药合用,补胃虚,清胃热,降胃逆,且补而不滞,清而不寒,对于胃虚有热之呃逆、干呕,最为适合。

如由于实热或虚寒而致者,则非所宜。

七、附方及方论1.橘皮竹茹汤(《济生方》):赤茯苓、橘皮去白、枇杷叶去毛、麦门冬去心、青竹茹、半夏汤洗七次,各一两(30克)、人参、甘草,各半两(15克)、上㕮咀,每服四钱,水一盏半,姜五片,煎至八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现代用法:加姜五片,水煎服)。

功用:降逆止呕,和胃清热。

主治:胃热多渴,呕哕不食。

2.新制橘皮竹茹汤(《温病条辨》):橘皮三钱(9克)、竹茹三钱(9克)、柿蒂七枚(9克)、姜汁三茶匙(冲)水煎服。

功用:理气降逆,清热止呃。

主治:胃热呃逆,胃气不虚者。

以上三方均能理气和胃,清热止喹,用治胃中有热,胃气上逆之呃逆诸证。

但橘皮竹茹汤是治胃热逆而胃气虚弱者;《济生》橘皮竹茹汤是治胃热呕逆而气阴俱虚者;新制橘皮竹茹汤是治胃热逆而胃气不虚者。

神奇的退烧秘方——蚕砂竹茹陈皮水

神奇的退烧秘方——蚕砂竹茹陈皮水

神奇的退烧秘方——蚕砂竹茹陈皮水陈允斌儿子去年冬天就得了一次感冒,记得那天夜里他烧到39℃,吃什么吐什么,给他喝了一小杯蚕砂竹茹陈皮水,第二天早上一点事没有了,很精神地上学去了。

我的曾外祖父传下来一个退烧的秘方,全家几代人一直在用,效果十分神奇。

母亲年轻时候,有一次因为急事走了三十多里路,当时正好是冬天,吹了一路冷风,回家就发高烧了,头暴疼。

那时父亲还在跟母亲谈恋爱,见她烧得厉害十分着急,外婆很镇定地给妈妈吃了一剂自己配的退烧药,第二天早上她就神清气爽了。

父亲亲眼目睹此事,感觉不可思议的神奇,从此以后对我家的祖传医术深信不疑。

母亲常常得意地跟我们说:“这么多年来,不管我给你爸爸端上一碗什么东西,他间都不问,就一口喝下去,因为他太相信我们家的医术了呀!”这个退烧的药方其实很简单,一共只有三味药:蚕砂、竹茹和陈皮。

蚕砂虽然是中药,但是日常生活也常用到。

它可以做成蚕砂枕头,好多百货商场里边都有卖的。

睡觉用这种枕头可以清肝明目。

蚕砂枕头里边装的一粒粒黑色的像小沙粒一样的东西就是蚕砂。

蚕砂又叫做蚕矢,就是蚕的粪便。

听起来有些不洁,其实养过蚕的人都知道,蚕是非常干净的动物。

它的一生都待在养蚕的竹匾里,只吃新鲜的桑叶,完全不沾人间尘土。

所以蚕砂其实就是桑叶的残留物,没有什么异味的。

蚕砂入肝经,可以祛风、活血;入脾经,可以燥湿、止泻;入胃经,可以和胃、化浊。

这些作用综合起来,在这个方子中,就能退烧、止吐,还能解除由于感冒发烧引起的头痛和全身疼痛。

竹茹,一般人可能听着陌生,其实它就是竹子的中间层。

把竹子最外面一层绿色的皮刮掉,露出里边青白色的部分,把它一条条刮下来晾干就是中药竹茹了。

竹茹的作用是清火,而且是清上面的火。

竹茹可以清心火,凉血;可以清肺火,化痰;可以清肝火,除烦;可以清胃火,止吐。

用在这个方子中,如强退烧、止吐的作用。

而陈皮呢,它能解表、温中散寒,就是说,它既能散风寒、化痰、止咳,调理上呼吸道感染,又能温胃、止吐,缓解消化不良。

陈皮竹茹汤的功效与作用 药用价值 用法用量

陈皮竹茹汤的功效与作用 药用价值 用法用量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陈皮竹茹汤的功效与作用药用价值用法用量
导语:养生的方法很多,实践证明中药中的方剂就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今天为大家介绍一种疗效非常好的方剂陈皮竹茹汤!【处方】陈皮(去白)、白茯
养生的方法很多,实践证明中药中的方剂就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今天为大家介绍一种疗效非常好的方剂陈皮竹茹汤!
【处方】陈皮(去白)、白茯苓、黄连(用吴茱萸同炒,去茱萸)。

【功能主治】痘疮之后呕吐者。

【用法用量】用竹茹1团为引,水煎服。

【摘录】《片玉痘疹》卷十二
通过本篇文章对陈皮竹茹汤的相关介绍,我们可以详细的了解到陈皮竹茹汤对疾病症状的缓解。

如果患者服用此类药物效果不明显,可以及时的接受治疗并咨询医师的建议。

在日常坚持锻炼也是能够缓解疾病的症状的。

生活常识分享。

橘皮中药材详细说明书

橘皮中药材详细说明书

橘皮药材名称:橘皮拼音名称:JUPI别名:陈皮(孟诜),贵老(侯宁极《药谱》),黄橘皮(《鸡峰普济方》),红皮(《汤液本草》)。

科属:为芸香科植物福橘或朱橘等多种橘类的果皮。

产地:在江苏、安徽、浙江、江西、台湾、湖北、湖南、广东、广西、海南、四川、贵州、云南等地均有栽培。

性味:[性味归经]辛苦,温。

入脾、肺经。

功能主治:理气,调中,燥湿,化痰。

治胸腹胀满,不思饮食,呕吐哕逆,咳嗽痰多。

亦解鱼、蟹毒。

中成药:共有1种中成药使用橘皮:茵陈五疸丸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3钱;或入丸、散。

附方:1.治脾胃不调,冷气暴折,客乘于中,寒则气收聚,聚则壅遏不通,是以胀满,其脉弦迟:黄橘皮四两,白术二两。

上为细末,酒糊和丸如桐子大,煎木香汤下三十丸,食前。

(《鸡蜂普济方》宽中丸)2.治胸痹,胸中气塞短气:橘皮一斤,枳实三两,生姜半斤。

上三味,以水五升,煮取二升,分温再服。

(橘皮枳实生姜汤)3.治干呕哕,手足厥者:橘皮四两,生姜半斤。

上二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温服一升。

(橘皮汤)4.治哕逆:橘皮二升,竹茹二升,大枣三十枚,生姜半斤,甘草五两,人参一两。

上六味,以水一斗,煮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

(橘皮竹茹汤。

②方以下出《金匮要略》)5.治反胃吐食:真橘皮,以壁土炒香为末,每服二钱,生姜三片,枣肉一枚,水二钟,煎一钟,温服。

(《仁斋直指方》)6.治痰膈气胀:陈皮三钱。

水煎热服。

(《简便单方》)7治大便秘结:陈皮(不去白,酒浸)煮至软,焙干为末,复以温酒调服二钱。

(《普济方》)8.治卒食噎:橘皮一两(汤浸去瓤)。

焙为末,以水一大盏,煎取半盏,热服。

(《食医心镜》)9.治疳瘦:陈橘皮一两,黄连一两五钱(去须,米泔浸一日)。

上为细末,研入麝香五分,用猪胆七个,分药入在胆内,浆水煮,候临熟,以针微扎破,以熟为度,取出以粟米粥和丸绿豆大,每服十丸至二、三十丸,米饮下,量儿大小与之,无时。

久服消食和气,长肌肉。

(《小儿药证直诀》橘连丸)10.治产后吹奶:陈皮一两,甘草一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橘皮竹茹汤6方1《济生》卷二。

组成:赤茯苓(去皮)1两,橘皮(去白)1两,
枇杷叶(拭去毛)1两,麦门冬(去心)1两,青
竹茹1两,半夏(汤洗7次)1两,人参半两,甘
草(炙)半两。

功能主治:胃热多渴,呕哕不食。

体强新病,未
经苦寒攻下,或误投热药滞药,脉见洪数滑实,
呃逆声重相连者。

用法:上(口父)咀。

每服4钱,水1盏半,加生姜5
片,煎至8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2《麻症集成》卷四。

组成:竹茹、麦冬、建曲、鲜斛、炙草、橘红、
沙参、谷芽、茯苓、杷叶。

功能主治:麻疹胃虚羸瘦,呕逆不已。

用法:加生姜,水煎服。

3《金匮》卷中。

组成:橘皮2斤,竹茹2升,大枣30枚,生姜半
斤,甘草5两,人参1两。

功能主治:伤寒病后虚羸,哕逆不已;或吐利
后,胃虚膈热呃逆;或产后呃逆;或四时伤风咳
逆。

用法:以水1斗,煮取3升,温服1升,日3次。

4《寿世保元》卷三。

组成:陈皮(去白)3分,人参2钱,甘草(炙)
1钱,竹茹1钱,柿蒂1钱,丁香5分。

功能主治:因吐利后,胃虚膈热而呃逆者。

用法:上锉1剂。

加生姜5片,大枣2枚,水煎,
温服。

5《金鉴》卷六十二。

组成:橘红2钱,竹茹3钱,生姜1钱,柿蒂7个,
人参1钱,黄连1钱。

功能主治:溃疡,胃火上逆气冲,以致时时呃
逆,身热烦渴,口干唇焦,此热呃也。

用法:水2钟,煎8分,空心温服。

6《活人书》卷十六。

组成:橘皮2两,竹茹1升,甘草2两(炙),人
参半两,半夏1两(汤洗)。

炮制:上锉如麻豆大。

功能主治:哕逆,呃逆,妊娠恶阻。

用法:每服5钱,加生姜6片,大枣1枚,以水2大
盏,煎至1盏,去滓温服,日3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