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届辽宁省实验中学东戴河校区高一上学期物理第一次周测试题

2021届辽宁省实验中学东戴河校区高一上学期物理第一次周测试题
2021届辽宁省实验中学东戴河校区高一上学期物理第一次周测试题

2021届辽宁省实验中学东戴河校区高一上学期物理第一次

周测试题

一、选择题(每题5分,1-9题单选,10-15题多选,部分得分2分)

1.在以下的情况中,可将人或物体看成质点的是()

A.研究某学生骑车回校的速度

B.对某位学生骑车姿势进行工程力学分析

C.将一枚硬币用力上抛并猜测它落地时正面朝上还是朝下时

D.研究香蕉球(旋转的足球)的轨迹弯曲的成因时

2.(2020·嫩江市高级中学高一月考)近几年,在国家宏观政策调控下,我国房价上涨出现减缓趋势。若将房价的“上涨”类比成“加速”,将房价的“下跌”类比成“减速”,据此,你认为“房价上涨出现减缓趋势”可类比成()

A.速度增加,加速度减小B.速度增加,加速度增大

C.速度减小,加速度增大D.速度减小,加速度减小

3.(2019·贵州省织金县第二中学高一期中)物体的初速度为1.0m/s,加速度恒定,在第6秒末的速度为3.4m/s,则物体的加速度是()

A.2

0.43m/s

0.4m/s B.0.48m/s2C.0.34m/s2D.2

4.如图所示,汽车向右沿直线运动,原来的速度是1v,经过一小段时间之后,速度变为2v,v?表示速度的变化量,由图中所示信息可知()

A.汽车在做加速直线运动

B.汽车的加速度方向与1v的方向相同

C.汽车的加速度方向与1v的方向相反

D.汽车的加速度方向与v?的方向相反

5.某人站在楼房顶层O点竖直向上抛出一个小球,上升的最大高度为20 m,然后落回到抛出点O下方25 m的B点,则小球在这一运动过程中通过的路程和位移分别为(规定竖直向上为正方向)()

A.25 m,25 m B.65 m,25 m C.25 m,-25 m D.65 m,-25 m 6.“五米三向折返跑”的成绩反映了人体的灵敏素质,测定时,受试者听到口令起跑,测试员同时开始计时,受试者从起点A全力跑向5 m处的B点用手触摸折返线处后折返返回A

点,然后依次到C点、D点最终返回A点,所用时间即为“五米三向

折返跑”的成绩,现测得某受试者成绩为7.50 s,该受试者在测试全

过程中的平均速率和平均速度的大小分别为()

A.0,0 B.4 m/s,0

C.2 m/s,0 D.30 m/s,3 m/s

7.有关瞬时速度、平均速度、平均速率,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瞬时速度、平均速度、平均速率都是矢量

B.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平均速度与瞬时速度大小相等

C.做变速运动的物体,平均速率就是平均速度的大小

D.物体做变速运动时,平均速率是指物体通过的位移与所用时间的比值

8.如图所示,A、B、C是三个物体同时同地开始运动的位移—时间图象,在时间t0内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A、C做曲线运动,B做直线运动

B.A、B、C都做直线运动,平均速度相等

C.A的路程最长,B的路程比C的路程短

D.A做减速运动,B做匀速运动,C做加速运动

9.一质点的x-t图像如图所示,那么此质点的v-t图像可能是下图中的()

10.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已知第1s末的速度是6m/s,第2s末的速度是8m/s,则下面的结论正确的是()

A.物体零时刻的速度是3 m/s B.物体的加速度是2 m/s2

C.任何1 s内的速度变化都是2 m/s D.第2s初的瞬时速度是6 m/s

11.一小球在水平桌面上做减速直线运动,用照相机对着小球每隔1

10s拍照一次,得到一幅频闪照片,用刻度尺量得照片上小球各位置如图所示,已知照片与实物的比例为1:10,则()

A .图中对应的小球在通过8 cm 距离内的平均速度是2 m/s

B .图中对应的小球在通过8 cm 距离内的平均速度是1.6 m/s

C .图中对应的小球通过8 cm 距离内的平均速率是2.5 m/s

D .图中对应的小球通过8 cm 距离内的平均速率是2 m/s

12.如图所示,为甲、乙两个物体运动的速度时间图象,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甲做直线运动,乙做曲线运动

B .甲做匀变速直线运动,乙做变加速直线运动

C .乙的加速度先变小后变大

D .乙的速度方向在途中反向

13.我国将“高分4号”卫星成功发射进入地球同步轨道,卫星围绕地球做圆周运动,如图所示。卫星轨迹是以O 为圆心、半径等于R 的圆周。P 、Q 为轨迹上两点,且OP ⊥OQ 。则关于卫星从P 沿箭头环绕方向运动到Q 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路程先增大后减小,最终为πR 2

B .位移先增大后减小,最终为2R

C .若运动时间为t ,则平均速度大小为2R t

D .若运动时间为t ,则平均速率为3πR 2t

14、物体从A 点由静止出发,先以加速度大小为a 1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到某速度v 后,立即以加速度大小为a 2做匀减速直线运动至B 点时速度恰好减为0,所用总时间为t .若物体以速度v 0匀速通过AB 之间,所用时间也为t ,则( )

A .v =2v 0

B .

C .

D .

15.甲、乙两汽车同一条平直公路上同向运动,其速度—时间图像分别如图中甲、乙两条曲线所示。已知两车在t 2时刻并排行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两车在t1时刻也并排行驶

B.t1时刻甲车在后,乙车在前

C.甲车的加速度大小先增大后减小

D.乙车的加速度大小先减小后增大

二、实验题(每空1分,共8分)

16、在“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的实验中:

(1)给出下列器材,选出实验中所需的器材并填在横线上(填序号)。

①电磁打点计时器②天平③低压交流电源④低压直流电源⑤细线和纸带⑥钩码⑦秒表⑧轨道小车⑨刻度尺

选出的器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某同学在实验中,用打点计时器记录了被小车拖动的纸带的运动情况,在纸带上确定出

A、B、C、D、E共5个计数点?测得计数点间的距离如图所示,每两个相邻的计数点之间还有四个点未画出来?

①每两个相邻的计数点的时间间隔为__________s。

②试根据纸带上各个计数点间的距离,估算出打下B、C、D三个点时小车的瞬时速度,则

__________m/s,__________m/s,__________m/s。(保留3位有效数字)③以A点为计时起点,在图示的坐标系中作出小车的图线______,并根据图线求出

__________

④图线与纵轴交点的纵坐标的物理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

17、(17分,第1问8分,第2问9分)汽车原来以10m/s的速度在平直公路上匀速行驶,因为路口出现红灯,司机从较远的地方开始刹车,使汽车匀减速前进,当车速减到2m/s时,交通灯转为绿色,司机当即放开刹车,并且只用了减速过程的一半时间,汽车加速到原来的速度,从刹车开始到恢复原来速度的过程用了12s。求:

(1)减速与加速过程中的加速度大小;

(2)开始刹车后2s末及10s末的瞬时速度大小?

高中教材教法考试模拟试题-高中生物试题及答案

遵义县教师继续教育学科知识考试试卷 高中生物 第Ⅰ卷(4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28分。下列各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请 将正确的选项填入下列表格中) 1、新课标的三维教学目标不包括() A、态度、情感和价值观 B、过程与方法 C、试题与考查 D、知识 与技能 2、下列高中课程新课程不属于的科学领域的学科是() A、高中生物 B、高中物理 C、高中语文 D、高中化学 3、除了那一项外,是高中生物教材突出的核心内容() A、遗传与进化 B、代谢与生殖 C、稳态与环境 D、分子与细胞 4、《标准》明确提出了高中生物新课程的四个基本理念不包括() A、提高人文素养 B、面向全体同学 C、倡导探究性学习 D、联系 生活实际 5、高中生物必修3的核心内容是() A、生物科学与社会 B、遗传与进化 C、稳态与环境 D、分子与细 胞 6、下列哪一项对于新课程标准的教学理念相违背() A、重知识传授向重学生发展转变 B、由重教师“教”向重学生“学”转变 C、由重过程向重结果转变 D、由重统一规格教育向重差异性教育转 变

7、高中生物选修1的核心内容是() A、生物科学与社会 B、生物技术实践 C、稳态与环境 D、现 代生物科技专题 二、论述题(12分) 1、试述生物模块2《遗传与进化》的功能? 第Ⅱ卷(80分) 一、选择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每小题中只有一个选项 是符合题意。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1.下列各项中,可以称为种群的是() A.一个校园里的全部树B.一个公园里的全部鸟 C.一个池塘里的全部鲫鱼D.一片稻田里的全部害虫 2.真核生物、原核生物的遗传物质都是DNA,这说明了生物具有()A.统一性B.多样性C.适应性D.特异性 3.将北极海鱼的抗冻基因导入西红柿,培育出在冬天也能长期保存的西红柿。该育种方法属于() A.转基因技术B.诱变育种C.单倍体育种D.杂交育种 4.人体内细胞生活的环境称为()

高一物理必修1第一章单元测试卷及答案

高一物理周考试卷 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C ) A.四川汶川县发生8.0级强烈地震是在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指的是时刻 B.转动的物体其上各点的运动情况不同,故转动的物体一定不能当做质点C.停泊在港湾中随风摇摆的小船不能被视为质点 D.当物体沿直线朝一个方向运动时,位移就是路程 2、发射到地球上空的人造地球通讯卫星,定点后总是在地球赤道上某一位置的上空,关于人造地球通讯卫星的运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B ) A.以地面卫星接收站为参考系,卫星是静止的 B.以太阳为参考系,卫星是运动的 C.以地面卫星接收站为参考系,卫星是运动的 D.以太阳为参考系,卫星是静止的 3、关于位移和路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C ) A.在某段时间内物体运动的位移为零,该物体不一定是静止的 B.在某段时间内物体运动的路程为零,该物体不一定是静止的 C.指挥部通过卫星搜索小分队深入敌方阵地的具体位置涉及的是位移 D.高速公路路牌标示“上海80 km” 涉及的是位移 4、下列事例中有关速度的说法,正确的是( D ) A.汽车速度计上显示80km/h,指的是平均速度 B.某高速公路上限速为110km/h,指的是瞬时速度 C.火车从济南到北京的速度约为220km/h,指的是瞬时速度 D.子弹以900km/h的速度从枪口射出,指的是瞬时速度 5、下列关于加速度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A ) A.物体速度很大,加速度可能为零 B.当加速度与速度方向相同且减小时,物体做减速运动 C.物体有加速度,速度就增加 D.速度变化越来越快,加速度越来越小 6.一架超音速战斗机以2.5马赫的速度(音速的2.5倍)沿直线从空中掠过,下边的人们都看呆了,一会儿众说纷纭,其中说法正确的是 ( bc ) A.这架飞机的加速度真大 B.这架飞机飞得真快 C.这架飞机的加速度不大 D.这架飞机的速度变化真大

高中教材教法考试模拟试题高中物理(附答案)

2014年遵义县教师专业水平考试卷 高中物理 本试卷分共4页,21小题,满分为120分.考试用时12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 一、选择题(本题有15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60分。每小题有四个选项,只有一项是正确的) 1.下列物理量属于标量的是() A.速度B.位移 C.时间D.力 2.在下列研究中,可以把物体看成质点的是() A.分析乒乓球的旋转 B.研究地球自转时的地球 C.研究车轮旋转情况时的车轮 D.研究某同学从家到学校的速度 3.下列速度中,指平均速度的是() A.雨滴落地时的速度 B.汽车通过北京长安街的速度 C.子弹射出枪口时的速度 D.跳水运动员起跳后,到达最高点的速度 4.不计空气的作用,小球沿固定光滑斜面下滑的过程中受到 v 的作用力共有() A.一个 B.两个 C.三个D.四个 5.牛顿第二定律的表达式可以写成m=F/a,对某个物体来说,它的质量m () A.跟合外力F成正比 B.跟它的加速度a成反比 C.跟合外力F与加速度a都无关 D.跟合外力F成反比,跟它的加速度a成正比 6.关于曲线运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做曲线运动的物体一定具有加速度 B.做曲线运动的物体的速度可能不变 C.做曲线运动的物体受力一定发生变化 D.在恒力作用下的物体不可能做曲线运动 7.关于第一宇宙速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它是人造地球卫星绕地球飞行的最小速度 B.它是使卫星进入近地圆轨道的最大发射速度 C.它是近地圆轨道上人造地球卫星的运行速度 D.它是卫星在椭圆轨道上运行时在远地点的速度 8.物体在运动过程中,重力做功40J,则() A.重力势能减小了40J B.重力势能增加了40J C.动能减小了40J D.动能增加了40J 9.如图,在距地面h高处以初速度v0沿水平抛出一个物体,不计空气阻力,物体在下落过程中,

2021-2022年高一物理下学期周测试题

2021-2022年高一物理下学期周测试题 一、单选题。每小题5分。 1.如图所示为一个做匀变速曲线运动的质点的轨迹示意图,已知在B 点时的速度与加速度相互垂直,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D点的速率比C点的速率小 B.A点的加速度与速度的夹角小于90° C.A点的加速度比D点的加速度大 D.从A到D加速度与速度的夹角一直减小 2.如图所示,质量相同的两小球a、b分别从斜面顶端A和斜面中点B 沿水平方向抛出,恰好都落在斜面底端,不计空气阻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小球a、b在空中飞行的时间之比为2∶1 B.小球a、b抛出时的初速度大小之比为2∶1 C.小球a、b到达斜面底端时的竖直分速度之 比为2∶1

D.小球a、b到达斜面底端时速度方向与斜面夹角之比为1∶1 3.如图所示,x轴在水平方向上,y轴在竖直方向。图中画出了从y轴上不同位置沿x轴正向水平抛出的三个小球a、b和c 的运动轨迹。小球a从(0,2L)抛出,落在(2L,0) 处;小球b、c从(L,0)抛出,分别落在(2L,0)和 (L,0)处。不计空气阻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a和b初速度相同 B.b和c运动时间不相同 C.b的初速度是c的两倍 D.a运动时间是b的两倍 4.人站在平台上平抛一小球,球离手的速度为v 1,落地时速度为v 2 ,不 计空气阻力,如图中能表示出速度矢量的演变过程的是()

5.A、B两个质点分别做匀速圆周运动,在相等时间内通过的弧长之比为,转过的圆心角之比,则下列说法在中正确的是() A.它们的线速度之比 B.它们的角速度之比 C.它们的周期之比 D.它们的向心加速度之比 6.如图所示是一个玩具陀螺。a、b和c是陀螺上的三个点。 当陀螺绕垂直于地面的轴线以角速度ω稳定旋转时,下列 表述正确的是() A.a、b和c三点的线速度大小相等 B.a、b和c三点的角速度相等

中学物理教试题学概论习题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20XX级物理学中学物理教学概论期末考试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地位是______________。 2、物理规律是__________________的本质联系,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发展和变化的规律性的反映。 3中学物理教学资源是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我国中学物理教育分为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两个阶段。 5、目前中学物理教学中常用的教学模式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课题研究模式和合作学习模式。 6、中学物理教学的基本方法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讨论法和谈话法等。 7备课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备学生。 8物理课程与教学论学科是在传统的物理教学法的基础上发展形成的,其发展历程经历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个阶段。9演示实验根据在教学中的目的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物理概念是观察、实验和______________相结合的产物。 二、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30分) 1.中学物理教学中的科学性是指( ) A讲授的物理内容必须是正确无误。 B讲授任何一个物理问题都必须讲深、讲透、讲全。 C对任何一个物理问题或原理的表述都必须是十分严格。 D所有的物理实验都必须是高度精确的。 2.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所处的地位应该是() 中心地位D 主宰地位C 主导地位B 主体地位A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3.下列属于在中学物理教学中应该着重贯彻的教学原则是( ) A发展性原则B双边性原则C科学性原则D教育性原则 4.新课程物理教学离不开实验室课程资源,以下()不属于实验室课程资源。A教学设计及教案B实验器材余试验资料C光学投影媒体与影视录像D 实验模型与挂图 5.以下原则中不属于中学物理教学原则的是( ) A科学性原则B生动直观性原则C形象性原则D启发积极思维原则 6.中学物理教学中常用的教学方法大致可以归纳为讲授法、实验法、()基于

中学物理教学概论考试题

中学物理教学概论考试 题 IMB standardization office【IMB 5AB- IMBK 08- IMB 2C】

青海师范大学物理系2016—2017学年度第一学期 物理学专业2014年级A 班 《物理教学概论》考试试卷A 姓名:学号:班级:得分:_______启用时间:2017年1月14日 一、填空题(每题5分,共25分) 1、中学物理教学法课研究的主要内容有、、、。 2、中学物理教学的基本方法有、、、等。 3、物理规律教学的一般过程为、、、。 4、物理复习的形式有以下几种、。 5、教材分析的依据是、、、。 二、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 1、中学物理教学中的科学性是指( )。 A 、讲授的物理内容必须是正确无误? B 、讲授任何一个物理问题都必须讲深、讲透、讲全? C 、对任何一个物理问题或原理的表述都必须是十分严格? D 、所有的物理实验都必须是高度精确的 2、下列属于在中学物理教学中应该着重贯彻的教学原则是()。 A 、发展性原则? B 、双边性原则 C 、科学性原则? D 、教育性原则 3、在物理规律的教学中,创设便于发现规律的物理环境的方法是()。 4、 A 、复习旧知识法 B 、讲故事法 C 、实验法 D 、举例法 4、下列测验属于目标参照测验的是(

)。 A 、期末考试 B 、升学考试 C 、分班考试? D 、竞赛考试试试 5、关于物理概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物理概念反映了物理事物的本质属性; B 、物理概念的定义就是物理量; C 、物理量仅从量的方面反映事物的本质属性; D 、物理量的定义式一定反映物理量之间的函数关系; 三、判断题(每题2分,共20分) 1、交流与合作合作中注意既坚持原则又尊重他人。() 2、在评估中能注意探究活动中为解决了矛盾,发现矛盾,发现新的问题。() 3、在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中会使用简单的实验仪器无需记录实验数据。() 4、在分析与论证中认识分析论证在科学探究中是必不可少的。() 5、在提出问题中能书面我表叔这些问题。() 6、在猜想与假设中无需认识猜想与假设在科学探究中的重要性。() 7、在实验时要具有安全操作的意识。() 8、在评估时需要汲取经验教训,改进探究方案。() 9、在合作时无需注意合作精神。() 10、在设计实验时要认识制定计划的作用。() 四、论述题(每题10分,共20分) 1、义务教育阶段物理教学的特点是什么? 2、高中物理教学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青海师范大学物理系2016—2017学年度第一学期 物理学专业2014年级A 班 《物理教学概论》考试试卷A 答案 一、填空题(每题5分,共25分)

中学物理教学概论考试题

青海师范大学物理系2016—2017学年度第一学期 物理学专业2014年级A 班 《物理教学概论》考试试卷A 姓名: 学号: 班级: 得分:_______ 启用时间:2017年1月14日 一、填空题(每题5分,共25分) 1、中学物理教学法课研究的主要内容有 、 、 、 。 2、中学物理教学的基本方法有 、 、 、 等。 3、物理规律教学的一般过程 为 、 、 、 。 4、物理复习的形式有以下几种 、 。 5、教材分析的依据是 、 、 、 。 二、 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 1、中学物理教学中的科学性是指( )。 A 、讲授的物理内容必须是正确无误 B 、讲授任何一个物理问题都必须讲深、讲透、讲全 C 、对任何一个物理问题或原理的表述都必须是十分严格 D 、所有的物理实验都必须是高度精确的

2、下列属于在中学物理教学中应该着重贯彻的教学原则是( )。 A、发展性原则 B、双边性原则 C、科学性原则 D、教育性原则 3、在物理规律的教学中,创设便于发现规律的物理环境的方法是( )。 A、复习旧知识法 B、讲故事法 C、实验法 D、举例法 4、下列测验属于目标参照测验的是( )。 A、期末考试 B、升学考试 C、分班考试 D、竞赛考试试试 5、关于物理概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理概念反映了物理事物的本质属性; B、物理概念的定义就是物理量; C、物理量仅从量的方面反映事物的本质属性; D、物理量的定义式一定反映物理量之间的函数关系; 三、判断题(每题2分,共20分) 1、交流与合作合作中注意既坚持原则又尊重他人。() 2、在评估中能注意探究活动中为解决了矛盾,发现矛盾,发现新的问题。() 3、在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中会使用简单的实验仪器无需记录实验数据。() 4、在分析与论证中认识分析论证在科学探究中是必不可少的。() 5、在提出问题中能书面我表叔这些问题。() 6、在猜想与假设中无需认识猜想与假设在科学探究中的重要性。() 7、在实验时要具有安全操作的意识。() 8、在评估时需要汲取经验教训,改进探究方案。() 9、在合作时无需注意合作精神。() 10、在设计实验时要认识制定计划的作用。()

高一物理测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40分。1-8题在每小题给出得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每小题3分;9-12题在每小题给出得四个选项中,有两项或两项以上选项符合题目要求每小题4分,全部选对得得4分,选对但不全得得2分。有选错得得0分。 1、如图所示得情况中,a、b两点得电场强度与电势均相同得就是() A、甲图:离点电荷等距得a、b两点 B、乙图:两个等量异种点电荷连线得中垂线上,与连线中点等距得a、b两点 C、丙图:两个等量同种点电荷连线上,与连线中点等距得a、b两点 D、丁图:带电平行金属板两板间分别靠近两板得a、b两点 2、如图所示就是一种清洗车辆用得手持式喷水枪。设枪口截面积为0、6 cm2,喷出水得速度为 20 m/s。当它工作时,估计水枪得平均功率约为(水得密度为1×103 kg/m3) () A、12 W B、120 W C、240 W D、1200 W 3、如图所示,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有方向平行于坐标平面得匀强电场,其中坐标原点O 处得电势为0V,点A处得电势为6V,点B处得电势为3V,则电场强度得大小为()A、 B、 C、 D、 4、负点电荷Q固定在正方形得一个顶点上,带电粒子P仅在该电荷得电场力作用下运动时, 恰好能经过正方形得另外三个顶点a、b、c,如图所示,则() A、粒子P带负电 B、a、b、c三点得电势高低关系就是φa=φc>φb C、粒子P由a到b电势能减少,由b到c电势能增加 D、粒子P在a、b、c三点得加速度大小之比就是2∶1∶2 5、如右图所示,电阻R =20 Ω,电动机线圈电阻R =10 Ω、当开关S断开时,电流表得示 数为0、5 A;当电键S闭合后,电动机转起来,电路两端电压U不变、 电流表显示得电流I与电路消耗得电功率P应就是() A、I=1、5 A B、I>1、5 A C、P=15 W D、P<15 W 6、如图所示,在竖直向上得匀强电场中,绝缘轻质弹簧竖直立于水平地面上,上面放一质量 为得带正电小球,小球与弹簧不连接,施加外力将小球向下压至某 位置静止、现撤去,小球从静止开始运动到离开弹簧得过程中,重力、 电场力对小球所做得功分别为与,小球离开弹簧时速度为,不计 空气阻力,则上述过程中() A、小球得重力势能增加 B、小球得电势能减少 C、小球得机械能增加 D、小球与弹簧组成得系统机械能守恒 7、电容式话筒得保真度比动圈式话筒好,其工作原理如图所示、Q就是绝缘支架,薄金属膜肘 与固定电极N形成一个电容器,被直流电源充电,当声波使膜片振动时,电容发生变化,

中小学教师教材教法考试初中物理.doc

绥化管理局中小学教师教材教法考试 初中物理试卷 第一部分教育理论与实践(20分) 一、填空(每空1分,共10分) 1、教育部于2012年2月颁布的《中学教师专业标准》的基本理念是师德为先、、 能力为重、。 2、教师岗位练兵纪实手册中教师岗位专业能力必练模块中包含:、 、、教研、科研能力。 3、2013年中央一套节目播出的“开学第一课”的主题是 . 4、物理学是研究物质、和的自然科学。 5、在物理新课程标准中,课程目标包括:、、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二、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计10分) 1.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旨在提高全体学生的() A. 科学素养 B.知识储备 C.道德品质 D. 探究能力 2.下列不属于探究活动中“设计实验与制定计划”的要求的是() A.明确探究目的和已有条件 B.尝试选择科学探究方法及所需要的器材 C.尝试考虑影响问题的主要因素,有控制变量的意识 D.会阅读简单仪器的说明书,能按要求进行操作 3.下列不属于探究活动“交流与合作”环节的基本要求是()

A.有准确表达自己观点的意识 B.能关注探究活动中出现的新问题 C.能坚持原则又尊重他人,有团队意识 D.能听取别人的意见,调整自己的方案 4.下列不属于“提出问题”这一探究环节的是() A.能从日常生活、自然现象或实验观察中发现与物理学有关的问题 B.能书面或口头表述发现的问题 C.能进行简单的因果推理 D.了解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在科学探究中的意义 5.科学内容分为物质、运动和相互作用及能量三大部分,我们将其称为一级主题,其下又分解为二级主题。下列各项中属于“运动和相互作用”的二级主题的是() A.机械能B.电和磁C.电磁能D.能量守恒 6.下列行为动词,不是用来表示体验性目标的是() A.经历B.认同C.内化D.计算 7.以下不属于评价学生学业成就和发展状况的四大方法的是() A. 作业评价 B. 实验评价 C. 作品评价 D.成长记录 8.在评价课堂教学质量时,主要从课前准备和教学过程中的组织教学这两个方面进行考查的是()A.教学内容B.教学方法C.教学态度D.教学效果 9.科学探究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其要素有: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设计实验与制定计划、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下列科学探究能力不属于猜想与假设要素的是:()A.能注意假设与探究结果间的差异 B.能对探究的方向和可能出现的探究结果进行推测与假设 C.了解猜想与假设在科学探究中的意义 D.尝试根据经验和已有知识对问题可能答案提出猜想 10.新课程倡导的学习方式是() A.自主学习B.合作学习C.探究学习D.含A、B、C

高一物理上学期第二周周测试题

铅山致远中学2016-2017学年度上学期高一第二周物理周测卷 一、选择题(40) 1.下列物理量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是() A.位移 B.速度 C.加速度 D.速度变化量 2.一物体以初速度v0=20m/s沿光滑斜面匀减速向上滑动,当上滑距离x0=30m时,速度减为v0,物体恰滑 到斜面顶部停下,则斜面长度为() A.40 m B.50 m C.32 m D.60 m 3.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一江春水向东流”的参照系是江岸 B.匀变速直线运动一定是单向直线运动 C.运动物体的路程总大于或等于位移的大小 D.速度变化的方向为正方向,加速度方向可以为负方向 4.一质点沿直线Ox方向作加速运动,它离开O点的距离x随时间t变化的函数关系为x=5+2t3(m),该质点在t=0到t=2s时间段的平均速度为() A.12m/s B.10.5m/s C. 24m/s D.8m/s 5.以下说法正确是() A.物体沿直线单方向运动时,通过的路程就是位移 B.路程为0时位移一定为0;位移为0,路程不一定为0 C.速度大小与位移成正比,与时间成反比 D.速度大小不变的物体,其加速度必定不变 评卷人得分 二、多选题 打点计时器在纸带上打出点痕,下列关于纸带上的点痕的说法正确的是()A.点痕记录了物体运动的时间 B.点痕记录了物体在不同时刻的位置和某段时间内的位移 C.点痕在纸带上的分布情况,反映了物体的质量和形状 D.点痕在纸带上的分布情况,反映了物体的运动情况 7.在“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的实验中,下列说法中对于减小实验误差有益的是() A.选取计数点,把每打五个点的时间间隔作为一个时间单位 B.使小车运动的加速度尽量小些 C.舍去纸带上密集的点,只利用点迹清晰、点间间隔适当的那一部分进行测量、计算 D.选用各处平整程度、光滑程度相同的长木板做实验 8.2016年法国欧洲杯于当地时间 2016年6月10日至7月10日在法国境内9座城市的12座球场内举行。6月16日,A组次轮瑞士对阵罗马尼亚在王子公园球场开始首场较量。第57分钟,罗德里格斯角球发到禁区,穆罕默迪禁区左侧凌空抽射,足球沿着弯刀弧线直挂球门远角,为本队扳平了比分。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分析穆罕默迪在球场上跑动轨迹时,可以把他看成质点 B.球迷们在观看远角进球时,可以把足球看成质点 C.穆罕默迪在制造角球时,可以把足球看成质点 D.穆罕默迪在躲过对方防守时,可以把防守球员看成质点 9.如图所示是一辆汽车做直线运动的x - t图象,对相应的线段所表示的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中学物理教学法》试题标准答案

第一套《中学物理教学法》试题标准答案(A卷) 一、填空题 共设20空,每空1分,缺或答错者每空扣1分。 1、(1)中学物理教学法概论(2)中学物理教材教法分析 (3)中学物理实验技术及实验研究(4)中学物理教学见习与试教 2、(1)讲授法(2)实验法 (3)自学法(4)讨论法 3、(1)提出问题创设便于发现物理规律的物理环境; (2)带领学生探求物理事实的内在联系形成规律; (3)引导学生对规律进行讨论,加深理解规律; (4)指导学生运用规律解决问题; 4、(1)平时复习(2)阶段复习 5、(1)依据教学大纲,确立教学目的与要求 (2)依据学生接受水平,学习物理的心理特点和思维规律设计教学过程。 (3)依据中学物理教学参考书 (4)依据物理学的知识体系,认识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6、(1)备学生(2)备教法(3)备教材 二、选择题 本题共设4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8分;选项为任选,选错或未选的每题扣2分。 1、A、 2、C 3、C、D 4、A 三、简答题 本题共设6个小题,答题应简明、条理清晰、要点准确,否则将按各要点分值酌情减分。 1、本题8分,各要点分值如下:(1)该门课程是一门由物理科学、教育科学、心理学、哲学和现代教育技术相结合的综合性的边缘学科(1.5分)。(2)它综合运用这些科学成果来研究中学物理教学的理论与实践,正在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1.5分)。(3)主要研究物理基础知识教学的一般过程(1分);(4)如何立足于知识传授、着眼于能力的培

养(1分);(5)物理教学的目的任务,中学物理教学的内容和体系,中学物理教学过程的规律和原则;中学物理教学的方法和手段等(3分)。 2、本题8分,各要点分值如下: 在物理教学中,首先应通过各种环节特别是教学内容的处理和选择,使学生的心理状态,由好奇转为喜爱,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3分);再通过教给学生的知识技能以及研究问题处理问题的方法、引导他们入门,甚至使学生看到自己的学习成果、培养学生具有饱满的学习情绪(3分);最后的目标是使学生树立起克服学习中种种困难的意志(2分)。 3、本题共6分,各要点的分值如下: 物理现象或过程的本质联系在一定条件下必然发生发展和变化的规律性的反映(3分)。其分为物理规律、物理定理;物理原理;方程法则、定则;其它,如力的平衡条件,串并联电路规律;荼的熔解和凝固规律(3分)。 4、本题共6分,每个要点分值如下: (1)组织教学(1分)(2)复习旧知识(1分)(3)教师示范举例或组织学生讨论(1分);(4)学生练习(1分);5、小结(1分);(6)布置作业(1分)。 5、本题满分为7分,每个要点的分值如下: 解决教与学的矛盾。教和学是教学工作中一对主要矛盾,在这对矛盾中,学生是矛盾的主要方面(3分)。为此,必须很好地研究学生的基本情况,尤其是用心理学的理论,分析研究学生的思想方面和学习方法方面的情况(2分)。 其含义是指教师必须熟悉自己的教学对象、掌握他们的各种情况,懂得他们的生理特点和心理活动(2分)。 6、本题满分为7分。其分值如下: 第一册:力学九章;第二册共十一章:热学两章,电磁学六章,光学两章近代物理一章。(4分) 共安排包括188个知识点;96个演示实验;15个学生实验;节后习题81个,章后习题143个,阅读材料33个(3分)。 四、论述题 本题共设2个小题,满分为30分,要求论点正确,论据充实,条理清楚,语句通顺,其要点的分值如下

(完整版)高一物理测试题

高一物理测试题 命题范围:匀变速直线运动 测试用时:90min 满分:100分 一、不定项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0分) 1、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初速度为v 0,经过t ,速度达到v ,则物体在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为( ) A.20v v - B.20v v + C.220at v + D.v 0+at 2、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已知第1 s 末的速度是6 m/s ,第2 s 末的速度是8 m/s ,则下面结论正确的是( ) A.物体零时刻的速度是3 m/s B.物体的加速度是2 m/s 2 C.任何1 s 内的速度变化都是2 m/s D.第1 s 内的平均速度是6 m/s 3、汽车从静止出发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最初1min 内行驶540m ,则它在最初10s 内行驶的距离是( ) A .15m B .30m C .45m D .90m 4、汽车刹车后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初速度为10m/s ,加速度大小为1m/s 2,则在最后停下来前1s 内的平均速度为( ) A .0.5m/s B .1m/s C .5.5m/s D .5m/s 5、一物体从高x 处做自由落体运动,经时间t 到达地面,落地速度为v ,那么当物体下落时间为t 3 时,物体的速度和距地面高度分别是( ) A.v 3,x 9 B.v 9,x 9 C.v 3,89x D.v 9,33 x 6、图2-1是某物体做直线运动的速度图象,下列有关物体运动情况判断正确的是 A.前两秒加速度为5 m/s 2 B.4 s 末物体回到出发点 C.6 s 末物体距出发点最远 D.8 s 末物体距出发点最远 7、关于自由落体运动,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 A.它是竖直向下且v 0=0,a =g 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B.在开始连续的三个1 s 内通过的位移之比是1∶3∶5 C.在开始连续的三个1 s 末的速度大小之比是1∶2∶3 D.从开始运动起依次下落三段相同的位移每段所经历的时间之比为1∶ 2∶3 8、下列关于加速度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加速度是表示物体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 B 、物体有加速度,速度就增加 C 、物体运动的速度越大,加速度越大 D 、a <0,物体可能做加速运动 9、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列车出站时,车头经过站台某点O 时速度是1m/s ,车尾经过O 点时的速度是7 m/s ,则这列列车的中点经过O 点时的速度为 A.5 m/s B.5.5 m/s C.4 m/s D.3.5 m/s 10.汽车以大小为20 m/s 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 刹车后的加速度的大小为5 m/s 2,那么刹车后2 s 内与刹 车后6 s 内汽车通过的位移大小之比为( ) A.1∶1 B.3∶1 C.4∶3 D.3∶4 二、填空题(每空3分,共24分) 11、物体从静止开始,以2m/s 2的加速度运动,第5s 内的位移是_________. 12、一质点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为a ,t 秒末的速度为v ,则t 秒内质点的位移为_____________. 13、一物体做自由落体运动,落地时的速度为30m/s ,则它下落的高度为_________m ,它在最后1s 内的平均速度为________m/s. 14、如图所示, 一颗水平飞行的子弹(长度不计)穿过紧挨着的固定在水平桌面上的三块同样的木块之

《中学教师业务考试之物理教材教法》试题及标准答案

《中学物理教法》试题及标准答案 一、填空题 1·中学物理教学法课研究的主要内容有(中学物理教学法概论)、(中学物理教材教法分析)、(中学物理实验技术及实验研究)、(中学物理教学见习与试教)。 2、中学物理教学的基本方法有(讲授法)、(物理实验法)、(自学方法)、(练习方法)、(讨论法)等。 3·物理规律教学的一般过程为(提出问题创设便于发现物理规律的物理环境)、 (带领学生探求物理事实的内在联系形成规律)、 (引导学生对规律进行讨论,加深理解规律)、(指导学生运用规律解决问题) 。 4·物理复习的形式有以下几种(平时复习)、 (阶段复习)。 5。教材分析的依据是(依据教学大纲,确立教学目的与要求)、 (依据学生接受水平,学习物理的心理特点和思维规律设计教学过程)、(依据中学物理教学参考书)、 (依据物理学的知识体系,认识教材的地位和作用)。6·备课包括(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 。 7、物理基础知识可分为(重点知识)、(重要知识)、(一般知识)。对其要求是(掌握)、(理解)、(知道)。 8、中学物理课堂教学的基本课型有(新授课)、(习题课)、(实验课)、(复习课)、(测验课)、(综合课)。9·演示实验根据在教学中的目的可分为(启发性演示实验)、(巩固性演示实验)、(扩展性演示实验)。10·物理复习的常用方法有(对比复习法)、(提纲复习法)、(复现复习法)、(组题复习法)、(知识结构复习法)、(归类复习法)、(实验复习法)。 11·教学过程包括三个基本因素,分别是(教师),(学生)和(教材或教学内容))。 12、物理概念按质和量的辩证关系分为两类,一类是( 质的)概念,另一类是既有(质 )又有(量 )的规定性的概念,后一类物理概念又称为(量的规定 ). 13·中学物理教学的原则为(科学性原则)、(生动的直观性原则)、(启发学生积极思维的原则)、(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激发学生兴趣的原则)。 14·选择教学方法的依据为(根据教学大纲规定的教学任务)、(根据教材的具体内容)、(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根据教学的具体条件)、(根据教师本身的教学艺术特长)。 15·中学物理实验其类型为(演示实验)、(边教边实验)、(学生分组实验)、(课外实验)。 16·课时计划其内容包括(课题)、(目的要求)、(课的类型)、(教学重点、难点、关键)、(教具)、教学过程)。17·教材分析一般有(单元分析)、(课例分析)、(专题分析)三种形式。 18、中学物理教学的原则(以阎金铎先生的观点为例)为(科学性原则)、(生动的直观性原则)、(启发学生积极思维的原则)、(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激发学生兴趣的原则)。 19、选择教学方法的依据为(根据教学大纲规定的教学任务)、(根据教材的具体内容)、(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根据教学的具体条件)、(根据教师自身的教学艺术特长)。 20、课时计划其内容包括(课题)、(目的要求)、(课的类型)、(教学重点、难点、关键)、(教具)、(教学过程)、(板书设计)、(课后教学研究)。 21、教材分析一般有(单元分析)、(课例分析)、(专题分析)三种形式。其分析的一般顺序是先进行(整体分析)再进行(各部分,各章分析)最后进行(每节教材分析)。 22、物理规律是(物理现象或过程的本质联系)在一定的条件下发生发展和变化的(规律性的反映)。 23、物理学习过程的基本方法有(预习的方法)、(上课的方法)、(复习的方法)、(练习的方法)、(总结的方法)。 24、学年或学期教学计划包括:①班级(学生情况)分析;②总的(教学目标)要求;③教学(进度)安排 ④实验(教学)安排⑤学生(学生成绩考核)安排;⑥其它教学活动的安排。 25、中学物理教学法是一门由(物理科学)、(教育科学)、(心理学)。哲学和现代教育技术相结合的(边缘)学科。 26、演示实验在设计和表演方面的基本要求(确保实验成功)、(简单方便)、(现象清楚)、(正确对待失误)。 27、中学物理教学法是一门由(1)中学物理教学法概论 (2)中学物理教材教法分析(3)中学物理实验技术及实验研究 .哲学和现代教育技术相结合的(中学物理教学见习与试教)学科. 28、演示实验在设计和表演方面的基本要求(1)提出问题创设便于发现物理规律的物理环境;(2)带领学生探求

2021-2022年高一物理上学期第一周周测试题平行班

2021-2022年高一物理上学期第一周周测试题平行班 一、选择题(共40 分1-6为单选,7-10为多选) 1.意大利某科学家在研究物体变速运动规律时,做了著名的“斜面实验”,他测量了铜球在较小倾角斜面上的运动情况,发现铜球做的是匀变速直线运动,且铜球加速度随斜面倾角的增大而增大,于是他对大倾角情况进行了合理的外推,由此得出的结论是()A.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B.力是使物体产生加速度的原因 C.自由落体运动是一种匀变速直线运动 D.物体都具有保持原来运动状态的属性,即惯性 2.某物体运动的速度图象如图,根据图象可知() A.物体是从静止开始运动的 B.物体位移方向一直没有改变 C.物体运动方向一直没有改变 D.物体在运动过程中受到的合力一直没有改变 2013年12月2日,嫦娥三号怀抱着“玉兔”,承载着中国人的梦想,踏上了探月之旅。她历经变轨、减速、悬停、避障等过程,于14日在月球表面软着陆。我国成为世界上

第三个实现在月球表面软着陆的国家。 …… 在月球表面着陆过程中,嫦娥三号先减速调整,速度从1 700m/s逐渐减为0,悬停在距月球面100m高处;然后利用探测器对着陆区进行观测,选择着陆点;再缓慢下降到着陆点上方4m处,最终以自由落体方式完美着陆在月球表面。接着,140kg的“玉兔”款款而出,开始了与月球的亲密接触…… 根据以上材料,完成问题: 3.上述材料提及嫦娥三号“速度从1 700m/s逐渐减为0”,这里所选的参考系是A.太阳B.月球表面C.地球表面D.嫦娥三号 4.嫦娥三号着陆前最后4m的运动过程中,能反映其运动的v-t图象是 5.如图甲所示,在倾角为θ的光滑斜面上,有一个质量为m的物体在沿斜面方向的力F的作用下由静止开始运动,物体的机械能E随位移x的变化关系如图乙所示。其中0~

初中物理教师考试

初中物理教师招聘考试试题 1、如图10,一个身高2m的人从湖边高25m的平台上做蹦极跳,弹性绳的一端系在他的脚上,另一端固定在平台上,他从静立开始下落,人跳离平台后,绳绷紧后,身体与绳一直在同竖线.弹性绳的长度和弹性选择为恰好当他的头触及水面时,其速度减小为零.最终静止时,人的头离水面8m.(已知绳的原长13m,弹性系数是500N/m)求:(1)运动员的质量(2)跳下过程中的最大速度约多少?(3)跳下过程中的最大加速度.(g取10m/s2) 2、两条质量各为20g的扁虫(质量可视为均匀分布).两虫越过一堵非常薄的墙,墙高10cm.甲虫子长20cm,乙虫长度只有10cm,当两条虫子的中点正好在墙头上的时候,哪一条虫克服重力做功多一些?甲乙两虫子克服重力做功之比是多少?(g=10N/kg) 3、图8的密封容器装满水,容器重10N装的水重30N. (1)分析为什么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力大于水的重力? (2)图9容器重10N装了30N的水,把一重20N的物体放入水中(水没有溢出),当物体处于静止状 态时,容器对桌面的压力是多少? (3)“如图8,容器重10N装了30N的水,底面积为 0.02m2,水柱高25cm.求水对容 器底部的压力、压强及容器对桌面的压强、压力” 若命制了上述题目为中考题,根据《中考指导书》的要求,该题是否超纲?你判断的依据是什么?

4、广州某学校的学生观察了水在加热过程中温度随加热时间的变化情况,并记录了有关数据如下表: 在分析沸点不是100℃的原因时,很多同学都会脱口而说是由于实验室的气压小于1个大气压. 通过查阅资料可知: (1) 大约高度每上升12米,气压下降1毫米水银柱. (2) 下表是大气压强与沸点的相关数据: 你认为这些同学回答正确吗?依据是什么? 5、为了探究甲、乙两种固态物体比热容的大小关系,某同学用相同的酒精灯给质量相等的甲、乙两物体加热,根据测量结果分别描绘出它们温度与时间的关系图象(如图6所示).实验后对图象进行分析时,该同学感到很困惑:分析A到D这段时间两物体的升温情况,应可得到乙的比热容大于甲的比热容的结论,但若分析D以后的时间两物质的升温情况又可得到乙的比热容小于甲的比热容.你会如何引导该同学分析此实验数据?

最新人教版必修二高一物理高一物理周测试题-32

高一物周测试题 (考试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 注意:答案要填写到答题卡上,考试时间为60分钟,请同们注意掌握时间。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3分,共24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且只有....一个选项符合要求........ ) 1.真空中有甲、乙两个点电荷相距为r ,它们间的静电引力为F .若甲的电荷量变 为原的2倍,乙的电荷量变为原的3 1 ,它们间的距离变为2r ,则它们之间的静电引 力将变为( ) A .F 83 B .F 61 .F 3 8 D .F 32 2.质量为1g 的物体从足够高处自由下落,不计空气阻力,取g =10/2 ,则开始下落 2末重力的功率是( ) A .50W B . 100W . 200W D . 400W 3.斜抛运动的质点运动到最高点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质点的速度为零 B .质点的机械能最大 .质点的动能最小 D .质点的机械能最小 4.质量为的物体,在距地面高处以g 3 1 的加速度由静止竖直下落到地面,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物体重力势能减少mgh 32 B .物体的动能增加mgh 32 .重力对物体做功mgh 31 D .物体的机械能减少mgh 3 2 5.从空中某处平抛一个物体,不计空气阻力,物体落地时末速度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θ=60?。取地面为零重力势能参考面,则物体抛出时其动能与重力势能之比为( ) A .1/3 B .1/12 .3 D .12 6、一个物体在相互垂直的两个力F 1、F 2的作用下运动,运动过程中F 1对物体做功3J ,物体克服F 2做功4J ,则F 1和F 2的合力做功为( ) A 、5J B 、-1J 、7J D 、无法计算 7、设质量=10g 的物体从倾角为300,高20的光滑斜面由静止开始下滑,那么当它滑到斜面中点时所具有的机械能是(取地面为参考平面,g=10/2)( ) A 、零 B 、10J 、20J D 、40J 8、如图5所示,轻弹簧一端与墙相连,质量=2g 的木块沿光滑水平面以V 0=5/的初速度向左运动,当木块压缩弹簧后速度减为V=3/时弹簧的弹性势能是( ) A 、25J B 、9J 、32J D 、16J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两个选项是符合题意的,全部选对得...................3.分,选不全得......2.分,有选错或不答得.........0.分。.. ) 9、物体在下列运动中机械能不守恒的是( ) A 、自由落体运动 B 、水平方向上的匀变速直线运动 、竖直方向上的匀速直线运动 D 、物体在斜面上匀速下滑 10、如图所示,带箭头的直线是某一电场中的一条电场线,在这条电场线上有A 、B 两点,用E A 、E B 表示A 、B 两点的场强,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 A 、B 在一条电场线上,且电场线是直线,所以E A =E B B .因为电场线从A 指向B ,所以E A >E B .A 、B 两点的场强方向相同

《中学物理教学法》试题(整理)

《中学物理教学法》试题(A卷)及标准答案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中学物理教学法课研究的主要内容有(中学物理教学法概论)、(中学物理教材教法分析)、(中学物理实验技术及实验研究)、(中学物理教学见习与试教)。 2·中学物理教学的基本方法有(讲授法)、(实验法)、(自学法)、(讨论法等。 3·物理规律教学的一般过程为(提出问题创设便于发现物理规律的物理环境)、(带领学生探求物理事实的内在联系形成规律)、(引导学生对规律进行讨论,加深理解规律)、(指导学生运用规律解决问题)。 4·物理复习的形式有以下几种(平时复习)、(阶段复习)。 5。教材分析的依据是(依据教学大纲,确立教学目的与要求)、(依据学生接受水平,学习物理的心理特点和思维规律设计教学过程)、(依据中学物理教学参考书)、(依据物理学的知识体系,认识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6·备课包括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 二、选择题(每题2分、共8分) 1·中学物理教学中的科学性是指(A) A、讲授的物理内容必须是正确无误。 B、讲授任何一个物理问题都必须讲深、讲透、讲全。 C、对任何一个物理问题或原理的表述都必须是十分严格。 D、所有的物理实验都必须是高度精确的。 2·下列属于在中学物理教学中应该着重贯彻的教学原则是(C) A、发展性原则 B、双边性原则 C、科学性原则 D、教育性原则 3、在物理规律的教学中,创设便于发现规律的物理环境的方法是(C、D) A、复习旧知识法 B、讲故事法 C、实验法 D、举例法 4·下列测验属于目标参照测验的是(A) A、期末考试 B、升学考试 C、分班考试 D、竞赛考试 三、简答题(每题8分、共48分)、 1·中学物理教学法课的性质和研究对象分别是哪几个方面? (1)该门课程是一门由物理科学、教育科学、心理学、哲学和现代教育技术相结合的综合性的边缘学科。 (2)它综合运用这些科学成果来研究中学物理教学的理论与实践,正在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3)主要研究物理基础知识教学的一般过程。 (4)如何立足于知识传授、着眼于能力的培养。 (5)物理教学的目的任务,中学物理教学的内容和体系,中学物理教学过程的规律和原则;中学物理教学的方法和手段等 2·在中学物理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物理教学中,首先应通过各种环节特别是教学内容的处理和选择,使学生的心理状态,由好奇转为喜爱,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再通过教给学生的知识技能以及研究问题处理问题的方法、引导他们入门,甚至使学生看到自己的学习成果、培养学生具有饱满的学习情绪;最后的目标是使学生树立起克服学习中种种困难的意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