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吲哚的合成

合集下载

5 吲哚的合成解析

5  吲哚的合成解析

A. J. Peat and S. L. Buchwald, J. Am. Chem. Soc., 1996, 118, 1028.
K. Aoki, A. J. Peat and S. L. Buchwald, J. Am. Chem. Soc., 1998, 120, 3068.
2. Bartoli吲哚合成
4.Reissert吲哚合成
从邻硝基甲苯和草酸二乙酯合成吲哚及其衍生物。
用乙醇钾的反应效果较乙醇钠为好。 反应机理
首先邻硝基甲苯与草酸二乙酯反应生成邻硝基苯基丙酮酸乙酯,接下来用锌乙酸处理该产物,使之发生还原环化,得吲哚-2-羧酸。吲哚-2-羧酸还可脱羧产 生无取代的吲哚。
5.Bischler-Mohlau Indole Synthesis
三分子格氏试剂的作用:一 分子在第二步被消除,最终转化 为羰基化合物(6);一分子与氮上 的氢发生交换,生成烯烃 (11); 一分子成为吲哚环的C-2和C-3。
反应中的亚硝基芳烃中间体 (4)可以分离出来。它与两分子格 氏试剂反应,也可得到吲哚,说明它是反应的中间体。
Dobbs改进法
Adrian Dobbs 用邻位的溴作定位基成环,反应后再用偶氮二异丁腈和三丁 基锡烷将溴除去,生成 7-位无取代基的吲哚。
3.Leimgruber-Batcho吲哚合成
首先邻硝基甲苯与N,N-二甲基甲酰胺二甲缩醛和吡咯烷反应得到烯胺(2),然 后烯胺再发生还原环化,得到吲哚衍生物。
除上述提到的雷尼镍和肼外,钯碳加氢、氯化亚锡、连二亚硫酸钠以及铁-乙酸 都可用作还原一步的试剂。
反应机理
首先二甲基甲酰胺二甲缩醛受到吡咯烷的亲核进攻,二甲胺离去,产生一个活 性更强的试剂。它受到邻硝基甲苯甲基氢去质子化形成的碳负离子的进攻,失去甲 醇,得到上述烯胺。反应的此一步也可在无吡咯烷的条件下进行,这时反应经过 N,N-二甲基烯胺中间体,不过所需反应时间通常较长。这一步的产物烯胺类似于一 种分别在两侧连有吸电子和供电子取代基的烯烃,极性较强,而且常因分子中较大 的共轭范围而呈深红色。

吲哚的合成方法

吲哚的合成方法

吲哚的合成方法
嘿,朋友们!今天咱就来唠唠吲哚的合成方法。

这吲哚啊,可是个很有意思的东西呢!
你想想看,就好像搭积木一样,我们要把各种小零件巧妙地组合在一起,才能搭出我们想要的吲哚这个“小城堡”。

先说一个常见的方法,就像做菜一样,我们有了各种食材,通过一定的步骤就能做出美味佳肴。

比如费歇尔合成法,把苯肼和醛或酮放在一起,经过一系列反应,嘿,吲哚就慢慢出现啦!这就好像魔法一样神奇,不是吗?
还有一种方法呢,就像是走一条特别的小路。

通过邻硝基乙苯的反应,经过一些奇妙的变化,也能得到吲哚呢。

你说这是不是很有趣?就好像在一个神秘的化学世界里探险一样。

再说说从苯胺出发的方法,这就好比是从一个起点出发,沿着特定的路线前进,最终到达吲哚这个目的地。

这一路上啊,有各种反应和变化,就像我们在旅途中会遇到不同的风景一样。

有时候我就在想啊,这合成吲哚的过程,不就跟我们生活中的很多事情一样嘛。

需要耐心,需要技巧,还需要那么一点点运气。

就像我们要做成一件大事,得一步一个脚印,精心准备,才能迎来最后的成功。

而且啊,研究吲哚的合成方法,就像是打开了一扇通往奇妙世界的大门。

你能看到各种化学反应在那里奇妙地发生,就像一场精彩的演出。

咱可不能小瞧了这些合成方法,它们可是科学家们经过无数次尝试和探索才找到的呢。

就好像我们在生活中不断努力,才能找到属于自己的成功之路。

总之呢,吲哚的合成方法充满了神奇和魅力,让我们一起在这个化学的世界里尽情探索吧!不用去管什么复杂的步骤和困难,只要我们有热情,有好奇心,就一定能发现更多关于吲哚的奥秘!这就是我想说的,朋友们,你们觉得呢?。

吲哚的合成-060117

吲哚的合成-060117

经典化学合成反应标准操作吲哚的合成目录2. Fischer 吲哚合成 (2)2.1 Fischer 吲哚合成反应示例 (2)3. 从硝基苯的衍生物出发合成吲哚 (3)3.1 邻甲基硝基苯衍生物合成吲哚 (4)3.1.1 邻甲基硝基苯衍生物合成吲哚示例 (4)3.2 邻甲酰基硝基苯衍生物合成吲哚 (4)3.1.2 邻甲酰基硝基苯衍生物合成吲哚示例 (5)3.3 邻氰甲酰基硝基苯衍生物合成吲哚示例 (5)3.4 邻乙烯基硝基苯衍生物合成吲哚示例 (6)3.5 邻位有氢的硝基苯衍生物直接用乙烯格氏试剂合成吲哚(Bartoli反应)示例74. 从苯胺的衍生物出发合成吲哚 (7)4.1苯胺经佛克烷基化再还原关环合成吲哚 (7)4.2 N-羟基苯胺DMAP催化下与丙炔酸酯缩合合成3-羧酸吲哚衍生物 (9)4.3 Nenitzescu吲哚合成 (9)5. 2-叠氮基-3-芳基丙烯酸酯环合合成2-羧酸吲哚衍生物 (10)5.1 2-叠氮基-3-芳基丙烯酸酯环合合成2-羧酸吲哚衍生物示例 (11)1. Introduction吲哚及其衍生物是一类非常有效的药物中间体。

已有不少相关综述报道其合成方法1。

我们将一些常用的合成方法简单的列举了出来,供大家在合成此类化合物的时候参考。

1 (a) G. W. Gribble, Contemp. Org. Synth., 1994, 145. (b) U. Pindur and R. Adam, J. Heterocycl. Chem., 1988, 25, 1. (c) C. J. Moody, Synlett , 1994, 681. (d) R. J. Sundberg, Indoles , Academic Press, San Diego, CA, 1996. (e) T. L. Gilchrist , J. Chem. Soc., Perkin Trans. 1, 1999, 2849. (f) G. W. Gribble, J. Chem. Soc ., Perkin Trans. 1, 2000, 1045.2. Fischer 吲哚合成Fischer 吲哚合成法是一个常见的吲哚合成方法。

常见吲哚合成反应汇总

常见吲哚合成反应汇总

常见吲哚合成反应汇总旧文重发,温故知新一、2-叠氮基-3-芳基丙烯酸酯环合合成2-羧酸吲哚衍生物通过叠氮基乙酸酯与芳香醛缩合可以得到 2-叠氮基-3-芳基丙烯酸酯,其加热环合生成吲哚2-羧酸酯衍生物,一般而言只有富电子的芳环(带推电子苯环,呋喃,噻吩,吡咯)可通过该方法环合。

由于反应放出氮气,在环合时一定要严格控制2-叠氮基-3-芳基丙烯酸酯滴加速度及反应瓶敞口,否则很容易喷发出来。

(Hemetsberger indole synthesis)二、Bartoli吲哚合成反应1989年,意大利化学家G. Bartoli等人报道了取代硝基苯和过量的格氏试剂在低温下反应,然后在水溶液中后处理得到取代吲哚,邻取代的硝基苯产率很高。

由邻取代的硝基苯(或亚硝基苯)和烯基格氏试剂制备7-取代吲哚的反应被称为Bartoli吲哚合成法。

在这反应被开发之前,其实有很多用于合成吲哚骨架的类似反应,如Leimgruber-Batcho吲哚合成,在这些反应中,确唯独没有一种能够合成7位取代吲哚的反应,此反应是制备 7-取代吲哚的较好方法。

Bartoli 吲哚合成的优点在于这个反应可以在碳环和杂环上都引入取代基。

三、Batcho–Leimgruber吲哚合成反应邻硝基甲苯类化合物和甲酰胺缩醛(如DMFDMA)缩合得到trans-β-二烷基胺基-2-硝基苯乙烯,接着还原得到吲哚类化合物的反应。

此反应原料邻硝基甲苯(衍生物)易得,反应条件温和,产率较高,因此常用作Fischer吲哚合成的替代方法。

还原方法一般通过加氢,但当分子内有敏感官能团(比如:Br,I都可或烯烃等)存在时可通过化学还原如:NH2NH2-RaneyNi, 铁粉,TiCl3, 锌粉还原得到吲哚。

四、Bischler–Möhlau吲哚合成反应α-芳胺基酮和过量的芳香胺环化得到2-芳基吲哚的反应。

五、Cadogan–Sundberg吲哚合成Cadogan反应是指邻硝基苯乙烯1或邻硝基芪类化合物和亚磷酸三酯或三烷基膦反应生成氮宾2,接着环化生成吲哚3的反应。

吲哚及其衍生物的合成和性质

吲哚及其衍生物的合成和性质

吲哚及其衍生物的合成和性质吲哚是一种含氮的芳香化合物,分子结构中含有一个五元环和一个侧链。

它是一种无色晶体,极易溶于有机溶剂,常用于有机合成反应中。

吲哚及其衍生物具有多种生物活性,如抗肿瘤、抗炎、抗菌、抗寄生虫等,因此在药物研究和医学领域中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一、吲哚的合成方法1. Strecker合成法:用亚磷酸氢钠和氰化铁作为氮源,沸腾的环丙酮经过氰化、如下:2. Skraup合成法:将苯、甲酸和浓硫酸混合反应,生成薄荷醛,之后与苯胺反应生成吲哚3. Fischer合成法:将苯并甲酸酐和甲磺酸反应,生成甲苯磺酸酐,将其加热后与苯胺反应生成吲哚。

上述三种方法是制备吲哚的常用方法。

相比之下,Skraup合成法和Fischer合成法的产率较高,但存在环境污染和反应条件苛刻的问题。

二、吲哚的性质1. 化学性质吲哚具有类似苯的化学性质,如下:(1)芳香性:吲哚中的五元环含有4个π电子,可以形成稳定的芳香环结构;(2)亲电取代反应:可以进行取代反应,如硝化、氢化、卤代等反应;(3)求核取代反应:可以进行求核取代反应,如酰化、磺化、醚化等反应。

2. 生物学性质吲哚及其衍生物是研究的热点之一,具有多种生物活性,如下:(1)抗肿瘤活性由于吲哚分子结构中含有特定的分子基团,如双键、芳香环和取代基团等,使其可用于治疗肿瘤。

例如,病毒胸腺嘧啶(IBT)是一种吲哚衍生物,具有抗癌活性,在人类肝癌和肺癌中显示出显著的抑制作用。

(2)抗炎活性吲哚和其衍生物在体内具有抗炎活性,如抑制白细胞介素-1的表达和细胞因子产生,降低炎症反应的程度。

吲哚-3-醋酸和吲哚-3-甲酸是两种经常被用于抗炎治疗的吲哚衍生物。

(3)抗菌和抗寄生虫吲哚和其衍生物具有很好的抗菌和抗寄生虫活性,特别是在鱼类疾病治疗中具有广泛应用。

例如,吲哚-3-甲酸酯在低浓度下具有杀灭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的作用;在高浓度下,可杀灭对贝类产生的一些寄生虫。

三、吲哚衍生物的合成1. N-烷基吲哚的合成N-烷基吲哚是一类重要的化合物,在药物合成中具有很大的应用价值。

bartoli吲哚合成反应机理

bartoli吲哚合成反应机理

bartoli吲哚合成反应机理
巴托利吲哚合成反应(Bartoli indole
synthesis)是一种合成吲哚化合物的方法,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该反应通过芳香性亲核取代反应实现,以芳香胺和亲电试剂为原料,经过多步反应途径生成吲哚化合物。

下面是该反应的一种常见机理,以芳香胺和亲电试剂为例:
1.亲电试剂攻击:亲电试剂(如氰化物、硝酰氯等)首先
攻击芳香胺的氮原子,形成一个临时的键合中间体。

2.脱去氢离子:由于中间体的不稳定性,会发生一个质子
转移的过程,脱去氢离子形成间位的碳正离子。

3.亲电取代:中间体的碳正离子接受亲电试剂的攻击,形
成一个新的键,并释放出负离子。

4.负离子重排:负离子经过重排,使得芳香环上的氢原子
迁移到合适的位置。

5.生成吲哚环:芳香环上的氢原子再次参与反应,与负离
子发生亲电反应,生成吲哚环。

需要注意的是,巴托利吲哚合成反应的具体机理可能会因反应条件和底物结构的不同而有所变化。

此外,反应中可能还涉及中间体的形成和消失等步骤,具体的反应路径可能较为复杂。

因此,在实际应用中,针对具体的底物和反应条件,可能需要更加详细和具体的机理研究。

5-(吲哚基-3-次甲基)(硫代)巴比妥酸的合成

5-(吲哚基-3-次甲基)(硫代)巴比妥酸的合成
E 0H/ t HOAc r fux e l


显改善或增强化合物的生物活性 , 本文将吲哚
基 引入 2和 3, 成 了 5( 哚 基 一一 甲基 ) 合 一吲 3次 巴
4 X =0) 5 X = S ( ,( )
S h m e1 c e
比妥酸( ) 一 吲哚基一一 甲基 ) 4 和5 ( 3次 硫代 巴比
we e c n r d b H " 1 o f me y i NM R a d I n R.
Ke wo d y r s:b r iu i c d;t i b r iu i c d;i d l a b t rc a i h o a b t rc a i n oe;Kn e e g lc nd n ain;s n e i o v na e o e s to y t ss h

制药技术 ・
5 ( 哚 基 .. 甲基 ) 硫 代 ) 比妥 酸 的 合 成 .吲 3次 ( 巴
王 峻 岭
( 河南科技 大学 化工与制药学 院 , 河南 洛 阳 4 10 ) 7 0 3 摘要 :以冰 乙酸 为催 化剂 , 吲哚.. 3甲醛 与巴 比妥酸或 硫代 巴比妥酸在 无水 乙醇 中进行 K ovn gl ne eae 缩合 , 合成 了 5( . 吲哚基-. 甲基 ) 3次 巴比妥 酸或 5 ( . 吲哚基.. 3次甲基 ) 硫代 ) 比妥酸 , ( 巴 其结构经 MR和 I HN R表征 。 关 键 词 :巴比妥 酸 ; 硫代 巴比妥酸 ;吲哚 ; nceae 缩合 ; K ovngl 合成
妥 酸 ( ) Shme1 , 5 ( ce ) 以期 实 现 多种 活性 协 同 , 为药
物筛选提供先导化合物。

吲哚合成方法

吲哚合成方法

吲哚一词来源于印度的英文单词(India ):在十六世纪从印度进口的蓝色染料被称作靛篮。

将此染料化学降解可得到氧化的吲哚-吲哚酚和羟基吲哚。

吲哚在1866年通过在锌粉作用下蒸馏羟基吲哚第一次被制备出来。

吲哚可能是自然界中分布最广的杂环化合物。

色氨酸是必需的氨基酸,也是大多数蛋白质的组成部分。

它还可作为各种色胺、吲哚和2,3-二氢吲哚的生物合成前体。

2N H NH 2在动物中,存在于血液中的5-羟基色胺(5-HT )是中枢神经系统中非常重要的神经递质,在心血管和胃肠道中也起很大作用。

结构类似的激素褪黑素被认为能控制生理功能的昼夜节律。

NNH 2OH N H NHAcCH 3O植物王国中色胺酸衍生物包括3-吲哚基乙酸,它是一种有效的植物生长调节激素;以及大量不同结构的二级代谢产物-吲哚类生物碱,这一类化合物由于其有效的生理活性被广泛作为药物使用。

吲哚的结构单元也大量出现在许多人工合成的药物中,如具有消炎镇痛作用的环氧酶抑制剂吲哚美辛,止吐作用的5-HT 3受体拮抗剂昂丹司琼等。

NCH 3CH 3OOClCOOHNHON NMe由于吲哚在天然产物全合成和药物合成中的重要性,有机合成领域不断有大量关于吲哚环的全新合成方法和改进方法出现,已经形成了一个相当系统的合成框架,以下是一些目前可行的最重要的合成方法及示例。

1.通过醛和酮的苯腙的制备方法 (1) Fischer 合成法Fischer吲哚合成法发明于1883年,利用苯腙在酸或Lewis酸催化下通过重排反应,亲核关环,再消除氨而形成吲哚环N H NCH3NHPh1事实上,有时将醛或酮与苯肼在乙酸中一起加热即可发生“一锅煮”的反应2,生成的苯腙可不经分离直接发生重排反应。

甲基苯磺酸、阳离子交换树脂及三氯化磷都可有效地催化环化反应,有时在室温或更低的温度下反应也可进行3。

苯环上的供电基能提高Fischer环化反应的速率,而吸电基则降低反应速率。

但带有硝基的苯腙在合适的酸和反应条件下也可较好地发生反应,如甲苯与多聚磷酸的两相混合物4或三氟化硼的乙酸溶液5。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The 3-position thiomethyl group is often removed using Raney nickel to give the 3H-indole.
The reaction mechanism is divided among three steps. The first step is the oxidation of the aniline 1 using (t-BuOCl) to give the chloramine 2. The second step is the addition of the ketone to give the sulfonium ion 3, and is typically done at low temperatures (-78 °C). The third and final step is the addition of a base, which in this case is triethylamine. Upon warming to room temperature, the base will deprotonate the sulfonium ion creating the sulfonium ylide 4, which quickly undergoes a [2,3]-sigmatropic rearrangement to give the ketone 5. The ketone 5 will undergo a facile condensation to give the desired 3thiomethylindole 6.
Buchwald改进法 芳基溴化物在钯和BINAP催化下也可以与腙反应生成吲哚环,这个方法称为
Buchwald改进法,由MIT的Stephen Buchwald首先发现。
Buchwald, S. L. et al. J. Am. Chem. Soc. 1998, 120, 6621
Group Outing to the Burren April 2008
The Bischler-Möhlau indole synthesis is a chemical reaction that forms a 2-aryl-indole from a α-bromo-acetophenone and excess aniline
In spite of its long history, this classical reaction has received relatively little attention in comparison with other methods for indole synthesis, perhaps owing to the harsh reaction conditions that it requires. Recently, milder methods have been developed, including the use of lithium bromide as a catalyst and an improved procedure involving the use of microwave irradiation
3.Leimgruber-Batcho吲哚合成
首先邻硝基甲苯与N,N-二甲基甲酰胺二甲缩醛和吡咯烷反应得到烯胺(2),然 后烯胺再发生还原环化,得到吲哚衍生物。
除上述提到的雷尼镍和肼外,钯碳加氢、氯化亚锡、连二亚硫酸钠以及铁-乙酸 都可用作还原一步的试剂。
反应机理
首先二甲基甲酰胺二甲缩醛受到吡咯烷的亲核进攻,二甲胺离去,产生一个活 性更强的试剂。它受到邻硝基甲苯甲基氢去质子化形成的碳负离子的进攻,失去甲 醇,得到上述烯胺。反应的此一步也可在无吡咯烷的条件下进行,这时反应经过 N,N-二甲基烯胺中间体,不过所需反应时间通常较长。这一步的产物烯胺类似于一 种分别在两侧连有吸电子和供电子取代基的烯烃,极性较强,而且常因分子中较大 的共轭范围而呈深红色。
4.Reissert吲哚合成
从邻硝基甲苯和草酸二乙酯合成吲哚及其衍生物。
用乙醇钾的反应效果较乙醇钠为好。 反应机理
首先邻硝基甲苯与草酸二乙酯反应生成邻硝基苯基丙酮酸乙酯,接下来用锌乙酸处理该产物,使之发生还原环化,得吲哚-2-羧酸。吲哚-2-羧酸还可脱羧产 生无取代的吲哚。
5.Bischler-Mohlau Indole Synthesis
维克多·格林尼亚 1871 05.06 - 1935 12.13
反应机理 首先格氏试剂与硝基芳烃加成为中间体(3)。(3)自发分解为亚硝基芳烃(4)和醇
镁(5)。(5)在反应最后酸化时可以转化为羰基化合物(6)。(4)则与第二分子格氏试剂 加成为中间体(7),邻位取代基的位阻引发(7)的[3,3]-σ迁移反应,使其转变为(8)。 (8)发生分子内亲核加成,环合, 再经芳构化得到(10)。(10)再与 第三分子的格氏试剂作用,生成 羟基二氢吲哚的镁盐(12)。最后 酸化,(12)水解,消除一分子水, 得到吲哚衍生物(13)。
三分子格氏试剂的作用:一 分子在第二步被消除,最终转化 为羰基化合物(6);一分子与氮上 的氢发生交换,生成烯烃 (11); 一分子成为吲哚环的C-2和C-3。
反应中的亚硝基芳烃中间体 (4)可以分离出来。它与两分子格 氏试剂反应,也可得到吲哚,说明它是反应的中间体。
Dobbs改进法
Adrian Dobbs 用邻位的溴作定位基成环,反应后再用偶氮二异丁腈和三丁 基锡烷将溴除去,生成 7-位无取代基的吲哚。
5.Borsche-Drechsel Cyclization
Cyclization of arylhydrazones of cyclohexanone to tetrahydtocarbazoles.
Bucherer Carbazole Synthesis
Formation of carbazoles from naphthols or naphthylamines, aryl hydrazines and sodium bisulfite:
第五讲 苯并五元杂环化合物的构建
苯与呋喃,噻吩,吡咯共用两个碳原子而成的苯并体系,成为苯并呋喃,苯 并噻吩,吲哚。
这三类化合物中,以吲哚环系比较重要,因此主要对吲哚环系进行一些介绍。 吲哚本身为线状结晶,具有极臭的气味,但在其稀薄时则有香味,可以当作香料用。 含吲哚环的生物碱广泛存在于植物中,如麦角碱,马钱子碱, 利血平等。植物生长 调节剂β-吲哚乙酸,哺乳动物及人脑中思维活动的重要物质5—羟基色胺,植物染 料靛蓝以及蛋白质组分的色氨酸都会有吲哚环。
反应的第二步中硝基在氢气作用和雷尼镍催化下被还原为氨基,接着环化并消 除吡咯烷得到最终产物。一般是利用水合肼试剂在镍存在下自发分解相应单质的反 应,而在反应中原位生成氢气并进行反应。
此反应原料邻硝基甲苯(衍生物)易得,反应条件温和,产率较高,因此常用作 Fischer吲哚合成的替代方法。可以通过此反应来合成有生理活性的吲哚衍生物。
ReactiBiblioteka n mechanismThe first two step involve the reaction of the α-bromo-acetophenone with molecules of aniline to form intermediate 4. The charged aniline forms a decent enough leaving group for an electrophilic cyclization to form intermediate 5, which quickly aromatizes and tautomerizes to give the desired indole 7.
构化为烯胺,并发生一个[3,3]σ迁移反应生成二亚胺。该亚胺芳构化后成环,得 到一个缩醛胺。氨基质子化,放出氨,并失去一个质子生成芳香性的吲哚环。
醛/酮必须是RCOCH2R'类型的,R/R'为烷基、芳基或氢。若醛酮的羰基有两个 α-氢,则反应后一般得到两种产物的混合物。
苯肼中的亚氨基氮原子(>NH)在反应后转化为吲哚环中的氮,这一点已经得 到同位素示踪实验的证实。
盐酸、硫酸、多聚磷酸、对甲苯磺酸等质子酸及氯化锌、氯化铁、氯化铝、 三氟化硼等路易斯酸是反应最常用的酸催化剂。若要制取没有取代的吲哚,可以 用丙酮酸作酮,发生环化后生成2-吲哚甲酸,再经脱羧即可。
Reaction mechanism 首先是醛酮与苯肼在酸催化下缩合生成苯腙,苯腙不需分离立即在酸催化下异
A. J. Peat and S. L. Buchwald, J. Am. Chem. Soc., 1996, 118, 1028.
K. Aoki, A. J. Peat and S. L. Buchwald, J. Am. Chem. Soc., 1998, 120, 3068.
2. Bartoli吲哚合成
An excess of alkyne, using or palladium acetate and a base, and adding one equivalent of lithium chloride tend to give the best yields. Many functional groups are tolerated on the aniline and the alkyne.
从邻取代的芳香硝基化合物与乙烯基格氏试剂制备取代吲哚。
Bartoli, G.; Palmieri, G.; Bosco, M.; Dalpozz, R. Tetrahedron Lett. 1989, 30, 2129.
底物硝基邻位无取代基时,反应一般不能发生。通常用三倍量的格氏试剂,确 保产率。这个方法是制备 7-取代吲哚的较好方法。Bartoli 吲哚合成的优点在于 这个反应可以在碳环和杂环上都引入取代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