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数学简便计算难

六年级数学简便计算难
六年级数学简便计算难

六年级数学简便计算难 Modified by JEEP on December 26th, 2020.

-----------------------------------------------------------------------------------------------------------------------------------------

小学数学简便算法方法

小学数学简便算法方法 提取公因式 这个方法实际上是运用了乘法分配律,将相同因数提取出来,考试中往往剩下的项相加减,会出现一个整数。 注意相同因数的提取。 例如: 0.92×1.41+0.92×8.59 =0.92×(1.41+8.59) 借来借去法 看到名字,就知道这个方法的含义。 用此方法时,需要注意观察,发现规律。 还要注意还哦,有借有还,再借不难。 考试中,看到有类似998、999或者1.98等接近一个非常好计算的整数的时候,往往使用借来借去法。 例如: 9999+999+99+9 =9999+1+999+1+99+1+9+1—4

拆分法 顾名思义,拆分法就是为了方便计算把一个数拆成几个数。 这需要掌握一些“好朋友”,如:2和5,4和5,2和2.5,4和2.5,8和1.25等。 分拆还要注意不要改变数的大小哦。 例如: 3.2×12.5×25 =8×0.4×12.5×25 =8×12.5×0.4×25 加法结合律 注意对加法结合律(a+b)+c=a+(b+c)的运用,通过改变加数的位置来获得更简便的运算。 例如: 5.76+13.67+4.24+ 6.33 =(5.76+4.24)+(13.67+6.33) 拆分法和乘法分配律结 这种方法要灵活掌握拆分法和乘法分配律,在考卷上看到99、101、9.8等接近一个整数的时候,要首先考虑拆分。

例如: 34×9.9 = 34×(10-0.1) 案例再现:57×101= 利用基准数 在一系列数种找出一个比较折中的数字来代表这一系列的数字,当然要记得这个数字的选取不能偏离这一系列数字太远。 例如: 2072+2052+2062+2042+2083 =(2062x5)+10-10-20+21 利用公式法 (1) 加法: 交换律,a+b=b+a, 结合律,(a+b)+c=a+(b+c). (2) 减法运算性质:a-(b+c)=a-b-c, a-(b-c)=a-b+c, a-b-c=a-c-b, (a+b)-c=a-c+b=b-c+a.

六年级数学下册计算题

六年级数学期末复习------------计算 一.直接填得数 103+10 7 65-61 74-31 87-43 32+97 61+51+21 43+65 32-41 54+1511+103 7-75 21+32 6 -(43 - 5 2 ) 二.脱式计算 53×61×5 (101+4 1)×4 32×41 ×3 (9 8+274)×27 87×863 92–16 7×92 52×4×43 21×151+31×21 54×97×85 65×95+95×61 75×16×5 21 31×53+1 75–95×75 1–75×2521 21+45×5 4 61×(5–32) 87×7+83 127×6+12 5 ×6

13 5×74×14 94×5×18 5–3×97 114+112×611 31×16 5×53 74×95+73×95 (5 1+3 2)×15 185×41×10 9 (41+92 )×36 117×83×94 51×8÷54 53+21×54 65÷32÷65 (85+65)×254 (65–32)×10 9 1–9 7 ÷8 7 98×975 125 8×126 18÷0.6÷3 2 30-1.6÷ 15 4 (61+21)÷76 145÷214×0.64 2-136÷269-32 (0.75-16 3 )×(92+31)

92×0.375÷76 4÷38-0.6 43×65 + 43×6 1 3518÷0.6×32 (2-0.6) ÷15 7 6435÷(81+43) 4.05-2.8-0.7 12×(4 1+6 1-3 1) (5 4+4 1)÷3 7+ 10 7 (1)3-712-512 (2)57×38+58×57 (3)815×516+527÷109 (4)18×(49 +56 ) (5)23 ×7+23 ×5 (6)(16 - 112 )×24-4 5 (7)(57×47+47)÷47 (8)15÷[(23+15)×1 13 ] 三、列式计算。 (1)一个数的3 5 是30,这个数是多少? (2)比一个数多12%的数是112,这个数是多少? (3) 12加上23的和,等于一个数的2 3 ,这个数是多少? (4)一个数的3 5 比它的2倍少28,这个数是多少?

小学数学简便运算汇总

人教版小学数学简便运算题汇总 简便计算注意以下四点: 1、一般情况下,四则运算的计算顺序是:有括号时,先算(括号里面的),没有括号时,先算 (乘除),再算(加减),只有同一级运算时,(从左往右)依次计算。 2、有时根据计算的特征,运用运算定律,可以使计算过程简单,同时又不容易出错。 3、对于同一个计算题,用简便方法计算,与不用简便方法计算得到的结果应该相同。我们可 以用两种计算方法得到的结果对比,检验我们的计算是否正确。 4、分数乘除法计算题中,如果出现了带分数,一定要将带分数化为假分数,再计算。 简便计算常见类型: 类型一:当一个计算题只有同一级运算(只有乘除或只有加减运算)又没有括号时,我们可以“带符号搬家”。 a+b+c=a+c+b, a+b-c=a-c+b, a-b+c=a+c-b, a-b-c=a-c-b; a×b×c=a×c×b, a÷b÷c=a÷c÷b a×b÷c=a÷c×b, a÷b×c=a×c÷b 例题: 12.06+5.07+2.94 = 30.34+9.76-10.34 =

83×3÷8 3 ×3= 25×7×4 = 34÷4÷1.7 = 1.25÷3 2 ×0.8 = 102×7.3÷5.1 = 1773+174-77 3 = 195 - 13 7 -95= , 类型二 A 、当一个计算题只有加减运算又没有括号时,我们可以在加号后面直接添括号,括到括 号里的运算原来是加还是加,是减还是减。但是在减号后面添括号时,括到括号里的运算,原来是加,现在就要变为减;原来是减,现在就要变为加。 a+b+c=a+ (b + c ), a+b-c=a +(b-c), a-b+c=a –(b-c), a-b-c= a-( b +c); 933-15.7-4.3= 41.06-19.72-20.28= 752-383+83 = 874+295-9 5= 113 2+75 2+35 3= B 、当一个计算题只有乘除运算又没有括号时,我们可以在乘号后面直接添括号,括到括号里的运算,原来是乘还是乘,是除还是除。但是在除号后面添括号时,括到括号里的运算,原来是乘,现在就要变为除;原来是除,现在就要变为乘。

六年级下册数学专项训练计算题150道

六年级数学计算题训练 计算下面各题: (1–6 1×5 2)÷9 7 71÷32×7 25÷(87–65) 158+32–4 3 1211–(91+125) 254×43–501 (65–43)÷(32+94) 51×[31÷(21+6 5)] 12÷(1–73 ) [(1–61×52)÷97 [(1–53)×5 2]÷4 用简便方法计算: (5 1–7 1)×70 97×96 5 53×8+53×2 15×73+15×74 (98 +43–32)×72 72×(21–31+41) (95+131)×9+134 30×(2 1 –31+61) 4–5 2 ÷ 158–41 48×(31–21+41 ) (53+41)×60–27

256÷9+256×98 24×(61+81) 5–61–6 5 98×(9+43)–32 87÷32+87×2 1 5–61–65 54+85÷41+21 2–98×4 3 –31 87+32÷54+61 30×(6 1+5 2–21) 10÷1011 10 +24121÷12 54×31+5.2×31+1÷43 直接写出得数。 2.4÷0.125= 555×13-111×15= 25×0.32×0.25= 125-25+75= 999×15= 10-3.25+9÷0.3= 43.2÷0.125= 55×( 331-441)= 20042003×2005= 10137-(441+313 7 )-0.75= 解方程:12×(2 1 –3 1+41 ) 51+94×83+6 5 185+X = 12 11 2X –91 = 98 X+53 = 107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计算过关练习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计算过关练习 班级: 姓名: 总分: 1、直截了当写出复数。(20分) 3 5× 1 2 = 1÷2 3 = 4 5 ÷8= 7× 2 7 = 3 8 ×12= 1 5× 16 25 = 1 4 - 1 5 = 1 3 +1 4 9 10 ÷ 3 20 =14÷ 7 8 = 2、如何样简便就如何样算。(40分) (1)3- 7 12 - 5 12 (2)5 7 × 3 8 +5 8 × 5 7 (3) 8 15 × 5 16 +5 27 ÷ 10 9 (4)18×(4 9 +5 6 ) 3、解方程。(20分) (1)7 8 χ= 11 16 (2)χ×(3 4 +2 3 )= 7 24 4、列式运算。(20分) (1)一个数的3 5 是30,那个数是多 少?(2)比一个数多12%的数是112,那个数是多少?

1、直截了当写出得数。(20分) 12÷ 12= 1÷1%= 9.5+0.5= 13+14= 0÷1 5×2= 1-1112= 78×514= 712÷74= 45-12= 19×78×9= 2、如何样简便就如何样算。(40分) (1)23×7+23×5 (2)(16-112)×24-45 ) (3)(57×47+47)÷47 (4)15÷[(23+15)×113 ] 3、解方程。(16分) (1)χ-35χ=65 (2)6×112-12χ=1 2 4、列式运算。(24分) (1)12加上23的和,等于一个数的2 3, 那个数是多少? (2)一个数的3 5 比它的2倍少28, 那个数是多少?

1.直截了当写出得数。(16分) 4.9:6.3= 54+152 = 87×7 4= 1― 41―21= 83+4 3 = 53÷103= 9÷43= 32×61×10 9= 2.解方程。(24分) 8x -41×3=445 (x -6)×6 5 =25 x: 107=28 5 3.脱式运算(如何样算简便就如何样算)。(30分) (32×41+17)÷12 5 (25+ 43)÷41+41 2518×169+257×169+16 9 五、列式运算(30分) 1.5 4 与它的倒数的和的 4倍加上1013 ,和是多少? 2.甲数是72,乙数是甲 数的95 ,甲、乙两数的 和是多少? 3.甲数的53 等于乙数的 32 ,甲数是60,求乙数。

小学六年级数学简便运算教案上课讲义

小学六年级数学简便 运算教案

小学六年级简便运算复习教案 杨中雄一.教学目标: 1.通过复习,牢记所有公式。 2.通过复习,发现学生以前知识中的问题,及时改正。 3.通过复习,建立知识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形成知识网络。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通过复习发现学生以前知识中的问题,及时帮助学生纠正,加深记忆教学目标 1.通过复习,牢记所有公式。 2.通过复习,发现学生以前知识中的问题,及时改正。3.通过复习,建立知识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形成知识网络。通过复习发现学生以前知识中的问题,及时帮助学生纠正,加深记忆 课时安排:3课时

三.教学过程 (一)课题导入: 简算是运用一定的手段,改变原有算式的运算顺序或数的形式,使计算变得简单。小学阶段我们主要掌握应用定律和性质进行简算。下面我们先来复习运算定律和性质。 (二).简便运算定律和公式。 1.加法交换律:a+b=b+a 两个加数交换位置,和不变,这叫做加法交换律。 2.加法结合律;(a+b)+c=a+(b+c) 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这叫做加法结合律。 3.乘法交换律:a×b=b×a 交换两个因数的位置,积不变,这叫做乘法交换律。 4.乘法结合律:(a×b)×c=a×(b×c)或a×b×c=a×(b×c)

先把前两个数相乘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乘,积不变,这叫做和乘法结合律。 5.乘法分配律:(a+b)×c=a×c+b×c或(a-b) ×c=a×c-b×c 乘法分配律的逆运用:a×c+a×b=(a+b)×c或a×c- b×c=(a-b)×c 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可以先把它们与这个数分别相乘,再相加,这叫做乘法分配律。 6.减法不变性质:一个数减去两个数,等于第一个数减去后两个数的和。a-b-c=a-(b+c) 7.商不变性质: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倍数(零除外),商不变。a÷b=(a×c)÷(b×c)=(a÷c)÷(b÷c) (c≠0) (b≠0) 6.一个数减去两个数的差,等于先减去第一个数,再加上第二数,即:a-(b-c)=a-b+c 7.某个数先减去第一个数,再加上第二个数,等于某数减去这两个数的差:a-b+c=a-(b-c) (三)总结:这些定律和性质,大都可以推广,

数学简便计算方法

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重点知识归纳 (一)加减法运算定律 1.加法交换律 定义:两个加数交换位置,和不变 字母表示:a b b a +=+ 例如:16+23=23+16 546+78=78+546 2.加法结合律 定义: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 字母表示:)()(c b a c b a ++=++ 注意:加法结合律有着广泛的应用,如果其中有两个加数的和刚好是整十、整百、整千的话,那么就可以利用加法交换律将原式中的加数进行调换位置,再将这两个加数结合起来先运算。 例1.用简便方法计算下式: (1)63+16+84 (2)76+15+24 (3)140+639+860 举一反三: (1)46+67+54 (2)680+485+120 (3)155+657+245 3.减法的性质 注:这些都是由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衍生出来的。 减法性质①:如果一个数连续减去两个数,那么后面两个减数的位置可以互换。 字母表示:b c a c b a --=-- 例2.简便计算:198-75-98 减法性质②:如果一个数连续减去两个数,那么相当于从这个数当中减去后面两个数的和。 字母表示:)(c b a c b a +-=-- 例3.简便计算:(1)369-45-155 (2)896-580-120 4.拆分、凑整法简便计算 拆分法:当一个数比整百、整千稍微大一些的时候,我们可以把这个数拆分成整百、整千与一个较小数的和,然后利用加减法的交换、结合律进行简便计算。例如:103=100+3,1006=1000+6,… 凑整法:当一个数比整百、整千稍微小一些的时候,我们可以把这个数写成一个整百、整千的数减去一个较小的数

小学数学简便计算方法汇总(打印精编版)

小学数学简便计算方法汇总 1、提取公因式 这个方法实际上是运用了乘法分配律,将相同因数提取出来,考试中往往剩下的项相加减,会出现一个整数。 注意相同因数的提取。 例如: 0.92×1.41+0.92×8.59 =0.92×(1.41+8.59) 2、借来借去法 看到名字,就知道这个方法的含义。用此方法时,需要注意观察,发现规律。还要注意还哦,有借有还,再借不难。 考试中,看到有类似998、999或者1.98等接近一个非常好计算的整数的时候,往往使用借来借去法。 例如: 9999+999+99+9 =9999+1+999+1+99+1+9+1—4 3、拆分法 顾名思义,拆分法就是为了方便计算把一个数拆成几个数。这需要掌握一些“好朋友”,如:2和5,4和5,2和2.5,4和2.5,8和1.25等。分拆还要注意不要改变数的大小哦。 例如: 3.2×12.5×25 =8×0.4×12.5×25 =8×12.5×0.4×25

4、加法结合律 注意对加法结合律 (a+b)+c=a+(b+c) 的运用,通过改变加数的位置来获得更简便的运算。 例如: 5.76+13.67+4.24+ 6.33 =(5.76+4.24)+(13.67+6.33) 5、拆分法和乘法分配律结 这种方法要灵活掌握拆分法和乘法分配律,在考卷上看到99、101、9.8等接近一个整数的时候,要首先考虑拆分。 例如: 34×9.9 = 34×(10-0.1) 案例再现:57×101=? 6利用基准数 在一系列数种找出一个比较折中的数字来代表这一系列的数字,当然要记得这个数字的选取不能偏离这一系列数字太远。 例如: 2072+2052+2062+2042+2083 =(2062x5)+10-10-20+21 7利用公式法 (1) 加法: 交换律,a+b=b+a, 结合律,(a+b)+c=a+(b+c).

六年级数学下册计算题

六年级数学下册计算题 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

六年级数学期末归类复习------------脱式计算 (4800÷75+36)×12= 102×45= 517+1905÷15-629 = ×= 2712-3543÷114×52= 1÷1+0÷26+26÷1= 101-1×(88÷88+25×4) 1÷+÷× ××100÷4 19999+9999×9999 ×+× 40+×15× ×2+14×17 × ××+1998× 80400-4832÷16×150 ÷+×5 ×÷ 76×+× 5 2 ÷×+ (32-74)×21+54 (4154+)÷10172- ×32× 24×5143194351?+ 16×)819(32?? ( 32)542154÷?- 18×()97621?+ 74+73 (9 524)83127-?- ×+25× 60×()21154125-+ (12 1 )32209158÷?+ 20-[(12]65 )3121?÷+ ×+×+ 35×(1-125)74÷ 24×÷39 7 27534-- ×+× 83025÷27+935 ]3)3165?- ?+109855473÷ 24÷48)4 1 3121?+- +3 5 59?) ×÷ %808.06.74.35 4 -?+? [×(256)]25.121÷- 12×+×12-12 ++ (4)4 3 4347?÷- 272÷16+204×6 (227÷÷ 3221165107÷? ×%603.153?- 52 3121125÷+÷ ×+×1107 (1-15÷35)×43 ×21÷19 ×+8152.385?+? 92÷63943023-÷ 1260÷28+63×52 ()232()2131?÷+ 54534552÷+? (85)6532.768.1065÷?+? 5÷ 3-7×()21 1 71+

六年级数学计算复习课教学案例

《六年级计算复习课》教学案例 听课选择上复习课?这是我绝对不会做的,更确切地说——是不敢做!原因很简单:第一,复习巩固旧知识,学生觉得无味;第二,以练习为主,讲练结合,形式单一,缺乏新意;第三,复习课主要针对学生存在的典型错例有的放矢地进行辅导,后面那么多老师听课,一旦学生暴露的都是问题,不知该如何有效地调控课堂。 不久前的一节公开教学观摩课彻底打破了我的这种固执、可笑的想法,这是一堂六年级数学复习课。 这堂课既没有生动鲜亮的多媒体课件,也没有丰富多样的练习形式,全课的展开就围绕着一张综合测试题: 1.请认真地把试卷读完,然后在试卷左上角写上自己的姓名。 2.脱式计算:1.25×32×0.25。 3.解方程:6.8+3.2x=26。 4.甲乙两地相距300千米,一辆汽车从甲地开往乙地,平均每小时行60千米,4小时后离甲地多少千米? 5.带着小狗的小明和小兵同时分别从相距1200米的两地相向而行。小明每分钟行55米,小兵每分钟行65米,小狗每分钟跑240米,小明的小狗遇到小兵后立即返回向小明这边跑,遇到小明后再向小兵那边跑。当小明和小兵相遇时,小狗一共跑了多少米?

6.如果你已经认真读完了7道题目,就只要完成第1题。这样的测试有意思吗?那就笑在心里,等待5分钟的到来,好吗? 7.小红的房间长4米,宽3.2米,她爸爸准备把南墙刷上彩漆,这面墙上窗户的面积是2.8平方米。算一算,小红爸爸至少需要买多少千克彩漆?(每平方米大约用彩漆0.4千克)“你在耍我们!” 【精彩回放】上课伊始,老师宣布进行一次5分钟比赛。随着一声口令,全班伏案疾书,5分钟很快就过去了。“完成这张试卷的同学请举手!”老师满脸期待。学生一脸沮丧,面面相觑。“一个都没完成?”看得出,老师心有不甘。沉默片刻,一个愤愤不平的声音传来:“老师,你在耍我们!”此言一出,满堂哗然!老师一脸迷惑:“我怎么耍你们了?”“你看,第6题……”随着他的提醒,大家将目光聚焦于试卷的一处——“6.如果你已经认真读完了7道题目,就只要完成第1题……” 学生们恍然大悟,忍不住七嘴八舌地议论开了。老师连忙追问道:“真是我耍了你们?”这一追问引发了学生的自我反省:“不是,因为第1题已经说得很清楚了,而我连名字都没写!” “我把名字习惯性地写在了右上角了!” “如果我们按要求认真地把试卷读完的话,我们当然能看清第6题的要求。” 【且听且思】我们总习惯于在学生做练习时反复提醒:先审题,再下笔。然而,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地提醒得到的依然是学

小学数学简便计算的题型和解题思路

根据算式的不同特点,利用数的组成和分解、各种运算定律、性质或它们之间的特殊关系,使计算过程简单化,或直接得出结果,这种简便、迅速的运算叫做简算。 这就需要在进行简便计算之前,要求学生对所学的性质、定律、规律等有透彻的理解和正确的使用。也就是说,这些知识能使计算过程简化,同时使用凑整、拆项、转化、拆数等技巧以达到速算的目的。根据我的归纳,常见以下几类题型: (一)运用加法的交换律、结合律进行计算。要求学生善于观察题目,同时要有凑整意识。如:5.7+3.1+0.9+1.3,等。 (二)运用乘法的交换律、结合律进行简算。 如:2.50.12584等,如果遇到除法同样适用,或将除法变为乘法来计算。如:8.3678.36.7等。(三)运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算,遇到除以一个数,先化为乘以一个数的倒数,再分配。如:2.5(100+0.4),还应注意,有些题目是运用分配律的逆运算来简算:即提取公因数。如:0.9367+330.93。 (四)运用减法的性质进行简算。减法的性质用字母公式表示:A-B-C=A-(B+C),同时注意逆进行。 如:7691-(691+250)。 (五)运用除法的性质进行简算。除法的性质用字母公式表示如下:ABC=A(BC),同时注意逆进行, 如:736254。 (六)接近整百的数的运算。这种题型需要拆数、转化等技巧配合。 如;302+76=300+76+2,298-188=300-188-2,等。 (七)认真观察某项为0或1的运算。 如:7.93+2.07(4.5-4.5)等。 总的说来,简便运算的思路是:(1)运用运算的性质、定律等。(2)可能打乱常规的计算顺序。(3)拆数或转化时,数的大小不能改变。(4)正确处理好每一步的衔接。(5)速算也是计算,是将硬算化为巧算。(6)能提高计算的速度及能力,并能培养严谨细致、灵活巧妙的工作习惯。

2020六年级数学下册计算题专项练习题

一、 2020六年级数学下册计算题专项练习题 1、 直接写出得数(每小题1分;共6分) =-21 4 3 =?%7524 =++ 32.032 68.0 =?÷33 1 9 =?? ? ??-÷4.0541 =?÷?4 1724172 2、 合理、灵活地计算(每小题4分;共16分) 32125.15.2÷ ?%502013100 113.203.20115?+÷-? ????????? ??--?411454392????? ???? ?? +?-÷312.05.475.435.2 3、 求未知数x (每小题3分;共6分) 323264=? -x 3.0:5 3 %24:=x 4、 列综合算式或方程解答(4分) 96的61比一个数的2 1 多2.5;求这个数. 一、计算.(共35分) 1、直接写出得数.(每题0.5分;共4分) 1787-998=58+0.25=1021×35= 21÷3 7= 59×15÷59×15= 18÷18÷18= 111×12.1-1= 35+25÷1 5= 2、用递等式计算.(每题3分;共18分;多做不给分.) ① 987+104×65-1747 ② 86.4÷3.2-6.4×3.2 ③3763 ÷7 +17×2663

17-16.8÷(1.8+7.2×112) ( 79+421-37)×6.3 15÷〔( 57-12)÷3 28〕-0.5 3、求未知数X.(每題2分;共6分) 0.4 X -0.4×10.8 =20 13X +34X =134856: X = 34: 2 5 一、计算.(共26分) 1.直接写出得数.(每小题1分;共8分) 6.3÷0.1= 65÷76= 97-(75-9 2 )= 8×(2.5+0.25)= 3.37+6.73= 65-91= (0.18+0.9)÷9= 7×61÷7×6 1= 2.计算下面各题.(第(1)(2)小题各3分;第(3)小题6分;共12分) 36÷〔(65-3 1 )×3〕 17.5-5(x +0.5)=9 (3)简便计算: (87.2+87.2+87.2×2)×25 765×213÷27+765×327÷27

小学六年级数学简便运算教案

小学六年级简便运算复习教案 杨中雄一.教学目标: 1.通过复习,牢记所有公式。 2.通过复习,发现学生以前知识中的问题,及时改正。 3.通过复习,建立知识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形成知识网络。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通过复习发现学生以前知识中的问题,及时帮助学生纠正,加深记忆教学目标 1.通过复习,牢记所有公式。 2.通过复习,发现学生以前知识中的问题,及时改正。3.通过复习,建立知识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形成知识网络。通过复习发现学生以前知识中的问题,及时帮助学生纠正,加深记忆 课时安排:3课时

三.教学过程 (一)课题导入: 简算是运用一定的手段,改变原有算式的运算顺序或数的形式,使计算变得简单。小学阶段我们主要掌握应用定律和性质进行简算。下面我们先来复习运算定律和性质。(二).简便运算定律和公式。 1.加法交换律:a+b=b+a 两个加数交换位置,和不变,这叫做加法交换律。 2.加法结合律;(a+b)+c=a+(b+c) 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这叫做加法结合律。 3.乘法交换律:a×b=b×a 交换两个因数的位置,积不变,这叫做乘法交换律。 4.乘法结合律:(a×b)×c=a×(b×c)或a×b×c=a×(b×c)先把前两个数相乘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乘,积不变,这叫做和乘法结合律。 5.乘法分配律:(a+b)×c=a×c+b×c或(a-b)

×c=a×c-b×c 乘法分配律的逆运用:a×c+a×b=(a+b)×c或a×c-b×c=(a-b)×c 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可以先把它们与这个数分别相乘,再相加,这叫做乘法分配律。 6.减法不变性质:一个数减去两个数,等于第一个数减去后两个数的和。a-b-c=a-(b+c) 7.商不变性质: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倍数(零除外),商不变。a÷b=(a×c)÷(b×c)=(a÷c)÷(b÷c) (c≠0)(b≠0)6.一个数减去两个数的差,等于先减去第一个数,再加上第二数,即:a-(b-c)=a-b+c 7.某个数先减去第一个数,再加上第二个数,等于某数减去这两个数的差:a-b+c=a-(b-c) (三)总结:这些定律和性质,大都可以推广, 加法交换律结合律:推广到多个数相加。 乘法交换律结合律:推广到多个数相乘。 乘法分配律:推广到几个数的和或差乘以(或除以)一个数。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数的运算专项测试题

最新人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数的运算”专项测试题 班级姓名分数 一、填空。(11分) 1、与()的和是最小质数、与()的积是最小的合数。 2、一个减法算式中的减数和差的和是168,差是被减数的,差是()。 3、已知两个加数的和是,其中一个加数是,另一个加数是()。 4、估算712×4的方法是先把()看成(),再计算()×()=()。 5、293的8倍约是()。 6、一辆汽车小时行驶27千米,这两汽车小时行驶()千米,1小时行驶()千米。 7、六(1)班有一天出勤37人,缺勤3人,这天的出勤率是()。 二、判断。(14分) 1、一个数是2的倍数,这个数一定是合数。() 2、>1 () 3、把一根20米长的绳子分成3段,每段是米。() 4、两个质数的积一定是偶数。() 5、如果a=bc,那么b和c都是a的倍数。() 6、男生和女生人数的比是3:4,表示女生比男生多。() 7、除法中,被除数和除数同乘a(a≠0),商不变。() 三、选择。(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6分)

1、因为455÷25=,所以÷=() 、在×,÷,×,÷四个算式,得数小于的算式有()个。 3、下列算式中,结果不等于0的是()。 ×9×4×0 B.()×4÷+0-9-1 4、÷与()相等。 (×4) B. ×4÷(×4) C. ÷×4 5、小明走路去学校,每分钟走60米,900米的路程要走()。 C. 6、梯形的面积是acm2,上底和下底分别是2cm和3cm,高是()cm。 ÷5 ÷3 ÷2 ÷5 四、直接写出得数。(6分) 1、8×= 840÷60= += ×100= = ×= 597×8≈÷= ÷25%= 12×25= ×= 五、计算下面各题。(12分) 3774÷37×(65+35)540-(148+47)÷13 (238+7560÷90)÷14 (308-308÷28)×11

小学六年级数学简便计算教案

小学六年级简便运算教案 简便计算是一种特殊的计算,它运用了运算定律与数字的基本性质,从而使计算简便,使一个很复杂的式子变得很容易计算。 一、回顾:加法和乘法的运算定律 加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 乘法交换律乘法结合律乘法分配律 二、例题与练习: 1、用简便方法求和 ① 536+(541+464)+459 (带着符号搬家) ② 248+98 (多加的要减去) ③ 567+558+433+442+563 (带着符号搬家,注意数字的特点) ④ 375+206 (少加的要加上) 用简便方法求和 ① 53.6+(54.1+46.4)+45.9 ②248+98 ③5.67+5.58+4.33+4.42+5.63 ④375+206 2、用简便方法求差: ①1870-280-520(添括号) ②4250-294+94 ③4995-(995-480) (去括号) ④458-(147+158) ⑤1272-995 (多减的要加上) ⑥572-308 (少减的要减去) 用简便方法求差( ① 187-27.4-52.6②49.95-(9.95-0.48) ③1272-995 ④4.25-2.94+0.94 ⑤45.8-(1.47+15.8)⑥572-308 3、用简便方法计算加减混合运算:(练习) ①478-128+122-72 ②537-(543-163)-57 ③947+(372-447)-572 ④464-545+99+345 用简便方法计算加减混合运算: ① 47.8-1.28+12.2-0.72 ②53.7-(54.3-16.3)-5.7 ③947+(372-447)-572 ④464-545+99+345 4、利用乘法定律简便计算: ①25×26×4 (利用乘法交换律或者是带着符号搬家) ②125×32×25 (把32分成8和4的乘积) ③9999×9999 (把9999看成10000-1) ④54×108+46×108 (利用乘法分配律) ⑤402×15 (先把402写成400+2,然后再利用乘法分配律) ⑥34×99+34 (引导学生想99个34加上一个34,就是100个34) 利用乘法定律简便计算: ①0.25×2.6×4 ②125×2.4 ③9999×9999

小学数学简便运算和巧算

小学数学简便运算和巧算 一、数的加减乘除有时可以运用运算定律、性质、或数量间的特殊关系进性较快的运算这就是简便运算。 (一)其方法有: 一:利用运算定律、性质或法则。 (1) 加法:交换律,a+b=b+a, 结合律,(a+b)+c=a+(b+c). (2) 减法运算性质:a-(b+c)=a-b-c, a-(b-c)=a-b+c, a-b-c=a-c-b, (a+b)-c=a-c+b=b-c+a. (3):乘法:利用运算定律、性质或法则。 交换律,a×b=b×a, 结合律,(a×b)×c=a×(b×c), 分配率,(a+b)×c=a×c+b×c, (a-b)×c=a×c-b×c. (4)除法运算性质: a÷(b×c)=a÷b÷c, a÷(b÷c)=a÷b×c, a÷b÷c=a÷c÷b, (a+b)÷c=a÷c+b÷c, (a-b)÷c=a÷c-b÷c. 前边的运算定律、性质公式很多是由于去掉或加上括号而发生变化的。其规律是同级运算中,加号或乘号后面加上或去掉括号,。后面数值的运算符号不变。 例1:283+52+117+148=(283+117)+(52+48)=400+200=600(运用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减号或除号后面加上或去掉括号,后面数值的运算符号要改变。例2:657-263-257=657-257-263=400-263=147.(运用减法性质,相当加法交换律。) 例3:195-(95+24)=195-95-24=100-24=76 (运用减法性质) 例4; 150-(100-42)=150-100+42=50+42=92. (同上) 例5:(0.75+125)×8=0.75×8+125×8=6+1000=1006. (运用乘法分配律)) 例6:( 125-0.25)×8=125×8-0.25×8=1000-2=998. (同上) 例7:(1.125-0.75)÷0.25=1.125÷0.25-0.75÷0.25=4.5-3=1.5。(运用除法性质) 例8: (450+81)÷9=450÷9+81÷9=50+9=59. (同上,相当乘法分配律) 例9: 375÷(125÷0.5)=375÷125*0.5=3*0.5=1.5. (运用除法性质) 例10:4.2÷(0。6×0.35)=4.2÷0.6÷0.35=7÷0.35=20. (同上) 例11:12×125×0.25×8=(125×8)×(12×0.25)=1000×3=3000(运用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例12: (175+45+55+27)-75=175-75+(45+55)+27=100+100+27=227(运用加法性质和结合律) 例13:(48×25×3)÷8=48÷8×25×3=6×25×3=450. (运用除法性质, 相当加法性质) (5)和、差、积、商不变的规律。 1:和不变:如果a+b=c,那么,(a+d)+(b-d)=c, 2: 差不变:如果 a-b=c, 那么,(a+d)-(b+d)=c, (a-d)-(b-d)=c 3: 积不变:如果a*b=c, 那么,(a*d)*(b÷d)=c, 4: 商不变:如果 a÷b=c, 那么,(a*d)÷(b*d)=c, (a÷d)÷(b÷d)=c. 例14:3.48+0.98=(3.48-0.02)+(0.98+0.02)=3.46+1=4.46(和不变) 例15:3576-2997=(3576+3)-(2997+3)=3579-3000=579(差不变)

超全!小学数学简便计算技巧汇总

当一个计算题只有同一级运算(只有乘除或只有加减运算)又没有括号时,我们可以“带符号搬家”。 a+b+c=a+c+b a+b-c=a-c+b a-b+c=a+c-b a-b-c=a-c-b 例如: a×b×c=a×c×b a÷b÷c=a÷c÷b a×b÷c=a÷c×b a÷b×c=a×c÷b) 例如:

(一)加括号法 1.在加减运算中添括号时,括号前是加号,括号里不变号,括号前是减号,括号里要变号。 2.在乘除运算中添括号时,括号前是乘号,括号里不变号,括号前是除号,括号里要变号。

(二)去括号法 1.在加减运算中去括号时,括号前是加号,去掉括号不变号,括号前是减号,去掉括号要变号(原来括号里的加,现在要变为减;原来是减,现在就要变为加。)。 2.在乘除运算中去括号时,括号前是乘号,去掉括号不变号,括号前是除号,去掉括号要变号(原来括号里的乘,现在就要变为除;原来是除,现在就要变为乘。)。

1.分配法 括号里是加或减运算,与另一个数相乘,注意分配 例:8×(12.5+125) =8×12.5+8×125 =100+1000 =1100 2.提取公因式 注意相同因数的提取。

例:9×8+9×2 =9×(8+2) =9×10 =90 3.注意构造,让算式满足乘法分配律的条件。 例:8×99 =8×(100-1) =8×100-8×1 =800-8 =792 看到名字,就知道这个方法的含义。用此方法时,需要注意观察,发现规律。还要注意还哦,有借有还,再借不难嘛。 例:9999+999+99+9 =(10000-1)+(1000-1)+(100-1)+(10-1) =(10000+1000+100+10)-4 =11110-4

六年级数学下册计算题

六年级数学下册计算题 Company Document number:WUUT-WUUY-WBBGB-BWYTT-1982GT

六年级数学期末归类复习------------脱式计算 (4800÷75+36)×12= 102×45= 517+1905÷15-629 = ×= 2712-3543÷114×52= 1÷1+0÷26+26÷1= 101-1×(88÷88+25×4) 1÷+÷× ××100÷4 19999+9999×9999 ×+× 40+×15× ×2+14×17 × ××+1998× 80400-4832÷16×150 ÷+×5 ×÷ 76×+× 5 2 ÷×+ (32-74)×21+54 (4154+)÷10172- ×32× 24×5143194351?+ 16×)819(32?? ( 32)542154÷?- 18×()97621?+ 74+73 (9 524)83127-?- ×+25× 60×()21154125-+ (12 1 )32209158÷?+ 20-[(12]65 )3121?÷+ ×+×+ 35×(1-125)74÷ 24×÷39 7 27534-- ×+× 83025÷27+935 ]3)3165?- ?+109855473÷ 24÷48)4 1 3121?+- +3 5 59?) ×÷ %808.06.74.35 4 -?+? [×(256)]25.121÷- 12×+×12-12 ++ (4)4 3 4347?÷- 272÷16+204×6 (227÷÷ 3221165107÷? ×%603.153?- 52 3121125÷+÷ ×+×1107 (1-15÷35)×43 ×21÷19 ×+8152.385?+? 92÷63943023-÷ 1260÷28+63×52 ()232()2131?÷+ 54534552÷+? (85)6532.768.1065÷?+? 5÷ 3-7×()21 1 71+

小学数学简便计算

数学简便计算方法归类 一、交换律(带符号搬家法) 当一个计算题只有同一级运算(只有乘除或只有加减运算)又没有括号时,我们可以“带符号搬家”。适用于加法交换律和乘法交换律。 例:256+78-56=256-56+78=200+78=278 450×9÷50=450÷50×9=9×9=81 二、结合律 (一)加括号法 1.当一个计算题只有加减运算又没有括号时,我们可以在加号后面直接添括号,括到括号里的运算原来是加还是加,是减还是减。但是在减号后面添括号时,括到括号里的运算,原来是加,现在就要变为减;原来是减,现在就要变为加。(即在加减运算中添括号时,括号前是加号,括号里不变号,括号前是减号,括号里要变号。) 例:345-67-33=345-(67+33)=345-100=245 789-133+33=789-(133-33) =789-100=689 2.当一个计算题只有乘除运算又没有括号时,我们可以在乘号后面直接添括号,括到括号里的运算,原来是乘还是乘,是除还是除。但是在除号后面添括号时,括到括号里的运算,原来是乘,现在就要变为除;原来是除,现在就要变为乘。(即在乘除运算中添括号时,括号前是乘号,括号里不变号,括号前是除号,括号里要变号。) 例:510÷17 ÷3=51÷(17×3)=510÷51=10 1200÷48×4=1200÷(48÷4)=1200÷12=100 (二)去括号法 1.当一个计算题只有加减运算又有括号时,我们可以将加号后面的括号直接去掉,原来是加现在还是加,是减还是减。但是将减号后面的括号去掉时,原来括号里的加,现在要变为减;原来是减,现在就要变为加。(现在没有括号了,可以带符号搬家了哈) (注:去括号是添加括号的逆运算) 2.当一个计算题只有乘除运算又有括号时,我们可以将乘号后面的括号直接去掉,原来是乘还是乘,是除还是除。但是将除号后面的括号去掉时,原来括号里的乘,现在就要变为除;原来是除,现在就要变为乘。(现在没有括号了,可以带符号搬家了哈) (注:去掉括号是添加括号的逆运算) 三、乘法分配律 1.分配法括号里是加或减运算,与另一个数相乘,注意分配。 例:45×(10+2)=45×10+45×2=450+90=540

小学六年级下册数学数的运算练习题

小学六年级下册数学数的运算练习题 一.判断题。 1.小数一定小于1。()2.零和自然数都是整数。()3.最大的一位数比最小的一位数多9。()4.213的右边加上两个零,所得的数是原来的10倍。()5.70.7中十位上的7表示的数是十分位上的7的100倍。()6.单位“1”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一份或几份的数叫做分数。()7.分数的分子和分母都乘以或除以一个相同的数,分数的大小不变。()8.一吨煤的1/2和1/2吨煤所表示的意义相同。()9.5/36可以化成有限小数。()10.一个分数的分子和分母都加上8,这个分数的大小不变。()11.甲数的2/3和乙数的3/4相等,甲数比乙数大。()12.因为3/4=75%,所以3/4吨=75%吨。()13.去掉小数点后面的零,小数的大小不变。()二.填空。 1.一个数的最小因数是()、最大因数是()。 2.一个数除了1和它本身外还有别的因数,这样的数叫做()。 3.一个数只有1和它本身的两个因数、这样的数叫()也叫()。 4.能同时被2、3、5、整除的最小三位数为() 5.所有自然数的公因数为()。 6.30的最小倍数是(),最大因数是() 7.几个数公有的因数,叫做这几个数的()其中最大的一个叫做几个数的() 8.公因数只有()的两个数,叫做互质数。 9.如果小数是大数的因数,那么小数就是这两个数的()、也就是这两个数的() 10.如果两个数是互质数,它们最大公因数是( ),这两个数的积是()倍 11.奇数乘以奇数,积为()数。 12.奇数加偶数,和为()数。 13.奇数乘以偶数,积为()数。 14.被减数加上减数与差的和再除以被减数,商是()。 15.10以内质数的和是()。 三、应用题。 1.一个等腰三角形的底角是顶角的1/8,这个三角形的顶角为几度?底角为几度? 2.甲车行完全程要6小时,乙车速度比甲车慢20%,乙车行完全程比甲车多用几小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