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核性腹膜炎的诊断依据

合集下载

CT检查在鉴别结核性腹膜炎与感染性腹膜炎中的作用分析

CT检查在鉴别结核性腹膜炎与感染性腹膜炎中的作用分析

CT检查在鉴别结核性腹膜炎与感染性腹膜炎中的作用分析发表时间:2018-06-27T14:39:43.147Z 来源:《医师在线》2018年3月上第5期作者:赵振岩[导读] 对于鉴别结核性腹膜炎和感染性腹膜炎,双源CT有着明显的作用,患者的腹水量和壁层腹膜外双源CT结果中都存在明显区别。

黑龙江省传染病医院内二科邮编:150500 摘要:目的:分析CT检查在鉴别结核性腹膜炎与感染性腹膜炎中的作用。

方法:从我院去年接诊的结核性腹膜炎与感染性腹膜炎患者中分别随机抽取20名患者,分为两个实验组,实验一组是结核性腹膜炎患者20名,实验二组是感染性腹膜炎患者20名。

采用双源CT对两个实验组的病人进行检查,分析两组的病人双源CT检查结果的差异。

结果:通过两组患者双源CT检查结果分析首先,发现两组患者肤水量存在一定的差异,患有感染性腹膜炎的患者的腹水量比较多,而患有结核性腹膜炎的患者肤水量比较少;其次还有结核性腹膜炎患者的壁层腹膜大都是均匀增厚的,而感染性腹膜炎患者的壁层腹膜大都是表现出结节性增厚;最后两类患者的大网膜都存在着明显污迹样变化,出现增厚的情况,且淋巴结体积都明显增大。

结论:对于鉴别结核性腹膜炎和感染性腹膜炎,双源CT有着明显的作用,患者的腹水量和壁层腹膜外双源CT结果中都存在明显区别。

关键词:CT检查;结核性腹膜炎;感染性腹膜炎结核性腹膜炎和感染性腹膜炎的患病因素存在很大的区别。

结核性腹膜炎是指结核分枝杆菌所致的慢性弥漫性的腹膜炎症,大部分都是由于腹腔内病灶的直接蔓延,容易导致其它结核病症的出现。

而感染性腹膜炎指的是腹腔内炎症或癌症等相关的症状引起的腹膜炎。

结核性腹膜炎和感染性腹膜炎都是临床上相对常见的病症,在影像学检查的特征和临床表象上存在很多相似之处且比较复杂,所以在临床上要两类类病症鉴别出来的难度系数较大,特别是在患者的诱发疾病因素不明确的时候,更加难以鉴别,所以要找到鉴别的诊断方法是医疗工作者的首要任务。

腹膜炎诊断标准

腹膜炎诊断标准

腹膜炎诊断标准腹膜炎是一种常见的急性腹痛疾病,临床上既有特异性又有非特异性表现,因此对其诊断需要严谨的标准。

腹膜炎的诊断主要依据病史、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查,下面将详细介绍腹膜炎的诊断标准。

一、病史。

患者的病史是诊断腹膜炎的重要依据之一。

医生应详细询问患者的病史,包括腹痛的发作时间、部位、性质、放射情况,以及伴随症状如发热、恶心、呕吐等。

特别要询问有无腹部外伤史、手术史、消化道疾病史等,这些信息对腹膜炎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二、体格检查。

体格检查是腹膜炎诊断的重要手段之一。

医生应仔细观察患者的一般情况、面色、精神状态等,然后进行腹部检查。

在腹部检查中,应注意观察腹部肌肉紧张、压痛、反跳痛、叩击痛等体征,这些体征对腹膜炎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三、实验室检查。

实验室检查对腹膜炎的诊断也具有重要作用。

常规血液检查中,白细胞计数和中性粒细胞计数增高是腹膜炎的常见表现,C反应蛋白和降钙素原等炎症指标也常常升高。

此外,腹部B超、CT、MRI等影像学检查对腹膜炎的诊断有一定帮助。

四、其他辅助检查。

除了上述常规检查外,还可以进行腹腔穿刺、腹膜摄片等辅助检查,以进一步明确腹膜炎的诊断。

五、综合分析。

在获得上述检查结果后,医生应进行综合分析,结合患者的病史、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查结果,进行腹膜炎的诊断。

在此过程中,需排除其他可能引起腹痛的疾病,如胃肠道疾病、泌尿系疾病等,以避免误诊。

总之,腹膜炎的诊断需要全面、综合地分析患者的病史、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查结果,以明确诊断并及时进行治疗。

希望本文所述的腹膜炎诊断标准,能够对临床医生有所帮助。

腹膜炎诊断标准

腹膜炎诊断标准

腹膜炎诊断标准
腹膜炎是一种常见的急性腹痛疾病,其诊断对患者的治疗和康复至关重要。


膜炎的诊断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和实验室检查结果。

根据临床实践和研究,制定了一系列腹膜炎的诊断标准,以帮助医生准确诊断并及时治疗患者。

首先,腹膜炎的诊断需要考虑患者的临床症状。

典型的腹膜炎症状包括剧烈的
腹痛、恶心、呕吐、发热等。

患者可能会出现腹部压痛、反跳痛、肌紧张等体征。

此外,患者还可能出现腹部肌肉紧张、腹部肌力减弱等表现。

这些临床症状和体征可以帮助医生初步判断患者是否患有腹膜炎。

其次,实验室检查在腹膜炎的诊断中也起着重要作用。

血常规检查可以发现白
细胞计数升高,中性粒细胞增多等症状。

C-反应蛋白和降钙素原等炎症指标的升高也有助于腹膜炎的诊断。

此外,腹部超声、CT、MRI等影像学检查可以帮助医生
观察腹腔内脏器的情况,发现腹膜炎的病变。

最后,腹腔穿刺术是确诊腹膜炎的重要手段。

通过腹腔穿刺可以获取腹水样本,进行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帮助确定腹膜炎的病原体和抗生素敏感性。

此外,腹水的化验也可以发现蛋白质含量的增加、白细胞计数的增多等异常情况,有助于腹膜炎的诊断。

综上所述,腹膜炎的诊断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和实验室检查结果。

在临床实践中,医生需要根据这些诊断标准,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综合分析,以便尽早确诊并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

希望通过不断的临床实践和研究,能够进一步完善腹膜炎的诊断标准,提高诊断的准确性和及时性,为患者的康复提供更好的帮助。

《结核性腹膜炎》课件

《结核性腹膜炎》课件
殖。
辅助药物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可适当使用 一些辅助药物,如激素类药物、免 疫调节剂等,以缓解症状和改善病 情。
药物治疗原则
早期、联合、适量、全程治疗,确 保治疗效果并减少耐药性的产生。
手术治疗
手术指征
对于有明显的腹腔脓肿、 肠梗阻、肠穿孔等并发症 的患者,应考虑手术治疗 。
手术方式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可 选择不同的手术方式,如 腹腔脓肿引流、肠切除吻 合术等。
病例特点
分析该病例的典型特征,如年龄、性别、病程等,以及与一般结核 性腹膜炎患者的异同点。
病例诊断
详细描述该病例的诊断依据、诊断方法和诊断结果,包括实验室检 查、影像学检查和其他相关检查结果。
治疗经验分享
治疗方案
01
介绍该病例的治疗方案,包括抗结核药物的种类、剂量、给药
途径和疗程等。
治疗过程
02
描述该病例的治疗过程,包括治疗过程中的病情变化、治疗方
3
预防与控制
针对结核性腹膜炎的预防和控制,提出相关建议 和措施,如加强宣传教育、提高诊断水平和完善 治疗体系等。
THANKS
感谢观看
病因与发病机制
病因
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常继发于肺结核或体内其他部位结核病 。
发病机制
结核分枝杆菌通过血液、淋巴管或直接蔓延至腹膜,引起腹 膜炎症反应。
临床表现
症状
腹痛、腹胀、发热、盗汗、消瘦、食 欲不振等。
体征
腹部压痛、反跳痛、腹肌紧张等腹膜 刺激征,腹部包块、腹腔积液等。
02
诊断与鉴别诊断
诊断标准
术后治疗
手术后仍需继续进行抗结 核药物治疗,以巩固治疗 效果并预防复发。
其他治疗手段

腹膜炎诊断标准

腹膜炎诊断标准

腹膜炎诊断标准腹膜炎(Peritonitis)是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感染,影响大量患者的健康。

美国有20%的婴儿死亡率可以归因于腹膜炎。

腹膜炎有两种类型,即源于院内和社区的感染。

对腹膜炎的诊断和治疗都非常重要,所以医生必须熟知其诊断标准。

腹膜炎的诊断标准可以划分为两个部分:一是客观性标准,也称为临床诊断标准,二是定性性标准,也称为实验室检测标准。

临床诊断标准指的是在一般检查和检验之后,医生根据病人的症状、体征以及检查和检验的结果进行的诊断。

而实验室检测标准则是根据实验室检测结果,如血液检查、腹腔穿刺液检查等,来判断是否发生腹膜炎。

首先,临床诊断标准是一般检查和检验,如体温、心脏节律和呼吸频率、腹部检查、细菌培养等。

一般而言,腹膜炎的临床症状包括急性腹部疼痛、腹膜增厚、按压疼痛、发热、恶心和呕吐等。

其次,实验室检测标准包括血液检查,此项检查可以检测出血清肌酐水平的升高,因为腹膜炎会导致肾小球滤过率的降低,进而引起血清肌酐水平的升高。

此外,还可以通过胸部x光片检查贴出腹膜炎的病变,这对诊断腹膜炎也有很大帮助。

最后,腹腔穿刺液检查也可用于诊断腹膜炎,其原理是通过腹腔穿刺抽取的腹腔清液,然后进行细菌培养和分析,以检测腹腔内的细菌类型和数目,并对确诊腹膜炎有很大帮助。

总之,腹膜炎是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感染,其诊断标准有客观性标准和定性性标准两大类,分别为临床诊断标准和实验室检测标准。

临床诊断标准可以通过一般检查和检验,如体温、心脏节律和呼吸频率、腹部检查等来判断;而实验室检测标准则包括血液检查、胸部x 光片检查和腹腔穿刺液检查。

通过对腹膜炎诊断标准的了解,可以为腹膜炎的诊断与治疗提供有力的支持。

结核性腹膜炎实训报告范文

结核性腹膜炎实训报告范文

一、实训背景结核性腹膜炎是由结核杆菌引起的慢性弥漫性腹膜感染,是一种较为罕见的疾病。

为了深入了解该疾病的病因、病理、临床表现以及诊断方法,我们开展了结核性腹膜炎的实训课程。

通过本次实训,我们旨在提高对结核性腹膜炎的认识,为今后的临床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实训内容1. 病因及发病机理结核性腹膜炎的病因主要是结核杆菌感染,感染途径有直接蔓延和血行播散两种。

直接蔓延是指腹腔内结核病灶(如肠结核、肠系膜淋巴结结核等)直接蔓延至腹膜;血行播散是指活动性肺结核等疾病导致结核杆菌通过血液循环播散至腹膜。

2. 病理特点结核性腹膜炎的病理特点可分为渗出型、粘连型及干酪型三种。

渗出型以腹水为主要表现,粘连型以腹膜粘连、肠梗阻为主要表现,干酪型以干酪样坏死和脓肿形成为主要表现。

3. 临床表现结核性腹膜炎的临床表现主要包括:(1)发热:以低热和中等热多见,少数渗出型和干酪型患者常有弛张热,体温可高达40℃。

(2)腹痛:早期腹痛可不明显,后期出现持续性隐痛和钝痛,以脐周和下腹多见,部分为全腹。

(3)腹胀:腹胀是结核性腹膜炎的常见症状,可能与腹水、肠粘连等因素有关。

(4)食欲减退、乏力、盗汗、消瘦等全身症状。

4. 诊断方法结核性腹膜炎的诊断主要依据以下方法:(1)临床表现:结合病史、体征,如发热、腹痛、腹胀等症状。

(2)实验室检查:血常规、尿常规、肝肾功能等检查。

(3)影像学检查:腹部超声、CT、MRI等检查,有助于了解腹膜、腹腔脏器的情况。

(4)结核菌检测:结核菌素试验、结核菌培养等。

(5)病理学检查:腹水检查、腹膜活检等。

三、实训过程1. 观察典型病例我们参观了医院消化内科病房,观察了结核性腹膜炎的典型病例。

患者表现为低热、腹痛、腹胀等症状,体征上可见腹部压痛、反跳痛等。

2. 学习相关文献我们查阅了相关文献,了解了结核性腹膜炎的病因、病理、临床表现、诊断方法等方面的知识。

3. 实验室检查我们对结核性腹膜炎患者的血液、尿液、腹水等标本进行了检查,包括血常规、尿常规、肝肾功能、结核菌素试验等。

结核性腹膜炎

结核性腹膜炎
2、以腹部包块为主要表现者 腹部肿瘤、克罗恩病。 3、以发热为主要表现者 长期发热的其他疾病 4、以急性腹痛为主要表现者 与常见的外科急腹症
鉴别
2021/4/6
6
感谢您的阅读收藏,谢谢!
2021/4/6
7
2
实验室和辅助检查
1、血象、ESR、PPD 轻中度贫血,白细胞计数可正 常或偏高,ESR增快,PPD强阳性。
2、腹水检查 多为草黄色;总蛋白>25g/l,血清-腹 水白蛋白梯度<11g/l;白细胞计数>500×106, 以淋巴细胞为主;ADA活性增高;普通细菌培养阴性; 细胞学检查排除癌性腹水。
500×106,以淋巴细胞为主,ADA活性增高 有结合病史或PPD实验阳性2021/4/6 Nhomakorabea4
典型病例可作出临床诊断,予以抗结核治疗(两周 以上)有效可确诊。
不典型病例主要是有游离腹水病例,行腹腔镜检查 并活检,符合结核改变可确诊。
2021/4/6
5
鉴别诊断
1、以腹水为主要表现者 腹腔恶性肿瘤、肝硬化腹 水、其他疾病引起的腹水。
3、腹部B超 检查腹水,提示穿刺位置。 4、X线检查 平片检查有时可见钙化影,提示钙化的
肠系膜淋巴结结核。钡餐检查可发现肠粘连、肠结核、 肠腔外肿块等。 5、腹腔镜检查 一般适用于有游离腹水,腹膜广泛粘 连者禁忌。
2021/4/6
3
诊断
有以下情况可考虑本病: 发热、腹水、腹壁柔韧感或腹部包块 腹水白蛋白>25g/l,SAAG<11g/l,白细胞>
结核性腹膜炎
2021/4/6
1
结核性腹膜炎临床表现
1、全身症状 结核毒血症,主要为发热盗汗。 2、腹痛 可出现持续隐痛钝痛,多位于脐周、下腹,

病例分析结核性腹膜炎

病例分析结核性腹膜炎

结核性腹膜炎病史1.病史摘要:马××,女,26岁。

主诉:腹胀1月余,加重2周。

患者一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腹胀,以下腹部明显,伴轻度腹痛不适,自感乏力,以午后明星,伴颜面及手足烧灼感,夜间出汗较多,无四肢关节疼痛及皮疹,无胸闷、心慌及气短;食纳较差,无恶心、呕吐及厌油腻;在当地医院给予口服中药治疗一周,症状无明显改善,且间断出现发热,体温波动在“37.0℃~38.0℃”之间,多发生在午后,无寒战及高热,也无咳嗽、咳痰。

2周前腹胀明显加重,B超检查提示腹腔包裹性积液,肝、胆、脾、胰正常。

自发病以来,精神欠佳,睡眠可,大小便正常,体重减轻约3kg。

既往体健。

2.病史分析:(1)腹胀的病史应重点询问腹胀的诱因、有无发烧、乏力及夜间盗汗,有无恶心、呕吐及厌油腻。

从症状大致可鉴别病因:逐渐加重的腹胀,应考虑有肝硬化失代偿期可能;年轻女性,低热、乏力、体重减轻,腹胀逐渐加重,应考虑结缔组织病可能;低热、乏力、体重减轻,腹胀逐渐加重,应考虑恶性肿瘤并腹腔转移可能;年轻女性,腹胀、午后低热、乏力及夜间盗汗,强烈提示结核性腹膜炎可能。

(2)病史特点:①青年女性。

②不明原因低烧,伴有夜间盗汗、乏力。

③抗生素治疗效果不明显。

④腹胀逐渐加重,B 超提示腹腔有包裹性积液。

体格检查1.结果:T 37.6℃,P 96次/分,R 20次/分,Bp 100/70mmHg。

发育正常,营养中等,自动体位.神志清楚、查体合作;睑结膜轻度苍白,巩膜无黄染;浅表淋巴结无肿大;双侧胸廓对称,叩诊清音,右下肺呼吸音稍低,未闻及干湿性啰音;心界无扩大,心率96次/分,律齐,心音正常;腹膨隆,未见腹壁静脉曲张,腹部触诊有柔韧感,左下腹部有压痛,无反跳痛,未触及包块,肝脾肋下未触及,腹水征(+),肠鸣音正常;双下肢无浮肿。

2.体检分析:(1)查体特点:①睑结膜轻度苍白;②右下肺呼吸音稍低,提示胸腔积液可能。

③腹部触诊柔韧感,左下腹部压痛(+),腹水征(+),提示结核性腹膜炎可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结核性腹膜炎的诊断依据是什么?爱爱医培训果小编为您解答:
①青壮年病人,有结核病史,伴有其他器官结核病证据;
②发热原因不明2周以上,伴有腹痛、腹胀、腹水或(和)腹部肿块;腹部压痛或(和)腹壁柔韧感;
③腹腔穿刺获得腹水,为渗出液性质,以淋巴细胞为主,一般细菌培养阴性,腹水细胞学检查未找到癌细胞;
④X线胃肠钡餐检查发现肠粘连等征象;
⑤结核菌素试验呈强阳性。

结核性腹膜炎的腹水以少量至中量者为多。

腹水为草黄色渗出液,少数为淡血性,偶为乳糜性,以淋巴细胞为主。

腹水ADA活性增高。

本病的腹水一般细菌培养结果为阴性,腹水浓缩找结核菌的阳性机会很少,结核杆菌培养的阳性率很低,腹水动物接种的阳性率可达50%以上,但费时较长。

腹腔镜检查对诊断困难者有确诊价值。

一般适用于有游离腹水的病人,可见腹膜、网膜、内脏表面有散在或聚集的灰白色结节,浆膜失去正常光泽,呈混浊粗糙。

活组织检查有确诊价值。

腹腔镜检查在腹膜有广泛粘连应属禁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