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独症儿童康复训练课堂笔记

孤独症儿童康复训练课堂笔记
孤独症儿童康复训练课堂笔记

孤独症儿童康复训练

选修课程课堂笔记

此笔记少部分内容含有个人见解,且有部分课程笔记尚未完善,请慎重参考!

南京特殊教育学院职业技术学院信息科学学院

未申请专利

请爱护个人知识产权

第一章认识自闭症

(一)自闭原因

1、引发自闭的核心原因:顽固性的沉湎。

2、引发沉湎的核心原因:顽固性感官。

3、偏好,这种感官偏好可以是单纯的,也可以是的多感官交织一起的。

4、引发感官偏好的核心原因:自闭。

5、感官偏好的直接结果:

(1)感官超负荷;

(2)感官感受不足。

6、证明自己存在的心理需求+感官性偏好=刻板性行为。

(二)孤独者的起病形式

1、三岁前起病;

2、智力的定义:智力是各种认知能力的综合,包括观察能力、注意力、记忆力、思维能力、和想象力能力。

(观察方式:选择性观察,观察范围狭隘。)

3、自闭症儿童的智力特点:智力发展性落后。

4、自闭症儿童的智力发展特点:

(1)智力异于常人(分三类):

50% IQ < 50 中度以上智力缺损

25% IQ 50—69 智力正常

25% IQ >70 高功能孤独症

(2)智力发育不平衡:孤独症儿童的智力与社会交往能力之间、智力内部各能力之间存在明显不平衡。

(3)部分儿童的特殊能力:

A、特殊的机械记忆能力;

B、特殊的计算能力;

C、特殊的基础技能(绘画、音乐);

D、专业知识能力(生物、历史)。

5、评价一个自闭症儿童发展好坏五标准:

A.有没有独立生活能力;

B.有没有独立工作能力;

C.有没有亲密的朋友;

D.会不会回报家人;

E.能不能成家

6、教育方式指导:

A.反对单项技能训练;

B.用情绪、情感来做引导,以此来做教育的主导,不可用机械的手段在填鸭;

C.每个人都有支配欲,自闭症孩子一样如此。

7、孤独症儿童的语言发育特点:

A.具有语言理解障碍;

B.具有语言表达障碍(非语言交流障碍)

8、自闭症儿童语言理解障碍的常见特点:

A.听力正常;

B.可能会理解一些简单的语言,如:“把门关上”;

C.较难理解有介词短语的指令(相对性词语难以理解),如:“吧……放在……上”等;

D.难以理解一些含义微妙的语言,如:幽默语、双关语、比喻等(“乱扔试试”);

9、语言表达的定义:语言表达也叫做语言产生,包括说话和书写,也是由思

想到说话(或书写)的过程。

10、语言、认知与行为的关系:

11、刻板性语言的特点:

原因:语言贫乏;作用:自我安慰,自我情绪平稳。

12、孤独症儿童语言表达障碍的常见特点:

(1)刻板、重复及模仿语言;

(2)代词错用;

(3)语言、语调、语速异常;

(4)不善于描述和表达。

13、非语言交流障碍:

定义:是指用手势、姿势与面部表情来表自己的愿望和要求。儿童获得语言之前已经能用非语言交流。所有的感情交流、人与人的沟通都是从非语言开始。

孤独症儿童的非语言交流能力发展落后,常常表现为他们不理解别人的姿势和面部表情的意义,也不会用姿势、表情、语言与人交流。

原因:不观察人、不观察周围情景、不能解读出这些含义。

14、孤独症儿童的情感

(1)情感的强度存在异常;

(2)情感的指向存在异常;

(3)情感与周围的环境不协调;

(4)对情感的理解简单;

(5)表达自己的情感的方式异常;

(6)(空缺)

(7)面部表情(表现出来的)异常。

15、社会交往障碍的主要表现

(1)缺乏社会凝视、社会微笑和社会依恋;

(2)社会注意(共同的社会注意)上存在缺陷;

(3)不能进行正常的游戏;

(4)(空缺)

(5)(空缺)

16、孤独症社会行为的三种类型:

(1)冷漠型;

(2)被动型;

(3)主动但奇特型(常见于高功能孤独症儿童或asperger综合症)(1+1=1型)

17、感觉发育障碍(由独特的神经系统引起)

(1)听觉发育障碍

A、听觉异常敏感;

B、听觉处理能力低下;

C、耳鸣。

(2)视觉发育障碍:

A、图像处理障碍;

B、光感受障碍;

C、视反射联觉障碍;

18、本体感觉发育异常

(1)自身感觉不足;

(2)自身感觉过敏。

19、嗅觉、味觉、和触觉障碍。

20、前庭平衡发育异常(过敏或迟钝):多动不安、走路易跌倒、原地打圈极易眩晕或非常不容易眩晕、注意力不集中、爱做小动作、任性。

21自闭症儿童的核心障碍:信息处理障碍。

(三)自闭症的发展史及分类和特征

1、普通自闭症

2、阿斯伯格症

3、Rett综合症(多见女童,起病于染色体)

4、Heller(童年瓦解性精神障碍,无明显性别差异)

5、精神分裂症(青少年多在10到18岁期间发病)

精神分裂症与自闭症的相同点是社交能力下降,具有人际关系障碍、仪表缺陷、情感淡漠的特点;但自闭症不是精神分裂症。

6、多动症(药物治疗有效)

多动症与自闭症的相同点是都有注意力不集中、活动多、动作刻板古怪等表现。

不同点:多动症的儿童往往智力基本正常。

7、听觉障碍

8、语言发育迟缓

9、自闭症的核心障碍是信息处理障碍!自闭症的发病率逐年增长!

第二章ABA与问题行为

(一)ABA(应用行为分析)

1、行为改变公式

S(刺激)—— R(反应)—— C(结果/强化)

(A)可控制的 (B)可改变的 (A)可控制的

评价:该方法被评为最有效的操作方法之一,具有操作性强、操作简单的特点(以点对点的方式改变问题)。

2、强势统一(温柔的坚持)

(1)保持老师的权威性;

(2)保持与与学生的亲密感。

3、教育的方式:从打动孩子的心开始(不能差之毫厘),决不能成为话唠(死路一条)。

4、教育的结果是改变孩子的思维方式!

5、人体中自然存在的快乐激素——多巴胺

6、ABA干预保颜法几不管:

(1)早上出门不管;

(2)晚上睡前不管;

(二)问题行为纠正

1、必须使自闭症儿童的任何协调行为都做到与家长或老师互动。

2、让孩子做不可逃避的行为(举手之劳之事)

此方法要注意:让孩子做到,自己能做的事情自己做;但要在保持管理者的权威性的前提下管孩子去做(管不住宁可不管)。故称其为“举手之劳之事”。

3、自闭症成长各阶段的教学任务(或自我成长任务):

(1)学前期的任务——对人感兴趣;

(2)上小学后的任务——朦胧教育(启朦教育)

4、自闭症教学技巧中的难点及重点:

(1)让孩子在互动中学习;

(2)自闭症孩子是非口语智障;

(3)改变孩子与人相处的细节;

(4)训练一个自闭症孩子不能只用一种手法,训练一个自闭症孩子至少要用到30种手法;

(5)教育自闭症孩子的必备元素,熟练的教学手法和识别教育时机的能力;

(6)在用教学技能时注意不要串用。

5、解决问题行为的教学技能:

第一步权威性萌芽

让孩子做自己触手可及且是举手之劳的事,从而建立自己的权威性。然后再让孩子做不可避免(不可逃避),以此保持自己的权威性。

建立权威性,选择让孩子做什么很关键,应该按以下层层递进的方式进行:感兴趣的事——举手之劳的事——不可逃避的事······

6、自闭症老师的必备素质:

(1)力健、心细;(先用心,再卖力;杜绝劳力而不会用心)

(2)最基本的素质:不误导自闭症家长;

注:

自闭症是导火线,是对自闭症家长综合能力、素质的放大及结果的爆发。

生活就是教育,教育就是生活;不能让自闭症孩子养成被动思维。

权威性和亲密感要并列进行!

7、如何建立亲密感:

(1)温暖的目光(观察);

(2)缓慢地靠近(找适当的机会加入);

(3)戏谑式干预(让孩子觉得好玩);

(4)积极的回应(不要让孩子有不良的体验,如“狼来了”)

(5)主动地满足。

8、什么是戏谑式干预

(1)新奇的玩具;

(2)感官社会性活动;

(3)情感交流式活动;如:肢体类活动、规律性活动等等。

(4)食品类活动;

9、对于初学者(初级老师)应该先建立“亲密感”后建立“权威性”;对于熟练者(高级教师)则应该让两者同步进行!(案例:天宝)

10、对自闭症儿童说话的四种方式(吩咐做事):

(1)说他爱听的话;

(2)说他举手之劳可行的话;

(3)说他不可逃避的话;

(4)说他不可违背的话。

注:和自闭症儿童说话要谨言,确保所说的每一句话都掷地有声;慎行,确保每个动作、眼神、手势都能触动孩子的心!——温柔的坚持

11、自闭症儿童教育的核心:要让孩子为我们而改变(改变思维方式),而不

是利用暴力或者改变环境来达到目的。不要从表现看问题,不要治标不治

本。

用日常相处的方式让孩子产生记忆(案例:熬鹰)

不会让孩子痛苦,但绝对会让孩子不舒服(解决自闭症孩子陷入自己的现

象中无法自拔、不停地笑的案例)。

从举手之劳之事做起,灌入“我要接受别人的管理”的思维。

要让孩子知道,做任何事情都会产生因果。

要让孩子清楚地知道老师的意图是什么!

不要被教案所束缚,要用一种顺势而为的方式去教,不要硬教!

12、顺势而为:教学方法的随机应变便是自闭症教育理念中的顺势而为!

(1)行为动量:当一个行为已经发生或在完成的过程中,又继续延续下一个倾向,不仅仅是单个的行为,一切与此相关联的行为都有发生的可能性。

(2)顺势而为的要点:开始某些与目标行为有某种关联的行动。从孩子不费力气,又能讨好管理者的行动中做适当选取。

要把自闭症儿童的所有障碍装在心里头。

忙而不乱,乱中有章法,“至心一处”。

从游戏开始再到讲道理。孩子的认知和理解能力是从讲道理开始的。

理解自己所做的事情的缘由,而不是死守规则。

从“因果”、“逻辑”、“认识”三方面着手教育。要让自闭症儿童的思维有弹性,而不是各种刻板性行为之间的转换。

学会发现教育时机,这对自闭症教育者而言很重要!

(三)让自闭症孩子的思维具有条理又有弹性应注意

主动满足:有原则,无要求!(鼓励好的行为,但无要求)让孩子发现自己并欣赏自己。

“不拘于一阁,还要万分细心;坚持,至心一处”。

不要事事管,不要管得太死,要给孩子留有余地!

一看就有毛病的行为必须得改变,从最像自闭症的方面开始下手。

量表的作用是找出孩子的发展点在哪里。而不是贴标签或者其他。

一般测验都会有不同的环境,让孩子从各种情景中读懂对方的用意,自然这孩子就能应付各种测量了。

1、主动满足的定义:泛指在一切问题行为出现之前给予满足的行为。

2、符合主动满足的标准:

(1)满足的心理标准;

(2)满足的操作标准(主动、大方、不附加任何条件);

(3)满足的时机标准;

(4)满足的排除标准(如果不满足会带来极大的挑战);

注:日常背景下,让儿童保持75%以上的主动满足率,对稳定孩子的情绪和提高管理效率是必须的基础,少了会有麻烦,太少会有大麻烦。

3、主动满足的层次:

(1)在孩子既无要求也不表达的情况下满足;

(2)无要求但是清楚的表达喜欢,不舍前提下满足;

(3)既表达喜欢,要在表达要求的前提下满足。

4、问题行为是自闭症儿童的核心障碍。

(四)后果控制策略

1、(1)消退——“把坏行为的好果子拿走”

(2)区分强化——“好行为有好果子吃,坏行为没有”

(3)塑造——“接近好行为了就有好果子吃”

(4)刺激控制——“给孩子搭个梯子”

(5)链接——“把孩子的好行为串起来”

(6)惩罚——“坏行为不光没有好果子,还会有坏果子”

2、强化的种类(应用):

(1)正强化:行为之后的结果增加了某种成分,该成分使行为出现的可能性增加,这个原理叫正强化。

(2)负强化(满足不合理的要求):行为之后的结果在环境中撤出了某些原本就存在的成分,该成分使行为出现的可能性增加,这个原理叫负强化。

3、负强化在生活中的应用:

(1)为了终止孩子的不良行为,满足他的不合时宜的,甚至不合理的要求。(2)孩子做事太慢,做不好,会让家长着急,所以家长为了避免心急,就容易代替孩子做。

4、消退:指某种被强化的行为,一旦其行为之后不再继续给予强化物,该行为发生的频率就会减少直至消失。

5、惩罚:惩罚是与强化对立的行为矫正程序,是基于非预期性行为给予惩罚

物的过程。

两种惩罚的形式(惩罚一般不多用且要慎用):

(1)给予惩罚物或撤掉强化物;

(2)隔离,离开舒适的环境或自己喜欢的环境(案例:外婆家)。

6、分化训练:如果某种行为在不同的前提背景下都出现,但只有当在某种情景出现时才得到强化,该行为在该前提背景下出现的可能性增加,这种现象叫分化,这个过程叫分化训练。

7、区分强化和分化训练的区别及案例:

(1)区分强化:背景相同,行为不同;

(根据体貌特征去接人,考试选择题都选“A”。)

(2)分化训练:背景不同,行为相同。(学习语言)

区分强化联合分化训练构成了对事物认知的核心。

8、泛化原理:某行为在不同的前提背景里都受到强化,当一个全新的前提背

景呈现时也出现该行为,这个现象叫做泛化,这个过程叫做泛化训练,所运用到的原理叫泛化原理

第三章人际关系介入的目标

(一) RDI(情感调节)

1、ASD(自闭症谱系障碍)的核心问题是信息处理。

2、自闭症谱系障碍(ASD,Autism Spectrum Disorder ),是根据典型自闭

症的核心症状进行扩展定义的广泛意义上的自闭症,既包括了典型自闭症,也包括了不典型自闭症,又包括了阿斯伯格综合症、自闭症边缘、自闭症疑似等症状。

3、对于自闭症孩子的教育有三条主线:

(1)拉动心智;

(2)训练社交技巧(经验分享或互动技能);

(3)让孩子学会分享。

注:清楚这一点我们就不会迷茫,不会不知从何下手,不会头痛医头,脚痛医脚。

4、RDI教育技巧的流程图:

训练社交技巧

总结:拉动心智是教育的目标;

训练社交技巧是教育的途径;

分享是教育训练的核心!

社交是实现分享的途径,把教育当做一种认识的分享,分享拉动能力的认知!

注:不做分享就没有自闭症教育。在人际交往中发展自闭症孩子的心智(各方面能力)。

拉动这三条主线成长的本质效果:

给自闭症破冰让人—物—人的链接由静态变为动态!

不论任何方法都需要人会(懂得、理解)去驾驭,不能让方法去束缚人。任何方法本质其实都是一样的。

3、互动不起来怎么办?

先自问,孩子为什么要和自己互动!

(1)他怕你,他只会和你紧张地“互动”;

(2)他觉得你有意思,他会主动和你互动,但他容易任意妄为;

(3)他不怕你,也不觉得你有意思,他会毫不把你放在眼里;

(4)他觉得你有意思,也知道你不会让他任意妄为,这样你便能随心所欲地和孩子互动了!

总结:要hold得住孩子(有权威性),又能读懂孩子的心思(有亲密感)。

注:被孩子驾驭就会变成两个人在自闭!(案例:过于溺爱孩子,孩子说什么就是什么的家长。

1、自闭症孩子不喜欢融入普通环境的是因为感官超负荷了;解决的方式是有计划地加入信息!(自闭症孩子具有信息处理障碍)

2、训练自闭症孩子的社交技巧从改变我们和孩子的相处方式开始,其中要分清什么是自闭症思维交流(如刻板性重复语言交流),什么是主动性交流!

(案例:上厕所喜欢玩小便的孩子半夜上完厕所后,因为这次没玩小便了,主动来问老师要奖励!若处理不好就会只会把一种刻板性行为转换为另一种刻板性行为而不是真正解决问题。解决方法是转移孩子的注意力,但决不能批评孩子!)阶段一:情绪协调(培养眼神和主动性)

目标一:建立好感(室外游戏)

(一)方式:A、温暖的看、变换体位看;

B、夸奖;

C、主动满足。

(二)过关标志:可以抱他了(大孩子可以带走了)

(三)戏谑式干预

1、新奇的玩具;

如:如发光飞盘,不能选择能让孩子一个人玩的玩具,可选发条类玩具,打气球(注意玩法。

2、感官社会性活动;

要去发现孩子的感官性偏好。

3、情感交流式活动;如:肢体类活动、规律性活动等等。

4、食品类活动;

目标二:构建兴奋(最重要的目标)

(1)说他爱听的话;

(2)说他举手之劳可行的话;

(3)说他不可逃避的话;

(5)说他不可违背的话。

(3)方法分析图:

活动有:

活动1:拥抱转圈——滑落(你们共同命个名)(前提是孩子喜欢转圈);

活动2:螃蟹来了(用手模范螃蟹,向孩子走近),对孩子挠痒痒(前提是孩子喜欢咬手指、咬指甲这种触觉刺激)。

社交沟通方式:

(1)(眼神)提示;

(2)要求;

(3)伸手去物,伸手给物(记得要有情景解读);

(4)伸手指示

近距离指(明确指示);

远距离指(指出特别之物);

社交

注:控制好自己的情绪、最小干预原则、控制性数据(信息)输入!

如果玩的量与时机都合适,这个自我刺激会减少;

自我刺激不具有社会性,活动是互动,十分享式互动,是孩子最缺乏的。

3、情感交流活动

活动3:拉大锯扯大锯姥姥门口唱大戏。

活动4:对与孩子而言,活动开始、结束的结构化“歌伴舞”也属于情感关系活动,都是在培养“关系”。

和自闭症孩子相处的过程分析图:

建立好感小心相处真心喜欢

(感官层)(升华)(情感交流)

4、模仿孩子

对食物、玩具不感兴趣的孩子(感官偏好不明显),也就是对于清心寡欲型的孩子,可以模仿他们动作,抓他们的注意力。

模仿孩子成功的标志:

(1)如果他看到你后,变化玩法以确认你是否在模仿他,说明他注意到你了,模仿10分钟左右,就要转化他注意成“感官社会性活动”或“情感交流活动”。

注:在孩子注意到你时就要开始玩感官社会性活动了。

对于清心寡欲的孩子,你可以通过模仿孩子来社会定向、引发互动、模仿他当下的声音、行为。

如果模仿可以引发互动,游戏物品准备双套的(如:两个鼓或两个铃铛),玩具要简单。不能方很近。否则,你模仿他,他也不会注意到你。

5、规律性感官刺激中断、例行性活动中断

(1)先形成规律(数1、2、3在做刺激),几次后数1、2、3后等待孩子主动说3再刺激,即使不说,他看着你也算可以。

(2)家长可以在很多例行性活动中来个突然中断,孩子会看着你,你再给他一个温暖、诡异的微笑。当然,如果你可以吸引他的注意力,其实你就是在试探孩子喜欢的感官社会性活动,那个活动一定是孩子自己玩不了的(如:打气、放飞气球)或自己玩不好玩的(抓痒、藏猫猫)。

(3)规律性感官刺激中断、例行性活动中断活动举例:

例1:如果你是在吸引孩子说话(注意)为目标,则活动中断后孩子不说话(不注意你)你便一直不继续(一直中断)。

例2:要东西或要求帮忙时,要等到孩子的眼神放在你身上时才做互动。

(4)目的:是能让孩子笑、兴奋的手段,增加孩子看你的动机。

注:自闭症老师的心思必须要慎密。

(5)每个自闭症孩子都具备让别人管的潜质,但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到管得住。区别于每个人的手法。

(6)感官社会游戏:

A.为主的社会游戏,

吹泡泡;

吹气球

会发出光线的旋转风车

B.为主的社会游戏,

赛跑游戏。像是追逐或骑马游戏;

上上下下游戏;

荡秋千;

跳跃游戏;

摇晃游戏。

C.以本体觉为主的社会游戏,

挤压游戏,如:拥抱;

触摸游戏,如:呵痒痒;

抓握游戏,如:手部挤压、举手击掌、拥抱、拍手。

骑马游戏

目标三:引入“戏剧效果”

1、适用对象:你已经有能力社会定向,引发互动了,但孩子的注意力很短暂,你需要维系这个注意力,引入“戏剧效果”——夸张的表情、突然的摔倒、突然结巴、突然哭了等等,偶尔用一用,效果很好。

2、方法:意想不到的声音与行为

3、过关标志:家长、老师能熟练随机运用。

4、拉动的时机:如果孩子可以和你连续玩10分钟相同的活动或不相同的活动了,接下来挑战他或者扩展互动步骤便算是在拉动他。

目标四:引入“限制”

1、适用条件:他想玩,你就可以引入“限制”,一个指令不完成,不下另一个指令。

2、过关指标:(限制指令)拍拍桌子,就能主动上桌子(或拍拍座位就能主动坐过来)。

3、举例:

活动1:让孩子爬到小桌子上(引入限制),再拥抱转圈——滑落。

活动2:坐到这边来你(引入限制),再玩“螃蟹来了(用手模仿螃蟹,向孩子走近,挠痒”。

4、要点:

(1)良好的互动经验,可以让孩子愿意听从我们的指令、要求、限制。

(2)“限制”的要求不能过多,不能冲淡分享的兴趣。

目标五:引入“敏感度”

目标六:引入“非语言沟通”

目标七:引入“扩展”

第四章社会故事(一)编写内容的句式

孤独症儿童的康复训练方法

孤独症儿童的康复训练方法 一、应用行为分析法 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 UCLA)的Ivar Lovaas医生是应用行为分析法(ABA)创立的先驱者。1981年,洛瓦斯写了《发展障碍儿童教育》一书,该书是采用应用行为分析法对孤独症儿童进行教育的主要参考书。1993年,莫莉思按照这个方法训练两个孤独症的孩子,取得了巨大成功,从此以后,应用行为分析法在美国越来越广泛地受到重视。 应用行为分析法的理论基础是斯金纳的操作条件反射,简单地说,就是所有生物都可以通过有目的的行动来获取他所需要的东西,得到的东西就是对他行为的奖赏,并会强化、巩固他的这个行为;如果没有一定的奖赏物,那种固定的行为也会逐渐消失。应用行为分析法的主要目的是为孤独症谱系障碍的个体提供专门的强化行为干预。 1.应用行为分析的设想 所有的行为均被认为是适用于ABA的学习。在恰当治疗方式下,有利于个人和环境形成互动。如果在学生与环境之间取得恰当平衡,就会产生持久的行为改变。ABA鼓励通过新行为的建立来发展新的技能,通过教导新的替代行为来减少不恰当的行为。 2.应用行为分析的特点 一对一教学;早期训练,最好在3岁以前进行;在确定患儿基本技能的基础上,设计特殊的恰当的教学内容;需要一定强度的训练,给予频繁的学习机会,每周30--- 40小时,每次训练2~3小时(包括休息),每个项目5分钟,结束后休息1~2分钟;训练计划需要包括家长在内的治疗组来进行,一个治疗组每周工作合计达30~40小时。 3.ABA的主要治疗目标

(1)生活自理能力:训练其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包括进食、穿衣、个人卫生、上卫生间、适当做家务以及建立安全意识和行为。 (2)注意能力:主要是要让孩子能安静坐下来,认真做功课,能听从指令,与其他人共同注意同一个目标或内容。 (3)语言交流能力:训练孩子模仿发声,听从指令,提出要求,命名及进行有效交谈。 (4)模仿能力:练习模仿动作、发声模仿以及进行各种其他的复杂模仿。 (5)运动能力:包括大运动、精细动作及口肌训练。 (6)游戏能力:训练孩子能够做社交游戏,假想游戏,桌面游戏,互动游戏,团体游戏,练习音乐和歌唱等。 (7)学习能力:训练孩子能够分类、排序、配对,认识数字和字母,知道数量,进行数学训练以及阅读训练。 4.教学方式 分解式操作教学是由指令、反应和结果三个环节构成的,主要是要将训练的目标行为分解成多个小目标,分成很多小的步骤,逐步练习。在训练过程注意反复强化,并使用强化物和强化手段,以巩固训练效果。训练中,可以适当使用提示帮助孩子建立正常的行为反应。 二、心智解读 心智解读是建立在孤独症病因学假说“心理理论( theory of mind)”基础上、促进社交沟通及情绪管理的基础技能训练。 什么是心理理论呢?就是懂得自己的以及他人的心理状态(包括思维、情感、感知觉、愿望和意向等),以预测别人的行为,然后调节自己的行为。孤独症谱系障碍的孩子缺乏这种理解自己和他人心理状态的能力,导致他们出现明显社交

(完整word版)孤独症儿童康复机构评审方案(试行)

孤独症儿童康复机构评审方案(试行) 为贯彻实施《中国残疾人事业“十一五”发展纲要与配套实施方案》,进一步规范孤独症儿童康复机构建设,加强管理,使广大的孤独症儿童能够得到及时有效、高质量的康复服务,特制定《孤独症儿童康复机构评审方案(试行)》。 本方案由总则、评审内容及计分方法、评审工作流程、评审申报程序四部分组成。 一、总则 本评审方案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以促进孤独症儿童的健康发展为立足点,秉承以人为本的理念,依据有关文件要求,经过广泛调研和论证,从我国孤独症康复机构的现状出发,在结合孤独症儿童家长和社会的需求基础上形成。 根据我国现阶段孤独症儿童康复事业发展的实际情况,借鉴国外发达国家和地区的有效做法,充分考虑儿童及其家庭的需求,本评审方案确定孤独症儿童康复机构的主要发展定位是:实施以促进家庭教育为基础、以儿童人际交往和社会性发展为早期康复目标、融合教育与个别化训练相结合的康复模式,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专业化建设。 本方案适用于全国残联系统及承担残联康复任务的孤独症儿童康复机构的评审。 二、评审内容及计分方法 (一)评审目的 本评审方案以保障孤独症儿童身心健康,维护孤独症儿童家长权益,

提高康复训练效果为目的,主要对孤独症儿童康复机构建设及其职能情况进行评审,以引导规范孤独症儿童康复机构的建设与发展。 (二)评审内容评审包括孤独症儿童康复机构建设和机构职能两部分内容。 其中孤独症儿童康复机构建设评审总分100 分,分为机构性质、规模与场地、人员配备、设备设施四个项目(详见附表1)。孤独症儿童康复机构职能评审总分100 分,分为组织管理、队伍建设、业务建设、社区工作四个项目(详见附表2)。 (三)评审计分方法总评审结果由机构建设评审得分和机构职能评审得分两部分组成。机构建设评审得分占总分的30% ,机构职能评审得分 占总分70% 。总分等于机构建设评审得分乘以0.3 加上职能评 审得分乘以0.7 。 (四)评审等级确定方法孤独症儿童康复机构等级评定采取由低到高依次分为三级、二级、一级。评审总分在60 分以下的机构为未达标,60-75 分(不含75 分)之间为三级,75-85 分(不含85 分)之间为二级,85 分以上为一级。 三、评审工作流程听取机构自评报告——实地考察——查阅档案——现 场访 谈教师和家长——专家平分——情况汇总,形成总体评审意见 四、评审申报程序全康办负责省级孤独症儿童康复机构的评审和认定工作,各省残康办负责本省地市级及以下孤独症儿童康复机构的评审和认定工作。

自闭症儿童康复训练个案

自闭症儿童康复训练个案 【摘要】早在自闭症被认识和命名之前,具备所有自闭症表现特征的儿童和成年人可能就已经出现在我们生活中了。这些孩子中的大多数看上去身体都是正常的,他们的外表往往非常漂亮。从人们认识到这些孩子患有自闭症以来,自闭症的康复、治疗就成了教育界、医学界的研究焦点。一个多世纪以来,由于自闭症的发病原因还未找到,因此自闭症的真正治愈办法还未研究出来。但是,自闭症的康复治疗方法却在不断的进步、发展。 【关键词】自闭症;结构化教学;感觉统合;游戏治疗法;音乐陶冶法 自闭症是一种通常起病于3岁以前,以明显的社会交往障碍、言语沟通异常以及刻板的兴趣、奇特的行为方式为特征的广泛发展障碍,男孩发病率比女孩高。从19世纪欧美各国记录这种特殊疾病至今,自闭症的病因一直是个谜团,也没有治愈的药物或疗法。只有尽早发现并根据自闭症儿童显著特征,有针对性的对其进行语言训练、感觉统合训练、行为改变等。自闭症儿童发病早,起病缓慢,严重阻碍了他们的语言和社会性行为的发展。所以,自闭症儿童的康复训练越早越好,康复训练在自闭症儿童的成长过程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单一的语言训练或者是单一的感觉统合训练不利于自闭症儿童的发展。现如今的教育提倡综合素质教育,对自闭症儿童的教育,也应当讲究综合教育。长期的、综合的、有目的的进行康复训练可以有效的促进和

提高自闭症儿童的各个方面的提高。 一、研究目的 本研究通过采用感觉统合训练、游戏治疗法、音乐陶冶法和结构化教学对一名自闭症儿童进行语言、认知、情绪行为三个方面的综合康复训练,探其对自闭症儿童的语言、认知、情绪行为等方面的促进作用。 二、研究对象 1、个案基本情况: 李亮,男,2003年5月出生。医生诊断为中度自闭症,韦氏智力量表测试其智商为59。 2、研究前的行为表现: ①语言方面:语言流畅,语速较快,被叫名字时会回应但是不看对方,偶尔会莫名其妙的笑或是自言自语。 ②认知方面:能从1数到20,若给以引导能数到30,但不会书写;不会写字,能识别自己的名字;模仿能力强;用蜡笔给图画图上颜色的能力较好,上色慢却均匀。 ③情绪行为方面:易发脾气,有时在要求得不到满足时会出现自己掐自己手腕的自伤行为;玩游戏时间长一点就表现出不耐烦,对别人的指令不予理睬;注意力不集中;让其洗毛巾或者餐具时如不命令其停止,他会一直洗下去。 ④生活自理方面:能自己如厕;会简单的自我清理,比如自己用纸巾擦鼻涕、饭后用抹布擦桌子;会系扣子,但是不会拉拉链。因此,老师针对亮亮的情况,在课上及课后进行了两个月的综康复训练,主

广东省孤独症儿童康复档案试用版印刷稿

《广东省孤独症儿童康复档案》使用说明 为规范广东省孤独症儿童康复教育的组织实施和业务管理,广东省残疾人康复工作办公室委托广东省残疾人康复中心制定了《广东省孤独症儿童康复档案》,主要用于孤独症儿童康复教育实施的监测、检查和督导。档案内容涉及学习能力评估和康复教育效果评估、个别化教育计划(IEP)制定、个别训练记录等康复教育流程中的重要环节,对规范孤独症康复教育与服务、提高康复教育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现将《广东省孤独症儿童康复档案》使用有关事宜作如下说明: 一、康复档案的使用及填写 (一)《孤独症儿童入学登记表》 儿童入学前时, 先由具体负责的康复专业人员咨询家长有关儿童的出生史、发展史﹑教育史﹑医药史、学习特点、兴趣、行为观察记录等,然后由家长详细填写。 (二)《孤独症儿童评估结果分析表》、《学生学习进度报告》 原则上要求各康复机构一年三次康复评估。每学年初进行一次《孤独症儿童发展评估》;根据实际评估情况及时填写《评估结果分析表》,归纳和概述孤独症儿童的发展现状、优弱势以及特殊需求,将评估结果中间反应项转化为康复训练目标,依此制订个别化教育计划。第一、第二学期末各进行一次康复训练效果阶段性评估,并及时填写《学习进度报告表》。 《孤独症康复个别化教育计划(IEP)》 根据发展评估结果或康复教育效果评估结果,由各类康复专业人员、孤独症儿童家长等组成康复小组召开个案研讨会,针对当前的学习优势/弱势、主要障碍制定和调整《孤独症康复个别化教育计划(IEP)》,原则上要求个

别化教育计划的长期目标或短期目标的制定、调整至少每季度一次,由具体负责的专业人员做简明扼要的记录。 (三)《班级/个别教学记录卡》 由康复训练人员将训练的主要内容、训练中出现的问题及解决的办法、儿童的训练表现等情况进行记录,原则上要求每两周填写一次,并交给家长填写反馈意见。 (四)《年度评估与总结》 年度评估与总结包括:效果评估、家长培训、家长对孩子康复的满意度等内容。“效果评估”为:本年度末次评估得分-初次评估得分;“家长培训、家长对培训的满意度和对孩子康复的满意度”须有家长签名,有具体负责的专业人员将年度评估、总结情况及进一步康复的意见等及时填入档案;原则上要求一年填写二次。 (五)《孤独症儿童后续教育跟踪表》 儿童毕业后,由康复专业人员以家访、面谈、电话、问卷等访问形式进行后续教育跟踪,原则上要求每学期一次,连续跟踪两年。 二、康复训练档案使用的注意事项 (一)使用《广东省孤独症儿童康复档案》是实施康复教育管理的重要措施,有利于促进孤独症康复服务的规范化开展,各康复机构要掌握档案的内容和使用方法。 (二)康复档案的填写要求及时、客观、准确,并妥善保管。 (三)各类表格可以在广东省残疾人康复中心网站上下载。 (四)各类表格最好使用电子文档记录,由班级教师根据实际使用量打印到同类表格之后。

自闭症儿童训练方法-ABA介绍的一些训练方法.

ABA介绍的一些训练方法(转载) 使用行为分析法自从1993年以来在美国越来越广泛地受到教育界的注意。在莫莉思1993年写的《让我听你的声音》书中,讲了一个有两个孤独症孩子家庭,矫治孩子的方法。他们看了罗瓦思1987写的一篇文章后决定按照他的方法建立家里的强化训练项目。他们的结果显得十分成功。因此现在美国很多家长和专家都在讨论这个教法。 罗瓦思在1981年的书阐明了他的方法。孩子的训练一般是在他三岁半前开始的。每周在家里有三十到四十个小时的训练。就是每星期5—7天的训练,每天4—6个小时(都是一对一的)。这种时间安排不是绝对的,主要是要按照各各儿童的需要调整。一次训练平均2—3个小时(包括休息)。每个项目(5分钟左右)结束之后要休息1—2分钟,每小时也让儿童休息15分钟,那时候他可以自己玩,吃零食,看录象,等活动。 开展一个使用性行为分析法(ABA)训练计划需要哪些人参和?在美国一般来说要组成一个“治疗组”。这组有至少三个人,这样可以保障他们一周的工作的时间加起来可达到30—40小时。通常参和的人员是学教育学或心理学的大学生或研究生,但有时也可以请亲戚来帮助。如果这些人愿意作志愿者当然最好,但是常常找到的是要打工的学生。家长也是这个组的成员,但是不一定是直接来充当一对一的教师。也可能,家长自己先学会这种操作技能,再教给请来的老师,他的角色是参加每周治疗组开会。最好是,能先请专家来,一起设置一些合适的项目,帮所有训练人员(家长和其他老师)都掌握同样的方法。如果没有这种专家,家长可以自己通过看了书,了解了方法以后,就开始做。一个人只要有兴趣,有积极性和能够坚持就可以学会这个方法。 这几年来在美国越来越多学校,机构和家庭都选用使用行为分析法(Applied Behavior Analysis, ABA)来教孤独症儿童。教学、训练的方式叫回合式教学(Discrete Trial Teaching)。这种DTT是一种具体的训练技术。它主要具有以下特点:①将每一项要教的技能(skill)分成小的步骤,然后一步步地练习;②强化性(intensive)教学,反复训练每个步骤;③使用提示帮助孩子做出正确的反应;④使用强化物及强化手段。 为什么叫回合式教学(DTT)呢?这是因为这样的教育过程包括着多种“操作”,每项“操作”都有明确的开始和结束,具体过程是由三环节组成:①给孩子发出指令或要求;②促使孩子对指令或要求的回答或作出反应;③结果(对孩子的反应强化或提示加强化)。一个操作的这三个环节完成后,稍微停顿后再给出下一个指令(开始新的操作)。 孩子必须先学会每项技能的第一步,才可以开始学第二步。可以把技能分成很小的步骤,这叫《分解目标》。比如,要教孩子学习洗手就有好几个步骤:打开水龙头,搓手,擦肥皂,再搓手,关水,把手擦干……。再比如,要较孩子学会配对物品或图片:先要教他学习相配一模一样的物品。先把一件物品(比如,一支杯子)放在面前的桌子上,然后把一支同样的杯子给孩子,并说:“把它放在一样的东西旁”(配对)。在这个过程中一定要使用“提示”和“强化”(下面还将仔细介绍)来促使孩子正确反应,完成要求。学会了这第一步之后,第二步就要在桌子上摆放两件物品(比如,一支杯子和一个球),孩子就须在摆放之前辨别和区分。由于孩子已经练习过前面的内容,第二步就会容易一些。ABA把

自闭症(孤独症)的康复训练方法

自闭症(孤独症)得康复训练方法 对于孤独症患儿来讲,只有早发现、早干预、进行行为矫治,才能帮她们缩短与正常社会得差距,让她们早日融入社会。孤独症没有特效药物治疗。早期诊断早期干预可以改善孤独症得预后,因此孤独症治疗一般认为就是年龄越小、效果越好。 1、早发现,早治疗。治疗年龄越早,改善程度越明显; 2、促进家庭参与,让父母也成为治疗得合作者或参与者; 3、坚持以非药物治疗为主,药物治疗为辅; 4、治疗方案应个体化、结构化与系统化; 5、治疗、训练得同时要注意患儿得躯体健康,预防其她疾病; 6、坚持训练,持之以恒。 自闭症康复训练得最佳时间为2-6岁,目前还没有一种药物能治疗,只能通过ABA训练方法来解决,从训练得第一天起就要坚持,如果有效果就不坚持训练,会退化到原始状态或加重病情,本套教材就是家长学习训练得实用教程,启航星工作室祝孩子早日康复。 ABA应用行为分析法 ABA应用行为分析法训练得含义?一种以分解目标、强化与辅助为原则,以回合式操作教学法作为具体操作法,以教师或儿童家长所组成得干预小组对孤独症儿童进行干预训练得形式。强调将每一项要教得技能分成小得步骤,然后一步步地反复练习,使用提示帮助孩子做出正确得反应,并给与适当及时得奖励与惩罚。?ABA应用行为分析法教学得一些操作方法 孩子必须先学会每项技能得第一步,才可以开始学第二步。我们可以把技能分成很小得步骤,这叫“分解目标”。比如,要教孩子学习洗手就有好几个步骤:打开水龙头,搓手,擦肥皂,再搓手,关水,把手擦干……。在这个过程中一定要使用“辅助”与“强化”来促使孩子正

确反应,完成要求。ABA把每项技能分成很小得步骤练习,就就是为了使孩子在学习中更容易得到成功,尽量使她们在学习过程中减少挫折感。?可以瞧出, ABA得分解式操作教学(DTT)与传统得经典得教学方法不一样。它就是由指令、反应与结果三个环节构成得。经典得教学方法就是给孩子提供(瞧或讲)很多得信息内容,孩子在教授过程中只需被动地“听”,无需明确地作出反应。ABA教法就不一样,只给孩子很少得“信息”(比如两张动物得卡片与一个指令:“把牛给我”),对孩子得要求十分明确,孩子对此也十分清楚。因此,应该说ABA不就是那种被动、消极得学习方式,而就是一种积极得学习方法。每次“操作”时孩子必须作出反应。这种方式很适于对孤独症儿童得训练,因为我们得孩子不可能象正常儿童那样,只需被动听老师上课就能学会新得技能。 为了促使孩子对指令作出(正确)得反应,必须使用辅助(这包括手把手练习、语言提示、手势与操作示范等提示)帮助。传统得教育过程往往不包括象ABA这样得提示形式。教一个非孤独症儿童时,她可能通过观察来学习,比如问她“今天就是星期几”?她不会回答,或者回答不正确时,可以再询问另一个孩子。如果别得孩子回答正确,那么正常孩子下次也就可以回答出来了。但就是我们得儿童就不一样了,所以必须给她们以提示,给她们多次得机会自己作出反应,再多次得到强化。通过反复得练习,可以逐渐减少对孩子得提示,一直到无需再给提示,她也能正确作出反应。 强化也就是很重要得。ABA强调任何一种行为变化都与它自身得结

自闭症孤独症的康复训练方法

自闭症(孤独症)的康复训练方法 对于孤独症患儿来讲,只有早发现、早干预、进行行为矫治,才能帮她们缩短与正常社会的差距,让她们早日融入社会。孤独症没有特效药物治疗。早期诊断早期干预可以改善孤独症的预后,因此孤独症治疗一般认为就是年龄越小、效果越好。 1、早发现,早治疗。治疗年龄越早,改善程度越明显; 2、促进家庭参与,让父母也成为治疗的合作者或参与者; 3、坚持以非药物治疗为主,药物治疗为辅; 4、治疗方案应个体化、结构化与系统化; 5、治疗、训练的同时要注意患儿的躯体健康,预防其她疾病; 6、坚持训练,持之以恒。 自闭症康复训练的最佳时间为2-6岁,目前还没有一种药物能治疗,只能通过ABA训练方法来解决,从训练的第一天起就要坚持,如果有效果就不坚持训练,会退化到原始状态或加重病情,本套教材就是家长学习训练的实用教程,启航星工作室祝孩子早日康复。 ABA应用行为分析法 ABA应用行为分析法训练的含义?一种以分解目标、强化与辅助为原则,以回合式操作教学法作为具体操作法,以教师或儿童家长所组成的干预小组对孤独症儿童进行干预训练的形式。强调将每一项要教的技能分成小的步骤,然后一步步地反复练习,使用提示帮助孩子做出正确的反应,并给与适当及时的奖励与惩罚。 ABA应用行为分析法教学的一些操作方法 孩子必须先学会每项技能的第一步,才可以开始学第二步。我们可以把技能分成很小的步骤,这叫“分解目标”。比如,要教孩子学习洗手就有好几个步骤:打开水龙头,搓手,擦肥皂,再搓手,关水,把手擦

干……。在这个过程中一定要使用“辅助”与“强化”来促使孩子正确反应,完成要求。ABA把每项技能分成很小的步骤练习,就就是为了使孩子在学习中更容易得到成功,尽量使她们在学习过程中减少挫折感。?可以瞧出, ABA的分解式操作教学(DTT)与传统的经典的教学方法不一样。它就是由指令、反应与结果三个环节构成的。经典的教学方法就是给孩子提供(瞧或讲)很多的信息内容,孩子在教授过程中只需被动地“听”,无需明确地作出反应。ABA教法就不一样,只给孩子很少的“信息”(比如两张动物的卡片与一个指令:“把牛给我”),对孩子的要求十分明确,孩子对此也十分清楚。因此,应该说ABA不就是那种被动、消极的学习方式,而就是一种积极的学习方法。每次“操作”时孩子必须作出反应。这种方式很适于对孤独症儿童的训练,因为我们的孩子不可能象正常儿童那样,只需被动听老师上课就能学会新的技能。?为了促使孩子对指令作出(正确)的反应,必须使用辅助(这包括手把手练习、语言提示、手势与操作示范等提示)帮助。传统的教育过程往往不包括象ABA这样的提示形式。教一个非孤独症儿童时,她可能通过观察来学习,比如问她“今天就是星期几”?她不会回答,或者回答不正确时,可以再询问另一个孩子。如果别的孩子回答正确,那么正常孩子下次也就可以回答出来了。但就是我们的儿童就不一样了,所以必须给她们以提示,给她们多次的机会自己作出反应,再多次得到强化。通过反复的练习,可以逐渐减少对孩子的提示,一直到无需再给提示,她也能正确作出反应。 强化也就是很重要的。ABA强调任何一种行为变化都与它自身的结

自闭症儿童训练计划纲要

自闭症儿童训练计划纲要 一初级训练计划纲要 (一)参与能力 1、独立坐在椅子上 2、叫名字有目光对视 3、听到指令“看这我”有目光对视反应 4、对“放下手”有反应 (二)模仿动作 1、操作动作模仿(如:敲积木、用杯子喝水、把物品放到篮子里等) 2、粗大动作模仿(如:拍手、跺脚、摸头等) 3、粗细动作模仿 4、嘴部动作模仿(如:口型模仿) (三)、语言理解能力 1、听懂一步指令(如:过来开灯关门) 2、识别身体部位(如:手机肚子肩等) 3、识别物品 4、识别卡片 5、识别熟悉的人(从家庭到生活:爸爸妈妈爷爷奶奶等) 6、听懂动词指令 7、识别卡片上的不同动作(如:睡觉喝水吃走拍等) 8、识别周围环境中的物品(如:冰箱、电视、桌子。椅子等\ 9[、指出书中的图画 10、识别物体功能

1l、识别身体部位功能 12,识别方位(如:上下、甲.外、中间,旁边,前后,左右等) (四)语言表达能力 1、听到“你想要什么?”能用手指出相应物品 2,在有愿望时能指出所需要的物品 3、模仿声音和词语 4、命名物体 5、命名卡片 6、用语言表达想要的东西 7、说出“是”或“不是”(或用手势)表示想要或不想要的东 西 8、叫出熟悉的人 9、作出选择 10、各种打招呼(如:嘿!你好!早上好I中午好!晚上好!晚安!再见等) 11、回答社会性问题 12、说出卡片上的其他人和自己 13、说出物体的功能 14、说出方位(如:上下、前后、左右、那里、这里、里外, 中间、旁边、高低 等) (五)、学业配备 1、配对 (1)、完全相同的物品 (2)、完全相同的卡片 (3)、物体到卡片

(4)、卡片到物体 (5)、颜色、形状、拼音、数字 (6)、不完全相同的物体 (7),物体之间的联系(如:牙刷和刷牙、笔和文具盒、书本和书包等) 2、独立完成简单的活动 3、识别颜色 4、识别形状 5、以别拼音, 6、识别数字 7、唱数1—10 8、点数 (六)\精细能力 1、在形状箱内找出三个同等大小的物体 2、把10件不同大小的物体放入碗内 3、穿5个大孔的珠子 4、仿搭3块积木 5、正确握笔乱写乱画 6、把橡皮泥撮尖、搓圆、压扁、做成球状 7、正确撕纸 8、把一张纸延着折痕对折 (七)飞大肌肉运动能力 l、独立行走 2、从站立的姿势蹲下再站起来 3、扶着一只手上下楼梯约2次

自闭症家庭训练

家庭对正常发展的儿童的影响作用是巨大的,对自闭症儿童的影响作用更是如此。尽管在上世纪末本世纪初就有学者意识到家庭教育在自闭症康复中的作用,但现实是自闭症家长过分依赖康复机构,认为自己没有能耐康复自己的孩子。特殊儿童康复训练专家奥普迈提醒家长,家庭是一个人安身立命、生存发展的重要基础,它也是一个人最自然的支持与依靠。无论自闭症儿童是否进入康复机构接受训练,都离不开家长的参与。 家庭的情感支持对自闭症儿童康复有着巨大的促进作用 自闭症儿童行为障碍的发生与家庭教养环境的亲密度、情感表达、知识性、娱乐性因子呈显著负相关,其适应能力的强弱与家庭环境的亲密度、情感表达、组织性因子呈显著正相关,家庭教养环境对自闭症儿童的教育康复效果是有显著影响的。 “虽然自闭症的病因不明,也没有特效药。但爱是惟一唤醒他们的精神药物。有了爱,这些孩子才不会孤独。”这是特殊儿童康复训练专家奥普迈从一名家长口中得到的信息。家长对自闭症儿童的这种爱,是因血缘而产生的情感能量,这种能量潜移默化地、日夜不停地在父母和子女之间的传递就形成看不见的“情感场”。无论如何变迁,这种场永远存在、永不磨灭。 尽管自闭症儿童暂时甚至永远体会不到父母的浓浓的爱,有可能永远无法真诚地对父母报以微笑,甚至是漠视父母的一切付出,父母也可能因此会有短暂的失望,但没有谁比父母更了解自己的孩子,没有谁比父母更爱自己的孩子。 家长是自闭症儿童异常表现的最早发现者 家庭早期教育有一个很重要的条件就是早期发现,早期发现有赖于家长的细心观察。家长长期在孩子身边,对孩子的异常情况往往比较敏感,发现得越早,越早采取措施干预,对自闭症儿童的康复越有利。家长在其评估鉴定中,要扮演重要的角色,医务或教育工作者在作诊断前必然要耐心听取家长意见,甚至需要家长填写“家庭情况调查表”等量表来进行系统评估。 特殊儿童康复训练专家奥普迈发现,在自闭症儿童当中,虽然迟诊断的状况有不少,但随着自闭症有关知识的传布,越来越多年轻的父母发现孩子异常能及时就诊,一位父亲在家长交流群里说:“医生在自闭症后面打了个问号,说孩子太小,只能打个问号,不过他的症状表现,是典型的自闭症。”这位家长的孩子尚不到两岁,他们已经联系好了训练的机构,父母也准备接受医院的专门培训。 家长对于自闭症儿童来说是长期的亲密接触者 自闭症儿童早期的所有时间都是呆在家里,家长是儿童最早最亲密的接触者,不仅如此,自闭症是伴随一生的障碍,在不同的身心发展阶段会遇到不同的问题。特殊儿童康复训练专家奥普迈建议,教育干预的手段和方法必须做出适时调整,自闭症儿童可持续发展的保证必

儿童康复中心孤独症儿童训练方案

孤独症儿童个别化教育和感觉统合训练方案 一、孤独症发病机制: 是一种以社会交往障碍、沟通交流障碍和重复局限的兴趣行为为主要特征的脑发育性障碍。起病于三岁前,三岁后表现明显,绝大多数需长期康复训练和特殊教育支持。流行病学研究已筛查出很多可能致孤独症的危险因素,但没一种是致孤独症发生的直接因素。较公认的原因是基因变异与不良环境的交互作用,特别是新生突变(de novo mutation)可能是孤独症发病的主因,但具体致病因素和机制不明。研究显示如高龄父母、孕期感染、孕早期不良用药或接触化学物质等因素有可能增加患孤独症的风险。 二、不能在孩子出生时诊断出孤独症的主要原因: (1)在儿童1岁以前,可以展现的行为范围有限,对其行为类型和发育状况进行决定性的诊断依据不足,也没有有效的仪器测查。(2)孤独症儿童中,有很大一部分智力也有问题,许多家长因为对智力障碍的担心而将孤独症忽略了。(3)孤独症的主要问题之一是语言发展的问题,而语言发展问题不到3岁是不能完全判明的。(4)一部分孤独症儿童开始时的发育呈现与正常孩子相同的状况,直到2—3岁时孤独症症状才显现出来。(5)一部分父母对孩子的身心发展缺乏知识,一开始是忽视,后来是不相信,想观望一段时间,结果使诊断时机推迟。(6)目前许多医院医生对孤独症诊断知识欠缺,缺乏足够的临床经验,特别是对轻微的小年龄的孤独症症状确认困难,因而把孤独症看成是暂时性疾患的情况很多。 三、综合国内外专家的建议,总结了七个重要的早期征兆:(1)六个月时:没有灿烂的笑容或者是高兴的表情; (2)九个月时:没有和周围人互动的声音、笑容或者是面部表情;(3)十二个月时:对于别人叫自己的名字缺乏反应; (4)十二个月时:没有婴儿语; (5)十二个月时:没有和周围人姿势上的互动,如:指东西、让别人看一个东西、伸手去拿东西或者是招手; (6)十六个月时:没有语言; (7)一周岁时:无有意义的两字短语(模仿别人或重复别人说话的不算); 四、孤独症主要表现方面:

孤独症儿童的教育训练内容和目标

孤独症儿童的教育训练内容和目标 孤独症儿童是发育障碍的一种。其两大特征是幼儿期的社会性孤独、对他人(尤其是孩子)漠不关心和复杂的,重复的生活常规。 适合九年义务教育的孤独症儿童最大的变化通常在社会与情感问题方面。这些孩子变得更有情感,更爱交往,较少抵制变化,少一些不必要的恐惧,能更多地意识到真正的危险,在公共场合表现也好些。他们的语言和动作方面的困难也变得不那么显着,只是这些领域的变化不如一般行为方面那么大。但是,在这些点滴进步的同时我们更不可忽视的是该阶段的儿童要适应九年义务教育,要适应与他人的群体教育,适应学校生活,所以我们还应在不同领域为其制定教育训练目标。只有有了切合某个孤独症儿童个体特征的目标,再加上有针对性的训练,才能使其有更大进步。 以下是我们从不同领域为适应九年制义务教育的孤独症儿童拟订的教育训练目标的描述。 一、认知 认知是人与人沟通的基础,也是一个人的基本能力。认知包括视觉、听觉、味觉、嗅觉、触觉、思维等几部分。一个孤独症儿童要适应教育的前提,首先就应以不同的感知觉、思维等进行训练。如果其注意听的能力很差,那么也就无法适应课堂教学,就应在注意听、听的记忆、听的敏锐度等方面训练。认知是一切活动的前提。 (一)视觉的运用,应达到能追视视野内任何方向的物体;能以视觉辨别不同形状和颜色;眼手协调能对准目标敏捷地操作;能指出前一个活动看到的物品三种以上;能分辨各种空间位置关系。如:里外、上下、左右、斜正,能仿写文字。 (三)听觉的运用,应达到能听到声音马上抬头,并做出相应反应;能分辩两种以上声音或口语;能实行上一活动预定的命令;能依序反应刚才听到的三个命令。例:xx,请你关上门,把笤帚拿来,把这堆垃圾扫走。 (三)触觉的运用,应能以手指触觉分辨各种物体;能指出一个活动摸到物品。 (四)味觉的运用,应肯尝试各种味道的食物;能以味觉分辩食物的种类;能指出前一个活动吃到的食品,例如:刚才你吃的是什么?(是巧克力) (五)嗅觉的运用,应肯尝试各种气味,嗅觉的怪异表现应适度减少。(例:xx 特别爱嗅有臭味的东西,别人的脚等);应能指出下一个活动嗅到的食品。

特教老师总结的孤独症训练方法大全,绝了!

特教老师总结的孤独症训练方法大全,绝了! 孤独症孩子的训练是一个系统的过程,今天为大家分享一位孤独症特教老师的完整训练计划,希望能为各位家长带离开一些心得与体会,帮助到患儿的家庭训练。 需遵守的总原则: 1. 每次上课中伴随目光对视训练。 2. 在执行复杂指令前先将每个步骤与技能全部掌握。 3. 为保持强化物的有效性应经常更换强化物。 4. 不理睬发脾气与反抗,坚持工作。 注意:在每个分类中的技能是按由简单到难的次序排列的,然而训练的每个主要承担协会的职业培训工作欢迎您的咨询!

计划中,都应从各分类选取需教的技能。 训练时间:约3——4个月 1 注意力 在教孩子如何集中注意力时,指令:“看着我”是非常关键的。提示孩子坐在椅子上,放平两手,老师或家长坐得很近,不允许孩子坐姿不正或跑开。老师或家长的态度是一贯性,坚定,提要求,对任何服从的表示给予表扬,拥抱,抚背。让孩子集中注意力是关键的第一步。 1) 看着我 面对面1秒,2秒,5秒 由活动转向老师或家长(让他从事活动,然后教他在老师或家长说“看着我”时,抬头看并进行目光接触。提示:将手放在孩子下巴下面,将强化物放在眼睛的水平高度) 2) 对姓名的反应 2 听从一步的指令 指令:坐下站起来过来手放好举起手拥抱一下转过来跺脚挥手等,起先用身体提示,然后减退提示。 “触摸身体部位”:头,脚,肚子,眼睛,腿等 “做给我看”:吃,喝,拍手,挥手,拥抱,转身,站住,坐住,走路,跑步等。 3 模仿活动 主要承担协会的职业培训工作欢迎您的咨询!

“跟我这样做” 大肌肉:拍手,举手臂,拍腿,拍桌子,摸头,打哇哇,跺脚,站起来,摇头不,点头是 小肌肉:使用手指,开合手掌,接触身体部位等。 积木模仿:老师或家长将积木搭成形状,让他模仿,用3块~5块。 物体模仿:教模仿使用物体,如将勺子放入杯子中,用面巾纸擦面,将玩具车放入玩具箱里。 画图模仿:抓笔,画线,画图等。 4 指令反应 老师或家长将孩子想要的物品举起,叫他“用手指”,提示他将手直接指向物品(接触),然后给他,以后减退提示并增大距离。 5 配对 物体间/图画与物体间/图画间/色彩间/字母间/数字间。 6 语言模仿 元音/辅音~词语~词语组合一开始可接受相近音,再慢慢纠正。 7 玩耍 形状块/ 动物拼图(同时老师或家长发出动物的叫声并学习动物的动作)。郑州市金水区孤独症康复协会旨在为国内业界和家长朋友培养更多的特殊教育人才,从而推动特殊教育事业的发展,造福更多的残障儿童家庭。 99职业培训网隶属于郑州市金水区孤独症康复协会,主要承担协会的职业主要承担协会的职业培训工作欢迎您的咨询!

《孤独症儿童康复科普知识手册》

孤独症儿童康复科普知识手册 (封面)

《孤独症儿童康复科普知识手册》 编辑委员会成员 主编:胡向阳 副主编:温洪许晓鸣冯力 编辑:贾美香赵悌尊张苗苗 郭德华李丹韩纪斌 秦小明陈森斌

第一部分了解孤独症 1、什么是孤独症? 孤独症是一种脑发育性障碍,以社会交往障碍、沟通交流障碍和重复局限的兴趣行为为主要特征。孤独症起病于三岁之前,三岁以后表现明显,绝大多数儿童需要长期的康复训练和特殊教育支持。 2、孤独症和自闭症是一回事吗? 是的。孤独症的专业名称为孤独症谱系障碍(ASD),孤独症和自闭症是英文Autism的两种译名,“孤独症”主要被中国内地的医学以及特殊教育界所使用;“自闭症”则主要被中国香港、澳门、台湾地区和日本、新加坡、马来西亚等有使用汉语的国家所使用。 3、孤独症是一种心理疾病吗? 孤独症不是一种心理疾病,但大部分孤独症儿童会有心理问题,如认知、情绪和行为问题;孤独症也不是性格孤僻。 4、孤独症属于哪类残疾? 2006年起,我国将孤独症归类为精神残疾。 5、国际和国内首次诊断孤独症是什么时候? 1943年,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著名儿童精神科医生 Leo Kanner 发表了第一篇关于孤独症的论文,里面列举了 11 个孩子的病例,并首次提出了孤独症的概念。1982年,南京脑科医院儿童精神病学家陶国泰教授首次报告了4例孤独症患儿,此后引起国内关注。 6、孤独症的患病率是多少?

目前,世界卫生组织(WHO)报告的全球平均患病率为62/10000(0.62%),相当于每160个儿童中有一位孤独症儿童。从各国报告的情况来看,孤独症的实际患病率可能还要高于这个数据。 7、孤独症的发病有性别差异吗? 孤独症的发病有明显的性别差异,男孩患病率显著高于女孩,一般男/女患病率之比为4-6/1。 8、为什么会产生孤独症? 孤独症至今病因未明。流行病学研究已经筛查出很多可能导致孤独症的危险因素,但是没有一种是导致孤独症发生的直接因素。比较公认的原因是基因变异与不良环境的交互作用,特别是新生突变(de novo mutation)可能是孤独症发病的主因,但具体致病因素和机制不明。研究显示,一些因素如高龄父母、孕期感染、孕早期不良用药或接触化学物质等有可能增加患孤独症的风险。 9、孤独症是由于父母不称职造成的吗? 不是。几十年前,在人们对孤独症还不了解的时期,有些人认为,大人抚养孩子的方法不当会导致孩子患有孤独症,尤其是孩子的母亲。有一种说法叫做“冰箱妈妈理论”,意思是母亲冷淡的养育方法会使孩子患有孤独症。这种说法已经被科学和事实推翻,研究证实孤独症是一种脑发育性障碍,与父母教养方式无关。 10、只有儿童才会得孤独症吗? 不是。研究发现,孤独症是在儿童出生前产生的,在出生后几个月至3岁前逐步出现孤独症症状,有的起初表现与普通儿童无异,但

最新的自闭症儿童康复训练科学治疗方法(新)

最新的自闭症儿童康复训练科学治疗方法自闭症属于先天性神经系统失调导致的发育障碍,以严重的、广泛的社会相互影响和沟通技能的损害以及刻板的行为、兴趣和活动为特征,自闭症儿童常表现为社会交流障碍,语言障碍突出,行为刻板,智力异常,感觉异常;容易伴随其他常见行为,如多动,注意力分散,发脾气,攻击,自伤等。 科学的研究表明,自闭症儿童的最佳治疗时间为3至6岁,常见的治疗方法包括中西医结合诊疗、有针对性的进行心理疏导、有的放矢地教育与感知觉发展训练、合理膳食及科学家教的家庭疗法等。随着人类科学的进步以及对自闭症治疗的深入研究,基于美国哈佛大学教育研究院心理发展学家霍华德?加德纳提出的多元智能理论,借助科技的力量,自闭症又有了新的治疗方法,形成了一系列以多感官训练系统为主要原理的自闭症儿童康复训练方法——情景互动训练系统。 情景互动训练,使自闭症儿童在治疗的过程中反复进行目的性主动运动能促使大脑神经中枢不断对动作质量进行修正和调整,更有利于恢复原有功能或建立新区域的代偿,实现功能重塑。 情景互动训练系统其核心技术又名互动投影系统,系统的运作原理是通过捕捉参与者动作进行影像分析,该动作数据使参与者与屏幕产生即时性的互动反馈。系统训练内容有:上下肢体训练、认知训练、感统运动训练、社交合作训练、情绪治疗、灵活性训练。逼真的现实画面,舒适的韵律,让自闭症儿童在全新的视觉、听觉冲击影响和全方位的多感官刺激下,放松身心投入训练,有效地提升自闭症儿童主动参与训练的积极性,从而提高训练质量,促进自闭症儿童更快结束治疗,回归快乐的生活中。 自闭症儿童康复训练科学方法一:奥普迈地面情景互动训练系统 奥普迈地面情景互动训练系统营造了一个虚拟情景的地面交互平台,自闭症儿童通过身体动作与地面的虚拟情景进行互动,精彩的画面、悦耳的音乐、无拘束的操作与自闭症儿童康复目标相融合,有效改善自闭症儿童下肢功能、社交合作能力、情绪控制等功能的恢复与重组。 奥普迈地面情景体验系统康复训练环境要求:

儿童康复中心孤独症儿童训练方案

孤独症儿童个别化教育和感觉统合训练方案一、孤独症发病机制: 是一种以社会交往障碍、沟通交流障碍和重复局限的兴趣行为为主要特征的脑发育性障碍。起病于三岁前,三岁后表现明显,绝大多数需长期康复训练和特殊教育支持。流行病学研究已筛查出很多可能致孤独症的危险因素,但没一种是致孤独症发生的直接因素。较公认的原因是基因变异与不良环境的交互作用,特别是新生突变(de novo mutation)可能是孤独症发病的主因,但具体致病因素和机制不明。研究显示如高龄父母、孕期感染、孕早期不良用药或接触化学物质等因素有可能增加患孤独症的风险。 二、不能在孩子出生时诊断出孤独症的主要原因: (1)在儿童1岁以前,可以展现的行为范围有限,对其行为类型和发育状况进行决定性的诊断依据不足,也没有有效的仪器测查。(2)孤独症儿童中,有很大一部分智力也有问题,许多家长因为对智力障碍的担心而将孤独症忽略了。(3)孤独症的主要问题之一是语言发展的问题,而语言发展问题不到3岁是不能完全判明的。(4)一部分孤独症儿童开始时的发育呈现与正常孩子相同的状况,直到2—3岁时孤独症症状才显现出来。(5)一部分父母对孩子的身心发展缺乏知识,一开始是忽视,后来是不相信,想观望一段时间,结果使诊断时机推迟。(6)目前许多医院医生对孤独症诊断知识欠缺,缺乏足够的临床经验,特别是对轻微的小年龄的孤独症症状确认困难,因而把孤独症看成是暂时性疾患的情况很多。 三、综合国内外专家的建议,总结了七个重要的早期征兆:(1)六个月时:没有灿烂的笑容或者是高兴的表情; (2)九个月时:没有和周围人互动的声音、笑容或者是面部表情;(3)十二个月时:对于别人叫自己的名字缺乏反应; (4)十二个月时:没有婴儿语; (5)十二个月时:没有和周围人姿势上的互动,如:指东西、让别人看一个东西、伸手去拿东西或者是招手; (6)十六个月时:没有语言; (7)一周岁时:无有意义的两字短语(模仿别人或重复别人说话的不算);

自闭症儿童视觉训练技巧

自闭症儿童视觉训练技巧 作者:唐山世纪星学校三级副主任自闭症训练师朱迎春自闭症儿童在视觉表现上,有的会很敏感,有的会很迟钝。视觉训练是自闭症儿童训练中的重要内容。那对于这方面我们怎么来提高呢?有哪些技巧呢?接下来我来给大家介绍一下: 一、摇铃追视 自闭症孩子与老师面对面坐着,老师手持一个小摇铃,放于自闭症孩子眼前阅30至60厘米距离。孩子眼睛望着摇铃,老师手拿摇铃在自闭症孩子的眼前做上、下,左、右,斜线,及打圈地移动,自闭症孩子需要用眼睛跟随着小摇铃移动,而头部保持不动。 二、指指头 老师与自闭症孩子面对面坐着,老师在双手的食指上各画一个圆点。首先,老师将其中一食指伸出放于自闭症孩子面前不同的位置,孩子必须留意手指上圆点的位置,然后快速而准确地用自己的手指尖触摸一下圆点。孩子需重复以左右手轮流练习,至到左右手同样熟练。 三、木头滚 自闭症孩子躺在一张毛毯上,老师拿起毛毯的一边帮助自闭症孩子滚至另一边,如孩子能轻易完成,孩子可以尝试自己滚动。然后,老师放一条直线在地上,孩子躺在地上,身体和脚伸直,双手则举高于头顶,头部要贴着直线。自闭症孩子要尝试在地上滚动,同时头部要尽量保持贴着直线。 四、玩具追视 自闭症孩子盖上左眼坐在老师对面,老师将一玩具放在自闭症孩

子眼前约1-2尺距离,孩子集中注视着该玩具,老师把玩具依次序以左右、上下、斜线、及打圈方式移动,孩子头部须保持不能移动,而眼睛则跟随着玩具转动,并保持一直注视着该玩具。完成后,再以左眼及双眼重复练习。 五、贴地移动 自闭症孩子平躺在地上,双手放于身体两旁,双脚伸直合上,首先老师要说出自闭症孩子将要移动的手脚部位,然后老师协助自闭症孩子移动手脚,先是单独移动手或脚,然后可以同时移动手和脚。 如果自闭症孩子能够轻易完成,老师可指示孩子自己移动手脚的其中一部位(即左手、右手,左脚或右脚),老师先轻拍一下孩子将要移动的部位,孩子要根据老师的指示做动作,老师亦可同时轻拍孩子多于一个部位(如左手左脚,左手右脚),自闭症孩子要配合手脚的动作一起进行,但手脚的动作必须同时开始同时结束。 注意事项:顺序不论;每天至少6至8分钟;做完一种后,休息时间不要太长;

孤独症康复训练方法孤独症儿童在学校康复训练的尝试

孤独症康复训练方法孤独症儿童在学校康复训练的尝试孤独症是一种儿童早期感知觉、语言、动作行为等多方面的发育障碍。现代医学对孤独症也没有根治的办法。但是早期康复训练的介入对于减轻患儿症状,挖掘他们的潜能是至关重要的。目前,我国还没有独立设置专门招收孤独症儿童的学校,孤独症儿童大多在特殊学校或普通小学与其他类型的特殊儿童或正常儿童一起学习。那么,如何使这类孩子在学校中能够得到正确的教育和康复训练,改善他们的行为障碍,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要课题。 一、利用学校课堂主渠道。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训练 首先,让每位任课老师都参与进来,对班级中患有孤独症的儿童有一个比较全面的了解,进而给他们制定出科学可行的教学目标和计划。对这些儿童实施个别化教学,确定各自的训练方法。这样,孤独症孩子在课堂上就会始终被老师所关注,处在师生互动的氛围中,没有那种被冷漠、被边缘化的感觉,这一点对患有孤独症孩子的康复训练尤为重要。人际交往障碍、语言发育缺陷是孤独症儿童的重要特征。他们往往独自一人活动,对周围事物漠不关心、旁若无人。让这些孩子身处在班集体氛围中,本身就是为患有孤独症孩子进行康复训练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场所。例如:我在课堂上教学生读“牙刷”一词时,也有意地要求一位姓王的孤独症孩子和同学们一道读,虽然他是被动的、不情愿的,但还是勉强的站起来把小嘴动了几下。尽管是这

样,我还是表扬了他,并用手轻轻地抚摸了他。在后来的教学中,我用同样的方法让他尽可能地参与进来,鼓励他说话。渐渐地他表现的主动多了。 二、利用活动课和游戏课增强训练力度 游戏这类集体活动课本身对培养学生集体意识,特别是对患有孤独症儿童显得更加重要。在活动课中,让同学们在一起进行滑滑梯、荡秋千、平衡木等游戏。这对他们行为、语言交流的康复有较好的效果。老师要充分利用活动内容强化活动效果,然而孤独症儿童沉浸在自我的世界中,对周围的事物没有任何兴趣,要培养他们做游戏的兴趣,全靠老师的细心和耐心来系统的引导。有一次,我带学生进行感觉统合的康复训练时,其他同学都按要求进行各自的康复训练活动,只有患孤独症的小王站在一旁,目光呆滞、不愿参与、漠不关心的样子。这时,我就走过去把他带到滑梯旁,并且拿出棒棒糖来引诱、刺激他,还让其他同学表演给他看。最终,在老师的鼓励下,他也能坐在滑梯上玩了,脸上露出了难得的笑容。我就立即用手摸摸他、拍拍肩的方式来亲近他。后来,我在上活动课的时候总是有意识地强化他的参与,尽可能地让他和同学们一起活动。就这样不断地进行康复训练,最令我欣慰的是一些比较简单的活动他也能参加了,他和同学们的距离越来越近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