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针灸治疗失眠

合集下载

针灸治疗失眠的操作方法

针灸治疗失眠的操作方法

针灸治疗失眠的操作方法针灸是中医传统疗法的重要组成部分,被广泛应用于各种疾病的治疗,包括失眠。

针灸治疗失眠通过刺激穴位来调节人体的气血运行以及平衡阴阳,从而达到改善睡眠质量的目的。

下面将详细介绍针灸治疗失眠的操作方法。

1. 诊断:在进行针灸治疗之前,首先需要对患者的病情进行全面的诊断。

中医诊断失眠通常包括望、闻、问、切四诊,全面了解患者的病情,包括睡眠质量、入睡困难、多梦、失眠原因等方面的情况。

2. 穴位选择:根据患者的病情,针灸师会选择相应的穴位进行刺激。

常用的穴位包括神门穴、太冲穴、心印穴、足三里穴等。

这些穴位位于身体各个部位,通过刺激这些穴位,可以达到平衡人体气血、调节心理疏导、促进睡眠的效果。

3. 清洁和消毒:在进行针灸操作之前,需要对患者的皮肤以及针灸器具进行清洁和消毒,以避免感染的发生。

通常使用75%的医用酒精对皮肤进行消毒,而针具则要经过高温蒸汽消毒。

4. 针灸操作:在进行针灸治疗时,需要使用细针来刺激相应的穴位。

针灸师会根据患者的体位和穴位的深浅选择刺入针的深度。

刺入后,针灸师会以某种节律进行扭转或推拿针托,以达到刺激穴位的效果。

一般来说,每个穴位的刺激时间为15-30分钟。

5. 保持舒适:针灸治疗过程中,针灸师会让患者保持放松和舒适的状态。

这可以通过提供舒适的床上用品、软垫、低音乐等来实现。

此外,患者在治疗的过程中也要保持轻松的呼吸。

6. 辅助疗法:除了针灸治疗外,中医还常常结合其他治疗方法来提高治疗效果。

比如,常用的草药煎剂可以通过调理人体气血来增强治疗效果。

同时,一些放松技巧,如呼吸训练、冥想、音乐疗法等,也可以帮助患者放松身心,改善睡眠质量。

7. 定期治疗:针灸治疗失眠通常需要进行多次疗程,每次治疗间隔一周左右,以及时调整疗程和针灸穴位。

治疗的疗程长度根据患者的病情而定,通常为4-10周。

在治疗结束后,还建议患者定期进行复诊,以维持治疗效果。

总之,针灸治疗失眠主要通过调节人体的气血运行和平衡阴阳来改善睡眠质量。

中医如何利用针灸调理睡眠

中医如何利用针灸调理睡眠

中医如何利用针灸调理睡眠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睡眠问题困扰着越来越多的人。

失眠、多梦、易醒等睡眠障碍不仅影响着人们的身心健康,还会降低生活质量和工作效率。

中医针灸作为一种传统的中医疗法,在调理睡眠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和显著的效果。

针灸调理睡眠的原理主要基于中医的经络学说和脏腑理论。

中医认为,人体的经络是气血运行的通道,连接着脏腑和体表。

而睡眠与人体的气血、脏腑功能密切相关。

当气血失调、脏腑功能紊乱时,就容易出现睡眠问题。

针灸通过刺激特定的穴位,能够调节经络气血的运行,恢复脏腑的平衡,从而改善睡眠。

那么,中医在利用针灸调理睡眠时,通常会选取哪些穴位呢?常见的穴位有百会、神门、内关、三阴交、足三里等。

百会穴位于头顶正中央,是诸阳之会。

刺激百会穴可以提升阳气、醒脑开窍、宁心安神,对于失眠、多梦、头晕等症状有较好的缓解作用。

神门穴位于手腕内侧,腕横纹尺侧端,是心经的原穴。

针刺神门穴能够养心安神,调节心经气血,常用于治疗心烦、失眠、心悸等病症。

内关穴位于前臂掌侧,腕横纹上 2 寸,是心包经的穴位。

它具有宁心安神、理气止痛的功效,对于因情绪不畅、心慌心悸导致的睡眠不佳有一定的调理作用。

三阴交位于小腿内侧,内踝尖上 3 寸,是肝、脾、肾三条阴经的交会穴。

刺激三阴交可以调理肝脾肾三脏的功能,滋阴养血、安神定志,对于阴虚火旺、心脾两虚等引起的失眠有较好的疗效。

足三里位于小腿外侧,犊鼻下 3 寸,是胃经的合穴。

针刺足三里能够健脾和胃、益气养血,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脾胃功能正常则气血充足,心神得养,有助于改善睡眠。

在进行针灸治疗时,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和体质,选择合适的穴位组合,并采用不同的针刺手法和刺激强度。

除了针刺,艾灸也是常用的方法之一。

艾灸具有温通经络、散寒祛湿、扶阳固脱等作用。

对于阳虚、寒湿较重的睡眠障碍患者,如手脚冰凉、畏寒怕冷、容易困倦等,艾灸神阙、关元、命门等穴位可以起到很好的调理效果。

此外,针灸调理睡眠往往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一定的疗程。

针灸能否治疗失眠症状

针灸能否治疗失眠症状

针灸能否治疗失眠症状在当今快节奏的生活中,失眠已经成为了许多人面临的困扰。

当常规的治疗方法效果不显著时,人们往往会寻求传统医学的帮助,其中针灸就是备受关注的一种选择。

那么,针灸究竟能否治疗失眠症状呢?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首先需要了解一下失眠的原因。

失眠的产生可能是由多种因素引起的,比如心理压力、不良的生活习惯、环境因素、身体疾病等。

长期的精神紧张、焦虑、抑郁等情绪问题会使大脑处于兴奋状态,难以进入休息模式;而熬夜、睡前使用电子设备、喝咖啡或茶等不良生活习惯也会干扰睡眠节律。

此外,某些疾病如疼痛、呼吸障碍、内分泌失调等同样可能导致失眠。

针灸,作为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理论基础。

其基本原理是通过刺激人体特定的穴位,调节经络气血的运行,从而恢复身体的平衡和健康。

在治疗失眠方面,针灸主要通过以下几个方面发挥作用。

其一,针灸能够调节神经系统的功能。

研究表明,针灸可以影响大脑中的神经递质分泌,如血清素、多巴胺等,这些神经递质与睡眠的调节密切相关。

通过针刺特定穴位,能够抑制神经系统的过度兴奋,使大脑从紧张状态逐渐放松下来,为入睡创造有利条件。

其二,针灸有助于改善身体的气血循环。

中医认为,气血不畅是导致许多疾病的根源,失眠也不例外。

通过针灸刺激穴位,可以促进气血的流通,滋养身体各个脏腑组织。

当身体得到充分的滋养和修复,其整体功能得到提升,包括睡眠质量也会相应改善。

其三,针灸还能调节人体的内分泌系统。

现代生活中的压力和不良习惯容易导致内分泌失调,而内分泌失调又会影响睡眠。

针灸可以对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等内分泌调节系统产生调节作用,使其恢复正常的功能,从而改善睡眠状况。

那么,在实际的临床应用中,针灸治疗失眠的效果如何呢?众多的临床研究和实践经验表明,针灸对于失眠症状的改善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对于轻度到中度的失眠患者,针灸往往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看到效果,如缩短入睡时间、延长睡眠时间、提高睡眠深度等。

临床研究针灸对失眠患者的治疗作用

临床研究针灸对失眠患者的治疗作用

临床研究针灸对失眠患者的治疗作用失眠是指无法正常入睡、睡眠质量差或醒来后无法重新入睡等症状的睡眠障碍。

失眠不仅会影响个体的生理和心理健康,还会对日常生活和工作产生负面影响。

尽管有许多传统药物用于治疗失眠,但其副作用使得人们对替代疗法的需求越来越高。

针灸作为一种传统中医疗法,近年来被广泛应用于失眠治疗中,本文将针对临床研究针灸对失眠患者的治疗作用进行探讨。

一、针灸治疗失眠的原理针灸作为中医疗法的一种,通过刺激人体的穴位来调整和平衡人体脏腑功能的一种治疗方法。

在治疗失眠的过程中,针灸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发挥作用:1. 调节神经系统:针灸可以通过刺激穴位,改善大脑皮质兴奋状态,减轻失眠时可能出现的脑电生理异常,达到平衡神经系统的效果。

2. 调整体内分泌系统:针灸可以调节体内分泌系统的功能,提高褪黑激素的分泌,促进正常的睡眠周期。

3. 缓解焦虑和抑郁情绪:针灸可以通过刺激穴位,增加神经递质的释放,缓解焦虑和抑郁情绪,帮助患者放松身心,促进入睡。

二、临床研究针灸治疗失眠的效果近年来,有越来越多的临床研究证实了针灸治疗失眠的有效性。

以下是一些相关研究的例子:1. 一项由郑州大学进行的研究发现,针灸治疗对于慢性失眠患者有显著疗效。

该研究采用了随机对照试验的方法,将患者分成针灸组和假针灸组,结果显示针灸组的睡眠质量明显改善,入睡时间缩短,醒来次数减少。

2. 另一项由中国中医科学院进行的临床研究观察了针灸治疗失眠的长期效果。

该研究发现,在接受针灸治疗的患者中,45%的人睡眠质量得到明显改善且长期稳定,而在对照组中这一比例仅为15%。

3. 某项针对老年失眠患者的研究发现,针灸治疗能够显著减少失眠发作的频率和时间,提高睡眠质量,并且没有出现明显的不良反应。

这些研究结果表明,针灸治疗失眠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替代疗法,可以显著改善失眠患者的睡眠质量。

三、针灸治疗失眠的注意事项尽管针灸治疗失眠有很好的疗效,但仍需注意以下几点:1. 选择合适的针灸师:确保针灸师具有专业的医疗资质,能够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针灸治疗失眠的原理

针灸治疗失眠的原理

针灸治疗失眠的原理
针灸治疗失眠的原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调节神经功能:针灸通过刺激特定穴位,可以调节神经系统的功能,促进平衡和调和。

失眠常常和神经系统紊乱有关,针灸可以通过调节神经活动,缓解紧张情绪和不安,从而改善失眠症状。

2. 改善睡眠质量:针灸可以通过调节人体内分泌系统,促进褪黑素的分泌,增加睡眠质量。

褪黑素是一种调节生物钟和睡眠的激素,在针灸治疗中,可以帮助调整人体的生物节律,促进入睡和睡眠的深度。

3. 缓解身体不适:针灸可以促进血液循环,放松肌肉,舒缓身体的不适感,如肩颈疼痛、头痛等,这些不适感常常会干扰入睡和睡眠质量,针灸可以通过缓解这些身体不适,改善失眠症状。

4. 调整心理状态:针灸可以调节身心平衡,增加对抗压力的能力,缓解焦虑和抑郁等情绪问题,从而改善失眠症状。

针灸治疗过程中的放松效果和与针灸师的交流也可以起到心理疏导的作用。

需要注意的是,针灸治疗失眠的效果因人而异,对于一些慢性、复杂的失眠症状,可能需要长期的治疗和综合性的干预措施。

此外,针灸治疗失眠应该由专业的针
灸师进行操作,合理选取针灸穴位,遵循安全和卫生原则。

针灸疗法揭秘:如何有效治疗失眠

针灸疗法揭秘:如何有效治疗失眠

针灸疗法揭秘:如何有效治疗失眠失眠,这一困扰无数人的睡眠障碍,尤其在老年人中普遍存在。

无论是现代医学的药物治疗还是中医的内调外养,治疗失眠往往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

然而,中医针灸作为一种见效快、副作用小的治疗方法,逐渐受到人们的青睐。

下面,我们就来探讨针灸如何帮助治疗失眠。

失眠的成因解析1.身体因素:身体疼痛、咳嗽、瘙痒、心源性或肺源性气喘、胃肠炎等疾病,都可能导致失眠。

2.生理因素:工作生活变动,如夜班工作、长途旅行、饮用浓茶或咖啡等,也可能引起失眠。

3.精神因素:过度的兴奋、焦虑等情绪问题,是失眠的常见原因。

4.药物影响:某些药物如咖啡因、麻黄碱等,也可能引起失眠。

针灸治疗失眠的方法皮肤针疗法•选取穴位:主要穴位包括颈椎1~7两侧、胸椎5~12两侧。

备用穴位有额部、头部、眉弓、神门、足三里、三阴交。

•操作方法:先从颈椎开始,自上而下叩刺两遍,然后在胸椎5~12作横行刺。

穴位表面进行轻度或中度叩刺,以局部皮肤潮红或微出血为宜。

每日或隔日一次,12次为一疗程,疗程间隔一周。

刺血疗法•选取穴位:主要选取阿是穴,备用穴为内中魁。

•操作方法:在耳根部探测敏感点,并进行标记。

消毒后,用消毒弹簧刺针或三棱针点刺,使出血如绿豆大小。

每次刺一侧,每日或隔日一次,两耳交替。

5~7次为一疗程。

针灸治疗的优势相较于西医的镇静催眠药物,针灸治疗失眠具有明显优势。

西医药物可能带来肝肾功能损害、耐药性和依赖性等不良反应,而中医针灸通过调整脏腑气血功能,不仅能有效改善睡眠状况,而且不会对身体造成伤害。

总结:针灸——失眠治疗的绿色疗法本文深入剖析了失眠的成因,并详细介绍了针灸治疗失眠的具体方法及其优势。

作为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针灸为失眠患者提供了一种绿色的疗愈选择。

针灸治疗在失眠中的应用

针灸治疗在失眠中的应用

针灸治疗在失眠中的应用失眠是指在正常的睡眠时间内,无法入睡、入睡时间延迟、中途易醒、早醒等,导致睡眠质量下降,影响日常生活和工作的一种睡眠障碍。

针灸作为一种传统的中医治疗方式,具有独特的优势。

本文将从针灸治疗失眠的理论与方法、致病机制以及疗效等方面进行讨论。

一、针灸治疗失眠的理论与方法首先,在中医的传统理论中,人的生命活动是由气血精等多种生物能量维持的。

而针灸作为一种中医治疗方式,可以调节和平衡人体阴阳、气血、脏腑等,从而调整失衡状态,促进身体自我修复。

其次,针灸治疗失眠采取的主要方法是穴位刺激。

中医认为,人体有多个穴位通过经络相互链接,互相作用。

通过针灸刺激穴位,可以调整经络、脏腑的功能,从而达到治疗失眠的目的。

二、失眠的致病机制失眠病因复杂,常见的病因有情志不舒(如焦虑、抑郁等)、饮食生活不规律、运动不足、工作繁忙等。

在中医上,失眠可归为五个方面:情志失调、饮食不当、虚实夹杂、经络障碍和外邪入侵。

现代医学认为,失眠的病理机制主要是与脑内神经递质调节不平衡有关。

正常睡眠时,脑内的多种神经递质发挥相应的生理功能,如促进睡眠的脑内啡、谷氨酸,调节觉醒的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等。

而失眠时,这些神经递质的分泌出现异常,导致睡眠障碍。

三、针灸治疗失眠的疗效当前,针灸治疗失眠的疗效已经得到了广泛认可。

研究表明,针灸刺激可以调节神经递质的分泌,增加睡眠时间和改善睡眠质量。

接下来,让我们分别从以下三个方面综述针灸治疗失眠的疗效。

1. 针灸治疗失眠的总有效率。

许多研究表明,针灸治疗失眠的总有效率可以达到70%以上,而且疗效显著。

2. 针灸治疗失眠对入睡时间和睡眠时间的改善。

针灸治疗失眠可以显著缩短入睡时间,并且改善睡眠时间。

通过临床研究发现,针灸治疗失眠的患者睡眠时间增加,翻身次数减少,夜尿次数减少。

3. 针灸治疗失眠的长期疗效。

通过研究表明,针灸治疗失眠的长期疗效较好。

即使疗程结束后一个月内,有较高比例的患者睡眠状态仍能保持改善。

中医针灸治疗失眠改善睡眠质量

中医针灸治疗失眠改善睡眠质量

中医针灸治疗失眠改善睡眠质量失眠是指由于多种原因导致的入睡困难、睡眠时间减少或质量下降的症状,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睡眠质量和生活质量。

中医针灸作为传统中医疗法之一,被广泛运用于治疗失眠,并得到了一定的疗效。

本文将介绍中医针灸治疗失眠的原理和方法,以及如何通过针灸改善睡眠质量的相关研究。

一、中医针灸治疗失眠的原理中医认为,失眠是由于心神不宁、脏腑功能失调等引起的。

针灸作为中医的特殊疗法,通过刺激特定的穴位,调整人体的气血运行和脏腑功能,起到治疗和调理的作用。

其中,针刺穴位可以改善患者的睡眠状态,获得放松和舒缓的效果。

二、针灸治疗失眠的方法针灸治疗失眠主要依据中医的诊断方法,根据患者的症状和体质,选择合适的针灸穴位进行刺激。

常用的针灸穴位包括百会、神庭、心兪、足三里等等。

具体的治疗方法包括:1. 针刺治疗:通过将细针插入特定的穴位,促进气血的运行和调整脏腑功能。

针刺的具体方法因人而异,通常需要在专业中医医师的指导下进行。

2. 艾灸治疗:将艾条点燃后,对患者的特定穴位进行熏灸刺激。

艾灸具有温通经络、调理气血的作用,能够缓解患者的紧张情绪,促进入睡。

3. 按压治疗:通过指压或推拿等手法,刺激身体的特定穴位,以舒缓紧张的神经和肌肉,改善失眠症状。

三、中医针灸治疗失眠的疗效中医针灸治疗失眠已经得到了一定的疗效,很多临床实践和研究成果支持了这一观点。

一项对针灸治疗失眠的系统研究发现,在五个临床试验中,针灸组的睡眠质量明显改善,入睡时间缩短,醒后反应减少,且无明显的不良反应。

另外一项随机对照试验也证实了针灸治疗失眠的疗效,并发现其改善效果持续时间较长。

此外,一些研究还发现,针灸治疗失眠不仅可以改善睡眠质量,还可以减轻患者的情绪不良和焦虑症状。

这可能是由于针灸能够调节体内的神经递质和内分泌系统,使人体达到平衡状态,从而提高睡眠质量。

四、针灸改善睡眠质量的相关研究除了中医针灸治疗失眠的临床研究,还有一些相关的基础研究对针灸改善睡眠质量的机制进行了探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针灸治疗失眠
姓名:马成学号:1325160077 班级:全科二班失眠症中医学称为不寐,通常指患者对睡眠时间和(或)质量不满足并影响白天社会功能的一种主观体验。

临床表现为不易入睡,睡后易醒或能入睡,但梦较多,甚者彻夜不能入睡,经常伴有头晕、头痛、精神不振、疲乏无力等症状,严重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

随着社会竞争的愈演愈烈,人们的工作压力不断增加,本症的发病正呈日益增多的趋势。

长期失眠可使人焦虑、抑郁或产生恐惧心理,导致精神活动率下降,妨碍社会功能,严重影响患者的工作、学习和生活。

现代医学对其只能施以镇静催眠药治疗,疗效尚不十分理想,而素有“绿色疗法”美誉的针灸疗法治疗失眠疗效显著,逐渐被失眠患者所接受。

现将近几年针灸治疗失眠的研究进展汇报如下:
1普通针法
11辨证取穴辨证论治是中医理论的特点之一,同样被广泛应用于针灸临床。

现代医家运用针灸治疗失眠方法众多,但多以一组主穴为基础方,再根据不同证型辨证加减。

如侯氏等采用平补平泻手法针刺百会、四神聪、安眠、神门、三阴交、太溪,配合辨证加减取穴治疗失眠150例。

结果痊愈 64例,好转 77例,无效 9例,总有效率为94%,显著高于舒乐安定对照组的45%。

程氏针灸治疗不寐 78 例,取申脉、照海为主穴。

心肾不交型加大陵、太溪;肝火上扰型加行间、风池;心脾两虚型加心俞、脾俞、足三里。

申脉穴采用泻法,提插与捻转手法相结合;照海穴用补法,亦用提插与捻转手法;太溪穴用补
法;大陵、行间均用泻法,提插与捻转手法相结合;风池穴行捻转平补平泻手法;心俞、脾俞、足三里用补法,亦用提插与捻转手法。

针刺每次30~40 min,每10 min行针1次,加强针感,每天1次。

治疗期间停用一切药物。

治疗每天1次,10次为1疗程,疗程间休息 2 天。

78例患者总有效率达961%。

12经验取穴不寐主要因神不安所致,故针灸取穴多选用具有安神作用,且穴名本身冠有“神”字的腧穴,如百会、神庭、神门、四神聪等。

如周氏认为,四神穴(即神庭、神门、本神、四神聪)有宁神开窍、疏郁镇静之功效,善用四神穴为主穴治疗失眠。

亦有注重“心主神志”理论,养心调神而治疗失眠,如武氏从心入手,注重调神,运用“五心穴”即双涌泉(足心)、双劳宫穴(手心)及水沟穴(头心)治疗失眠。

2电针疗法
电针治疗可以起到“疏肝理气,调畅情志,协调阴阳,扶正祛邪,疏通经络”之功,从而达到改善睡眠的目的。

练氏等治疗方法:采用毫针于乳突穴凹线处,自上朝下进针15寸,太阳穴进针1寸,平补平泻,进针得气后留针30 min。

针刺百会穴时针尖向前额,进针1寸,风池穴进针15寸,以平泻进针得气后留针30 min。

同时采用G6805-2型治疗仪间断波治疗。

每组正极接于乳突、百会两组穴位,交替使用。

每日1次,10次为1疗程。

每疗程间休息3~5 d。

结果:15例有效率799%。

结论:电针穴位治疗比口服催眠药物效果佳,无药物成瘾副作用,从而达到改善睡眠目的。

郭氏等电针印堂、神庭穴,
配合辨证取穴,对 79 例失眠患者进行临床观察,结果痊愈 38 例,显效 41 例。

3灸法
灸法具有振奋阳气、驱寒除湿、通达血脉、调和阴阳、宁心定神的功能,且操作简便,现代医家将其广泛应用与失眠病患中,疗效明显。

胡氏等采用多功能艾灸仪灸治失眠症30例,取百会、关元、神门、安眠、三阴交。

中药组口服安神补脑液。

结果显示,灸疗组与中药组治疗后PSQI评分和有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

李氏等嘱患者睡前用艾条灸双侧涌泉穴 5~20 min,配合松弛训练治疗失眠症 102 例,结果痊愈 74 例,有效 20 例,无效 8例,总有效率 9216%。

袁氏将80例患者按数字随机表法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40例。

治疗组采用艾灸百会、涌泉(双),先灸百会,再灸涌泉,采用雀啄灸、回旋灸。

对照组口服安定片、谷维素片、VitB1。

结果治疗组有效率95%,对照组有效率75%。

4特种针法
41耳针疗法郑氏等耳穴贴压治疗失 32 例,取穴:神门、皮质下、脑点、交感、内分泌;配穴:肝、胆、脾、胃、肾。

操作者 75%乙醇棉球消毒操作区,用王不留行籽贴压双侧耳穴,并不断按压穴位,注意刺激强度,至耳部发热、酸、胀、微痛为宜。

贴压期间嘱患者每日自行按揉 2~3 次,每次 1~2min,睡前再按揉 1~2min;每贴压 1 次,可在耳穴上放置 3d,每贴压 5 次为 1 个疗程,疗程间休息 1~2 d,再进行下一疗程,两耳交替进行。

结果本组痊愈 24 例,有效 6
例,无效 1 例,1 例患者自动放弃,总有效率为 94%。

孙氏治疗60例60岁或以上失眠患者,接受3周之耳穴磁疗,均取相同的穴位:神门、心、肾、肝、脾、皮质下及枕,贴上每粒含66Gs之磁珠,结果治疗后的睡眠效果指数较治疗前有明显改进(P<001),虚证或实证失眠之老年人接受同样的耳穴磁疗,在效果上没有分别(P>005)。

42梅花针法庄氏采用梅花针叩刺背俞穴治疗顽固性失眠42例,治疗结果,痊愈24例,显效18例,总有效率100%。

王氏用梅花针治疗失眠 48 例,取穴:以不寐、梦多、心悸、烦闷易怒、神疲乏力为主要症状者,取后颈、骶部、风池、内关、神门、三阴交、乳突区、阳性反映区;以不寐、精神不振、乏力为主要症状者,取胸部、腹部、大椎、中脘、关元、足三里、骶部;如症状好转,需巩固调理者,取脊柱两侧,重点为第 7 胸椎至腰部、骶部、大椎、中脘、风池、内关。

结果总有效率为 792%。

5小结
《灵枢·根结》云:“用针之要,在于知调阴与阳,调阳与阴,精气乃光,合形于气,使神内藏”,针刺治疗失眠的关键,正是在于它可根据其证候的属性来调节阴阳的偏盛偏衰,使机体归于“阴平阳秘”,恢复其正常生理功能。

近些年针灸治疗失眠的优势凸显,不仅可选用的优效穴位越来越多,而且治疗的方法也越来越多样化,除了传统的针法和灸法外,电针、梅花针、腹针、耳针等特种针法广泛应用于失眠的治疗,更有医家将现代医学的催眠疗法运用其中,使疗效得到了显著提高。

然而,现阶段的研究也存在一些不足:首先,目前研究的重心偏向于临床总结或疗效观察上,对其作用机制的分析缺乏实验研究;其次,在疗效的评定上,尚缺乏统一标准;再者,针灸疗法因其简便、高效、安全、无副作用的特点,被广泛用于治疗失眠,但是选穴繁杂,方法众多,缺乏优化的治疗方案。

今后应进一步加强针灸治疗失眠机理的研究,进行有效的穴位筛选,优化治疗方案,采用国际公认的睡眠检测手段进行疗效评定,开辟出一条科学的中医特色治疗之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