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医学研究中动物模型2-正式
动物模型

②移植性肿瘤的来源及常用动物 诱发性肿瘤、自发肿瘤、各种人和动物肿 瘤组织培养的细胞系。移植到免疫缺陷动物 或裸鼠身上。
常用肿瘤模型:鼻咽癌CNE-1、食管癌Eca-109、胃癌 MGC-803、肠癌CL-187和HCT、肝癌BAL-7402和 BAL-7721、肺癌A-549及ANIP-973、前列腺Pc-3m、 成骨肉瘤OS-732、乳腺癌B-37和MCF-7、卵巢癌 OVCAR-3、宫颈癌Hela等
1、实验动物自发肿瘤模型, ①概念 :自发性肿瘤是动物没有经过人为的控 制和处理而自生的肿瘤 ②种类:
最多的动物是小鼠,国际公认的有250多个 。C3H系、 A 系、C57系。乳腺肿瘤、肺肿瘤、肝肿瘤、白血病等。大鼠品系 有130多种。有Wistar、SD、F344。自发瘤以肉瘤居多。大鼠 容易诱发肝癌。
3、高血压病动物模型 • 动脉收缩压和(或)舒张压升高,并常伴有 心、脑、肾和外周血管功能性或器质性改变 的全身性疾病。 • 常选用犬和大鼠,有时猪、猴、羊等。 • 实验性高血压通常以刺激中枢神经系统反 射性而成,或注射加压物质以及分次手术结 扎肾动脉,诱发肾原性高血压。
• SHR是良好的模型。 ①遗传因素占主要地位; ②在高血压早期无明显器质性改变; ③血压升高随年龄增加而加剧; ④紧张刺激和大量食盐等环境因素加重高 血压的发展; ⑤血压上升早期或高血压前期有高血流动 力学的特征; ⑥发生继发性心血管损害,出现心脑肾合 并症。 GH、SHRSP、STR等
常见模式生物:植物遗传研究的代表——拟南芥
点燃基因工程的先行者——大肠杆菌 食品与酒香催生了现代分子生物学——酵母
奠定现代发育生物学里程碑的海洋中刺客——海胆 现代生物医学中的新贵族——斑马鱼 丑陋的爪蟾变成发育生物学的王子——非洲爪蟾
生物医学中的小鼠模型

生物医学中的小鼠模型生物医学研究涉及许多不同的方面,其中小鼠模型是一个常用的研究工具。
小鼠是人类的近亲,其基因组相对简单,易于操作和模拟,因此是研究各种疾病机制的理想模型。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小鼠模型在生物医学研究中的应用和限制。
小鼠模型的优点小鼠模型是生物医学研究中最常用的动物模型之一,有许多优点可以解释其广泛的使用。
首先,小鼠的基因组大小只有人类的大约3%左右。
这使得基因编辑技术(例如基因敲除或基因突变)比较容易实现。
其次,小鼠繁殖周期短,培育成本低,可以简单地进行大规模繁殖和范围广泛的遗传变异筛选。
此外,小鼠最常用的实验品系C57BL/6已被解析出其基因组序列,这使得研究者可以通过研究功能基因组来揭示小鼠的疾病相关性。
最后,小鼠的生理特征和行为更易于量化和监测,包括体重、代谢率、运动水平、注意力、偏好等等,使得我们能够更精确地研究疾病机制。
小鼠模型的应用小鼠模型在生物医学研究中广泛应用。
它们被用于研究各种疾病机制,包括癌症、糖尿病、神经退行性疾病、传染病、心脏疾病、肝病等等。
由于小鼠模型的可塑性,人们可以通过编辑其基因,使其产生与特定疾病有关的基因突变或缺失,从而模拟人类疾病的遗传基础,并探索这些疾病的发病机制。
此外,小鼠模型还被用于评价候选药物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包括体内微生物动力学、药代动力学、毒理学等。
小鼠模型在药物筛选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并已被证明是一种非常强大的筛选方式。
小鼠模型的局限性虽然小鼠模型在许多方面都具有优势,但它们在某些方面也存在局限性。
首先,由于小鼠与人类的生理特征有所不同,因此在某些情况下,小鼠模型可能无法准确反映人类疾病的病理特征。
例如,由小鼠肠道菌群引起的疾病模型可能与人类疾病存在显著差异,因为小鼠肠道菌群与人类存在显著差异。
此外,小鼠模型的复杂性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尽管现在有许多重建复杂人类疾病的小鼠模型,但它们仍然不能完全复制人类所经历的一切情况。
结论总的来说,小鼠模型在生物医学研究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已成为研究人类疾病机制的重要工具。
动物细胞模型

动物细胞模型动物细胞是构成动物体的基本单位,具有复杂的结构和功能。
研究人员通过建立动物细胞模型来深入了解细胞内部的运作机制,从而推动细胞生物学和医学领域的发展。
本文将介绍动物细胞模型的意义、建立方法以及在科研和医学应用中的价值。
动物细胞模型的意义动物细胞模型是研究动物细胞结构和功能的重要工具,有助于科学家们更好地理解细胞内部的生物过程。
通过模拟动物细胞的组织结构和代谢途径,研究人员可以揭示细胞生长、分裂、信号传导等关键过程的机制,为疾病的治疗和预防提供理论基础。
动物细胞模型的建立方法1. 选择细胞系建立动物细胞模型的第一步是选择适合的细胞系。
常用的细胞系包括HeLa细胞、HepG2细胞等,研究人员可以根据研究对象的具体需求选择不同的细胞系。
2. 细胞培养在选择好细胞系后,研究人员需要将细胞培养在适当的培养基中,提供充足的营养物质和适宜的环境条件,以保持细胞的生长和增殖。
3. 构建三维动物细胞模型除了传统的二维细胞培养外,研究人员还可以构建三维动物细胞模型,模拟细胞在生物体内的立体结构,更贴近真实的生物环境。
动物细胞模型在科研和医学应用中的价值动物细胞模型在科研和医学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价值:•疾病研究:通过建立动物细胞模型,研究人员可以模拟不同疾病的发生机制,寻找新的治疗方法和药物。
•药物筛选:利用动物细胞模型进行药物筛选,评估药物对细胞的毒性和效果,加速新药物的研发过程。
•再生医学:动物细胞模型为再生医学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实验基础,帮助研究人员探索组织再生和器官移植的可能性。
综上所述,动物细胞模型在现代生命科学研究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不仅推动了细胞生物学和医学领域的发展,也为人类健康和疾病治疗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通过本文对动物细胞模型的介绍,相信读者能更好地了解动物细胞模型的意义和建立方法,以及其在科研和医学应用中的价值,为未来的细胞研究和医学实践提供一定的启示。
生物医学科研中使用动物模型所带来的伦理和道德问题讨论

生物医学科研中使用动物模型所带来的伦理和道德问题讨论引言:生物医学科研的发展离不开动物实验,动物模型在药物研发、疾病机制研究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然而,这种实验方法在道德和伦理方面也引发了一系列的争议。
本文将探讨生物医学科研中使用动物模型所带来的伦理和道德问题,并提出一些可能的解决方案。
正文:一. 动物权益伦理问题使用动物模型进行科研,往往需要对动物进行一系列的实验操作,这些操作可能会造成动物的痛苦、伤害甚至死亡。
这引发了一个伦理问题,即是否有权以我们自己的利益为代价,去伤害和牺牲动物的利益和生命。
一些人认为,动物和人类同样具有生命和权益,我们无权剥夺它们受到不必要的痛苦和伤害。
而另一些人则认为,动物与人类在医学和科研方面存在着天然而不可逾越的差距,使用动物模型是必要的。
解决方案:为了解决动物权益伦理问题,有以下几种可能的方案:1. 优化动物实验的过程和方法,减少对动物的伤害。
科研人员可以通过改进实验条件、缩小样本规模等方式,尽量减少动物实验对动物的伤害。
同时,也可以使用替代方法,如体外细胞培养、计算机模拟等,减少对动物的依赖性。
2. 加强动物福利保护的法律法规。
国家可以加强对动物实验的管理和监督,制定更完善的法律法规,规范动物实验的过程和操作,保护动物的权益和福利。
3. 推动替代方法的发展。
科研机构可以加大对替代方法的研究和投入力度,鼓励和推动替代方法的发展。
这样一来,就能逐渐减少对动物实验的依赖,减少动物受到的伤害。
二. 动物模型的科学可靠性问题使用动物模型进行科研的一个前提是,动物模型能够准确地反映和模拟人类疾病的特点和机制。
然而,人类和动物之间存在着很多差异,这引发了一个伦理问题,即使用动物模型是否能够得出科学可靠的结论。
解决方案:为了解决动物模型的科学可靠性问题,有以下几种可能的方案:1. 多角度验证研究结果。
研究人员可以通过多种方法和手段,验证动物模型得到的结论是否确实与人类疾病特点相符。
动物模型ppt课件

中医证候动物模型:阴虚、阳虚、气虚、血虚、脾虚、 肾虚动物模型,厥脱症动物模型
根据中药理论:解表药动物模型、清热药动物模型、 泻下药动物模型…
(一)相似性 (二)重复性 (三)可靠性 (四)适用性和可控性 (五)易行性和经济性
(一)遗传性疾病 裸鼠、癫痫小鼠、高血压大鼠、青光眼兔 (二)近交系自发性肿瘤 乳腺肿瘤:C3H 淋巴瘤:AKR
肿瘤移植瘤模型在肿瘤基础研究中的意义 添加人为因子(致突变剂,癌基因,药物等)观察肿瘤病因
及机理和治疗。 建立肿瘤细胞株:提供大量肿瘤组织供分析。
肿瘤移植瘤模型在临床肿瘤学中的意义 诊断和预后 :建立平行模型,明确诊断和跟踪预后。 个体化疗有效试验:对于晚期和复发肿瘤有重要意义。 药物有效的标准:1.肿瘤不生长;2.肿瘤生长缓慢;3.肿瘤
1.自发性动物模型 2.诱发性性动物模型 3.抗疾病型模型 4.生物医学动物模型
是是指指实研验究动者物通未过经使任用何物 有理意的识、的化人学工的处、置生,物在的 自和然复情合况的下致所病发因生素的作疾用 是病指于。特动或定物由的,于疾造给病成予动突物变组的织、 不异会器常在官表某或现种全通动身过物一遗定传的育损种害, 身手上是出段发指现保生利某留。用些下健类来康似的动人动物类物的疾模病 型生时物的血功特能征、来代提谢供或与毒使 人动类物疾患病相相应似的的传表染现病。 的疾病模型。
和纯系BALB/C,C3H,C57BL/6小鼠交配,不断选育,获得了三 种近交系鼠(Inbred Nude Mice)新种。 裸鼠自发现以来,广泛应用于肿瘤学、免疫学和病毒学等多个 学科的研究。
(1)一般特点
纯合子突变裸鼠(nu/nu)主要表现为无毛以及胸腺缺陷。 杂合子小鼠(nu/+)各方面表现正常。
小鼠模型在生物医学研究中的应用研究

小鼠模型在生物医学研究中的应用研究小鼠作为一种常见的实验动物,在生物医学研究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它们具有生殖快、易于繁殖、易于获取、基因操作简单等优势,被广泛用于基础生物学、药理学、疾病研究等方面。
本文将探讨小鼠模型在生物医学研究中的应用研究。
1. 小鼠模型在基础生物学研究中的应用小鼠模型在基础生物学研究中的应用最为广泛。
它们不仅可以作为模型动物研究生物发育、细胞生长、基因调控等基础生物学问题,也可以研究组织器官是否正常、神经系统的生理与病理等方面。
比如,我们可以在小鼠模型中研究癌症的发生机制。
通过对小鼠进行基因改造,可以使其产生一定的肿瘤。
通过比较产生肿瘤和未产生肿瘤小鼠的基因差异,可以揭示肿瘤发生的分子机制。
此外,小鼠模型还可以用于研究自闭症、抑郁症等精神疾病的发生机理,以及老年痴呆、心脏病等常见疾病的治疗方法等方面的研究。
2. 小鼠模型在药物研究方面的应用小鼠模型在药物研究方面也有着广泛的应用。
小鼠与人类生物学相似度高,因此可以作为药物研究和临床试验的动物模型。
通过在小鼠模型上研究新药物的有效性、安全性和副作用来提高药物研发的成功率。
此外,小鼠模型还可以用于研究种植物、微生物等的药效学,寻找新型、高效、低毒的中药或新药物,丰富现代医学的资源。
3. 小鼠模型在神经科学研究中的应用小鼠模型在神经科学研究中也有着重要的应用。
通过对小鼠神经系统的生理和病理状态进行研究,可以揭示神经相关的疾病和现象,如失眠、帕金森氏病、重度抑郁症、小脑萎缩等等。
在实验室中,神经系统的活动常常通过对小鼠神经组织的切片或记录系统来进行研究。
此外,通过开展复杂的灵敏度实验,在小鼠模型上可以研究快速记忆和学习、意识和麻醉状态等特定神经系统性质。
结论:小鼠模型在生物医学研究中的应用非常广泛。
无论是在基础生物学、药物研究还是神经科学等领域,小鼠模型的应用都为科学家们提供了研究的平台。
在未来,我们相信随着应用研究的深入,小鼠模型将为医学研究的进步做出更多的贡献。
动物模型在人类疾病研究中的意义

动物模型在人类疾病研究中的意义一、概述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医学研究的深入,动物模型在人类疾病研究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在生物医学领域,动物模型被广泛应用于疾病的发病机制研究、药物研发、治疗方法验证等方面。
本文将深入探讨动物模型在人类疾病研究中的意义,以及其在科学研究和临床医学中的价值。
二、动物模型在疾病发病机制研究中的意义1. 提供实验对象动物模型可以作为实验对象,用于模拟人类疾病的发病过程及病理生理变化。
通过对动物模型进行实验观察,可以深入了解疾病的发生发展规律,为人类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提供重要参考依据。
2. 探索疾病发病机制通过动物模型,科研人员可以模拟出多种人类疾病的发病过程,如心血管疾病、肿瘤、糖尿病等。
通过对动物模型的研究,可以深入探讨这些疾病的发病机制,从而为临床治疗提供有效的理论依据。
三、动物模型在药物研发中的意义1. 药物安全性评价在药物研发过程中,动物模型可以用来评估药物的安全性和毒性。
通过动物试验,可以全面了解药物对机体的影响和不良反应,为临床应用提供重要参考。
2. 药效评价动物模型还可以用于评价药物的治疗效果和药效机制。
通过在动物模型上进行药效试验,可以帮助科研人员确定药物的合理用药剂量和治疗时间,为临床用药提供科学依据。
四、动物模型在疾病治疗方法验证中的意义1. 临床治疗效果验证动物模型可以用于验证新的治疗方法在动物体内的疗效,对于一些新的、尚未在人体内验证的治疗方法,可以通过动物模型进行实验研究,为其在临床上的应用提供有效的科学依据。
2. 新疗法验证对于一些新的疾病治疗方法,特别是基因治疗、干细胞治疗等先进技术,动物模型可以用于验证其疗效和安全性。
通过动物实验,可以全面评估新治疗方法的实际效果和潜在风险,为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五、动物模型在科学研究和临床医学中的价值1. 提高疾病研究效率动物模型可以帮助科研人员更快速地了解疾病的发病机制、药物效果和治疗方法。
生物医学研究涉及的伦理问题及其审核要求Ⅱ.医学动物实验

生物医学研究涉及的伦理问题及其审核要求Ⅱ.医学动物实验关健【摘要】作为一个基本方法,动物实验已成为医学科学发展的一个重要手段和基本途径,新药试验、新医疗科技,乃至化妆品的研发等,都需要做大量的动物实验.特别是纽伦堡大审后,为了确保受试者的权益,各国都建立了严格的制度,动物实验是进行人体试验之前的必经之路.【期刊名称】《协和医学杂志》【年(卷),期】2011(002)004【总页数】3页(P393-395)【关键词】动物实验;生物医学研究;医学伦理【作者】关健【作者单位】北京协和医院教育处【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33作为一个基本方法,动物实验已成为医学科学发展的一个重要手段和基本途径,新药试验、新医疗科技,乃至化妆品的研发等,都需要做大量的动物实验。
特别是纽伦堡大审后,为了确保受试者的权益,各国都建立了严格的制度,动物实验是进行人体试验之前的必经之路。
生物医学研究中实验动物的应用包括:人类正常和各种疾病模型;用作检测工具,如药物半数致死量 (LD50)测定,长期毒性试验,热源试验,过敏试验等生物学试验;作为微生物分离、分型、毒力测定,疾病的诊断,生物制品的制备等;基因治疗和病毒载体疫苗制备技术的可行性、安全性、有效性、免疫性评价等。
以感染性疾病为例,急性呼吸道感染性疾病、肝炎、结核、艾滋病等,疫苗是重要的预防战略,因研制道路漫长,所需实验动物用量极大。
据统计,在生物医学研究领域约有60% 的课题涉及到动物实验,2O世纪大约70%的诺贝尔生理、医学奖项使用了实验动物。
因为人类与实验性鼠、猫科动物模型的免疫系统有较大差异,这些动物的实验结果有时起不到应有的作用。
因非人灵长类(non-human primates,NHPs)遗传物质的75.0% ~98.5%与人类具有同源性,故NHPs成为医学研究的理想动物模型,如阿尔茨海默病等神经退行性疾病。
然而,NHPs既是最有价值,同时也是最有伦理争议的研究动物模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因此,应用动物模型,除了能克服在 人类研究中经常会遇到的伦理和社会限制 外,还容许采用某些不能应用于人类的方 法学途径,甚至为了研究平时不易见到的疾病可用动 物随时复制出来: 临床上平时很难收集到放射病、毒气 中毒、烈性传染病等病人,而实验室可以 根据研究目的要求随时采用实验性诱发的 方法在动物身上复制出来。
人类疾病的动物模型是生物医学科学 研究中所建立的具有人类疾病模拟性表现 的动物实验对象和相关材料。 长久以来人们发现,以人本身作为实 验对象来推动医学的发展是困难的,临床 所积累的经验不仅在时间和空间上存在着 局限性,许多实验在道义上和方法学上还 受到种种限制。而动物模型的吸引力就在 于它克服了这些不足点,其在生物医学研 究中所起到的独特作用,正受到越来越多 的科技工作者的重视。
施新猷主编“医学动物实验方法” 、 郭鹞编“人类疾病的动物模型” ,可供参 考。 另外也可在一些药理实验方法学专著 中找到,特别是那些容易复制、已经成为 定型的(或所谓经典的)模型、可供筛选 药物之用的动物模型,这类书中均有介绍。 疾病动物模型的复制方法还可在美国《医 学索引》(Index Medicus)中的“动物疾 病模型”(Disease Model,Animal)主题 之下找到。
临床上某些疾病潜伏期很长,很难进 行研究,如肿瘤、慢性气管炎、肺心病、 高血压等疾病,这些疾病发生发展很缓慢, 有的可能要几年、十几年、甚至几十年。 有些致病因素需要隔代或者几代才能显示 出来,人类的寿命期相对来说是很长的, 但一个科学家很难有幸进行三代以上的观 察,而许多动物由于生命的周期很短,在 实验室观察几十代是容易的,如果使用微 生物甚至可以观察几百代。
如无胸腺裸鼠、肌肉萎缩症小鼠、肥 胖症小鼠、癫痫大鼠、高血压大鼠、无脾 小鼠和青光眼兔等。它们为生物医学研究 提供了许多有价值的动物模型。近交系的 肿瘤模型随实验动物种属、品系的不同, 其肿瘤的发生类型和发病率有很大差异。 很多自发性动物模型在研究人类疾病 时具有重要的价值,如自发性高血压大鼠, 中国地鼠的自发性真性糖尿病,小鼠的各 种自发性肿瘤,山羊的家族性甲状腺肿等。
第九章
生物医学研究中的 动物模型
第一节 动物模型的意义和优越性
生物医学研究的进展常常依赖于使用 动物模型作为实验假说和临床假说二者的 试验基础。人类各种疾病的发生发展是十 分复杂的,要深入探讨其疾病的发病机理 及疗效机理不能也不应该在病人身上进行。 可以通过对动物各种疾病和生命现象的研 究,进而推用到人类,探索人类生命的奥 秘。
(四)可以严格控制实验条件,增强实验 材料的可比性: 一般说来,临床上很多疾病是十分复 杂的,各种因素均起作用,患有心脏病的 病人,可能同时又患有肺脏疾病或肾脏疾 病等其他疾病,即使疾病完全相同的病人, 因病人的年龄、性别、体质、遗传等各不 相同,对疾病的发生发展均有影响。
采用动物来复制疾病模型,可以选择 相同品种、品系、性别、年龄、体重、活 动性、健康状态、甚至遗传和微生物等方 面严加控制的各种等级的标准实验动物, 用单一的病因作用复制成各种疾病。温度、 湿度、光照、噪音、饲料等实验条件也可 以严格控制。
能够找到与人类疾病相同的动物自发 性疾病当然最好。例如: 大白鼠原发性高血压就是研究人类原 发性高血压的理想模型; 老母猪自发性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是研 究人类冠心病的理想模型; 自发性狗类风湿性关节炎与人类幼年 型类风湿性关节炎十分相似,也是一种理 想模型,等等。
与人类完全相同的动物自发性疾病模型 毕竟不可多得,往往需要人工加以复制。为 了尽量做到与人类疾病相似,首先要注意动 物的选择。例如,小鸡最适宜做高脂血症的 模型,因它它的血浆甘油三酯、胆固醇以及 游离脂肪酸水平与人十分相似,低密度和极 低密度脂蛋白的脂质构成也与人相似。其次, 为了尽可能做到模型与人类相似,还要在实 践中对方法不断加以改进。
(三)可以克服人类某些疾病潜伏期长, 病程长和发病率低的缺点: 一般遗传性、免疫性、代谢性和内分 泌等疾病在临床上发病率很低,例如急性 白血病的发病率较低,研究人员可以有意 识地提高其在动物种群的中发生频率,从 而推进研究。同样的途径已成功地应用于 其他疾病的研究,如血友病、周期性中性 白细胞减少症和自身免疫介导性疾病等。
四、按中医药体系分类: 根据中医证的分类,动物模型可分为阴 虚、阳虚动物模型、气虚动物模型、血虚动 物模型、脾虚和肾虚动物模型,厥脱证动物 模型等。 按中医理论分类:人类疾病的动物模型 包括解表药、清热药、泻下药、祛风湿药、 利水渗湿、温里药、止血药、止咳药、化痰 药、平喘药、安神药、平肝息风药、补益药、 理气药、活血化淤药等动物模型。
(二)诱发性或实验性动物模型: 实验性动物模型是指研究者通过使用 物理的、化学的、生物的及复合的致病因 素作用于动物,造成动物组织、器官或全 身一定的损害,出现某些类似人类疾病时 的功能、代谢、形态结构方面的变化或使 动物患相应的传染病,又如用化学致癌剂、 放射线、致癌病毒诱发动物的肿瘤等。
诱发性疾病动物模型具有能在短时间 内复制出大量疾病模型,并能严格控制各 种条件,使复制出的疾病模型适合研究目 的需要等特点,因而为近代医学研究所常 用,特别是药物筛选研究工作所首选。但 诱发模型和自然产生的疾病模型在某些方 面毕竟存在一定差异。因此在设计诱发性 动物模型要尽量克服其不足,发挥其特点。
例如结扎兔阑尾血管,固然可能使阑 尾坏死穿孔并导致腹膜炎,但这与人类急 性梗阻性阑尾炎合并穿孔和腹膜炎不一样, 如果给兔结扎阑尾基部而保留原来的血液 供应,由此而引起的阑尾穿孔及腹膜炎就 与人的情况相似,因而是一种比较理想的 方法。 如果动物模型与临床情况不相似,在 动物身上有效的治疗方案就不一定能用于 临床,反之也然。
二、按系统范围分类 (一)疾病的基本病理过程动物模型 这类动物疾病模型是指各种疾病共同 性的一些病理变化过程的模型。致病因素 在一定条件下作用于动物,使动物组织、 器官或全身造成一定病理损伤,出现各种 功能、代谢和形态结构的变化,其中有些 变化是各种疾病都可能发生的,不是各种 疾病所特有的一些变化,如发热、缺氧、 水肿、炎症、休克、弥漫性血管内凝血、 电解质紊乱、酸硷平衡障碍等,我们称之 为疾病的基本病理过程。
必须指出,以上两种动物模型各有其 优缺点。事实上很多疾病可用不同方式获 得。例如已知有不少自发性肿瘤模型,也 可用各种致癌剂诱发产生肿瘤模型。值得 注意的是它们在发病机理和疾病内在特征 方面存在着各自的特点。
(三)抗疾病型动物模型: 是指特定的疾病不会在某种动物身上 发生,从而可以用来探讨为何这种动物对 该疾病有天然的抵抗力。如哺乳动物均易 感染血吸虫病,而居于洞庭湖流域的东方 田鼠却不能复制血吸虫病,可用来研究血 吸虫病的发病机理和抗病机理研究。
例如,动物内毒性性休克(单纯给动 物静脉输入细菌及其毒素所致的休克)与 临床感染性(脓毒性)休克就不完全一样, 因此对动物内毒素性休克有效的疗法长期 以来不能被临床医生所采用。现在有人改 向结扎胆囊动脉和胆管的动物胆囊中注入 细菌,复制人类感染性休克的模型,认为 这样动物既有感染又有内毒素中毒,就与 临床感染性休克相似。
为了判定所复制的模型是否与人相似, 需要进行一系列的检查。例如有人检查了动 脉压、脉率、静脉压、呼吸频率、动脉血pH、 动脉氧分压和二氧化碳分压、静脉血乳酸盐 浓度以及血容量等指标,发现一次定量放血 法造成的休克模型与临床出血性休克十分相 似,因此认为这些方法复制的模型是一种较 理想的模型。
利用这类动物疾病模型来研究人类疾 病的最大优点,就是疾病的发生、发展与 人类相应的疾病很相似,均是在自然条件 下发生的疾病,其应用价值就很高,但是 这类模型来源较困难,不可能大量应用。
因此,近年来十分重视对自发的动物疾病 模型的开发,有的学者甚至对狗、猫的疾病进 行大规模的普查,以发现自发性疾病的病例, 然后通过遗传育种,将这种自发性疾病模型保 持下来,并培育成具有特定遗传性状的突变系, 以供研究。近年来许多动物遗传病的模型就是 通过这样的方法建立的。在这方面小鼠和大鼠 的各种自发性疾病模型开发和应用得最多。这 类模型在遗传病、代谢病、免疫缺陷病、内分 泌疾病和肿瘤等方面的应用正日益增多。
(二)各系统疾病动物模型 是指与人类各系统疾病相应的动物模型。 如心血管、呼吸、消化、造血、泌尿、生殖、 内分泌、神经、运动等系统疾病模型,还包 括各种传染病、寄生虫病、地方病、维生素 缺乏病、物理损伤性疾病、职业病和化学中 毒性疾病的动物模型。
三、按模型种类分类 疾病模型的种类包括整体动物、离体 器官和组织、细胞株等。疾病的动物模型 是常用的疾病模型之一,也是研究人类疾 病的常用手段。
因此利用动物疾病模型来研究人类疾 病,可以进行一些平时不易见到,而且不 便于在病人身上实验的各种人类疾病的研 究。同时还可克服人类疾病发生发展缓慢, 潜伏期长,发病原因多样,经常伴有各种 其它疾病等因素的干扰。可以用单一的病 因,在短时间内复制出典型的动物疾病模 型,对于研究人类各种疾病的发生、发展 规律和防治疾病疗效的机理等是极为重要 的手段和工具。
无论营养学、肿瘤学和环境卫生学等 方面,同一时期内很难在人身上取得一定 数量的定性疾病材料。动物模型不仅在群 体的数量上容易得到满足,而且可以通过 投服一定剂量的药物或移植一定数量的肿 瘤等方式,限定可变性,取得条件一致的 模型材料。
(五)样品易得,分析实验简化: 动物模型作为人类疾病的“缩影”, 便于研究者按实验目的需要随时采取各种 样品,甚至及时处死动物收集样本,这在 临床是难以办到的。实验动物向小型化的 发展趋势更有利于实验者的日常管理和实 验操作。
(六)有助于更全面地认识疾病的本质: 临床研究未免带有一定的局限性。已 知很多病原体除人以外也能引起多种动物 感染,其表现可能各有特点。通过对人畜 共患病的比较研究,可以充分认识同一病 原体(或病因)对不同机体带来的各种损 害。因此对该疾病有更全面系统的了解。
动物疾病模型的另一个富有成效的用 途,在于能够细致地观察环境或遗传因素 对疾病发生发展的影响,这在临床上是办 不到的,对于全面地认识疾病本质有重要 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