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

湖南科技学院

本科毕业论文

文献综述

学生姓名:刘丹

学号:200904001210

系别:外国语文学系

专业班级:英语0902

人物概况

威廉·戈尔丁(William Golding,1911~ 1994)英国小说家。生于英格兰康沃尔郡一个知识分子家庭,自小爱好文学。1930年遵父命入牛津大学学习自然科学,两年后转攻文学。1934年发表了处女作——一本包括29首小诗的诗集(麦克米伦当代诗丛之一)。1935年毕业于牛津大学,获文学士学位,此后在一家小剧团里当过编导和演员。1940年参加皇家海军,亲身投入了当时的战争。1945年退役,到学校教授英国文学,并坚持业余写作。1954年发表了长篇小说《蝇王》,获得巨大的声誉。1955年成为皇家文学会成员。1961年获牛津大学文学硕士学位,同年辞去教职,专门从事写作。

人物生平

威廉·戈尔丁1911年9月19日出生于英格兰西南角康沃尔郡一个知识分子家庭,7岁开始写作。父亲是当地学校的校长,也是一位学者,痴迷于求知和探索。其父对政治有极大的热情,相信科学。母亲是位主张女性有参政权的妇女。戈尔丁继承了父亲开明、理智的秉性,自小爱好文学。

在这个典型的英国中产阶级家庭里,威廉·戈尔丁度过了宁静而孤单的童年。由于外出时永远有父母或保姆相伴,戈尔丁在上小学前没有结识过家庭成员之外的任何人。他很小就开始读书,却不擅长数学。他自己曾回忆,童年时他喜爱文学,“象集邮或采鸟蛋那样搜集词汇”。他熟读所有儿童文学,包括古希腊至现代的一切童话故事。12岁时,戈尔丁开始动手尝试小说创作,计划写一部关于工会运动史的长篇巨著,可惜这部书没有完成。戈尔丁的家庭后来搬到马尔波罗,他就在马尔波罗的语言学校就学。在从父亲任教的马尔波罗中学毕业后,1930年遵父命入牛津大学布拉西诺斯学院学习自然科学,两年之后,戈尔丁终于发现理科不是他所喜爱的专业,转而攻读英国文学——这两方面的影响在他后来的大部分作品中都常有反映。他悉心研究盎格鲁一撒克逊时代的历史,这段学习对他后来的文学创作影响很大。1935年,戈尔丁大学毕业,获得英文学士学位和一份教学许可证。1934年,在毕业的前一年,戈尔丁出版了处女作——一本题为《诗集》的小册子,包括29首小诗的诗集,被收入新星诗人丛书中(麦克米伦当代诗丛之一),其中显示了他的写作才华。毕业后,他做了4年社会工作,从事包括写作、表演,在一家小剧院当过临时演员、导演和编剧等各种工作。1939年,他同安·布鲁克菲尔德结婚,并步父辈的后尘,并在英国南部萨利斯布里的一所教会学校——霍兹霍斯主教中学任英文与哲学讲师。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打破了戈尔丁的平静生活,1940年戈尔丁以中尉军衔加入了英国皇家海军直接参战。作为战舰的指挥官,他亲身经历了许多难忘的战斗,他参加了击沉德军战列舰俾斯麦号的战役。随后他又参加了诺曼底登陆。战争结束后,戈尔丁于1945年退役,他重

又回到该教会学校执教,教授英国文学,并坚持业余写作。经过战争,他对人类的看法完全改变了。以后他就开始了小说创作,从《蝇王》到《纸人》,展现了人的本质是罪恶的观念。

此后他陆续出版了《继承都》、《平彻·马丁》、《赢得自由》、《塔尖》、《金字塔》等作品。1955年成为皇家文学会成员。1961年获牛津大学文学硕士学位,同年辞去教职,专门从事写作。1962年退休之前,戈尔丁在美国弗吉尼亚州堆林斯学院做了一年客座教授。1970年获布赖顿市萨西斯大学文学博士学位。此后,他就在旅游、演说、教书、写作、拨弄乐器和航海中度过他的时光。

晚年的戈尔丁过着从容优裕的生活,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于1988年赐予戈尔丁爵士荣誉。戈尔丁于1993年6月19日死于家乡康沃尔。

代表作

《蝇王》是戈尔丁第一部,也是最著名的长篇小说,这部小说是一部寓言式小说。它以著名儿童小说《珊瑚岛》(1857)为小说的外在形式,典型地呈现了戈尔丁“人性恶”的思想观点。《蝇王》完稿后,开始时命运不佳,它曾先后遭二十一家出版社的拒绝,直到1954年才出版。然而使人意外的是,该书一经问世即获得极大的成功,立刻成为五十年代后期六十年代初期中学、大学校园里的畅销书,深受青少年读者的欢迎,享有“英国当代文学的典范”的地位,并曾在1963年和1990年两度被搬上银幕。作品生动形象地显示了这一主题:文明的约束一旦放松;人类的原始本能就会暴露无遗。由于不敌大多数人的邪恶本性,少数坚持文明的儿童就成了无辜的牺牲品。然而,童年的天真一旦结束,人类天赋的智慧终将战胜邪恶。

其他作品

?《Poems》(1934年)

?《蝇王》(1954年)

?《继承者》(1955年)

?《品彻马丁》(1956年)

?《军营蝴蝶》(1958年)

?《Free Fall》(1959年)

?《尖顶教堂》(1964年)

?《The Hot Gates》(1965年)

?《蝎神》(1971年)

?《Darkness Visible》(1979年)

?《A Moving Target》(1982年)

?《纸人》(1984年)

?《埃及日记》(1985年)

?《To The Ends of the Earth》三部曲—《Rites of Passage》(1980年)、《Close Quarters》(1987年)和《Fire Down Below》(1989年)

文学流派

戈尔丁是20世纪现实主义文学的代表人物。现实主义是文学批评和文学研究中最常见的术语之一。这个术语一般在两种意义上被人们使用:一种是广义的现实主义,泛指文学艺术对自然的忠诚,最初源于西方最古老的文学理论,即古希腊人那种“艺术乃自然的直接复现或对自然的模仿”的朴素的观念,作品的逼真性或与对象的酷似程度成为判断作品成功与否的准则。瓦萨拉的《画家的生活》曾叙述了一些有趣的艺术史轶事:孔雀啄食贝那左尼画得太逼真的樱桃;乔托的老师用刷子驱赶乔托在一幅人物肖像上增添的苍蝇。这种现实主义概念雄霸人类艺术史近两千年,至今仍残留在日常生活中。另一种是狭义的现实主义,是一个历史性概念,特指发生在19世纪的现实主义运动。历史地看,现实主义发端于与浪漫主义的论争,最终在与现代主义的论战中逐渐丧失了主流话语的位置。

观点主张

关于小说创作,戈尔丁有着他自己独特的见解。他曾经宣称:“除非你做的事是连自己都怀疑做不到或是你确信别人从未尝试过的事,否则写小说便毫无意义。我认为写两本相似的书是毫不足取的。”由于长期身处教会学校,戈尔丁有着浓重的基督教“原罪”思想。在他的作品中深刻的体现了他对人性“恶”与“罪恶的救赎”的思考。戈尔丁相信基督教的原罪说,认为人类的本性是邪恶的,认为是人把恶带到了世上,于是试图从人本身的缺陷来寻找社会问题的根源。这是他思想上的局限性。

戈尔丁作品中的另一主题是关于死亡,关于人对死亡的意识和恐惧。如作者所说,他试图探讨人类心灵里的黑暗。对于青少年来说,面临死亡,面临心灵里的黑暗,无疑是一种新的,令人紧张、令人惊恐,也令人入迷的经验,因为他们正处在形成人格的成长过程。正因为这样,青少年读者特别欣赏这部小说。戈尔丁是很典型的受战争影响后的文学家,他参加过海战,参于过诺曼底登陆,目睹战争的残酷以及对人性的种种迫害与藐视。战争结束后这一代的文学家心中不免充满了失望与沮丧,不可能要求他们是温和且善良的,他们也无法写出午后野餐或男女情感一类的作品,充斥他们内心的便是病态世界中人性的畸变,文明社会如何在人的原罪本性的改变下一步步走入堕落与毁灭。

他对人生的探讨是积极的。他的作品富有哲理,富有想象力,题材多种多样,风格各不相同。他经常运用寓言、比喻、象征等艺术手段,并引用《圣经》和神话传说,来创造现代神话,揭示人类文明的脆弱。由于他往往采用象征手法表现严肃主题,故而被人们称为道德家和寓言家。

主要思想

人道主义思想

戈尔丁的思想,其核心就是人道主义,人的尊严问题,一直是缠绕着他的创作、生活和政治斗争的根本问题。人道主义构成了戈尔丁文学创作的母题,包含着戈尔丁未来作品的核心问题。书中幸福假设的提出,其本质动机,不在荒诞,荒诞既不能告诉人们幸福,也不能告诉人们不幸,之所以戈尔丁假设主人公是幸福的,是因为他认为只有幸福的生活才符合人的尊严,被责为永罚,却幸福,这绝对是一种反抗,也是在这种条件下唯一可能的反抗形式,而反抗才能体现尊严。他在假设其幸福的时候,充分运用了想象和独断,其潜台词,却是人类尊严的需要。

二元对立

戈尔丁的创作存在大量的二元对立的主题,荒诞和理性,生与死,堕落和拯救,阳光和阴影,有罪和无辜这些二元对立的主题经常成对出现,而且互不取消,甚至有相反相成的意思,这是他的一大特点和魅力之所在,戈尔丁在他的随笔中数次使用这样的修辞方式:用一片黑暗来形容明亮的阳光。随笔中也许不过是一种修辞,但这种修辞代表的思维方式却贯穿了他几乎全部的创作,成为他的重要特色。无论是他的小说还是戏剧,或是哲理随笔,都看不到逻辑的一贯性,到处都隐含着矛盾,这在别的作家那里,这可能是个致命的弱点,可从他的作品中体现的却是复杂的深刻,丹麦物理学家玻尔说过:“和小真理相对的当然是谬误,可是和伟大的真理相对的仍然是伟大的真理。” 正是在这样对矛盾的正视当中反映了人类思维的局限及其和世界的断裂。二元对立的两极互相为对方的存在而存在,形成强大的张力,悖论和歧义性、多义性在此从生,这也成为戈尔丁难以被定义的地方,其间人道主义一以贯之,然而人道主义本来就是意义含混的词。

存在主义

戈尔丁是存在主义作家中对荒诞论述得最为全面、最深刻,并使之具有新意的人之一,这也是他的最大特色。荒诞哲学是资产阶级文明遭到严重冲击的哲学表现。随着西方资本主义社会在其发展过程中不断暴露出它的痼疾,和由此带来的灾难性、毁坏性后果,诸如剧烈的阶级斗争和社会震荡,周期性的经济危机,两次世界大战,法西斯主义的崛起和它对人们的灭绝人性的迫害,“使得人们在资本主义发展初期所滋长蔓延起来的对理性和科学的颂扬,对社会进步的乐观幻想,迅速被一种所谓‘存在的不可理解’,‘人的存在的走投无路的悲剧性’的感觉所取代”。尤其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人们感到前途渺茫,苦闷彷徨,人的生存面临严重威胁,人失去了安全感,人被绝望、孤独和无家可归的情绪所笼罩,这时理性主义、科学主义和乐观主义逐步被荒诞哲学所取代。人们普遍感受到这个世界的荒诞性,人存在的荒诞性,于是荒诞哲学应运而生。存在主义哲学对于“荒诞”的解释是:由于人和世界的分离,世界对于人来说是荒诞的、毫无意义的,而人对荒诞的世界无能为力,因此不抱任何

希望,对一切事物都无动于衷。在存在主义文学中,戈尔丁无疑是将这种状态表现得最惟妙惟肖的作家。

艺术风格

戈尔丁的小说在艺术特点上与19世纪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小说明显不同,没有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人物性格基本上没有发展变化,也缺乏现实主义作家极为重视的环境描写。作者平铺直叙地在讲述一个内容严肃的故事,语调平淡冷峻,很难碰到绘声绘色的描述。而且,故事本身和人物的遭遇往往虚虚实实,飘忽不定。总之,戈尔丁的小说不讲求人物性格的典型性,环境描写的具体性。戈尔丁的小说是寓言小说,不求社会生活画面的丰富多彩,但求深刻的哲理和寓意包蕴其中。在他的感受中,世界是荒诞的、可怖的、令人痛苦和绝望的。这是一个不可理喻的世界。戈尔丁小说中那种滞重、淡漠和沉闷的气氛,和这样的一个世界正相对应。为了更好地显示小说的哲理内涵,更深刻地表现世界的不可理喻,他习惯于采用以下几种艺术表现手段:一是象征。戈尔丁常使用象征形象来表达他对社会关系的理解。如“蝇王”即苍蝇之王,源于希伯莱语Baalzebub,在《圣经》中“Baal”被当作“万恶之首”,在英语中,“蝇王”是污秽物之王,也是丑恶灵魂的同义词。在小说里,蝇王不只是象征着丑恶的悬挂着的猪头,更代表的是人性最深层的黑暗面,是无法避免的劣根性。

二是荒诞。这主要是指那些表现在情节与人物行为上出现的违反常情与理性的情况。这里有存在主义哲学思想的影响。在戈尔丁的作品中,荒诞因素占有重要地位。他的小说中常常有浓厚的科幻色彩,《蝇王》的原子大战的情节也十分荒诞,这都是典型的戈尔丁式的荒诞手法。所有这些诞妄不经的事,都来源于“世界是荒诞的”这一基本信条。

三是逆说。荒诞性虽是戈尔丁的艺术特色之一,但他并未止于荒诞。如果再进一步考察,便会发现作家运用的是一种逆说或反论的手法。他所叙述的事情初看起来是荒诞不经和自相矛盾的,但细想一下就会看到其中包含着某种真实性。表面上是“非”,实际上却是“是”,即似非而是。在他的创作中用这种手法所写的内容大量存在。既然所有的人都向往法,为何这许多年却未见有任何人来要求进去呢?卫士吼道:“这道门是专门为你设下的。”故事中有很多自相矛盾的描写,但仔细琢磨起来,还是有道理的。我们的现实世界就是处在巨大的悖谬之中,这就是戈尔丁习用的产生似非而是效果的逆说法。

四是独特的讽刺。戈尔丁的讽刺主要产生于对现实荒诞性的揭示。他的主人公为了正义或辨明真情而奔走,但经常是陷入一种令人啼笑皆非的困境。他越是挣扎,就越陷得深,甚至最后送命了事。戈尔丁小说中的讽刺意味往往与苦涩的幽默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如《蝇王》的结尾,虽然拉尔夫和小伙伴们得救了,但他回想起这几天的恐怖生活,禁不住号啕大哭,他痛哭童心泯灭,他痛哭人性凶残,而他们身后原子大战仍在继续,这就是一种对战争的讽刺。

五是平淡、拙朴、凝重和冷漠的叙述风格。戈尔丁写的经常是一个在扑朔迷离的氛围中展开的荒诞故事,有时给人一种神秘和阴沉恐怖的感觉。写这种内容,作家当然不可能使用简练明快的语言。其小说的语言风格特点是:平淡中透着冷漠,拙朴中透着凝重。这种语言风格与作品内容的朴素无华最相适应,但更主要的,这是戈尔丁作为作家的独特风格。当然,这种风格的形成同作家对生活的认识和感悟有关。现实生活的残忍,人与人之间的冷酷,他是体会至深的。这位陷入深深痛苦与困惑之中的作家在创作他的寓言性小说时表现出的这种语言风格是完全合乎逻辑的。

戈尔丁富有独创性的作品,是特定历史时期的产物。他以独特的艺术形式表现了现代世界人们所体验的各种痛苦感受,如灾难感、陌生感,特别是恐惧感和无能为力感,故而被视为一代文学宗师。

影响贡献

戈尔丁在西方被称为“寓言编撰家”,他运用现实主义的叙述方法编写寓言神话,承袭西方伦理学的传统,着力表现“人心的黑暗”这一主题,表现出作家对人类未来的关切。他早年受哥伦比亚先锋派创始人爱德华多·萨拉梅亚·博尔达的熏陶,后来接受了乔依斯、卡夫卡、福克纳等西方现代派作家的影响,在创作中又采用了阿拉伯神话故事和印第安民间传说的技巧,兼容并蓄,逐渐形成自己的风格。他善于把现实主义的场面、情节和完全出于虚构的幻想情境有机融为一体,通过光怪陆离的魔幻世界的折射,表现活生生的社会现实。

他的小说作品富含寓意。他的作品广泛地融入了古典文学,神话,基督教文化以及象征主义。戈尔丁作品的主题一般是与黑暗邪恶有关,但他的小说中也表达一种昏暗的乐观主义。戈尔丁相信基督教的原罪说,认为人类的本性是邪恶的,认为是人把恶带到了世上,于是试图从人本身的缺陷来寻找社会问题的根源。这是他思想上的局限性。然而,他对人生的探讨是积极的。他的作品富有哲理,富有想象力,题材多种多样,风格各不相同。他经常运用寓言、比喻、象征等艺术手段,并引用《圣经》和神话传说,来创造现代神话,揭示人类文明的脆弱。由于他往往采用象征手法表现严肃主题,故而被人们称为道德家和寓言家。

戈尔丁用他特有的沉思与冷静挖掘着人类千百年来从未停止过的互相残杀的根源,他的作品设置了人的原善与原恶、人性与兽性、理性与非理性、文明与野蛮等一系列矛盾冲突,冲突的结果令人信服地展现出文明、理性的脆弱性和追求民主法治秩序的难度,说明了人类走向专制易,奔向民主社会难的道理。在欲望和野蛮面前,人类文明为何显得如此草包如此不堪一击,由于他的小说“具有清晰的现实主义叙述技巧以及虚构故事的多样性与普遍性,阐述了今日世界人类的状况”,1983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他获奖的主要因素就是《蝇王》在创作上取得的巨大成就。

我国上市公司现金股利政策影响因素的文献综述

我国上市公司现金股利政策影响因素的文献综述 会计研一20101311 黄晓纯 股利政策一直是理论界及实务界研讨的问题,现金股利又是股利分配的主要方式,对现金股利的行为研究非常重要,特别是自米勒和莫迪利安尼1961年提出股利与企业价值无关理论以来,学术界不断对他们的理论提出挑战。用代理理论解释股利政策是现代股利理论研究中的主流观点。学者对现金股利政策影响因素的研究大多集中内部因素、外部因素和股东意愿方面,其中在公司内部因素颇多,多采用实证研究,多选取一些可量化的指标上,如盈利能力、资本成本、现金流量、控股股东、上年的现金股利、资本结构、流动比率、市盈率、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应收账款周转率等。 刘淑莲,胡燕鸿(2003)以上市公司派现能力和投资机会的角度分析现金分红决策的影响因素为切入点,以2002年6月深沪两地上市的1179公司中,按照25%的比例共随机选取了在2000年底以前上市的299家公司作为样本,并剔除该年已经被ST、PT的股票。提出派现能力假设和投资机会假设,选取了每股收益、净资产收益率、每股经营净现金流量、每股股权自由现金流量、每股净现金流量、每股红利、股利与经营现金流量比例、股利与股权自由现金流量比例、资产负债率、非流通股比例、资产总额12个变量,分析了这些变量与现金分红的相关性,主要采用分类统计和回归分析方法,利用SPSS统计软件和EXCEL软件对原始数据进行加工处理,以验证我们提出的假设。首先对每股收益、股权自由现金流量、经营净现金流量、每股现金流量进行了描述性分析,又按照现金分红大小排序,分成11个子样本组,并且按照不同的股利支付比率(EPSR、FCFER)进行分类统计,发现上市公司是通过配股融资和发行新股解决分红现金不足的问题,最后将个样本的均值对个变量进行相关性检验,又得出结论中国上市公司现金分红一般不超过会计收益或账面利润,但相当一部分公司的现金分红超过其股权自由现金流量,其分红的现金来源于配股融资,且中国上市公司现金分红和决策当期的每股收益和资产规模呈正相关,与资产负债率呈负相关。在与现金流量指标的关系上,现金分红和经营现金净流量的关系相对较密切,股权自由现金流指标的解释性很差,以及相对来说,高ROE、高ONCF和高分红的公司,大多为传统产业,高ROE 和低ONCF公司中分红较少的公司一般属于高科技行业,这表明现金分红与投资收益率和投资机会有关。 尹憬(2006)以沪市2004年度发放了现金股利的492家上市公司为样本来研究影响中国上市公司现金股利发放的因素,假设股权集中度、盈利能力、上年度现金股利的发放情况、公司规模、每股净资产、负债比率为主要因素,即假设股权越分散,每股现金股利越高,以及盈利能力越强,每股现金股利越高,上年度每股现金股利越高,当年每股现金股利越高,公司规模越高,每股现金股利越高,每股净资产越高,每股现金股利越高,负债比率越高,每股现金股利越低六大假设,选取了公司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和第二大股东的持股比例之差来反映股权集中度,用每股收益和净资产收益率来反映公司的盈利能力,用03年发放过现金股利反映现金股利的持续性,用总资产的对数来表示公司的规模,每股净资产和资产负债率用相应的公式来表示,建立多元回归模型,运用多元回归方法,运用了多重共线性检验、异方差检验、以及自相关检验,在对假设作出判断的基础上,进行了原因分析,最后得出结论,接受假设盈利能力越强,每股现金股利越高,每股净资产与现金股利正相关,负债比例

成功团队文献修订版

成功团队文献修订版 IBMT standardization office【IBMT5AB-IBMT08-IBMT2C-ZZT18】

成功团队文献探讨 成功团队的特质: Larson & LaFasto (1989)在 Teamwork: What Must Go Right/What Can Go Wrong.认为一个运作有效的团队,基本上具有以下八项特性: 1.清楚而令人振奋的目标(a clear, elevating goal) 高绩效团队应有清楚易懂的目标等待完成,而且这些目标可以使成员相信最后一定能得到很有价值的成果。 2.以结果为导向的团队结构(results-driven structure) 此种结构包含:清楚的角色与责任、有效的沟通系统、侦测个人绩效及提供回馈的方法、强调以事实为基础的判断。 3.有能力胜任的成员(competent members) 团队要成功很重要的因素是慎选团队成员,而成员应具有两项必备的能力,其中技术能力(technical competencies)是任何团队最起码的能力要求;而个人能力(personal competencies)则是个人沟通、陈述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4.一致的共识(unified commitment) 成员对于团队所要追求的共同目标要能达成共识,因而能贡献出自己的热诚及努力。 5.合作的气氛(collaborative climate) 成功团队的本质就是团队之间的合作。要塑造一良好的工作气氛,应该要注意的要素如:诚实、开放、尊重及言行一致等基本条件。

6.卓越的标准(standards of excellence) 团队绩效必须有一明确而有意义的标准,当然团队的绩效是靠成员的集体努力,因为有达到高标准的压力,才能造就卓越的团队。 7.外界的支持与认同(external support and recognition) 团队需要靠外界来提供资源及协助,同时对团队的成就予以认同,也就是在奖赏及报酬制度上要很明确。 8.有效的领导(principled leadership) 适当的领导者对团队合作会产生很大的效应,有效的领导者能使成员追随,共同为组织的愿景及目标努力,同时也能为组织的变革从事规划及设定议程。 Carr (1992)在 Teampower:Lessons from America’s Top Companies on Putting Teampower to Work.认为一个成功的团队有八项特性 1.支持团队合作的共享价值(shared values that support teamwork) 对互信、共识、尊重、合作等价值信仰不渝。 2.清楚而有价值的目标(clear, worthwhile goals) 团队的建立本就有其目标存在,而唯有此项目标值得去努力时,团队才有成功的可能。 3.每位成员都很重要(genuine need for each member of the team) 团队需要每位成员贡献自己的才能,如此才能达成团队的目标,所以每位成员都很重要,而且要尽其所长。 4.对目标的承诺(genuine commitment to the goals)

文献综述 完整版

文献综述 近十年白居易诗歌平淡美研究综述 一、国内外研究现状概述 近十年来关于白居易的研究也是古代文学研究领域的一大趋势。主要集中在白居易的诗歌研究、散文研究、思想研究、生存哲学研究等4个方面。据不完全统计,近十年来关于白居易研究的著作大致有陈友琴《白居易资料汇编》(中华书局,2005年再版)、付兴竹《白居易散文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年版)、刘维,焦淑清《白居易传》(辽海出版社,2009年版)、蹇长春《白居易评传》(南京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等4部;研究论文达4500多篇,其中硕士学位论文余篇、博士学位论文余篇。研究领域得到很大的拓展,研究视角和方法更加多元化,研究观念也较为开放自觉。近十年来白居易研究主要的研究方向体现在白居易的诗歌研究、散文研究、思想研究、生存哲学研究等4个方面。 在白居易研究的多个方面上,成就较为突出地是关于诗歌的研究。据不完全统计,十年来关于白居易诗歌方面研究的著作有乔立智《白居易诗歌词汇研究》(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付兴林,倪超《<长恨歌>及李扬题材唐诗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3年版)、张中宇《白居易<长恨歌>研究--中华文史新刊,2005年版》、胡奇光《中国古代语言艺术史》(上海人民出版社,2010年版)等4部;研究论文达200篇,其中硕士学位论文50余篇,博士学位论文达4篇。涉及的研究范围很广泛,在研究视角与方法上呈现多样性,在观念上也比先前更为开放自觉。近十年来白居易诗歌研究的主要内容多体现在诗歌对后世文学的影响研究、诗歌语言词汇研究、诗歌意象研究、诗歌对外翻译研究、审美研究等5个方面。在不同程度上,都取得了相应的成果,50多篇硕博学位论文对白居易诗歌的相对应之处都进行了深入的探讨研究,整体上对全面了解白居易及其诗歌做出了较大贡献,对白居易集的

文献综述 完整版

XXX大学 文献综述 ***届 离子液体+ 溶剂二元体系电导率、表面 张力物性研究进展 学生姓名XXX 学号XXX 院系XXX 专业XXX 指导教师XXX 填写日期XXX 离子液体 + 溶剂二元体系电导率、表面 张力物性研究进展

摘要 离子液体作为一种新型的绿色溶剂,其物理化学性质的研究受到了普遍的关注,采用离子液体与各类溶剂形成二元体系研究究引起了全世界研究者的关注。针对离子液体二元体系常规理化性质的研究有利于了解离子液体的结构特性及新型离子液体的开发。离子液体二元体系的理化性质除受到温度和离子液体本身结构的影响外,还受到二元体系中溶剂极性和各组分含量等的影响。本文综述了离子液体的电导率、表面张力的研究进展。研究发现大部分离子液体的表面张力γ随温度升高而减小,同一种离子液体浓度越高,表面张力越小,表面张力随含水量的增加而增加;离子液体在相同温度下电导率随浓度的增加而增大,相同浓度下电导率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关键词:离子液体;电导率;表面张力 离子液体具有与传统有机溶剂截然不同的性质和特点,其化学稳定性好、溶解性好、熔点低、不易挥发、可传热、可流动、对环境污染少,可作为绿色溶剂用于化学反应和分离过程,近年来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和被广泛应用,例如精细化学品合成、高分子聚合物及有关合成、分离萃取、消除环境污染、太阳能电池和燃料电池等[1]。离子液体成为国内外研究的热点之一,目前已广泛应用于催化、材料和萃取分离[2-5]等领域由于离子液体所具备的这些优点,近年来离子液体越来越多地被作为一种可设计的功能型分子,即所谓的功能化离子液体(TSIL)。功能化离子液体是指在阳离子或阴离子上引入官能团的离子液体,但其与离子液体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由于功能化离子液体的核心离子与官能团影响着反应过程,与溶解于其中的溶质产生相互作用,导致最终过程优化的实现,更加符合实验和工业需求而受到重视。 本文结合国内外的研究情况,不仅对离子液体+溶剂二元体系表面张力实验测定工作进展做了归纳,还对电导率方面的研究做了相应的综述。 1.离子液体+溶剂二元体系表面张力 目前,关于离子液体表面张力的研究还十分有限,表面张力是表面化学中最

文献综述的类型

文献综述是"一种在分析、比较、整理、归纳一定时空范围内有关特 定课题研究的全部或大部情报的基础上,简明的类述其中的最重要部分,并标引出处的情报研究报告"。文献综述的定义包含三个基本要素:首先,文献综述反映原始文献有一定的时间和空间范围,它反映一定时期内或是某一时期一定空间范围的原始文献的内容。其次,文献综述集中反映一批相关文献的内容。其它二次文献如题录、索引、文摘、提要等一条只能揭示一篇原始文献的外表信息或内容信息,且各条目之间没有联系,而综述一篇可集中一批相关文献,且将这批文献作为一个有机整体予以揭示,信息含量比二次文献多得多。第三,文献综述是信息分析的高级产物。书目、索引等是对原始文献的外表特征进行客观描述,不涉及文献内容,编写人员不需了解原始文献的内容,也不需具备相关学科的基础知识;提要、文摘是对原始文献的 内容作简要介绍和评价,编写人员需要具有相关学科的一些基础知识,以识别和评价原始文献;文献综述则要求编写人员对综述的主题有深 入的了解,全面、系统、准确、客观地概述某一主题的内容。运用分析、比较、整理、归纳等方法对一定范围的文献进行深度加工,对于读者具有深度的引导功能,是创造性的研究活动。 文献综述的类型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对文献综述进行划分,最常见的方法是根据文献综述反映内容深度的不同即信息含量的不同划分按照文献综述信息含量的不同,可将文献综述分为叙述性综述、评论性综述和专题研究报告三类。

叙述性综述是围绕某一问题或专题,广泛搜集相关的文献资料,对其内容进行分析、整理和综合,并以精炼、概括的语言对有关的理论、观点、数据、方法、发展概况等作综合、客观的描述的信息分析产品。叙述性综述最主要特点是客观,即必须客观地介绍和描述原始文献中的各种观点和方法。一般不提出撰写者的评论、褒贬,只是系统地罗列。叙述性综述的特点使得读者可以在短时间内,花费较少的精力了解到本学科、专业或课题中的各种观点、方法、理论、数据,把握全局,获取资料。 评论性综述是在对某一问题或专题进行综合描述的基础上,从纵向或横向上作对比、分析和评论,提出作者自己的观点和见解,明确取舍的一种信息分析报告。评论性综述的主要特点是分析和评价,因此有人也将其称为分析性综述。评论性综述在综述各种观点、理论或方法的同时,还要对每种意见、每类数据、每种技术做出分析和评价,表明撰写者自己的看法,提出最终的评论结果。可以启发思路,引导读者寻找新的研究方向。 专题研究报告是就某一专题,一般是涉及国家经济、科研发展方向的重大课题,进行反映与评价,并提出发展对策、趋势预测。"是一种现实性、政策性和针对性很强的情报分析研究成果"。其最显著的特点是预测性,它在对各类事实或数据、理论分别介绍描述后,进行论证、预测的推演,最后提出对今后发展目标和方向的预测及规划。专题研究报告对于科研部门确定研究重点和学科发展方向,领导部门制定各项决策,有效实施管理起着参考和依据的作用。这一类综述主

科技型中小企业资本结构问题研究文献综述.doc

科技型中小企业资本结构问题研究文献综 述 摘要:对企业资本结构的相关理论进行梳理总结,并结合各个时期学者的研究,结论为科技型中小企业资本结构研究提供理论基础,也便于科技型中小企业资本问题的研究。 关键词:资本结构;科技型中小企业 1引言 为了进一步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的研发创新,从而使得这些企业能够更好地为国民经济做贡献。但是目前这类企业面临融资难的困境。因此了解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投入要素对融资结构选择的影响以及探讨企业最优资本结构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将融资结构的相关文献进行梳理总结。 2资本结构相关理论 2.1经典资本理论 经典资本理论包括MM理论、Miller均衡模型、权衡理论等。MM理论认为如果企业具有相同风险那么它的价值将不会受到负债的影响,如果增加了所得税这个因素,企业的价值就会随着它的负债的增加而增加。所以说,企业的负债越多,企业价值也会相对越大。接下来Miller均衡模型这一理论是上一理论的进一步的发展完善。此理论认为个人所得税可能会起到消除一些税盾的作用但是其作用是较小的,所以不能将税盾带来的收益完全消除。所以,如果某个时期的债权投资的税率大于股权投资的税率收益的时候,用这个模型进行计算时有负债企业的价值时计算出来的结果表明的企业价值会比之前的理论研究的结果偏小。后

来的权衡理论说明因为税务问题和负债多的问题,企业的要承担的风险和费用就会增加,使企业出现严重的财务危机,甚至造成企业可能会较难存活的情况,这样一来大大降低它的市场价值。因此,虽然企业存在最优资本结构,但是企业最佳融资结构应当衡量负债带来的收益和风险成本的多少以后再做出选择。 2.2现代资本结构理论和信息传递理论 现代资本结构理论认为,融资结构和管理者的利益相挂钩所以它可能会影响管理者的经营能力和管理水平,这样一来就可能影响企业的发展和本身的价值。可以看出企业的最优资本结构是当边际股权代理成本等于边际债务成本时的资本结构。信息传递理论认为信息是不对称的存在,这样的情况就没有达到激励外部投资者的效果。也会影响内部投资决策。 以上是本人对一些资本结构的现有理论进行的梳理总结。 3公司研发与资本结构相关的研究 Branderandlewis(1986)用博弈法研究公司战略对资本结构的影响。他们设计了一个模型,规定两个企业在第一个时间段选择自己需要的融资结构,然后让他们在第二个时间段做出要如何产出的决定。如果企业因为高负债而选择风险比较高的产出决定,那么这两家公司都因为做出了高水平的债务的选择而把自己要做作出高产量的决策传递给竞争对手。当他们达到纳什均衡时,说明这两家的决策产量都更加冒险。 从以往研究的数据类型的角度来看,大部分是采用面板数据(Hall,1992;Opler和Titman,1994;Rahhim和Pascal,2001;汪晓春,2002;柴斌锋,2011;王亮亮,王跃堂,2015),并且立足于中观层面,即行业层面(Hall,1992;Opler和Titman,1994;Rahhim和Pascal,2001;汪晓春,2002;柴斌锋,2011;

关于影响师幼关系的因素的文献综述

关于影响师幼关系的因素的文献综述 09学前(2)邵冰青00915517 国内外学着对影响师幼关系的因素做了很多研究。幼儿自身特点、家庭、教师的特点以及幼儿和教师的互动环境都影响着师幼关系的形成。 一、与幼儿相关的影响因素 幼儿作为互动的主体,其自身的特点以及所处家庭的特点影响着互动的形成。研究表明,开朗、外向、行为积极地幼儿易与老师形成良好的互动。Fein,Gariboldi,Boni(1993)的研究结果表明,幼儿气质内向或是外向直接关系着他们和老师的互动情况。Brophy,Good认为,教师会格外关心那些与自己亲近的幼儿,而这些幼儿多是积极行动,成绩优异,能够表现自己的孩子。除了幼儿自身的气质外,幼儿与父母的亲子关系也影响着互动的结果。Erickson,Pianta(1989)指出,在进入幼儿园之前,幼儿与父母之间的情感依恋情况,影响着幼儿的学习与环境适应能力,从而影响到幼儿与教师之间的互动。 二、与老师相关的影响因素 师幼关系还受到教师自身的特征,教师的教育观念等地影响。Rimm-kaufman(2002)的研究显示,教师对儿童的敏感反应是与儿童在课堂的积极调节紧密相关的,并且儿童与更敏感的老师进行互动比与不太敏感的老师互动显示出更多的主动行为。此外,奉行“以儿童为中心”的教育观念的老师更能幼儿形成良好的互动。Kagan,Smith(1988)通过研究得出结论,奉行“儿童中心”的教师比奉行“教师中心”的教师进行互动的时间更长,频次更多,对幼儿行为更为敏感。 三、与互动环境相关的影响因素 国外新进研究表明,班额的大小会对师幼互动发生影响。Rimm-kaufman(2002)研究显示,初期被划分为勇敢的儿童在班额较大的课堂中更容易出现拒绝任务的行为,更可能讲话,更可能向教师提出请求。Blatchford(2003)研究显示,在小班教学中,教师与幼儿的互动更为流畅,更富有个性化,但在大班教学中,幼儿更可能与同伴进行互动,而与老师互动减少。此外,幼儿园处于的环境中的噪音,卫生情况也对师幼互动的形成有一定影响。贾克(2000)研究表明,幼儿园处于的地区往往噪音级别很高,容易影响幼儿的情绪,老师也更易产生怠倦感。

(创业指南)创业团队文献整理与评析

创业团队文献整理与评析 政大科管所博士班詹子莹指导老师温肇东 目录 壹理论发展背景与缘起 (2) 贰创业团队的定义及其重要性 (3) 参创业团队理论之相关文献评析 (5) 3-1创业团队的研究构面与研究议题归纳 3-2创业团队的决策程序 3-3创业团队的构成 3-4创业团队的功能与稳定 3-5创业团队的绩效 肆理论特色与研究方法 (10) 4-1理论特色 借用其它领域的理论来说明 问题点 4-2研究方法 研究构面 国内创业团队的研究现况 研究方法的批评 研究方法的困难--操作性衡量 诘语 (14) 文献 (15) 摘要 本文主要在于整理并评析创业理论中的创业团队研究的发展概况。首先,本文对创业团队研究的发展缘起以及目前研究的现况做个重点扼要的说明,并解释它对创业理论的意含与贡献,其次,则是将创业团队理论之相关文献评析做一重点回顾,尤其是创业团队的研究构面与相关研究议题等归纳,用以展现创业团队被研究者所观察的不同面向,最后则是对目前创业团队理论发展的情况以及矛盾点提出讨论,尤其是在研究方法上的瓶颈有较长篇幅的讨论,在在显示出目前创业团队理论未来发展的机会与瓶颈。 关键词New Venture Team(NVT) 、Entrepreneurial Team

个人创业家的迷思(the myth of lone entrepreneur)到创业团队的研究 很多文献和实证研究多着重于个人创业家的人格特质和行为。将创业视为单一创业家的活动,藉由成功创业家的身上找出一些特定且具代表性的人格特质和行为的研究,来预测一个人未来是否是成功的创业家以及企业创业绩效,然而,最近的实证研究结果显示,成功的创业家并无共通的特色,此外,创业团队比个人创业家更能解释创业绩效,于此,在80代末期,创业团队开始成为研究者的焦点而非个人英雄创业家。除此之外,创业团队之所以得到研究者的注意,其实得力于当时相关背景的推波助澜: 一是当时高阶管理团队已经成为策略管理研究中的一项有趣的研究主题,这领域的研究刺激了创业团队研究的发展和理论的借用; 二是当时美国因应日本的威胁所提倡的「合作式的创业精神(collective entrepreneur)」解决国家竞争力的途径,如Robert Reich(1987)”Team as hero”一文中所提及的「经济的成功来自于具有天份、热情和共识的团队所创造,而非透过个人英雄创业家的迷思」,尤其是80 年代末期,策略理论已有明显重大的改变,代之而起的是以合作为基调的策略联盟或合作网络,因此团队的概念渐成为焦点。 最后,不可忽略的是当时高科技创业的蓬勃兴起,其中发现团队创业是当时的现象,而过去国内外有关创业团队的相关研究较少,主要是由于过去创业团队在一般的创业过程中不易显出其重要性,然而高科技产业的创业过程中创业团队的重要性较容易被突显出来,这主要跟高科技产业的产业特性有关,在高科技创业的历程中,由于所需的技术能力往往单凭创业者一个人是不够的,必须要有各种不同技术的人员才能拥有足够的技能能力,且是因应激烈环境的方法,因此在创业的初期通常是以创业团队的形式,以两个以上的成员共同创业,因此,创业团队对高科技创业的影响是极为重要的。 创业团队研究概况 创业团队在创业的研究方面仍属于新的领域。创业团队的研究数量稀少且缺乏严谨深入的实证研究。很多证据都显示,一个优良的创业团队是创业成功与失败的企业中最大的因素,然而创业团队的研究并没有因为它的普及性以及它对创业成功绩效的影响而得到学者们的青睐。Bettenhausen(1991)分析1986-1990五年来关于团体和团队工作相关的文章,发现对于创业团队成员的主题缺乏实证研究。Kamm,Shuman,Seeger和Nurick(1990)提到尽管知道创投业者对创业团队的重视,但关于此议题的研究却很匮乏。虽然有一些关于创业团队的研究文献,但整体说来数量很少,很少人对创业团队的组成和维护多加着墨,且多大是轶事趣闻,缺乏理论的基础,因此需要系统性、描述性的研究去定义创业团队受哪些构面所影响,以及组合创业团队所需的成本与问题及解决这些问题的策略。此外,很少用深度实证研究来探讨创业团队的动力学。 之所以数量稀少的原因,可能是: Kamm,Shuman,Seeger和Nurick(1990)认为原因之一是可能是研究者大多认为个人创业和团队创业之间并没有差异。 Waton,Ponthieu和Critell(1995)认为有以下三点原因: 1.创业团队的研究较难吸引到研究参与者的注意

可行性研究文献综述

可行性研究文献综述 一、可行性研究简介 可行性研究一词源于英语feasibility study,字义就是行得通,有可能成功的意思。自20世纪30年代作为一种组织管理方法对工程项目进行评价,使美国田纳西河流域开发项目获得成功之后,可行性研究这种仅限于经济评价的报告在工业发达国家成为建设项目开发程序的一个环节。 工业项目可行性研究就是投资工业项目决策前的活动,就是在事件没有发生之前的研究,就是对事务未来发展的情况、可能遇到的问题与结果的估计,具有预测性。因此,必须进行深入的调查研究,充分的占有资料,运用切合实际的预测方法,科学的预测未来前景。 对于投资额较大,建设周期较长,内外协作配套关系较多的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的工作期较长,为了节省投资,减少资源浪费,避免对早期就应淘汰的项目做无效研究,一般将可行性研究分为机会研究、初步可行性研究、可行性研究(有时也叫详细可行性研究)与项目评价决策四个阶段。机会研究证明效果不佳的项目,就不再进行初步可行性研究;同样,如果初步可行性研究结论不可行,则不必再进行可行性研究。 随着科学技术、市场经济与管理科学的高度发展,在不断总结过去经验的基础上,可行性研究理论也得到了不断的完善与发展,至今已成为世界公认的项目评价方法。在项目投资决策之前进行可行性研究,不但有助于减少或避免项目投资失误,而且有助于项目的顺利实施与推进,总的说来,可行性研究对于项目投资决策有着以下非常重要的作用: 作为项目建设立项的依据,作为向银行申请贷款或筹资的依据,作为工程设计与建设的依据,作为向当地政府与环保部门申请建设执照的依据,作为本工程建设补充基础资料的依据,作为项目与各有关部门签订合同或协议的依据,作为核准采用新技术、新设备研制计划的依据,作为企业安排项目计划与实施的依据。 二、国外可行性研究的发展历史 西方最早推行可行性研究方法的就是美国,通过采用这套方法,实现了对河流流域地区良好的开发与综合利用,二战后,随着现代科学技术与管理科学的高度发展,技术经济问题越来越复杂,为了开发新产品,减少投资风险,需要采用科学方法对项目实施进行预测、分析、论证。因此20世纪60年代以来,可行性研究迅速成为投资决策前的一个普遍工作阶段,并且形成了一整套系统理论的科学方法。这种方法在以世界银行为代表的国际经济组织对发展中国家的贷款或援助项目中迅速推广。 在19世纪至20世纪50年代中期,国外主要就是运用简单的财务评价方法通过对项目的收入与支出进行比较来判断项目的优劣。随着社会的发展,简单的财务评价已不能满足社会、政府与企业对项目投资决策的多元化需求。于就是,法国工程师让尔·杜比提出了“消费者剩余”的思想并在1844年发表了“公共工程效用的评价”一文。之后英国经济学家A·马歇尔正式提出了“消费者剩余”的概念,这种思想发展成为现在费用-效益分析的基础,构成了

文献综述英文版

Title :Magnetic motor shell stamping process and die design Author:yu Department of Materials "Magnetic motor shell stamping process and die design" literature review Abstract摘要 By read these references and documents, in-depth understanding of the contemporary mold of advanced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 and metal forming technology, a number of instances of mold design and the understanding and learning, to further study the method of stamping die design, die design and thus have a directionalguidance.As used in this design and drawing die punching die and so on, through the design of the book related to mold in-depth study, this drawing die and the punching die and so the design methods have shape.These references and documents, the design of low-cost high-accuracy die with directional guidance. Keywords: Mold advanced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 Mold Manufacturing Trends Drawing Punching CAE Die Materials Prices Preface前言 As China's economic integration with the world economy,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basic industries, mold manufacturing industry is also developing fast.In the current economic situation, people pay more attention to efficiency, product quality, cost, and new product development capabilities.The innov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mold manufacturing concern. 1.1 The history of the development of mold Archaeological discoveries in China, as early as 2,000 years ago, China has been used to make bronze stamping dies to prove that in ancient China stamping die stamping and achievements to the world's leading.In 1953, the Changchun First Automobile Works in China for the first time established a stamping plants, the plant began manufacturing cars in 1958, cover mold.60 years of the 20th century began producing fine blanking dies.In walked a long path of development temperature, the present, China has formed more than 300 billion yuan (not including Hong Kong, Macao and Taiwan statistics) the production capacity of various types of stamping dies. 1.2 Development Status and Trends Die Since reform and opening,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the national economy, the market demand of mold growing.In recent years, the mold industry has been the growth rate of about 15% of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industrial enterprises in the ownership of the mold components also changed dramatically, in addition to professional mold factory outside of state-owned, collective, joint ventures, wholly-owned and private has been a rapid development.

人民币汇率的影响因素——文献综述

前言 本人毕业设计的论题是《后危机时代人民币汇率波动的影响因素分析》。早前有些国内外学者对人民币汇率波动的影响因素进行了规划分析,但如今经济已经步入了“后危机时代”,国际贸易保护主义风险加剧,其波动情况值得关注,并且在美联储启动二次量化宽松政策和各国竞相压低本国汇率的外部情况下,中国人民币汇率问题再次被推到了漩涡中心。因此基于“后危机时代”这个大背景,本文的论述对今后把握人民币汇率的波动情况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本文根据早前国内外学者对人民币汇率的研究成果,借鉴他们的成功经验,大胆地将人民币汇率的波动情况置于“后危机时代”背景下来进行研究,对当前理论界和学术界的各种观点进行了全面梳理。本文主要查阅了近几年有关人民币汇率、汇率决定理论及人民币汇率理论的文献期刊。

1 后危机时代 1.1后危机时代的概念 所谓后危机时代(后金融危机时代),就是指随着危机的缓和,而而进入相对平稳期。但是由于固有的危机并没有,或是不可能完全解决,而使世界经济等方面仍存在这很多的不确定性和不稳定性。是缓和与未知的动荡并存的状态。 2009年下半年以来,在全球大规模的经济政策刺激下,世界经济逐渐走出衰退,开始缓慢复苏。主要世界组织和预测机构对世界经济的发展趋于乐观,连续几次上调预测结果。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于2010年1月26日公布的《世界经济展望》中预测2010年全球经济增长3,9%,高于该组织2009年10月预计的3.1%;预计2011年全球经济会继续加速增长,预计增幅,预计增幅为4.3%,也高于上次预计的4.2%。其中,2010年美国增长2.7%,欧元区增长1.0%,日本增长1.7%。在金砖四国中,中国增长10.0%,印度增长7.7%,巴西增长4.7%,俄罗斯增长4.0%。全球经济正在进入好于预期的复苏期,不同发展水平的国家表现出不同的经济增长速度。预计未来几年,发达国家经济将保持平稳低速增长,发展中国家将保持平稳较快增长。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预测报告中显示,2010年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2.1%和6.0%,2011年增速将达到2.4%和6.3%。 1.2后危机时代世界经济发展趋势 一是世界市场比危机之前变得更加拥挤。一些主要发达国家在这次危机后会提高储蓄,减少消费。 二是新兴市场将成为世界经济的主体。危机之后,发达国家将有可能出现零增长或负增长,美国、西欧经济不会衰退或者负增长,但会有一段时间的零增长。而发展中国家势头强劲,中国经济增长速度达到8%,印度明年要达到9%,拉美国家明年会有5%左右的增长。 三是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都在回归实体经济。金融永远是和风险相联系的,过去片面强调金融,过度依赖金融。现在各国开始认识到,要积极保持和发展实体经济,才是经济的基础。

(团队建设)成功团队文献

成功团队文献探讨 成功团队的特质: Larson & LaFasto (1989)在Teamwork: What Must Go Right/What Can Go Wrong.认为一个运作有效的团队,基本上具有以下八项特性: 1.清楚而令人振奋的目标(a clear, elevating goal) 高绩效团队应有清楚易懂的目标等待完成,而且这些目标可以使成员相信最后一定能得到很有价值的成果。 2.以结果为导向的团队结构(results-driven structure) 此种结构包含:清楚的角色与责任、有效的沟通系统、侦测个人绩效及提供回馈的方法、强调以事实为基础的判断。 3.有能力胜任的成员(competent members) 团队要成功很重要的因素是慎选团队成员,而成员应具有两项必备的能力,其中技术能力(technical competencies)是任何团队最起码的能力要求;而个人能力(personal competencies)则是个人沟通、陈述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4.一致的共识(unified commitment) 成员对于团队所要追求的共同目标要能达成共识,因而能贡献出自己的热诚及努力。 5.合作的气氛(collaborative climate) 成功团队的本质就是团队之间的合作。要塑造一良好的工作气氛,应该要注意的要素如:诚实、开放、尊重及言行一致等基本条件。 6.卓越的标准(standards of excellence) 团队绩效必须有一明确而有意义的标准,当然团队的绩效是靠成员的集体努力,因为有达到高标准的压力,才能造就卓越的团队。

7.外界的支持与认同(external support and recognition) 团队需要靠外界来提供资源及协助,同时对团队的成就予以认同,也就是在奖赏及报酬制度上要很明确。 8.有效的领导(principled leadership) 适当的领导者对团队合作会产生很大的效应,有效的领导者能使成员追随,共同为组织的愿景及目标努力,同时也能为组织的变革从事规划及设定议程。 Carr (1992)在Teampower:Lessons from America’s Top Companies on Putting Teampower to Work.认为一个成功的团队有八项特性 1.支持团队合作的共享价值(shared values that support teamwork) 对互信、共识、尊重、合作等价值信仰不渝。 2.清楚而有价值的目标(clear, worthwhile goals) 团队的建立本就有其目标存在,而唯有此项目标值得去努力时,团队才有成功的可能。 3.每位成员都很重要(genuine need for each member of the team) 团队需要每位成员贡献自己的才能,如此才能达成团队的目标,所以每位成员都很重要,而且要尽其所长。 4.对目标的承诺(genuine commitment to the goals) 成员对团队目标的真正承诺要去达成,是团队行事的基础,也团队成功的必要条件。 5.目标明确而可衡量(specific, measurable objectives) 团队目标必须明确,使成员了解如何去达成,而目标若要有意义,基本上对其结果必须要有一个明确可衡量的指针。 6.直接、迅速、可靠而有效地对团队做回馈(direct, prompt, dependable, and usable feedback to the team)

文献综述的主要方法

文献综述的主要方法 文献综述抽取某一个学科领域中的现有文献,总结这个领域研究的现状,从现有文献及过去的工作中,发现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和角度。 文献综述是对某一领域某一方面的课题、问题或研究专题搜集大量情报资料,分析综合当前该课题、问题或研究专题的最新进展、学术见解和建议,从而揭示有关问题的新动态、新趋势、新水平、新原理和新技术等等,为后续研究寻找出发点、立足点和突破口。 文献综述看似简单.其实是一项高难度的工作。在国外,宏观的或者是比较系统的文献综述通常都是由一个领域里的顶级“大牛”来做的。在现有研究方法的著作中,都有有关文献综述的指导,然而无论是教授文献综述课的教师还是学习该课程的学生,大多实际上没有对其给予足够的重视。而到了真正自己来做研究,便发现综述实在是困难。 约翰W.克雷斯威尔(John W. Creswell)曾提出过一个文献综述必须具备的因素的模型。他的这个五步文献综述法倒还真的值得学习和借鉴。 克雷斯威尔认为,文献综述应由五部分组成:即序言、主题1(关于自变量的)、主题2(关于因变量的)、主题3(关于自变量和因变量两方面阐述的研究)、总结。 1. 序言告诉读者文献综述所涉及的几个部分,这一段是关于章节构成的陈述。在我看也就相当于文献综述的总述。 2. 综述主题1提出关于“自变量或多个自变量”的学术文献。在几个自变量中,只考虑几个小部分或只关注几个重要的单一变量。记住仅论述关于自变量的文献。这种模式可以使关于自便量的文献和因变量的文献分开分别综述,读者读起来清晰分明。 3. 综述主题2融合了与“因变量或多个因变量”的学术文献,虽然有多种因变量,但是只写每一个变量的小部分或仅关注单一的、重要的因变量。 4. 综述主题3包含了自变量与因变量的关系的学术文献。这是我们研究方案中最棘手的部分。这部分应该相当短小,并且包括了与计划研究的主题最为接近的研究。或许没有关于研究主题的文献,那就要尽可能找到与主题相近的部分,或者综述在更广泛的层面上提及的与主题相关的研究。 5. 在综述的最后提出一个总结,强调最重要的研究,抓住综述中重要的主题,指出为什么我们要对这个主题做更多的研究。其实这里不仅是要对文献综述进行总结,更重要的是找到你要从事的这个研究的基石(前人的肩膀),也就是你的研究的出发点。 在我看来,约翰.W.克雷斯威尔所提的五步文献综述法,第1、2、3步其实在研究实践中都不难,因为这些主题的研究综述毕竟与你的研究的核心问题有距离。难的是第4步,主题3的综述。难在哪里呢?一是阅读量不够,找不到最相

关于企业创新影响因素的文献综述

2018年5月西部皮革理论与研究 关于企业创新影响因素的文献综述 陈园园 (天津财经大学,天津30000) 摘要:创新是转变发展方式、提升科技生产能力的重要手段,也是国民经济发展的核心。这几年来,中国高度重视创新,提出创新驱动的发展战略。企业创新作为创新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相关研究已经成为了国内外学者关注的重点。本文通过总 结国内有关企业创新的研究成果,从影响企业创新的宏观因素和微观因素两个角度总结了现有文献。 关键词:企业创新;宏观因素;微观因素 中图分类号:F27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1 - 1602 (2018) 10 -0051 -02 创新是转变发展方式、提升科技生产能力的重要手段,也是国 民经济发展的核心。这几年来,中国高度重视创新,提出创新驱动 的发展战略。企业创新作为创新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相关研究 已经成为了国内外学者关注的重点。 1宏观因素 蔡竞和董艳(2016)使用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发布的各 城市商业银行的分支机构的数据,结合中国工业企业在2005年- 2007年的数据,对区域银行竞争程度对企业创新行为是否会产生影 响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显示,银行业的竞争性市场结构对企业的 研发创新具有促进作用,而且这种影响在中小企业更为明显。同时,与国有商业银行以及城市商业银行相比,股份制商业银行可以 更好地推动企业进行研发创新。 史宇鹏和顾全林(2013)在建立理论模型的基础上,研究了国 家对知识产权的保护情况对微观企业中创新投入的影响。结果发 现,公司中存在的知识产权侵权的程度会对公司的研发活动产生较 强的抑制作用,而且通过调查与查处并不能完全消除这种负面影 响。另外,知识产权保护的程度对不同公司会产生不同的影响:与 国有企业相比,非国有企业受知识产权保护的影响会更大;高竞争 行业的企业也是。 王文春和荣昭(2014)利用1999 -2007年间35个大中型城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数据,研究了房价上涨对新产品的产量和X&D 投入的影响。结果发现:如果房价上涨越快,那么本土企业创新的 趋势就越弱。 吴超鹏和唐莳(2016)对中国各省对知识产权保护的执法力度 的不同对上市公司技术创新是否会产生影响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 表明:如果政府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大,那么可以提高企业的创 新能力,具体表现为企业专利研究的产出和研发投入增加;同时,加强知识产权执法是通过降低研发溢出损失以及减轻外部融资约束 着两种方式来促进企业创新的。 倪骁然和朱玉杰(2016)发现,加强劳动保护可以使企业的创 新创新活动增加。他们以2008年《劳动合同法》的实施为基准,建立了双重差异模型。结果显示,在《劳动合同法》实施以后,劳 动密集型企业的创新投入大幅增加。同时,企业的创新产出也显著 增加。另外,本文的结论在创新需求和竞争程度较高的行业,以及 在民营企业中更为突出。 苏依依和周长辉(2008)吸收和整合了企业行为论与组织生态 学这两个理论,深入探讨了产业集群是否会对企业创新产生促进作 用。首先,从企业行为理论这个角度来看,集群预期为集群公司提 供了绩效评估的基准,这反过来影响了公司的创新决策。其次,从 组织生态学的角度看,集群生态系统的动态演化将影响集群企业对外部环境的感知,从而影响企业的创新决策。同时,他们实证分析 了基于2002 -2003年中关村科技园区高新技术的数据。结果表明,企业绩效低于集群预期,集群企业采用高强度研发的可能性较大。 林炜(2013)运用内生增长模型以及知识生产函数来分析了劳 动力成本上升是否会对公司创新能力产生影响。他利用1998 -2007 年间的中国工业企业数据进行研究,计算了制造企业的创新能力对 于劳动力成本的激励弹性系数。结果发现,公司的创新能力与劳动 力成本呈现出正向变动的关系。 张峰等(2016)根据2012年世界银行对中国民营制造企业的 调查数据,研究了非正规部门的灰色竞争是否会对企业创新决策产 生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非正规部门的存在以及其灰色竞争行为确 实会阻碍正规企业的自主创新,促使正规企业转向模仿。但与此同 时,企业间的合作创新并没有受到影响。同时,非正规竞争的抑制 作用在监管较严的地区更为严重,而在资源丰富或知识产权保护较 强的地区并不是很严重。 江轩宇(2016)结合实施创新驱动型发展战略和深化我国政府 分权改革的现实背景,讨论了地方国有企业金字塔结构对企业创新 的影响。结果发现,地方国有企业的金字塔结构与企业创新呈现出 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这表明政府分权能够有效提高公司的创新能 力。另外,减轻政策负担,增加创新资源,放宽工资控制,增加创 新意愿等措施也是促进企业创新的有效方法。 2&观因 王姝勋等(2017)采用倾向得分匹配法以及双重查分法,检验 了2006 -2011年中国上市公司采用期权激励是否会对企业创新产生 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期权激励这一措施增加了公司的专利产量,而且增幅高达30/。进一步研究发现,这一效应在非国有企业以及 期权行权期较长的公司中更加显著。 余琰和李怡宗(2016)分析了以高息委托贷款为代表的影子银 行对企业创新活动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年内从事高息委托贷款 使公司未来的专利产出水平和投资水平降低了,同时,未来营业利 润资产收益率较以前更低,而营业外利润资产收益率变得更高。 周黎安和罗凯(2005)运用1985年至1997年的中国省级面板 数据,研究了中国企业规模和创新的地域差别问题。结果发现,在 中国,企业规模能够对创新产生明显的促进作用,但这种关系在非 国有 业更显著。这表明 业 与 业 的关系 立在一定的公司治理结构上。简单的规模化和集团化并不能保证公司 能够 。 鞠晓生等(2013)利用1998年至2008年的数据进行研究,发 现,由于存在较高的调整成本和比较 (下转第53页) 作者简介:陈园园(1994-),女,汉族,江苏盐城人,管理学硕士在读,天津财经大学会计学专业,研究方向:会计理论与方法。 5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