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文学史——中日文学作品中的女性[1]

合集下载

文化视野下日本文学作品中女性形象分析

文化视野下日本文学作品中女性形象分析

文化视野下日本文学作品中女性形象分析作者:秦希来源:《卷宗》2019年第14期摘要:日本传统文化受中国的影响比较大,在语言、服饰方面都可以见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倒影,但这种现象随着日本的近代化,逐渐出现了减弱的趋势。

明治维新后,日本开始步入近代社会,大量学习西方国家的文化政治制度,西化比较严重,在西方文化的冲击下,他们的传统文化也开始受到影响,以女性地位的提升就可以看到这些变化。

日本男女地位的变化在日本文学作品中表现得最为明显,本文对日本文学作品的女性形象进行举例说明。

关键词:文化视野;日本文学作品;女性形象日本在“黑船事件”之后,全国展开了一场声势浩大的“西化”改革,从天皇开始,整个日本自上而下都在学习西方科技、制度和文化,大量西方技术被引进日本国内,西式建筑也纷纷拔地而起。

在这场改革中,日本的传统文化受到了很大的冲击,很多地方发生了变化。

从18世纪开始,女性自由平等的思想开始在日本流行,并随着近代改革趋向高潮,这一时期的很多文学作品都反映了日本国内倡导男女平等的思想,这些作品大多表现女性的悲惨命运,呼吁女性一起努力,获得解放,对传统的男女不平等思想造成了很大的冲击。

以下内容主要是选取芥川龙之介和樋口一叶的作品,并对里面的女性形象进行分析。

1 芥川龙之介作品中的女性形象分析芥川龙之介是一个书香门第出身的作家,他从小就受到了文学的熏陶,并逐渐走向文学创作。

芥川龙之介的文学造诣非常突出,他经常借用以前的旧例子,来隐喻当代人性的善恶,尤其是对女性形象的研究,更形成了一种独特的视角。

1.1 《罗生门》中的老太婆形象《罗生门》是芥川龙之介第一部正式小说,这部小说的创作灵感主要源自于《今昔物语》和他中学阶段看多的一些古典小说,在他早期的创作阶段,有不少作品都进行过女性形象的塑造,但是影响力以《罗生门》最大。

《罗生門》的实际写作背景其实是在作者失恋的时候,现实中两人相爱,却因为彼此身份的差异导致恋爱失败。

基于这种背景,《罗生门》的写作动机很有可能是一种对社会现状的抨击,除了这部作品,其他的大多作品都是充满了灰色格调,这与他的经历有很大的关系。

日本文学作品中的女性形象分析

日本文学作品中的女性形象分析

日本文学作品中的女性形象分析日本文学作品一直以其独特的文学风格和丰富的情感内涵吸引着读者的目光,而其中的女性形象更是作为文学作品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以其多样性和深度令人印象深刻。

在日本文学中,女性形象常常表现为坚强、温柔、独立、聪慧等多面的特征,展示着女性在不同社会背景下的生存状态和个性特征。

本文将从古典文学至当代文学,对日本文学作品中的女性形象进行分析,并探讨其所反映的社会和文化变迁。

在古典文学作品中,女性形象常常被描绘为顺从、贤淑、忠贞的妻子和母亲。

例如《源氏物语》中的紫式部和《枕草子》中的清少纳言都是古代文学中塑造的经典女性形象。

她们以其美丽、聪慧和顺从的特质,体现了当时社会对女性的期望和价值观。

在这些作品中,女性被赋予了忠贞贤淑的品格,成为了男性主角心目中的理想之人。

即便在古代,女性形象也不乏坚强和勇敢的一面,如《比叡山》中的女武士铃木宗子,展现出了女性在困境中的果敢和决断力。

随着社会的变革和文化的发展,日本文学中的女性形象也逐渐呈现出了多样性和复杂性。

现代文学作品中的女性形象更加真实和多元,反映了当代女性在社会中的地位和角色的变化。

例如村上春树的《挪威的森林》中的直子和花果,以及川端康成的《千羽鹤》中的雪江和登代,她们展现了现代女性的不同面貌和内心世界。

不再局限于家庭和婚姻,这些女性形象更加注重个体的内在情感与精神追求,表现出了自我实现和自我价值的追求。

日本文学作品中也有不少女性形象表现出了对传统性别观念和社会现实的批判和反抗。

例如太宰治的《人间失格》中的织田诗子和大江健三郎的《午后的曳船》中的大富翠,她们以叛逆和反叛的姿态挑战了传统的女性角色定位,表现出了对社会现实和性别制度的不满和探索。

这些作品中的女性形象,展现了她们对自我认知和自由发展的追求,呈现了现代女性在社会变革中的自觉和觉醒。

在日本文学作品中,女性形象不仅仅是文学作品的一个表现内容,更是对日本社会和文化的一种折射和反映。

通过这些女性形象的塑造和描绘,读者可以更加深刻地理解日本社会中的性别观念、家庭观念和女性地位的变迁。

浅析文化视野下的日本文学作品中女性形象

浅析文化视野下的日本文学作品中女性形象

浅析文化视野下的日本文学作品中女性形象作者:李长贺来源:《大东方》2018年第04期摘要:自从近代以来,日本的社会经历了巨大的变革,尤其是自从明治维新以来,日本的变化可以说是翻天覆地的。

文化领域的变化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以及政治的变革和社会的变化而发生变化的。

自从明治维新以来,在日本的经济基础发生变化的基础上,日本的政治体制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随之而来的就是在社会的各个领域的变化,反应在文学作品中则表现的更为明显。

基于日本文化的动态变化的观念,以及文化发展的相对独立性的思考,从历时的角度,对日本的文学作品进行了研究,从不同的历史时期的不同的文学作品所表现出来的女性形象进行研究。

考虑到明治时期的开创意义,以明治时期的文学为起点,对明治时期以来的文学作品进行了具体的研究和探讨,通过研究自明治维新以来的文学作品,我们会明治以来的文学作品中的女性形象既有各个具体的历史时期的独特的特性,又有自明治以来的共性。

明治时期、大正时期、昭和时期、二战以后,这几个特殊的时期,可以说非常具有典型意义,这几个时期不仅能把明治以来的各个时期连接起来,而且非常具有代表性,所以就从这几个时期着手,深入探讨这几个时期的作品中的女性形象。

关键词:文学作品;日本;日本文化;文化视野;女性形象引言日本有着自己的独特的文化,尤其是在经历了明治维新以后,日本的文化的发展也是更加的迅速,在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共同作用的影响下,这些观念也逐渐的表现在文学作品之中,无论是作家有意识还是无意识的去表现,他们的作品都不可避免的带有时代的烙印。

当然,在这些所有的文学作品中,有一个领域是十分的敏感的,同时也是最能反应时代的特色和时代的文化的,那就是文学作品中对女性形象的塑造,可以说从文学史的角度去看待女性形象,我们就可以体会到日本的文化的变革,同时也能够体会到日本对于女性的态度。

当然随着近代的迅速发展,日本有很多作家开始在文学作品中去着力刻画女性人物形象。

而在明治时期,就有一位非常伟大的作家,那就是清水紫琴,清水紫琴可以说在日本额的近代史上有着很大的影响力,尤其是在关于女性形象的塑造上,她的作品可以说是非常的成功的,她的作品《破碎婚戒》就是明治时期的一部非常优秀的著作,就如同当时的黑夜中的一颗明星一般从空中划过,而这明星的光芒也没有瞬间消逝,而是随着时间的发展,在日本的文学史上留下了重要的影响。

日本文学作品中的女性形象分析

日本文学作品中的女性形象分析

日本文学作品中的女性形象分析
日本文学作品中的女性形象一直是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重点分析几位代表性的女性形象,包括《东京塔》中的加奈子、《细雪》中的千代子和《沉默的巡礼》中的乙头久子。

我们来分析《东京塔》中的加奈子。

在小说中,加奈子是一个独立自主、坚强的女性形象。

她独自一人在大城市东京生活,并经营着一家小饭店。

加奈子的坚韧和勇气让她克服了生活的各种困难和挑战。

她不仅要经营饭店,还要照顾自己的孩子。

加奈子展现了一个现代女性在职业和家庭之间平衡的榜样,她的形象给人们传递出女性独立自主的力量。

接下来,我们来分析《细雪》中的千代子。

千代子是一个传统、忠诚而纯真的女性形象。

她是家族中的一员,秉承着家族的传统和责任。

千代子的生活被家庭、丈夫和孩子所占据,她毫不犹豫地为了家庭付出一切。

千代子的形象展示了一个传统家庭妇女的形象,她的奉献精神和牺牲精神给人们传递出家庭价值观的重要性。

日本文学作品中的女性形象多种多样,每个形象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故事。

从加奈子的独立自主,到千代子的忠诚和久子的坚守,这些女性形象以不同的方式展现了女性在不同社会环境下的力量和价值。

这些形象不仅给人们带来思考,也为人们提供了不同角度来理解和欣赏日本文学作品。

日本文学作品中的女性形象分析

日本文学作品中的女性形象分析

人难 以揣 摩 出她们在 感情 上 的实 际想 法 ;二是 《千 鹤 》 品 中 ,“老太 婆”并 非 是 主角 ,但 是 她 是 导致 情 节 出现
中成 熟女 性 固执 地 做 一 些 很 明显 不应 该 由 她们 做 的 转 折并 对 主人 公 思想造 成影 响 的导 火 索 ,所 以塑 造 的
的 生 活 。
性 ,大多 是 反 抗 封建 家族 制 度 桎 梏 、在 追求 自由道 路
(二 )女 性扮 演一 定的社 会 角 色
上受 到强 烈阻碍 的形 象 ,她们 最终 倒 在 了男 性 绝对 地
二 战后 ,许 多 日本 家庭 妻离 子 散 、家破 人 亡 ,日本 位和权 力 之下 。而作 者 的这种思 想在 《十 三夜 》中 ,以
活 动 ,女 性重 拾信心 ,走 向社会 。
放 弃 对 生 活 的追 求 ,她 们 一 边 满 足 、开 心地 过 着 自己
(四 )女性 自我 的确 立
的生 活 ,享 受 生 活 带 给她 们 的 一 切 ,一边 为追 求 更 美
川I端康 成作 为享誉 全球 的 日本 文学 作 家 ,创 作 了 好 的生活 而不 断地努 力奋 斗 。
方 男 女 平 等 的思 想 ,相 反 ,更 多 的人 还 是 深受 传 统 思 识和女权主义 的传播 ,使得女性独立意识增 强 ,开始
想 的影 响 ,当时女性 的地 位仍 然 比较 低 下 ,例如 “特 殊 独 自承担 着一 定 的社会 角 色 ,为社会 建设 贡 献力 量 。
慰 安设 施 协会 ”就 是最 好 的 见证 。随 着 时 间 的推 移 ,
者一 贯热衷 描写 纯情 少女 相背离 ,他 在《千 鹤》中为 了 具代 表性 。它 是芥 川I龙 之介 失恋 后 创作 的 ,其 主要 讲

日本文学作品中的女性形象分析

日本文学作品中的女性形象分析

日本文学作品中的女性形象分析日本文学作品中的女性形象一直以来都是备受关注的话题。

日本文学中的女性形象虽然多样丰富,但也受到了很多的争议和批评。

在日本文学作品中,女性形象往往被描绘得细腻而复杂,在不同的时代和文化背景下,女性形象也呈现出不同的特点和内涵。

本文将从各个角度分析日本文学作品中的女性形象,探讨她们的性格特点、社会地位和形象塑造,以及对日本社会和文化的影响。

要了解日本文学作品中的女性形象,我们需要深入了解日本文化和社会背景。

日本是一个男权意识深重的社会,男女之间的地位和权利存在着不小的差距。

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日本文学作品中的女性形象自然而然地受到了这种社会结构的影响。

许多文学作品中的女性形象往往被塑造成柔弱、妩媚、顺从的形象。

也有一些作品试图打破这种刻板的形象,呈现出独立、坚强、勇敢的女性形象。

日本传统文学作品中的女性形象往往受到了儒家思想的影响,她们被赋予了无私、忠诚、顺从、温柔的特质。

比如《源氏物语》中的女性形象就典型地展现了这些特点,她们在家庭和社会中扮演着被动、依附的角色。

尽管受到这种传统观念的束缚,日本文学作品中也不乏以女性为主角的作品,如《紫式部》的《源氏物语》中,紫式部以她独特的视角和笔触,塑造了一系列复杂多变的女性形象。

她们不仅有着娇媚美丽的外表,更展现出了坚强、聪慧、自尊的内在品质,这些角色形象与传统的女性形象有着鲜明的对比,展现了女性形象的多元化和复杂性。

随着现代化进程的不断推进,日本文学中的女性形象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20世纪初期,日本出现了一股女性解放潮流,女性开始走出家庭,参与到社会的各个领域中。

这一时期的文学作品中,女性形象呈现出了更加鲜活、自由、坚强的特点。

《织田作之助》的《卫冕》中,作者通过主人公卫冕的成长历程,呈现了一个坚强、独立、勇敢的女性形象。

她在家庭和社会中扮演着积极的角色,表现出了女性的自我意识和生存能力。

这种形象与传统的女性形象有着鲜明的对比,展现了女性在不同历史背景下的不同面貌。

文化视野下日本文学作品中女性形象探究

文化视野下日本文学作品中女性形象探究

文学评论・外国文学文化视野下日本文学作品中女性形象探究吴迪 吉林工商学院摘 要:所有的文学创作都是基于当时的社会背景而产生的,每个时代都是如此。

明治维新之后,日本进入了现代社会,并深受西方思想的影响和渗透,日本女性的社会地位开始上升,人们开始追求男女平等和夫妇同性,这一社会现象的转变影响着日本女性文学的创作思路和描写手法,在刻画女性形象时越来越多的日本作者更偏爱日常的叙事方式,更加个人化和个性化。

本文试图站在女性形象发展的角度上,用文化视野对日本文学作品中女性形象发生的变化进行研究分析。

关键词:文化视野;日本文学;女性形象作者简介:吴迪(1987-),女,吉林长春人,硕士,吉林工商学院外国语学院助教,研究方向:日语语言文学。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6)-27-133-011、研究日本文学作品中女性形象的意义所在日本与中国之间的文化交流从古代延续至今,有些文化传统有异曲同工之妙,但近代社会以后,由于两国社会经济发展和受西方影响程度的差异,日本和中国的文化传统开始有了各自比较鲜明的特点,这也影响了当时的文学作品的创作风格和特点。

文学作品的创作离不开对人物的刻画,因此,对文学作品中人物的表现手法的研究有利于把握当时的时代背景和特点。

二战以后日本文学作品中女性形象登上了历史舞台,研究这一现象有利于我们通过文学作品中女性的社会地位和特点来分析当时日本的社会背景和经济发展水平,了解日本民众的思想状态。

通过对不同年代多部文学作品的研究和比对,还有利于我们从整体上把握日本文化传统发展的过程和未来走向,总结出一些可供参考的创作思路和写作手法。

同时,随着全球化浪潮的席卷和各国文化交流的不断深入,人们开始频繁地研究一个国家的文学作品,通过对文学作品中刻画的典型人物形象的分析来把握一个国家背后所折射出的民族精神或时代特征,不可否认,文学作品中的女性形象与当时的社会特征联系得更为密切一些,所以为了对日本传统文化进行深入了解和促进中日未来的文化交流,研究文化视野下日本文学作品中女性形象的特点和发展过程是十分必要的。

文化视野下日本文学作品中女性形象研究

文化视野下日本文学作品中女性形象研究
入一个新的发展方向。
参考文献 :
时代从此开始。仓桥 由美子的 《 党 派》中通 过一个女子的 口述 , 深刻批判 了人们对于个 人能力的盲 目 崇拜 , 揭示 了当时社会存在 的 空虚感 。 河野多惠子在小说 《 看护幼儿 》 中, 通过对于性爱和性变态等方面 的深入刻画 , 充分展示 了人类 的本性 , 并且首次强调 了独 立人格的重要性。大原富芝的 《 婉女》 首次
品 ,川端康成偏爱对纯 隋少女 的描写。但是
《 千鹤 》这部作品中 , 川端康成用另一种视
角和笔触来表现成熟女性的美, 川端康成将 其形容为一种变态 的美 ,畸形的美 , 通过他 的作 品能够看 出, 川端康成对于成熟女性的
态度是 比较复杂的 。 一方面成熟女性对于性
会背景情况下的一种 自然的描述 , 尤其的作 品中的女性的形象 , 更能体现 出一个时代的
的参考 资料 。 随着 中日两国在文学交 流上的
变。 许多作家开始从不同的的角度来表现 女
性对 于社会 发展 的重要性 ,“ 新 女性文学 ”
的改变 , 创作理念 、表现手法 以及技巧其 实 都是 一个时代的反 映。当代 日 本文学中新生 代作家开始尝试对于新型女性关系的表达 , 带有 国际化 的笔 触势必 会引领 日本文学进
对于男女平等问题进行讨论 。 2 . 3 男女平等与文学创作多元化 二十 世纪八 十年 代 日 本 经济 已经 完成 了最初的高速发展 , 并且超越德 国成为世界
不断发象进行研究 ,可以寻
找出一个 民族 ,一个 时代 的社会特征 ,而先
对 日本文学作品 中的女性形象的研究 , 可以从侧面反应 出日本在发展过程中 , 女人
的态度 , 让人不容易猜透其对感情真实的想 法。另 一方 面对 于某些事情 ,这些成熟女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日文学中的女性形象比较摘要:张爱玲和川端康成的小说中都描写了大量的女性,而两人都擅长描写女性。

他们的代表作品《半生缘》和《雪国》中,都存在着在强大的男权社会中挣扎着的女性形象。

分析这两部小说中的女性形象,追问作家的女性意识和作家性别以及民族文化在两个作家创作中的影响,从而可以挖掘出两个作家不同的女性观。

关键词:《半生缘》;《雪国》;女性;男权社会;扭曲;纯净张爱玲和川端康成都是描写女性的高手,他们笔下的女性纯真、美丽、自我、孤独。

他们的作品中都存在着在强大的男权社会中挣扎着的女性形象。

数千年的中国文化一直是男权意识占据主流地位,女性因经济上的不独立,而在心理上、精神上便永远成为男性的奴隶,当这种男权意识成为一种主流话语,人们在几千年文明灿烂的文本中就难以寻得女性意识的高扬和自觉。

张爱玲作品中关注最深切的是男权背景中女性生存困境,她的女性主体都是柔弱的、屈从的,即便有所收获仍然难逃失败、屈辱的阴影,但却有力地揭露了男权文化背景的罪恶和颓废。

而川端康成是日本新感觉派作家,他的一系列具有代表性的作品,可以说是描写女性和爱情的文学。

川端文学基本是描写女性世界并把女性当作纯粹生命加以展现的文学。

在川端的文学生命中充满了对女性的挚爱和思索,同情和歌颂。

但是,作为一个男性作家,川端仍然有意无意地将自己的男性意识转移到了作品的人物中,他笔下的女性形象中有男权文化的影子。

一“自从父权制社会建立以来,人类便朝着性别统治性别依附的方向发展,五千年来的人类发展史实则是以男尊女卑的两性关系为基础的发展,女性从一出生就受到了来自于男权社会的各种教导,在极力将女性改造成…谦逊、隐忍、温柔、忘我‟的符合男权意识规范要求的…大家闺秀‟的同时,使女性成为了臣服于父权统治之下的逐渐失去言说权的性别。

”[1]《半生缘》作为张爱玲为数不多的长篇小说中的一篇,揭示了在强大的男权社会中,女性在某种程度上被“环境”所奴役,将原本纯真善良的人性扭曲成丑陋的“动物性”。

小说中的主要人物曼璐就是那个被扭曲为“动物性”的受害者。

最初的顾曼璐是个和她妹妹曼帧一样的纯真少女,可是迫于全家的生计,曼璐去当了舞女,曼璐以青春的代价换来了一家人的生计,却换不回失去的青春与贞洁。

而在男权社会里,青春美貌与贞洁是女性所有的资本。

“男才女貌”“才子佳人“的故事多鉴于中国古代戏剧和小说中,它直接将外在的美貌作为衡量女性自身价值的一个重要砝码,作为女子取得幸福爱情和美满婚姻的根本性条件。

同时,中国男人对女性容貌上的追求与要求女性贞洁是并行的,体现了一种极强的占有欲———希望女性在身心上皆为稚嫩的,从而更能顺从地被驱使。

美貌与贞洁的不在让曼璐在强大的男权社会中难以去追求自身的婚姻幸福。

“男性把女性局限在性、生育和家庭事务中,规定了性角色的行为、姿态、态度和作风,把有利于女性受控制的特性视为女人的天性,让女人安贫乐道并维护自己所处被支配的阶级地位。

”[2]男权社会对她的压制与侮辱让她爆发出一股强大的毁灭性的力量,在疯狂毁掉自身幸福的同时更毁掉了几个人的幸福。

曼璐的“动物性”的爆发引线却是爱的缺失。

大多数的女人是在爱情中寻找自我,最后又在爱情中迷失自我,女性文学本身涉足最多最深的也是爱这个主题。

女人匮乏的是爱,虽然她们总是在付出,但收获却很少很少。

“落后和专制的社会形态对女人的压抑和摧残远甚于男人,男人尤其是知识阶层不论在政治和经济上受多大的压迫,总还可能凭借功名利禄得到社会的承认,可以娶三妻四妾满足自己的情欲,而女人唯一的途径就是通过男人找到自我。

”[3]所以曼璐把曾经的恋情看得很重。

七年后,已嫁为人妻的曼璐始终认为与豫瑾的感情是她一生中“虽凄楚,可却很有回味的”回忆,同时也成了她治疗不幸婚姻所带来伤痛的“止痛药”。

然而,再次相遇后豫瑾冷漠的态度以及与妹妹曼帧的“亲密”惹恼了敏感的她,她的情感天平一下失去了平衡。

与豫瑾不能再续前缘以及为爱求生的强烈欲望最终促使曼璐不顾伦理和亲情的约束,和祝鸿才合谋设计使其骗奸了曼桢。

张爱玲在《谈女人》里说过:“女人在人性的发展上比较有弹性。

所以完美的女人比完美的男人更完美,而一个坏女人往往比一个坏男人坏得更彻底。

”对曼璐而言,她在报复让她受尽折磨受尽苦难受尽侮辱的灰暗人生!作者充分地展示了在男权社会里女性受压抑、被凌辱、焦虑、匮乏、悲哀、分裂,甚至疯狂的心理世界。

而曾获诺贝尔文学奖的日本作家川端康成一生创造了无数的女性形象,他具有穿透女性心理的能力,很少有男性作家能够像他那样准确地捕捉女性的意识和情感。

女性成为川端表现“永恒的基本主题”的必由之路。

《雪国》是川端康成艺术技巧达到高峰的代表作品之一,同时也是一部女性的悲歌。

虽然雪国是一个无限梦幻的世界,里面的两个女子也被描绘得如此美丽与纯净。

虽然川端康成在极力的回避自己作为一个男性作家意识里根深蒂固的男权意识,但是《雪国》里的驹子暴露了他的心迹。

首先驹子的身份是个艺妓。

最能代表大和民族的那种阴湿柔软性的,恐怕要属日本的艺妓了。

这是一个神秘的青春女子的世界,也是一个为上流社会男性客人服务的地。

要成为一名出色的艺妓,除了要修习琴棋书画、歌舞及茶道等艺术外,在性情上还要修炼得心静如水,没有杂念也没有野心,纯之又纯,使见了她们的客人也变得纯洁、善良。

中国清朝驻日本公使黄遵宪在《艺妓》中写到:朝朝歌舞春风里,只说欢娱不说愁。

[4]表面看来,艺妓文化是一种美的文化,但是仔细看看,它实际是以将女性的身体与艺术出卖给男性为实质的文化,“绝大多数的卖淫是经济强大的男子购买弱小的女子的肉体,而不是相反。

那时,女子的肉体是商品,是买方———男子估价、占有、享乐的对象。

在男人看来,女人的整体大概就只能是属于这种对象。

”[5]所以艺妓文化实际上是男权社会中女性身体与艺术被当作商品一样被买卖的文化。

其次驹子当艺妓的目的是为了给自己的未婚夫治病。

日本女人学习技艺,主要目的都是为了家庭,从小她们就被教导要牺牲自己,她们的生命不是独立的,而是依赖于男人。

日本女人为家庭奉献自身的全部,甚至去卖身卖艺被看成很正常的事情,这也是男权文化下的理所当然了。

再次,文中始终在强调一点“爱的徒劳”。

驹子爱上了一年一度来访的岛村。

驹子明明知道岛村是有家室的人,可是仍然不顾一切地在岛村身上倾注了自己的全部感情。

无论驹子怎样去爱,岛村仍然觉得这只是徒劳而已。

爱的本身有种不可实现的虚无感。

岛村的形象,是灰暗、模糊的,川端康成一直在努力地替岛村辩白和解释,试图为他抹上些许光彩。

但这种种辩解都是苍白无力的,存在于川端意识深层的对女性的鄙薄不可逆转地投影到了岛村身上。

从川端文学的爱情故事中表现出来的一个极为重要的女性观就是:男性与女性之间是一种征服者与被征服者的关系。

故此,男性对于女性拥有自私的权力。

在创作中,川端无意识地将自己男权意识投射到了作品的人物身上,他极力保护男性的形象和地位,为此把女性的宽容、忍让乃至依附性捧为美德。

文中的岛村是个已婚男人,是游手好闲之徒,他到雪国来就是为了寻求一片洁净的世界,他在雪国里感受了两个女人的美丽,“驹子代表的是触觉的感悟,她是人生的欲念,是性的渴求和满足,是岛村品味悲剧的快感。

叶子则代表着视觉的感悟,是心灵的诉求的满足,是岛村品味活着的美感。

”[6]一个已婚男人长期逗留在外,并且和两个女子在肉体或精神上有关联,但是川端康成却并没有流露出对岛村的批判,反而是站在岛村的角度去审视和欣赏这两个女子那徒劳的爱与美,这是男权文化在他意识里留下的痕迹。

无论是《半生缘》中的曼璐、曼帧,还是《雪国》中的驹子、叶子,她们都生活在男权社会的最底层,她们都想用自己的努力去得到美好的爱情,幸福的婚姻。

可一切都是爱的幻灭,美的徒劳。

女性作家张爱玲与男性作家川端康成在有意无意中点出了答案:女性所面对的是一个如此强大的男权社会。

但是,在这样一个强大的男权社会中,女性从来没有停止努力。

她们默默地承受着苦难并坚强的生活,这两部作品都塑造了一个坚强的与命运抗争的底层女子的形象。

除此之外,这两部作品还透露着对女性命运的悲天悯人的终极关怀。

张爱玲对女性悲凉命运的展示与演绎,表现了她对于女性角色遭受贬压的一种无奈和对男权文化无言的控诉。

看似波澜不惊的叙述,其实是她对女性“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悲悯和同情。

同样,川端康成用看似不经意的叙述,透露出对善良的下层女性人物悲惨境遇的哀怜,以及自己对人生和命运的淡淡忧伤与无奈。

二女性的挣扎与命运在不同的作家笔下被赋予了不同的色彩。

张爱玲的色彩是世俗人生,其笔下的女子是寂寞的、悲哀的甚至变态的。

而川端康成构筑的是理想世界,他笔下的女子是美丽的、纯净的极致形象。

张爱玲在《传奇》开篇中写到:“书名叫传奇,目的是在传奇里面寻找普通人,在普通人里寻找传奇。

”[7]她的故事全是普通人在世俗世界里演绎的苍凉故事。

正如她说的:生命是一袭华美的袍,爬满了蚤子。

作为一位女性作家,张爱玲对那些新旧时代交叠下的女性的生存命运极为关注,对女性的心理挖掘也非常深刻。

张爱玲以独有的女性内审意识,探求阻碍女性自我发展的因素,并对女性生存悲剧进行透视与书写。

“女人……女人一辈子讲的是男人,念的是男人,怨的是男人,永远永远。

”一语道破了女性心灵深处以男性为归依的“奴性意识”。

中国几千年的封建历史,就是将女人逐步异化为“女奴”的历史。

自贱意识是女性自我奴化的表现之一,女性始终在寻找自身以外的依靠。

对婚的中国女人就是全部,而对于男人却只是生活的一部分。

为了维护自己在婚姻中的地位,《半生缘》中的曼璐为了拴住男人达到一生有所依附的目的竟然伙同丈夫干出伤天害理之事,毁了妹妹曼帧一生的幸福,《金锁记》中的兰仙、《红玫瑰与白玫瑰》中的烟鹂为取悦丈夫,竟甘心忍受丈夫在外拈花惹草……她们缺乏女性为人的独立意识,掩盖不住深层意识里的依附心里,或者成为男权社会的牺牲品,或者成为父权制的帮凶。

“在男权社会中,女性的形象是变态扭曲的;女性的群体特征和行为方式反映了男性对女性的支配和贬损的权力关系,表现出男权社会的主流价值观,一个排他性的和单面性的价值体系。

”[8]张爱玲笔下的女性在现代文明的外壳下,依然包裹着一颗最典型的封建式的灵魂。

她们渴望从现存的生活状态中走出来,却又被几千年积累的女奴心理所牵绊,她们在千疮百孔的感情世界里挣扎。

任何作家的创作和他的生活体验都是有着密切联系的,张爱玲出身于一个没落的官僚家庭,但她的童年却在孤独和不幸中渡过,母亲的远离,父亲的怨恨,后母的刻薄,让她过早地尝到了人世的酸辛,早早地洞悉了世事的苍凉。

而与胡兰成飞蛾扑火般的爱情也耗尽了她一生的热情。

她的一生很少有过归属感,常感到人生是无法把握自己命运,所以她写尽了苍凉的世俗人生,小说内容也常让人感觉到压抑与无奈。

她认为“爱情是百孔千疮的”,《半生缘》少了热烈,有的只是冷静、平淡与苍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