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文学史——中日文学作品中的女性.doc

合集下载

日本文学课程中的女性作家作品选用

日本文学课程中的女性作家作品选用

日本文学课程中的女性作家作品选用作者:尉海莹来源:《教育教学论坛》2018年第10期摘要:日本文学课程是面向各院校日语专业所开设的重要课程之一。

日本文学史上杰出女性作家辈出,女性作家们极具特色的人生经历与哲学观为她们的作品带来了不同的魅力与影响。

她们的作品是了解日本历史社会的发展与宗教哲学观的窗口之一,因此在日本文学课程中女性作家作品的选用也非常重要。

关键词:日本文学课程;女性作家作品;选用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8)10-0048-02早在隋唐时期,历经万难来到中国的日本遣隋使们在学习汉语的同时也教会了中国人日语。

千余年后的21世纪,日语教育已经成为当今中国二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其中面向各院校日语专业开设的日本文学课程是日语教育的重要课程之一。

通过对优秀日本文学作品的介绍与讲解,令学习者们不仅能学习日语与相关日本文学知识,更能加深对日本社会发展与人文哲学等方面的了解。

日本文学史上名家辈出,其中不仅有松尾芭蕉、夏目漱石、川端康成等杰出男性作家,也有紫式部、樋口一叶等杰出女性作家。

男性作家中的川端康成及大江健三郎因获诺贝尔文学奖而名扬世界;而女性作家中樋口一叶成为了日本历史上首位肖像被印上日元纸币的女性。

女性作家们在日本文学史上的地位笔者认为可以引用毛泽东的“妇女能顶半边天”来评价。

现今各院校日本文学课程一般面向日语专业三、四年级学生开设,课时数较多但学习时间较短,因此教师在课上主要起到的是引导作用,带领学生循序渐进地进入日本文学的世界中。

而在教学过程中对于女性作家的作品的选用一般也按照年代的顺序而进行。

一、古代日本女性作家作品的选用日本东京书籍出版社于2000年改订版的《图说日本史》中提到:假名文字的发达使得宫廷女作家们的文学创作开始活跃,从而诞生了日本文学史上最高杰作《源氏物语》。

《源氏物语》作者为平安中期宫廷女作家之一的紫式部,其生没年历史上未有详细记载,她的名字据说是《源氏物语》中的“紫”和其父亲官名中的“式部”的组合。

日本女作家笔下的日本女性

日本女作家笔下的日本女性
二战战败后的日本 , 由于美军实行的新政策 , 建成了民 主的国家 。经济得到高速发展 ,教育普及 ,男女平等的思想也 逐渐深入人心 , 女性文学迎来了自己的繁荣 。特别是自六十 年代以来 , 女性作家在日本文坛中占据了重要的地位 , 文学 领域出现了有吉佐和子 、原田康子 、山崎丰子 、平岩弓枝等女 性作家 。
民 , 尤其是妇女的正常生活 、恋爱 、婚姻和幸福的破坏 。作为 态度 。在这种特定文化背景下蕴育出来的主人公怜子 , 她的
普普通通的“芸芸众生”的一员 , 千加子对生活无过多奢望 , 行为准则和感情态度 , 是中国读者很难认同的 。处在东西方
只希望能和自己的意中人结成眷属 , 过自己幸福的小日子 。 文化激烈冲撞 、思想观念急剧变革的那一特定历史时期 , 作
强行占有 , 不幸怀孕生下儿子的她后来被赶出了须田家 。为 了谋生 , 年仅 17 岁的她不得已嫁给比自己大 11 岁的金指重 雄 , 在金指家她也只不过像个佃农被奴役而已 。不久二战爆 发 , 金指重雄接到了应征通知 , 而此时她的婆婆却怀上了金 指重雄的孩子 。面对丈夫的军刀和婆婆的以死相逼 , 千加子 忍辱答应了侍奉婆婆并把孩子归为自己名下的要求 。孩子生 下不久金指重雄就战死他乡 , 婆婆也暴病身亡 。她带着名义 上的孩子又被赶出了金指家 。为了生存的她又一次嫁为人 妻 ,这次的丈夫是比她大 20 岁的旅馆老板村越市治郎 。市治 郎的儿子健太郎回家省亲 , 对这位和自己同龄的年轻貌美的 继母一见钟情 。得知自己的父亲与艺妓鬼混并强迫千加子做 人流后 , 和父亲大吵了一顿 , 并表达了自己对千加子的爱 意 。市治郎的背判 , 健太郎的热情使她不得已带着养女离开 了村越家 。后在一家叫“大原”的旅馆找到了工作 。勤恳地工 作赢得了老板的信任 , 老板把分馆交给她管理 。负责分馆建 设的老板大儿子大原秀夫与千加子两人在工作中萌生爱 意 。但过度劳累 。使秀夫心力衰竭突然悴死在工地上 。

日本文学史_上代

日本文学史_上代

ぶ。
『天を詠む』
天を海に
柿本人麻呂 万葉集巻第七
雲の波立ち 月の舟 星の林に 漕ぎ隠る見ゆ 現代語訳: 天の海に 雲の波が立ち 月の舟は 星の林に 漕ぎ入り隠れようとしている
天の海に
月の舟浮け 桂梶 掛けて漕ぐ 見ゆ 月人をとこ 現代語訳:天の海に 月の舟を浮べ 桂の梶 を 取り付けて漕いでいるよ 月の若者が
中西進
上昇型、下降型と分けると下降型である。 女性的。 非論理的、合理性がない。 感性的
時代区分
文学の誕生から、平安遷都(延暦十三年 七九四)(なく よ うぐいす)のころまでを上代とする。 大和地方(飛鳥・藤原京・平城京)を中心とする。
文学の誕生
先土器時代(旧石器時代)→縄文時代(土器、採集生活) →弥生時代(水稲耕作)→共同体的社会 祭りの場で語られる神聖な詞章(呪言・呪詞)が文学の原 型である。

古代歌謡 古代の人々の信仰と生産の生活に根ざした表現 歌垣・宮廷歌謡 祭りの場で人々は、神への祈りや感謝を歌に込めた。時に 簡素な楽器や舞踏を伴ってくり返しうたわれるうちに、集 団の労働や歌垣などの場でも民謡としてうたわれるように なり、統一国家形成の過程では、宮廷の儀礼に取り込まれ て宮廷歌謡としても伝承だれた。 このようにして定着した歌を総称して、古代歌謡と呼ぶ。 記紀歌謡 『古事記』『日本書紀』に収められている約百九十首の歌 謡である。 <内容>多方面にわたる生活感情がさまざまの歌体で豊か にうたわれている。
月舟移霧渚、楓檝泛霞浜。 台上澄流輝、酒中沈去輪。 水下斜陰砕、樹除秋光新。 独以星間鏡、還浮雲漢津。
読み下し文 『月を詠む』
月舟は霧の渚に移り、楓檝は霞の浜に泛かぶ。 台上は流耀澄み、酒中去輪に沈む。 水下りて斜陰砕け、樹除りて秋光新し。 独り星間の鏡を持ちて、還に雲漢の津に浮か

日本文学史中文版

日本文学史中文版

奈良时期(8世纪)最早的文学典籍是《古事记》、《日本书纪》及《风土记》。

前两部著作追记了日本国史,后一部则记载了日本各地自然状况、风土人情。

两者均收录了丰富的神话传说和生动的古歌谣。

稍后出现的汉诗集《怀风藻》标志着文人诗歌创作的肇始,而和歌集《万叶集》的编撰成功则代表着日本诗歌发展的第一个高峰。

平安时期(8~12世纪)受中国唐代文化影响,大量汉诗文集相继问世,汉文学热持续一个世纪之久。

敕撰诗集《古今和歌集》恢复了日本民族诗歌的地位。

与此同时,散文创作硕果累累:《竹取物语》、《伊势物语》开辟了传奇物语和歌物语两条道路,《宇津保物语》开长篇物语的先河,这就为物语文学的集大成之作《源氏物语》的诞生奠定了基础。

长篇写实小说《源氏物语》出自女作家紫式部之手。

作者以沉郁、凄婉的笔调抒写了源氏苦乐掺半的一生及宫廷妇女不幸的命运,表达了作者人生无常的佛学观和以哀为极至的美学观。

除紫式部外,许多女作家的作品都于此时脱颖而出,如《蜻蛉日记》、《和泉式部日记》、《更级日记》等。

这些日记成为日本后世文学中私小说的滥觞。

女性散文中较为引人注目的是清少纳言的随笔《枕草子》,作者观察之敏锐细腻,用笔之纤柔清丽,一直为后人所称道。

此期散文创作的最后收获是佛教说话集《今昔物语》和历史物语《大镜物语》。

这些物语一改王朝物语的纤弱文风,拓展了物语文学表现的范围。

镰仓室町时期(12~16世纪)随着武士阶级登上历史舞台,贵族和歌文学走向衰落。

1205年完成的《新古今和歌集》虽与《万叶集》、《古今和歌集》形成三足鼎立之势,但毕竟是强弩之末,取而代之的是连歌和俳谐的兴起。

二条良基、山崎宗鉴等人确立了连歌、俳谐的文学地位。

散文方面也出现了描写新兴武士生活的军记物语和抒发隐遁者之情的僧人随笔。

军记物语中臻于成熟的经典之作是记述平、源两大武士集团兴衰始末的《平家物语》。

小说刻画了平清盛等骁勇善战的武士英雄形象,再现了他们自信向上的精神风貌,客观上反映了贵族社会向武士社会转变的时代本质。

日本文学史-上代

日本文学史-上代

日本文学史上代文学(大和・奈良時代)特徴:口承文学から記載文学へ代表作:1、古事記古事記(こじき、ふることふみ)は、その序によれば、和銅5年(712年)太朝臣安萬侶(おほのあそみやすまろ、太安万侶(おおのやすまろ))によって献上された日本最古の歴史書。

上・中・下の全3巻に分かれる。

『日本書紀』のような勅撰の正史ではないが、序文に天步天皇が撰録帝紀 討覈舊辭 削僞定實 欲流後葉と詔していることから、勅撰と考えることも出来る構成『古事記』は、帝紀みかどおさむ的部分と旧辞きゅうじ的部分とから成り、天皇系譜が『帝紀』的部分の中心をなし、初代天皇から第33代天皇までの名、天皇の后妃こうひ・皇子・皇女の名、およびその子孫の氏族など、このほか皇居の名・治世ちせい年数・崩年干支・寿命・陵墓所在地、およびその治世の大事な出来事などについて記している。

これらは朝廷の語部(かたりべ)などが暗誦して、天皇の大葬の殯(もがり)の祭儀などで誦み上げるならいであった。

それが6世紀半ばになると文字によって書き表わされた。

『旧辞』は宮廷内の物語、天皇家や国家の起源に関する話をまとめたもので、同じ頃書かれたものである。

『帝紀』や『旧辞』は、6世紀前半ないし中葉頃までに、天皇が日本を支配するに至った経緯を説明するために、朝廷の貴族によって述作されたものであり、それらをもとにして作成されたものである以上、民族に伝わった歴史の伝承ではないとの主張もある。

一方、広く民衆に受け入れられる必要もあったはずで、特に上巻部分は、それらを反映したものが『古事記』ではなかったかとの主張もある。

構成は、1. 上かつ巻まき(序・神話)2. 中なかつ巻まき(初代から十五代天皇まで)3. 下しもつ巻まき(第十六代から三十三代天皇まで)の3巻より成っている。

内容は、神代における天地(アメツチと読まれる)の始まりから推古天皇の時代に至るまでのさまざまな出来事(神話や伝説等を含む)を収録している。

中日古代女作家的不同文学命运探析——以李清照和清少纳言为论述典型

中日古代女作家的不同文学命运探析——以李清照和清少纳言为论述典型

中日古代女作家的不同文学命运探析——以李清照和清少纳言为论述典型寿舒舒(浙江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国际贸易系,浙江杭州310000)摘要: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李清照是为数极少的能与男性士大夫文人同享文坛盛誉的女性。

与李清照所处时代相差不甚远的平安时代的日本女性作家清少纳言.将她的才华凝结成一部对日本文学影响深远的随笔《枕草子》。

本文从社会性别的角度对中日这两住作家的文本进行分析。

发现虽有一洋之隔,两位作家的文本都不同程度地受到了男性文学的影响。

在这种影响下.中国的李清照渐渐失去了自己女性的文学主导权,融入中国男性主流文学;而日本的清少纳言却与其他日本女性作家一起.开辟了日本国文学的源流,创造了女性发起的日本主流文学,赢得了自己的声音。

关键词:李清照清少纳言女房文学文化语境引言中国宋代的著名女词人李清照。

自号易安居士,她的作品从题材到内容的丰富程度在中国历代女性作家中堪称罕见。

她在文坛上与很多男性文人齐名,被誉为“不徒俯视巾帼.直欲压倒须眉”。

日本平安时代的女作家清少纳言.根据自己对生活的细致观察和思考.完成了一部行云流水般自然的随笔《枕草子》,此书与同时代的宫廷女作家紫式部的《源氏物语》,被同称为平安时代的“文学双璧”。

《枕草子》与相隔两百年后问世的鸭长明的《方丈记》、吉田兼好的《徒然草》并称为日本文学史上的“三大随笔”,而最早问世的《枕草子》在日本文坛上的先驱性作用自是毋庸置言。

中日这两位女性作家,同为贵族m生,并拥有接受良好教育的背景。

仔细分析她们的作品,居然发现,她们的写作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了男性文人作品的影响。

那么,这种影响在她们的作品中的具体表现是什么呢?原因又何在?在接受男性文学的影响后,中日这两位女作家的文学归途又如何呢?是什么样的文化语境导致她们不同的文学际遇呢?本文将对以上问题一一进行探究。

一、李清照作品中的男性文人色彩李清照作品中浸透着男性士大夫的色彩,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一)作品中经常巧妙化用之前男性文人的诗句。

日本文学史ー中古文学(古代後期文学)-まとめ

日本文学史ー中古文学(古代後期文学)-まとめ

凌雲集 漢詩文 詩歌 和歌 文華秀麗集 経国集 古今和歌集
土佐日記 蜻蛉日記
日記
散文文学 (かな文学・ 女流文学)
和泉式部日 記
紫式部日記 更級日記
物語
随筆
作り 物語
歌物 語
集大成 の源氏 物語
源氏物語ー若紫
源氏物語ー朝顔
• 主な内容ーー光源氏(ひかるげんじ)の女性 遍歴 • 一夫多妻制(いっぷたさいせい) • 背景 • 妻問い婚(つまといこん)
日本文学史ー中古文学
中古文学の流れ
一、中古文学の背景
• 藤原一族 の外戚政 策
摂関体 制の成 立
• 遣唐使 の廃止 (菅原道 国風文 真)
化への 移行
• 中国から の影響
仏教 の浸 透
かな文 字の誕 生
• かな文学 散文文学 女流文学
第一期 唐風謳歌の時代(国風暗黒時代)
漢詩文の隆盛期 (9世紀中ごろまでの約60年間)
源氏物語の特質:
• ①先行文学の集大成であり、日本古典文学の 最高傑作である。 • ②構想が雄大で、登場人物約400余名、70年に わたる。 • ③自然と人事を調和融合し、「もののあはれ」の 情趣が底流。 • ④文章は流麗、典雅、優美である。 • ⑤人間性格は明確に描かれ、心理は精細に掘 り下げられている。 • ⑥中国文学の影響と仏教思想の影響がみられ る。
一条天皇
定子(道隆 の娘) 彰子(道長 の娘)
女房は清 少納言 女房は紫 式部
枕草子
源氏物語
随筆ー枕草子
随想的章 段(自然 観照)
類聚的章 段(もの 尽くし)
日記的章段(回 想日記)
有名な冒頭
• 春はあけぼの。やうやうしろくなり行く、山ぎはすこし あかりて、むらさきだちたる雲のほそくたなびきたる。 • 夏はよる。月の頃はさらなり、やみもなほ、ほたるの 多く飛びちがひたる。また、ただひとつふたつなど、ほ のかにうちひかりて行くもをかし。雨など降るもをかし。 • 秋は夕暮。夕日のさして山のはいとちかうなりたる に、からすのねどころへ行くとて、みつよつ、ふたつみ つなどとびいそぐさへあはれなり。まいて雁などのつら ねたるが、いとちひさくみゆるはいとをかし。日入りは てて、風の音むしのねなど、はたいふべきにあらず。 • 冬はつとめて。雪の降りたるは言ふべきにもあら ず、霜のいと白きも、またさらでもいと寒きに、火など 急ぎおこして、炭持てわたるもいとつきづきし。昼にな りて、ぬるくゆるびもていけば、火桶の火も白き灰がち になりてわろし。

日本平安时代女性文学繁荣缘由探析

日本平安时代女性文学繁荣缘由探析

日本平安时代女性文学繁荣缘由探析糜玲摘要:平安时代的女性文学是日本古典文学史上的奇葩。

在男尊女卑的封建社会,女性如何能取得如此大的文学成就?本稿拟从当时的政治、文化背景入手,从摄关政治、假名文字、汉文化以及女性自身经历等方面具体分析这一独特文学现象产生的原因&关键词:平安时代;摄关政治;女性文学;汉文学序言在日本古典文学史上有一块奇葩,那就是平安时代(794—1192)的文学。

这一时期不仅汉文学繁荣,日记文学、物语文学、和歌文学都取得了空前的发展。

然而令人惊奇的是,在繁荣的背后,女性,即女作家做出了突出的贡献,非但有巾帼不让须眉的态势,而且大有凌驾之感。

比如,在日本,文学地位可以与中国的《红楼梦》相媲美的,世界上最早的长篇小说《源氏物语》的作者紫式部、《枕草子》的作者清少纳言、《蜻蛉日记》的作者藤原道纲母、《和泉式部日记》的作者和泉式部,《更级日记》的作者菅原孝标女等等。

平安时代,男尊女卑,女性地位极其低下,甚至连自己的名字都无权拥有。

上面提到的这些杰出女作家,紫式部,《紫”源于《源士物语》中的女主人公的名字“若紫”,“式部”是她入宫为女官的称呼。

清少纳言,《清”源于其父姓,《少纳言”是她在宫中的官职。

《蜻蛉日记》的作者先是按照其父亲的名字被称为藤原伦宁女,生子后又按照其儿子的名字被称为藤原道纲母。

和泉式部,《式部”来源于其父亲的官职,《和泉”是她丈夫出任地方官的地点&菅原孝标女,顾名思义,即取父之名,意为菅原孝标的女儿。

如此低下的社会地位必然会将女性排除在政治、教育等与学问相关联的世界之外。

紫式部本人也曾在日记里说:对于女性来说,学问是无用的,喜欢学问的女性有时反倒被人疏远。

因此她常常装作目不识丁的样子,说自己甚至连汉字“一”都不认识。

但令人费解的是,在这样的男权社会背景下,为什么平安时代反而还出现了在日本乃至世界古典文学史上都罕见的女性文学现象呢?带着这样的疑问,本文试从当时的政治、文化背景层面来寻找其中的答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转】世俗女性与纯净美人——中日文学中的女性形象比较 (由20070510430提供) 摘 要:张爱玲和川端康成的小说中都描写了大量的女性,而两人都擅长描写女性。他们的代表作品《半生缘》和《雪国》中,都存在着在强大的男权社会中挣扎着的女性形象。分析这两部小说中的女性形象,追问作家的女性意识和作家性别以及民族文化在两个作家创作中的影响,从而可以挖掘出两个作家不同的女性观。

关键词:《半生缘》;《雪国》;女性;男权社会;扭曲;纯净 中图分类号: I206; I10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 1000-5757(2009)07-0084-04

张爱玲和川端康成都是描写女性的高手,他们笔下的女性纯真、美丽、自我、孤独。他们的作品中都存在着在强大的男权社会中挣扎着的女性形象。数千年的中国文化一直是男权意识占据主流地位,女性因经济上的不独立,而在心理上、精神上便永远成为男性的奴隶,当这种男权意识成为一种主流话语,人们在几千年文明灿烂的文本中就难以寻得女性意识的高扬和自觉。

张爱玲作品中关注最深切的是男权背景中女性生存困境,她的女性主体都是柔弱的、屈从的,即便有所收获仍然难逃失败、屈辱的阴影,但却有力地揭露了男权文化背景的罪恶和颓废。而川端康成是日本新感觉派作家,他的一系列具有代表性的作品,可以说是描写女性和爱情的文学。川端文学基本是描写女性世界并把女性当作纯粹生命加以展现的文学。在川端的文学生命中充满了对女性的挚爱和思索,同情和歌颂。但是,作为一个男性作家,川端仍然有意无意地将自己的男性意识转移到了作品的人物中,他笔下的女性形象中有男权文化的影子。

一 “自从父权制社会建立以来,人类便朝着性别统治性别依附的方向发展,五千年来的人类发展史实则是以男尊女卑的两性关系为基础的发展,女性从一出生就受到了来自于男权社会的各种教导,在极力将女性改造成‘谦逊、隐忍、温柔、忘我’的符合男权意识规范要求的‘大家闺秀’的同时,使女性成为了臣服于父权统治之下的逐渐失去言说权的性别。”[1]《半生缘》作为张爱玲为数不多的长篇小说中的一篇,揭示了在强大的男权社会中,女性在某种程度上被“环境”所奴役,将原本纯真善良的人性扭曲成丑陋的“动物性”。

小说中的主要人物曼璐就是那个被扭曲为“动物性”的受害者。最初的顾曼璐是个和她妹妹曼帧一样的纯真少女,可是迫于全家的生计,曼璐去当了舞女,曼璐以青春的代价换来了一家人的生计,却换不回失去的青春与贞洁。而在男权社会里,青春美貌与贞洁是女性所有的资本。“男才女貌”“才子佳人“的故事多鉴于中国古代戏剧和小说中,它直接将外在的美貌作为衡量女性自身价值的一个重要砝码,作为女子取得幸福爱情和美满婚姻的根本性条件。同时,中国男人对女性容貌上的追求与要求女性贞洁是并行的,体现了一种极强的占有欲———希望女性在身心上皆为稚嫩的,从而更能顺从地被驱使。美貌与贞洁的不在让曼璐在强大的男权社会中难以去追求自身的婚姻幸福。“男性把女性局限在性、生育和家庭事务中,规定了性角色的行为、姿态、态度和作风,把有利于女性受控制的特性视为女人的天性,让女人安贫乐道并维护自己所处被支配的阶级地位。”[2]男权社会对她的压制与侮辱让她爆发出一股强大的毁灭性的力量,在疯狂毁掉自身幸福的同时更毁掉了几个人的幸福。

曼璐的“动物性”的爆发引线却是爱的缺失。大多数的女人是在爱情中寻找自我,最后又在爱情中迷失自我,女性文学本身涉足最多最深的也是爱这个主题。女人匮乏的是爱,虽然她们总是在付出,但收获却很少很少。“落后和专制的社会形态对女人的压抑和摧残远甚于男人,男人尤其是知识阶层不论在政治和经济上受多大的压迫,总还可能凭借功名利禄得到社会的承认,可以娶三妻四妾满足自己的情欲,而女人唯一的途径就是通过男人找到自我。”[3]所以曼璐把曾经的恋情看得很重。七年后,已嫁为人妻的曼璐始终认为与豫瑾的感情是她一生中“虽凄楚,可却很有回味的”回忆,同时也成了她治疗不幸婚姻所带来伤痛的“止痛药”。然而,再次相遇后豫瑾冷漠的态度以及与妹妹曼帧的“亲密”惹恼了敏感的她,她的情感天平一下失去了平衡。与豫瑾不能再续前缘以及为爱求生的强烈欲望最终促使曼璐不顾伦理和亲情的约束,和祝鸿才合谋设计使其骗奸了曼桢。张爱玲在《谈女人》里说过:“女人在人性的发展上比较有弹性。所以完美的女人比完美的男人更完美,而一个坏女人往往比一个坏男人坏得更彻底。”对曼璐而言,她在报复让她受尽折磨受尽苦难受尽侮辱的灰暗人生!作者充分地展示了在男权社会里女性受压抑、被凌辱、焦虑、匮乏、悲哀、分裂,甚至疯狂的心理世界。而曾获诺贝尔文学奖的日本作家川端康成一生创造了无数的女性形象,他具有穿透女性心理的能力,很少有男性作家能够像他那样准确地捕捉女性的意识和情感。女性成为川端表现“永恒的基本主题”的必由之路。《雪国》是川端康成艺术技巧达到高峰的代表作品之一,同时也是一部女性的悲歌。虽然雪国是一个无限梦幻的世界,里面的两个女子也被描绘得如此美丽与纯净。虽然川端康成在极力的回避自己作为一个男性作家意识里根深蒂固的男权意识,但是《雪国》里的驹子暴露了他的心迹。

首先驹子的身份是个艺妓。最能代表大和民族的那种阴湿柔软性的,恐怕要属日本的艺妓了。这是一个神秘的青春女子的世界,也是一个为上流社会男性客人服务的地。要成为一名出色的艺妓,除了要修习琴棋书画、歌舞及茶道等艺术外,在性情上还要修炼得心静如水,没有杂念也没有野心,纯之又纯,使见了她们的客人也变得纯洁、善良。中国清朝驻日本公使黄遵宪在《艺妓》中写到:朝朝歌舞春风里,只说欢娱不说愁。[4]表面看来,艺妓文化是一种美的文化,但是仔细看看,它实际是以将女性的身体与艺术出卖给男性为实质的文化,“绝大多数的卖淫是经济强大的男子购买弱小的女子的肉体,而不是相反。那时,女子的肉体是商品,是买方———男子估价、占有、享乐的对象。在男人看来,女人的整体大概就只能是属于这种对象。”[5]所以艺妓文化实际上是男权社会中女性身体与艺术被当作商品一样被买卖的文化。其次驹子当艺妓的目的是为了给自己的未婚夫治病。日本女人学习技艺,主要目的都是为了家庭,从小她们就被教导要牺牲自己,她们的生命不是独立的,而是依赖于男人。日本女人为家庭奉献自身的全部,甚至去卖身卖艺被看成很正常的事情,这也是男权文化下的理所当然了。再次,文中始终在强调一点“爱的徒劳”。驹子爱上了一年一度来访的岛村。驹子明明知道岛村是有家室的人,可是仍然不顾一切地在岛村身上倾注了自己的全部感情。无论驹子怎样去爱,岛村仍然觉得这只是徒劳而已。爱的本身有种不可实现的虚无感。

岛村的形象,是灰暗、模糊的,川端康成一直在努力地替岛村辩白和解释,试图为他抹上些许光彩。但这种种辩解都是苍白无力的,存在于川端意识深层的对女性的鄙薄不可逆转地投影到了岛村身上。从川端文学的爱情故事中表现出来的一个极为重要的女性观就是:男性与女性之间是一种征服者与被征服者的关系。故此,男性对于女性拥有自私的权力。在创作中,川端无意识地将自己男权意识投射到了作品的人物身上,他极力保护男性的形象和地位,为此把女性的宽容、忍让乃至依附性捧为美德。文中的岛村是个已婚男人,是游手好闲之徒,他到雪国来就是为了寻求一片洁净的世界,他在雪国里感受了两个女人的美丽,“驹子代表的是触觉的感悟,她是人生的欲念,是性的渴求和满足,是岛村品味悲剧的快感。叶子则代表着视觉的感悟,是心灵的诉求的满足,是岛村品味活着的美感。”[6]一个已婚男人长期逗留在外,并且和两个女子在肉体或精神上有关联,但是川端康成却并没有流露出对岛村的批判,反而是站在岛村的角度去审视和欣赏这两个女子那徒劳的爱与美,这是男权文化在他意识里留下的痕迹。

无论是《半生缘》中的曼璐、曼帧,还是《雪国》中的驹子、叶子,她们都生活在男权社会的最底层,她们都想用自己的努力去得到美好的爱情,幸福的婚姻。可一切都是爱的幻灭,美的徒劳。女性作家张爱玲与男性作家川端康成在有意无意中点出了答案:女性所面对的是一个如此强大的男权社会。但是,在这样一个强大的男权社会中,女性从来没有停止努力。她们默默地承受着苦难并坚强的生活,这两部作品都塑造了一个坚强的与命运抗争的底层女子的形象。

除此之外,这两部作品还透露着对女性命运的悲天悯人的终极关怀。张爱玲对女性悲凉命运的展示与演绎,表现了她对于女性角色遭受贬压的一种无奈和对男权文化无言的控诉。看似波澜不惊的叙述,其实是她对女性“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悲悯和同情。同样,川端康成用看似不经意的叙述,透露出对善良的下层女性人物悲惨境遇的哀怜,以及自己对人生和命运的淡淡忧伤与无奈。

二 女性的挣扎与命运在不同的作家笔下被赋予了不同的色彩。张爱玲的色彩是世俗人生,其笔下的女子是寂寞的、悲哀的甚至变态的。而川端康成构筑的是理想世界,他笔下的女子是美丽的、纯净的极致形象。

张爱玲在《传奇》开篇中写到:“书名叫传奇,目的是在传奇里面寻找普通人,在普通人里寻找传奇。”[7]她的故事全是普通人在世俗世界里演绎的苍凉故事。正如她说的:生命是一袭华美的袍,爬满了蚤子。作为一位女性作家,张爱玲对那些新旧时代交叠下的女性的生存命运极为关注,对女性的心理挖掘也非常深刻。张爱玲以独有的女性内审意识,探求阻碍女性自我发展的因素,并对女性生存悲剧进行透视与书写。“女人……女人一辈子讲的是男人,念的是男人,怨的是男人,永远永远。”一语道破了女性心灵深处以男性为归依的“奴性意识”。中国几千年的封建历史,就是将女人逐步异化为“女奴”的历史。自贱意识是女性自我奴化的表现之一,女性始终在寻找自身以外的依靠。对婚的中国女人就是全部,而对于男人却只是生活的一部分。为了维护自己在婚姻中的地位,《半生缘》中的曼璐为了拴住男人达到一生有所依附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