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黄栽培栽培技术

大黄

一、大黄植物形态

大黄为多年生草本。高可达2m,根茎及根粗壮,黄褐色。茎直立,中空。基生叶宽卵形或近圆形,直径可达40cm,3-7掌状深裂,每裂片常再羽状分裂或具粗锯齿,基部略呈心形,上面无毛,下面被白色柔毛;有长柄;茎生叶较小,互生,有短柄;托叶鞘筒状,密生短柔毛。花序大圆锥状,顶生;花小,数朵成簇,花紫红色或带红紫色;花被片6,成2轮;雄蕊9;花柱3。瘦果有3棱,沿棱生翅,褐色或棕红色。花期6-7月,果期7-8月。

二、大黄分类

按照来源分类:为掌叶大黄(Rheum palmatum L.)、唐古特大黄(Rheum tanguticum Maxim.ex Balf.)、药用大黄(Rheum officinale Baill.)3个基源品种。按照产地分类:北大黄和南大黄。

1、掌叶大黄又名葵叶大黄、北大黄。

主要分布于产甘肃、四川、青海、云南西北部及西藏东部等省区的海拔在2000-4000米山坡或山谷湿地。

2、唐古特大黄又名鸡爪大黄、北大黄。

主要分布甘肃、青海、四川、西藏东北部的海拔在 2000—3900米的山地林缘、灌丛、草坡地带,耐寒力强,冬天能耐负20℃以下的低温。极似掌叶大黄,但本变种的叶片深裂,裂片通常窄长,呈三角状披针形或窄线形。

3、药用大黄又名:南大黄。

主产于四川、贵州、云南、湖北、陕西等地的海拔在1200-4000米山沟或林下。镇巴大黄栽培历史悠久,栽培种为药用大黄,本种与掌叶大黄和唐古特大黄的主要不同点是:基生叶5浅裂,浅裂片呈大齿形或宽三角形;托叶鞘膜质,较透明,上有短毛。花较大,黄白色,花蕾椭圆形,果枝开展,翅果边缘不透明。

镇巴大黄属《中国药典》规定品种蓼科植物药用大黄Rheum officinale Baill.。其根状茎入药,根主要做兽药用,鲜品根茎肥大,呈萝卜形,表面呈棕褐色,内部为黄色,经烘干加工呈干燥的块大黄,俗称马蹄大黄,黄褐色,质硬,可直接作中药配伍用药。镇巴大黄药材质量高,总蒽醌2.1%以上、游离蒽醌含量为0.45%以上,均高于《中国药典》规定标准,且明显高于其他产区,是药用大黄主要产区之一。

我县只能种植药用大黄,其他品种大黄坚决不能种。

三、大黄功效

功能主治:泻下攻积,清热泻火,凉血解毒,逐瘀通经,利湿退黄。用于实热积滞便秘,血热吐衄,目赤咽肿,痈肿疔疮,肠痈腹痛,瘀血经闭,产后瘀阻,跌打损伤,湿热痢疾,黄疸尿赤,淋证,水肿;外治烧烫伤。酒大黄善清上焦血分热毒。用于目赤咽肿,齿龈肿痛。熟大黄泻下力缓,泻火解毒。用于火毒疮疡。大黄炭凉血化瘀止血。用于血热有瘀出血症。

四、大黄栽培技术

1、选地对当地地形及生态环境进行综合考察和以往栽培进行综合分析,栽培用地选择坡度≤30℃、海拔高度1200~1800m的向阳山坡地,年降雨量1000~1600mm,无霜期≥190d并远离居住区、公路和其他可能造成污染的土地。所选地应符合GB15 618-1995的要求。并对土壤有机质、养分及微量元素进行监测。

2、种苗选择用于无性繁殖的芽头,必须是生长三年及三年以上的药用大黄带芽头的根头部。在距根头10cm处切下,每切块应带至少一个芽,重量不小于150g,切下后立即用草木灰拌切口处,即可栽植。前一年育好的种苗,选择芽完整、无残缺、直径大于2cm、长度大于10cm的壮苗,即可用于进行栽植。

3、栽培

(1)整地选择退耕还林地,首先进行整地,将地里的一些杂草及灌木清除,然后提前半年深翻,使土壤充分熟化,这样有利于大黄苗栽后生长。药用大黄属于深根性植物,可以深入地下30cm左右,且根系发达,有很好的固土作用,可有效防止水土流失。

(2)挖坑将熟化后的地按行距100cm,株距90cm,垂直于山坡起横行,挖坑(挖窝)。在准备栽植前半个月进行。

(3)底肥挖好窝后按每窝施5kg经无害化处理的农家肥作底肥,在窝中把土和肥拌均匀。

(4)栽植将选好的苗栽植在已挖好、施好底肥的窝内,每窝一株。栽好后视土壤墒情,墒情好不用浇水,墒情不好适量浇水,确保株株成活。

4、田间管理在我们采用回归自然的仿野生栽培方法,虽然采用粗放式管理,但不等于完全不加管理,大黄生长的不同时间,要时时进行观察及管理,特别是以下几种情况至关重要。

(1)除草在各个生长时期随时锄掉影响大黄生长的杂草和一些小灌木,特别是第一年让大黄保持自然正常生长。

(2)病虫害防治病害有根腐病、轮纹病、疮痂病、炭疽病、霜霉病等,可采用综合防治法,实行轮作;保持土壤排水良好;及早拔除病株烧毁,病株处的土壤用石灰消毒;清除枯枝落叶及杂草,消灭过冬病源;发病前或发病时用1:1:12O波尔多液喷雾或浇灌。虫害有金龟子和蚜虫,虫害有金龟子和蚜虫,可用化学药剂毒杀。金龟子为害亦可在早晨捕杀或夜晚点灯诱杀成虫。

(3)掰侧芽在大黄生长的第二年的四月(农历三月),大黄开始发新叶、大黄根头部一周有侧芽,必须除去,否则将影响大黄根茎及根的生长,减低产量。方法:除去侧芽后立即用细土涂疤痕处,种植上称为“掰侧芽”。

(4)去顶芽在大黄生长的第三年五月,要去顶芽(即花苔),除留下作种用于育苗的,其余要统统去顶芽(打花苔)否则将严重影响产量。另外选择长势好、健壮的植株留下顶芽(即花苔)用于收取种子,用于来年育苗,其余的统统掰去顶芽。去过顶芽的和未去顶芽者,产量有显著差异,因为去顶芽后减少养分无端消耗。所以除留种收籽者外,去顶芽是很重要一道管理程序。

(5)追肥为了保证大黄高产,每年六、七月间大黄生长盛期,施一次追肥。施用经过无害化处理的农家肥,每窝按2kg的量,在植株根部上方慢慢地剖开土,千万别伤及根,将肥料施上后立即用土埋好。

5、采收加工大黄为多年生草本植物,药用其根及根茎,最佳采收时间在种植中显得非常重要。生长周期必须达到三年或以上,最佳采收期为每年12月至次年的2月。采挖前要防止人畜践踏,以免大黄腐烂。采挖时先用撅头刨开根周围的土壤,然后再挖出根部。除

去泥土及残叶。

6、贮藏与养护

一般用麻袋、木箱包装。前者为中档货所使用,每件30--50kg。后者为上档货所使用,在木箱内衬纸垫,盛入大黄药材,每件100kg。亦可采用竹筐、竹篓、双层无毒塑料袋包装。干后装箱,密封存放,防霉,防虫蛀。

大黄药材含淀粉、蛋白质、氨基酸等多种成分,易发霉生虫。贮藏过程中高温和高湿均影响药材质量,其中高湿度比高温对药材的质量影响更大。故在贮藏中应严格控制药材水分在10%--14%,控制库房相对湿度在60%左右,温度控制在最好28℃以下。从清明到寒露,每月至少检查2次。在堆码垛、倒垛、翻晒时应轻搬轻放,亦可采用气调养护法。大黄饮片不易多晒、久晒,光照时间太长易导致药材变色。

大黄种子

大黄育苗

大黄种苗

大黄植株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