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9例老年心血管病保健体会论文
浅析老年人心血管疾病的护理心得

浅析老年人心血管疾病的护理心得摘要:心血管疾病是影响老年人身体健康的重要因素之一,也是导致60岁以上老年人死亡的杀手。
本文将结合老年人心血管疾病的特征,对老年人心血管疾病的护理谈谈自己的见解。
掌握老年人心血管疾病的特点和护理要求,使患者能够更好更快地恢复,是每个医务工作者的职责所在。
关键词:老年人;心血管病;护理心得由于出生率的下降和平均预期寿命的延长,早在2000年我国就进人了老年性社会。
而与人口老龄化相伴随的是老年人口高龄化。
据预测,在未来的几十年中,80岁及以上高龄老年人口将以每年4.5%的速度递增,2020年达2780万,2040年达7400多万,到2050年,高达1.14亿,占65岁及以上人口总量的比例将由2000年的近14%增加到2050年的34.6%,届时,每3个老年人中就有一名高龄老年人。
事实表明,我国人口老龄化势不可挡,其增长速度快于社会经济发展,随着人口老龄化,老年心血管系统疾病的病人也越来越多,护理工作的重要性越来越受人们的关注,随着整体护理工作的开展将会使老年心血管疾病护理的水平提高到一个新阶段。
本文下面就具体展开谈谈自身对老年心血管疾病病人的护理体会。
1心血管疾病的临床症状心血管疾病的临床症状有很多种,应该根据患者的症状进行针对性护理。
其主要的症状表现有以下几种。
1.1心悸心悸是心血管疾病的主要特征之一,是患者主观感觉及客观表现的综合症状。
心血管疾病患者会感觉自己的心跳加快、不规律。
在临床上的表现通常是心律过快或过慢,或者表现为心律不齐。
这个症状在老年人身上表现得尤为突出,应该引起高度重视。
1.2呼吸困难患有心血管疾病的人通常还会表现出呼吸困难、吃力、急促的症状。
临床症状为呼吸频率加快,或者呼吸深度加大。
导致呼吸困难的因素很多,临床上需对症下药。
1.3眩晕眩晕是指人体对于空间上的定向感觉障碍或平衡感觉障碍,使得患者感觉周围的物体在旋转,或者自己在原地打圈或摇摆,这是心血管疾病患者常见的临床症状。
探讨老年心脑血管疾病预防保健与康复护理体会

探讨老年心脑血管疾病预防保健与康复护理体会发布时间:2021-09-02T09:49:13.587Z 来源:《医师在线》2021年20期作者:韩芳[导读] 探讨康复护理在急性心脑血管疾病稳定期患者中的作用及对心理韩芳山东省淄博市周村区淄博职业学院山东省淄博市 255314摘要:目的:探讨康复护理在急性心脑血管疾病稳定期患者中的作用及对心理、生活质量的影响。
方法:我院急性心脑血管疾病稳定期患者140例被随机均分为常规护理组(70例)和慢病观察组(70例,在常规护理组基础上联合康复团队干预)。
两组均治疗后3个月后,随访6个月,比较两组治疗依从性、心理状态及生活质量评分。
结果:治疗后,与常规护理组比较,观察组饮食依从性(65.71%比91.43%)、康复锻炼(71.43%比97.14%)、定期复查(74.29%比94.29%)、遵医用药(71.43%比100%)及运动指导(68.57%比88.57%)依从性及生活质量评定表(SF-12)的生理[(40.59±5.48)分比(49.51±6.84)分]、心理[(55.45±6.78)分比(66.39±8.57)分]评分均显著提高(P均<0.01),广泛性焦虑障碍量表(GAD-7)[(5.46±0.47)分比(3.24±0.32)分]、抑郁症筛查量表(PHQ-9)[(7.86±0.92)分比(4.57±0.63)分]评分显著降低(P均=0.001)。
结论:急性心脑血管疾病稳定期患者接受康复护理治疗,可显著提高饮食、运动指导等依从性及生活质量,稳定心理状态。
关键词:心脑血管;疾病预防;康复护理引言随着人口老龄化日趋严重,老年心血管的病例数量将大幅度增加,预计到2050年将增加到1.31亿。
近年来研究发现,有氧运动可有效地促进心血管患者认知功能的恢复和改善,是最可靠的治疗手段。
有氧运动协同认知训练在老年心血管患者康复中效果更佳。
谈谈中老年人心血管疾病临床诊治论文

谈谈中老年人心血管疾病临床诊治【中图分类号】r 5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 7484(2012)05- 0183- 01心血管疾病,也称为循环系统疾病,是一系列涉及循环系统的疾病,可以细分为急性和慢性,一般都是与动脉硬化有关.我国是老年人口大国,随着老年人的机体各个器官的衰老,其会发生各种慢性的非传染性疾病.近年来,老年人心血管疾病的患病率呈上升趋势.这些疾病都有着相似的病因、病发过程及治疗方法.在老年人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中,高血压疾病占首位,而血压升高是导致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如今人们生活的质量日益提高,很多只有老年人才会得的心血管疾病蔓延到中年人甚至青年人,因此,在临床工作中,全面了解熟悉心血管病特点,对提高诊治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从多角度综述了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以引起临床重视.近年来本人一直从事心血管病诊治,现将个人所得简单介绍如下。
1 心血管系统的老年性改变老年人的心血管系统的改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1)周围血管阻力增加。
(2)心室顺应性减弱。
(3)心脏瓣膜钙化。
虽然近20年来由于阿斯匹林等使用以及中草药制剂在改善微循环方面带来很大的治疗效果,血粘情况有所改善,但总体来讲诸多老年病仍有增无减。
2 老年患者常常多种疾病并存老年人的发病特点之一是多种疾病同时存在。
如果全身情况尚可、平时注重保健的则能处于代偿或相对稳定状态,对目前健康尚未构成威胁。
一旦伤风感冒发热或其他情况发病,则心血管疾病随即发病,互相产生不良影响。
尤其是糖尿病、肺部疾病、高脂血证等多种疾病并存时,心血管系统的退变明显加重,而且临床表现复杂,给诊治带来一定难度。
合并存在其他慢性疾病,除主要的心、肺、脑疾病以外,常合并肝、肾功能减退、消化道疾病、青光眼、白内障、前列腺增生等给治疗带来很大麻烦,严重影响预后。
3 心脏疾病种类很多,临床分类至关重要对于老年心血管病患者的病因,高血压疾病首居第一,血压升高是导致冠心病的唯一危险因素,大多数医生在诊治过程中,首先会考虑冠心病,但必须指出的是老年心脏病并非都是冠心病,而且老年也可患年轻人的常见病,甚至患一些罕见病,在治疗过程中很难得到早期诊断。
60例老年冠心病患者治疗体会

60例老年冠心病患者治疗体会冠心病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特别容易发生在老年人身上。
老年冠心病患者的治疗过程中,往往要面临着许多困扰和挑战。
我有幸在医院实习期间,接触了60例老年冠心病患者,并观察了他们的治疗体会。
通过与患者交流和观察,我对老年冠心病的治疗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老年冠心病患者的治疗过程中,抗凝治疗是关键。
由于年龄增长,老年人的血液循环系统功能会衰退,血液粘稠度会增加,容易形成血栓,从而加重心脏负担。
因此,抗凝治疗是必不可少的。
然而,抗凝药物的用量和监测对老年人来说是一个难题。
老年人的肝肾功能普遍下降,因此需要注意药物的剂量调整,以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
同时,定期监测血液指标,特别是凝血功能,对老年人的治疗效果评估非常重要。
通过定期检查,我们可以进一步了解药物的疗效,及时调整治疗方案,从而更好地控制病情。
此外,老年冠心病患者的饮食和生活方式也需要调整。
老年人的身体功能下降,代谢速度减缓,容易出现血压升高、血脂升高等情况。
因此,饮食上需要注意膳食结构的平衡,减少高盐、高脂肪的食物摄入。
同时,适当进行体育锻炼是非常有益的。
老年人可以选择适合自己的锻炼方式,如散步、太极等。
锻炼可以增强心肺功能,促进血液循环,有助于降低血压和血脂,减轻病情。
在治疗过程中,老年冠心病患者的心理健康也需要关注。
冠心病是一种长期进行性疾病,治疗期间需要长期的依从性。
而老年人由于年龄等原因,容易情绪波动,对治疗产生抵触情绪。
因此,医生和护士需要与老年患者建立良好的沟通和信任,了解他们的心理需求,及时给予支持和帮助。
在治疗过程中,可以通过开展康复活动、心理咨询等方式,提升老年患者的心理素质,增强他们的治疗信心。
同时,老年冠心病患者的家庭支持也是至关重要的。
很多老年患者在治疗过程中会遇到困难和挑战,而家庭成员的支持可以起到巨大的鼓舞作用。
家庭成员可以积极参与患者的治疗,帮助患者控制饮食和药物使用,提供心理上的支持和鼓励。
特别是当老年患者出现不适时,及时给予帮助和医疗指导,可以减轻患者的痛苦和焦虑。
老年冠心病患者72例临床护理对策与体会

老年冠心病患者72例临床护理对策与体会目的:对老年冠心病患者的临床护理对策进行分析和探讨。
方法:选取我院于2012年12月至2014年12期间所收治的72例老年冠心病患者,将其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患者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6例,对照组患者接受一般护理,观察组患者接受针对性护理,记录患者护理结束后的效果。
结果:经过一段时间的护理后,观察组患者心绞痛发作时间和发作次数均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护理总有效人数35例,对照组护理总有效人数28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差异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在老年冠心病患者的护理过程中,需要努力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识程度,针对性护理干预能够有效减少患者心绞痛的发作时间和发作次数,在临床应用中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值得推广和应用。
标签:老年冠心病;临床护理;护理对策冠心病又叫缺血性心脏病,老年人是该疾病的高发人群,患者主要表现有心绞痛,迁延至颈、颌、手臂、后背及胃部等,严重时会出现心力衰竭,对患者的正常生活会造成一定的影响[1]。
在临床上,针对老年冠心病患者,除了需要采取积极的治疗措施之外,还需要注意其护理,以提高治疗效果。
基于这一情况,本次研究特选取我院于2012年12月至2014年12期间所收治的72例老年冠心病患者,将其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式分析,现就将有关结果作如下报道。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随机选取我院于2012年12月至2014年12期间所收治的72例老年冠心病患者,将其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其中有男性患者40例,女性患者32例,患者中年龄最大的80岁,年龄最小的62岁,平均年龄(70.11±2.46)岁,入院时,患者表现为神志不清、昏厥、心绞痛等,所有患者均符合世界卫生组织制定的冠心病的诊断标准,将患者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50例。
1.2 护理方法对照组患者接受一般护理,主要针对患者的血压、心率等进行密切监测,监督患者用药等。
79例老年心血管病保健体会

79例老年心血管病的保健体会【摘要】目的探讨心血管病患者的健康保健体会。
方法对79例老年心血管病的保健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通过合理饮食与适当的运动、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与良好的心态、定期作健康检查,有病及时治疗能有效降低心血管疾病的发生率和死亡率。
结论老年人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合理饮食与适当的运动、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与良好的心态、定期作健康检查,有病及时治疗,便可避免或减少上述疾病的诱发,提高生活质量,保障身体健康。
【关键词】老年;心血管病;保健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2-0702-02人的衰老是一个生理发展过程,也是生物更替的规律。
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的生理机能逐渐发生退行性病变,老年人主要是三大疾病:一是心血管病;二是糖尿病;三是老年痴呆,其中心血管病是最重要最危险的疾病。
心血管疾病是威胁老年人健康的主要原因,也是导致老年人死亡的杀手。
心血管疾病的常见种类有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及由此而引起的冠心病、慢性支气管炎、慢性肺心病慢性风湿性心瓣膜病等,常见症状有心悸、呼吸困难等,本文对我门诊部2010年6月——2012年6月79例心血管患者的治疗保健进行回顾性分析,从以下三点来探讨心血管患者的保健体会。
1 合理饮食与适当的运动1.1 提倡“三低”,饮食即低脂肪、低胆固醇、低糖饮食为主。
研究证明,控制脂肪摄入的质与量,饱和脂肪酸能升高血胆固醇,所以在膳食中要控制动物脂肪等饱和脂肪酸的摄入。
控制胆固醇摄入,冠心病的发病率比正常人高5倍,因此,心血管疾病患者应少吃动物脑髓、内脏、蛋黄、蟹黄等胆固醇高的食物,增加膳食纤维的摄入,膳食纤维能吸附胆固醇,阻止胆固醇被人体吸收。
血压升高、动脉粥样硬化与体重增加有密切关系,呈正相关,体重每相差10kg,收缩压相差约3.0mm汞柱(0.4kpa ),舒张压相差约2.2mm 汞柱(0.29kpa ),而高血压已知是心血管病的重要危险因素。
减轻体重减少总热量的摄入和通过增加体育锻炼来控制,对体重超10%以上的尤其限制高热量饮食的摄入,以维持正常体重。
心血管科100例老年患者护理体会

心血管科100例老年患者护理体会目的:探讨心血管老年患者护理应当注意的一些事项,具体的方法。
方法:对100例心血管患者分两组进行健康护理干预,内容知识宣教、心理指导、饮食指导、运动指导等方面心血管老人的心理护理,生理护理,日常饮食护理等。
结果:在心脑血管病患者体重超标、情绪急躁、吸烟、饮酒、喜食肥肉、饮食偏咸、不爱运动等7项干预指标中,除体重干预前后无明显效果外(P>0.01),其余6项指标干预后均有显著效果(p<0.01)。
患者对自身疾病相关知识的知晓率也明显提高,整体血压控制水平较干预前明显提高(p<0.01)。
结论:医护人员应重视心脑血管病患者的心理问题、生理问题以及日常饮食,采取针对性的护理措施,从而让心脑血管病患者以最佳的状态接受治疗及护理,提高疗效。
标签:老年人;心脑血管病;护理1 材料和方法1.1 资料来源病例资料来源于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普通心血管病房2013年5-10月住院的心血管病患者。
问卷资料来源于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普通心血管病房2013年5-10月住院的心血管病患者。
1.2 研究方法1)问卷调查法参照《老年人护理需求》问卷,自行制作《老年心血管病患者护理需求》问卷,方便抽样方式抽取商洛市某三甲医院普通心血管病房2013年5-10月住院的心血管病患者,分为两组,一组为观察组,一组为对照组,每组50名患者,各发放50份,分别收回45,47份,回收率为90%,94%,结果有效。
2)病例分析法以2013 年5月-10月我心血管病房心血管病患者的全部病例为分析对象,其中观察组51份,对照组48份。
3)统计方法问卷在回收之后,经过录入、汇集、筛选和整理,并使用统计分析软件SPSS16.0 进行统计分析,检验计数资料两个样本率或构成比之间差异是否有统计学意义用卡方检验。
2 结果2.1 一般资料本研究中观察组50人,男26人,女24人,平均年龄68.5岁,对照组50人,男27人,女23人,平均年龄68岁,两组在性别、年龄等方面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具有可比性。
中老年心脑血管疾病的预防及护理体会

中老年心脑血管疾病的预防及护理体会目的探究在中老年心脑血管疾病的预防方法及其护理中的注意事项,总结临床经验。
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中老年心脑血管疾病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
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健康教育,观察并比较两组的护理效果。
结果观察组心脑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为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7.5%;观察组满意率为92.5%高于对照组的7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中老年心脑血管疾病的预防主要在于帮助患者掌握更多的健康知识,在护理的过程中,应该耐心对患者进行指导,以期减少心脑血管危险事件的发生,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标签:中老年心脑血管疾病;预防;护理心脑血管疾病在临床中较为常见,患者病情发生后如果没有进行及时有效的治疗,对于患者的生命安全会产生严重威胁,因此及时的干预就是关键所在。
由于该病的病程往往较长,因此我们必须对患者进行有效的护理干预,使得患者的生活质量得以提高。
本次选取我院收治的中老年心脑血管疾病患者80例进行护理,分别采用不同方法对患者进行护理,旨在提高中老年心脑血管疾病护理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3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中老年心脑血管疾病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
对照组女18例,男22例;年龄51.5~73.5岁,平均年龄(61.35±1.65)岁;观察组女17例,男23例;年龄52.5~74.5岁,平均年龄(61.95±1.23)岁。
两组患者年龄和性别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对患者介绍医嘱,同时告知患者需要按照医嘱进行用药,对于日常生活中和疾病存在相关疑问的健康问题,可以及时向医护人员进行询问。
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健康教育,即对于患者进行用药重要性的阐述,例如可以帮助自身稳定的改善状况[1];同时对于患者进行运动指导,即按照患者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当的简单运动,患者的饮食也应该尽量保持清淡,注意合理饮食,避免暴饮暴食和高糖高脂肪等食物的摄入,调节自身的血液胆固醇[2];并且密切关注患者的临床情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79例老年心血管病的保健体会
【摘要】目的探讨心血管病患者的健康保健体会。
方法对79例老年心血管病的保健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通过合理饮食与适当的运动、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与良好的心态、定期作健康检查,有病及时治疗能有效降低心血管疾病的发生率和死亡率。
结论老年人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合理饮食与适当的运动、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与良好的心态、定期作健康检查,有病及时治疗,便可避免或减少上述疾病的诱发,提高生活质量,保障身体健康。
【关键词】老年;心血管病;保健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2-0702-02
人的衰老是一个生理发展过程,也是生物更替的规律。
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的生理机能逐渐发生退行性病变,老年人主要是三大疾病:一是心血管病;二是糖尿病;三是老年痴呆,其中心血管病是最重要最危险的疾病。
心血管疾病是威胁老年人健康的主要原因,也是导致老年人死亡的杀手。
心血管疾病的常见种类有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及由此而引起的冠心病、慢性支气管炎、慢性肺心病慢性风湿性心瓣膜病等,常见症状有心悸、呼吸困难等,本文对我门诊部2010年6月——2012年6月79例心血管患者的治疗保健进行回顾性分析,从以下三点来探讨心血管患者的保健体会。
1 合理饮食与适当的运动
1.1 提倡“三低”,饮食即低脂肪、低胆固醇、低糖饮食为主。
研究证明,控制脂肪摄入的质与量,饱和脂肪酸能升高血胆固醇,
所以在膳食中要控制动物脂肪等饱和脂肪酸的摄入。
控制胆固醇摄入,冠心病的发病率比正常人高5倍,因此,心血管疾病患者应少吃动物脑髓、内脏、蛋黄、蟹黄等胆固醇高的食物,增加膳食纤维的摄入,膳食纤维能吸附胆固醇,阻止胆固醇被人体吸收。
血压升高、动脉粥样硬化与体重增加有密切关系,呈正相关,体重每相差10kg,收缩压相差约3.0mm汞柱(0.4kpa ),舒张压相差约2.2mm 汞柱(0.29kpa ),而高血压已知是心血管病的重要危险因素。
减轻体重减少总热量的摄入和通过增加体育锻炼来控制,对体重超10%以上的尤其限制高热量饮食的摄入,以维持正常体重。
强调“三低”减重的速度根据自觉症状和有关指标决定进一步减重的速度和目标。
1.2 心血管病患者如高血压应限制高盐及含高钠食物的摄入,低盐饮食可减少高血压的发生。
世界卫生组织建议成年人每天摄入钠盐不宜超过6克,限盐被认为是预防高血压的措施之一。
葡萄牙进行的一项减盐的准实验研究(设立预防组和对照组),通过健康教育一年后使干预组平均钠排出量较对照组下降42%,血压下降
4mmhg,第二年血压下降5mmhg[1]。
对于原发性高血压是病因未十分明确的以体循环血压升高为主要临床表现的全身性疾病,又称为高血压病。
它占所有高血压的95%左右,是多种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病因和危险因素,影响重要脏器如心、脑、肾的结构与功能,最终导致这些器官的功能衰竭,是心血管疾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2],冠心病者忌暴饮暴食,以防诱发心绞痛或心肌梗塞,多以多
食富含维生素c、钾、钙、镁的蔬菜、水果及高植物蛋白的食物为主即提倡清淡饮食,适量摄入适量摄入肉类、奶类、蛋类及豆制品以加强营养。
1.3 积极参加心身健康的活动如气功、太极拳、太极剑、中老年健身舞等,早在1933年,steinhaus注意到运动员或经常运动者静息血压水平低于不经常运动者[3]。
高血压病患者长期坚持锻炼慢跑可使血压平稳下降,适量体育活动锻炼心血管功能和调整血脂代谢大有益处,对动脉粥样硬化的患者大为有益。
但慢跑时宜强度小、速度慢以免发生意外,对心血管病心功能减退严重的人提倡散步为主,以活动后不感到疲劳,身体轻松为准,体育运动应该持之以恒。
2 良好的生活习惯与良好的心态
2.1 戒烟限酒长期酗酒可干扰血脂代谢,使血脂升高。
吸烟﹥40年,则发生心脑血管疾病的并发症成倍增加。
尤其发生心肌梗塞、猝死等,可加重慢性支气管炎、慢性肺心病的症状。
2.2 良好的心态避免过度劳累不要长期打麻将,注意劳逸结合,保持心平气和,尽量少生气避免情绪激动,合理安排工作和生活,生活要有规律,减少焦虑、抑郁等,保持乐观、愉快的情绪。
3 定期作健康检查,如有症状及时就医
定期作血压、血糖血脂及血液流变学检查发现血压及血糖的控制情况做到心中有数,一些老年人平时自我感觉非常健康,只凭主观感觉判断自己的健康问题,要经常做常规检查外,建议老年人增加餐后血糖、血黏度、微血管、大血管的动脉超声,及时发现问题如
及时就医,按医嘱服药并做好定期复查,在体检或就诊过程中,要关注老年人心脑肾血管等重要器官的损害程度,积极治疗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等,研究显示,约80%的糖尿病患者死于心血管疾病(cardiovas cular disease.cvd)[4]。
因此cvd是糖尿病最主要的并发症,也是致死致残的主要原因。
对于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及时有效地治疗,可避免或延缓肺心病的发生和发展。
综上所述,老年人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合理饮食与适当的运动、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与良好的心态、定期作健康检查,有病及时治疗,便可避免或减少上述疾病的诱发,提高生活质量,保障身体健康。
参考文献
[1] 刘力生,龚兰生,陈孟勤,等.高血压[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1233.
[2] 马家骥,雷寒,王庸晋,等.内科学[m].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157.
[3] 刘力生,龚兰生,陈孟勤,等.高血压[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960.
[4] 谢中全.糖尿病心脏病及其防治进展[j].中国医药指南,2009,2:1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