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布线管理系统-用户手册
网络综合布线实训操作手册

图4-3 拆开4对双绞线正确结果
图4-4一对绞线硬折成很小曲率半径
17
4、网络模块端接方法和步骤
第三步:拆开单绞线和端接 根据线序和模块刀口位置分别拆开单绞线,把线芯按照线
序逐一放到对应的模块刀口,用压线钳快速压紧,在压接过程中 利用压线钳前端的小刀片裁剪掉多余的线头,盖上好防尘罩。
进行网络模块和5对连接块端接时,必须按照端接顺序和 位置把每对绞线拆开并且端接到对应的位置,每对绞线拆开绞绕 的长度越少越好,特别在六类、七类系统端接时非常重要,直接 影响永久链路的测试结果和传输速率。
图2-3压线前刀片位置图
线缆
图2-4压线后刀片及线芯位置图
11
3、RJ45水晶头端接和跳线制作步骤
第一步:剥开双绞线外绝缘护套 首先剪裁掉端头破损的双绞线,使用专门的剥线剪或者压
线钳沿双绞线外皮旋转一圈,剥去约30毫米的外绝缘护套。如 图3-1和3-2所示。
特别注意不能损伤8根线芯的绝缘层,更不能损伤任何一 根铜线芯。
网络综合布线实训操 作手册
一、综合布线工程常用工具 二、网络配线端接操作方法 三、网络布线实训操作方法 四、缆线的敷设技术 五、综合布线系统工程管理
2
一、综合布线工程常用的工具
综合布线工程施工的过程中常用 的工具如下:
● RJ45钳、压线钳、剥线钳; ●尖嘴钳、老虎钳、斜嘴钳; ● 冲击钻、钻头; ●螺丝刀(扁头的和十字头的); ●钢锯; ●弯管器; ●卷尺; ●线管剪 ; ●活扳手 、榔头。
图3-1 剥开双绞线外绝缘护套图
图3-2 抽取双绞线外绝缘护套图
12
3、RJ45水晶头端接和跳线制作步骤
第二步:拆开4对双绞线
将端头已经抽去外皮的双绞线按照对应颜色拆开成为 4对单绞线。拆开4对单绞线时,必须按照绞绕顺序慢慢拆 开,同时保护2根单绞线不被拆开和保持比较大的曲率半径, 图3-3所示正确的操作结果。不允许硬拆线对或者强行拆散, 形成比较小的曲率半径,图3-4表示已经将一对绞线硬折成 很小的曲率半径。
综合布线实训指导手册

第2章综合布线实训现代的建筑物,已不仅仅要求能支持一般的语音传输,还应能够支持多种计算机网络协议及多种厂商设备的信息互连,可适应各种灵活的、容错的组网方案;同时由于新技术、新产品不断出现,传输线路要能够在若干年里适应发展的需要。
因此建立一套能够全面支持各种系统应用如通信网络中心、数据处理中心,本身又具有开放、兼容、可靠性高、实用性强、易于管理、具有先进性、面向未来的综合布线系统,对于现代化建筑是必不可少的。
结构化综合布线系统(Structured Cabling System)采用模块化和分层星型拓扑结构,它能适应任何大楼或建筑物的布线系统。
主要系统为建筑与建筑群综合布线系统(Premises Distribution System,缩写PDS)。
PDS是一个能够支持任何用户选择的语音、数据、多媒体等多种应用业务系统的建筑物通信布线系统。
本章通过综合布线的各种任务实例,以各类任务需求完成综合布线的实训目标。
通过任务方式来完成综合布线的一些典型任务和实施过程,帮助读者理解综合布线的典型应用,初步具备综合布线工程设计、实施、验收的能力。
2。
1 任务1 双绞线的制作2。
1。
1 任务描述在某单位的综合布线系统施工过程中需要制作工作区信息模块至计算机的双绞线跳线若干,配线间需制作双绞线跳线若干用于交换机到配线架的中继跳线。
类型有直通线和交叉线,请制作双绞线直通线与交叉跳线若干.2。
1.2 任务目标1.任务目标完成双绞线直通线和交叉跳线的制作。
2.任务目的通过双绞线的制作,了解双绞线的相关知识,熟悉双绞线的制作规范和步骤,了解在综合布线中的应用环境。
2。
1。
3 知识链接1.双绞线目前,在通信线路上使用的传输介质主要有:双绞线、大对数双绞线、光缆。
双绞线(Twistedpair,TP)是一种综合布线工程中最常用的传输介质.双绞线是由两条相互绝缘的导线按照一定的规格互相缠绕(一般以顺时针缠绕)在一起而制成的一种通用配线。
综合布线管理系统-用户手册

综合布线管理系统-用户手册综合布线管理系统-用户手册1. 系统概述1.1 系统介绍1.2 功能特点1.3 系统结构图2. 系统安装与配置2.1 硬件要求2.2 软件安装步骤2.3 系统配置参数说明3. 用户注册与登录3.1 注册新用户3.2 用户登录与密码重置4. 综合布线管理4.1 机房信息管理4.1.1 添加机房信息4.1.2 编辑机房信息 4.1.3 删除机房信息 4.2 设备信息管理4.2.1 添加设备信息 4.2.2 编辑设备信息 4.2.3 删除设备信息 4.3 布线管理4.3.1 添加布线信息 4.3.2 编辑布线信息4.3.3 删除布线信息5. 设备状态监控5.1 实时监控设备状态 5.2 告警信息处理5.2.1 查看告警信息 5.2.2 处理告警信息5.2.3 告警信息统计6. 报表与统计6.1 设备统计报表 6.1.1 设备数量统计 6.1.2 设备型号统计 6.2 布线情况统计 6.2.1 布线长度统计6.2.2 布线类型统计7. 系统设置7.1 用户管理7.1.1 添加用户7.1.2 编辑用户信息 7.1.3 删除用户7.2 角色管理7.2.1 添加角色7.2.2 编辑角色信息 7.2.3 删除角色7.3 权限管理7.3.1 分配角色权限7.3.2 查看权限列表8. 常见问题解答8.1 系统无法正常启动8.2 设备无法连接到系统附件:1. 用户手册电子版2. 安装包文件法律名词及注释:1. 用户:指使用综合布线管理系统的个人或者组织。
2. 机房:指存放网络设备的专用房间。
3. 布线:指网络设备之间用于传输信号和数据的线缆连接。
4. 设备:指用于传输、处理和存储数据的网络设备。
5. 告警信息:指系统检测到的设备故障、网络中断等异常情况所产生的警告信息。
6. 报表与统计:指通过系统的关于设备数量、设备型号、布线情况等相关数据的分析报告。
7. 系统设置:指综合布线管理系统的相关参数设置和权限管理。
综合布线说明书

一、设计题目某法院综合布线系统设计二、工程概况1.工程概况本工程是一栋高七层的办公建筑,其建筑类别为二类建筑(详见建筑平面图),层高4.2 m,总面积近16000 m2,桩基础,框架结构,所有楼板均为现浇。
其中第四层房间面积为22 m2,35 m2,35 m2,70 m2,27 m2,47 m2,70 m2,48 m2。
2.技术要求从平面图上可知,每层有两个弱电竖井,每个弱电竖井均可作配线间使用,每个工作区面积按10m2计算,按照办公楼特点布置信息点。
设备间在三层。
信息点均采用双口面板,其中一个用于语音通讯,一个用于数据通讯。
完成该楼综合布线各子系统的施工图设计,重点在结构设计及路由设计。
三、设计依据《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T16-92《建筑设计防火规范》JGJ1-37ν《智能建筑设计标准》GB/T50314-2000ν《智能建筑弱电工程设计施工图集》97X700ν《计算机机房设计规范》GB50174-93ν《智能建筑设计标准》EBD—03—95ν《建筑通用布线国际标准》ISO/IEC11801ν《大楼通信综合布线系统总规范》YD/T926ν四、设计原则综合布线同传统的布线相比较,有着许多优越性,其特点主要表现为它的先进性、可靠性、经济性、可扩展性。
先进性:布线系统应用极富弹性的布线概念,采用双绞线与光缆混合布线的方式,构成一套合理、完整的布线系统。
所有的布线均采用世界上最新的通信标准,通过5类双绞线进入各办公室,数据最大传输速率达到100Mbit/s。
可靠性:采用高品质的材料和组合压接方式构成一套高标准信息传输信道,所有线材、器件均通过UL\CAS及ISO认证。
每条信息传输信道都采用专用测试仪校核线路的各种电气性能,以保证质量;同时,厂商必须提供15年以上的系统质量保证。
经济性:经济性是指在实现先进性、可靠性的前提下,达到功能和经济的优化设计。
可扩展性:根据建设单位目前的实际需要和由于工期较短等原因,综合布线工程有时暂时只实现语音和计算机数据通信功能,所以要求此布线系统具有较强的可扩展性,既可以最大限度地降低造价和不耽误工期,又可以在将来需要时很容易将所扩充设备连接到系统中来。
综合布线说明书

目录目录一工程概况及用户需求分析 (2)1.1工程简介 (2)1.2用户需求分析 (2)1.3系统需求配置 (2)1.4设计规范及相关标准 (3)1.4.1设计相关标准 (3)1.4.2设计规范 (3)二综合布线系统 (4)2.1综合布线系统的用途 (4)2.2综合布线系统设计要点 (4)三方案选型 (7)3.1综合布线传统方案 (7)3.2方案设计概述 (7)3.2.1工作区子系统 (7)3.2.2水平布线子系统 (8)3.2.3管理区子系统 (8)3.2.4设备间子系统 (9)四总体方案说明 (9)4.1布线设计步骤 (9)4.1.1工作区子系统 (9)4.1.2水平子系统 (10)4.1.3设备间子系统 (10)4.1.4建筑群子系统 (11)4.2综合布线管线设计 (11)4.2.1水平子系统的布线方案 (11)4.2.2垂直干线子系统的布线设计 (11)4.3设备电源管理方案 (12)总结 (14)参考文献 (18)一工程概况及用户需求分析1.1工程简介本工程为宁波和协置业办公楼,集办公、会议于一体,工程为地上6层。
1.2用户需求分析1.综合布线系统的结构、性能要符合国内、国际标准和规范,满足各个系统目前和未来发展的需要。
2.综合布线系统应以电脑系统等为服务对象,同时尽可能为各个弱电系统提供统一信息传输布线平台。
它应有利于各个系统自身组网和传递信息,有利于各个系统之间的互连,有利于各个系统与外界的连网。
3.布线系统要具有高性能和相当的超前性,能够满足各个系统目前和未来新技术、新产品对传输的需求。
4.同时布线系统在设计和实施中应充分考虑办公的具体特点,在信息点的选取、线缆配置等各方面满足网络系统的要求。
5.布线系统应采用符合国内、国际标准的名牌布线产品,技术上要领先,同时要经过国内、国际广泛和较长期使用,具有良好的技术支持和服务。
1.3系统需求配置本项目主要为标准型办公场所,因此采用较高的配置标准。
(完整版)综合布线系统-技术说明

(完整版)综合布线系统-技术说明1、总体要求综合布线系统要求具有先进性、开放性、灵活性、可靠性、冗余性,达到使⽤灵活、扩充⽅便、管理简便、维护容易的⾼标准布线系统⽬标,并在可以控制的成本之下保持⼀定时期的先进性;综合布线系统要求采⽤标准化产品;综合布线系统要求适⽤于主流⽹络拓扑结构,并能适应不断发展的⽹络技术的需求,能够⽀持数据通信、语⾳通信、多媒体通信以及各种控制信号的通信;综合布线系统要求能适应较复杂的空间使⽤环境,保证不受⾼频电⽓设备、空间电磁波辐射⼲扰,并保证在综合布线系统中传输的各类信号之间互不⼲扰;综合布线系统要保证实现信息安全、可靠地传输;综合布线系统需提供较强的系统管理能⼒,可以有效地进⾏系统管理、系统维护、系统故障的排除;综合布线系统要有⾜够的冗余度,能适应发展的要求;综合布线系统的所有线缆在敷设过程中必须⼀根线缆敷设到位,中间不得有断点,投标⼈必须根据技术规格书中提供的设备清单和图纸,重新配置各种规格的线缆、桥架、管线的长度,以⽶/卷为单位填⼊格式范例《⼯程量清单报价表》;在满⾜本规格书所有技术要求的前提下,投标⼈应仔细研究技术规格书,结合⼟建结构和系统设备的特点,对本规格书提出的综合布线系统的设计和系统配置提出更详细的系统⽅案,并⽤⽂字和图纸做详细说明,同时分别给出单项报价和总价;投标⼈应充分考虑系统内各设备之间的相互连接问题,并在投标书和图纸中明确线缆⾛向、定位、接⼝位置、固定⽅式、线缆连接盒的分布、桥架容量与荷载等⽅⾯的问题;综合布线系统中使⽤的产品要提供产品产地、品牌、型号标志、明显的识别标志、产品检验合格证明、产品技术规格性能保证、出⼚证明及⽣产序号。
提供维护、测试⼯具。
要提供“制造商授权书”以及“原⼚证明”。
为保证⽹络运⾏的⾼可靠性,施⼯中⽹络的优化,要求布线产品⼚家具有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认证证书。
综合布线产品的品牌具有15年及以上的历史(如产品品牌发⽣变更,变更前的品牌历史也包括在内),请提供相关证明⽂件。
综合布线系统的设计说明书

综合布线系统的设计说明书第一章综合布线系统的设计准则3.1 设计原则本综合布线系统在设计时,参照一下原则进行:◆实用性:系统设计根据大楼规划进行,从实际需要出发,注重性价比。
◆先进性:系统设计应采用技术成熟、性能先进的产品结构,保证大楼的智能化应用在10年不落伍。
◆开放性:各子系统的设计应围绕大厦智能化综合管理平台,开放通讯协议和接口,高度集成。
而且,只要具备相同以太网协议的设备均可接入大厦部网络,扩展功能和端口。
◆灵活性:通过采用模块化的产品,增加系统的灵活性。
◆易管理性:设计应考虑系统运行后的管理方便,并支持问题的迅速查找以及快速维护。
◆安全性和可靠性:设计应考虑系统长期运行的稳定性,是否能够安全可靠。
此外,在网络通讯方面应采取防病毒、防黑客措施,保障不受破坏。
◆兼容性和扩展性:系统设计除规划近期的实施方案外,还考虑中远期的扩容和发展规划。
不同类型的产品均容易集成,使整个智能化系统随着技术的发展和进步不断得到充实和提高。
◆专业性和规性:系统设计应遵循国外最新的行业规,建成后应优于国际规要求。
3.2 设计依据本系统设计时遵循以下国际以及国相关标准:3.2.1 国际设计、施工、验收标准◆ISO/IEC 11801:Information technology -- Generic cabling for customerpremises 信息技术-用户建筑群的通用布缆◆EN 50173: Information technology — Generic cabling systems信息技术-综合布线系统◆TIA/EIA –568.B :Commercial Building Telecommunications Cabling Standard商业建筑物电信布线标准◆TIA/EIA –569: Commercial Building Standard for TelecommunicationPathways and Spaces 通信路径和空间的商业建筑标准◆TIA/EIA –606: Administration Standard for the TelecommunicationsInfrastructure电信基础设施管理标准3.2.2 国家设计、施工、验收标准◆GB 50311-2007: 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GB 50312-2007: 综合布线系统工程验收规◆GB/T 50314-2007: 智能建筑设计标准◆GBJ 42-81: 工业企业通信设计规◆GBJ 79-85: 工业企业通信接地设计规◆GB 50174: 电子信息系统机房设计规◆GB 50339-2003: 智能建筑工程质量验收规第二章XX大楼的布线系统设计方案本章主要在工程概况、系统设计目标、系统结构、系统组成、功能特点、产品特点等方面作清晰而详尽的描述,并提供合理的深化设计和优化建议。
A007综合布线系统管理

综合布线系统管理
1.对设备间、电信间、进线间和工作区的配线设备、缆线、信息点等设施应按-定的模式进行标识和记录,并宜符合下列规定
1综合布线系统工程宜采用计算机进行文档记录与保存,简单且规模较小的综合布线系统工程可按图纸资料等纸质文档进行管理,并做到记录准确、及时更新、便于查阅;文档资料应实现汉化。
2综合布线的每-电缆、光缆、配线设备、端接点、接地装置、敷设管线等组成部分均应给定唯-的标识符,并设置标签。
标识符应采用相同数量的字母和数字等标明。
3电缆和光缆的两端均应标明相同的标识符。
4设备间、电信间、进线间的配线设备宜采用统-的色标区别各类业务与用途的配线区。
2.所有标签应保持清晰、完整,并满足使用环境要求。
3.对于规模较大的布线系统工程,为提高布线工程维护水平与网络安全,宜采用电子配线设备对信息点或配线设备进行管理,以显示与记录配线设备的连接、使用及变更状况。
4.综合布线系统相关设施的工作状态信息应包括:设备和缆线的用途、使用部门、组成局域网的拓扑结构、传输信息速率、终端设备配置状况、占用器件编号、色标、链路与信道的功能和各项主要指标参数及完好状况、故障记录等,还应包括设备位置和缆线走向等内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综合布线管理系统-用户手册北京亚讯英达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目录
一、系统管理.............................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信息管理.............................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三、设备统计............................. 错误!未定义书签。
四、设备查询.............................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五、链路查询............................. 错误!未定义书签。
六、文档管理.............................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七、日志管理............................. 错误!未定义书签。
八、派工单管理........................... 错误!未定义书签。
软件产品功能简介
运行平台
Windows 2000/ Windows 2003/ Windows XP
支持软件
IIS 以上
Microsoft SQL Server 2000/2005
系统特点
CAMS 是一套专业的综合布线管理系统软件,通过创建“可视化数据库”,将信息和图形有机结合,能帮助企业更好地规划、管理和维护其物理网络、通信及布线基础设施。
基于B/S(浏览器/服务器)结构模型,客户端以浏览器的web页面形式运行;系统后台采用SQL数据库;
管理界面友好、功能强大、操作简单;
可实行跨地域管理和分工管理;
数据和图形相结合;
图形定位快捷;
直观的布线链路关联处理;
文档、设备、布线连接统一管理,建立完整的技术管理平台;
通过建立用户、角色、权限、范围来实现对管理人员的权限管理;
通过派工单管理,规范综合布线系统的维护工作流程;
通过实现对各种对象的复制、移动、以及Excel表格数据的导入,极大的方便及简化了数据录入工作;
与现代通讯技术的结合,拉近了人与设备之间的距离,使得故障发现与维护更快速便捷。
主要功能模块
一、系统管理
系统管理权限分为超级管理员和分级管理员,超级管理员可对整个系统进行管理,也可把系统区分为若干个管理范围,分别委派不同的分级管理员进行管理,并规定这些分级管理员的管理范围和权限,实行分工管理。
在该模块还可以对数据进行批量导入,方便了数据录入的工作。
模块特点:
权限控制分明,责任明确;
范围定位区域,便于统筹;
用户分级管理,有利于系统维护操作审计;
通过角色定义,使得权限的组合更灵活;
信息点容量使用情况实时显示;
批量导入数据,简化了数据录入的工作;
短信群发,实时联系维护人员。
角色管理
批量导入数据
短信通知
二、信息管理
以浏览器的web页面为操作平台对整个项目内容进行录入、修改、删除,建立项目数据库。
模块特点:
目录树架构,逻辑严明,便于理解与操作;
方便的右键菜单功能,通过目录树就可直接进入各对象的增、删、改页面;
灵活的剪切、复制功能,使得各对象的添加、修改更便捷,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
支持端口批量生成和连接批量录入及修改,效率高,不易出错;
开放图库,支持用户导入楼层平面图;
由机柜信息自动生成机柜模拟图、设备模拟图,并确定设备在机柜中的位置,支持图形方式操作设备及端口跳接;
数据录入的记忆功能,方便用户操作,高效;
建立设备间的连接关系,生成链路关系模拟图;
链路关系自适应,只需要明确上下连的一个方面的连接关系,对应的连接关系自动生成;
信息点明确定位到平面图上,基于浏览器就能管理全部信息点。
目录树结构
右键菜单功能
机柜设备模拟图
平面图上的信息点
三、设备统计
可以通过区域、建筑、交换机、终端等多种属性对所管理项目中的相关内容进行统计,可以统计设备的数量、属性、连接关系、使用情况(颜色标识已用或未用)、设备类型等,统计结果能够以报表的形式打印出来;使管理员对系统各种设备的使用情况有更详细的了解,便于维护、管理、采购、扩容。
模块特点:
系统统计功能,反映总量关系;
有利于统一管理,比如统一打印标签等等;
能够快速统计已有的综合布线固定资产;
可以统计设备的数量、属性、连接关系、使用情况(颜色标识已用或未用)、设备类型等,并能以报表的形式打印统计结果,可按用户需求打印。
设备统计界面
设备统计结果界面
四、设备查询
使用者可对整个布线管理项目进行模糊或精确查询,查询结果为列表显示。
对于不同的查询内容给出相应的关键属性。
并且给出所查询对象的链接,点击后可以查看相应对象的详细内容。
同时可以与派工单模块相链接,如果布线系统出现故障或发生变动,管理员可以随时随地通过网络进入布线管理系统,运用相应的查询方式迅速找到相关的设备对象及其物理位置,做出调整后生成派工单派发给维护人员,方便快捷,提高了管理效率。
模块特点:
设备查询功能,有利于快速定位;
能通过多种条件进行模糊或精确查询,支持有条件查询,可以根据用户所知道的个别或全部信息进行快速查询和定位;
能根据所要查询项的名称关键字进行模糊查询,方便用户检索;
能查看信息点和终端设备的相关信息,能查看信息点在平面图上的物理位置并以闪烁的方式标明;
能查看机柜设备摆放模拟图,界面友好直观;
与派工单模块相互关联,方便管理。
设备查询的操作界面
设备查询结果界面
五、链路查询
如果布线系统出现故障或相关链路发生变更,管理员可以随时随地通过网络进入布线管理系统,运用相应的查询方式快速找到相关链路信息和所在实际物理位置,做出调整后生成派工单发给维护人员,方便准确,提高管理效率。
模块特点:
可根据链路中的任意节点进行查询,有利于快速定位;
能通过多种条件进行模糊或精确查询,支持有条件查询,可以根据用户所知道的个别或全部信息进行快速查询和定位;
链路状况,图形化显示,直观;相关属性,显示详细明确;
链路查询界面
查询结果出来后的详细链路情况图
六、文档管理
通过用户自定义目录、文件,把相关的文档资料(如:设计图形,表格,测试记录等)上传至数据库,建立统一的文档管理平台,便于布线及相关资料的管理和使用。
管理人员可以随时利用网络进入系统查看、下载所需的文档资料,提高了查找资料的效率。
用户所有相关文件的系统管理,方便查找;
文件调用迅速、直观,提高效率;
支持各种文件格式,通用性好;
文件目录及名称完全可以由用户自定义,方便用户的个性化管理文件需要;
能通过多种条件进行模糊或精确查询,可以根据用户所知道的个别或全部信息进行快速查询和定位;
七、日志管理
对每个用户在本系统的所有操作时间及内容进行详细记录并生成日志文件,方便系统管理员了解每个用户对系统所做的操作;系统管理员还可以根据用户名和操作时间来选择性地查看、了解用户对系统的改动,便于系统维护。
除有特殊权限之外,日志是不可删除或者修改的。
模块特点:
所有操作都作记录,方便本系统的管理与维护;
日志支持时间段与模糊查询,可在只知道部分信息的情况下,查询出想要的操作记录;
八、派工单管理
可以通过网络的方式给维护人员派发工作单,维护人员根据派工单进行实际操作,并通过回执单来确认工作的完成情况,派工单管理能记录管理员对系统进行的变更。
这样既规范了布线系统的管理流程,又保证了数据库中记录的信息与实际信息的一致性。
使用者可以手工填写派工单,自动生成派工回执单,并且可以修改和打印;查询链路后可以生成派工单,派工单由手工填写,自动生成派工回执单
模块特点:
维护方便,管理容易,执行效率高;
链路关系定位明确,责任明确到人;
有利于对维护行为做出备案;
软件在布线管理中的作用规范综合布线管理流程;实现管理图形化和信息化;提高系统维护效率;
保证系统顺利交接和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