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病害标本野外采集记录卡片

植物病害标本野外采集记录卡片

植物病害标本野外采集记录卡片

标本号:12 采集日期:2014/6/22

采集地点在重庆市永川区弘文馆附近

生态环境喜在林下潮湿处或草地中生长。性喜半荫、温暖、湿润、通风良好的环境,不耐旱,稍耐寒;忌阳光直射、忌积水。一般园土均可栽培,但以富含腐殖质、疏松透

病名或学名:万年青叶枯病

发病部位叶片

症状描述发生在万年青叶部。初期病斑条状,红褐色,成条状扩展,内灰黄色,边缘红褐色。后期病斑干枯,引起裂片,着生黑色粒状物(病原菌子实体)

采集人:鉴定人:

地貌野外实习指导

地貌野外实习指导(概述) 在一个地区进行地貌调查时,必须收集大量有关资料,查明地貌的形态特征、成因和发育历史,填绘地貌图,以利于进一步研究地貌学的基本理论和解决生产中的问题。 一、地貌调查的程序 地貌调查可分为:准备工作、野外调查和研究前人的资料,制定工作计划,做好组织上、物质上和生活上的准备工作。准备工作的重点应放在研究实习区的资料上。尽可能全面地搜集前人有关该区的地貌、第四纪地质和地理方面特别是自然地理方面的文献和图件、航片和卫片,尽可能利用地形图(应比成果图的比例尺大)及其它地貌信息勾划出该区的地貌草图,便于在划出各种地貌界线,以提高工作效率,在应先查阅最新的有价值的资料,注意前人的论点和结论以及所依据的事实和具体地点。在吸收前人成果时,要弄清资料中存在原不足和遗留问题,供野外工作时参考和进一步深入观测研究。 (一)野外调查 即在野外通过观测点和观测线的调查,进行地貌和第四纪地质等自然现象的观测、记录、填绘各种图件及采集标本等工作。野外调查一般可分为初步踏勘和全面勘查两个阶段。初步踏勘是在较短时间内,从各个方向穿越工作区中地貌、沉积物等有代表性的地区,以便掌握该区的基本情况,找出调查中的关键地段和工作重点,布置下阶段全面野外观测的路线,提出工作方法。该阶段的工作在教师预习时就完成了,全面勘查是在初步踏勘的基础上,按适当布置的观测点和观测线,进行全面的地貌调查(观察记录的内容和方法见二)。 观测点应定在地貌上有代表性、关键性的地点(如地貌形态完整或有显著变化的地点:第四纪沉积物露头较好,层次较全、厚度较大、构造形迹清楚的剖变面:人类经济活动对地貌发育有直接影响的地点),观测线是观测点之间的连续路线,便于把观察点之间的现象联系起来、布置观测线既要路尽可能短,又要使用沿途地貌内容尽可能丰富。在平原地区,由于地貌类型间单,观测线间距较宽,只是应尽可能穿越河谷、陡坎等地貌类型变换处;在山前地区,往往地貌类型较复杂,第四纪地层较发育,布置观测线既可沿沟谷而上垂直山地走向,也可以穿越沟谷平行山地方向,但要便于追索地貌类型和第四纪地层的变化和界线;在山地区,由于地形起伏大,在选择路线时,必须安排几条横切沟谷直到分水岭的路线,以搞清地貌类型与地质构造和岩性的关系,注意坡地地貌的发育。布置观测线和点的疏密程度取决于工作的要求和调查区地貌的发育及其复杂程度。 (二)室内整理 对野外搜集到的资料进行分类、复核、系统整理、综合分析,并在此基础编写地貌调查(实习)报告,报告一般包括下列主要内容: 1、区域自然地理概况:包括地理位置、范围、地势、水系、气候、水文和土壤植被等主要特征。 2、区域地质概况:简述本区所在的大地构造单元;地层的分布、岩性和厚度变化等情况;地质构造特征等 3、地貌类型:按照地貌的成因类型、从大到小(或从高到低)分别叙述其形态、规律和分布规律,物质组成和结构特点,形成时代、发育过程和地貌组合特征等。 4、结论。 二、野外地貌观测记录的内容和方法 (一)观测记录的内容如下: 1、地貌形态的测量与描述 地貌形态要从定性和定量(即形态描述和测量)两方面进行观测和记录,包括几何形状(扇形、U形、三角形、锥形等等),体积或面积大小,空间分布,表面起伏变化(如坡形、坡度等),切割深度和密度等,有的数据可直接从地形图和航片中量得,记录的顺序是

野外标本采集与制作实习报告

浙江海洋大学药学系 野外标本采集与制作实习报告 班级: 姓名: 学号: 指导教师: 2016年 6月26日

一、实习的目的和意义 1. 通过野外标本采集与制作实习,巩固药用植物学的基本理论知识。 2. 在实践中掌握药用植物分类鉴定的基本方法,学会利用植物的形态特征、生境分布等信息鉴定(鉴别)常见药用植物及易混植物。 3. 学会药用植物标本采集、压制、装订的基本方法。 4. 识别常见药用植物,了解其基本的医疗应用(疗效)或其他经济价值,为后期生药学、天然药物化学、药物分析等专业课的学习奠定一定基础 二、实习的时间和地点 1、实习时间:2016年6月26日。 2、地点:东海大峡谷,位于浙江舟山本岛中部,最高海拔478米,约28平方公里,谷内有茶人谷,海岛著名的古驿道景观廊道贯穿其中;有流传盛久的古吉祥寺、宋高宗赵构避难处、新婚女子三日王、复翁堂等历史人文典故传说;有海岛特色的舟山锣鼓、跳蚤舞、布袋木偶戏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峡谷原生态环境绝佳,山谷山岭风景优美,水库水系错落蜿蜒,古驿道沿途植被树种丰富,是野外采药实习的极佳地点。 三、介绍当地至少10种常见药用植物(写出植物中文名称)及疗效 1、名称:一点红(Emilia sonchifolia (L.) DC):又叫叶下红、羊蹄草 功效:清热解毒,散瘀消肿,凉血。用于咽喉痛,口腔破溃,风热咳嗽,泄泻,痢疾,小便淋痛,子痈,乳痈,疖肿疮疡。消炎,止痢,主治腮腺炎、乳腺炎、小儿疳积、皮肤湿疹等症。用于治疗:肺炎、睾丸炎、麦粒肿、中耳炎、痈疖、蜂窝组织炎、泌尿系感染、急性扁桃体炎。 2、名称:犁头草 功效:清热解毒,凉血消肿。用于急性结膜炎,咽喉炎,急性黄疸型肝炎,乳腺炎,痈疖肿毒,化脓性骨髓炎,毒蛇咬伤。内服有清热解毒,凉血消肿,外用有消炎拔毒。 3、名称:小槐花 功效:清热,凉血,散瘀。痢疾下血,癍痧发热。解毒,祛风利湿。用于感冒发烧,肠胃炎,痢疾,小儿疳积,风湿关节痛;外用治毒蛇咬伤,痈疖疔疮,乳腺炎。根主治感冒,寒热往来,退麻疹余热,蛔虫病,腰扭伤,疔疮痈疖及妇女经闭。全草:微苦,平。祛风利湿,解毒,利尿。用于吐泻,泄泻,痄腮,咳嗽吐血。

植物标本的制作研究报告

植物标本的制作 一、研究目的和意义 植物标本包含着一个物种的大量信息,诸如形态特征、地理分布、生态环境和物候期等,是植物分类和植物区系研究必不可少的科学依据,也是植物资源调查、开发利用和保护的重要资料。在自然界,植物的生长、发育,有它的季节性以及分布地区的局限性。为了不受季节或地区的限制,有效地进行学习交流和教学活动,也有必要采集和保存植物标本。掌握植物标本的采集、制作和保存的一整套工作方法,对一个植物学工作者和教师来讲,是极为重要的。 植物标本因保存方式的不同可分许多种,有腊叶标本、液浸标本、浇制标本、玻片标本、果实和种子标本等。受到季节的影响,本研究主要进行最常用的腊叶标本的制作。 二、腊叶标本的制作过程 将植物全株或部分(通常带有花或果等繁殖器官)干燥后并装订在台纸上予以永久保存的标本称为腊叶标本。 一份合格的标本应该包括以下3部分: (1)种子植物标本要带有花或果(种子),蕨类植物要有孢子囊群,苔藓植物要有孢蒴,以及其它有重要形态鉴别特征的部分。 (2)标本上挂有号牌,号牌上写明采集人、采集号码、采集地点和采集时间4项内容,据此可以按号码查到采集记录。 (3)附有一份详细的采集记录,记录内容包括采集日期、地点、生境、性状等,并有与号牌相对应的采集人和采集号。 (一)、标本采集用具准备 采集标本需要具备以下工具 1、标本夹:是压制标本的主要用具之一。一般长约43cm,宽30cm,以宽3cm,厚约5~7mm的小木条,横直每隔3~4厘米,用小钉钉牢,四周用较厚的木条(约2cm)嵌实。它的作用是将吸湿草和标本置于其内压紧,使花叶不致皱缩凋落,而使枝叶平坦,容易装订于台。

野外实习指导,陆生昆虫 采集与制作

一、陆生昆虫简介 昆虫纲隶属于节肢动物门,是动物界中最大的一个纲,不仅数量大种类多,且分布广。陆生昆虫就是指生活于地面或土壤中的昆虫。除少数鞘翅目、半翅目以及幼虫期完全水生的蜉蝣目、蜻蜓目等昆虫外,几乎所有的昆虫均为陆生昆虫。陆生昆虫食性复杂,有的以植物茎叶为食,有的捕食其他动物,有的营寄生或半寄生生活,有的则以地表腐殖质为食。 像其他节肢动物一样,陆生昆虫的身体及附肢分节,具有外骨骼,其主要识别特征为身体分为头、胸、腹三个区段,胸部具有三对足,通常还具有两对翅。 二、昆虫标本的采集、制作及保存 (一)采集方法 1、观察搜捕法 首先需要找到昆虫生活的场所。许多昆虫都能够发声,例如蝉,蟋蟀等,可以凭借声音将其找到。另外许多昆虫虽然不会发声,但在它们生活的场所仍会留下蛛丝马迹,依照这些踪迹也可以将其采到。例如,可根据寄主的空洞及畸变来采集钻蛀型的昆虫,可根据叶片上被咬食的缺刻来采集咀嚼型的昆虫。在观察法的基础上还可以根据昆虫的生活习性,扩大搜索范围,在发现有昆虫踪迹处附近的植物上、石块下、枯木中、树皮下、土壤中等昆虫可能栖息的地方进行搜索。 2、震落法 许多昆虫都有假死的习性,当寄主植物突然受到猛烈震动时,许多昆虫会佯死而自行落下。在早上或傍晚温度较低,昆虫活动不甚活跃时进行震落效果最佳。除此之外,一些拟态性昆虫在受到震动后常会解除拟态而暴露自身。在使用震落法时还可在震动对象的下方放上伞、网或是白布等简单的工具,这样效果更佳。 3、诱捕法 许多昆虫都具有趋光性、趋化性等天然特点,利用这些特性进行诱捕可以采到许多种类的昆虫。根据诱捕原理的不同又可以分为化诱和光诱。 许多昆虫的成虫对灯光都具有趋向性。利用这种特性,只需在适宜的地方挂上一盏灯即可采集到很多的昆虫(较常使用的为荧光高压汞灯)。 许多昆虫对特殊的化学气味具有较强的趋性,可以利用这种特性在地上埋设化学诱捕陷阱对昆虫进行采集。较常用的为巴氏罐法。巴氏液(糖醋混合液)的配制,即糖,醋,酒精和水按照2:1:1:20的比例混合均匀。 4网捕法 为昆虫采集时最为常用的一种方法,即利用捕虫网对草丛或飞在空中的昆虫进行采集。

动植物标本采集制作方案

综合实践活动方案 动植物标本采集及制作 单位:鹤壁市第一中学 主办:万物生学社 辅导教师:孙溥辉

活动名称:动植物标本采集及制作 活动类型:综合实践类 适用年级:高一、高二年级 指导思想: 开发学生个性潜能,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开阔学生视野,充分利用当地资源,促进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培养学科学、爱科学的精神及审美情趣,培养爱自然爱家乡的道德情操,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促进学校特色的形成。 目的任务: 1.从学生的兴趣爱好出发,开发适合学生水平,符合学生特 点的综合活动型校本课程。 2.通过学习不同类型动植物标本的采集和制作,让学生学会 动植物标本采集、制作的具体操作过程,锻炼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3.通过采集和制作动植物标本,增强学生对自然界生物的益 害的认识和了解,增强自觉保护生物多样性的观念。 4.通过对校园植物的认识,让学生亲近自然,提高学生热爱 自然、热爱生物、珍惜生命的理念。 活动内容: 1、学会采集、制作当地常见的动植物标本。 2、学会利用网络解决制作过程中的疑问。 3、师生合作将社会实践活动取得的成果进行展评,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丰富课余生活,使学生意识到获取知识和技能,培养思想和方法不仅仅在课堂,而更多的应该在课外,在社会实践活动中。活动用具: 采集制作动植物标本的用具:旧报纸或草纸,刷子或纱布,标本夹或两块比台纸大一些的木板和书,吸水纸或棉絮,台纸,标签,胶水,胶带或缝衣针和线,毛笔,刀片,剪刀,玻璃纸。 活动时间:

1.采集制作:5月1日——5月10日; 2.集中展评:2017年5月 20日。 活动组织:孙溥辉、王杰 活动地点: 1.采集地点:校内或校外; 2.制作参评地点:学校生物实验室、校园内 纪律安全: 组织活动的教师负责对学生进活动安全教育,学生必须遵守安全规定,在校内、外采集标本时一定注意人身安全,对人类有安全威胁的生物,一律不准采集(指导教师必须明确要求)。 课时安排:6课时 活动实施: 活动组织形式:分组实验 实施步骤:本课程分为6个课时。 评估方法 每小组在每次标本制作实验后,每人上交一份实验成果,每个实验成果按等级打分,占总成绩的55%。 书面测试。试题主要考核学生对几种比较常用动植物标本制作的掌握情况,要求学生能写出具体的制作流程,并且加强试题的探究性和开放性。这部分占总成绩的35%。 出勤率和课堂参与态度占总成绩的10%。 I 植物标本采集和制作部分 一、藻类植物标本制作 (一)水绵整体封芷法 1、取纯净的水绵丝状体少许—→表面皿洗培养—→分散—→眼科剪刀分割成几段。 2、固定:将分割的材料放入小口瓶或小培养皿中,用弱性铬酸醋固定液固定12-24小时。 配方:铬酸1g 或10%铬酸2.5ml 冰醋酸1g 或10%醋酸5 ml H2:99ml 或H292.5ml

地质地貌野外实习报告

地质地貌野外实习报告 实习目的: 在大学的两年里,我们学习了《地质学》、《地貌学》《水文学》、《土壤地理学》,对其有了一定的了解,认识,但如果要说非常明白,那是不可能的。因为这些知识,都只存在于书本中,书本多半是简单化了的,因此要谈某个地方的地质地貌,只以书本只是来评判,那就成了纸上谈兵了,这是万万不可以的。所以学校组织了这次野外实习,这是我们专业必修课,是为了让我们把书本上的理论知识,能与实际生活相联系,从而更好的掌握,运用上述课程。 实习时间地点: 4月20日四川师范大学成龙校区 4月25日成都市龙泉驿区龙泉山 5月4日彭州市湔江关口 5月5日彭州市小鱼洞 5月6日彭州市白鹿镇 5月7日彭州市五龙溶洞 实习器材:罗盘、卷尺、皮尺、地质锤、放大镜、手持GPS、区域地形图、地质构造图、遥感影像图。 指导老师:白忠,宁龙梅,姜世忠 实习人员:四川师范大学地理与资源科学学院地理科学专业2013级2、3班全体同学。 实习要求: 1.观察并叙述成都粘土的特征等,龙泉山和龙门山的地形地貌、岩层特点等以及分析小鱼洞的河谷地貌。 2.记录沿途所测量的有效数据,并对数据进行整理、汇总。利用数据画出一些突出的地貌。 3.简述地质地貌和人类活动的相互影响。 实习内容: 一.2015年4月20日四川师范大学成龙校区。 路线:成龙校区南云门小山坡——地理园区、游泳池附近——东门车城大道 1. 地质罗盘的使用 仰角的测定:(1)使用瞄准器瞄准所测目标顶端。(2)转动悬锥使管水准器气泡居中。(3)读出竖直刻度盘读数,即仰角。 (1)岩层走向:将罗盘长边与层面紧贴,转动罗盘,是盘底水准器的气泡居中,

植物标本的采集、制作和保存

第四章植物标本的采集、制作和保存 植物标本包含着一个物种的大量信息,诸如形态特征、地理分布、生态环境和物候期等,是植物分类和植物区系研究必不可少的科学依据,也是植物资源调查、开发利用和保护的重要资料。在自然界,植物的生长、发育,有它的季节性以及分布地区的局限性。为了不受季节或地区的限制,有效地进行学习交流和教学活动,也有必要采集和保存植物标本 “没有植物标本,也就没有植物分类学”。由此可见,掌握植物标本的采集、制作和保存的一整套工作方法,对一个植物学工作者和教师来讲,是极为重要的。 植物标本因保存方式的不同可分许多种,有腊叶标本、液浸标本、浇制标本、玻片标本、果实和种子标本等。本书介绍最常用的腊叶标本和液浸标本的制作方法。 一.腊叶标本的制作 将植物全株或部分(通常带有花或果等繁殖器官)干燥后并装订在台纸上予以永久保存的标本称为腊叶标本。这种标本制作方法最早于16世纪初由意大利人卢卡·吉尼(Luca Ghini)发明的,世界上第一个植物标本室建于1545年的意大利帕多瓦大学。一份合格的标本应该是:(1)种子植物标本要带有花或果(种子),蕨类植物要有孢子囊群,苔藓植物要有孢蒴,以及其它有重要形态鉴别特征的部分,如竹类植物要有几片箨叶、一段竹竿及地下茎。(2)标本上挂有号牌,号牌上写明采集人、采集号码、采集地点和采集时间4项内容,据此可以按号码查到采集记录。(3)附有一份详细的采集记录,记录内容包括采集日期、地点、生境、性状等,并有与号牌相对应的采集人和采集号。 (一)、标本采集用具 1.标本夹:是压制标本的主要用具之一。一般长约43cm,宽30cm,以宽3cm,厚约5~7mm的小木条,横直每隔3~4厘米,用小钉钉牢,四周用较厚的木条(约2cm)嵌实。它的作用是将吸湿草和标本置于其内压紧,使花叶不致皱缩凋落,而使枝叶平坦,容易装订于台。 2.枝剪或剪刀:用以剪断木本或有刺植物。 3.高枝剪:用以采集徒手不能采集到的乔木上的枝条或陡险处的植物。 4.采集箱、采集袋或背篓:用以临时收藏采集品用,过去是用铁皮制成

制作植物标本的五个步骤

具体制作方法: (一)工具准备:吸水纸、标本夹、采集袋、记录本、号牌、台纸(白色、长40厘米、宽27米、卡纸) (二)标本采集 1、采集标本力求完整。(茎、叶、花、果) 2、采集时记录要详细。 3、及时挂上吊牌。 4、标本装入采集袋。 (三)标本压制 1、修剪:坏的、脏的叶子;叶子易脱落的植物可放在沸水中浸1分钟再晾干。 2、压制:给标本铺上几层吸水纸,用标本夹夹住,通风处晾干。 3、换纸:每天换纸一次,使标本保色。 (四)标本制作 1、整理标本:将干制的标本整理。 2、上台纸:标本平铺在台纸上,调整叶子排布均匀,使同一标本同时看到正面与反面叶的形态。

3、固定:用透明胶粘贴标本:透明胶宽度厘米最漂亮。 4、贴标签:在右下角贴上标签。内容:标本名称、采集地点、采集时间。 主题: 展植物原色,现浓浓春意。 目的: 学会采集植物和制作腊叶标本的方法。 用具: 采集箱(或塑料袋),标本夹,枝剪,掘根铲,绳子,号牌,标签,容易吸水的纸(草纸或旧报纸),台纸,盖纸,镊子,铅笔。 方法步骤: 一、植物标本的采集(遇到珍贵稀少的植物时,不仅不要采集,而且要加以保护)。 1.草本植物,应当采集根、茎、叶、花或果实尽可能齐全的植株。 2.木本植物,应当采集长有叶、花或果实的枝条。 3.给采集到的标本挂上号牌。

4.把采集到的标本轻轻地放进采集箱(或塑料袋)内。 5.采集标本的时候,要注意安全。不要乱吃乱尝,以防中毒。 二、腊叶标本的制作 二、植物蜡叶标本的制作 1.尽快把整理过的标本放在几层容易吸水的纸上,使叶、花的正面向上展平(要使少数叶、花的背面向上展平),然后盖上几层纸。 2.把标本层层摞起来,用标本夹夹好并缚紧,放到背阴通风处。 3.每隔一定时间,用干纸更换标本夹里的潮纸,同时对标本进行整形,力求标本尽快干燥。 4.用线或纸条把干燥的标本固定在台纸上,贴好标签,再贴上盖纸。 评分细则: 1、标本是否有代表性,可代表植物的特征; 2、标本修剪的程度,烂叶,黄叶不要但要保证完整性,有花有果最好; 3、标本压制是否干燥,是否平整,要求无卷曲; 4、台纸上标本布局是否合理,不要过分拥挤,不要东倒西歪,整齐; 5、台纸上标本整体外形是否美观; 6、小纸条固定是否牢固,是否合理;

地质地貌综合野外实践教学 教学大纲

地质地貌综合野外实践教学 课程教学大纲 华东师范大学 2013年8月

课程代码: 课程负责人:郑祥民教授 主讲教师:郑祥民教授、顾志文副教授、范安康副教授、吕红华副教授等 课程名称:地质地貌综合野外实践教学 课程类别:专业必修 课程学分数:2 课程学时数:36 授课对象:地理科学学院一、二年级本科生 本课程的前导课程:地质学基础、地貌学、水文与水资源等 一、教学目的 (1)强调地球系统科学的理念,重视多领域知识的交叉与融合,以探索人-地相互关系为切入点,借助野外实践教学这一重要途径,便于直观认知自然地理学科的理念与内涵。 (2)大自然是最好的课堂。实习选取了具有典型性、综合性、代表性的不同自然特征区域,让学生来实地识别和观察自然地理各要素,运用自然地理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分析各自然地理区域的基本特征、形成与分布规律,以及各自然要素的相互关系,做到理论和实践的统一,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3)通过室内和野外调查、观测、采样、分析,总结、撰写报告等实践性的教学环节设计,着重对学生获取资料和资源环境实验分析的基本技能等动手能力的培养,以其达到巩固课堂教学效果,并为将来独立开展有关专业工作打好基础。 (4)安排一些资源、环境和生态环境有特点的地区,让学生收集资料,分析评价人类活动对环境造成的有利或不利的影响,探讨协调人-地关系的途径,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二、教学要求 本课程教学过程以学生为主体,实施学生自我管理、主动参与为主的管理方

式。教师采用启发式、讨论式、研究式的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趣味性。通过让学生观察研究、分析地质地理现象,采集样本,收集相关素材,思考讨论问题,培养他们自主学习,探究性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以提高动手能力,获取信息能力,观察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激发创新精神。野外教学过程中,每天个人小结,小组讨论、总结实习内容,老师进行教学检查。 三、课程内容与学时分配 本课程共36学时,具体分配如下:

植物标本采集与制作

植物标本采集与制作 标本定义 植物标本就是将新鲜植物的全株或一部分用物理或化学方法处理后保存起来的实物样品。 标本分类 按制作方法可分为腊叶标本、浸渍标本、风干标本、砂干标本及叶脉标本等。 目的意义 ?植物标本(腊叶标本)采集与制作是生物教学的主要内容之一,是教学和科研工作的重要手段。 ?掌握物种的形态特征、地理分布、生态环境、物候期等信息,为植物资源 的开发利用和保护提供科学依据。是植物形态学、植物分类学、中草药工作者重要的研究材料。 ?本次调查客观、全面的掌握甘肃中药材生产的基本状况,及时了解其变化 趋势,为本省因地制宜,合理布局,建立优质药材生产基地提供科学依据。 标本采集应品与材料??数码相机: 用于生态图拍摄。?xx: 用来瞭望远处的地形和植物种类。 ?高度计(海拔仪): 用于了解采集点的xx。 ?指北针:

用来指示方向。 ?掘铲: 用于挖掘一般草本植物。 ?xx: 用来挖掘深根的或具有变态茎、变态根的草本植物 ?树枝剪: 分枝剪和高枝剪两种,用来剪取木本植物的枝条 ?树皮刀: 可折叠,用于割取树皮。 ?木条标本夹: 小标本夹由上下两片木质夹板组成,中间放 ?置吸水纸,用木条做两片网式架,架上要留有可绑绳索的头,两条木架之间放吸水的草纸,用绳绑好随身携带。大小为41cm×31cm× 1.5cm。 ?采集袋: 用人造革、帆布或尼龙绸制成,用于盛取标本和小型采集用品用具, ?吸水纸: 吸水纸最好用xx草纸。 ?纸袋: 用牛皮纸制成,用于盛取种子及标本上脱落下来的花、果、叶、鳞茎、块根等。

?xx瓶: 内装福尔马林—酒精—冰醋酸固定液(FAA液),用于浸泡花、果、叶、鳞茎、块根等营养器官。 ?(FAA液配制: 福尔马林5ml、冰醋酸5ml、70-80%酒精90ml。)?采集记录册: 采集记录册采用统一的格式(见附表),印刷装订成册,供野外采集记录植物标本。 ?采集记录册中每一页记录一号植物。?标本号牌: 用白色硬纸做成,长宽3cm×1cm,系以白线挂在各个标本上(见附表)。 ?钢卷尺: 用来测量植物的高度、胸高、直径等。 ?手持放大镜: 用来观察植物的细小形态。 ?铅笔: 填写标本号牌。 标本采集方法?1.植物标本的采集 ?⑴标本采集的时间和地点 ?根据采集的目的和要求,确定采集的时间和地点。 ?各种植物生长发育的时期有长有短,因此在不同的季节和不同的时间进行采集,才可能得到各类不同时期的标本。采集地点了解某一地区的植物资源和分布状况。

野外地质调查路线记录要点

水文地质调查路线中卡片记录的要点 如何记录野外地质卡片记录的要点问题,要从外业调查路线说起,对于一条调查路线的工作它就是有资料研究、设计调查路线、外业收集资料、对观测点、水点、沿途路线上的地质、地貌、构造、岩性、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条件的记录描述与路线调查工作小结组成。下面从资料研究与外业调查上说明以下工作中的要点。 一、资料研究 室内前人资料研究就是我们整个外业工作能否有效顺利进行的最基础、最关键性的一个问题,因为此项工作做好了,我们就可以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得到调查路线与各类控制点布置目的明确、合理的思路。因此它的要点就是把前人资料在总结的基础上用铅笔把它展放在您要工作的手图上,并布置上调查路线与各类控制点大概位置,以保证您工作中的路线与控制点目的最明确、布置最合理、工作量最少、最能解决问题,然了对实际路线调查中可能出现新的问题,要重新布置一些控制点与追索路线调查。再一个要点就是调查路线方向上最好就是垂直于地层与构造界线,但有时为了追索地层与构造走向上的变化也可以平行地层与构造界线。 二、外业调查 外业调查的要点实际上就是对观测点、水点、沿途路线上的地质、地貌、构造、岩性、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条件的记录描述与路线调查工作小结的各类卡片如何记录的要点,为此本次将以观测点记录、重点水井调查记录、泉水记录、调查线路小结四种内容较全面的卡片为重点,向同事门探讨如何填写。 1、观测点记录

测点记录表 野外编号一般以D1、2、……为编号坐标此处以测量坐标轴图幅手图上的编号方格图上各号D代表着地质点系为准,X为纵坐标用测量坐标观测点类型界线、构造、控制、地貌点地面标高图上的地形高程室内编号整理资料的编号 记录者×××检查者×××小队长×××技术负责×××

植物标本的采集与制作

植物标本的采集与制作 采集工具 我们到野外采集植物标本,首先要携带一些必要的工具:枝剪、掘根铲、放大镜、海拔仪、野外记载本、标签、标本夹、吸水纸、绳子、采集袋等,有条件的还可带上望远镜、照相机等。 采集方法 各种植物的采集方法基本上是一致的,但由于各种类型的植物分类特征不同,采集时应注意标本的完整性和代表性。木本植物选取具有花或果、形态完整、无病虫害、含有顶芽的侧枝作为标本,草本植物选取含有花或果的整个植株连根掘起。 每采一份标本应及时挂上标签,编上采集号,在野外记载本上详细记录采集地点、日期、海拔、生长特征、植株颜色、气味等。 标本制作 对所采标本要及时压制。打开标本夹,在一块标本夹上铺上若干层吸水纸,取一份标本整齐有序地平放在上面,对过长的草本、藤本、蕨类植物标本可以曲成几曲,标本放好后铺上一层吸水纸,再放一份标本,再铺一层吸水纸……直至把标本压完,将另一块标本夹压在上面,两块标本夹用绳子捆紧。 为了使压制的标本迅速干燥,尽可能地保持原有色泽,应及时更换吸水纸。打开标本夹,用干燥的吸水纸换下潮湿的吸水纸,开始时每天换两次,三天后每天换一次,一般一周后标本即已处理干燥。换下来的纸可在太阳下晒干,或在烘箱中烘干,继续使用。头几次换纸时,要注意标本整形,使标本保持舒畅。 标本压干后,要装订在台纸上,台纸的纸质要求厚实、坚挺,上面光洁,白色,规格一般为28×38厘米。一张台纸装订一份标本,用针线或狭纸条固定,结头打在台纸背面,在台纸的左上角贴上野外记载卡,左下角留出一定空间加盖入库流水号及标本室章,右下角留作粘贴定名签。装订好的标本通过消毒、鉴定后,一份完整的标本就制作完成了。 这样的标本用于标本室的收藏及研究,具有科学价值。一般的兴趣标本、工艺标本是不需要那么复杂的,除压制过程相同外,其他步骤可以简化,不需野外记录,不需挂标签,采集的标本也不必考虑完整性和代表性,可随自己的意愿采集,制作时可随意粘贴,拼成各种图案,制成塑封标本。

生物标本的采集和制作

生物标本的采集和制作 一、植物腊叶标本的采集与制作 1.标本的采集 在野外采集和制做植物标本,是一种有意义和有乐趣的工作。植物标本是教学和科研工作的重要参考材料,也是保存植物种质,鉴定植物种名的重要依据。目前也逐渐成为野外旅游的项目之一。 ①注意事项 采集标本要在观察植物生长特性、形态特征、生态环境等并根据实际要求进行采集所需的标本。严禁在旅游区、自然保护区及公园随意乱采。要认真观察,做好野外记录。所采要求当天处理完毕。采集标本的时候,要注意安全。不要乱吃乱尝,以防中毒。 ②用具 采集箱(或塑料袋),标本夹,枝剪和高枝剪,掘根铲及采集镐,放大镜,绳子,记录本,号牌,标签,容易吸水的纸(草纸或旧报纸),台纸,盖纸,镊子,铅笔等。 ③方法步骤 A.采集时间:植物标本最好是在植物开花期采摘,花、茎、叶、根齐全为好。 B.采集环境:不同的生态环境,生长着不同的植物。 C.标本的份数:根据实际情况而定。一般植物最少就采2-3份。写同一编号,每份标本都要系上号牌。 D.标本的选择:采集时应全面的观察,选择有代表性的无病虫的植株或部分。木本或藤本植物一般很大,可采适当长度(38~45cm)的带有花、果、叶的枝条(若同株植物有不同叶形的均应采集),要选择发育正常,无虫咬病害和机械损伤的标本;草本植物采花、果、根、茎、叶具备的全株;蕨类植物采带有孢子囊群的孢子叶;苔藓植物采带有颈卵器及精子器的植株或具有孢子体的植株。 E.野外记录:野外记录在标本的鉴定中有特殊重要作用,它可补充所采标本的不足,如采集地点、时间,植物的生活环境,植物体各部分的详细特征,如树木高度、胸高直径、树皮颜色、裂开情况、叶、花果的颜色,气味等。都应当场作好采集记录。 F.标本编号:在采集记录时应立即进行标本编号,给采集的标本

水文地质环境地质工程地质野外调查一些方法

1.水文地质 1.1 水文地质测绘 水文地质测绘其调查的基本容一般包括:地质调查、地貌调查、地表水调查、地下水点调查及与地下水有关的物理地质现象等的研究工作。通过以上工作,初步查明地下水理藏、分布和形成条件的一般规律,并阐明区水文地质条件。 要求: 调查记录格式要求统一,点位准确,图文一致。各类观察点观察要仔细,描述要准确,记录容尽可能详细,要有详细的照片或素描图。各类地质调查点除对岩性描述外,对地层的基本层序、产状要素、接触关系及构造特征要详细描述。各类地下水调查点要描述出露位置、地形、地层、含水层、构造条件等,并确定泉或井的成因和类型,测定流量、涌水量、水位、了解水质并取样,同时访问泉(井)的动态特征,记录井的口径、结构及抽水设施。 各种观测成果必须当日检查整理完毕,发现有疑问、错误、异常或遗漏时,必须到场据实更正或补测,禁在室凭记忆修改。 工作手图、清绘图、实际材料图应齐全,标绘容及图式符合制图原则,标记准确,记录和图件相互一致。 1.1.1 地质观测点的观察与描述 地质观察点的布置,以能控制各种地质界线和地质体为原则。下述情况一般都应定点: 地层、标志层、化层的界线;不同岩性、岩相或部相带的分界线;断层、褶皱枢纽、构造转折部位;重要的或具有代表性的地层产状、裂隙、臂理、脉岩及样品采集地点;岩溶现象和滑坡、塌等自然现象发育处以及阶地、夷平面或其它地貌界线。 1.1.1.1对基岩地层岩性的观察与描述 对各类岩层的观察与描述,一般包括:岩名称、颜色、(新鲜、风化、干燥、湿润时的颜色)、成分、(机械成分、矿物成分、化学成分)、结构与构造、产状、岩相变化、成因类型、特征标志、厚度(单层厚度、分层厚度和总厚度)、地层年代和接触关系等。 1.1.1.1.1 对沉积岩,必须注意调查层理特征、层面构造、沉积韵律和化。对碎悄岩类,应着重描述颗粒大小、形状、成分、分选情况、胶结类型和胶结物的成分、层理(平行层理、斜层理、波状层理和交错层理)、层面构造(波痕、泥裂、雨痕等)和结核等。对泥质岩类,应着重描述物质成分、结构、层面构造、泥化现象等。对炭酸岩类,应着重研究化学成分,结晶情况、特殊的结构和构造(如鲕状结构、竹叶状结构、斑点状构造及缝合线等)、层面特征及可溶性现象等。

植物标本的采集和制作方法

植物标本的采集和制作方法 植物标本类型 腊叶标本是指经过采集和压制,植物体完全干燥后,装订到台纸上的标本。 浸制标本是指经过采集后,用药剂将植物浸泡到标本瓶中的标本,以便防腐保存。 风干标本是指经过采集后,让其自然干燥所形成的标本。 砂干标本是指经过采集后,将植物体用干砂包埋起来,完全干燥后能保持原来的生活状态的标本。 种子植物标本的采集和制作 1.种子植物的基本特征及其分布 (1)裸子植物:现知裸子植物有700多种,广布世界各地,我国约有300余种。主要特征有:①胚珠或种子裸露;②孢子体发达,配子体寄生在孢子体上,木质部仅有管胞,韧皮部无伴胞;③具有颈卵器;④传粉时花粉管直接到达胚珠,精卵结合时无需水环境; ⑤种子的胚来源于受精卵,胚乳来源于雌配子体,种皮来源于老一代孢子体。 (2)被子植物:被子植物是现代植物界最高级、最繁茂和分布最广泛的植物类群,在地球上占绝对优势。现知被子植物近30多万种,我国约有3万余种,而且新种不断被发现。被子植物的主要特征有:①具有真正的花,花由花萼、花冠、雄蕊群、雌蕊群等部分组成; ②胚珠包被在子房壁内,种子被果皮包围;③孢子体更为发达,体内组织分化更精细和完善;④配子体简化,成熟雄配子体是3细胞的花粉粒,成熟雌配子体是8核或7细胞的胚囊;⑤具有双受精现象和3倍体胚乳;⑥传粉方式多样化,有虫媒、风媒、水媒等。2.标本采集和制作 (1)采集工具和药品:标本夹,采集箱,烘箱,枝剪,砍刀,高枝剪,铲子,号牌,吸水草纸,麻绳,雨具,蛇药,急救用药箱,放大镜,铅笔,橡皮擦,卷尺,海拔仪,针,剪刀,酒精,升汞,工具书等。 (2)采集方法:标本采集时,应遵循下列原则: ①木本植物标本采集时先取有花、果及完整枝条剪下,长度为25~30cm,叶、花、果太密时可适当疏去一部分(疏去时要留叶柄)。同时剥取一小块树皮,以利于鉴定。 ②草本植物采集时,一般要连根挖出,这样根、茎、叶、花或果就全了。如果超过1m 以上,把它折成“N”字形收压起来或分成几段(上段带有花果,中段带叶,下段带根),将几段汇成一份标本,但要注意将全草高度记录下来。采3~5份同样的标本,稍加修剪整齐,每份标本采集后,必须挂上号牌。 ③有些植物为雌雄异株,必须分开采集标本,而且要注意不要搞错。一些寄生性的植物如桑寄生、槲寄生、菟丝子等,采集时应注意连寄主一起采集。 ④采集一种植物时,必须仔细观察植物的生长环境、形态特征,注意其主要特点,如花颜色、气味,几经压制后看不出的特征,必须就地对其形态特征加以记录。记录本上的号码必须与标本上号牌的号码一致,以防混淆。这样即便采集的标本有时只是植物体的一部分,但有了详细的文字记录,就成了完整的标本了。 ⑤原则上同株植物标本编同一号码,不同株的应编另一号码,以免混乱,尤其是木本植物标本必须这样做。 ⑥采集时要考虑植物资源,不可乱砍滥伐。 (3)记录方法:野外采集必须具有现场记录,记录内容有专门记录本可按其格式填写。植物地方名、用途、生态环境(山坡、林下或水沟边等)、海拔高度、花果颜色、气味、乳汁等都要当时记录,否则就影响鉴定的正确性。采集记录的同时要按种编号,号码写在标签

植物标本的采集制作与保存方法(最全)

植物标本的采集、制作与保存方法(全) 植物标本包含着一个物种的大量信息,诸如形态特征、地理分布、生态环境和物候期等,是植物分类和植物区系研究必不可少的科学依据,也是植物资源调查、开发利用和保护的重要资料。在自然界,植物的生长、发育,有它的季节性以及分布地区的局限性。为了不受季节或地区的限制,有效地进行学习交流和教学活动,也有必要采集和保存植物标本。 第一节国内外主要植物标本馆简介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世界上约有大小植物标本馆(室)2639个,共收藏标本近3亿份。这些标本的76%保存在15个国家内,其中美国占22.1%,法国占7.4%,原苏联占6.6%,英国占5.7%,德国占5.6%,中国占3.7%。世界上馆藏100万份以上的标本馆有55个,其中500万份以上的标本馆有7个。这55个标本馆分布在22个国家,其中美国最多有12个,其次是英国、瑞典、德国和原苏联各4个,再次是法国、瑞士、日本各3个。上述数据表明植物标本收藏数量与国家的发达程度成正相关,不仅发达国家标本搜集起步早、搜集范围广,而且近年来增长速度也是最快的。如瑞典自然博物馆以每年16万份的速度增长;美国不仅大标本馆最多、占世界标本总数的比例最高,标本增加速度也最快,5年增加490万,占同期世界增长量的27.7%。 一、世界最大的10个植物标本馆 二、亚洲最大的5个植物标本馆

三、中国最大的6个植物标本馆 第二节腊叶标本的制作方法 植物标本因保存方式的不同可分许多种,有腊叶标本、液浸标本、浇制标本、玻片标本、果实和种子标本等。本书介绍最常用的腊叶标本和液浸标本的制作方法。 将植物全株或部分(通常带有花或果等繁殖器官)干燥后并装订在台纸上予以永久保存的标本称为腊叶标本。这种标本制作方法最早于16世纪初由意大利人卢卡·吉尼(Luca Ghini)发明的,世界上第一个植物标本室建于1545年的意大利帕多瓦大学。一份合格的标本应该是:(1)种子植物标本要带有花或果(种子),蕨类植物要有孢子囊群,苔藓植物要有孢蒴,以及其它有重要形态鉴别特征的部分,如竹类植物要有几片箨叶、一段竹竿及地下茎。(2)标本上挂有号牌,号牌上写明采集人、采集号码、采集地点和采集时间4项内容,据此可以按号码查到采集记录。(3)附有一份详细的采集记录,记录内容包括采集日期、地点、生境、性状等,并有与号牌相对应的采集人和采集号。 一、标本采集用具 1. 标本夹是压制标本的主要用具之一。它的作用是将吸湿草和标本置于其内压紧,使花叶不致皱缩凋落,而使枝叶平坦,容易装订于台纸上。标本夹用坚韧的木材为材料,一般长约43cm,宽30cm,以宽3cm,厚约5~7mm的小木条,横直每隔3~4厘米,用小钉钉牢,四周用较厚的木条(约2cm)嵌实。 2. 枝剪或剪刀用以剪断木本或有刺植物。 3. 高枝剪用以采集徒手不能采集到的乔木上的枝条或陡险处的植物。

药用植物标本的采集与制作(野外实习)

药用植物标本的采集与制作 (野外实习) 为了正确地识别药用植物的种类,必须采制标本。植物或植物的一部分通过采集,压制,上台纸,标明采集时间、地点,定了学名后成为标本,称为腊叶标本。若是根据新种、新变种或新亚种原始记录和定名的标本,则称为模式标本。植物标本不仅供当时识别植物所需,而且是教学、科研的永久性参考资料,其使用价值有时往往胜过专用的参考书籍,编写植物志、药典、鉴定植物种类等均需要它,它还可促进各地互相交流经验,开展植物的综合利用。特别是模式标本更为珍贵,它是研究植物的第一手珍贵材料。因此,植物标本的多少,质量的好坏,往往代表一个国家或地区、单位水平的高低。 一般真菌类标本装入玻璃瓶中,用福尔马林或硫酸铜溶液浸泡保存,少数柔嫩易碎的种类可采取烘干法加以保存。藻类、地衣、苔藓植物一般较小,容易散失,可用小纸袋装好,再用腊叶标本压制的方法处理;较大者可直接贴附于台纸上。蕨类及种子植物一般均压制成腊叶标本保存。 (一)植物标本的采集工具及用品 1.标本夹(夹板)用韧性强的杂木条制成,供以压制标本之用,分为大夹板和小夹板两种。大夹板的尺寸是:长43cm,宽31cm;中间用5—6根宽约3—4cm,厚约1—1.5cm,上面用5craX6cm硬方木两根纵横钉成(附录图1),每两块夹板为一副标本夹。小夹板的尺寸是;长42cm,宽30cm,全部用3cm宽的五合板条制成,四边框用双层五合板,中间用单层五合板(附录图2),也是两块配成一副标本夹。此外,还有用皮革制成两块长45cm,宽30cm的皮夹配上背带的轻型标本夹,用于野外采集。 2.采集箱用铁皮制成为长约50cra,宽约20cra,高约25cm的小箱,中间开有长30cra,宽20cm的活门,并有锁扣;箱两端有环扣,用宽布带连系,以便背携。野外采集到的新鲜标本装入箱内,可防干燥变形,以便带回住处压制或供鉴定用;有些活植物还可供栽植用。 3.小锄头用以挖掘具有深根、块根、根状茎、球茎、鳞茎或石缝中的草本或灌木 4.掘铲用以挖掘小草本植物用。 5.枝剪用以剪断木本植物枝条,有手枝剪和高枝剪两种。 6.吸水纸(采集纸、草纸)用以压制标本时吸收植物水分之用,一般纸张均可,但以吸水力强的麻皱纹纸等为佳。 7.野外标本记录本用于记录植物各部分的应记事项,事先印好,装订成册(附8.号牌用硬纸作成,号牌上应有采集者人名或队名、采集地点及日期等,并穿有挂线,在压制标本时系于标本上。. 8.其它粗、细麻绳、塑料布、手持扩大镜、气压表(海拔仪)、指北针、照明用具、雨具、大小纸袋、文具用品、蛇药及一般急救药品、工作记录本、照相机、望远镜、参考书等。 (二)采集方法及注意事项 1.采集完整的标本采集标本是为了更好地鉴别植物种类,故必须采齐植物的根、茎、叶、花和果实,特别是花和果实应采到,否则,属不完全的标本。若在采集时无花果,应在日后设法补采,但必须确知为同一种植物方可补采(可在原采植株上挂或钉一个牌子,等开花及果实成熟时补采。

最新植物标本的采集和制作

植物标本的采集和制作 一、目的要求 植物标本(腊叶标本)是进行教学和科研工作的重要材料,“没有腊叶标本,也就没有植物分类学”。由此可见,掌握植物标本的采集、制作和保存的一整套工作方法,对一个植物学工作者和教师来讲,是极为重要的。通过本实验,掌握植物标本的采集、植物标本的制作和保存方法。在标本制作过程中,查找工具书,进一步掌握鉴定、描述植物的方法。 二、材料用品 标本夹、吸水纸、采集袋、枝剪、高枝剪、标本、台纸、铅笔、小刀、镊子、白纸条、大针、机线、乳白胶、采集记录表、采集号签、标本鉴定签、剪刀、毛笔、胶水等材料用品。种子植物科属词典、中国种子植物科属检索表、中国高等植物图鉴、中国植物志、缙云山植物志等工具书。 三、内容和方法 (一)种子植物野外观察、采集、记录 1、野外观察 我们在野外观察种子植物时,要了解它们所处的环境、形态特征,以及它们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 种子植物的种类是很多的,全世界约有20多万种,它们生活在不同的环境中,就是同一环境,却生长着不同的植物,这些植物有它们的形态特征及繁殖方式,而且,它们与环境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 在野外,我们可以看出,植物随着季节的不同,生长发育的阶段是不同的,就是同一季节,各种植物生长发育的阶段也不是完全相同的,可能有的植物正在开花,有的已经结果,有的可能正以果实或种子埋没于土壤处于休眠状态,情况极不一致。我们在春夏进行野外观察时,可见植物多在开花、结果,我们应多选择有花、果的植物进行解剖观察,才能掌握这种植物的特点。 在野外观察一种植物时,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了解植物所处的环境:植物生长地的环境包括地形、坡度、坡向、光照、水湿状况、同生植物,以及动物的活动情况等。尽量作到观察全面细致。 (2)植物习性:野外观察时要看该种植物,是草本还是木本。如果是草本,是一年生,

标本采集(药用植物标本的采集与制作)

东营职业学院 实训实习课程报告 (学生用) 课程名称药用植物标本的采集与制作 二级学院生物与生态工程学院 班级生物技术及应用 姓名李瞒丽 学号201006080020

实训实习报告要求 实训实习报告是实训实习工作的全面总结,是教师考核学生实训实习效果的一项重要依据,也是评定学生实训实习的重要依据。实训实习报告是学生总结实训实习内容,使实训实习获得的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的过程。实训实习报告要用规定的实训实习报告纸书写,要语言通顺、分析合理、认真总结。每门实训实习课程结束后,实训实习报告交实训实习指导教师,指导教师审核后交课程所开二级学院存档。 实训实习报告包括如下内容: 1.实训实习内容、实训实习场所、实训实习日期; 2.实训实习目的和要求; 3.实训实习仪器、设备与材料; 4.实训实习的完成情况及效果; 5.存在的问题及不足。

实训实习报告 2011年6月9日第15、16周

实训实习课程期末总结 一、本次实习我们学会了药用植物标本的采集和制作技术,简单总结如下: (一)采集植物标本注意事项 1实验工具及材料 工具:采集杖、枝剪、标本夹、剪刀。 材料:绳子、萱草纸、标签、号牌、记录本、台纸、白乳胶、针线、120余种植物。 2标本的制作步骤 制作植物标本的基本步骤:采集标本一整理标本一标本的干燥一标本的低温灭菌一上台纸一贴标签一鉴定—保存。 3标本的制作 3.1 采集标本 植物标本的采集是一个认识药用植物、了解药用植物的过程。制作一份典型、完整的药用植物腊叶标本,应立足于标本的采集。要选择能代表该种药用植物主要形态特征的植物体部分。植物标本最好是在植物开花期采摘,花、茎、叶、根齐全为好。同时需准备植物标本夹和吸水的萱草纸。 标本夹:可以用宽4 cm,厚2 cm的木板制成长加cm,宽30 cm的条棱状夹板2块,拴上绳子,就成为一副标本夹,要留出绳索的头,2块夹板之间放吸水的草纸,用绳绑好随身携带。 采集桶:采集来的标本不能马上压制的应该放入采集桶内,这样短时间内不会萎蔫,若没有采集桶,可以用大号的塑料袋代替。 标签和野外纪录卡:标签有2种,一种是号牌,每个标本都应该系有。另一种是定名签,定名签贴在右下角。野外记录笺是做现场记录用的,记在专用野外记录本上,因为有些特点(如植物的俗名、生态环境、株高、海拔高度等)标本是表现不出来的,要按格式填写,因为花、果的颜色经标本夹压制后很容易变色,影响正确鉴定。野外记录的同时对每份标本进行编号,号码写在号牌和野外记录本上,2者必须一致,这样可按号签查找野外记录。同一地点、同一时间内采集的同一种标本,一般要采集2~3份,编同一号;但不同地点、不同时间采集的同种植物,则应分别编不同的号,每份标本都应拴上号牌,以免差错。 3.2标本的压制、整理和干燥 3,2.1压制新鲜的植物体经过压制,失去大量水分后变干,腊叶标本就基本成形了,压制是制作腊叶标本的第一个步骤,也是最重要的一个步骤。植株采集完后,先将花瓣理齐放在萱草纸上,然后将茎、叶整理好,每片叶要展平。不能因叶子太多随意将叶子摘掉,要保证叶序、基生叶、顶生叶都存在,同时标本叶的正反面都要有。如果植株超过标本夹的长度,可将其折成“V”、“N”等形状。压制时注意不要使标本露在标本夹的外面,以免折断损坏。 3.2.2 换纸标本压制的目的就是要把采集的新鲜标本保持平整和原色,压到完全干燥的状态。把野外采来的标本,压入带有吸水纸的标本夹里,吸水纸以叠3-4层为宜,每一叠纸最好放一份标本,很小的标本可放3-4份,浆汁多的植物应多放些纸,以防变黑或霉烂。初期,每天至少换纸一次,用过的纸在太阳下晒干以备下次使用,每次都要仔细整理标本,换纸以后,用绳将 标本夹捆紧,使吸水纸吸收标本中的水分,这样经过7-10天,就可以将标本压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