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的现代思想解读

老子的现代思想解读
老子的现代思想解读

东方大讲堂—老子思想的现代解读

节目导视:在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历史长河中,圣贤们用他们的智慧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老子五千余言的道德经,两千多年来被奉为经典中的经典,哲学中的哲学,体现了一种异于常人的智慧。东晋时期的葛洪甚至说读道德经需要一字一拜,其中包含了许多哲学和自然科学的思想。但是老子的思想中也有一些糟粕,其小国寡民的学说就是一种文化罂粟,需要今天的我们细细斟酌和取舍。在本期《东方大讲坛》上,上海电视大学鲍鹏山教授将以一种独特的视角为我们讲述老子的思想以及道家哲学与儒家哲学的不同之处。

鲍鹏山,上海电视大学中文系教授,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主要从事中国古代文学、古代文化的教学与研究。著有《寂寞圣哲》、《论语导读》、《后生小子—诸子百家新九章》、《再读诗经》等专著。今天他演讲的题目是《老子思想的现代解读》。

道家的原称叫道德家,讲到道德大家很容易理解为道德伦理,但是道家所讲的道德与我们今天用的道德的意思有着很大的不同。“道”和“德”两个字代表了不同的含义,指的是客观世界里面的哲学问题。

鲍鹏山:什么叫“道”,什么叫“德”?我讲的简单一点就是两句话,“道”就是世界万物的整体规律。“德”就是个体事物的本质特征。如果再简化一下“道”是规律,“德”是属性。这样讲你可能还不明白,又太哲学化了。我们再换一个说法,比如说你站在你家门口,看得很远的地方走来了一个活动的东西,然后当你看清楚的时候你就给判断出来那是个人。请问,你为什么就判断出这个远远走来的是人?而不是狗、不是马、不是牛、不是羊、不是猪。因为这个走来的这个活物他一定是有一个道,具有人的道,人道。所以你知道他是个人。所有的人你都必须具备人的这样一个整体的规律你才能叫做人。这就是“道”。但是我们人有不同,高矮、胖瘦、美丑、男女,这叫什么?这叫“德”。这就叫“德”。所以世界万物由什么构成的?有“道”、有“德”才能够构成这个世界。有“道”才有规律,有“德”才能有丰富多彩,才能有每一个个体的本质属性。道德家研究这个东西。所以你看这个道德和儒家讲的道德一样不一样?和我们今天讲的道德一样不一样?不一样了。我们今天讲的道德是指论的道德,是指一个人的品行、社会关系,是这个东西。而道家讲的道德确确实实指的是客观世界里面的哲学问题。这就是道德家。这就是所谓的“道”和“德”。

那我们讲了半天,我们看老子怎么解释的。老子怎么解释他的“道”呢?我们来看一看,他说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廖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远,远曰返。有物混成,有一个东西混成,什么叫混成呢?就是我说不清楚它的形状,因为它没有形状。大道无形。但是又有这个物怎么表达呢?所以没有办法只能叫混成。但是先天地生,天地之前它就有了,说白了天地也是由道而来。先有道然后道生出天地。那么这个东西怎么样?寂兮廖兮。“寂”听不见,“廖”看不见。也就是说这个东西是听不见的也看不见的,也摸不着的。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它永远不会变化。它无形嘛,当然不会变化了。周行而不殆,这个周行的“周”不是空间上围绕着一个圆环、一个圆周,它是指时间上的圆,所以周行而不殆,“殆”就是永远不会停止。可以为天下母,这就是天下万物的母体。天下万物都是从这出来的。然后老子自己也很苦恼,吾不知其名,老子是自己通过自己天才的思考,他发现了世界万物的背后一定有这一个道,但是这个道到底叫什么?我怎么给它命名?不知道。所以老子说,我没有办法,我不知道它的名字,然后怎么样,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我就只好自己来给它起了一个字,叫道。我勉强地给它取了名字叫大,他讲到这就不明白啊,什么叫大呢?老子试图做出解释。大曰逝、逝曰远、远曰返,大就是走,逝就是去。去了就越走越远了。那远走了怎么办呢?远到最后又回来了。他讲半天,循环解释也讲不清。大曰逝、逝曰远、远曰返。所以老子的书不好读,你真的有时候你读老子的书你千万不要想我有一个确定的解释,一个很确切的感受。你有时候可能只能够追求一个什么,模糊的感受。我们数学有模糊数学。老子就是什么哲学呢?模糊哲学。但是我们又发现,老子在试图解释这个道的时候,他用了三个字。逝、远、返。你有没有注意到这三个字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都是“之”字旁吧,表明这个道不是静止的,是运行的。而且这个运行是怎么运行的呢?是循环往复、周行不殆的。最后它要回来的。返,所以老子还有一句话叫返者道之动。因为能回来因为不断的循环往复,这就是道运行的动力。

那我们再来看看道家,我们刚才简单的介绍了“道”和“德”。那么道家的前世今生我们来看一看。道家是怎么出现的。儒家我们一般的解释,儒家出于司徒之官。儒家都是出于教育家,儒家主要是搞教育的人出身的。道家出于史官,因为出于史官,所以我们才能看出来他有那么多历史的经验和教训,才有那么深刻的思想,才有那么多的智慧。我知道培根讲过一句话叫“读史使人明智”,老子的哲学就特别冷静,有时候甚至特别冷酷。什么叫明智?明智也就是少了一点浪漫,多了一点理性的,少了一点幻想,多了一点现实。读史读到最后你就会读成这样,道家就出自于史官,然后历记成败存亡祸福古今之道。这段话也很好。他们出于史官,他本来就有记载历史的责任。然后他又能看前人历史,然后无论是前人记载的历史还是他自己记载的历史,都是什么呢?都是这么八个字,成败、存亡、祸福、古今。历史上是有什么,历史中有什么,历史中所有的就是成与败,就是存与亡,就是祸与福,就是古与今。古与今就是变化。历史给我们展现的一个血淋淋的现实是什么?就是今天成了,明天败了。今天存了,明天亡了。今天你得福了,明天你招祸了。今天你还在,明天你就消失了。这就是历史。所以道家一天到晚就看这么多的历史的变化,看到最后怎么能够不把心看冷了呢?怎么能够不把心看冷酷了呢?怎么能够不悲观呢?我们说真正的人类历史学家到最后一定是比较悲观的。老子就是非常典型的一个悲观的人。当然看到了这个东西也有可能超脱了。也不过如此,也就这样。有成必有毁,有福必有祸,有存必有亡,想开了,想通了,然后更加冷静了,更加理智了,结果甚至像庄子所讲的,怎么样呢,形如槁木,心如死灰。所以你读道家为什么老是有这样

的话,因为他们是历史学家。然后庄子讲了看多了这些东西以后怎么样呢?秉要执本。就知道有很多东西是把握不住的。富贵把握不住,成功把握不住,荣华把握不住,因为成功会毁,会成为失败。荣华富贵会过去的,会像过眼云烟一样过去的。什么东西才能把握的住呢?秉要执本。这个“要”是什么?这个“本”是什么?人生之本、人生之要,这个“本”和“要”就是下面所讲的清虚、卑弱。清虚以自守就是自守清虚,卑弱以自持就是自持卑弱。因为所有的成功最终必然失败,所有的鼎盛最终必然衰亡,所以怎么样呢?人要清虚,人要卑弱。因此老子是反对走向极强、极盛的,为什么呢?因为老子知道凡是强盛的东西当你走到极度强盛的时候衰败也就开始了。既然盛极就必然衰,那么保持不衰的办法就是什么呢?不要盛极,因此要什么?要卑弱要清虚。所以我们古人很有意思啊,我们中国古代最大的数字不是10,是什么?是9。十全十美是有问题的,甚至古人有这样的一种做法,宫殿盖好了以后,一定要缺一只角,衣服做好了一定要在衣服的某一个地方留下一个缺陷,比如说留一个扣子不钉。这是古人的智慧。为什么?留下一点缺憾、留下一点缺陷这是人道。只有上帝才是完美的,你要试图完美你肯定没好下场。哪怕你能做到完美你也得留一点缺憾。那老子讲到飘风不中朝,骤雨不终日,大风不能刮一个早晨,急雨不能下一整天,天地都做不到长久,何况人呢。那么你要想长寿,你么你就要微卑,你升官发财你总得让出一项来。这就是人生智慧,老子讲的人生智慧。

节目导视:老子的辩证逻辑非常独特,而其中的正言若反不仅是老子思想中的显著特点更是老子一以贯之的修辞手段和思维方式,他从正反两个方面揭示了事物的本质,体现了全面审视问题的思想智慧。

鲍鹏山:那么老子他的这本著作里,你读的时候你会发现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就是老子他用的是一种什么样的表述方式呢?他用的是反逻辑的表述方式。什么叫反的逻辑表述方式呢?我们先看看逻辑命题公式,合乎于逻辑的这个命题公式和表述方式是什么呢?是两种。A是A,或者是A非“非A”,这就是逻辑的表达方式,这种方式我们都能理解。A是A,我是老师、你是干部。我是老百姓,你是领导。这就叫A是A。或者是A非“非A”,我不是不是老师,那两个否定,我是老师,这就是正确的逻辑方式。而反的逻辑的命题公式是什么呢?A是“非A”,你说这样的话讲出来能有道理吗?我告诉你,很多的思想就在这样的一种表述方式里头。中国的道家是经常用这样的表述方式,后来中国的禅宗,中国的佛教,也是经常用反的逻辑来表明他们的一种思考,来表达他们的一种思想。我们来看看老子是怎么用这样的一种命题公式的。正言若反,你看老子怎么讲的,大白若辱、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这就是A是“非A”。这个白就是什么呢?白、清白、一个人很清白,那就应该是怎么样的?是干净的。可是呢,最大的清白好象是不干净的。大方无隅,最大的一个面积是没有,找不它的拐角的,这有道理呀。我们今天比如在这个地方的这个桌子,我们能看到他四个脚,但是我们可以设想一下,假如把这个桌子放大到无限大,你还能找到它的脚吗?凡有脚的地方一定是有限大。无限大的地方一定是没有边界了。大方无隅。还有大器晚成,大音希声,最伟大的声音或者最大的声音恰恰是没有声音的,听不见的。什么叫希呢?听之不闻为曰希。这是老子讲的。耳朵听了,可是没听见,这叫希。最大的声音是你听不见的。这个有没有道理啊?我们今天的科学已经证明了,我们人的耳朵能够听到的范围是什么?是20-20000个赫兹,20以下,20000以上我们就听不见了,那20000以上的声音就是大声,你就听不见,老子讲的有道理啊,很符合现在的科学。而且老子讲的不是这样的意思,老子讲的是更抽象的一种思辨的东西。他讲的真正意思是什么呢?一种伟大的无限美妙的声音一定不能有声音,有声音了你有的地方,那么就把很多的“无”给排除在外了,晋代的陶渊明,陶渊明也很有意思啊,陶渊明家里面有一把琴,这个琴特别古怪,只有一个架子上面没有琴弦,他喝醉酒了就把这个架子在这一放,就在那弹了,别人看了觉得这人有神经病,没有琴弦手在这拨弄,但是怎么样呢?他自己听到了。你没听到,他自己听到了。因为他没有弹出声音来,所以他完全在头脑里面想象出它是一个无比美妙的东西,他怎么想象都可以。这就叫无声之琴。此时无声胜有声。再看老子下面还有大成若缺。真正的完成好象是有缺陷的。所以这就是我刚才讲的,古人造宫殿一定要留一个角。放在地方不建叫大成若缺。大盈若冲,冲就是“亏”不够的意思,盈是什么意思呢?你看下面是个器皿,这个盈的上面是什么呢?上面表示这个东西已经放到这个器皿的上面,放到外面上了,表示什么?太多了。太多了。那冲呢表示不够,有欠缺,所以真正的饱满真正的丰富就好象不够一样。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这就是老子的这样一种思维方式。而且他这么一讲你就觉得他都有道理,你反过来一听都有道理。所以我们中国人后来读完老子以后我们都跟着老子学聪明了,可以讲出类似的很多话来。比如说我们讲大奸似忠,大智若愚、大辩不言,这都是我们跟着老子学的,甚至我们还可以反过来讲,大忠似奸,既可以讲大奸似忠,也可以讲大忠似奸。既可以讲大智若愚也可以讲大愚若智。是吧,你反过来复过去讲都有道理。这世界太奇妙了,语言太奇妙了。实际上老子告诉我们一种表述世界的一种方式,实际上是老子告诉我们怎么样呢?一种认知世界的方式。老子的这个正言若反,我告诉你说白了就是一种辩证思维。老子用这样的一种语言的表述方式就是给我们催生了一种辩证的思维的方式,辩证思想。

节目导视:在鲍教授看来,老子是一个倾向于对这个世界做否定性评价的人。他用一双犀利的眼睛看穿了人世间的是是非非,所以老子的哲学思想里面非常突出的一个现象就是对物化的文明持否定态度。

鲍鹏山:老子哲学里面有一个很突出的现象就是一个反智。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去义,民复孝慈;绝巧去利,盗贼无有。“决”“弃”把这两个字放到一起,把“圣”、“智”放到一起,这样的句子你这样理解就行了,绝弃圣智,绝去仁义,绝去巧利。把圣和智隔绝了、放弃了,把仁和义隔绝了、抛弃了,把生活中的巧和利一些技术、一些科学也都抛开,结果是什么呢?民利百倍、民复孝慈、盗贼无有。老子确实有很严重的反智思想。老子认为这个世界上很多的道德堕落是由什么造成的呢?是由于技术的进步造成的。这个如果大家不是很明白,我们可以举庄子的故事做个简单的说明。

庄子曾经写过这么一个故事,说是有一个,就是孔子的学生子贡,有一天在野外看见一个老人,那

个老人在浇菜园,老人抱着一个瓦罐子,跑到一个很深的井底下走下去,装一罐子水,很吃力地把这一罐子水再抱上来,爬一个很长的坡,从那个井底下爬上来,然后去浇一棵菜,然后再下去装一罐子水再爬上来。这个子贡这个人是孔子的学生,一看老人这么辛苦就很同情他,然就跟老人说,说你这样做太辛苦了,这样做事倍而功半,你知道不知道现在有一种机械,你把那个机械引进过来你就可以用力少而收获多了,就可以事半功倍了。是个什么东西呢?叫桔槔。实际上也就是一个什么呢?相当于利用杠杆的原理做成一个东西,把一个吊桶放到杠杆的这一头,然后这一头你抓住,把杠杆一放下去水桶就吊上来了。说这样的机械你做起来就很快,就把这一块田地就浇完了,你人也不是很累。子贡很善良跟老人推荐了这个东西,但是老人听到这个事情以后呢,不但不感谢子贡反而是勃然变乎色,很生气。把子贡教训了一顿,说你以为我不知道有这个东西吗,我知道,我只是不用。我为什么不用呢?因为我是在想这样的问题,有机巧之械必生机巧之心。这个世界上那些很巧妙的机械越多了,人心也就怎么样,不那么纯朴了,人心也就会投机取巧了,所以为了不让人心投机取巧,我也就不要那些机巧的机械。所以我们现在有一个词叫机械,与这个词有关的还有一个词叫什么?叫机心。机械,我们知道是个好东西,是工具。但是机心是个什么东西呢?那是一个贬义词了。你这个人人心不纯朴、不善良、心计太深、城府太多,我们就把这个人叫做什么呢?有什么心呢?有机心。所以机心是个否定词,这个机心来自于什么呢?就来自于道家哲学。所以在老子看来,在庄子看来,人类社会的每一个技术的进步都会带来人心的堕落。为了人心的不堕落,所以怎么样?那就不要技术的进步。这就老子反智思想的来源。那么既然反智那肯定反文明。因为文明的历史也就是一个技术的历史,既然反智肯定反文明,所以老子的骨子里是反文明的。你看,大道废,有仁义;慧智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我们看什么叫文明,什么叫文化。文化就是每个,你看我的分号,每一个分号后面的两个字,仁义、大伪、孝慈。这六个字就是文化。这个伪,不是伪装,不是虚伪,人为。人为就是文化。不是人为的叫什么?叫自然。所以仁义、大伪和孝慈,这都是文化。在儒家看,在我们一般人看来文化当然是好的,但是老子看来文化不是人类社会的积极的成果,文化是人类社会对于人类堕落的一个消极的应对。因为大道废了,所以仁义出来了。由于有慧智了所以有大伪了,由于有六亲不和了所以有孝慈了。所以文化是什么呢?文化不是好东西。文化的存在正好证明了我们的堕落。文化不是我们一个积极的创造,文化是我们消极的应付,因为我们人类有病了,所以我们要有这个东西来治理,如果我们人类没有病,我们就不要用这个文化来治理了。所以人类最好的办法不是创造文化,是干什么呢?是回归原始。回到大道的年代中去。

看下面的话就更明白了。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这个老子这个人真是了不起。现在我们讲老子,我们有的说他是孔子之前的人,这是学术界一般的看法。但是也有人认为老子是战国后期人,那就很晚了。我倒是很犹豫,我感情上讲我希望老子是孔子之前的人,所以我一般也是这么认为的,但是我每次读到这样的句子的时候呢,我都会觉得这个老子应该是战国后期人才更像,为什么?你看他这几个词。道、德、仁、义、礼,正好是中国学术发展的这几个阶段,什么叫道?尧舜之道。什么叫德?文武之道。尧舜时候讲道,周文王、周武王讲德德,周文王、周武王的这个德失去了,西周、东周衰败了,谁出来了?孔子出来了,孔子讲什么?讲仁。孔子死了,到了战国,仁也不行了,孟子出来了,孟子讲什么?孟子讲义。孟子又死了,义也管不住天下了,这个时候荀子出来了,荀子讲什么?讲礼。礼也不行了。荀子的学生韩非子出来了,讲什么?讲法。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法出来了。完全就是一部中国历史,就是一部中国学术史,就是一部中国文化史,就这么几句话。所以老子如果真是春秋后期人,那么说这个人预见性太强了、太伟大了。那如果是战国后期人,我们说他这个总结也太精辟了。但是这里面还包含着另一个思想,我们来看看,每一个后来的东西都是对前面的被动的一个怎么样?一个弥补。是不是这样的。因为没有道,所以没有办法我们搞什么?搞德。因为德也没有了,所以我们没有办法,我们搞什么呢?搞仁。因为仁也不行了,所以我们才来义。义也不行了才来礼。礼也不行了最后就来法。法出来了,天下大乱了。忠信之薄而乱之首,法出来不就天下大乱了嘛,法出来的时候不就是战国后期了嘛,不就是残忍与无道了嘛。而且不就建立了秦王朝,秦始皇就出来了。中国历史上随着残暴的时代就来了嘛。这就是老子对于中华文明史的一个精辟的概括,或者是一个天才的预言。而且在这个预言里面可以看得出来,每一个后来者跟前一个相比,价值呈递减的趋势。所以在老子看来,人类的历史是怎么样?不是一个进步史,是一个退步史,是一个衰败史。人类的历史不是进步史,是一个衰败史。那么照老子看来我们要进步怎么办呢?不是走向未来,而是怎么样?走向过去。反智、反文明、反进步。他对这一切都给予几乎否定的评价。

节目导视: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这就是老子所理想的小国寡民的社会。它是一种原始的村落社会。老子认为民风能保持一种纯朴的状态,人们安于现有的条件和生活环境,就会达到一种无欲无求的境界,这是一种脱离社会现实的虚幻梦境。

鲍鹏山:小国寡民,他首先讲无为而治。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这几句话讲的也都挺好。不尚贤,使民不争。我们现在说一个国家要搞得好,就应该尚贤,要尊重人吗。你比如说孔子讲,要尊贤。任人唯贤。而墨家就更不用说了,墨子专门有一篇文章就叫《尚贤》。但老子跟他们都不一样,老子不同意儒家也不同意墨家,他就公开提出来不尚贤。为什么呢?他说一个人很聪明,一个人很有文化,一个人很有知识,这不是件好事。有知识、有文化的人有机心。知识越多越反动。所以不尚贤,使民不争。在老子看来为什么,老百姓争什么?争的不就是争权夺利吗?假如一帮很笨的人在那争权夺利,因为他笨,他再争他争得也不是那么太激烈,手段也不是那么太下流,什么样的才能用最激烈、最下流的手段来争呢?一定是聪明人。所以说到这里面包含一个什么问题呢?就是老子或者庄子,他们为什么反智?为什么不尚贤?这里面包含着他们对人性的一个悲观的判断。就是说他们看

来人里面坏人多、好人少。一百个人里面坏人假如有90个,好人只有10个,然后你就教他们知识,教到最后呢?是什么?坏人90个有知识了,好人10个有知识。一比较,怎么样?坏人力量更大了。所以不妨大家都笨一点。所以这里面包含着道家对于人性的一个比较悲观的判断。而儒家为什么讲尚贤呢?墨家为什么讲尚贤呢?因为他们觉得人性是好的,人如果有聪明才智,人有道德人就可以做好事啊。所以你如果很有才干,又聪明,又有很多知识,然后你不就把好事做得更好吗。而老子就看了人是坏蛋啊,那你聪明多了,不是把坏事做得更坏嘛。这就是两种不同的思维方式。所以不尚贤,使民不争。大家都傻乎乎的不知道争了。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倒。你不把那些难得之货把它价格抬得太高,人们就不会盗了。我这个地方放着一块黄金,一不小心就被别人偷走了,为什么?它值钱啊。假如现在我们国务院下个命令,从此以后黄金不值钱了,黄金跟泥巴一样,放在这,你还怕老百姓会来偷吗?不偷了。所以老子看来老百姓为什么有偷盗的行为,是因为你先引诱了他,因此下面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我们的心在什么时候乱的呢?我们的心就在于看到了我们要争的东西的时候我们就开始乱了。本来大家都工作的挺好的,办公室里面气氛也很和谐,突然间办公室主任要退休了,要提拔一个出来,大家心就乱了吧。是不是这样啊。给了你可欲的东西人心就乱了。然后老子就的出一个结论来,所以圣人治天下怎么样?虚其心实其腹。这也是够狠的。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为。你看前面几句就是典型的愚民政策。虚其心实其腹,什么叫虚其心?让他心中没有欲望,让他没有丰厚的心灵。然后让他吃得饱饱的。说白了就是让你怎么样?四肢发达,头脑简单。四肢发达了可以给国君干活,头脑简单了就变的比较听话。大家都听话了,又都好好干活了,和谐社会就建成了。这就是老子的和谐社会。弱其志强其骨,为什么要强其骨啊?能劳动能打仗嘛,这叫强其骨。为什么弱其志呢?这个志,志向。让他本人没有志向,他本人没有志向,就把什么当做他的志向了?把国家的意愿当成志向了。所以中国古代的专制社会,这不光是老子,专制社会一定是要取消每一个人的个人追求的。像法家思想这一点表现的最明显,韩非、商鞅,你个人如果有你个人的目标、志向,那是国家要杀掉的。不允许有个人的生活目标,不允许有个人的生活志向,国家的要求就是你的志向,所以叫弱其志强其骨,然后使民无知无欲,没有知识也没有欲望,这个欲望就是志向,然后智者不敢为也。这话说的也够狠的。整个的老百姓都无知无欲了,就一两个智者,你敢胡作非为吗?那就太好收拾了。鲁迅先生就讲过类似的话啊,鲁迅说就相当于在一个铁屋子里面,大家都在昏睡,假如大家都在昏睡,就那么一两个人醒来了有没有用处?没用处。万无可能打碎这个铁屋子。英国的一个大哲学家叫穆勒写过非常好的一本书叫《论自由》。他有讲到一点,他说在专制社会里面永远会出现一些智者,但是永远也不会有思想活跃的国民。那么结果就是什么呢?这一两个智者,他们永远也不可能有所作为。他们的这些思想永远也不照亮大众的公共生活。他们只能在一个狭小的范围里面燃烧,然后自生自灭,熄灭。这讲的太好了,就是中国历史。我们讲西方有一个文艺复兴,一个文艺复兴一下子整个西方走出中世纪,西方今天有这么兴旺发达就是一个文艺复兴,就是它的起点。我们实际上我们说白了,我们要讲中国的文艺复兴,那可以说更早。我们在明清之际我们就出现了很多的大智者。戴震、黄宗羲这样的人。他们对中国封建社会的很多反思就是文艺复兴,但是问题是为什么人家的文艺复兴成功了,我们这些思想家的文艺复兴没有成功。就是因为他们面对的大众是什么呢?整体的大众都是愚昧无知的,昏昏欲睡的,所以一两个智者不敢为,也没办法为。因此他们那些闪光的思想只能够在厚厚的尘土的下面的一本小书上,只能被人遗忘,这是中国智者的悲剧。所以讲到这我对老子实际上是批判的。

古之善为道者,非以明民,将以愚之。明确地提出来要愚民了。古代那些善于引导百姓的善于治理国家的,不是把老百姓都教育聪明了,而是怎么样?把他们搞傻了。不是把他们教聪明了,是把他们教傻。民之难治,以其智多。那就是知识越多越反动。老百姓为什么不好治啊?因为他们太聪明了,怎么办呢?让他傻一点。照他这个讲法,弱智的国家最好治理。然后老子提出过小国寡民的理想。小国寡民,使有什佰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远徒。虽有舟与,无所乘之;虽有甲兵,无所阵之。小国寡民倒过来翻译,国小民少。所以老子向往的不是一个建设一个强大的国家,老子向往的是回到以前原始部落的状态,这个小国寡民还叫国吗?你看这个国有多大。下面讲到了邻国想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邻国都能相望,站在你家的那个后面小山坡上,站在你家屋顶上就能看到另外一个国家。那个国家的鸡叫,你这边的狗就跟着叫。这叫国家吗?这就是部落。这就是村庄。所以我们说老子的反文明他把人类所有的文化创造都要否定掉,甚至人类文明最大的最明显的成果,国家,他都要他它肢解掉,然后回到原始的部落状态中去。然后国家小,老百姓少,少了就好办了,什佰之器而不用,就是很多很多的机械就不用了,使民重死而不远徒,不会到远处旅游也不会移民到别的国家了。那这样大家都不走,天天在家门口转,有船有车也就无所乘之,车和船渐渐地,我们现在美国的公司倒闭了,照老子的说法早就倒闭了。大家都不要坐船了,也不要坐车了,航空公司、轮船公司、汽车公司全部倒闭了,无所乘之,老百姓就在门口转。有甲兵无所阵之,也不用打仗了。最多发生一点村与村之间的械斗,拿着扁担上去差不多就够了。结绳而用之,也不要文字了,拿一个绳子打打结就这么简单,所以就完全让老百姓回到一个什么状态呢?原始的、愚昧的、无知的、蒙昧的状态中去。但是他偏偏认为这样就是人类生活的最高的、最性的境界,民至老死不相往来。这就是老子典型的小国寡民的观念。

节目导视:老子说,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老子认为慈、俭与不敢为天下先这三宝其力量与其价值是无可估量的。那么让我们来听鲍教授从一个“慈”字开始说起。

潘裕文:慈是什么?你不能简单地翻译成慈爱、仁慈。当然它包括这个东西,但是内涵比这个更丰富。比这个更丰富。就是对万物都抱有一种善意。对万物包括对自己都不苛刻。善意、不苛刻、慎重、保重、珍重,自己的一举一动很慎重,自己对自己保重,自己对自己珍重,所以韩非子曾经讲过这样的一句话,他说,慈与子者,不敢绝衣食。慈于子者,对自己的孩子很仁慈,就不要让他缺衣少食。慈于身者,不敢

离法度。如果你对于自己的身体你也很仁慈很珍重,那你怎么样呢?就不要犯法。慈于方圆者,不敢舍规矩。你这个人如果讲规矩、讲方圆,那就不要离开那个圆规,不要离开那个矩。所以这个慈,不能简单地理解为仁慈,它表示一种人生的态度,什么态度呢?珍重的态度、慎重的态度、保重的态度。一个人一生里面你要记住这三重,老子讲三宝,我首先讲三重。珍重、保重、慎重。这就是慈。那么俭是什么?俭你也不能简单理解为节俭。那也只是其中的一个含义。这个俭是指有分寸。做事情有分寸。孔子讲到自己的时候,孔子是什么,温、良、恭、俭、让。其中也有这个俭。这不是讲孔子生活节俭,孔子有时候生活不够节俭的。孔子有贵族习惯,孔子有时候很浪费的,你给他端上一个食品,他只要不新鲜,他问一问这是今天早上炒的吗?不是的,昨天晚上剩的。不吃。昨天晚上的他就不吃了。那我们知道昨晚上的还要吃,舍不得。孔子就不吃。你给他端一盘刚刚炒上来的肉,看一看,这肉切的怎么不方方正正的啊,不吃。所以孔子不是一个很节俭的人,孔子他有贵族习惯,他有时候也是很浪费的。但是这个俭是什么意思呢?做事有分寸,做人有分寸。一种分寸感。还有一个不敢为天下先。老子他讲到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不知足也就是没有分寸感。够了。不要什么都满足。留一点缺憾。知足知足长足矣,这都是老子的名言。我们现在都变成自己讲的话了,老百姓都会讲这样的话,但是你不知道这是老子讲的,是老子教你的。孔子讲过一句话,以约失之者,鲜矣。这个约,这是孔子讲的话了,约实际上就是俭的意思,就是谨慎、就是有分寸,你做事做人有分寸又很谨慎,你一般来说不会有很大的失误。就是这个意思。然后老子怎么讲的呢?持而盈之,不如其已。算了,放掉它。有些东西比如说你一直放在手边抓住不放,钱财也抓住不放,名声也抓住不放,好处也抓住不放,什么都舍不得给别人,都是你的,老子说不如其已,不如放弃。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存其咎;功遂身退,天之道也。金玉满堂你能守得住吗?守不住的。富贵而又骄横,自存其咎。给自己招来祸患的。功遂身退,天之道也。这叫不居功。立功而不居功。人生在世要做事,人生在世要立功,当然立功了以后怎么样?不居功。天之道也。我们来看看周公曾经讲过的一句话,周公被分封到鲁国,但是周公要留在这个都城里面帮助他的侄子周成王治理天下。他就让自己的儿子去了,说你去吧,你到鲁国去。然后他儿子临走之前,这个周公就不放心他的儿子,把他儿子叫来,教训教训他。说你一定要小心,他说你看看我是怎么样的人,我是周文王的儿子。我是周武王的弟弟,我是周成王的叔叔,这是什么身份啊?文王之子、武往之弟、成王之叔。天下,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但是我就是这样我仍然怎么样呢?一饭三吐哺,一沐三捉发。我们现在讲周公徒哺的故事就是这样。我正在吃饭,有人要来见我,我赶紧把吃到嘴里的吐出来先去见人。我不会很傲慢地说你等一等,我吃完饭。我正在洗头,那古人的头发很长,突然有人来见我,我马上手里抓住头发,我就出来见他。我不会说你等我洗完头。我对别人就是这么恭敬。那么你到了鲁国你也一定要很恭敬。然后周公接着讲,德行广大而守以恭者荣。德行很广大,但是一定要恭。土地博裕而守以俭着安,你有很多的领土,但是你要有分寸,要节俭才能安稳。禄位尊盛而守以卑者贵。人众兵强而守以畏者胜。聪明睿智而守以愚者益。博文多记而守以浅者广。六个字,恭、俭、卑、畏、愚、浅。孔子的五个字是什么?温、良、恭、俭、让。周公的六个字,恭、俭、卑、畏、愚、浅。基本一样的。这就是人生智慧呀。至于损益则喟然而叹。《周易》里面讲到损和益之间的关系的时候,孔子就大发了感慨。然后孔子的学生子夏就避席而问曰,子夏一看到老师在感慨嘛,就赶紧从坐席上起来了,然后就问孔子说,老师呀,你为什么叹息呀。孔子就讲了一句话,夫自损者益,自益者缺,吾是以叹也。自己能够知道损自己的一定会长进的,自己只知道自己给自己增加贪得无厌的,一定会最终要吃亏的。所以这就是我的叹息。我的一个朋友曾经给我发了一个短信,我觉得这个短信特别好,我也送给大家。发上等愿,结中等缘,享下等福。择高处立,就平处坐,向宽处行。这里面一个关键词就是享下等福,人生在世你千万要记住这一点。你做事你说我要做下流的事,那不行。要做上流的事,但是要享下等的福。你能做到这两点那你就是很了不起了,你就是高人了。你就是德行广大之人了。好了,就到这里,谢谢大家!

—结束—

现代管理思想

现代管理思想 ---读《追求卓越》 人类属于群居动物,从远古时代到诸侯强国再到现在的国家、民族,均是由群体组成的。在一个群体里,必定会有生活,生产等活动,如若没有统一的标准和指挥必定会乱成一团,每个人都以自己的利益为上,为自己的生活不择手段的去争取或者说是抢夺,不会在意其他人的生活处境。而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下,群体是不会有发展前景的,团体亦不再是团体,只会是一团散沙,群体也不再称作群体,因此管理者在一个群体中是必不可少的存在,而一个管理者也必须拥有一套足以令众人信服的科学的管理方法才可以带领整个群体进步,发展,壮大。 在社会的发展中,有关于管理思想的理论在不断的随着实践完善,现代管理思想在经历工业改革,世界大战,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及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改变等等因素的影响下,也逐步完善。而在这个发展过程中,由托马斯·彼得斯执笔所写的《追求卓越》是不得不提的一本书。 《追求卓越》这本书故事背景是在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日本经济实力的强大对美国乃至西欧经济形成了挑战,《追求卓越》出版于日本企业在世界上步步紧逼,美国企业却是节节败退的大背景下。当时的美国企业热衷于在管理思想界占统治地位的“理性模型”和“企业战略范例”,职业经理人和MBA 习惯于计划模型和精确财务分析,高高在上,发号施令,却普遍忽视管理学最基本的原则和品质,失去了对管理本质的把握,从而在相当程度上导致美国企业的惨败和自信心习丧失。为了迎接日本企业的挑战,美国企业界开始研究日本企业的管理方式。而1982年出版的托马斯·彼得斯《追求卓越》成为美国商业的拯救者和美国商业史上的转折点。 《追求卓越》首次描述了那些行之有效的东西。它的风格是刻意形成的。这本书的逻辑就是美国式管理已被严重地扭曲。这是对美国式管理和麦肯锡式思维方式猛烈的、面对面的攻击。此书面世之后即成为最畅销的工业管理书籍,被誉为:世界最畅销的工商管理书籍,美国优秀企业的管理圣经,《福布斯》20世纪最具影响力的工商书籍。托马斯·彼得斯的《追求卓越》开启了商业管理书籍的第一次革命,真正将管理的科学性与艺术性密切地结合起来,成为轰动整个管理世界的经典法则。 作者写这本书的意图就是要恢复管理学的基本面貌,赋予那些被管理学专家们所视而不见但却在实践中表现出强大生命力的东西应有的地位。本书超越了传统的理论框架,通过对43家卓越企业的分析,捕捉到要作为一个优秀企业所必备的基本要素。《追求卓越》的最主要的特点就是以实际案例为基础,结合大量的事实,数据分析处理,而且文笔生动流畅,利用案例说明原理,引用名家理论如数家珍,因此,任何人当然包括我们这些尚未进入社会,没有实际经验的大学生也可以从这些企业理想中感受到激情。 为了探询管理艺术的秘密,作者花费数年时间辗转美国各地,深入企业调查研究,取得了数百个大小公司的第一手材料。样本涉及制造、信息、服务、销售、交通、食品等诸多行业,其中有我们中国读者所熟知的跨国公司,如IBM、通用电气、惠普、通用汽车、3M、麦当劳、宝洁等等。经过一系列调查之后,作者

中国古代的管理思想对现代管理有什么借鉴和指导意义

中国古代的管理思想对现代管理有什么 借鉴和指导意义 中国古代管理思想旨在揭示中国社会管理实践、理论和方法的具体过程及其发展规律;探讨中国古代史中各个管理流派和思想发展过程中相互渗透、相互影响的关系,研讨各个历史时期管理理论和思想状况与特征,同时,进行与西方管理思想史的比较,反思中国古代管理历史知识和管理历史经验。这些对提高今天人们的管理决策水平有着重大意义。 纵观历史,中国古代已经拥有了有效的政府与组织的管理,追溯起来从夏朝开始至今已经有4000多年的历史。古代政府组织管理的理论与实践,经过时间与历史的考验,沉淀了很多有价值的东西可供现代人学习与借鉴。众所周知,管理不是一种单纯的政治或经济行为,它是一定民族文化背景下的产物。作为维护封建主义制度的经济基础已消亡,但那些已溶于民族血液中的伦理道德、思维方式、心理形态有些仍然将长期存在,传统的管理思想至今还深深影响着当代企业的管理意识和行为。 现代企业是一个目标性很强的群体组织,群体的效率从根本上取决于群体的核心价值观是否和谐统一,而文化是核心价值观的基础。我们的大文化背景是值得我们重视和关注的。 一、中国古代管理思想对企业管理的积极影响 从中华民族生存的地理环境上来看。千百年来,中华民族在气候温暖湿润、江河纵横勾联、土地广袤富饶的自然环境下生存繁衍、从事单一的种植型农业生产活动。这种小农经济的长期影响,具体到管理思想方面,就形成了中国古代管理上群体的小富即满、小成即安的小农意识,固守封闭不思冒险、甘于守成乏于开拓,易于满足鲜有进取,就是这种思想的鲜明写照。 其次,从宗法制度的角度分析。中国古代长期存在着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宗法制度,强悍的宗族凝聚力量和“家长制”式的集权专制,将社会全体成员通过共同的风俗习惯、心理状态、行为规范牢牢地联系在一起,导致了中国管理思想上重“人治”轻“法制”、重裙带关系轻法律约束的传统形成。使中国古代的管理思想既带有鲜明的专制性、等级性,同时又具有牢不可破的血缘亲情和心理上的融合凝聚能力。 再次是儒家和道家文化的影响。儒家主张“积极入世”的人生态度。而道家和儒家相比,它更倾向于清心寡欲和宁静自守,采取的是一种“消极避世”的管理思想。它主张凡事与世无争,顺其自然,一切都超然世外、甘于寂寞退隐,在“无为”中追求“无不为”。在长期的儒道融合交流互促中,使得中国人无论在得意或失意时都能非常容易地找到思想和心理平衡的支点。 因此,受儒家和道家影响,中国古代的管理思想中既有“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积极入世追求,也有遇困难挫折就退隐山林、避于桃源自娱的消极遁世思想,这给古代的中国人提供了很大的通达权变的空间,因而也使得中国人无论在什么样的生存状态下都能活得适得其所。

老子思想与现代企业管理-----追求“无为而治,道法自然”的境界

老子思想与现代企业管理 道家学派创始人老子的思想体系中包含着丰富、精妙的管理智慧,其中的妙语箴言,即使经过两千年岁月的洗礼,依然光彩熠熠,至今仍对现代企业管理有着非同一般的深远影响和启迪。 追求“无为而治,道法自然”的境界 老子在其哲学思想中提到:“太上,下知有之,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悠兮,其贵言,功成事遂,百姓皆谓我自然。”此话的大意是:最好的领导者,部属与他无私交,人们仅仅知道他的存在;次一等的领导者,部属亲近他,而且赞美他;再次一等的,则是让部属畏惧害怕;而最差劲的领导者,则是处处被部属看不起,遭人蔑视。而且,领导者最重诚信,没有诚信则得不到部属的信任与效忠。最好的领导者的态度是悠闲自然的,他不轻易发号施令,对部属多鼓励、少责难,如此而为,则事事顺遂、功成业就,大家就会说:“我们本来就是这样的。”老子还强调“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这一段话实际上说的就是什么是“道”;这里的“法”是取

法、遵循的意思,不仅道要以自然为法则,天、地、人都要取法“自然”。老子所说的“自然”,并非客观世界的大自然,也非具体存在的东西,而是引申为一种自然而然的状态;所谓“道法自然”是说道就是其本来的样子,“道”以它自己的状况为依据,以它内在原因决定其本身的存在和运动,而不必靠外在其他的原因。老子认为任何事物都要顺应它自身的情况去发展。“自然”就是道,就是规律,就是法则。老子的这些论述实际上反映了其学说的精髓和本质,简而言之,就是倡导一种“无为而治,道法自然”的思想。 事实上,如果从管理企业的角度来思考,这些思想与现代企业的管理理念与方法有着异曲同工之妙。老子的思想启示我们,在现代企业管理中,要“功成事遂”,就必须追求一种“无为而治,道法自然”的境界,唯有如此,企业才能立于不败之地;而唯有具备如此素质的企业管理者才是真正称职和优秀的领导者。 为何要追求“无为而治,道法自然”的境界 现代社会的商业竞争,已经演变到了一个新的阶段和层次,由单极转向多极,从区域遍及全球,科技日新月异,信息层出不穷,在这种情况下,老子的“无为而治,道法自然”

最新自考00107现代管理学试题及答案

2017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 现代管理学试卷 (课程代码00107) 本试卷共6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考生答题注意事项: 1.本卷所有试题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答在试卷上无效,试卷空白处和背面均可作草稿纸。 2.第一部分为选择题。必须对应试卷上的题号使用2B铅笔将“答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 3.第二部分为非选择题。必须注明大、小题号。使用O.5毫米黑色字迹签字笔作答。 4.合理安排答题空间,超出答题区域无效。 第一部分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1分,共2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备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 1.【题干】提出了著名的管理七职能论,即管理职能包括计划、组织、人事、指挥、协调、报告和预算的美国学者是()。 【选项】 A.法约尔 B.古立克 C.厄威克 D.德鲁克 【答案】B 【解析】古利克将法约尔有关管理过程的论点加以展开,提出了有名的管理七职能论。取其每种职能英文词的首字而称作POSDCoRB,即Planning(计划)、Organising(组织)、Staffing(人事)、Directing(指挥)、Coordinating(协调)、Reporting(报告)、Budgeting(预算)。 【考点】管理与管理学 2.【题干】与私人产品相比较,纯粹的公共产品的特点是()。 【选项】 A.排他性、可分割性 B.非排他性、不可分割性 C.排他性、不可分割性 D.非排他性、可分割性 【答案】B 【解析】公共产品或准公共产品,它们具有不可分割性、非市场性、非排他性; 公共管理所提供的服务常常是“仅此一家,别无分号” 私人产品具有可分割性、排他性特点,可以用价值计算、价格衡量。 【考点】管理与管理学-管理概述 3.【题干】罗伯特·欧文对管理理论的贡献是首次提出了()。

老子管理思想

老子思想和现代人力资源管理者 摘要:老子的《道德经》五千言,给世人留下了丰富的哲理宝藏,我们不仅可以从社会、文化、政治、经济方面研究其思想所起的指导作用,而且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也有着很深的挖掘价值,本文将从老子思想对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道”和“法”两个大的影响面来探讨其重大价值,有许多不成熟的见解,望能予以指正。 正文:老子是中国古代一位伟大的思想家,其主要思想集中反映在《道德经》一书中。老子言:“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意思是说,明古之理,可治今之事。现代人力资源管理者,既可参透老子学说,以观察其对现代中国人思想深出的许多固有观念,明了管理思想轨迹;又可从老子智慧的言论中觉悟出许多具体的管理技巧和手法,《道德经》管理思想对企业领导者正确认识人力资源管理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老子的思想体系包含着丰富、精妙的管理智慧,其中的妙语箴言,即使经过两千多年岁月的洗礼依然光彩熠熠,至今仍对现代企业管理有着非同一般的深远影响和启迪。 企业的成长发展靠的是企业的社会主体——人,因此对人的管理也就显得尤为重要。随着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现代人力资源管理逐渐被现代企业家所重视。 1、人力资源管理之“道”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第1章)这里的第一个“道”是名词,指的是事物发展的本原和实质,或说是一种规律。第二个“道”是动词,指解说、表达之意。老子关于“道”的思想对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之道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对人的管理,是没有一成不变的法则、规律的,如果说有的话,那也只能是“以人为本”,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化”。人在社会群体中起着主导作用,人的思维方式、思维习惯、行为结果等等都具有一定的不稳定因素,正如老子所说:道可道,非常道。正因为这“道”具有的只是一种共性的特征,而在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过程中,由于各个企业所面临的环境、条件、问题不一样,所以没有什么可以生搬硬套的,唯一所能做的也只是正确把握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现状,积极学习人力资源管理理论及先进企业的管理经验,借鉴其他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失败的教训,结合自身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实践,遵循现代企业人力资源开发和管理的客观规律,制定出切实可行的计划,努力将人力资源管理水平提升到一个新的制高点。

中国传统管理思想对现代企业管理的启示

中国传统管理思想对现代企业管理的启示 一、中国传统管理思想 五千多年的中华文明孕育了底蕴深厚的文化内涵,为中华民族留下了极为宝贵的文化遗产。管理思想作为管理活动的升华,其产生与发展都是特定环境条件的产物,中国古代的管理思想对现代企业管理同样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中国传统管理思想的主要代表有: (一)管子的管理思想 管子是春秋时期齐国最为杰出重要政治人物,他在政治、军事和管理思想方面有杰出的才能,并辅佐齐桓公实现了称霸诸侯的大业。其主要管理思想可概括为: 1、自利的人性观。管子认为自利是人之所以是人的本质所在。民,利之则来,害之则去。民之从利也,如水走下,于四方无责也。管子认为,人对利的追求就像水往低处流一样,是无可厚非的。但管子并未走极端,他认为自利与利人是可以调和,人既可以有自利之德,也可以有利人之德,惟其如此才不至于走极端。 2、四民分业定居的管理方式①。管子第一次提出了国之四民说,即士、农、工、商,并称为国之四民。管子主张四民务使杂处,即四民不能杂居,应该分开。处士使就闲燕,处工就官府,处商就市井,处农就田野。这样做即有利于同一行业的人员集聚,实现经验的交流,提高自身专业技能,也能够实现组织的和谐,提高专业化程度。(二)儒家的管理思想

儒家思想是我国的正统思想,对中国封建社会的影响程度比较高。儒家的管理思想主要以仁为核心,特点在于关注人性本质和社会问题。孔子关于管理的九字名句②:先有司,赦小过,举贤才,阐释了管理的核心特点。儒家管理思想的核心是中和,即中庸、和谐的综合,这是管理的最为理想的状态。 (三)道家的管理思想 道家思想的代表人物是老子,其最高境界为道。道法自然是道家的思想基础,无为而治的哲学思维,则是道家管理思想的最高准则。为涵盖了及其丰富的管理理念。无为而治要求管理者的管理行为要顺乎事物的发展规律。无为并不是没有作为,而是不肆意妄为,这是遵循道的要求的。总之,以无为的理念达到无不为的效果。 (四)墨家的管理思想 墨家是诸子百家中重要的代表之一,其管理思想在春秋战国时期也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墨家管理思想崇尚平等、博爱、节俭。墨家的管理思想主要表现在一下几点: 1、兼相爱,交相利。墨子大力提倡兼相爱的思想,要求大家由此及彼,力图站在对方角度思考问题,消除相互之间的误会,避免存在隔阂。同时,墨子认为利益的损益也是相互的,做有损他人的事情,自己也会受到伤害,因此提出通过交相利的方法,期望能达到兼爱的目的,实现个人利益服从群体利益,这样才能实现国富民强。 2、贵义。在《墨子.贵义》一文中说到万事莫贵于义。贵义其实与兼爱密切相关,贯穿墨家管理思想里,是墨家管理思想的重要组成部

现代管理理论的特点和主要观点

现代管理理论的特点和主要观点 “管理科学”理论的一个不足之处是过分强调定量因素与数学模型,忽视了定性因素的重要性。事实上,管理中的影响因素,很多是定性因素,无法用科学方法精确计量,只有依靠人的经验、知识来进行估计和判断才能完成。“管理理论丛林”则从不同的角度探讨了管理中的一些问题,也未能很 好地提出一套完整的方案。这样,它们在现代管理工作中,应用起来就会有很大的局限性。近年来,在一些管理学者中间逐步酝酿形成了一种新的观念,即“现代管理理论”。这一理论主张,不仅要综合“管理科学”理论中的方 法和技术,还要综合“行为科学”理论,而且还要着眼于“系统分析”的观点和“权变理论”的观点,使现代管理理论朝着一个统一的系统理论发展。这是因为有些学者认为:“管理过程学派”、“管理科学学派”和“行为学 派”只是系统管理学派的“子系统”,都应归属于系统管理学派之中。而且 要使系统的管理理论能真正发挥作用,还必须依靠“权变理论”作为指导;只有随机制宜地、灵活地应用系统管理理论,才能在管理的实践中发挥管理理论的功能。 总之,现代管理理论是近代所有管理理论的综合,是一个知识体系,是一个学科群。它的基本目标就是要在不断急剧变化的现代社会面前,建立起一个充满创造活力的自适应系统。要使这一系统能够得到持续高效率、低消耗地输出高功能,不仅要求要有现代化的管理思想和管理组织,而且还要求有现代化的管理方法和手段来构成现代管理科学。 一、现代管理学的特点 纵观管理学各学派,虽各有所长,各有不同,但不难寻求其共性。管理学的共性实质上也就是现代管理学的特点,可概括如下。 (一)强调系统化。这就是运用系统思想和系统分析方法来指导管理的实践活动,解决和处理管理的实际问题。系统化,就要求人们要认识到一个组织就是一个系统,同时也是另一个更大系统中的子系统。所以,应用系统分析的方法,就是从整体角度来认识问题,以防止片面性和受局部的影响。 (二)重视人的因素。由于管理的主要内容是管人,而人又是生活在客观环境中,虽然他们也在一个组织或部门中工作,但是,他们在其思想、行为等诸方面,可能与组织不一致。重视人的因素,就是要注意人的社会性,对人的需要予以研究和探索,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尽最大可能满足人们的需要,以保证组织中全体成员齐心协力地为完成组织目标而自觉作出贡献。 (三)重视“非正式组织”的作用,即注意“非正式组织”在正式组织中的作用。非正式组织是人们以感情为基础而结成的集体,这个集体有约定俗成的信念,人们彼此感情融洽。利用非正式组织,就是在不违背组织原则的前提下,发挥非正式群体在组织中的积极作用,从而有助于组织目标的实现。 (四)广泛地运用先进的管理理论和方法。随着社会的发展,科学技术水平的迅速提高,先进的科学技术和方法在管理中的应用愈来愈显得重要。所以,各级主管人员必须利用现代的科学技术与方法,从而促进管理水平的提高。 (五)加强信息工作。由于普遍强调通讯设备和控制系统在管理中的作

中国古代的管理思想对现代的管理有什么借鉴和指导意义

中国古代的管理思想对现代的管理有什么借鉴和指导意义? 一.中国古代管理思想概述 我国的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其中蕴藏着许多哲学思想和道理,这些思想始终贯穿着中国从古到今的管理实践,涉及到行政、经济、军事、文化、家庭等社会的各个方面和层次。 我国古代的管理思想,主要体现在先秦到汉代的诸子百家思想中。大致可划分为:“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正人必先正己”的管理思想;富有辩证法思想的“经权观”管理思想;经世实用的战略管理思想;“天人合一”的整体和谐管理思想;“无为而治、道法自然”的管理思想。诸子百家中儒、墨、兵、道、法五家管理思想的本质特征在于:儒家重组织,墨家重目标,兵家重决策,道家重领导,法家重控制。 中国古代诸子百家的管理思想 我国古代的管理思想,主要体现在先秦到汉代的诸子百家思想中。大致可划分为:“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天人合一”的整体和谐管理思想;“无为而治、道法自然”的管理思想。“正人必先正己”的管理思想;富有辩证法思想的“经权观”管理思想;经世实用的战略管理思想; 首先,作为中国文化代表的儒家文化是一个博大精深的体系,其中蕴含着丰富的管理思想,其精华主要体现在“以人为本”、“中庸之道”“修己以安人”,“仁者爱人”,“和为贵”,“君子和而不同”“舍生取义”,“中庸之道,过犹不及”等方面,由孔子创立,经孟子、董仲舒、宋明理学、新儒家等一代代儒学学派的继承、改造和发展,并通过国家强制手段宣扬传播,终于促使儒家管理思想占据了社会管理行为的主导地位,并成为千百年来流传最广泛、最深入人心的管理思想。 墨子对于管理、教育、法制、伦理等思想有丰富的阐述。他把“兼相爱”看作是人人必须遵守的道德标准,是管理者必须奉行的治国之法。他的“兼相爱”是以“交相利”为具体内容的,爱与利是联系起来的,仁义与功利是统一在一起的,这不同于儒家的重义轻利,墨子把利作为仁义的内容和目的,他的管理思想对当今的行政管理与企业管理都具有相当的借鉴作用 法家韩非子是我国先秦一位伟大的思想家,法家思想集大成者。他的管理思想闪烁着智慧的光芒,至今仍对我们的管理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西汉著名思想家董仲舒完成了儒法融合,在吸取秦朝严刑峻法以致迅速灭亡的教训的基础上,提出了德刑并用、注重德教的统治原则,采用德主刑辅、礼法并用的手段,塑造了后来历朝历代统治阶级的管理典范。 二、辩证的看待我国古代管理思想对现代管理的影响 究天人之际,察古今之变,明存亡之道,晓兴衰之理。中国五千年历史给予了我们不竭的管理思想宝库。“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综观中国古代诸家的管理思想及理论不外乎是儒、法、道、墨之说的反映和体现。诸子百家中儒、墨、兵、道、法五家管理思想的本质特征在于:儒家重组织,墨家重目标,道家重领导,法家重控制。在社会历史进程中,对于如何管理和组织社会经济生活,它们相互

中国古代管理思想对现代企业的启示

中国古代管理思想对现代企业的启示 引言 中华民族有五前年的悠久历史,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以儒家、道家、法家为代表的古代哲学思想,积累了丰富的管理经验,这些管理经验对我们后人对企业的管理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中国古代思想概述 (一)中国古代思想史 1.我国古代的管理思想及理论框架可以追溯到先秦至汉代时期。古代管理思想主要体现在先秦到汉代的诸子百家思想中,包括儒家、道家、法家、兵家、商家等。许多古代经典著作,如《论语》、《道德经》、《孙子兵法》、《九章算术》、《三国演义》、《红楼梦》等,充分反映了我国古代成功的管理思想和经验。《老子》主要体现了管理者的权变谋略和在管理过程中的境界、素质及管理原则的思想;《孙子兵法》主要体现了管理者在人事、决策、环境、组织等方面的战略思想;《韩非子》主要体现了管理者的统御谋略思想;《论语》、《孟子》、《荀子》主要体现了管理者如何处理人际关系的谋略思想;《三国演义》主要体现了管理者的创造性管理思维;《红楼梦》主要体现了管理者以法治家的时效管理思想;而《九章算术》则是我国古代培训管理人员及供他们日常应用的手册,其中三分之二的题目可与财政或工程官员职能相对应,堪称两千年前世界管理数学之最。① 如表1-1所示: 中国作为世界伟大的文明古国,有着璀璨的历史遗产,包括丰富多彩的管理思想。由于受当时生产力发展水平的限制,这些管理思想零星分散,至今未能形成独立的科学体系,但许多管理思想的精华对今天的管理实践仍然具有借鉴的价值。② (二)中国各种管理思想中国古代管理思想的三大主流学派 ①曾仕强:《中国管理哲学》,1981年出版,第33、248页。 ②于丹《孔子心得》 2007年第一版。

现代管理理论与实务1.

江苏开放大学 形成性考核作业 学号 姓名 课程代码110060 课程名称现代管理理论与实务评阅教师 第四次任务 共五次任务

江苏开放大学 任务内容: 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15分) 1、职位权力 2、非职位权力 3、领导特质理论 二、单选题(每题1分,共25分) 1、以下是实际所观察到的某些领导的行为表现:①自行做出并宣布决策;②强行推销自己所做的决策;③做出决定并允许提出问题;④提出可修改的讨论计划;⑤提出问题、征求意见并作出决策;⑥规定界限但由集体作出决策;⑦允许下属在上级规定的界限内行使决策权。对这7种领导行为的最适当分类是() A.①②属于专制式,③④⑤属于参与式,⑥⑦属于民主式。 B.①属于专制式,②③④⑤属于民主式,⑥⑦属于放任式。 C.①②属于专制式,③④⑤属于民主式,⑥⑦属于放任式。 D.①②属于专制式,③⑤属于民主式,④⑥⑦属于放任式。 2、对于一个以自我实现需要占据主导地位的员工来说,最有效的激励措施是( ) A.提高工资 B.改善工作环境 C.颁发奖状 D.委以重任 3、在组织的纵向沟通网络中,居于两端的人只能与内侧的一个成员联系,居中的人则可分别与两人传递信息,进行组织系统自上而下或自下而上的沟通。这种沟通形态属于() A.链式沟通 B.轮式沟通 C.环式沟通 D.全通道式沟通 4、赫兹伯格的双因素理论认为()有助于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 A.提供良好的工作条件 B.工作上的成就感 C.改善员工的生活条件 D.严格的劳动纪律 5、在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中,提到了保健因素的概念,关于保健因素,可以有如下解释,哪种提法是正确的?( ) A.保健因素能预防和减少职工的不满,但不能使其对工作非常满意 B.保健因素最大的作用是确保人的生理与心理健康 C.保健因素的满足,能使职工对工作非常满意 D.保健因素的满足,有助于职工潜力的发挥 6、张莉今年26岁,是某电脑公司市场开发部经理,其思路敏锐,干劲十足,不久前刚获得某名牌大学硕士学位,目前工资待遇相当高。假如你是张莉的主管,你认为以下哪一种激励方式最能增进她的工作绩效?( ) A.采取以个人工作绩效为考核依据的奖励制度 B.减少对她的监督,使她有更多的决策和行动自由 C.对她的成绩给予公开表扬 D.提高她地位的象征(例如,更豪华的办公室,新的头衔,专用秘书等)

老子思想与现代管理

老子思想与现代管理 姓名:田伟智 学号:20092045

老子,作为道家文化的创始人,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在他博大精深的思想体系里,其管理思想对现代管理产生了重大影响。作为先秦诸子百家的一家学派,老子在管理思想上的成就在中国历史上有着巨大的影响。老子在《道德经》中,阐述了整个道家思想体系。老子的管理思想是中华民族管理思想史上的一朵奇葩,其中蕴含的丰富精妙的管理智慧,时至今日仍对现代管理有着非同一般的深远影响和启迪。 "道"是老子思想体系的最高范畴,居于核心地位。在老子看来"道"是宇宙的本体,是宇宙间的一切事物由以形成的最终根源。"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廖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既然宇宙的一切事物都是由道生,那么一切事物必须像道那样自然而然地运行、变化,包括人的活动。不违反自然而另求作为,这就是"无为"。只要按照道的要求行事,处处顺应自然的规律,不背离自然去追求个人的目的,一切工作就能够通过道的运行"功成事遂",这就叫做"无为而无不为"。老子主张无为而治。无为就是不要勉强、强行违背规律而是要顺乎自然,遵循规律。也就是说,必须遵循规律,因势利导。老子的"无为而治"管理思想与现代管理理论在某种程度上有所契合。 一、"无为而治"与"例外原则"

在老子看来,"无为"并不是什么都不做,并不是"不为",而是含有不妄为、不乱为、顺应客观态势、尊重自然规律的意思。"无为而无不为",这里"无为"乃是一种立身处世的态度和方法,"无不为"是指不妄为所产生的效果。万事万物均有其自身规律,只能顺应规律,顺应时代的潮流促其前进,不能违背规律,否则就是有为。"有为"即乱为、妄为。可见,老子并不反对人类的积极努力。"为而不恃"、"为而不争"就是鼓励人们去"为"、去做,去发挥主观的能动性,去贡献自己的聪明才智。 "无为"要求人们的行为及指导思想顺应自然、符合自然,但又决不能消极地听任自然,而是认为人要在符合自然要求的情况下行动,才能在花费力气较少,遇到挫折较小的情况下,达到自己的目的。所以,"无为"实际上是以静制动,对今天的各级领导者而言,则包含领导方法的要求。"无为"就是要求领导者要善于抓大事,把具体的工作分配给具体的机构和人员,做到分工协作,职责分明,各尽其力,各展其长。领导者看似清闲,却能把整体及所辖部门工作做得井井有条,取得最佳效果,也就做到了"无为而无不为"。反之,如果领导者大事小事皆要亲自过问,则会使工作顾此失彼,贻误全局。更不利的是,领导者事事过问,还会束缚员工的手脚,使他们养成依赖心理,失去工作责任感。 这显然与泰勒科学管理理论的"例外原则"有异曲同工

西方现代管理思想对中国当代管理启示(精)

西方现代管理思想对中国当代管理启示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伴随着西方社会的战后复兴和生产力的高速发展,管理教育和管理研究的高速发展,西方管理思想进入到了一个新的时期即现代管理理论时期。这一时期内,西方管理思想学术界所呈现的最大特点就是学派林立,百家争鸣。管理过程学派,社会系统学派,决策理论学派,系统管理学派,权变理论学派,经验主义学派,经理角色学派,管理科学学派等等无数的管理理论学派都在这一时期内崭露头角。西方现代管理理论是西方近代所有管理理论的综合,是一个知识体系,也是一个学科群。纵观各个管理学派,其各有所长,智慧闪烁。然而回过头来,众所周知,我国的管理理论还处于一个以学习为主的阶段,我们甚至还没有一个自创的管理理论体系。这样,集西方古今管理理论思想大成的西方现代管理理论就是非常值得我们借鉴的,并且能够给予我国当代管理以许多启示的。向西方现代管理理论学习,取其糟粕,取其精华,是建立我们自创的管理理论体系的一个很好的手段,也是我国当代管理学者的重要任务。 西方现代管理理论时期内,虽然学派繁杂,但经过思考分析,不难寻求其共性,可以概括如下: 1.强调系统化。就是运用系统思想和系统分析方法来指导管理的实践活动。 2.重视人的因素。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尽最大的可能满足人们需要,以保证组织中 全体成员其心协力地未完成组织目标而自觉作出贡献。 3.更视“非正式组织”的作用,即注意“非正式组织”在正式组织中的作用, 就是在不违背组织原则的前提下,发挥非正式群体在组织中的积极作用,从 而有助于组织目标的实现 4.广泛地运用先进的管理理论与方法。随着社会的发展,科学技术水平的迅速

提高,先进的科学技术和方法在管理中的应用越来越重要。所以,各级主管 人员必须利用现代的科学技术与方法,促进管理水平的提高。 5.加强信息工作。必须利用现代技术,建亿信息系统,以便有效、及时、准确 地传递信息和使用信息,促进管理的现代化。 6.把“效率”和“效果”结合起来。要把效率和效果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而使 管理的目的体现在效率和效果之中,也即通常所说的绩效。 7.重视理论联系实际。重视管理学在理论上的研究和发展,进行管理实践,并 善于把实践归纳总结,找出规律性的东西,并在实践中创造出新的方法,形 成新的理论,促进管理学的发展。 8.强调“预见”能力。社会是迅速发展的,客观环境在不断变化,这就要求人 们运用科学的方法进行预测,进行前馈控制,从而保证管理活动的顺利进行。 9.强调不断创新。要积极改革,不断创新。管理意味着创新,就是在保证“惯 性运行”的状态下,不满足现状,利用一切可能的机会进行变革,从而使组 织更加适应社会条件的变化。 如果将以上几点共性再加以概括的话,西方现代管理理论所强调的就是科学,系统,权变。结合我国管理实际考虑,我国现今的管理形式还停留在较为原始的阶段,管理者的决策大多缺乏远见并有失科学,对于企业和组织的成员管理者所使用的还多为简单的压力式鞭策与物质激励相结合的方法,缺乏人性化,对于管理理论的应用较为单一,都是我国现阶段管理的缺陷。西方现代管理思想的精华即科学,系统,权变教会我们:

管理学习题及答案第二章现代管理理论

第二章现代管理理论一名词解释 1 差别计件工资制 2 霍桑实验 3 非正式组织 二判断题 1泰罗被称为“科学管理之父”。() 2 泰罗对管理理论的贡献主要体现在他对管理职能的划分和管理原则的归纳上。() 3 决策理论学派的代表人物是赫兹伯格。() 4决策理论学派把较多的精力放在建立某些问题的数学模型及精致的计算上。() 5 系统管理学派认为,系统在一定的环境中生存,与环境进行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交换。() 三单选题 1 作为总经理,你如何处理公司中存在的非正式组织?() A在全公司大会上严厉批评,要求不得继续活动 B听之任之 C提供适宜的环境,鼓励其发展 D加以引导使之活动与公司目标一致 2 “一件预计可能会出错的事情,往往一定会出错。一件事情出错,其他事情也跟着出错。”这样的话揭示了()。 A决策的制定与实施一定要有果断且富有信心,否则就很难实现 B制定计划应树立起权变的意识,问题出现时应立即制定出相应的应变计划 C应变计划的制定是计划工作的一部分内容,应在计划过程中及早予以考虑,不能等到出现问题时再仓促应对 D要注意分析事物之间的关联性,以期得到正确的结论 3 泰罗对管理理论的最大贡献是() A创建管理理论B进行了动作研究 C提出了科学管理理论,使管理发展成一门系统化的科学学科 D使美国的工厂生产效率大幅度上升

4 甲、乙、丙三人共同出资成立股份制企业,主要开展装饰装修设计业务,但由于业务限制至今没有招聘员工。请问下述对该公司的判断哪一个正确?() A目前是一个非正式组织 B是一个正式组织,但公司内不会有非正式组织 C是一个正式组织,同时公司内也可能有非正式组织 D是一个正式组织,同时公司内肯定有非正式组织 5 按照法约尔的观点,企业的基本活动有几项?() A3项B4项C5项D6项 6 强调管理教育的重要性,认为可以通过教育会使人学会管理并提高管理水平的是下面4位管理学家中的哪一位?() A韦伯B法约尔C吉尔布雷斯D德鲁克 7 马克斯·韦伯的主要贡献是什么?() A提出了理想的行政组织体系B提出了集权与分权的概念 C提出了工资定额与标准化D提出了社会协作系统 8 通过霍桑实验,梅奥阐述了以下哪种学派的观点?() A行为科学学派B社会技术系统学派 C人际关系学说D系统管理学派 9 以下关于霍桑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 A美国着名教授霍桑做的一次试验 B美国着名教授在霍桑实验室做的一次试验 C美国着名教授在霍桑工厂做的一次试验 D美国着名教授在霍桑镇做的一次试验 四简答题 1 泰罗的科学管理理论主要包括哪几方面? 2 简述法约尔一般管理的14项原则。 3 决策理论学派有哪些主要观点? 4 权变管理学派有哪些主要观点?

《老子》管理思想的现代启示

《老子》管理思想的现代启示 《老子》作为道家学派的代表性著作,蕴含着丰富的管理学思想,对现代管理有深刻的启示作用。《老子》的“修身之德”、“自知谦逊”、“无为而治”和“知足常乐”对企业管理思想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将有力地促进现代企业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企业管理者必须有大德、讲谦逊、知无为、懂常乐,这是《老子》管理思想给我们的重要启示。 标签:《老子》;管理思想;启示 《老子》又称为《道德经》,是先秦道家学派的代表性著作之一。其书共八十一章,五千余言,论述精辟,涵义丰富,思想深邃。《老子》重在论道,蕴含着极大的智慧,它为人们讲述“道”,论解“道”,授人以“道”:“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孔德文容,惟道是从。”[1]老子之“道”能够赋予管理者如何治理一个企业之智慧。《老子》中的智慧和真谛对现代管理具有重大的启迪意义。 一、管理之道——修其之德 法国思想家罗曼·罗兰说:“我称为英雄的,并非以思想或强力称雄的人,而是靠心灵而伟大的人。没有伟大的品格,就没有伟大的人,甚至也没有伟大的艺术家、伟大的行动者。”伟大的品性包含诸多,笔者认为,有大德之人可称为伟大品格之人。现代企业竞争激烈,管理者若要在竞争中脱颖而出,必须具备修身以德。《老子》中对德行的阐述给了现代管理者很好的示范作用。“修文于身,其德乃真;修文于家,其德乃余;修文于乡,其德乃长;修文于邦,其德乃丰;修文于天下,其德乃普。”唯有以德修身,家国才能长久,天下才能太平。管理者首先要做一个有德之人,用自身的品格魅力以赢得人心。“是以圣人常善救人,故无弃人;常善救物,故无弃物。是谓袭明。”圣人善于经常救助他人,拯救万物。圣人也是善人,有良好品行的人。“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对善良、不善良的人都善待,才是真正善良有德行的人。企业也是如此,管理者对待企业所有人都应心地慈善,才能人心所向,企业的软实力和凝聚力才能得到提升,企业也会更强大,更长久。凡是行为善良与品行高尚的管理者定能有担当,使企业长治久安的人才。没有高尚的品性,便没有高尚的事业,每个伟大人物的成功,其自身的人格魅力起着巨大的作用。 中国首善陈光标多年来他积极投身社会慈善事业,十年来向慈善事业捐款捐物累计突破8.1亿。汶川地震发生后,他向地震灾区捐赠款物过亿元。温家宝总理称赞他是“有良知、有灵魂、有道德、有感情、心系灾区的企业家”,并向他表示致敬。2010中国慈善排行榜发布典礼暨明星慈善夜28日在京举行。全国抗震救灾英雄模范、全国道德模范、江苏黄埔再生资源利用有限公司董事长陈光标,因其在社会领域的慈善影响力,再获“中国首善”称号[2]。陈光标巨大的道德感染力与老子“圣人常善救人”的精神是完全契合的,同时他的道德和善良也成为黄埔再生资源利用有限公司不朽的精神,增强了企业的世界知名度,促进了企业的长

现代管理理论的主要学派

第十章现代管理理论的主要学派 哈洛德·孔茨在1961年12月发表的《管理理论的丛林》一文,19年后又发展《再论管理理论的丛林》,他对管理流派进行分类,指出管理已由6个学派发展形成了11个学派。《管理思想史》第十章主要讲述了以下八部分内容: 一、关于管理过程学派 管理过程学派又称为经营管理学派、管理职能学派,是历史悠久并有巨大影响力的一种管理理论。管理学者一般认为法约尔是管理过程学派的创始人,管理过程理论渊源于法约尔的管理理论。管理过程学派把管理看作是一个过程,其研究对象就是管理的过程和职能。法约尔提出管理的五种职能,这五种职能形成一个完整的管理过程。管理过程学派认为,管理是通过计划、组织、指挥和控制诸因素来协调有关资源以达到组织既定的目标。 二、关于社会系统学派 社会系统学派的形成以美国管理学家切斯特·巴纳德的现代组织理论体系的建立为标志。社会系统学派的理论基础主要有:意大利社会学家帕雷托的理论、德国社会学家马克斯·韦伯的理论、美国心理学家库尔特·卢因和库尔特·科弗卡的心理学理论以及梅奥等人的人际关系学说等。 社会系统学派代表人物和主要著作。社会系统学派代表人物切斯特·巴纳德由于他在研究组织和管理性质及理论方面做出的杰出贡献而曾经得到过7个名誉博士学位。巴纳德使用社会的、系统的观点来分析管理问题,后人称他为“现代管理理论之父”。 三、关于决策理论学派 决策理论学派是在巴纳德的社会系统学派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他们把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发展起来的行为科学理论、系统理论、运筹学、计算机科学等综合运用管理决策问题,形成了关于决策和决策方法的完整理论体系。 决策理论学派代表人物和主要著作 1.赫伯特·西蒙 西蒙是决策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将社会系统理论同心理学、行为科学、系统理论、计算机技术、运筹学结合起来考察人们在决策中的思维过程,并分析了程序化决策和非程序化决策及其使用的传统技术和现代技术,提出了目标一手段分析法等决策的辅助工具,被人们认为对经理人员的决策确有帮助,并为今后对人工智能等问题的深入研究提供了基础。由于西蒙在决策理论研究方面的突出贡献,被授予1978年度的诺贝尔经济学奖。 西蒙在管理方面主要研究的是生产者的行为,特别是当代公司中决策的组织基础和心理依据。西蒙的代表著作主要有1945年发表的《管理行为》等

中国现代管理思想形成的历史背景

一、中国现代管理思想形成的历史背景 1.中国官僚资本企业和民族资本企业的管理 ◆官僚资本企业的管理 ◆洋务派的官办、官督商办、官商合办, ◆官僚掌管,企业内部采用雇佣劳动 ◆辛亥革命后,官僚军阀的国营企业 ◆推行比较规范的企业划管理方式 ◆四大家族的官僚资本集团采取雇佣劳动管理方 ◆式,成立企管协会,向托拉斯和康采恩发展, ◆具有思想和行动统治色彩 ◆第四节中国现代管理思想形成的历史背景 ◆一、中国现代管理思想形成的历史背景 ◆(一)中国官僚资本企业和民族资本企业的管理 ◆ 1.洋务运动 自强:兴办军事工业,围绕军事工业开办其他企业,建立新型武器装备的陆海军 江南制造局:1865年由李鸿章在上海创办,后发展成为清政府最大的军事工业。 福州船政局,是清政府经营的设备最齐全的新式造船厂。1866年由左宗棠在福州马尾创办。聘用外国人担任技师。主要由铁场、船场和学堂三部分组成 安庆内军械所:1861年,曾国藩在安庆创设的制造近代武器的军事工业,也是洋务派创办的仿制西式武器的第一个军事工业。主要制造子弹、火药、炸炮等。“内”,表示这个军械所属于安庆军内的设置。1864年,清军攻陷南京后,该厂由安庆迁到南京,改名为金陵机械制造局 ?汉阳铁厂:1889年春,两广总督张之洞筹划在广州建立炼铁厂,同年他调任湖广总督,筹办炼铁厂也随迁汉阳 ?中日甲午战争后,清政府因无力筹措经费,于1896年改为“官督商办” ?抗日战争时期,汉阳铁厂部分设备被国民党政府迁往重庆成立大渡口钢铁厂。解放后收归人民所有。 ?技术水平:研制的无烟火药达到世界先进水平、自制钢材仿制的毛瑟枪为19世纪后期德国新毛瑟枪的水平。 ?管理:由清政府拨款,生产不计成本、不考虑经济效益,缺乏发展的动力。采用封建衙门式的管理,用管军队的方法约束工人,工人缺乏生产积极性,产品质量得不到保证。 ?求富:洋务派兴办军事工业的过程中,遇到了难以解决的问题,最主要的就是资金、原料、燃料和交通运输等方面的困难。于是,洋务派在“求富”的口号下,从70年代起采取官办、官督商办和官商合办等方式,开办轮船招商局、开平矿务局、天津电报局、唐山胥各庄铁路、上海机器织布局、兰州织呢局等民用企业。 ?开平矿务局:1876年,李鸿章派唐廷枢筹办,拟订官督商办章程,招商集股。1878年7月24日(清光绪四年六月二十五日)在直隶唐山开平镇正式成立“开平矿务局”。 1881年全面投产。雇工3000人。1882年产煤38000吨,1898年达730000吨。 ?一、中国现代管理思想形成的历史背景 ?(一)中国官僚资本企业和民族资本企业的管理 ? 1.洋务运动 ?轮船招商局:简称招商局,中国最早设立的轮船航运企业。1872年李鸿章招商筹办,1873年1月成立。总局设上海,分局设烟台、汉口、天津、福州、广州、香港以及

传统管理思想与现代管理思想的比较

传统管理思想与现代管理思想的比较 传统管理体系与现代管理体系的差异源于两种管理思想体系的差异。在近代由于面对的生产力水平不高,管理环境的复杂度展示不够充分,人们对管理本身的认识还不够完整和深入,因此其思想特征具有五方面的集中表现:一是突出物本观念,即偏重于对设备、厂房、物料等的管理。二是突出个体观念,即管理的对象总是针对某一孤立的对象,面对管理问题的处理大多是就事论事,通盘考虑不多。三是突出简单决策观念,即决策是直观的、经验的、线性思维的决策。四是突出战术管理观念,即管理问题的揭示、分析、管理措施的制定,管理方法的调整大都是针对企业内部的,或某一工作环节的、或眼前的状态变化而进行的。可归为五个方面:一是突出人本观念,即一切以人出发,以人为根本,注重对人的积极性,创造性激励的管理思想。二是突出系统观念,注意个体与整体的配合协调,强调一切从整体出发,旨在优化整体功能的管理思想。三是突出择优决策观念,即决策必须是多角度、多因素分析之后的多方案比较,然后择优。四是突出战略观念,即对企业长远发展而进行的,它强调管理行为要高瞻远瞩,管理者要具有超前思维。五是突出权变观念,即管理行为必须是随机应变,因人因事因时因地而宜。 二、传统企业管理行为与现代企业管理行为的比较 第一,人与物管理的侧重点差异,即传统企业管理重在管物,重在对物的分配、调度、安置、收入、支出;而现代企业管理重在管人,重在调动员工的内在积极性。 第二,制度管理与人本管理差异。传统企业管理重视制度的建立和完善,其宗旨是用周密的制度约束,确保实现企业的管理目标,而现代企业管理注重人的素质、人的协调、人的激励和人的自控。它旨在通过较高的领导层素质和员工素质,以及合理的人力资源配搭,使企业形成良好的组织氛围,和自律自激机制,最终实现企业的管理目标。每一次接受媒体采访,老总们大都会说,它的企业最重要的是人才,是员工。这是一句绝对讨好、“永远正确”的话。 第三,单维管理与多维管理差异。传统企业管理行为总是针对某一管理因素实施,不管是在对问题的揭示、问题的分析、或处理措施的制定基本上是直观的线性思考。思想管理问题的交错联系,复杂关系。 第四,数量优先与技术优先的差异。传统企业管理偏重企业生产能力的扩张和产品实物量的增大。现代企业直接利润的大小决定于企业产品是否占有较大的市场份额,决定于产品从质量到包装,从内容到形式,从基础使用价值到延伸消费功能是否能为消费者所青睐,以及能否适应市场的变化,这一切实质上都取决于产品中的技术含量。有先进的技术才有先进的质量,先进的功能,甚至也才有先进的生产规模,因此技术优先就成为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特征。品牌与商誉:一般来说,我们认为品牌是一个企业的最主要标志,也是在市场中持久生存的关键所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