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_乳酸发酵细菌菌种的研究进展_闫秋海(1)

合集下载

乳酸菌生产发酵水产品的研究进展

乳酸菌生产发酵水产品的研究进展

乳酸菌生产发酵水产品的研究进展济南佳宝乳业有限公司摘要:介绍乳酸菌生产发酵水产品的研究进展,以期推进乳酸发酵水产品的研究与开发。

根据近年来的相关文献,对发酵水产品中的乳酸发酵机制及乳酸发酵生产的7类水产品(酸贮液体鱼蛋白、鱼肉香肠、海藻牛奶、海鲜酱油、鱼骨泥高钙饼干、腌腊鱼制品、软壳脊尾白虾)进行综述。

各类发酵水产品都有最适的乳酸菌种及最佳发酵条件,且水产品的感官、营养品质及安全性均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改善。

乳酸发酵能充分利用各种水产资源,研发乳酸发酵的水产品将有广阔的前景。

关键词:乳酸菌;水产品;乳酸发酵;应用乳酸菌(Lactic acid bacterium)是一类仅次于酵母的重要的工业微生物,在食品、医药和饲料行业应用十分广泛,蕴藏着巨大的经济价值[1]。

乳酸发酵是指乳酸菌利用可发酵糖类产生乳酸的过程,不同种属的乳酸菌其代谢途径也不相同,其代谢途径分为3类(以葡萄糖作为碳源):同型乳酸发酵途径(代谢产物只有乳酸)、异型乳酸发酵途径(代谢产物为乳酸和乙醇)和双歧途径(代谢产物为乳酸和乙酸)。

另外,乳酸菌还可产生特殊酶系,在各种酶系的共同作用下,使乳酸发酵食品具有柔和的酸味和香气,还可改进食品的感官品质和质量,使得乳酸发酵的食品具有抗肿瘤和增强免疫力等重要的生物学功能。

近年来,乳酸菌的抗氧化活性研究也逐渐受到重视[2]。

乳酸菌发酵的食品具有悠久历史,一些国家、尤其是亚洲有很多特色的传统乳酸发酵水产品[3]。

虽然近几十年对乳酸发酵(例如酸奶、泡菜等)进行科学研究的工作较深入,但是相对比较来看,针对乳酸发酵在水产品中的研究报道偏少。

本文综述了乳酸菌生产发酵水产品的研究进展,以期为乳酸发酵水产品的研发生产提供理论依据。

1 乳酸菌的分类及特性乳酸菌是指一群可发酵碳水化合物(主要指葡萄糖)产生大量乳酸的细菌的通称,人们已经普遍接受“耐酸性”是筛选理想乳酸菌的特性之一。

乳酸菌的特点为:绝大多数是厌氧菌或兼性厌氧菌,细胞为革兰氏阳性,细胞形态为杆菌或球菌,过氧化氢酶为阳性,不形成内生芽孢(芽孢乳杆菌属、芽孢杆菌属除外),无运动性或仅少运动。

一株仅产L-乳酸的乳酸乳球菌发酵培养基的优化

一株仅产L-乳酸的乳酸乳球菌发酵培养基的优化

一株仅产L-乳酸的乳酸乳球菌发酵培养基的优化周颖;高晓峰;周晶;霍贵成【期刊名称】《食品科学》【年(卷),期】2015(036)009【摘要】为了研究一株分离自新疆牧民家庭自制酸马奶中的乳酸乳球菌KLDS4.0325产L-乳酸的能力,以L-/D-乳酸试剂盒验证该菌种在发酵过程中所产L-乳酸的光学纯度为100%.利用Plackett-Burman设计法对影响该菌株发酵的培养基主要组分进行筛选,确定影响L-乳酸产量的主要因素为蔗糖、酵母粉、K2HPO4.在此基础上,采用响应面法优化发酵培养基的组成,结果表明:当蔗糖添加量为102.9 g/L、酵母粉添加量为2.5 g/L、K2HPO4添加量为7.9 g/L时,L-乳酸产量最大,可达86.6 g/L,在最优发酵条件下获得的实测值与模型预测值(86.3 g/L)吻合,说明所建立的模型是切实可行的.【总页数】5页(P84-88)【作者】周颖;高晓峰;周晶;霍贵成【作者单位】东北农业大学乳品科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黑龙江哈尔滨 150030;东北农业大学乳品科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黑龙江哈尔滨 150030;东北农业大学乳品科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黑龙江哈尔滨 150030;东北农业大学乳品科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黑龙江哈尔滨 15003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S201.2【相关文献】1.菜籽饼粕水解液为氮源细菌发酵产L-乳酸的发酵培养基优化 [J], 潘丽军;张婵婵;姜绍通;阮少钧2.产高光学纯度L-乳酸菌株HY-38发酵培养基优化 [J], 李秀康;徐慧;刘建军3.一株乳酸乳球菌产γ-氨基丁酸能力及其安全性评价 [J], 孟丹;王丽群;谢国梁;刘晓艳;于纯淼;国立东4.产L-乳酸的鼠李糖乳杆菌发酵培养基的优化 [J], 张为巍;李元媛;周铭锋;黄璠;王常高;林建国;蔡俊5.一株产L-赖氨酸菌株发酵培养基的响应面优化 [J], 周旭波;庄楚周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一种乳酸菌菌种微生物发酵方法[发明专利]

一种乳酸菌菌种微生物发酵方法[发明专利]

专利名称:一种乳酸菌菌种微生物发酵方法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发明人:陈忠实,孟祥晨
申请号:CN202010055079.3
申请日:20200117
公开号:CN111088195A
公开日:
20200501
专利内容由知识产权出版社提供
摘要:本发明涉及微生物发酵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乳酸菌菌种微生物发酵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首先将乳酸菌菌种接种与平板培养基活化,选择优势的菌丝作为母种,接于含有一级液体培养基的摇瓶中,22‑25℃下静置36‑48h,接着将静置后的摇瓶放至18‑22℃的恒温摇床,震荡培养
60h,获得一级发酵菌种;2)同时在一级液体培养基的上加入异麦芽低聚糖液体、消泡剂和活性剂,并且使用混合器将混合液进行混合10min,待的混合液完全混合后,将混合液的PH值调节在
7.5‑8.5,进而制得二级液体培养基。

该乳酸菌菌种微生物发酵方法,保证乳酸菌菌种在发酵和生产出来后有着较好的稳定性,从而使乳酸菌菌种达到高活性高稳定性的效果,进而能够满足人们的需求,使用效果更好。

申请人:江苏好彩头食品有限公司
地址:223700 江苏省宿迁市泗阳县经济开发区文城东路277号
国籍:CN
代理机构:北京盛凡智荣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代理人:刘玉珠
更多信息请下载全文后查看。

几种产L-乳酸根霉的筛选及其发酵条件的研究

几种产L-乳酸根霉的筛选及其发酵条件的研究

几种产L-乳酸根霉的筛选及其发酵条件的研究
刘娟;刘昊智;陈海晏;许杨;刘晓华
【期刊名称】《中国畜产与食品》
【年(卷),期】2000(007)005
【摘要】本研究对几种产L-乳酸的根霉菌进行筛选,根据其产酸水平及稳定性筛
选出一株高产菌,并就其发酵条件对产酸水平的影响作了初步探讨。

从五株购得菌中筛选出了少根根霉As3.2893.并确定其发酵条件如下:氮源采用硫酸铵,浓
度为0.6%,装液量40~50ml/250ml锥形瓶。

发酵温度30℃,发酵时间48h。

在摇瓶培养条件下,其产酸水平稳定在5.8~6.5g/100ml。

【总页数】3页(P198-200)
【作者】刘娟;刘昊智;陈海晏;许杨;刘晓华
【作者单位】南昌大学食品学院南昌330047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S201.2
【相关文献】
1.耐氨米根霉菌株ST50-2产L-乳酸发酵条件研究 [J], 唐莹;姜绍通;吴学凤;李兴江;罗水忠;郑志
2.无载体固定化米根霉半连续发酵产L-乳酸工艺研究 [J], 姜绍通;吴学风;刘靖;刘模;杜威
3.大米原料根霉发酵制L-乳酸的发酵条件研究 [J], 刘娟;刘昊智;陈海晏;许杨;刘晓

4.米根霉HZS6生产高光学纯度L-乳酸发酵条件的研究 [J], 张晗星;孟武;封文涛;李十中
5.不同通气条件下米根霉发酵产L-乳酸的代谢调控 [J], 郑志;姜绍通;罗水忠;潘丽军;李兴江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L_乳酸的开发与应用进展

L_乳酸的开发与应用进展
国内用发酵法制得的乳酸传统的分离方法是用碳酸钙使生成的乳酸转化为乳酸钙同时要防止ph降低而影响发酵过滤分离在于除去溶液中的固体碳酸钙和氢氧化钙精制得乳酸钙用硫酸酸化乳酸钙生成乳酸和硫酸钙沉淀过滤滤液含10的粗乳酸浓缩到50再用活性炭去除有机质用亚铁氰化钠去除重金属和浓缩时凝聚的杂质最后用离子交换树脂除去微量杂质再浓缩过滤得成品
S urve ys & Re vie ws
综述与述评
L- 乳酸的开发与应用进展
汪多仁
( 吉林市石井沟联合化工厂, 吉林省吉林市 132105)
摘要: 概述了 L! 乳酸的理化性能、生产工艺, 介绍了几种生产 L! 乳酸的方法, 着重介绍了精制技术并阐述了 L! 乳酸的 实际应用。 关键词: 理化性能; 生产工艺; 生产方法; 精制技术; 实际应用 中图分类号: O623.65 文献标识码: A
将玉米原料经高压喷射液化及糖化所获得的 糖化液, 泵入板框压滤机进行过滤, 过滤残渣可 用作饲料, 清糖液打入发酵罐。调整糖浓度, 使 糖 含 量 达 到 8%~10% , 添 加 10% 的 米 糠 , 冷 却 降 温 至 50℃, 接 入 已 培 养 好 的 乳 酸 菌 种 , 接 种 量 为 10%, 接 种 4h 后测 pH。在缓 慢搅拌状态 下, 添 加 石 灰 粉 , 中 和 至 pH 为 4.8, 再 加 碳 酸 钙 , 继 续 发 酵 。 整 个 发 酵 过 程 保 持 温 度 50℃, 控 制 pH 为 4~ 5.5, 每 隔 2h 搅 拌 一 次 , 每 次 5~10min。 发 酵 前 期 碳酸钙的添加量稍大些, 后期稍小些。发酵周期 控 制 在 55~75h, 转 化 率 不 低 于 90%。 生 产 乳 酸 的 关键设备是生物反应器, 乳酸在反应器中积蓄到 一定程度后, 在高峰时必须将 L! 乳酸及时排出。

产L-乳酸的菌种的筛选及L-乳酸生产新途径

产L-乳酸的菌种的筛选及L-乳酸生产新途径

产L-乳酸的菌种的筛选及L-乳酸生产新途径
杨萍;徐忠
【期刊名称】《食品科学》
【年(卷),期】2009(030)003
【摘要】本实验以大豆秸秆酶解液为原料,发酵制备L-乳酸.首先对产L-乳酸的四株菌进行筛选,选出性能优良、糖利用率和乳酸产量均较高的干酪乳杆菌作为实验用菌种.然后对乳酸菌发酵大豆秸秆酶解液制备L-乳酸的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干酪乳杆菌发酵的最佳接种量为10%,最适发酵温度为30℃,最佳pH值为5.5:在发酵42h时,大豆秸秆酶解液中残留糖浓度接近于零,此时,随底物浓度的增高,乳酸产量相应增加,并且酶解液浓度达到34.98g/L时,乳酸生产没有受到抑制.【总页数】4页(P184-187)
【作者】杨萍;徐忠
【作者单位】哈尔滨商业大学食品工程学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76;哈尔滨商业大学食品工程学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76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Q921.3
【相关文献】
1.一株产L-乳酸菌株的筛选、鉴定及营养条件的初步研究 [J], 高江婧;严群;阮文权
2.产L-乳酸之乳杆菌的筛选 [J], 潘道东
3.L-乳酸精制残留液生物处理微生物菌种的分离筛选 [J], 王平宇;马良东;王艳荣
4.木糖发酵生产L-乳酸的菌种保存条件筛选 [J], 张秀凤;王军
5.高产L-乳酸酸菜菌种筛选及发酵条件优化 [J], 刘晓辉;李杨;敖静;高晓梅;孙玉禄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L-乳酸生产菌种选育及研究进展

L-乳酸生产菌种选育及研究进展

L-乳酸生产菌种选育及研究进展作品类别:自然科学院系:专业班级:作者:指导教师:联系方式:L-乳酸生产菌种选育及研究进展()摘要:本文综述了目前L-乳酸的菌种选育和应用及其生产研究的发展趋势。

在应用方面,L-乳酸作为一种重要的有机酸,广泛应用于食品、农业、环保、医药、饲料、日用品、化工等领域,尤其是L-乳酸聚合物在生产可降解聚合物的研究方面已成为全球关注的热点。

在生产研究方面,主要介绍了L-乳酸菌种的选育等生产技术研究进展。

随着聚乳酸作为生物可降解塑料的迅速发展,采用高新技术来开发光学纯度高、产量高、转化率高的L-乳酸生产技术成为全球关注的热点。

L-lactic acid bacteria breedingproduction and research progress()Abstract:This paper reviewed the current l-lactic acid species selection and application and production research trend of development. In application, l-lactic acid as an important organic acid, is widely used in food, agriculture and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medicine, feed, daily necessities, chemical industry, especially l-lactic acid polymer in production biodegradable polymer research has become the focal point. In the production research, mainly introduced the L-such as the breeding of lactic acid bacteria production technology research progress. As biodegradable polylactic acid as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plastic, to adopt new technology to develop optical high purity, high output, high conversion of l-lactic acid production technology to become the focal point.关键词: L-乳酸;诱变育种;基因工程;基因组改组乳酸(Lactic Acid)是一种重要的多用途有机酸之一,广泛存在于人体、动植物和微生物体中。

乳酸发酵中式香肠的菌种及工艺研究

乳酸发酵中式香肠的菌种及工艺研究

乳酸发酵中式香肠的菌种及工艺研究
马汉军
【期刊名称】《食品科学》
【年(卷),期】1997(018)008
【摘要】用植物乳杆菌L.plantarum和啤酒片球菌P.cereuisiae作发酵剂,对传统的中式香肠进行发酵。

分析了不同配比的菌种对制品的质地、色泽和风味的影响。

并以pH值为指标,探索了适合肉类发酵的工艺条件。

结果表明:植物乳杆菌和啤酒片球菌最佳配比为1:1或2:3;发酵的适宜温度和时间为:35℃发酵30 ̄36h;20℃发酵110h;20℃发酵96 ̄110h;菌种接种量为:10^6cfu/g。

【总页数】4页(P25-28)
【作者】马汉军
【作者单位】河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食品系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S251.65
【相关文献】
1.乳酸发酵对中式香肠贮藏性的影响 [J], 马汉军;王树宁
2.纯菌接种发酵技术在腌渍蔬菜加工上的应用研究优良乳酸发酵菌种特性的研究及菌种筛选(1) [J], 沈国华;卢英;何丁喜;王建宁
3.混合菌种干法发酵生产中式香肠及产品品质研究 [J], Krishna Prasad Rai;夏文水;张春晖
4.菜谷系列乳酸发酵饮料菌种特性及质优菌种筛选研究 [J], 刘大群;沈国华;华颖
5.纯菌接种发酵技术在腌渍蔬菜加工上的应用研究(一) 优良乳酸发酵菌种特性的研究及菌种筛选 [J], 沈国华;卢英;何丁喜;王建宁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P:磷酸;LDH:乳酸脱氢酶)
图1 同型乳酸发酵细菌乳酸代谢途径
表1 L-乳酸产生菌株
菌种
产量 / (g·L-1)
底物
温度 / 参考 ℃ 文献
Pediococcus acidilactici DQ2
75
纤维素 48 [3]
Lactobacillus amylophilus GV6 L. manihotivorans LMG 18010T
目前L-乳酸主要通过微生物发酵法获得,根据发 酵微生物的种类不同又可分为根霉发酵和细菌发酵。 根霉发酵所使用的菌株主要以米根霉为主,它可以在 氧气充足的条件下,直接利用淀粉质原料产生L-乳 酸,但其理论转化率较低,菌体形态易发生变化从而 导致生产速率的下降,且发酵过程需要不断通风搅 拌,动力消耗较大[2],因此,根霉发酵正逐步被细菌发
乳酸(Lactic acid),学名α-羟基丙酸,分子式 为C3H6O3,是世界上公认的三大有机酸之一。由于乳 酸分子结构中含有一个不对称碳原子,因此它具有旋 光异构现象。根据构型及旋光性的不同,乳酸可分为 D-乳酸、L-乳酸和DL-乳酸,其中L-乳酸为左旋型乳 酸,是人体唯一可以分解利用的乳酸类型。L-乳酸在 食品、医药、农业、化妆品等众多领域有着广泛的应 用,特别是高光学纯度的L-乳酸,因其可作为生物降 解材料L-聚乳酸的前体,市场需求量巨大[1]。
专题论述
发酵葡萄糖产生乳酸的一条途径,在发酵过程中, 2 mol葡萄糖产生2 mol乳酸及3 mol乙酸,乳酸转化率为 50%[1]。因此,目前细菌发酵生产L-乳酸的研究主要 以同型发酵细菌为主,其乳酸代谢途径如图1所示。
在乳酸菌的代谢过程中,乳酸脱氢酶(LDH)是 催化丙酮酸转化为乳酸的关键酶。在微生物体内一般 含有两种乳酸脱氢酶基因ldhL和ldhD,分别调控产生 L-乳酸脱氢酶和D-乳酸脱氢酶,催化丙酮酸产生L乳酸和D-乳酸。因此,对大部分乳酸菌而言,其发酵 产物乳酸多为L-乳酸和D-乳酸的混合物。此外,大 多数天然乳酸菌株的产乳酸能力非常低,发酵产物多 种多样,对糖或乳酸的耐受性比较差而使其基本不具 有使用价值,必须运用生物工程技术对现有的菌种进 行改造。表1列出了近些年来报道的部分产L-乳酸的 菌种及其基本生理特性。
Enterococcus faecalis RKY1
63.5
Enterococcus hawaiiensis CICIMCU B0114
56
玉米淀粉 38 [13] 葡萄糖 37 [14]
Escherichia coli RR1
45.5 葡萄糖 37 [15]
*通讯作者
2 乳杆菌属细菌
乳杆菌属细菌是最早应用于乳酸生产的一类细 菌,因其具有产酸量高、产酸快等特点,一直是乳 酸发酵生产中研究最多的乳酸菌类型,如德式乳杆 菌、鼠李糖乳杆菌、嗜热乳杆菌、干酪乳杆菌等。 乳杆菌属细菌应用于L-乳酸发酵时,产物乳酸中往 往会含有较多的D型或DL型乳酸,造成L-乳酸的光 学纯度过低,给下游的L-乳酸的分离提纯带来不 便。近几十年来,研究人员对进一步提高乳杆菌属 细菌L-乳酸产量及光学纯度开展了大量的研究,取 得了很大的进展。
在1 000~10 000 CFU/g。故具体的限量可以根据抽样 方案来定。单增李氏特菌这次虽然没有检出,但其在 4 ℃的环境中仍可生长繁殖,且酸性、碱性条件下都 适应,是冷藏食品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病原菌之一, 因此,也必须加以重视。另外目前产品标准的大肠菌 群的结果报告为MPN/100 g,而按照大肠菌群检测现 行国家标准,大肠菌群的结果报告为MPN/g,所以存 在着不匹配的现象,这也是目前微生物检测中普遍存 在的问题,有待于进一步的修订。
Nwankwo等人从木薯基发酵产品中分离得到了一 株可分解淀粉的Lactobacillus plantarum[21]。Keisuke Shibata等人从发酵米糕中分离得到一株解淀粉乳酸细 菌Enterococcus faecium No.78,它在30 ℃条件下可以 直接发酵西米淀粉产生3.04 g L-1h-1的乳酸 [22]。Kaloyan 等人从发酵面团中分离得到Lactococcus lactis sub.sp. lactis B84,在33 ℃条件下,它可以水解18 g/L的淀 粉,产生5.5 g/L的L-乳酸[6]。Junya Narita等人筛选得 到一株可直接利用可溶性淀粉的Streptococcus bovis 148,其乳酸产率可达到0.88,L-乳酸光学纯度为 95.6%[11]。王旭明等从厌氧发酵的厨房垃圾中分离得 到6株水解淀粉的乳酸细菌,其中一株链球菌属细菌 FH164能够利用40.50 g/L的可溶性淀粉产生32.67 g/L的 乳酸[10]。
49.1 玉米淀粉 37 [4] 12.6 可溶性淀粉 37 [5]
Lactococcus lபைடு நூலகம்ctis ctis B84 5.5 可溶性淀粉 33 [6]
Lactobacillus rhamnosus GX-6
138 木薯淀粉 47 [7]
L.delbrueckii NCIMB 8130
专题论述
L-乳酸发酵细菌菌种的研究进展
闫秋海1,徐慧2,刘建军1,2*
1. 山东轻工业学院 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济南 250353);2. 山东省食品发酵工程重点实验室(济南 250013) 摘 要 L-乳酸作为一种重要的工业有机酸, 在食品、医药、农业、化妆品等领域有着重要应用, 特别是作为生物 降解材料聚L-乳酸的前体, 市场需求量巨大。微生物发酵法是目前L-乳酸的主要生产方法, 而菌种在发酵法中占 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是决定整个生产过程的关键。总结近几十年来发酵法生产L-乳酸细菌菌种的研究进展。 关键词 L-乳酸; 乳酸菌; 乳酸脱氢酶
2. Food and Fermentation Engineering Key Lab of Shandong Province (Ji’nan 250013) Abstract As an important industrial organic acid, L-lactic acid is widely used in the food, pharmaceutical, chemical and cosmetic industries and has received increased attention for use as a monomer for the production of biodegradable poly. Microbial fermentation is the most important method for L-lactic acid production and microorganisms play a key role in the fermentation method. The research development of L-lactic acid-producing microorganisms was summarized. Keywords L-Lactic acid; Lactic acid bacteria; Lactate dehydrogenase
为提高产物L-乳酸的光学纯度,Kari等人以 Lactobacillus helveticus CNRZ32为出发菌株,利用基 因工程手段分别将ldhD敲除和敲除替换为ldhL,得到 两株工程菌株GRL86和GRL89。实验结果表明,改造 后的两株菌株均不再产生D-乳酸,且L-乳酸脱氢酶 的活性分别提高了53%和93%[18]。
The Research Progress of L-Lactic Acid Fermentation Bacterial Strains
Yan Qiu-hai1, Xu Hui2, Liu Jian-jun1,2* 1. College of Food and Biological Engineering, Shandong Polytechnic University (Ji’nan 250353);
通过传统诱变选育及基因工程技术在菌种选育中 的应用,目前仍然是提高乳杆菌属细菌发酵产L-乳酸 产量及光学纯度的主要手段,此外,利用乳杆菌属细 菌实现L-乳酸发酵工业化生产,还需要解决原料成本 过高以及发酵副产物过多的难题。
3 芽孢杆菌属细菌
芽孢杆菌属细菌中用于乳酸发酵研究的主要是 凝结芽孢杆菌,它属于肠道乳酸菌,广泛存在于 50~55 ℃的土壤环境中。与其他乳酸菌相比,凝结 芽孢杆菌对乳酸有较好的耐受性,可积累较高浓度 的L-乳酸。此外,其发酵温度一般高于50 ℃,发酵 过程不易染菌,底物可以不经过灭菌而直接进行添 加,避免了原料因高温灭菌导致的损耗,同时减少 了能源的消耗。
88
蔗糖 37 [8]
L. helveticus R211
66
乳清 37 [9]
Streptococcus sp FH164
32.67 可溶性淀粉 37 [10]
Streptococcus bovis 148
14.7 可溶性淀粉 37 [11]
Bacillus coagulans BS12-6
118 葡萄糖 55 [12]
4 解淀粉乳酸细菌
解淀粉乳酸细菌是一类可以产生淀粉酶的乳酸菌 的总称,它们可以直接利用淀粉质原料进行L-乳酸的 发酵生产,从而免去了淀粉质原料的水解糖化过程, 减少了工艺流程并降低生产成本。开展解淀粉乳酸细 菌筛选及应用的研究,对进一步降低细菌发酵生产L乳酸的成本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已有许多从谷物、木 薯等淀粉质原料或厨房垃圾中分离得到解淀粉乳酸细 菌的报道。
《食品工业》2013 年第34卷第 7 期
157
专题论述
目前对芽孢杆菌属细菌的基因组信息还不是很 了解,近几年,随着基因组学的兴起,研究人员也 展开了对芽孢杆菌属细菌基因信息的研究。2011年 Su等人首次对芽孢杆菌属细菌中基因组信息最少的 嗜热凝结芽孢杆菌2-6的基因组进行测序,并试图从 基因的角度对其产物L-乳酸的光学纯度进行解释, 他们认为ldhD序列的移码突变很可能是导致嗜热 凝结芽孢杆菌2-6产生高光学纯度L-乳酸的主要原 因[12,2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