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word版)伤寒论复习重点打印版.docx

(完整word版)伤寒论复习重点打印版.docx
(完整word版)伤寒论复习重点打印版.docx

伤寒论复习重点

一、名词解释

1、伤寒: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伤寒是一切外感热病的总称。狭义伤寒是指

外感风寒,感而即发的疾病。即为“伤寒有五”中之“伤寒”。

2、白饮:指米汤

3、并病:凡一经证候未罢,继而又见一经证候者称并病

4、面垢:面部如蒙油垢

5、消渴:指口渴而大量饮水的症状,并非内科杂病中的消渴病

6、直中:素体虚弱,感受外邪,病情无三阳之过程,而直犯三阴出现三阴证候者

7、虚烦:吐下后余热所致的心烦。虚,非正气虚,乃无形的邪热。

8、喜呕:喜,容易发生。喜呕,即易呕。

9、谷道:即肛门

10、将息:调养、休息、护理之意。指服药后的调护法。

11、周时:指一昼夜,即24 小时

12、霍乱:是一种猝然发病,以上吐下泻为主要特征的急性胃肠疾病。霍,有迅

疾、急剧、骤然之意:乱,即变乱、混乱之状。

13、寒格:指上热与下寒相格拒。

14、蛔厥:因蛔虫窜扰而致的四肢厥冷。

15、虚羸:虚弱消瘦。

16、结胸:证侯名。指实邪结于胸膈脘腹部位,以胸膈脘腹部位硬满疼痛为主要

特征的证侯。

17、法醋:即食用醋。

18、脾家实:实,此指正气充实,即脾阳恢复之意。

19、但欲寐:心肾阳虚,阴寒内盛,或阴血不足,均导致神失所养,出现精神萎

靡不振,神志恍惚而呈似睡非睡的状态。

20、麻沸汤:煮沸之水。

21、口不仁:即口中麻木,言语不利,食不知味。

22、寒热往来:发热与恶寒交替出现,作止无定时。

23、筋惕肉瞤:近义,皆指抽动。筋惕肉瞤即指筋肉跳动。

24、合病:凡两经或三经证候同时出现者,称为合病。

25、中风:中,伤也。中风,证候名,指为风邪所伤,太阳病的一种证候,与内

科突然倒扑,口眼歪斜之中风病不同。

26、劳复:疾病初愈,因过劳而复发者。

27、除中:指胃气垂绝,而反能食的反常之象。

28、清脓血:即便脓血。

29、脏厥:因肾脏真阳极虚而致的四肢厥冷。

30、喜唾:时时唾痰涎沫。

二、简答题

1、伤寒提纲六大纲领及其病机

○1 太阳病脉证提纲:太阳之为病,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

病机:外邪袭表,营卫不和。

2 阳明病提纲:阳明之为病,胃家实是也。

病机:燥热亢盛,正邪剧烈相争。

○3 少阳病脉证提纲:少阳之为病,口苦,咽干,目眩也。

病机:邪犯少阳,正邪交争于半表半里之间,致胆火内郁,枢

机不利。影响到脾胃的运化功能障碍或三焦的决读失权。

○4 太阴病提纲:太阴之为病,腹满而吐,食不下,自利益甚,时腹自痛。(若下之,必胸下结硬。)

病机:脾阳虚弱,寒湿内盛。

5少阴病提纲:少阴之为病,脉微细,但欲寐也。

病机:全身气血虚衰。

○6 厥阴病提纲:厥阴之为病,消渴,气上撞心,心中疼热,饥而不欲食,食则吐蛔,下之利不止。

病机:阴阳错杂,虚风内动。

2、小建中汤的原文:伤寒二三日,心中悸而烦者,小建中汤主之。

药物组成:桂枝、甘草、大枣、芍药、生姜、加饴糖

3、炙甘草汤原文:伤寒,脉结代,心动悸,炙甘草汤主之。

组成:甘草、生姜、人参、生地黄、桂枝、阿胶、麦门冬、麻仁、大枣。

4、少阴病,吐利,手足逆冷,烦躁欲死者,吴茱萸汤主之。

药物组成:吴茱萸、人参、生姜、大枣

5、桃花汤证:少阴病,下利。便脓血者,桃花汤主之。

药物组成:赤石脂、干姜、粳米

临床所见应是脓血杂下,里急后重甚轻或无,且无臭秽之气,兼见腹痛绵绵,喜温喜按,口淡不渴,舌淡苔滑等虚寒征象。本证虚多邪少,故宜桃

花汤温涩固脱。

6、桂枝麻黄各半汤

本方为桂枝汤,麻黄汤原方剂量的1/3 相合而成。其剂量之小意在缓行,为发汗之轻剂。正与日久邪微,表病不愈之病机相符。

7、桂枝二越婢一汤证

本方用桂枝汤原方剂量的1/4 ,越婢汤原方剂量的1/8 组成。

桂枝二麻黄一汤证

本方用桂枝汤原方剂量的5/12 ,麻黄汤剂量的2/9 ,相合而成。

8、风温与温病学风温有何区别,为什么?

1温病由外感热邪引起或由伏气化热,自内而发。热邪侵袭,正邪相争,必然呈○

现出亢奋状态。故发热,不恶寒。热盛伤津,故口渴引饮。温病变化

迅速。证侯繁多,其具备上述特征者,可断为温病,故从病情而言。

与后世温病并无分歧,且异于中风、伤寒。

○2 然温病初期,其病在表(后世温病学所言“卫分”证)亦有恶寒。但多伴见微渴,舌红,脉数等。与中风,伤寒仍有区别。

9、桂枝人参汤的组成及加减?

组成 : 桂枝、甘草、白术、人参、干姜

加减:去桂枝,即理中汤,有温中散寒,补益脾胃的作用。

10、当归四逆汤

手足厥寒,脉细欲绝者,当归四逆汤主之。

脉细欲绝为本证的辩证要点。

11、桂枝甘草汤原文:发汗过多,其人叉手自冒心,心下悸,欲得按者。桂枝

甘草汤主之。

麻黄细辛附子汤原文:少阴病,始得之,反发热,脉沉者。麻黄细辛附子汤

主之。

麻黄附子甘草汤原文:少阴病,得之二三日,麻黄附子甘草汤微发汗。以二

三日无证,故微发汗也。

柴胡桂枝汤原文:伤寒六七日,发热微恶寒,支节烦疼,微呕,心下支结,外证未去者,柴胡桂枝汤主之。

12、柴胡桂枝干姜汤与柴胡桂枝各半汤各自的病机?

柴胡桂枝干姜汤

病机:邪郁少阳,水饮内结。

柴胡桂枝各半汤

病机:太少二阳合病。

13、猪苓汤与五苓散区别?

证型病因病机

苓表邪入腑,散膀水蓄下焦

证胱

猪化

阳明病下后苓失

汤职伤津,水热证结于下焦

证侯

烦渴、饮不解

发热、

渴,水入即

渴、

吐,兼有表证

小便

不利、心烦不得眠,

脉浮咳而呕渴,发

热不恶寒

治则方药鉴别要点

通阳

化气猪桂枝尚有表邪水蓄

兼解白术下焦津液未伤

表邪

利茯

水苓

养阴泽阿胶阴虚有热水热

清热泻滑石互结津液不足

14、阳明四个热证

○1 栀子豉汤证、○2白虎汤证。

○3 白虎加人参汤证

○4 猪苓汤证

15、结胸三症?

脉沉紧,心下痛,按之石硬是大结胸证的三个典型脉症。

因被医家称为“结胸三症“

16、《伤寒论》中变证得治疗原则?

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

17、三阳经头痛有何不同?

○1 太阳病头痛重在后枕部,发热与恶寒并见,且见脉浮。乃风寒郁滞,太阳经气不利,疼痛有紧束感,

○2 阳明病头痛重在前额,多但热不寒,其脉多洪大滑数。乃阳明里热循经,经气

郁滞呈胀痛。

○3 少阳病头痛则以两侧为主,且往来寒热,其脉多弦。乃少阳经气不利,郁火循

经上犯

18、试述阳明病初起恶寒有何特征,机理?

特征:初起恶寒,一般程度较轻,时间短暂,可以自罢。

机理:或表寒未罢,里热未发;或阳郁不伸,燥热未著。

19、阳虚烦躁有何特点?

○1心阳虚烦躁:心悸、烦躁不宁、怵惕不寐、多汗、脉虚浮。选方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

2脾阳虚烦躁:心中悸、烦躁不安、水饮内生、头晕目眩、脉沉紧。选方小建中汤

○3肾阳虚烦躁:昼日烦躁不得眠多伴四肢厥冷,夜而安静,不呕不渴,无表证,脉沉细,身无大热。选方干姜附子汤

20、苓桂术甘汤证为什么出现“起则头眩”?

一者头目为上冲的水气所蒙蔽

二者由脾转运之清阳为水饮阻碍不能上升于头目。

21、厥证的病机和临床特点是什么?有哪几个厥?及各自代表方?

厥证的病机:阴阳气不相顺接。

临床特点:手足逆冷,冷甚者过肘膝关节。

1热厥——白虎汤23

代表方:○○寒厥——四逆汤○气郁致厥——四逆散○4血虚致厥——当归四逆汤、当归四逆加吴茱萸干姜汤

56

○水饮致厥——茯苓甘草汤○ 痰厥——瓜蒂散

○7脉厥——四逆汤○8蛔厥——乌梅丸

22、如何鉴别太阳蓄水证与蓄血证?

证型

蓄水证太阳

之邪

不解

循经蓄血证入里

病机证侯

邪与水合,病

口渴、发热、脉浮、小

在气分,膀胱

便不利、少腹里急

气化不利

邪入里化热与其人入狂、小便自利、瘀

血结于下焦少腹急结或硬满、脉

病在血分沉、舌质红绛及有瘀点

治法方剂特点

通阳

与水结重在通阳

化气五苓散

气机不利利水

利水

活血桃核承

热与血结,经脉不

化瘀气汤

重在泻热逐瘀

23、柴胡桂枝干姜汤证的病机是什么?

邪入少阳,三焦气机不利,水饮内停。

9、简述太阳伤寒、中风、温病的鉴别要点。

1 . 太阳伤寒的典型脉症:发热恶寒、无汗、体痛、脉浮紧,充分反映了寒邪致

病的病理特点。

○2 . 太阳中风的典型脉症:发热、汗出、恶风、脉浮缓,充分反映了风邪致病的

病理特点。

○3 . 温病的典型脉症:发热而渴、不恶寒。温病初期,其病在表(卫分证)亦

有恶寒,但多伴见微渴、舌红、脉数等。与中风、伤寒有区别。

24、简述少阴咽痛各证的证型及治疗方剂。

○1 . 少阴阴虚,虚热上扰咽痛的猪肤汤证——猪肤汤

2 . 邪热客于少阴经,上犯咽部的甘草汤、桔梗汤证——甘草汤、桔梗汤

○3 . 少阴痰热阻闭而咽伤生疮的苦酒汤证——苦酒汤

○4 . 少阴客寒咽痛的半夏散及汤证——半夏散及汤25、

附子汤和真武汤如何区别运用?

同:均为少阴阳虚,水湿为患。均用茯苓、白术、附子、芍药。

异:真武汤—水湿泛滥(变动不居)—见头眩,心下悸,身瞤动,振振欲擗地,

腹痛,自下利,四肢沉重疼痛,甚则浮肿,小便不利—附术半量,重

用生姜以温散水饮,不用人参—温阳化气,以散水饮

附子汤—寒湿凝滞,经脉不利—背恶寒,手足冷,身体骨节疼痛—倍用术附,去姜加人参以温补阳气—温补元气,以祛寒湿

26、根据有关条文,试分析如何鉴别阳明腹满和太阴腹满?

条文( 255)腹满不减,减不足言,当下之,宜大承气汤。病因阳明腑实,腑气

不通,气机壅滞,故大实大满之候。属内实腹满,腹痛拒按,大便不通,舌苔黄

厚干燥等。

太阴腹满为脾虚寒湿所致,根据条文( 273)太阴之为病,腹满而吐,食不下,

自利益甚,时腹自痛。若下之,必胸下结硬。

从条文中可看出,阳明腹满拒按,大便不通,舌苔黄厚干燥:太阴脾主大腹,中

焦阳虚,寒凝气滞湿阻,气机不畅,脾络不通,则隐隐作痛,时作时止,喜温喜

按,腹部隐痛阵作,喜温喜按,

27、试比较湿热发黄三方的证治、

方名证侯病机治法

茵陈蒿汤但头汗出、身无热、齐颈而止、小便湿热郁蒸,里实泻热利湿,利胆不利、渴引水浆、腹微满、大便不畅发黄退黄

或便秘

栀子柏皮汤发热、身黄、小便不利、或见口渴、湿热郁蒸,发黄清热利湿,泻湿心烦懊恼退黄

麻黄连翘赤小身黄、发热、无汗、身痒、小便不利、湿热郁蒸,兼表解表清里,利湿豆汤证或见恶寒、身疼、脉浮证发黄退黄28《伤寒论》中热利三方如何区别运用。

热利方:白头翁汤、葛根芩连汤、黄芩汤。

异:白头翁汤——肝经湿热下迫大肠,及热痢下重,证以里急后重,下利脓血为

治法清热解毒,凉血止痢。

葛根芩连汤——挟表而入里,热迫大肠。证以喘而汗出为主,里热下利兼表证。

治以清热止痢兼以透表。

黄芩汤——少阳郁火下迫阳明大肠下利,以口苦脉弦为主,少阳阳明合

利治以清热止利,泻少阳胆火。

29、根据有关条文,试分析如何判断寒热真假?

条文( 11)病人身太热,反欲得衣者,热在皮肤,寒在骨髓也:身大寒,反不

欲近衣者,寒在皮肤,热在骨髓也。

一般真热者,恶热:真寒者,恶寒。今“病人身大热,反欲得衣者”则与常情不符。因为真有大热之人,应不欲衣被。今身虽大热,而反欲覆被加衣,表明是阴

寒凝结于内,虚阳浮越于外,为内真寒外假热证。“病人身大寒,反不欲近衣者”亦非常情,因为确有大寒之人,必欲覆被加衣以御其寒。今身虽大寒,而病者反

不欲衣被甚至欲去衣被,则表明邪热壅盛于内,阳气不能透达于外,为内真热外假寒证。

30、试比较寒热错杂痞证证治。

同:脾胃不和,寒热错杂,气机痞塞,证都有心下痞满、呕吐、肠鸣下利,药物配伍均用寒温并用,功补兼施。

异:半夏泻心汤——心下痞满、呕吐下利、误下后脾胃伤,邪热内陷,寒热错杂

于中焦。

生姜泻心汤——心下痞满、干意食臭,肋下有水气,腹中雷鸣为特点,内有

水饮,兼食滞,重用生姜温阳化饮。

甘草泻心汤 ----多次误下,痞利俱甚,中阳受损,水谷不化,干呕心烦不得安,用甘草温补中阳

31、太阴腹痛的证治有哪些?

1 . 腹满时痛——脾阳受损,营卫失和——桂枝加芍药汤方

○2 . 大实痛——脾伤气滞,伤络较甚——桂枝加大黄汤○3 .

腹中急痛——经脉受邪,气血亏虚——小建中汤方○4 腹痛吐

利——脾脏受邪,阳虚寒凝——理中汤方。

32、试述桂枝人参汤证的病机、主证及方药。

病机:中焦虚寒,太阳犯表

主证:心下痞硬,下利不止,伴表证发热恶寒头痛下利稀塘,小便清白,口淡不

渴等

治法:温中解表。

方药:理中汤加桂枝

33、大黄黄连泻心汤证与附子泻心汤证证侯、病机有何不同?二方煎服法有何

特点及临床意义?

大黄黄连泻心汤

证侯有心下痞,伴口渴心烦,小便赤,舌红,苔黄等理论热征象。

病机为邪热郁于中焦。其煎服法:将大黄、黄连用煮沸的水浸泡三到五分钟,取

其汁分再服。

临床意义:意在取其气之轻扬,不欲其味之重浊,使之利于清无形之热而不在泻有形之邪。

附子泻心汤

证侯:心下痞闷不适,伴身热、口渴、心烦、尿赤、脉数,在此基础上复有恶寒,

汗出,卫阳不足之证。

病机:邪热郁于中焦(热痞)兼表阳虚。其煎服法:附子别煮取汁,三黄(黄芩、黄连、大黄)用煮沸之水浸泡三、五分钟,取两者汁混合分服。

临床意义:三黄沸水浸泡取汁,取其气之轻扬以泄热消痞,炮附子另煎去汁,则

辛热醇厚之性,尽收其中,以利温经复阳。

34、苓桂术甘汤证与真武汤证均为阳虚水停证,二者有何异同?

同:均为水饮为患,而见头眩,脉沉。

异:苓桂术甘汤证主要是脾阳虚,水停中焦,病情轻,水气上冲而致心下逆满、气上冲胸,起则头眩,脉沉紧。

真武汤证实少阳阳虚水冷,水停下焦,病情重,轻者仅见四肢重痛,重者可

见四肢浮肿,症见发热,心下悸,头眩。重者还可出现水饮横流四溢,遍及

全身上下,症见腹痛,自下利手足厥冷。四肢沉重疼痛,小便不利,或咳或

呕或小便不利等。

三、病案分析。( 1-6 题是老师所说重点)

※1、邓某,男,47岁,农民。素体壮实,时值夏日酷热,晚间当门而睡,迎风

纳凉,午夜梦醒,渐觉凉爽,夜深觉寒而冷醒,入室裹毯再睡,次日寒热大作,

热多寒少,头痛如劈,身痛如被杖,壮热无汗,烦躁不安,目赤口干,气急而喘,

脉洪大而见浮紧,舌苔薄白,根部微黄。

* (要求:写出《伤寒论》病名或方证名、病理、治法、选方、用药及药量。)

※2、李某,女,63岁。反复发作眩晕,伴恶心,呕吐白色痰涎,纳差,不能起

床,恶寒,肢冷,心烦,口不渴,大便溏小便少,舌淡,苔白腻,脉沉紧。

(要求:写出《伤寒论》病名或方证名、病理、治法、选方、用药及药量。)

※ 3 、男,67岁,素有慢性支气管炎,每逢受凉即发。因3天前淋雨后恶寒发热,咳嗽,咯痰,心悸,胸闷,张口呼吸。某医用小青龙汤后,汗大出,现热已退,头

昏眩不能站立,四肢清冷,心悸胸闷,静卧则稍舒,动则眩晕加剧,小便不利,大

便平。舌质淡,苔白润,脉沉紧。

(清写出理、法、方、药)

※ 4、张某,男,65岁。患咳喘十余年,

每年冬发夏愈。今年起频发无度,现值盛夏,尚穿棉袄,夜盖棉被,凛凛恶寒,

背部尤甚,咳吐稀痰,盈杯盈碗,气喘不能平卧,伴胸脘满闷,不思饮食,视物

昏蒙,舌苔白腻,脉弦紧。

* (要求:写出《伤寒论》病名或方证名、病理、治法、选方、用药及药量。)

※ 5、张某,男,19岁。初起发热恶寒,汗出,口微渴。就诊时高热达39° C,

汗出,咳嗽气粗而喘,痰黄而粘,夹有少量血丝,胸闷且痛,喉中痰鸣,口渴,

烦躁,舌苔黄略干,脉浮数。

* (要求:写出《伤寒论》病名或方证名、病理、治法、选方、用药及药量。)

※6、患者陈某,男,48岁。昨日起病,恶寒发热,头痛,微汗出,胸闷欲呕,

舌苔薄白,脉微浮,重按无力。

(要求写出理、法、方、药)

7、仲某,女, 4 岁。因饮食失调而腹泻月余,大便挟有未消化物,服中西药并输

液无效,患儿面色隐隐泛红,发热体温 38.5℃,精神疲乏,睡卧露睛,身体消瘦,

皮肤干燥,弹性较差,口渴不多饮,四肢厥冷,舌淡红苔白,脉沉微。

* (要求:写出《伤寒论》病名或方证名、病理、治法、选方、用药及药量。)

8、陈某,男, 12 岁。母代诉:患儿浮肿

十余天,先由头面开始,继而一身尽肿,小便量少,色黄,大便稀、少,食欲不振,身有微热,脉濡,舌苔白,体温 38.4℃。尿检:蛋白++,管型+,红血球++

+,脓细胞+。诊断为急性肾炎。

(要求:写出《伤寒论》病名或方证名、病理、治法、选方、用药及药量。)

9、王某,女,36 岁,农民。因出工时渴甚,遂在河里饮水,回家后肠鸣腹痛

腹泻,经中西医药治疗,腹泻如故,腹中肠鸣更甚,所下为黄色稀水,奔迫下注,

心下痞满不舒,泛恶欲吐,病势急剧,转请中医治疗。现症:心下痞满欲呕吐,

肠鸣漉漉,腹泻日十余行,兼腹痛,口干欲凉饮,舌边缘白苔,中部微黄腻,六

脉小数,体温 38.6°C。

* (要求:写出《伤寒论》病名或方证名、病理、治法、选方、用药及药量。)

10、陈某,女, 43 岁,初诊 92 年 4 月 27 日。

患者素体虚弱,头晕目眩,纳差,大便不实,神疲气短,近日咳喘,眼睑及四

肢轻度浮肿,胸脘痞闷,不欲饮食,舌质淡,苔白,脉沉弦。

* (要求:写出《伤寒论》病名或方证名、病理、治法、选方、用药及药量。)11、患儿,男, 7 岁,初诊 1996 年 12 月 20 日。

母代诉:患麻疹合并肺炎,麻疹出而复隐,发热无汗,喘息鼻煽,喉间痰鸣,咳

吐黄痰而粘,大便干结,不思饮食,舌苔黄,脉滑数。

* (要求:写出《伤寒论》病名或方证名、病理、治法、选方、用药及药量。)12、张某,男, 32 岁,炊事员。

初诊 2000 年 6 月 30 日。一周前开始食欲不振,身乏无力,恶心未吐,尿色深

黄。经某医院诊断为“急性传染性黄疸型肝炎”。现全身皮肤中度黄染,厌油腻,

肝区疼痛,尿如浓茶,大便偏结,身目均黄,肝于肋下2cm 质软而压痛明显。

舌苔黄干,舌质正常,六脉濡数。

*(要求:写出《伤寒论》病名或方证名、病理、治法、方药、药量、煎服法及

注意事项。)

干货分享伤寒论113方集锦后附剂量换算

【干货分享】伤寒论113方集锦(后附剂量换算) 1桂枝汤方:12条 桂枝三两,去皮芍药三两甘草二两,炙生姜三两,切大枣十二枚,擘右五味,咀三味,以水七升,微火煮取三升,去滓,适寒温,服一升。服已须臾,啜热稀粥一升余,以助药力,温服令一时许,遍身漐漐微似有汗者益佳;不可令如水流离,病必不除。若一服汗出病差,停后服,不必尽剂;若不汗,更服,依前法;又不汗,后服小促其间,半日许令三服尽。若病重者,一日一夜服,周时观之,服一剂尽,病证犹在者,更作服;若汗不出,乃服至二、三剂。禁生冷、粘滑、肉面、五辛、酒酪、臭恶等物。2桂枝加桂汤方:117条 桂枝五两,去皮芍药三两生姜三两,切甘草二两,炙大枣十二枚,擘右五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本云桂枝汤,今加桂满五两。所以加桂者,以能泄奔豚气也。3桂枝加芍药汤方:279条 桂枝三两,去皮芍药六两甘草二两,炙大枣十二枚,擘生姜三两,切右五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温分三服。本云桂枝汤,今加芍药。4桂枝加大黄汤方:279条 桂枝三两,去皮大黄二两芍药六两生姜三两,切甘草二两,炙大枣十二枚,擘右六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

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5桂枝加厚朴杏子汤方:43条桂枝三两,去皮甘草二两,炙生姜三两,切芍药三两大枣十二枚,擘厚朴二两,炙,去皮杏仁五十枚,去皮尖右七味,以水七升,微火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覆,取微似汗。6桂枝加附子汤方:20 桂枝三两,去皮芍药三两甘草三两,炙生姜三两,切大枣十二枚,擘附子一枚,炮,去皮,破八片右六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本云桂枝汤,今加附子,将息如前法。7挂枝去芍药汤方:21 桂枝三两,去皮甘草二两,炙生姜三两,切大枣十二枚,擘右四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本云桂枝汤,今去芍药,将息如前法。8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方:22 桂枝三两,去皮甘草二两,炙生姜三两,切大枣十二枚,擘附子炮,去皮,破八片,一枚右五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本云桂枝汤,今去芍药,加附子,将息如前法。9桂枝去芍药加蜀漆牡蛎龙骨救逆汤方:112 桂枝三两,去皮甘草二两,炙生姜三两,切大枣十二枚,擘牡蛎五两,熬蜀漆三两,洗去腥龙骨四两右七味,以水一斗二升,先煮蜀漆,减二升;内诸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本云桂枝汤,今去芍药,加蜀漆牡蛎龙骨。10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方:118

《伤寒论》期末测试试题及答案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1分,共10分) 1.中风:伤于风的意思,与突然歪倒,口眼歪斜之中风病不同。 2.热色:即红色。 3.纯阴结:没有兼夹证的阴结。《辨脉法第一》:问曰:脉有阳结、阴结者,何以别之?答曰:……其脉沉而迟,不能食,身体重,大便反硬,名曰阴结也。 4.四逆辈:辈,类也。指四逆、理中汤一类的方剂。《医宗金鉴·订正仲景全书》注:“指四逆、理中、附子等汤而言也”。 5.蛔厥:因蛔虫窜扰而致的手足厥冷。 6.追虚逐实:损伤不足的正气,增加有余的病邪。 7.口不仁:言语不利,食不知味。 8.往来寒热:恶寒与发热交替出现。 9.合病:初起两经或两经以上同时发病的,称为“合病”。 10.面垢:面部如蒙油垢。 二、 1.太阳病,发热,汗出,恶风,脉缓者,名为中风。(2) 2.太阳病,头痛发热,身疼腰痛,骨节疼痛,恶风,无汗而喘者,麻黄汤主之。(35)3.伤寒,医下之,续得下利清谷不止,身疼痛者,急当救里;后身疼痛,清便自调者,急当救表。救里宜四逆汤,救表宜桂枝汤。(91) 4.太阳病,过经十余日,反二三下之,后四五日,柴胡证仍在者,先与小柴胡,呕不止,心下急,郁郁微烦者,为未解也,与大柴胡汤下之则愈。(103) 5.伤寒六七日,发热,微恶寒,支节烦疼,微呕,心下支结,外证未去者,柴胡桂枝汤主之。 6.问曰:阳明病外证云何?答曰:身热,汗自出,不恶寒,反恶热也。(182) 7.太阴之为病,腹满而吐,食不下,自利益甚,时腹自痛。若下之,必胸下结硬。(273)8.少阴病,下利清谷,里寒外热,手足厥逆,脉微欲绝,身反不恶寒,其人面色赤。或腹痛,或干呕,或咽痛,或利止脉不出者,通脉四逆汤主之。(317) 9.凡厥者,阴阳气不相顺接,便为厥。厥者,手足逆冷者是也。(337) 10.霍乱,头痛发热,身疼痛,热多欲饮水者,五苓散主之;寒多不用水者,理中丸主之。 三、单项选择题 1.太阳伤寒与中风的鉴别要点D.汗出与否 2.呕吐肠鸣下利,心下痞满不痛,最适宜用的方剂是。A.半夏泻心汤 3.太阳伤寒表实证见“未发热”的原因,风寒较重,卫阳郁闭,未能及时达表抗邪 4.下列证候,附子汤的主证?背恶寒,手足寒身体痛,骨节痛口中和脉沉 5.太阳中风汗出的的机理是。B.风寒外袭,卫阳不固,营不内守 6.下列三承气汤比较:三承气汤中都有大黄大承气汤厚朴用量最重大承气汤枳实用量最多三承气汤中大黄用量都一样 7.以下哪一方要求“顿服之”?C.调胃承气汤 8.通脉四逆汤的加减法,A.面色赤者加葱白九茎B.腹中痛者去葱加芍药二两C.呕者加生姜二两D.咽痛者去芍药加桔梗一两 9.黄连阿胶汤的药物组成是。 D.黄连、阿胶、白芍、黄芩、鸡子黄 10“本太阳病,医反下之,因尔腹满时痛者”,其“腹满时痛”是病属。A.太阴 1.太阳蓄水与蓄血证的鉴别要点是。B.小便利与不利D.有无神志症状

(完整word版)冒号的使用和举例.docx

标点符号应用举例:冒号 冒号,表示提示之后或括之前的停,有提示下文或括上文的作用。例如:1.常我:“放学回来,你也帮助老奶奶做点事。少先 懂得尊敬老人,照老人。” (小学《文》第五册《人》) 2.老牧人江希大叔老就喊起来:“我的雁又来啦!” (小学《文》第八册《女的信》) 3.??一走一听着伯父意味深的:在个世界上,金可 以到山珍海味,可以到金珠宝,就是不到高尚的灵魂啊! (小学《文》第八册《苦柚》) 4.多少种色呀:深的,浅的,明的,暗的,得以形容。 (小学《文》第十一册《林海》)例 1“ 常我”是提示,后面用冒号,冒号后面是“ ”的内容。 例 2“喊起来”是提示,后面用冒号,表示后面是“喊”的内容。 例3“ ”是提示,用冒号,后面是“ ”的内容。 例4 冒号用在提示(括)“多少种色呀”之后,后面是些色的品种。 提示后面用冒号,是冒号的主要用法,是小学段必掌握的。 【冒号用在总括语之前的用法,在小学教材中比较少见。现在举江苏省高等教育自学考

试《现代汉语》(下册 )和初级中学《语文》第四册上的例子作一叙述。 5.三宝走了,三毛走了,大刘走了:是海燕就要去搏击风云。 ( 《现代汉语》 1985 年 12 月版 ) 6.一切学问家,不但对于流俗传说,就是对于过去学者的学说也常常抱怀疑的态 度,常常和书中的学说辩论,常常评判书中的学说,常常修正书中的学说:要这样才能有更新更善的学说产生。 (义务教育初级中学《语文》第四册《怀疑与学问》) 例5 先分项说三个人都走了,干什么去了呢 ?去拼搏进取,去实现自己的理想抱负去了;所以总 结语说:“是海燕就要去搏击风云。”总结语前使用了冒号。 例6 先分项对学问家的“怀疑”进行举说,然后总结说只有这样“才能有更新更善的学说产生”。总结语前用了冒号。】 下面再介几种冒号的用法,些用法的基仍是提示性的。 一、注性的字眼后面加冒号。像“按”“注”等字。 例如: 7.者按:本届参《因工作》出心裁地提出 了一个离异家庭的孩子。??因此,我邀了几位女性,她 就此表看法。 (摘自 1996 年 12 月 6 日《文》)8.注: ⑥ 秀媛:《关于教育价的几个理》,《中小学教育价》,

从桂枝汤一方看《伤寒论》辨证论治思想

从桂枝汤一方看《伤寒论》辨证论治思想 (1.天津中医药大学天津300193;2.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天津300193)【摘要】辨证论治思想滥觞于《黄帝内经》时期,在东汉张仲景所著《伤寒论》 中得到极大弘扬和发展,对后世中医学临床具有明确指导意义。其中单是桂枝汤 一方就可广泛应用于多种具有相似证候而表现不同的疾病,均取得令人满意的疗效,这是中医学灵活运用的辨证思想成果的完美体现。本文以《伤寒论》经典理 论结合临床应用,旨在与广大中医同好共同探讨桂枝汤对于中医学辨证论治思想 的体现。【关键词】辨证论治;《伤寒论》;桂枝汤【中图分类号】R267【文 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7484(2019)08-0208-01 “证”这一中医学概念,指的是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某一阶段或某一类型的病理概括,东汉张仲景《伤寒论》倡导辨证论治思想,历来被称为“方书之祖”,为后世医学 研究者提供了明确的辨证思路。临床诊疗过程中很少有患者按照医籍中的论述发病,所以这就要求医生能够辨证论治,分析疾病的内在机理,透过现象看穿本质,用药精简,力求达到直捣黄龙之效。 1 辨证论治思想概述中医学的指导思想包括“整体观念”、“辨证论治”、“三因制宜”三大方面,这三点对于中医学的研究和发 展是如同三驾马车鼎足而行般的存在,因此也被历朝历代中医学研究者奉为圭臬。《伤寒论》作为中医古籍中不可或缺的一部著作,大力倡导了辨证论治思想,认 为人体受邪致病皆犯于六经,提出六经分为太阳经、阳明经、少阳经、太阴经、 少阴经和厥阴经,并指出六经分别代表人体的表里层次,外邪由表入里或直中某 一经而引起的三阴三阳病证又均有不同的表现,大大丰富了《黄帝内经》中六经 学说的概念,根据六经病证的病因病机我们又可以采用相同或不同的治法对证治疗,例如太阳中风证所使用的桂枝汤、少阳半表半里证采用的小柴胡汤等、太阴 病证宜以四逆辈为底方灵活运用,而不是单单根据所感疾病的类型及表现盲目用药,提出了临床辩证的思路,为我们在中医的学习指明了方向,为临床工作奠定 了基础。 2 以桂枝汤为例论述辨证论治思想《伤寒论》中的桂枝汤被公认为天下 第一方,素来具有“仲景群芳之冠”的美称。柯琴《伤寒来苏集》评价桂枝汤为“滋 阴和阳,调和营卫,解肌发汗之总方也。凡头痛发热,恶风恶寒,其脉浮而弱, 汗自出者,不拘何经,不伦中风、伤寒、杂病,咸得用此发汗;若妄汗、妄下, 而表不解者,仍当用此解肌。如所云头痛、发热、恶寒、恶风、鼻鸣干呕等病, 但见一证即是,不必悉具,惟以脉弱自汗为主耳。”可见桂枝汤在历朝医家的认识中均占有举足轻重的分量。《伤寒论》所记载的113方中,仅桂枝这一味药就出 现了41次,其中以桂枝汤为基础方加减的方药达29方,其重要程度可见一斑。 桂枝汤原方中仅用桂枝、芍药、甘草、生姜、大枣,可将五味药分为阴阳两类, 生姜、桂枝为阳,芍药、大枣为阴,炙甘草兼顾阴阳,既有生姜与炙甘草酸甘化阳,又兼顾桂枝配芍药以酸甘化阴,五药共奏调和阴阳之功,阴阳调则荣卫和, 而以桂枝汤为基础方进行的多种加减又可灵活应用于六经多种疾病的治疗中,真 可谓力专用宏。另外原方中尤其强调了桂枝汤的服用方法,创造性的提出了服药 后饮热粥发汗的说法,以助营卫相调和,并且强调中病即止,防止过汗损伤阳气,处处体现了伤寒学派顾护阳气的思想。本文总结桂枝汤临床应用如下:(1)太 阳中风证太阳中风证为桂枝汤的主证,在《伤寒论》原文中记载的表现可总结为:恶寒发热,鼻鸣干呕、头痛、汗出,脉浮缓。仲景原文中将太阳中风证的病机概 括为“荣弱卫强”,外来风邪与卫气相搏,卫气不固则腠理失司,风性走窜,侵袭 营阴使其不得内守故而汗出,汗出致腠理疏松,不敌风邪所以畏寒明显。在临床

伤寒论113方完整版

伤寒论113方完整版

1.桂枝汤 【原文】太阳中风,阳浮而阴弱,阳浮者,热自发,阴弱者,汗自出,啬啬恶寒,淅淅恶风,翕翕发热,鼻鸣干呕者,桂枝汤主之。 【组成】桂枝三两、芍药三两、炙甘草二两、生姜三两、大枣十二枚【功用】解肌发表,调和营卫。 【煎法】右五味,咀三味,以水七升,微火煮取三升,去滓,适寒温,服一升。 【方歌】桂枝汤治太阳风,芍药甘草姜枣同。解肌发表调营卫,表虚有汗此为功。 2.桂枝加桂汤 【原文】烧针令其汗,针处被寒,核起而赤者,必发奔豚。气从少腹上冲心者,灸其核上各一壮,与桂枝加桂汤,更加桂二两也。【组成】桂枝五两、芍药三两、生姜三两、炙甘草二两、大枣十二枚。 【功用】温阳祛寒,平冲降逆。 【煎法】右五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 3.桂枝加芍药汤 【原文】本太阳病,医反下之,因尔腹满时痛者,属太阴也,桂枝加芍药汤主之;大实痛者,桂枝加大黄汤主之。 【组成】桂枝三两、芍

药六两、炙甘草二两、大枣十二枚、生姜三两。 【功用】温脾和中,缓急止痛。 【煎法】右五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温分三服。 4.桂枝加大黄汤 【组成】桂枝三两、大黄二两、芍药六两、生姜三两、炙甘草二两、大枣十二枚 【功用】发表疏里,外解太阳之表,内攻太阴之里实。 【煎法】右六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5.桂枝加厚朴杏子汤【原文】太阳病,下之,微喘者,表未解故也,桂枝加厚朴杏子汤主之。 【组成】桂枝三两、炙甘草二两、生姜三两、芍药三两、大枣十二枚、厚朴二两、杏仁五十枚。 【功用】解肌发表,降气平喘。 【煎法】右七味,以水七升,微火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覆,取微似汗。 6.桂枝加附子汤 【原文】太阳病,发汗,遂漏不止,其人恶风,小便难,四肢微急,难以屈伸者,桂枝加附子汤主之。 【组成】桂枝三两、芍药三两、炙甘草三两、生姜三两、大枣十二

北京中医药大学 《伤寒论》试卷

《 伤 寒 论 》 本 科 试 卷 及 参 考 答 案 北京中医药大学 《伤寒论》试卷 姓名_________学号_______专业_____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试时间 题 一二三四五六七总分 号 得 分 签 字 一、选择题(共50分,每题1分)。得分:___________ A型题:每题都有ABCDE五个备选答案,只许从中选取一个最佳答案,并在答案卷上将相应题号的相应字母涂黑,以示正确答案。 1.白虎汤证“脉浮滑者”其病机是: A.燥热结聚胃腑

B.邪热充斥内外 C.表热过盛 D.外有表证,内有燥实 E.外有微寒,内有燥热 2.“伤寒下后,——,栀子厚朴汤主之”。请填入: A.心烦腹满 B.昼日烦躁不得眠 C.身热不去 D.心烦腹满,卧起不安 E.卧起不安 3.“霍乱”头痛发热,身疼痛,热多欲饮水者“热多”是指: A.内热偏盛 B.湿热较盛 C.阴虚较盛 D.热与水结较盛 E.邪在阳,表不解 4.中风发热六七日不解而烦,有表里证,渴欲饮水,水入则吐者,选用何方:A.桂枝汤 B.大青龙汤 C.小青龙汤 D.苓桂术甘汤 E.五苓散 5.大黄黄连泻心汤中大黄的用法哪项是正确的: A.先煮 B.后下 C.用麻沸汤渍之 D.与它药同煮 E.以上均不是 6.桂枝加桂汤证的病机是: A.心阳虚,下焦水饮欲动 B.心阳虚,下焦寒气上冲 C.心阳虚,冲脉之气上逆 D.心阳虚,肝胃之气上逆 E.以上都不是 7.“心下痞”一症可见于下列除哪项之外的证候? A.五苓散证 B.甘草泻心汤证 C.桂枝人参汤证 D.赤石脂禹余粮汤证 E.旋复代赭汤证 8.“太阳病,三日,发汗不解,蒸蒸发热者,属胃也,________主之” A.小承气汤 B.大承气汤 C.调胃承气汤

传说中伤寒论的题库~

传说中伤寒论的题库~ (仅供参考~ 作者:占卜先生) 简答题 1.简述六经病各自的治法及代表方剂: 太阳病解肌发汗,用麻黄汤或桂枝汤;阳明病清热泻下,用白虎汤或承气汤;少阳病和解少阳,用小柴胡汤;太阴病温中散寒,用理中丸;少阴病回阳救逆,用四逆汤;厥阴病清上温下,用乌梅丸。 2.如何理解太阳病提纲证: 太阳病提纲即原文第一条“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外邪袭表,正气抗邪,正邪相争与表,气血浮胜于外,故脉浮;太阳受邪,经气运行不利,故头项强痛;风寒束表,卫阳被遏,不能温分肉,故恶寒。以上脉证反映了外邪袭表,营卫失和,正邪相争于表的病理机转,为太阳病的主要脉证,也是表证共有的症状。 3太阳中风证和太阳伤寒证的辨别要点是什么?简述病机: 鉴别要点在于汗出和无汗,脉浮紧和浮缓。二者虽均为风寒袭表所致,但太阳中风证的病机为卫阳不固,营不内守,故见汗出,汗出后营阴内弱,故脉搏宽缓而呈浮缓之象;太阳伤寒证的病机为卫阳被遏,营阴郁滞,故见无汗与脉浮紧。 4桂枝汤正本有汗出,为何还用发汗之法?: 桂枝汤证出现的“汗出”是营卫不和的表现,为病汗;而服桂枝汤后的汗出属于药汗。因桂枝汤不仅可解肌祛风,而且还可以调和营卫,滋阴和阳,用其发汗可使营卫相和,病汗自止,故桂枝汤证虽见汗出,仍宜用桂枝汤微发其汗,通过发汗达到止汗的目的。 5“荣弱卫强”的涵义是什么?: 即营弱卫强,是对太阳中风证病机的反复说明。所谓卫强,并非生理情况下的卫气强盛,而是指风寒袭表,卫气浮胜于外,与邪交争而成发热的亢奋现象;所谓营弱,也不是营阴真的虚弱,而是由于卫气失其正常的固外开合之职,营阴不能内守而汗出,与卫强相比,呈现相对不足的状态。 6“太阳病,初服桂枝汤,反烦不解”的机制是什么?

(完整word版)Word图文混排教案.docx

科目:计算机应用基础 性质:公共基础课 《Word 图文混排——电子板报我来做》 教案 单位:陕西省明德职业中专 姓名:张娜

Word图文混排 ——电子板报我来做 授课专业及年级 9级各班。 授课教材 《计算机应用基础》,傅连仲,电子工业出版社。 教学目的及要求 使学生了解利用 Word 操作修饰文档的意义;使学 生熟练掌握艺术字、边框和底纹的操作技能; 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 教学方法 任务驱动、分组合作、自主探究等。 教具准备 纸、彩笔、打印机、多媒体机房。 教学重点 艺术字、边框和底纹的操作技能。 教学难点 利用修饰文档的各种操 行实际应用。 求助授课时间 4课时 教室布置 见右图 西 展 示 南北区 作进黑板投影 中控 东

通过课前组织,使课前组织 学生了解本次课1、组织学生分组,选出组长; 学习内容,对学生2、要求学生复习已学知识,预习本次课内容; 潜移默化的进行3、提供我国传统文化的文字、图片资料,感召学生爱国情感; 爱国情感教育,为4、要求学生利用网络等多种手段继续收集有关我国传统文化的资料,并制作电子板报做利用资料设计小板报样稿。 好准备工作。 课堂教学( 180 分钟) 通过一篇《唐三一、新课导入( 5 分钟) 彩》的原文和修饰 过的例文对比,使 学生了解修饰文 档的意义,引出本 次课内容—— Word 修饰文档 (电子板报我来 做)。【原文】 1、共享原文给学生; 2、布置学习任务: 引导学生分析问(1)以小组为单位分析讨论如何将原文 【例文】 题、思考解决问修饰为例文效果? 题。(2)有哪些操作是没有学习的操作,小组讨论学习。 (3)记录学习中遇到的困难。 二、分组学习( 25 分钟) 1、学生根据布置的学习任务完成自主学习,自主学习要点: (1)艺术字操作 掌握学习方法比①插入艺术字:插入→图片→艺术字 掌握知识更重要。 ②编辑艺术字: A、在艺术字工具栏中编辑

伤寒论重点整理(精.选)

《伤寒学》重点整理 第一章.绪论 题型:名词解释 1.直中:是指太阳抗邪无力,疾病不出现太阳、少阳、阳明的证候,直接表现为三阴 病症的一种发病方式。产生直中的原因主要是正气内虚,抗邪无力使然。 2.合病:是指两经或三经同时发病,无先后次第之分。 3.并病:是指一经的病证未罢,而另一经的病证又起,有先后次第之分。 题型:选择填空 1.《伤寒杂病论》的作者是张仲景,名机,出生于东汉末年,举孝廉,官至长沙太守。 《伤寒杂病论》约成书于东汉末年。 2.《伤寒杂病论》现已分为《伤寒论》和《金匮要略》。 3.现今《伤寒杂病论》版本有两种:一是宋本,即林亿校正版本,但宋本现已无保存, 现存者只有明代赵开美复刻本,简称赵本;一是南宋成无几注解本,称为“成注本”。 4.第一个逐条注解《伤寒杂病论》的医家是成无几。 5.《伤寒论》的体系特点:详于寒略于温。 6.《伤寒杂病论》,我国第一部理法方药具备的医学典籍,论中所载113方(缺一方), 被誉为“方书之祖”。 7.《伤寒杂病论》中合方有:大柴胡汤(少阳阳明合病用药)、柴胡桂枝干姜汤(少 阳兼表证用药)等等。 8.广义伤寒是一切外感热病的总称,即“伤寒有五,有中风、伤寒、湿温、热病、温 病。”狭义伤寒是指外感风寒,感而即发的疾病,即广义伤寒五种之中的伤寒。 第二章.太阳病辨证论治 题型.名词解释 1、头项强痛:强,不柔和,有拘紧感。即头痛项强之意。 2、时瘛疭:瘛,指收缩;疭,松弛之意。时瘛疭,指阵发性手足抽搐。 3、阳浮而阴弱:此以脉象示病机。脉轻取见浮,故称“阳浮”,示卫气浮盛于外;沉取见弱,故称“阴弱”,示营阴不足于内。 4、周时:一昼夜,即24小时。 5、将息:调理休息,即服药后护理之法。 6、遂漏不止:遂,因而,于是。漏,渗泄不止。全句是指不间断地小量汗出。

伤寒论112方证

《伤寒论》112方证 1.汤证:桂枝汤(12) 病机:汗孔失固(表虚),汗出伤营,故曰“营弱”;风邪乘虚而入,在腠理,故曰“卫强”。天津市公安医院中医科李岩 脉症:发热,汗出,恶风,头项强痛,口和不渴,脉浮缓(阳浮而阴弱)。 治法:解肌发表,调和营卫。 处方:桂枝6g 芍药6g 炙甘草3g 生姜6g 大枣4枚 应用:外感病初期,项背部诸疮病的初期,见桂枝汤证者,及自汗等证可用此方。此外,现代临床还多用于治疗过敏性鼻炎,多形性红斑,湿疹,荨麻疹,皮肤瘙痒症,肩凝症,无脉症,妊娠反应,人工流产后发热等。 2.汤证:桂枝加葛根汤(14) 病机:同桂枝汤证,但经脉郁滞较突出。 脉症:发热,汗出,恶风,项背拘急,脉浮缓。 治法:调和营卫,疏利经脉。 处方:葛根9g 桂枝4.5g 芍药4.5g 生姜6g 炙甘草3g 大枣4枚 应用:麻疹初期,疹见未齐,见桂枝汤证者;痢疾初期,或胃肠病兼见桂枝汤证者。他如落枕、颈椎病、头痛亦可酌用此方。 注:原书中有麻黄,于理不合。从林亿、朱肱之说,去麻黄。 3.汤证:桂枝加附子汤(20) 病机:在桂枝汤证基础上,又兼见因阳虚而漏汗之症,可由太阳中风误汗而致。 脉症:恶风,汗出不止,小便难,四肢拘急,难以屈伸,或见手足冷,肢节微痛,脉沉微。治法:扶阳止汗,调和营卫。 处方:桂枝6g 芍药6g 炙甘草3g 生姜6g 大枣4枚炮附子3~4.5g 应用:治阳虚自汗。 4.汤证:桂枝去芍药汤(21) 病机:太阳病而胸阳轻微受损,可由误下伤阳而致。 脉症:表证未解,但觉气上冲胸,胸满而微闷,苔薄白,寸口脉较关尺部为盛。 治法:扶阳解表。 处方:桂枝6g 炙甘草4.5g 生姜6g 大枣4枚 应用:本方加味可用于冠心病心绞痛属阳虚证型者。 注:因胸满故桂枝汤去芍药。本方为桂枝甘草汤加姜枣而成。 5.汤证: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22) 病机:太阳病,里阳虚,表邪内陷,可由误下伤阳而致。 脉症:胸满,畏寒,指尖不温,苔薄白,脉促或虚数。 治法:温里复阳,辛散逐寒。 处方:桂枝6g 炙甘草4.5g 生姜6g 大枣4枚炮附子3~4.5g 应用:本方可用于阳虚阴盛之胸痹证。 注:因阳虚较桂枝去芍药汤证为重,而出现畏寒,故加附子。本方与桂枝附子汤药味相同,但附子用量轻,意在复阳为主。

伤寒论113方

《伤寒论》113方 ------------------------------------------------------------------------------- 1.桂枝汤:12 【条文】:太阳中风,阳浮而阴弱。阳浮者,热自发;阴弱者,汗自出。啬啬恶寒,淅淅恶风,翕翕发热,鼻鸣干呕者,桂枝汤主之。 【处方】:桂枝三两,去皮芍药三两甘草二两炙生姜三两切大枣十二枚擘 【煎服方法】:右五味,咀,以水七升,微火煮取三升,去滓,适寒温,服一升。服已须臾,啜热稀粥一升余,以助药力,温服令一时许,遍身漐漐微似有汗者益佳;不可令如水流离,病必不除。若一服汗出病差,停后服,不必尽剂;若不汗,更服,依前法; 又不汗,后服小促其间,半日许令三服尽。若病重者,一日一夜服,周时观之,服一剂尽,病证犹在者,更作服;若汗不出,乃服至二、三剂。禁生冷、粘滑、肉面、五辛、酒酪、臭恶等物。 2.桂枝加桂汤:117 【条文】:烧针令其汗,针处被寒,核起而赤者,必发奔豚,气从少腹上冲心者,灸其核上各一壮,与桂枝加桂汤,更加桂二两也。 【处方】:桂枝五两,去皮芍药三两生姜三两,切甘草二两,炙大枣十二枚,擘【煎服方法】:右五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本云桂枝汤,今加桂满五两。所以加桂者,以能泄奔豚气也。 3.桂枝加芍药汤:279 【条文】:本太阳病,医反下之,因尔腹满时痛者,属太阴也,桂枝加芍药汤主之,大实痛者,桂枝加大黄汤主之。 【处方】:桂枝三两,去皮芍药六两甘草二两,炙大枣十二枚,擘生姜三两,切,【煎服方法】:右五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温分三服。本云桂枝汤,今加芍药。 4.桂枝加大黄汤:279 【条文】:本太阳病,医反下之,因尔腹满时痛者,属太阴也,桂枝加芍药汤主之,大实痛者,桂枝加大黄汤主之。 【处方】:桂枝三两,去皮大黄二两芍药六两生姜三两,切甘草二两,炙大枣十二枚,擘 【煎服方法】:右六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5.桂枝加厚朴杏子汤: 43 【条文】:太阳病,下之微喘者,表未解故也,桂枝加厚朴杏子汤主之。 【处方】:桂枝三两,去皮甘草二两,炙生姜三两,切芍药三两大枣十二枚,擘厚朴二两,炙,去皮杏仁五十枚,去皮尖 【煎服方法】:右七味,以水七升,微火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覆,取微似汗。 6.桂枝加附子汤:20 【条文】:太阳病,发汗,遂漏不止,其人恶风,小便难,四肢微急,难以屈伸者,桂枝加附子汤主之。 【处方】:桂枝三两,去皮芍药三两甘草三两,炙生姜三两,切大枣十二枚,擘附子一枚,炮,去皮,破八片 【煎服方法】:右六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本云桂枝汤,今加附子,将息如前法。 7.挂枝去芍药汤:21 【条文】:太阳病,下之后,脉促,胸满者,桂枝去芍药汤主之。

民国以前闽籍医家研究伤寒学的成就述评

——一苎二苎!竺墨苎主塑皇兰查笙堡:!!: 况,进行对照分析计算,结果发现,当药液中胡椒碱含量≤0.157ug,m1时,薄层色谱法中无桔红色班点;其含量在0.157—0.284ug/ml时,薄层色谱法中桔红色班点不清晰:其含量≥0.284ug/ml时,薄层色谱法中桔红色班点清晰。 七、讨论 1.考虑鸿茅药酒成分复杂,分析结果以回归方程式计算以求更接近于实际含量,较单独进行外标法测定更准确可靠,能真实反映样品的含量。 2.鸿茅药酒有效成份量化后,不但对浸提过程中怎样使提出率达到最大,为药品生产的经济性提供科学依据,同时也为提高药物治疗的安全性、有效性,进而为药酒构建量化标准,评价功效提供了依据。 3.用量化分析方法(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确定药酒中有效成份的含量,较原质量标准定性鉴别更先进、准确。 4.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比薄层色谱法检验费用高,所需时间长,但检测灵敏度高,基线噪音低,试验结果准确,方法重复性好,适用于鸿茅药酒有效成份检测及贯彻GMP的要求,加强生产质量的控制。 5.对药酒化学成份、药理药效、质量标准及提取工艺的深入研究,进而促进中药质量标准的规范化、科学化、客观化,今后的任务还很重,路子也很长。 民国以前闽籍医家研究伤寒学的成就述评 刘德荣福建中医药院(350003) 摘要民国以前闽籍医家中,重视伤寒学研究较著名有:南宋钱闻礼撰著《伤寒百问歌》,以七言歌诀形式论述与临床辨证有关的93个问题。包括六经证候、类证鏊别、症状治法,且对原文难解之处,加以注解阐析,该书既方便对伤寒条文诵读,而且有助于理解原文精义。南宋汤尹才撰著《伤寒解惑论》,着重对《伤寒论》深奥辞义发挥已见、解惑释难,使读者对伤寒务文易于理解和掌握。南宋杨士囊著《伤寒类书活人总括》,重点论述六经证治、方药加减及伤寒诸笃证、伤寒别名。又论小儿、产妇伤寒等,集脉证方于一体,且以歌括冠其首,内容简明扼要,便于诵记。明代许宏撰著《金镜内台方议》。倡以方统证的研究谣。许氏将《伤寒论》113方归纳为汤、散、丸三大类,并按主方统类方顺序排列,方后附论,后列主治病证条文。该书从方、证、药三方面论述,对临床运用伤寒方药颇有启发。明代熊宗立著《类鳊伤寒活人书括指掌图论》,该书是对元代吴恕《伤寒图歌活人括掌》的补充。熊氏另著有《伤寒运气全书》,运用运气学说阐述伤寒六经辨证,于临床有参考价值。明代童养学纂辑《伤寒六书纂要辨疑》,认为明代陶华《伤寒六书》有内容重复和前后倒王之处,敌去其繁芜,补其蜩略,且辨析伤寒和温病。童养学又编撰《伤寒活人指掌补注辨疑》,论述伤寒病主要证型和114首方剂的应用,是临床较好参考书。清代陈念祖研究伤寒学较著名。有<伤末论漶注X<伤寒置诀辛静k‘伤采真方歌括’和r‘待寨基衡秉'等书。陈氏

趣味记忆伤寒论中方剂歌诀

趣味记忆伤寒论中方剂歌诀 1、桂枝汤:桂枝用勺炒枣姜。发热汗出桂枝汤,桂枝芍药草干姜。 桂枝三两(去皮) 芍药三两甘草二两(炙) 生姜三两(切) 大枣十二枚(擘) 2、桂枝葛根汤:桂枝用勺炒枣姜,葛麻黄。汗出恶风项背强,桂枝汤中葛麻黄。 葛根四两麻黄三两(去节) 芍药二两生姜三两(切) 甘草二两(炙) 大枣十二枚(擘) 桂枝二两(去皮) 3、桂枝加附子汤:桂枝用勺炒枣姜,附子来帮忙。发汗不止人恶风,桂枝汤中附子藏。 桂枝三两(去皮) 芍药三两甘草三两(炙) 生姜三两(切) 大枣十二枚(擘) 附子一枚(炮,去皮,破八片) 4、桂枝去芍药汤:桂枝去芍炒枣姜。下后脉促胸又满,桂枝去芍是良方。 桂枝三两(去皮) 甘草二两(炙) 生姜三两(切) 大枣十二枚(擘) 5、桂枝去芍加附子汤:桂附无芍炒枣姜。恶寒去芍加附子,桂附无勺草枣姜。 桂枝甘草生姜附子 6、桂枝麻黄各半汤:桂枝汤中杏麻黄。面热身痒各半汤,桂枝汤中杏麻黄。 桂枝芍药甘草大枣生姜麻黄杏仁 7、桂枝二麻黄一汤:桂枝汤中杏麻黄,关键在用量。汗出脉洪形似虐,桂二麻一莫彷徨。桂枝汤中杏麻黄,取名桂二麻一汤。 桂枝芍药甘草大枣生姜麻黄杏 . 资料. .. .

仁 8、白虎加人参汤:知母石膏炒迷人。汗后烦渴脉洪大,就用人参白虎汤。 知母石膏粳米人参 9、桂枝二越婢一汤:桂麻炒芍、姜枣膏。 桂枝芍药甘草大枣生姜麻黄石膏10、四逆汤:四逆汤,附子炒干姜。 附子甘草干姜 11、调胃承气汤:调胃承气硝炒黄。 大黄甘草芒硝 12、葛根加半夏汤:桂枝汤半葛麻黄。 桂枝芍药甘草大枣生姜半夏葛根麻黄13、干姜甘草汤 干姜甘草 14、芍药甘草汤 芍药甘草 15、麻黄汤:麻桂炒杏仁。 麻黄桂枝甘草杏仁 16、小柴胡汤:人炒芩柴半枣姜。 人参柴胡黄芩甘草半夏大枣生姜17、大青龙汤:麻桂炒杏、姜枣膏。 桂枝麻黄甘草杏仁生姜大枣石膏18、小青龙汤:好细辛、麻桂勺炒姜夏味。 麻黄桂枝芍药甘草半夏五味子生姜细辛19、桂枝加厚朴杏子汤:桂枝汤中朴杏仁。 桂枝芍药甘草生姜大枣厚朴杏仁20、桂枝加芍药生姜各一两人参三两新加汤 新加汤,人参放进桂枝汤 桂枝芍药甘草大枣生姜人参 21、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麻杏草膏 . 资料. .. .

word-操作练习题步骤

二级MS Office答案详解(操作题) 第1套上机操作试题 第一部分:字处理题 在考生文件夹下打开文档WORD.DOCX,按照要求完成下列操作并以该文件名(WORD.DOCX)保存文档。某高校为了使学生更好地进行职场定位和职业准备,提高就业能力,该校学工处将于2013年4月29日(星期五)19:30-21:30在校国际会议中心举办题为“领慧讲堂——大学生人生规划”就业讲座,特别邀请资深媒体人、著名艺术评论家赵蕈先生担任演讲嘉宾。 请根据上述活动的描述,利用Microsoft Word制作一份宣传海报(宣传海报的参考样式请参考“Word-海报参考样式.docx”文件),要求如下: 1、调整文档版面,要求页面高度35厘米,页面宽度27厘米,页边距(上、下)为5厘米,页边距(左、右)为3厘米,并将考生文件夹下的图片“Word-海报背景图片.jpg”设置为海报背景。 重点提示:设置时注意高度与宽度的位置 【解析】 1)启动“Word.docx”文件。 2)页面设置:双击标尺→页边距:上下5cm,左右3cm→纸张:高度35cm,宽度27cm→确定。(注意:纸张的高度在下,宽度在上) 3)页面布局:页面颜色→填充效果→图片→选择图片→选择“Word-海报背景图片.jpg” →插入。(注意:考试软件上有图片的文件位置路径) 2、根据“Word-海报参考样式.docx”文件,调整海报内容文字的字号、字体和颜色。【解析】 1)“领慧讲堂”就业讲座:微软雅黑、62号、加粗、红色。 2)“报告题目:”至“报告地点:”:黑体、小初、加粗、深蓝(标准色:深蓝)。 3)“大学生人生规划”至“校国际会议中心”:黑体、小初、加粗、白色。 4)“欢迎大家踊跃参加”:华文行楷、67号字体、加粗、白色。 5)“主办:校学工处”:黑体、34号、加粗、右对齐。 主办:深蓝校学工处:白色 6)“领会讲堂”就业讲座之大学生人生规划:微软雅黑、加粗、19号、红色、居中。 7)“活动细则”:微软雅黑、加粗、25号、红色。 8)“日程安排”、“报名流程”、“报告人介绍”:微软雅黑、小四、加粗、深蓝。 3、根据页面布局需要,调整海报内容中“报告题目”、“报告人”、“报告日期”、“报告时

伤寒论中记载的八种治疗方法

《伤寒论》记载了113方,这些方子用了91味药物(由于统计标准不同,各家稍有差异),比《内经》大大地发展了。这113个方子概括为八种治法:汗、吐、下、和解、温、清、补、消。 一是汗法,“病在表者,汗而发之”,在有太阳表证的时候,用麻黄汤、桂枝汤、葛根汤、大小青龙等方子解决太阳表证。 二是吐法,“病在上者,因而越之”,痰实阻滞胸中膈上,有瓜蒂散解决胸膈实证。 三是下法,阳明里实或太阳蓄血,用三承气汤等方子解决胃肠与太阳实证。 四是和解法,用柴胡剂治疗少阳半表半里证。 五是温法,太阴里虚寒和少阴寒化,用四逆汤类解决三阴虚寒证。 六是清法,用黄芩、黄连等治疗内里有热的热证。 七是补法,气血两虚,用人参、甘草等治疗正气亏虚。 八是消法,用虻虫、水蛭等消磨瘀血。 《伤寒论》中所包括的不仅是八法,还有镇逆之法、收涩之法等等。在用每一个方法时,尤其是汗法、吐法、下法,都要从药和人体多个方面看问题。桂枝汤滋阴和阳,调和荣卫,调和气血,调和脾胃,是《伤寒论》的第一张方子,是群方之首,也有禁忌证:“酒客病,不可服桂枝汤,得之则呕,以酒客不喜甘故也”;“若其人脉浮紧,发热汗不出者,不可与之也”,并且“常须识此,勿令

误也”。刘渡舟教授总结为,既要了解药的功能作用,又强调不能无视人体的差异。药为标,人体正气为本。药必须作用于人体,两者相合才能起到祛邪作用。不能说桂枝汤就祛了风了,麻黄汤就祛了寒了,那是见药而不见人。发汗发的太多了,就伤了机体的抗邪能力,不能完全把邪气祛掉,疾病就好不了。其他方法也是这样。《伤寒论》的理法方药是环环相扣的,八法来源于辨证。先有证,如太阳证、中风证,然后有相应的法。 杂学博记,学以归真 博学广记,溯本清源,返璞归真,专注健康、科技、职场、手工等领域。本文由杂家归真原创,转载请注明。

伤寒论113首方歌(刘渡舟整理)

伤寒论113首方歌(刘渡舟整理) 1.桂枝汤类方歌(二十一首) 一、桂枝汤:桂枝汤方桂芍草,佐用生姜和大枣。啜粥温服取微汗,调和营卫解肌表。 二、桂枝加葛根汤:桂加葛根走经输,项背几几反汗濡。解肌驱风滋经脉,用治柔痉理不殊。 三、桂枝加附子汤:桂加附子治有三,风寒肢痛脉迟弦。汗漏不止恶风甚,肌肤麻木卫阳寒。 四、桂枝去芍药汤:桂枝去芍意何居,胸满心悸膻中虚。若见咳逆和短气,桂甘姜枣治无遗。 五、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 桂枝去芍避阴寒,加附助阳理固然。脉促无力舌质淡,胸痹治法非等闲。 六、桂枝麻黄各半汤:桂加麻杏名各半,肌表小邪不得散。面有热色身亦痒,两方合用发小汗。 七、桂枝二麻黄一汤:桂二麻一名合方,寒热如疟治法良。大汗之后表未解,祛邪同时正亦匡。 八、桂枝二越婢一汤:桂加麻膏量要轻,热多寒少脉不丰。小汗法中兼清热,桂二越一记心中。 九、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 桂枝汤中去桂枝,苓术加来利水湿。小便不利心下满,颈项强痛热翕翕。 十、桂枝加厚朴杏子汤: 桂加厚朴杏子仁,喘家中风妙如神。如今肺炎求治法,媲美麻杏说与君。 十一、桂枝加芍药生姜各一两人参三两新加汤: 桂枝加参新加汤,增姜加芍效力彰。身疼脉沉非表证,血虚营弱汗多伤。 十二、桂枝甘草汤:桂枝甘草补心虚,两手叉冒已浇漓。汗多亡液心阳弱,药少力专不须疑。十三、小建中汤:桂加饴糖小建中,倍加芍药方奏功。虚劳里急心烦悸,伤寒尺迟梦失精。十四、桂枝去芍药加蜀漆牡蛎龙骨救逆汤: 桂枝去芍恐助阴,痰水犯心狂躁纷。龙牡安神桂枝助,蜀漆涤饮有奇勋。 十五、桂枝加桂汤:桂枝加桂剂量增,奔豚冲心来势凶。平冲降逆解外寒,补心代肾立奇功。十六、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

伤寒论1#精选、

《伤寒论》测试题一2015.06 姓名得分 一、单选题 1、《伤寒杂病论》的成书年代大约是() A.春秋时代B.西汉末年C.战国时代D.东汉末年 2、《伤寒论》中变证的概念是() A.实证突然转为虚 B.热证突然转为寒证 C寒证突然变为D病情发生性质变化,超越六经范围 3、并病的涵义是() A.两经病归并为一经B.一经证候未罢,又出现另一经证候 C.两经或三经证候同时出现D.一经病证兼有其他证候 4、治疗外感风寒,症见恶寒发热,头痛身疼,无汗而喘,舌苔薄白,脉浮紧,应首选() A.桂枝汤 B.麻黄汤 C.小青龙汤 D.麻黄附子细辛汤 5、太阳中风证中汗出的机理是() A. 阳虚不能固摄于外 B. 风寒外袭,卫阳不固,营不内守 C. 卫虚失固,腠理疏松 D. 外邪化热,热迫津出 6、下列除哪项外,均属桂枝汤的适应征() A.汗出恶风 B.头痛发热 C.咳嗽痰黄 D.鼻鸣干呕 7、桂枝汤服法中指出,服药后,“啜热稀粥”,其意在() A.助药力以发汗,以散风寒之邪 B.防止发汗太过,以伤阴液 C.防止发汗太过,以伤阳气 D.补脾气以助运化 8、桂枝去芍药汤证中“脉促胸滿”的机理是() A.误下邪陷,与水气相结于上焦B.误下邪陷,痰热阻于胸中 C.邪陷胸中,正气欲抗邪外出之势D.邪陷胸中,胸阳被遏,郁而不伸 9、麻黄汤证的病机是() A.风寒袭表,营卫失调,营阴外泄B.风寒袭表,卫气被遏,营阴郁滞C.风寒袭表,邪入经输,经气不利D.风寒袭表,卫气被遏,阳郁内热 10、小青龙汤用于() A.外感风寒,内有气滞 B.外感风寒,内停水饮 C.外感风寒内有里热 D.素有痰热又感风寒 11、哪项不是大青龙汤证的表现()

word域的应用和详解.docx

Word域的应用和详解 本人原创,转载请注明: https://www.360docs.net/doc/8b15712228.html,/100bd/blog/item/139a263997b166f9b311c7a2.html 本文主要内容:域基础通用域开关表格操作符和函数编号域 ■第一章域基础 一、域的作用 微软的文字处理软件Microsoft Word系列,其方便和自动化程度是其他任何文字处理软件所望尘莫及的。究其原因,其一,微软有强大的软件开发技术人员队伍。其二,Word与其本公司的操作系统 Windows的密切结合。微软至今也没有公布Windows 操作系统和Word 文字处理软件的源代码,就是为了保住自己的垄断地位。其三,在 Word 中引入了域和宏,将某些特殊的处理方法用函数或编程的的形式交给用户,大大提高了文字处理的灵活性、适应性和自动化程度。 由于域和宏的引入,Word 文档易受病毒的攻击。此外,要灵活使用域和宏,要求用户学习一定的编程基础知识。一提到编程,有的人就感到头痛。其实,Word 中的域和宏所包含的知识是非常基础的,也是比较容易学会的。 域相当于文档中可能发生变化的数据或邮件合并文档中套用信函、标签的占位符。 通过域,可以调用宏命令;也可以通过宏的语句在文档中插入域。 现在我们通过举例来简单了解一下Word 中的域能干些什么: 1. 给段落自动编号,如:1. 2. 3. ,一、二、三、,1.1.1,1.1.2,等等。 2. 插入用常规方法无法实现的字符,如: 3. 自动生存索引和目录。 4. 表格和数学公式的计算。 5. 插入超级链接,可以从文档的此处跳转至其他位置,或打开其他文件。 6. 生成同本书形式相同的页眉或页脚。 Word 中共有 70 个域,每个域都有各自不同的功能。 二、在文档中插入域 最常用的域有 Page 域(在添加页码时插入)和 Date 域(在单击“插入”菜单中的“日期和时间”命令并且选中“自动更新”复选框时插入)。 当使用“插入”菜单中的“索引和目录”命令创建索引及目录时,将自动插入域。也可以使用域自动插入作者或文件名等文档信息、执行计算、链接或交叉引用其他文档或项目、执行其他的指定任务,等等。 域代码位于花括号({})中。要显示域代码的结果(如计算的结果)并隐

伤寒论398条

辨太阳病脉证并治 1太阳之为病,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 2太阳病,发热、汗出、恶风、脉缓者,名为中风。 3太阳病,或已发热,或未发热,必恶寒、体痛、呕逆、脉阴阳俱紧者,名为伤寒。 4伤寒一日,太阳受之,脉若静者,为不传;颇欲吐,若躁烦,脉数急者,为传也。 5伤寒二三日,阳明、少阳证不见者,为不传也。 6太阳病,发热而渴,不恶寒者,为温病。若发汗已,身灼热者,名风温。风温为病,脉阴阳俱浮、自汗出、身重、多眠睡、鼻息必鼾、语言难出;若被下者,小便不利、直视失溲;若被火者,微发黄色,剧则如惊痫,时瘈疭;若火熏之,一逆尚引日,再逆促命期。 7病有发热恶寒者,发于阳也;无热恶寒者,发于阴也。发于阳,七日愈;发于阴,六日愈。以阳数七、阴数六故也。 8太阳病,头痛至七日以上自愈者,以行其经尽故也。若欲作再经者,针足阳明,使经不传则愈。 9太阳病欲解时,从巳至未上。 10风家表解,而不了了者,十二日愈。 11病人身大热,反欲得衣者,热在皮肤,寒在骨髓也;身大寒,不欲近衣者,寒在皮肤,热在骨髓也。 12太阳中风,阳浮而阴弱。阳浮者,热自发;阴弱者,汗自出。啬啬恶寒,淅淅恶风,翕翕发热,鼻呜干呕者,桂枝汤主之。 13太阳病,头痛、发热、汗出、恶风,桂枝汤主之。 14太阳病,项背强几几,反汗出恶风者,桂枝加葛根汤主之。 15太阳病,下之后,其气上冲者,可与桂枝汤,方用前法;若不上冲者,不得与之。 16太阳病三日,已发汗,若吐、若下、若温针,仍不解者,此为坏病,桂枝不中与之也。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桂枝本为解肌,若其人脉浮紧、发热、汗不出者,不可与之也。常须识此,勿令误也。 17若酒客病,不可与桂枝汤,得之则呕,以酒客不喜甘故也。 18喘家,作桂枝汤,加厚朴、杏子佳。 19凡服桂枝汤吐者,其后必吐脓血也。 20太阳病,发汗,遂漏不止,其人恶风,小便难,四肢微急,难以屈伸者,桂枝加附子汤主之。 21太阳病,下之后,脉促、胸满者,桂枝去芍药汤主之。 22若微恶寒者,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主之。 23太阳病,得之八九日,如疟状,发热恶寒,热多寒少,其人不呕,清便欲自可,一日二三度发。脉微缓者,为欲愈也;脉微而恶寒者,此阴阳俱虚,不可更发汗、更下、更吐也;面色反有热色者,未欲解也,以其不能得小汗出,身必痒,宜桂枝麻黄各半汤。 24太阳病,初服桂枝汤,反烦,不解者,先刺风他、风府,却与桂枝汤则愈。 25服桂枝汤,大汗出,脉洪大者,与桂枝汤,如前法。若形似疟,一日再发者,汗出必解,宜桂枝二麻黄一汤。 26服桂枝汤,大汗出后,大烦渴不解,脉洪大者,白虎加人参汤主之。 27太阳病,发热恶寒,热多寒少,脉微弱者,此无阳也。不可发汗,宜桂枝二越婢一汤。28服桂枝汤,或下之,仍头项强痛、翕翕发热、无汗、心下满微痛、小便不利者,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朮汤主之。 29伤寒脉浮、自汗出、小便数、心烦、微恶寒、脚挛急,反与桂枝,欲攻其表,此误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