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上第四章 活动课 气候与我们的生产生活
七年级上册第四章活动课-气候与我们的生产生活

2.气候的异常变化(气象灾害)对人类活动影响 巨大,如交通受阻、财产损失、生活不便等等, 你知道我们利川有哪些气象灾害吗?如果你是 当地的父母官,你说该怎么办?
利川的气象灾害:寒潮、干旱、暴雨、霜冻、 冰雹等。
加强对气候的监测,做好防御措施,以减少 气象灾害带来的损失。
一句话陈述
结合本节课的学习你认为我们 人类活动应该与气候保持一种怎样 的关系?
这节课我能做到:
1.能举出日常生活中的实例,说明气候差异造 成的生产生活差异。 2.能举例说明家乡的主要气象灾害及防灾、减 灾措施。 3.了解人类与气候的相互关系,初步形成人地 协调与可持续发展观念。
重点: 气候与人类活动之间的关系 难点: 树立正确的人地关系观
气候的两个重要因素: 气温和降水
气候对日常生活的影响
牛刀小试
1、傣家竹楼形成“高脚”建筑风格主要为了
( B)
A 防蚊虫叮咬
B通风防潮 C 防洪水 D防泥石流
2、《晏子使楚》中有这样一句话:“橘生淮南则为橘,橘生淮
北则为枳。”这句话说明( B )
A.土壤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B.气候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业生产的影响
3、下面有关全球性大气环境问题的说法正确的是
再见!
我国云南 我国北京 因纽特人 我国陕北
四合院(墙厚,窗小,双层玻璃) 傣族的竹楼(屋顶坡度大,窗大两层) 冰屋(无窗,兽皮门帘) 窑洞(处在直立的黄土内,冬暖夏凉)
2.请你了解傣族的竹楼建筑的气候背景:
傣族的竹楼主要位于云南南部潮湿多雨的热带地 区,为便于通风防潮,形成了“高脚”的建筑风 格。
气候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结合课本P83—84图文内容)完成
〖饮食习惯〗 〖日常着装〗 〖居民建筑〗
活动课气候与我们的生产生活教案

活动课气候与我们的生产生活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气候对生产的影响,认识到气候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
2. 培养学生运用地理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提高学生对生态环境保护的认识,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二、教学内容1. 气候对农业生产的影响2. 气候对人类生活的影响3. 气候变化与环境保护三、教学方法1. 采用案例分析法,以具体实例引导学生了解气候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2. 运用讨论法,让学生积极参与,探讨气候变化对环境和经济发展的影响。
3. 采用小组合作法,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共同分析气候与生产生活之间的关系。
四、教学准备1. 收集相关气候与生产生活方面的案例资料。
2. 准备投影仪、电脑等教学设备。
3. 划分学生为小组,每组选定一个研究主题。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1 教师播放PPT,展示气候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案例。
1.2 引导学生思考:气候是如何影响农业生产的?2. 案例分析2.1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案例,总结气候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2.2 学生分享各自收集的案例,共同探讨气候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3. 小组讨论3.1 教师布置小组研究主题,要求学生结合案例,分析气候变化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3.2 学生分组讨论,形成研究报告。
4. 成果展示4.1 各小组代表汇报研究报告,分享气候变化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4.2 教师点评各小组报告,引导学生总结气候变化对环境保护的意义。
5. 课堂小结5.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气候与生产生活之间的关系。
5.2 学生分享学习心得,提出自己在生活中如何应对气候变化。
6. 课后作业6.2 调查身边的生态环境问题,提出改进措施。
六、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了解当地气候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2. 邀请气象专家进行讲座,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气候变化规律及应对措施。
七、教学评价1. 学生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讨论、汇报等情况,评价学生的参与程度。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4章活动课气候与我们的生产生活活动探究:影响气候的因素素材商务星球版

活动探究:影响气候的因素投影展示漫画欣赏:“地球出汗了"。
地球为什么出汗了?让学生阅读课本。
然后组织学生分成学习小组讨论:地球为什么出汗了?面对全球变暖的趋势,人类应该怎么做,我们应该怎么做.让学生自由发挥,不要作过多要求。
教师要引导学生认识到: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所以,人类应该理性地控制对气候有负面影响的活动。
[课堂小结]今天这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气候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通过这些实例的分析,要体会、感悟“气候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特别是气候变暖已成为人类普遍关心的环境问题,要保护好大气环境,这需要全人类的共同努力,作为新世纪未来的青年,同学们也要积极投入行动行列。
●活动与探究阅读下列材料,结合课堂的讨论,以及通过调查、查找资料,自拟题目,写一篇地理小论文。
一星期后,组织一次论文交谈评比活动。
材料1 据在南极考察的美国科学家考证,阿德利亚企鹅通常喜欢在海面浮动冰山的顶部成群生活。
据统计,南极的平均气温近50年来升高了2。
5度,导致浮动冰山顶部的大量积雪融化,淹没了企鹅赖以产卵和孵化幼仔的地方,致使企鹅数量剧减。
南极地区阿德利亚企鹅数目已从1975年的1。
5万对,减少到目前的9000对左右.材料2尊敬的读者:本文由我和我的同事在百忙中收集整编出来,本文稿在发布之前我们对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不尽如人意之处,如有疏漏之处请指正,希望本文能为您解开疑惑,引发思考。
文中部分文字受到网友的关怀和支持,在此表示感谢!在往后的日子希望与大家共同进步,成长。
This article is collected and compiled by my colleagues and I in our busy schedule. We proofread the content carefully before the release of this article, but it is inevitable that there will be some unsatisfactory points. If there are omissions, please correct them. I hope this article can solve your doubts and arouse your thinking. Part of the text by the user's care and support, thank you here! I hope to make progress and grow with you in the future.。
活动课气候与我们的生产生活教案

活动课气候与我们的生产生活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气候对生产的影响,知道气候变化对农业、渔业等产业的影响。
2. 让学生了解气候对生活的影响,知道气候变化对人们日常生活、健康的影响。
3. 培养学生关注气候变化,提高环保意识。
二、教学内容1. 气候与农业:气候对作物生长的影响,气候灾害对农业的影响。
2. 气候与渔业:气候对渔业生产的影响,气候变化对渔业资源的影响。
3. 气候与日常生活:气候变化对人们生活的影响,如服饰、居住环境等。
4. 气候与健康:气候变化对人们健康的影响,如疾病传播、养生等。
5. 气候变化与环保:气候变化对环境的影响,如何减少碳排放,保护地球。
三、教学方法1. 采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实际案例了解气候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2. 采用小组讨论法,让学生分组讨论气候变化对不同产业、生活方面的影响,并提出解决方案。
3. 采用情景模拟法,让学生模拟在不同气候变化条件下,如何调整生产、生活策略。
四、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展示气候变化对农业、渔业、日常生活、健康等方面的图片,引发学生对气候问题的关注。
2. 讲解:分别讲解气候与农业、渔业、日常生活、健康的关系,让学生了解气候变化对各个方面的影响。
3. 案例分析:分析实际案例,让学生深入了解气候灾害对农业、渔业等产业的影响。
4.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气候变化对不同产业、生活方面的影响,并提出解决方案。
5. 情景模拟:让学生模拟在不同气候变化条件下,如何调整生产、生活策略。
6. 总结:总结气候变化对生产、生活的影响,强调环保意识。
五、教学评价1. 学生能列举出气候变化对农业、渔业、日常生活、健康等方面的影响。
2. 学生能分析实际案例,了解气候灾害对产业的影响。
3. 学生能提出针对气候变化的解决方案,具备一定的环保意识。
4. 学生能在模拟情境中,调整生产、生活策略,适应气候变化。
六、教学活动及时间分配1. 导入及讲解(10分钟):通过图片和简短讲解引入气候对生产生活的影响主题。
七年级地理上册 第四章 活动课 气候与我们的生产生活教案1 (新版)商务星球版

第四章气候与我们的生产生活【课型】活动课【课标要求】●举例说明气候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教学目标】1.通过实例,认识气候对人们日常生活的影响。
2.通过实例,认识气候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3.通过实例,认识气候对交通运输的影响。
4.举例说明家乡的主要气象灾害及防灾、减灾措施。
5.了解人类与气候的相互关系,初步形成人地协调与可持续发展观念。
【教学方法】注重引导小组:合作学习、讨论交流、成果展示。
【教具】相关地图及相关资料、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合作探究1、,你还知道哪些服饰?并说说与当地气候的关系。
小组合作,各抒己见,记录汇总,代表回答:(1)我国西双版纳的傣族服饰面料很薄,是为适应当地气候的炎热。
(2)生活在西亚的阿拉伯人,喜欢穿白色服装、头带包巾及面纱,是为了遮阳防晒、抵御风沙。
……合作探究2:(展示教材“麻辣小龙虾”、“火锅”图片)四川、湖南、贵州等小组讨论、归纳,代表回答:夏季炎热喜凉菜、冷饮、西瓜、合作探究3:气候对民居建筑有很大的影响,如朝向、间距、采光等。
P84页材料,说出欧洲民居墙壁厚度的变化与气候的关系。
小组讨论、归纳,代表回答:)从伦敦到莫斯科1月平均高脚屋 雪屋 四合院 窑水果 蔬菜 火锅 雪糕【当堂达标】1.气候对人类活动的影响表现在( )①生活方面②农业生产方面③水利建设方面④城市建设方面⑤海陆空交通方面A.①② B.②③④ C.③④⑤ D.①②③④⑤2.气候影响人类的生产活动,其中影响最显著的是( )A.农业生产 B.工业生产 C.交通运输业 D.旅游业3. 华北平原的粮食作物以小麦为主,长江中下游平原以水稻为主,其主要原因是 ( ) A.北方人喜欢吃面食,南方人喜欢吃大米B.水稻对气温和水分的要求比小麦高,小麦对气温和水分的要求比水稻低C.长江中下游平原土壤比华北平原肥沃D.长江中下游平原农业技术水平高,利于水稻生产4.近几年,沙尘暴出现的次数越来越多,表明我国北方地区 ( )A.荒漠化问题严重 B.降水逐年减少C .植树种草没起作用D .生态环境逐渐变好 5.竹楼式的民居反映的自然环境是 ( )A .炎热多雨B .干燥少雨C .四季分明D .寒冷潮湿 6.下列活动,对大气环境质量有良好影响的是 ( )A .城市汽车增多B .农村燃烧秸秆C .绿化环境D .烧煤取暖 7.下列气候灾害容易出现在长江中下游的是 ( ) A .雪灾 B .洪涝 C .沙尘暴 D .台风8.假如韩国某经贸代表团于今年7月份赴东南亚采购货物,并观光考察。
气候与我们的生产生活示范教案

《气候与我们的生产生活》教学方案教学目标1.举例说明,不同地区的气候差异造成的生产和生活差异。
2.举例说明,同一地区的不同季节,气候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3.举例说明家乡主要气象灾害及防灾、减灾措施。
4.了解人类与气候的相互关系,初步形成人地协调与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重点难点重点:1. 气候对日常生活的影响。
2.气候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3. 气候对交通运输的影响。
难点:1. 气象灾害及防灾、减灾措施。
2. 科学的的人地观、环境观的树立。
教学过程【课程引入】课件展示图片:“吃货眼里的中国”师:中国地大物博,不同地区的饮食有很大的差异,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是什么呢?生:(可能的答案)受气候差异的影响。
可见气候对我们的生产生活影响很大。
(板书)第四章天气与气候活动课气候与我们的生产生活一、气候与日常生活1. 饮食人们常说的中国的“八大菜系”有:川、粤、苏、闽、浙、湘、徽、鲁菜系。
一个菜系的形成除了和其悠久历史和独到烹饪特色分不开外,还受其所处地区的自然地理环境、气候条件、资源特产等影响。
从气候条件来看,中国北方寒冷,菜肴以浓厚、咸味为主;中国华东地区气候温和,菜肴以甜味和咸味为主;西南地区多雨潮湿,菜肴多用麻辣浓味。
师:我们以中国的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及青藏地区为例,结合当地气候来看看饮食与农业之间的关系。
合作学习:饮食与气候关系1.为什么四川、湖南、重庆、贵州等地居民有喜食辣椒的习惯?生:(可能的答案)在我国四川、湖南、贵州等西南地区,一年四季特别是冬季阴冷潮湿,少见阳光,辣椒有祛风去湿、发汗驱寒之效,因此当地居民都喜欢吃辣椒,民间素有“湖南人不怕辣,贵州人辣不怕,四川人怕不辣”之说。
2.我们的家乡有哪些饮食习惯与当地的气候有关系?生:(可能的答案)我们的家乡安徽冬季较冷,我们的饮食以咸味为主。
2.日常着装我们一年四季衣服的变换是我们适应气温的变化。
展示:傣族服饰、藏族服饰、因纽特人服饰,探究气候对人们着装的影响。
地理活动课—气候与我们的生产生活课件

地理活动课—气候与我们的生产生活课件xx年xx月xx日CATALOGUE 目录•气候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我国的气候类型及特点•如何应对气候变化对我们的生产生活的影响01气候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1 2 3气候条件对农作物的种类和分布有着重要影响,不同地区的气候条件适宜不同的农作物生长。
作物种类与分布气候变化对农作物产量产生影响,如干旱、洪涝、极端温度等都可能影响农作物的生长和产量。
作物产量与气候变化气候对农业种植制度也有影响,不同地区的气候条件适宜不同的种植制度,如一年几熟、间作或轮作等。
农业种植制度与气候03工业生产与气候保护气候变化对工业生产产生影响,如环境污染、能源消耗等,因此需要采取措施来保护环境,减少对气候的影响。
01能源消耗与气候气候对能源消耗有着直接的影响,不同地区的气候条件决定了能源消耗的类型和量。
02工业布局与气候气候条件对工业布局也有一定的影响,一些工业需要布局在特定的气候条件下,如精密制造、化工等。
气候条件是旅游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同地区的气候条件形成了不同的旅游资源。
旅游资源与气候气候对旅游活动也有影响,如旅游季节、旅游项目等都与气候有关。
旅游活动与气候气候变化对旅游安全也有影响,如极端天气、自然灾害等都可能对旅游安全造成威胁。
旅游安全与气候气候对旅游业的影响02我国的气候类型及特点我国的气候类型我国大部分地区属于季风气候,冬季盛行西北风,夏季盛行东南风,四季分明。
季风气候高山气候海洋性气候内陆性气候青藏高原海拔高,面积大,形成独特的高山气候,具有气温低、日较差大、降水少等特点。
东部沿海地区受海洋影响较大,气候温和湿润,雨热同期。
西北内陆地区深居内陆,降水较少,气候干燥。
我国的气候特点我国南北跨纬度近50度,气候差异显著。
纬度跨度大我国地形复杂多样,对气候产生重要影响。
地形复杂我国受季风影响大,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都较大。
季风气候显著我国处于东亚季风区,灾害性天气如台风、暴雨、干旱、寒潮等时有发生。
七上活动课候与我们的生产生活

【课题】七上第四章气候与我们的生产生活【课型】活动课【课标要求】●举例说明气候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教学目标】1.举例说明不同地区的气候差异造成的生产和生活差异。
2.举例说明同一地区的不同季节,气候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3.举例说明家乡的主要气象灾害及防灾、减灾措施。
4.了解人类与气候的相互关系,初步形成人地协调与可持续发展观念。
【教学重点】气候对衣、食、住、行及农业生产的影响。
【教学难点】气象灾害及防灾减灾措施;科学的人地观、环境观的树立。
【教学模式】“合作探究、展示交流、精当点拨”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小组合作探究、教师精当点拨【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师:同学们都吃过哪些水果?它们的产地在哪里?生:七嘴八舌的议论开来;师:香蕉、菠萝、哈密瓜、桔子等果树能不能种植在我们这里?生:有的说“不能种植在我们这里”;有的说“能种植在我们这里”。
师:同学们想不想知道谁说的对呢?生:想。
师:让我们共同走进气候与我们的生产生活【板书1】活动课:气候与我们的生产生活手,易于激发学生的学习探究的兴趣;并且产生不同的观点,更激发学生一探究竟的欲望。
定向示标明确任务【教师活动】【课件展示2】【学习目标】1.举例说明,不同地区的气候差异造成的生产和生活差异。
2.举例说明,同一地区的不同季节,气候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3.举例说明家乡的主要气象灾害及防灾、减灾措施。
4.了解人类与气候的相互关系,初步形成人地协调与可持续发展观念。
生:朗读教师出示的教学目标。
使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学习任务和要求。
过渡老师组织各小组代表(或组长)抽签决定展示探究成果的“出场”顺序,以其中一班顺序为例:饮食组——民居组——身心健康组——农业生产组——服饰组——交通组(四个小组先选择,每组的必做任务完成后再选择其他的任务进行学习,可以多再做额外的奖励)个别小组能够积极的展示,但是有的班级和小组比较害羞。
展示成果【教师活动】老师是学生中的一员,走到学生们中间参与学生们的学习,有时是“听众”,有时是“看客”,有时是“评论员”,还有时是“刁难者”;浏览各小组展示的成果发现问题做到“胸有成竹”;聆听小组代表的交流,适时给予“精当点交流成果包括:内容的记忆的方式、问题的分析理解、补充说明、问题的深入、学交流评价拨”和充分的肯定与评价;调控课堂的进度与气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题】七上第四章活动课气候与我们的生产生活
【课型】新授课
【课标要求】
●运用日常生活中的实例,说出气候对生活和农业生产以及交通运输的影响。
●通过了解气候对生产、生活的影响,懂得人类必须尊重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道理。
【教学目标】
1.举例说明气候对日常生活衣、食、住、行和农业生产的影响。
2.通过讨论,了解如何避免和应对灾害性天气的侵袭以及青藏铁路建设过程中攻克冻土难题的“挑战极限,勇创一流”精神。
3.树立环境保护意识,树立正确的人地关系观,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
【教学模式】问题导学。
【教学方法】图示观察法、分析归纳法、小组讨论法。
【教具准备】课本插图、课件。
同学们,春节快到了,回家过年,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习俗,在春运40天左右的时间里,有30多亿人次的人口流动,占世界人口的1/2,相当于全国人民进行两次大迁移,2008年春运南方一场大雪造成了严重的灾害,现在我们一起来探讨气候与交通的密切关系。
青藏铁路昆仑山口的冻土热棒区说明:热棒:5米埋入地下,地面露出地面下端向地面上端传输,反向不能传热,独特的冷却地温的作用使热棒堪称“魔棒”。
藏羚羊
1.气候对人类活动的影响表现在( )
①生活方面 ②农业生产方面 ③水利建设方面 ④城市建设方面 ⑤海陆空交通方面 A .①② B .②③④ C .③④⑤ D .①②③④⑤ 2.气候影响人类的生产活动,其中影响最显著的是( )
A .农业生产
B .工业生产
C .交通运输业
D .旅游业
3. 华北平原的粮食作物以小麦为主,长江中下游平原以水稻为主,其主要原因是 ( ) A .北方人喜欢吃面食,南方人喜欢吃大米
B .水稻对气温和水分的要求比小麦高,小麦对气温和水分的要求比水稻低
C .长江中下游平原土壤比华北平原肥沃
D .长江中下游平原农业技术水平高,利于水稻生产
气候对 农业生产的影响
橘生淮北为橘,生于淮南为枳。
饮食、服装的差异
气候对 衣食住行 的影响
气候与我们生产生活
民居、交通运输差异
对文化习俗的影响
对人类身心健康的影响
农谚知多少
4.近几年,沙尘暴出现的次数越来越多,表明我国北方地区 ( ) A .荒漠化问题严重 B .降水逐年减少
C .植树种草没起作用
D .生态环境逐渐变好 5.竹楼式的民居反映的自然环境是 ( )
A .炎热多雨
B .干燥少雨
C .四季分明
D .寒冷潮湿 6.下列活动,对大气环境质量有良好影响的是 ( )
A .城市汽车增多
B .农村燃烧秸秆
C .绿化环境
D .烧煤取暖 7.下列气候灾害容易出现在长江中下游的是 ( ) A .雪灾 B .洪涝 C .沙尘暴 D .台风
8.假如韩国某经贸代表团于今年7月份赴东南亚采购货物,并观光考察。
该代表团的随行 物品中,最不需要的是 ( )
A .雨伞
B .御寒衣物
C .摄像机
D .地图
二.①将下列各地的民居与影响其特点的气候类型用线连起来。
②下面两张卡片上,都有描述降水状况的句子,
请你用实例或推测的方法,在横线上写出可能给人们生产和生活带来的影响。
既课堂气氛活跃,同时注重讨论如何应
对灾害性天气的侵袭,让学生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知识 。
教学不足之处:在课堂上,通过学生的课堂表现,发现学生的实际生活知识知之甚少,在举例方面,比较困难,要鼓励学生多搜集材料,学会从材料中分析解决问题。
努力方向:在教学过程中,更新教学理念,研究教学规律,成为有创新精神的研究型教师,每天帮助学生进步一点点。
A.因纽特人住的冰屋 a.热带雨林气候 D.我国南方人住的砖瓦斜顶屋 C.西亚人住的墙厚、窗小的房子
B.东南亚人住的高架屋 b.热带沙漠气候 c.寒带气候 d.亚热带季风气候 D.我国南方人住的砖瓦斜顶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