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高考政治《师说》系列一轮复习讲义 4.2.5把握思维的奥妙 新人教版

合集下载

高考政治一轮复习课件人教版必修4:第二单元 第五课《把握思维的奥妙》知能巩固提升

高考政治一轮复习课件人教版必修4:第二单元 第五课《把握思维的奥妙》知能巩固提升
[答案]A
4.材料一: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 不断提高,环保观念也逐渐深入人心。在2011 年,PM2.5 绝对 可以当选年度焦点关键词。作为一个大气检测领域的学术词汇,
PM2.5 一夜之间被人们所熟知,并成为人们街头巷尾讨论的热 点话题。这一切,需“归功于”PM2.5 经检测已成为哮喘、支 气管炎和心血管病等疾病的元凶。
欧美国家和WHO(世界卫生组织)在环境空气质量基准研 究中均把PM2.5作为标志性指标。②PM2.5环境质量基准是指 空气中PM2.5对特定对象不产生有害影响的最大浓度。我国 PM2.5环境质量基准研究目前正处于起步阶段。迄今为止, 还没有基于完整科学理论和足量实测数据支持的空气颗粒物 环境质量基准文件,缺乏PM2.5污染特征与健康危害关系的 科学数据,导致制定环境标准的科学依据不够充分,不能给 出PM2.5对生态系统和人群健康的风险量值。因此,当前我 国急需建立PM2.5环境质量基准体系。③
A.①②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解析]解答本题可采用排除法。③中的“决定”说法错误。 ④中的“正确反映”说法也错误。故选 A。
[答案]A
3.据环保专家介绍,PM2.5 来源多样,燃煤、驾驶机动车、 工业污染,包括机动车反复碾压道路遗撒扬尘、烧烤、吸烟、
燃放烟花等都会为增加 PM2.5 作“贡献”,一些排放出的气体 在空气中发生化学反应也会转化成 PM2.5。专家呼吁,PM2.5 并非不可控,实实在在地减排,从小事做起、人人参与减排行
7.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要反对两种错误倾向:既 要反对夸大意识能动作用的唯意志主义,又要反对片面强调客 观条件,安于现状、因循守旧、无所作为的思想。
开展 PM2.5 基准研究迫在眉睫 PM2.5 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 2.5 微米的颗粒物,也 称为可入肺颗粒物。PM2.5 富含大量的有毒、有害物质且在大 气中的停留时间长、输送距离远,因而对人体健康和大气环境 质量的影响更大。2012 年 2 月,国务院发布的新修订的《环境 空气质量标准》增加了 PM2.5 监测指标。①

高中政治新人教版必修 第二单元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第五课把握思维的奥妙意识的作用讲义

高中政治新人教版必修 第二单元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第五课把握思维的奥妙意识的作用讲义

学案2意识的作用走进生活目标导航10月7日,大西洋近来最强飓风“马修”登陆美国东岸,经济损失达数百亿美元。

在“马修”到来之前,美国气象部门进行了准确预警,并提前做出防范。

思考人类为什么能准确预测到飓风,并提前防范?提示人的意识具有目的性、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1.识记、理解意识活动的特点。

2.掌握意识的能动作用,理解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

3.识记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含义、原因和要求。

运用一切从实际出发的方法论分析、解决问题。

一、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1.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

2.意识活动具有自觉选择性和主动创造性。

(1)自觉选择性:意识对客观世界的反映是主动的、有选择的。

(2)主动创造性1意识不仅能反映事物的外部现象,而且能够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意识不仅能够“复制”当前的对象,而且能够追溯过去、推测未来,能够创造一个理想的或幻想的世界。

2意识活动的主动创造性,是人能够认识世界的重要条件。

世界上只有尚未认识之物,没有不可认识之物。

二、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1.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人们在意识的指导下能动地改造世界,即通过实践把观念的东西变成现实的东西,创造出没有人的参与永远也不可能出现的东西。

2.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1)意识活动依赖于人体的生理活动,又对生理活动有着能动的反作用。

(2)高昂的精神可以催人向上,使人奋进;萎靡的精神则会使人悲观、消沉,丧失斗志。

三、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1.含义:找出事物本身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规律性,作为我们行动的依据。

2.具体要求(1)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要求我们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不断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以求真务实的精神探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用科学的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

(2)要求我们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把高度的革命热情同严谨踏实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

(3)既要反对夸大意识能动作用的唯意志主义,又要反对片面强调客观条件,安于现状、因循守旧、无所作为的思想。

高考政治第一轮复习 第14单元 第34课 把握思维的奥妙

高考政治第一轮复习 第14单元 第34课 把握思维的奥妙

考点一 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 【核心突破】 1.物质决定意识 从意识的起源看,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从意
识的生理基础看,意识是人脑的机能;从意识的内容看,意识 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物质世界是先于人的意识而存在的, 物质是本原的,意识是派生的,物质决定意识。
2.意识具有能动作用 (1)意识能动性的特点。 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还具有自觉选择性和主动创造性。 世界上只有尚未认识之物,而没有不可认识之物。
二、意识的能动作用 1.意识能动性的特点 (1)意识活动具有_目__的__性___。 (2)意识活动具有_自__觉__选__择__性___主和动__创__造__性______。 2.意识能动性的表现 (1)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意识不仅能反映事物的外部现 象,而且能够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2)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 。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 _指__导__作__用___。 (3)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控和制__作__用______。
4.意识的反作用、意识的能动作用、主观能动性的区别
和联系
区别
意识的反作用
意识的能动作用 主观能动性
在实践活动中意识总是 指挥人们使用一种物质 内涵 的东西作用于另一种物 质的东西引起物质具体 形态的变化
人在认识世界和 改造世界过程 中,具有的积极 主动自觉的反映
又叫自觉能动 性,是人类特有 的能力和活动
训练2 (2013·山东文综)身体每况愈下的病人看着窗外的 一棵树,树叶在秋风中一片一片地掉落下来。她说:“当树叶 全部掉光时,我也就要死了。”一位老画家得知后,画了一片 青翠的树叶挂在树枝上。看着这片始终没有掉落的绿,病人竟 奇迹般地活了下来。故事蕴含的哲理是( )
A.精神的力量可以派生出物质的力量 B.意识对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控作用 C.实践活动可以割断不利于人的联系 D.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

高考政治 一轮复习 第五课 把握思维的奥妙 新人教必修4

高考政治 一轮复习 第五课 把握思维的奥妙 新人教必修4

核心考点2 意识的能动作用 (高考指数:★★★★)
一、意识能动性的特点 1.意识活动具有___目__的__性_____。 2.意识活动具有__自__觉__选__择__性__和_主__动__创__造__性___。 二、意识能动性的表现 1.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 世界上只有____尚__未______认识之物,而没有____不__可_____认 识之物。
核心考点3 ★★★★)
客观规律与意识的能动作用 (高考指数:
一、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 1.辩证统一关系:尊重客观规律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 发挥主观能动性是认识和利用规律的必要条件。
2.方法论要求 (1)办事情时必须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起 来,把高度的革命热情同严谨踏实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 (2)既要反对夸大意识能动作用的唯意志主义,又要反对片 面强调规律客观条件,安于现状、因循守旧、无所作为的 思想。
2.主动创造性 (1)它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意识不仅能反映事物的外部现 象,而且能够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第二,意识不仅能够 “复制”当前的对象,而且能够追溯过去、推测未来,能够 创造一个理想的或幻想的世界。 (2)意识活动的主动创造性,是人能够认识世界的重要条件。 通过意识这一“思维的眼睛”,人类可以揭示事物内部的本 质和规律,解开自然界之谜和社会历史之谜。
二、正确理解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 1.意识的形成,不仅离不开人脑,还必须有被反映的客观 存在。如果说人脑是生成意识的物质器官,那么,意识的 反映对象——客观存在就是意识反映的客观对象。离开了 客观存在,意识既不能产生,也不能发展。 2.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不管什么样的意识,都是 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都是客观存在通过生活和实践的 环节进入人脑,并在人脑中加工改造的结果。 3.意识对客观存在的反映有正确、错误之分。如实反映客 观存在的意识是正确意识,歪曲反映客观存在的意识是错 误意识。

高考政治一轮复习全程构想《把握思维的奥妙》

高考政治一轮复习全程构想《把握思维的奥妙》

2.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1)含义: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指的是我们做事情 要尊重物质运动的 □ 19 客观规律,从客观存在的事物出发,经过 调查研究,找出事物本身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 □ 20 规律性,作为 我们行动的依据。
(2)具体要求
发挥主 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不断□ 21解放思想与时俱
答案:意识是对物质的能动反映,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 用。抗战精神是激励中国人民坚持抗战、争取胜利的强大精神 动力。抗战精神极大地激发了中国人民战胜日本侵略者的斗 志,增强了战胜日本侵略者的信心;激励中国人民克服国力 弱、武器装备落后等困难,坚持持久抗战,最终赢得抗日战争 的胜利。
命题领悟,
主要以选择题形式考查意识的起源、生理基础、内容和形 式。结合诗词漫画、社会热点等材料,以选择题形式考查意识 能动性的特点和表现、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等,主观题常综 合考查意识的能动作用。
①从意识的主观形式上看,意识是由知识、情 感、意志等各种反映形式共同组成的完整体系 ②从意识的主观差别上看,对于同一对象或同 一客观过程,不同的人由于社会地位、知识水
平等的差异,会产生不同的反映 ③从意识的主观特征上看,意识作为客观存在 的主观映象,不仅是对客观对象的近似真实的 摹写,还可能是对现实的歪曲的、虚幻的反映
A.②③ B.①④ C.①③ D.②④
解析:“人的意识决定了”,夸大了意识的作用,故①排 除;意识是人能够认识世界的重要条件,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 指导作用,所以②③符合题意,正确;人的意识不同,结果就 会不同,仍就夸大了意识的作用,且材料也未体现“实践结果 的性质”,故排除④。故选A。
答案:A
3.(2013·新课标Ⅱ,23)2012年,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他说,自己的作品与家乡百姓的生活密不可分,艺术风格也深 受故乡的泥塑、剪纸、扑灰年画、茂腔等民间艺术的影响。莫 言独具特色的小说创作揭示的哲学道理有( )

高考政治一轮复习专题35把握思维的奥妙(讲)(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4

高考政治一轮复习专题35把握思维的奥妙(讲)(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4

专题35 把握思维的奥妙【考纲细化考题预测】——考纲解读细化面向高考【每课知识网络】【融汇贯通】掌握一个方法论:要全面掌握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把握两个方面:认识唯物论与认识论两个层面的知识体系。

明确三对关系:物质与具体的物质形态的关系、物质与运动的关系、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关系。

理解四个概念:物质、意识、规律和实践。

把握五个原理:即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意识的能动作用原理、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原理、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认识的反复性和无限性原理。

该讲主要以“意识”为主线,从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三个角度进行分析。

立足于“是什么”,分析了意识的起源、生理基础、内容和形式。

立足于“为什么”,分析了意识的能动作用,即能动地认识世界和能动地改造世界。

立足于“怎么样”,分析了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相结合、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直击真题剖析高考】——真题感受体会命题方向(2016年全国高考全国2卷22).在长征途中,毛泽东非常重视情报工作,及时掌握敌方的部署与动向,根据敌我双方力量的变化,寻找敌方薄弱环节,灵活调动军队,四渡赤水,终于摆脱了敌兵的围追堵截。

毛泽东用兵如神的奥秘在于①重视调查研究,依据不断变化的情况决定军事部署②把对战争规律的真理性认识作为军事行动的出发点③善于在瞬息万变的战场形势中掌握和利用战争规律④认识到红军将士的主观能动性在战争中起决定性作用A.①②B.①③C.②④D. ③④【答案】B考点:物质和意识、规律和主观能动性的关系(2016年全国高考全国2卷23).《韩非子·说林上》记载:一年春天,管仲跟随齐桓公去打仗,冬天返回时迷失了路。

管仲说:“老马之智可用也。

”于是,他们让老马在前面走,军队在后面跟着,果然顺利地找到了返回的路。

下列观点正确的是①老马的识图功能的客观实在性取决于人的发现②正确认识老马识途的功能是解决迷路问题的关键③用老马找到返回的路体现了人的意识活动的能动性④老马之“智”与人之“智”归根到底都源于实践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答案】C考点:物质和意识的关系,实践的含义(2016年全国高考全国3卷23).中国旧体诗多以中原及周边地区的生活为题材。

高三政治一轮复习第2单元第5课把握思维的奥妙课时作业新人教版必修4-经典通用宝藏文档

高三政治一轮复习第2单元第5课把握思维的奥妙课时作业新人教版必修4-经典通用宝藏文档

【走向高考】高三政治一轮复习第2单元第5课把握思想的奥妙课时作业新人教版必修4A组基础巩固1.网络上流行着这样的一句话:“铁杵能磨成针,但木杵只能磨成牙签,材料不对,再努力也没用。

”从中我们可以领悟到( )A.想成绩办事情要从理论出发B.规律是可以被认识和利用的C.事物之间的联系没法改变D.人们对事物的认识总是无量的[答案] A[解析] 作答时留意题中强调了铁杵能磨成针的前提是材料要对,材料不对,再努力也没用,这表现了我们想成绩,办事情要从理论出发,因而答案A正确;材料没有表现规律是可以被认识和利用的,因而B不符合题意;C表述有误,人们可以根据事物的固有的联系,建立新的具体的联系;人们对事物的认识是无量性与无量性的分歧,因而D表述有误。

2.一个有梦想的人,才会去寻求本人的梦想;一个有伟大梦想的人,才会去做伟大的事情。

“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

”从哲学角度看,这句广告语( ) A.认为世界是不可知的B.具有客观唯心主义的倾向C.有必然道理,强调了认识的能动作用D.有成绩,属于形而上学的观点[答案] C[解析] A否认思想与存在具有同一性;B不符合题意;D不符合题意,形而上学用孤立、静止、片面的观点看成绩;题干材料旨在强调了认识的能动作用,故选C。

3.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制造出电脑,在电脑的控制下,机器、导弹、宇宙飞船等能够自动控制,达到预定目的。

因而,有人认为,电脑是无认识的。

这一观点( ) A.夸大了认识对物资的反作用B.否认了认识是人脑独有的机能C.否认了认识对物资具有能动作用D.肯定了认识的内容来自于客观事物[答案] B[解析] 电脑是由人制造,并根据人设定的程序运转,并不具无认识,认识是人脑独有的机能,故选B。

A、C、D均与题意不符。

4.“在每个人的身上/阳光一样的明亮/在每个人的心中/暗影却有浅有深”。

这句诗包含的哲理是( )A.认识决定物资B.认识具有盲目选择性C.物资决定认识D.认识具有随意性[答案] B[解析] 在每个人的心中,暗影却有浅有深,阐明不同的人对同一事情反映不一样,这表现了认识具有盲目选择性,所以选择B。

新人教版高二政治必修4:第5课把握思维的奥妙—唯物论

新人教版高二政治必修4:第5课把握思维的奥妙—唯物论

第5课把握思维的奥妙—唯物论(共3个一级考点)►考点一物质决定意识1.意识的本质—物质决定意识(1)意识的起源—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①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一切物质都具有的反应特性是人类意识产生的物质基础,生物的反应形式是人类意识产生的前提。

②意识更重要的是社会发展的产物。

劳动和社会交往促进了意识的物质器官——人脑的生成,促进了意识的表达手段——语言的产生,提供和丰富了意识的内容。

(2)意识的生理基础——人脑意识是人脑的机能:人脑结构的复杂性和组织的严密性,决定了它具有产生意识的生理基础。

(3)意识的内容与形式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

意识的内容是客观的,但是表现形式是主观的。

【观点】物质独立于意识之外,但意识对物质具有相对独立性。

(注:两者不是相互依赖的关系)【小结】物质决定意识,要求我们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

【特别提示】在意识问题上要明确以下几个“并不意味着”:①意识依赖于物质,并不意味着意识是对物质的被动反映;②意识是人脑的机能,并不意味着有了人脑就一定有意识;③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并不意味着意识在任何情况下都能正确反映客观事物。

【高考点拨】①考查意识的本质:注意意识的生理基础是人脑,不可与大脑混淆,应明确大脑不能取代人脑成为意识活动的载体。

注意一些特殊的意识现象的实质,如梦境、文学作品、科学、感觉,常为高考关注。

►考点二意识的能动作用(1)能动地认识世界—意识能动性的特点①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

人们在反映客观世界的时候,总是抱有一定的目的和动机,比如预先制订蓝图、目标和计划。

②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

A.人的意识对客观世界的反映是主动的、有选择的,并不是客观世界有什么就反映什么。

B.人的意识不仅能反映事物的外部现象,而且能够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不仅能“复制”当前的对象,还能追朔过去、推测未来。

C.意识活动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是人能够认识世界的重要条件。

世界上只有尚未认识之物,而没有不可认识之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课把握思维的奥妙高考典题回顾例1 (2020·安徽卷)漫画《招聘》启示我们( )A.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B.要勇于挑战和敢于创新C.要抓住时机,促成飞跃D.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答案:D解析:本题为漫画题,考查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这一知识点,考查考生理解、分析问题的能力。

漫画题,读懂漫画寓意是解题关键,由“招聘”这一标题和漫画中文字与行为说明,做事情应从实际出发,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D正确,A、B、C不符合题意。

例2 (2020·北京卷)徐悲鸿偏爱画马,听马蹄得得、看马迎风奔驰,他觉得是一种精神享受,心仿佛在和马一同驰骋。

这表明,作为对世界的一种反映形式的艺术作品( )A.受到艺术家生活环境的深刻影响B.源自于艺术家的技艺和艺术天分C.离不开艺术家的生活感悟和情感D.取决于艺术家的执着努力和勤奋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物质和意识辩证关系这一知识点,考查考生分析材料、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由于徐悲鸿对马的偏爱和感悟,从而画出形象逼真的马,说明艺术品离不开艺术家对生活的感悟,C正确。

B说法错误,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对物质的反映,艺术作品也是对客观世界的反映。

A、D说法正确,但不符合题意。

例2 (2020·浙江卷)历史学家可以记录和重述已经发生的事情,也可以预测未来。

他们预测未来的客观基础有( )①未来尽管多变,但并非杂乱无章②过去发生过的事,未来必定也会发生③未来会发生的事,过去或现在必有端倪④距离过去或现在不远的事,变化一定不会太大A.①②B.③④C.①③ D.②④答案:C解析:本题为组合选择题,解答时紧扣“客观基础”关键信息,能够对未来作出预测,是根据事物发展的一定规律,①正确,②错误,未来发生之事,与过去现在有着内在联系,要坚持用联系观点看问题,③正确,④表述错误。

例4 (2020·江苏卷)右图漫画《你的心境》所体现的哲理是( )A.人们在意识指导下自发改造客观世界B.意识是脱离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C.意识在特定条件下决定和控制客观对象D.意识对于人体的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答案:D解析:本题为漫画型选择题,考查准确解读漫画信息的能力。

解答时注意结合漫画与漫画文字内容综合分析。

本题漫画“可以控制……你的心境”,体现了人的意识的能动作用,意识的能动作用具有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A项“自发”表述错误,B项“脱离客观存在”和C项“决定”等表述均错误,因此选D。

例5 (2020·广东卷)新中国成立60周年庆典,总结出“高举旗帜,爱党爱国,昂扬向上,开放自信,敬业奉献,开拓创新,团结奋进,继往开来”的精神财富,它将成为鼓舞全国人民奋斗的精神动力。

其中体现的哲理是( )A.社会意识不受社会存在的影响B.社会历史的总趋势是前进、上升的C.认识具有反复性D.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意识的反作用。

正确的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

精神财富成为精神动力,体现了意识的指导作用。

A错误,B、C不符合题意。

例6 (2020·重庆卷)2020年冰岛火山喷发引起了一系列连锁反应。

每一座火山都有自己的个性,对冰岛火山喷发,没有人知道它将喷出多少物质,以及这些物质将达到大气中的何种高度。

这强调了( )A.火山活动无法预测B.火山活动没有规律性C.火山活动规律具有普遍性D.每一座火山活动的规律都有特殊性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规律的特点,题中强调“每一座火山都有自己的个性”,突出了规律的特殊性。

A、B错误,C不体现。

思维互动启迪第一框意识的本质考点归纳考点一、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1.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一切物质都具有的反应特性是人类意识产生的物质基础,生物的反应形式(刺激感应、感觉和心理)是人类意识产生的生物学前提。

2.意识是人类社会长期发展的产物意识一开始就是劳动的产物,社会的产物。

劳动和社会的交往促进了意识的物质器官——人脑的生成,促进了意识的表达手段——语言的产生,提供和丰富了意识的内容。

考点二、意识是人脑的机能1.人脑是高度发达的物质系统,是意识活动的物质器官人脑结构的复杂性和组织的严密性,决定了它具有产生意识的生理基础。

现代脑科学研究成果证明,没有高度发达的神经生理系统——人脑,就不可能有人类意识的产生。

意识是人脑的机能。

2.意识活动是通过人脑对外界刺激的一系列反射活动实现的无条件反射是动物由遗传获得的本能。

条件反射有两种:一种是由于具体事物刺激而引起的反射,叫做第一信号系统,这是人和动物所共有的;一种是在语言刺激下产生的反射,叫做第二信号系统,这是人所特有的。

意识就是在第一和第二信号系统基础上产生的反映。

考点三、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1.要形成意识,不仅需要人脑,还必须有被反映的客观存在。

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

离开了客观存在,意识既不能产生,也不能发展。

2.不管是正确的意识还是错误的意识,都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都是客观存在通过生活和实践的环节进入人脑并在人脑中加工改造的结果。

3.从意识的起源看,它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从意识的生理基础看,它是高度发达的物质系统——人脑的机能;从意识的内容看,它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

因此,物质世界是先于人的意识而存在的,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物质决定意识。

4.意识的内容是客观的,形式是主观的重点分析正确理解“意识的本质”(1)从起源上看,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①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一切物质都具有的反应特性是人类意识产生的物质基础。

这里的一切物质既包括生命物质,也包括非生命物质。

不存在没有反应特性的物质,这些反应特性的存在,为人类意识的产生提供了一种可能。

生物的反应形式,包括刺激感应、感觉和心理,是人类意识产生的生物学前提。

人的意识是从动物的心理发展而来的。

②意识是社会发展的产物。

随着自然界的发展,产生了人类,出现了人类社会。

人和动物不同,动物虽然有一定的心理,但它不会自发地产生意识。

人则不同,人会劳动,会思维,会语言,会制造和使用工具,意识是人类特有的现象。

(2)从生理基础看,意识是人脑的机能。

①人脑是高度发达的物质系统,是意识活动的物质器官。

人脑结构的复杂性和组织的严密性,决定了它是产生意识的“加工厂”。

这里说的人脑,是正常的人脑,而不是损伤、病变的人脑。

②意识活动是通过人脑对外界刺激的一系列反射活动实现的。

人脑具有和动物大脑不同的地方,人脑有第二信号系统,而动物则没有,因此,人脑对外界的刺激就有一种精神性的反应。

(3)从内容上看,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

①意识的内容来自客观存在。

有了人脑,并不会自行产生意识,还必须有客观存在,即“原材料”,否则,“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②意识可能是正确的,也可能是错误的,但都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都是客观存在通过生活和实践的环节进入人脑,并在人脑中加工改造的结果。

③意识的内容是客观的,形式是主观的。

从意识的主观形式上看,意识是由各种反映形式共同组成的完整体系。

不管是对现象还是本质的反映,现象和本质都是客观的;从意识的主观差别看,对于同一对象或同一客观过程,不同的人由于社会地位、知识水平的差异等,都会产生不同的反映,这说明了意识的主观性,但是个体意识的这种差异性是由先天的生理条件和后天的社会实践决定的,因此,意识虽有差异性,但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是客观的;从意识的主观特征看,意识作为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不仅是对客观对象的近似真实的摹写,还可能是对现实的歪曲、虚幻的反映。

思维辨析关于“意识”问题的几个认识误区(1)意识是人脑的机能,有了人脑就能产生意识。

人脑是意识产生的生理基础,意识是人脑特有的机能,离开了人脑这一高度发达、高度完善的物质,意识就不会产生,但是有了人脑,意识也不会自行产生。

意识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人只有生活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客观存在才能通过人的实践活动作用于人脑,人脑才能形成对客观存在的反映,即形成意识(类似误区:意识是大脑的机能,电脑可以代替人脑进行思维等)。

(2)意识直接作用于客观事物。

意识并不能直接引起物质具体形态的变化,它是借助于实践这一中间环节,并以此为媒介促使客观事物的变化。

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是指人们在意识的指导下能动地改造世界,即通过实践把意识中的东西变成现实的东西,创造出没有人的参与永远也不可能出现的东西。

从这个意义上可以说“人的意识不仅反映客观世界,而且创造世界”。

(3)意识对客观事物具有促进作用。

意识对客观事物的能动作用取决于意识的性质。

不同性质的意识对客观事物具有不同的能动作用。

正确反映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发展起积极、促进作用。

歪曲反映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发展起消极、阻碍作用。

(4)意识具有独立性。

马克思主义哲学告诉我们,意识是物质世界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这是人脑特有的机能。

这表明意识具有依赖性,依赖于物质的产生和发展。

但在物质决定意识的前提下,意识又具有相对独立性,具体表现在:意识发展变化与客观存在发展变化的不同步性,意识发展的历史继承性,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等。

(5)人们的意识都是一样的。

人们的意识具有一致性,比如:意识都是人的意识;意识的来源都是客观存在;不论何种意识都是对客观事物的反映;意识的内容具有社会性。

然而,我们不能因人们意识的共性去否认人们意识的差别性。

不同的人,面对同一个客观事物进行思考,由于主客观条件的制约,会出现正确与错误的差别;即使是同一个人,面对同一个客观事物进行思考,由于受社会环境和自己实践水平的制约,在广度和深度上也不同。

(6)错误的意识不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

从意识的本质看,意识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

意识有正确与错误之分,人们意识中的那些错误的思想、片面的认识,也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

只是这种反映是歪曲的,有时甚至是虚幻的。

正确意识与错误意识的区别不在于是否对客观事物作出了反映,而在于对客观事物作出了不同性质的反映。

(7)意识的内容和形式都是主观的。

意识的内容是客观的,但意识并非客观世界本身,而是经过主观能动加工过的关于客观世界的形象、本质和关系等等,即对客观世界的反映。

客观世界反映到人脑中,必然要进行加工改造,以主观的形式而存在,因而意识是主观的。

意识对物质的反映不是消极被动的,而是客观对象在人们头脑中的主观映象。

这种由客观转化为主观的过程,是一种积极的、能动的、创造的过程。

总之,意识的内容来源于客观存在,是客观的。

但它的形式是主观的。

在意识中体现了主观形式和客观内容的统一。

易错明辨1.意识是大脑特有的机能。

(×)[明辨] 意识是人脑特有的机能。

2.意识是人脑特有的机能,有了人脑就能产生意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