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五四制七年级数学下册全套教案

人教版五四制七年级数学下册全套教案
人教版五四制七年级数学下册全套教案

二元一次方程组

【教学目标】

1.亲历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探索过程,体验分析归纳得出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探究、交流能力。

2.掌握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

3.熟练运用二元一次方程的解法、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

【教学重难点】

重点:掌握了解什么是二元一次方程、二元一次方程组。 难点:熟练运用二元一次方程的解法、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

【教学过程】

一、直接引入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这节课的主要内容有二元一次方程、二元一次方程组、二元一次方程的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并且我们要掌握这些知识的具体应用,能熟练解决相关问题。 二、讲授新课

(1)教师引导学生在预习的基础上了解二元一次方程内容,形成初步感知。 (2)首先,我们先来学习二元一次方程的解,它的具体内容是:

使二元一次方程两边得值相等的两个未知数的值,叫做二元一次方程的解。 它是如何在题目中应用的呢?我们通过一道例题来具体说明。 解二元一次方程 10x y += ① 216x y += ②

满足方程①,且符合问题的实际意义的x y ,的值有下表的值。

由上表可知,以上x y ,的值可使方程10x y +=两边的值相等,它们都是方

程10x y +=的解。如果不考虑与实际问题的联系,那么

1110.59.5x y x y =-===,,,;……也都是这个方程的解。

一般地,使二元一次方程两边的值相等的两个未知数的值,叫做二元一次方程的解。

根据例题的解题方法,让学生自己动手练习。

练习:填表,使上下每个对x y ,的值是方程25x y -+=的解。

由例1的计算方法可得答案:1.5,2.5,2.7,3.5,2,1,5-,3 (3)接着,我们再来看下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的内容,它的具体内容是: 由例1我们可以发现,64x y ==,既满足方程①,又满足方程②。也就是说,64x y ==,是方程①,方程②的公共解。我们把64x y ==,叫做二元一次

方程组10216x y x y +=??+=?,的解。这个解通常记作64.x y =??=?

由上表可知12x y ==,同时满足方程②的解,故13x y =??=?是方程组的解。 根据例题的解题方法,让学生自己动手练习。

练习:解方程组235347.

x y x y -=-??-+=?,

解:列出满足方程①的x y ,的值如下:

三、课堂总结

1.这节课我们主要讲了:

(1)方程含有两个未知数,并且含有未知数的项的次数都是1,像这样的方程叫做二元一次方程。

(2)方程组中有两个未知数,每个方程中含未知数的项的次数都是1,并且员工有两个方程,像这样的方程组叫做二元一次方程组。

(3)使二元一次方程两边的值相等的两个未知数的值,叫做二元一次方程的解。

(4)二元一次方程组的两个方程的公共解,叫做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 2.二元一次方程组在解题中的具体应用。 四、习题检测

1.填表,使上下每个对x y ,的值是方程35x y +=的解。

2.选择题。

方程组34117911.x y x y +=??-+=?,

的解是( )

A .20.25x y =??=-?

B . 5.54x y =-??=?

C .10.5x y =??=?

D.

1

0.5 x

y

=-

?

?

=-?

3.把一根长7m的钢管截成2m长和1m长两种规格的钢管,怎样截不造成浪费?你有几种不同的截法?

消元——解二元一次方程组

【教学目标】

1.亲历消元思想的探索过程,体验分析归纳得出代入消元法,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探究、交流能力。

2.掌握二元一次方程组解法。

3.熟练运用代入消元法,加减消元法。

【教学重难点】

重点:掌握用代入消元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 难点:会运用加减消元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

【教学过程】

一、直接引入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这节课的主要内容有消元思想,代入消元法,加减消元法,并且我们要掌握这些知识的具体应用,能熟练解决相关问题。 二、讲授新课

(1)教师引导学生在预习的基础上了解消元思想内容,形成初步感知。 (2)首先,我们先来学习代入消元法,它的具体内容是:

把二元一次方程组中一个方程的一个未知数用含另外一个未知数的式子表示出来,再代入另一个方程的,实现消元,进而求得这个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这种方法叫做代入消元法,简称代入法。

它是如何在题目中应用的呢?我们通过一道例题来具体说明。

例1.用代入法解方程组33814x y x y -=??

-=?①②

解:由①,得3x y =+ ③ 把③代入②得3(y 3)8y 14+-= 解这个方程得:1y =- 把1y =-代入③,得2x =

所以这个方程组的解是2

1x y =??=-?

根据例题的解题方法,让学生自己动手练习。

练习:根据市场调查,某种消毒液的大瓶装(500g )和小瓶装(250g )两种产品的销售数量(按瓶计算)比为2:5。某厂每天生产这种消毒液22.5t ,这些消毒液应该分装大、小瓶两种产品各多少瓶?

解:设这些消毒液应该分装x 大屏、y 小瓶。

根据大、小瓶数的比,以及消毒液分装量与总生产量的数量关系,得

5250025022500000x y

x y =??

+=?①②

由①得5

2

y x =

③ 把③代入②,得

5

500250225000002x x +?=

解这个方程得:20000x = 把20000x =代入③得50000y =

所以这个方程组的解是20000

50000x y =??=?

答:这些消毒液应该分装20000大瓶和50000小瓶。

(3)接着,我们再来看下加减消元法内容,它的具体内容是:当二元一次方程组的两个方程中同一未知数的系数互为相反数或相等时,把这两个方程的两边分别相加或相减,就能消去这个未知数,得到一个一元一次方程。这种方法叫做加减消元法,简称加减法。

它是如何在题目中应用的呢?我们也通过一道例题来具体说明。 例:用加减法解方程组

3416

5633

x y x y +=??

-=?①②

解:①3?,得91248x y += ③ ②2?,得101266x y -= ④

③+④,得19114x =

6x =

把6x =代入①,得

36416y ?+= 42y =-

12

y =-

所以这个方程组的解是612

x y =??

?=-??

根据例题的解题方法,让学生自己动手练习。 练习:

2台大收割机和5台小收割机同时工作2h 共收割小麦23.6hm ,3台大收割和2台收割机同时工作5h 共收割小麦28hm 。1台大收割机和1台收割机每小时各收割小麦多少公顷?

解:设1台大收割机和1台小收割机每小时各收割小麦2xhm 和2yhm 。根据两种工作方式中的相等关系,得方程组

()(

)225 3.65328.x y x y +=???

+=??,

去括号,得

410 3.615108x y x y +=??

+=?①②

②-①,得

11 4.4x =,解这个方程,得 0.4x =

把0.4x =代入①,得

0.2y =

因此,这个方程的解是

0.4

0.2x y =??=?

答:1台大收割机和1台小收割机每小时各收割小麦20.4hm 和20.2hm 。 三、课堂总结

1.这节课我们主要讲了:

(1)先求出一个未知数,然后再求另一个未知数,这种将未知数的个数由多化少、逐一解决的思想叫做消元思想。

(2)把二元一次方程组中一个方程的一个未知数用含另外一个未知数的式子表示出来,再代入另一个方程的,实现消元,进而求得这个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这种方法叫做代入消元法,简称代入法。

(3)当二元一次方程组的两个方程中同一未知数的系数互为相反数或相等时,把这两个方程的两边分别相加或相减吗,就能消去这个未知数,得到一个一元一次方程。这种方法叫做加减消元法,简称加减法。

2.消元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在解题中的具体应用。 四、习题检测

1.把下列方程改写成用含x 的式子表示y 的形式:

(1)3

212x y +=

(2)17

244

x y +=

(3)532x y x y -=+ (4)()23364y x -=+ 2.用代入法解下列方程组:

(1)3759y x x y =+??+=?

(2)35

5215s t s t -=??+=?

(3)415323x y x y +=??-=?

3.用加减法解下列方程组:

(1)

327 6211 u t

u t

+=?

?

-=?

(2)

23 34 a b

a b

+=?

?

+=?

(3)

13

1 22

23

x y

x y

?

-=-?

?

?+=

?

二元一次方程组与实际问题

【教学目标】

1.亲历二元一次方程组与实际意义的探索过程,体验分析归纳得出如何用二元一次方程组解决实际问题,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探究、交流能力。

2.掌握将实际问题转化为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方法。

3.熟练运用二元一次方程组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难点】

重点:掌握将实际问题转化为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方法。

难点:熟练运用二元一次方程组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直接引入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二元一次方程与实际问题,这节课的主要内容有如何用二元一次方程组解决实际问题,并且我们要掌握这些知识的具体应用,能熟练解决相关问题。

二、讲授新课

(1)教师引导学生在预习的基础上了解如何将实际问题转化为二元一次方程组,形成初步感知。

(2)首先,我们先来学习如何用二元一次方程组解决实际问题,它的具体内容是

根据题意设未知数,并找出两未知数之间对应的关系,列出二元一次方程组,解二元一次方程组。

它是如何在题目中应用的呢?我们通过一道例题来具体说明。

例1.养牛场原有30头大牛和15头小牛,1天约用饲料675kg;一周后又购进12头大牛和5头小牛,这时1天约用饲料940kg。饲养员李大叔估计每头大牛1天约需饲料1820kg,每头小牛1天约需饲料78kg。你能通过计算检验他的估计吗?

解:设每头大牛和每头小牛1天各约用饲料xkg和ykg。根据两种情况的饲

料用量,找出相等关系,列方程组

()()3015675

3012155940x y x y +=???

+++=??

解这个方程,得

20

5x y =??=?

这就是说,每头大牛1天约需饲料20kg ,每头小牛1天约需饲料5kg 。因此,饲养员李大叔对大牛的食量估计正确,对小牛的食量估计有误。 三、课堂总结

这节课我们主要讲了:

如何用二元一次方程组解决实际问题,它的具体内容是:根据题意设未知数,并找出两未知数之间对应的关系,列出二元一次方程组,解二元一次方程组。 四、习题检测

1.一支部队第一天行军4h ,第二天行军5h ,两天共行军98km ,且第一天比第二天少走2km 。第一天和第二天行军的平均速度各是多少?

2.用白铁皮做罐头盒,每张铁皮可制盒身25个或盒底40个,一个盒身与两个盒底配成一套罐头盒,现有36张白铁皮,用多少张制盒身,多少张制盒底可以使盒身和盒底正好配套?

3.有大小两种货车,2辆大货车与3辆小货车一次可以运货15.5t ,5辆大货车与6辆小货车一次可以运货35t ,3辆大货车与5辆小火车一次可以运货多少吨?

三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

【教学目标】

1.亲历解三元一次方程组的探索过程,体验分析归纳得出三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探究、交流能力。

2.掌握三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 3.熟练运用三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

【教学重难点】

重点:掌握三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 难点:熟练运用三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

【教学过程】

一、直接引入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三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这节课的主要内容有认识三元一次方程组,学会三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并且我们要掌握这些知识的具体应用,能熟练解决相关问题。 二、讲授新课

(1)教师引导学生在预习的基础上了解三元一次方程组的内容,形成初步感知。

(2)首先,我们先来学习三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它的具体内容是 通过“代入”或“加减”进行“消元”,把“三元”化为“二元”,使解三元一次方程组转化为解二元一次方程组,进而再转化为解一元一次方程。

例1.解三元一次方程组

3472395978x z x y z x y z +=??

++=??-+=?

①②③

解:②3?+③,得

111035x z += ④ ①与④组成方程组

最新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

5.1.1相交线 教学目标:1.理解对顶角和邻补角的概念,能在图形中辨认. 2.掌握对顶角相等的性质和它的推证过程. 3.通过在图形中辨认对顶角和邻补角,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 重点:在较复杂的图形中准确辨认对顶角和邻补角. 难点:在较复杂的图形中准确辨认对顶角和邻补角.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先请同学观察本章的章前图,然后引导学生观察,并回答问题. 学生活动:口答哪些道路是交错的,哪些道路是平行的. 教师导入:图中的道路是有宽度的,是有限长的,而且也不是完全直的,当我们把它们看成直线时,这些直线有些是相交线,有些是平行线.相交线、平行线都有许多重要性质,并且在生产和生活中有广泛应用.所以研究这些问题对今后的工作和学习都是有用的,也将为后面的学习做些准备.我们先研究直线相交的问题,引入本节课题. 二、探究新知,讲授新课

1.对顶角和邻补角的概念 学生活动:观察上图,同桌讨论,教师统一学生观点并板书. 【板书】∠1与∠3是直线AB、CD相交得到的,它们有一个公共顶点O,没有公共边,像这样的两个角叫做对顶角. 学生活动:让学生找一找上图中还有没有对顶角,如果有,是哪两个角? 学生口答:∠2和∠4再也是对顶角. 紧扣对顶角定义强调以下两点: (1)辨认对顶角的要领:一看是不是两条直线相交所成的角,对顶角与相交线是唇齿相依,哪里有相交直线,哪里就有对顶角,反过来,哪里有对顶角,哪里就有相交线;二看是不是有公共顶点;三看是不是没有公共边.符合这三个条件时,才能确定这两个角是对顶角,只具备一个或两个条件都不行. (2)对顶角是成对存在的,它们互为对顶角,如∠1是∠3的对顶角,同时,∠3是∠1的对顶角,也常说∠1和∠3是对顶角. 2.对顶角的性质 提出问题:我们在图形中能准确地辨认对顶角,那么对顶角有什么性质呢? 学生活动: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开讨论,选代表发言,井口答为什么. 【板书】∵∠1与∠2互补,∠3与∠2互补(邻补角定义), ∴∠l=∠3(同角的补角相等). 注意:∠l与∠2互补不是给出的已知条件,而是分析图形得到的;所以括号内不填已知,而填邻补角定义. 或写成:∵∠1=180°-∠2,∠3=180°-∠2(邻补角定义), ∴∠1=∠3(等量代换).

最新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

第五章相交线和平行线 教材分析 本章包含相交线、平行线及其判定、平行线的性质、平移等4节内容,前三节主要讨论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重点是垂直和平行关系,第4节是有关平移的内容. 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是“图形与几何”所要研究的基本问题,本章在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继续研究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首先研究了相交的情形,探究了两直线相交所成的角的位置和大小关系,给出了邻补角和对顶角概念,得出了“对顶角相等”的结论;垂直作为两条直线相交的特殊情形,与它有关的概念和结论是学习“平面直角坐标系”的直接基础,本章对垂直的情形进行了专门的研究,探索得出了“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垂线段最短”等结论,并给出点到直线的距离的概念,为学习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确定点的坐标打下基础. 对于平面内两条直线平行的位置关系,教科书首先引入一个基本事实(平行公理),即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以此为出发点探讨了平行线的判定和平行线的性质,教科书接下来对命题、命题的构成、真假命题、定理作了简单介绍,使学生初步接触有关形式逻辑概念和术语. 本章在最后一节安排了有关平移的内容.从《课程标准(2011版)》看,图形的变化是“图形几何”领域中一块重要的内容,通过将图形的平移、旋转、折叠等活动,使图形动起来,有助于在运动变化的过程中发现图形不变的几何性质,因此图形的变换是研究几何问题、发现几何结论的有效工具. 教学重点 1.垂线的概念. 2.平行线的判定和性质. 教学难点 逐步深入地让学生学会说理,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 课时安排 5.1相交线约4课时 5.2平行线及其判定约2课时 5.3平行线的性质约3课时 5.4平移约1课时 小结约2课时 机动约2课时

人教版五四制六年级数学上册全套教案

分数乘法 【教学目标】 1.亲历分数乘法的探索过程,体验分析归纳得出分数乘正整数的计算方法,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探究、交流能力。 2.掌握分数乘法的计算方法。 3.熟练运用分数乘法,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分数乘法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地、比较熟练地进行计算。 【教学重难点】 重点:分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和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问题。 例1.一个正方形的边长是5 6 米,它的周长是多少米?

510 4 63 ?=(米) 答:它的周长是10 3 米。 根据例题的解题方法,让学生自己动手练习。练习: 1千克油菜籽可榨油9 20 千克,1吨油菜籽可榨油多少千克? 9 1000450 20 ?=(千克)

中的具体应用。 (1)一个正方形的边长是5 6 米,它的周长是多少米? 510 4= 63 ?(米) 答:它的周长是10 3 米。 答:2 3 小时行驶了 1 2 小时。 四、习题检测 1.一筐苹果重 3 200 吨,40筐苹果重多少吨? 2.如果一台拖拉机每小时可耕地7 8 公顷,那么,这台拖拉机 2 3 小时耕地多 少公顷? 3.两根同样长的绳子,甲用去2 3 ,乙用去 2 3 米,剩下的绳子谁长?为什么?

倒数的认识 【教学目标】 1.亲历倒数的探索过程,体验分析归纳得出倒数解法,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探究、交流能力。 2.掌握倒数解法。 3.熟练运用倒数,解倒数的意义,掌握求倒数的方法,并能正确熟练的求出倒数。 【教学重难点】 重点:掌握求倒数的方法,并能正确熟练的求出倒数。 难点:知道倒数的意义和会求一个数的倒数。 【教学过程】 一、直接引入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主要学习倒数,这节课的主要内容有运用倒数,解倒数的意义,小组探究求一个倒数的方法,运用不完全归纳法让学生寻找求一个数的倒数的方法,并且我们要掌握这些知识的具体应用,能熟练解决相关问题。二、讲授新课 (1)教师引导学生在预习的基础上了解倒数内容,形成初步感知。 (2)首先,我们先来学习倒数的意义,它的具体内容是 你能找出乘积是1的两个数吗? 由38 83 =1可得出 倒数不能单独存在,是相互依存的。 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 它是如何在题目中应用的呢?我们通过一道例题来具体说明。 例1.12是()倒数,()是1 9 的倒数。 答: 1 12 、9。

鲁教版(五四制)六年级下册数学检测试题:第六章 整式的乘除综合测评

第六章 整式的乘除综合测评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 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 μm (0.000 002 5 m )的颗粒物,含有大量有毒、有害物质,也称可入肺颗粒物. 数据0.000 002 5用科学记数法可表示为 ( ) A. 2.5×10-6 B. -2.5×106 C. 2.5×10-7 D. 2.5×10-5 2. 若一个正方体的棱长为2×102,则该正方体的体积为 ( ) A. 6×106 B. 8×106 C. 6×108 D. 9×106 3.下列计算正确的是 ( ) A. a 3?a 2=a 6 B. (2x 5)2=2x 10 C. (-3)-2=9 1 D.(6×104)÷(-3×104)=0 4.若(-8x m y 3)÷(nx 2y )=-16x 3y 2,则m ,n 的值分别为 ( ) A. 6,21 B. 6,2 C. 5,2 1 D. 5, 2 5. 下列计算正确的是 ( ) A.(x-1)(x+2)=x 2-x-2 B.(x-1)(x-2)=x 2-2x+2 C.(x+1)(x+2)=x 2+2x+2 D.(x+1)(x-2)=x 2-x-2 6. 若a 2-2a-2=0,则(a-1)2的值为( ) A. 1 B. 2 C . 3 D. 4 7. 利用图1所示的两个图形的面积关系,可以验证的乘法公式是( ) A.(a+b )(a-b )=a 2-b 2 B. a 2-b 2=(a+b )(a-b ) C.(a-b )2=a 2-2ab+b 2 D.(a+b )2=a 2+2ab+b 2 8. 如图2,在一个长为3m+n ,宽为m+3n 的长方形地面上,四个角各有一个边长n 的正方形草坪,其中阴影部分为花坛,则花坛的面积为 ( ) A. 3m 2+10mn+n 2 B. 3m 2+10mn-n 2 C. 3m 2+10mn+7n 2 D. 3m 2+10mn-7n 2 9.计算(-4 5)2018×(-0.8)2017的结果是 ( ) A. 1 B. -1 C .- 54 D. -45 10. 已知a+b=3,ab=-4,有下列结论:①(a-b )2=25;②a 2+b 2=17;③a 2+b 2+3ab=5;a 2+b 2-ab=-3,其中正确的有 ( ) A. ①②③④ B. 仅①②③ C. 仅②③④ D. 仅①③④ 二、填空题(每小题3分,共18分) 11. 若(m-2)0无意义,则m 的值为__________. 12. 【导学号47896876】计算(2×103)2×106÷1000=_________. 13. 如果单项式-2 1x 3y a+b 与6x 2a-b y 2是同类项,则这两个单项式的积为__________.

初一数学教案(下册)

5.1.1相交线 [学习目标] 1.理解邻补角、对顶角的定义. 2.会根据邻补角、对顶角的性质进行有关角度的计算. [学习过程] 一、板书课题 (一)讲述: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5.1.1相交线(师板书) 二、出示目标 (一)过渡语:要达到什么教学目标呢?请看投影 : (二)屏幕显示 学习目标 1.理解邻补角、对顶角的定义. 2.会根据邻补角、对顶角的性质进行有关角度的计算. 三、自学指导 (一)过渡语:怎样才能当堂达到学习目标呢?请同学们按照指导认真自学.] (二)出示自学指导 自学指导 认真看课本(P2-3练习前的内容.) ○ 1回答“探究”中的问题并填空白; ②理解邻补角和对顶角的定义,思考对顶角为什么相等.; ○ 3注意例题的解题步骤和格式.; 如有疑问,可以小声问同学或举手问老师. 6分钟后比谁能做对与例题类似的检测题 四、先学 (一)学生看书,教师巡视,师督促每一位学生认真、紧张的自学,鼓励学生质疑问难. (二)检测 1.过渡语:同学们,看完的请举手?懂了的请举手?好,下面就比一比,看谁能正确运用 2.检测题:如图所示,直线AB 、CD 相交于点O. (1)图中有几对对顶角?分别是哪些? (2)∠AOD 邻补角是 . (3)如果∠AOD=35°,则∠BOD 、∠BOC 、∠AOC 分别等于多少度? 分别让3位同学板演,其他同学在座位上做. 3.学生练习,教师巡视.(收集错误进行二次备课) D B C A O

五、后教 (一)更正: 请同学仔细看一看这3名同学的板演,发现错误并会更正的请举手.(指名更正) (二)讨论: 评(1):对顶角找得对不对?为什么?引导学生说出对顶角满足的两个条件:○1有一个公共顶点.○ 2两个角的两边互为反向延长线(师板书). 评(2):邻补角找得对不对?为什么?引导学生回答邻补角满足的两个条件:○1有公共边○2一个角的一边是另一角一边的反向延长线(教师板书).【注意 ∠AOD 邻补角有两个,不要漏。】 评(3):∠BOD 求得对吗?引导学生说出:邻补角互补. ∠BOC 、∠AOC 求得对吗?引导学生说出:对顶角相等.再问对顶角为什么相等.引导学生说出:同角的补角相等. 教师拓展引申: (1)∠1的对顶角是---------- (2)∠1的邻补角是---------- (三)归纳:1分钟识记邻补角、对顶角的定义及性质. 六、课堂作业 (一)讲述:同学们,能运用新知识做对作业吗?好,要注意解题格式,书写工整. (二)出示作业题: 必做题:P8 2 选做题:P9 7 思考题:P9 8 (三)学生练习,教师巡视. 5.1.1垂线(1) 学习目标: 1.理解垂直、垂线的概念并会表示两条直线垂直. 2.理解垂线的性质,会画一条直线的垂线. 学习过程: 一、板书课题 A B E F C D

最新鲁教版(五四制)六年级数学上册期末试题

2017-2018六年级上学期期末测试数学试题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6分) 1、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 ) (A)32和2 3是互为相反数 (B)81和-0.125是互为相反数 (C )-a 的相反数是正数 (D)两个表示相反意义的数是相反数 2、一个点从数轴上的原点开始,先向右移动3个单位长度,再向左移动5个单 位长度,终点表示的数是( ) (A)-1 (B)0 (C)-2 (D)2 3、下列变形正确的是( ) (A)如果am=bm ,那么a=b (B) 如果(m+1) x=m+1,那么x=1 (C) 如果x=y ,那么x -5 =5-y (D) 如果(a 2+1)x=1 ,那么x=1 12+a 4、一个物体由多个完全相同的小正方体组成,它从三个方向看到的形状图如图 所示,那么组成这个物体的小正方体的个数为( ) (A)2个 (B)3个 (C)5个 (D)10个 5、计算:4÷(-1.6)-47÷2.5的值为( ) (A )-1.1 (B) -1.8 (C) -3.2 (D) -3.9 6、在解方程21-x -3 32+x =3 时,去分母正确的是( ) (A)3(x -1)-2(2+3x)=3 (B) 3(x -1)-2(2x+3)=18 (C)3x -1-4x+3=3 (D) 3x -1-4x+3=18 从正面看 从左面看 从上面看

7、计算(3a 2-2a+1)-(2a 2+3a -5)的结果是( ) (A) a 2-5a+6 (B) a 2-5a -4 (C) a 2+a -4 (D) a 2+a+6 8、若代数式6x -5的值与- 41互为倒数,则x 的值为( ) (A )-61 (B) 61 (C)23 (D)8 7 9、如图,边长为(m+3)的正方形纸片剪出一个边长为m 的正方形后,剩余部分 又剪拼成一个矩形(不重叠无缝隙),若拼成的矩形一边长为3,则另一边长是( ) (A)2m+3 (B)2m+6 (C)m+3 (D)m+6 10、如果代数式2a 2+3a 的值是5,则代数式6a 2+9a+5的值是( ) (A)18 (B)16 (C)15 (D)20 11、如图给定的是纸盒的外表面,下面能由它折叠而成的是( ) 12、琪琪和嘉嘉做数学游戏,琪琪说:“你从一副没有大小王的52张扑克牌中 任意抽一张,不要让我看到点数,将你抽到牌的点数乘以2,然后加6,所 得的和再除以2,最后减去你抽到牌的点数,得到一个结果,无论你抽到 牌的点数是几,我都可以猜中刚才的结果。假设嘉嘉抽到牌的点数为x , 琪琪猜中的结果为y,则y=( ) (A)2 (B)3 (C)6 (D)x+3

最新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

5.1.1 相交线 教学目标:1.理解对顶角和邻补角的概念,能在图形中辨认. 2.掌握对顶角相等的性质和它的推证过程. 3.通过在图形中辨认对顶角和邻补角,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重点:在较复杂的 图形中准确辨认对顶角和邻补角. 难点:在较复杂的图形中准确辨认对顶角和邻补角.教学反思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先请同学观察本章的章前图,然后引导学生观察,并回答问题. 学生活动:口答哪些道路是交错的,哪些道路是平行的. 教师导入:图中的道路是有宽度的,是有限长的,而且也不是完全直的,当我们把它们看成直线时,这些直线有些是相交线,有些是平行线.相交线、平行线都有许多重要性质,并且在生产和生活中有广泛应用.所以研究这些问题对今后的工作和学习都是有用的,也将为后面的学习做些准备.我们先研究直线相交的问题,引入本节课题. 二、探究新知,讲授新课 第1页共149页

1.对顶角和邻补角的概念 学生活动:观察上图,同桌讨论,教师统一学生观点并板书. 【板书】∠1与∠3是直线AB、CD相交得到的,它们有一个公共顶点O,没有公共边,像这样的两个角叫做对顶角. 学生活动:让学生找一找上图中还有没有对顶角,如果有,是哪两个角?学生口答:∠2和∠4 再也是对顶角.紧扣对顶角定义强调以下两点: (1)辨认对顶角的要领:一看是不是两条直线相交所成的角,对顶角与相交线是唇齿相依,哪里有相 交直线,哪里就有对顶角,反过来,哪里有对顶角,哪里就有相交线;二看是不是有公共顶点;三看是不是没 有公共边.符合这三个条件时, 才能确定这两个角是对顶角,只具备一个或两个条件都不行. (2)对顶角是成对存在的,它们互为对顶角,如∠1是∠3的对顶角,同时,∠3是∠1的对顶角,也常说 ∠1和∠3是对顶角. 2.对顶角的性质 提出问题:我们在图形中能准确地辨认对顶角,那么对顶角有什么性质呢? 学生活动: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开讨论,选代表发言,井口答为什么. 【板书】∵∠1与∠2互补,∠3与∠2互补(邻补角定义), 第2页共149页

2018-2019学年鲁教版(五四制)六年级上册数学期中试卷及答案

2018-2019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质量调研六年级数学试题 一、我会选(本题每小题3分,共30分,每题只有一个.... 选项符合) 10.834,0.83,83.3%中,最大的数是( ) 2. 小丽坐在教室的第5行第3列用(3,5)表示,小华坐在该教室的第2行第5列,应当表示为( ) A .(2,5) B .(5,3) C .(5,2) D. (4, 5) 3. 圆的位置和大小分别由( )决定。 A .直径和圆心 B .圆心和半径 C .半径和直径 D. 圆心 4. a 、b 、c 为自然数,且65 52 152 3a ÷=?=?c b ,则a 、b 、c 中最大的数是( ) A. a B. b C. c D. 无法确定 5. 用一个长5厘米,宽3厘米的长方形纸片剪一个最大的圆,这个圆的周长是( ) 10. 3:8的前项加上6,要使比值不变,比的后项应( ) A. 加16 B. 乘16 C. 加6 D. 乘6 12. 六(1)班昨天有48人出勤,有2人请病假,昨天该班的出勤率是______. 13. 15是20的______%,50米的20%是______米,______吨的40%是10吨, 60吨比______吨多20%, 比

14. 在○里填上“>”“<”“=” . 15. 行同一段路,甲用5小时,乙用4小时,甲乙的速度比是_________,所用时间比是________ _____________. 19. 画一个周长为12.56cm的圆,圆规的两脚之间的距离应该是______cm,所画圆的面积是______2 cm. 三、我会判(对的打“√”,错的打“×”,每小题1分,共6分) 20. 大圆的圆周率大于小圆的圆周率.( ) 22. 一种盐水中,盐的质量占盐水质量的3%,盐和水质量比是3∶100。() 23. 一种商品先降价5%,后涨价5%,商品价格不变。( ) 25. 半圆的周长就是与它半径相同圆的周长的一半。 ( ) (3)(2 3 + 4 15 × 5 6 )÷ 20 21 (4 ) 5 11 ÷[( 3 5 + 1 2 )×2]

最新鲁教版五四制六年级数学下册

1 / 1 鲁教版五四制六年级数学下册 一、精心选一选: 1、-3的绝对值等于( ) A.-3 B. 3 C. ±3 D. 小于3 2. 在数轴上,原点及原点右边的点表示的数是( ) A.正数 B.负数 C.非正数 D.非负数 3. 在数 -(-3), 0 ,(-3)2, |-9|, -14 中,正数的有( )个 A .2 B .3 C .4 D .5 2、与2ab -是同类项的为( ) A.2ac - B.22ab C.ab D.2abc - 5 已知方程21 0k x k -+=是关于x 的一元一次方程,则方程的解等于( ) A.-1 B.1 C.12 D.-12 6、与2ab -是同类项的为( ) A.2ac - B.22ab C.ab D.2abc - 7. 某中学七年级(2)班有学生42人,已知男生人数比女生人数的2倍少3人,求男生和女生各多少人?下面设未知数的方法,合适的是( ). A. 设总人数为x 人 B. 设男生比女生多x 人 C. 设男生人数是女生人数的x 倍 D. 设女生人数为x 人 8.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若a=b 则a+1=b+1 B. 若a=b 则a(x 2+1)=b( x 2+1 ) C. 若a=b 则3a 2a =3b 2 b D. 若a(x-1)=b(x-1) 则a=b 二、细心填一填: 9. -8的相反数是_________. 10. 用科学记数法表示13040000应记作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 一件运动衣按原价的八折出售时,售价是40元,则原价为_____元. 三、耐心做一做: 12.若|m -2|+|n -5|=0,求(m -n)2 的值 13、把一些图书分给某班学生阅读,如果每人分3本,则剩余20本;如果每人分4本,则还缺25本. ⑴这个班有多少学生? ⑵这批图书共有多少本? 14、雅丽服装厂童装车间有40名工人,缝制一种儿童套装(一件上衣和两条裤子配成一套)。已知1名工人一天可缝制童装上衣3件或裤子4件,问怎样分配工人才能使缝制出来的上衣和裤子恰好配套?

最新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39930

2017-2018学年下学期七年级数学教案 学校:团陂中学

教学时间 2、25 课题 5.1.1 相交线 课时 1 教学媒体 多媒体、黑板 教 学 目 标 知识 技能 1、在具体情境中了解邻补角、对顶角,能找出图形中的一个角的邻补角和对顶角. 2、理解对顶角相等,并能运用它解决一些问题 过程 方法 经历对顶角、邻补角的概念及性质的探索过程,体会分类思想, 在探究过程中发展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进一步培养说理能力 情感 态度 激发学生求知欲,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的能力, 让学生享受成功的喜悦,感悟数学学习是一种美的享受. 教学重点 邻补角、对顶角的概念,对顶角的性质与应用 教学难点 理解对顶角相等的性质的探索.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程序及教学内容 一、复习导入 引导语: 我们生活的世界中,蕴涵着大量的相交线和平行线. 本章要研究相交线所成的角和它的特征,相交线的一种特殊形式即垂直,垂线的性质,研究平行线的性质和平行线的判定以及图形的平移问题 二、自主学习 教师出示一块布片和一把剪刀,表演剪刀剪布的过程. 教师提出问题:剪布时,用力握紧把手,发生了什么变化?进而使什么也发生了变化? 学生观察、思考、回答,得出: 握紧把手时,随着两个把手之间的角逐渐变小,剪刀刀刃之间的角相应变小.如果改变用力方向,随着两个把手之间的角逐渐变大,剪刀刀刃之间的角也相应变大. 三、合作探究 画直线AB 、CD 相交于点O 问题: (1)两条直线相交组成四个角,12∠∠和有怎样的位置关系?13∠∠和呢?

(2)12∠∠和的度数有什么关系?13∠∠和呢? (3)两条直线形成的角在变化的过程中,这个关系还保持吗?为什么? 四、成果展示 ∠1和∠2有一条公共边.....OC ,它们的另一边互为 ,称这两个角互为 。 在上图中,你还能写出互为邻补角的两个角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和∠3有一个公共顶点, (有或没有)公共边,但∠1的两边分别是∠2两边的 ,称这两个角互为 。 ∠2的对顶角是__________ 五、巩固练习 例1:如图,直线a 、b 相交,(1)∠ 1=o 40, 求∠2,∠3,∠4的度数。 (2) ∠1:∠2=2:7 ,求各角的度数。 六、课堂总结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本节课的小结并强调对顶角的概念与对顶角的性质不能混淆:对顶角的概念是确定两角的位置关系,对顶角的性质是确定互为对顶角的两角的数量关系. 七、布置作业 教材练习册 八、板书设计 九、反思与回顾

2019最新鲁教版(五四制)初中数学六年级下册期末测试卷

下学期期末考试 初一数学试题 (时间:120分钟,满分12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48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 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号 答 案 1.把一条弯曲的公路改成直道,可以缩短路程.用几何知识解释其道理正确的是()A.两点确定一条直线B.垂线段最短 C.两点之间线段最短D.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2.计算(﹣xy2)3,结果正确的是() A.x3y5B.﹣x3y6C.x3y6D.﹣x3y5 3.下列计算正确的是() A.2a+3b=5ab B.(a2)4=a8C.a3?a2=a6D.2a﹣2= 4.已知一粒米的质量是0.000021千克,这个数字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为()A.21×10﹣4千克B.2.1×10﹣6千克C.2.1×10﹣5千克D.2.1×10﹣4千克5.如图,直解三角板的直角顶点落在直尺边上,若∠1=56°,则∠2的度数为()A.56°B.44°C.34°D.28° (5)(6)(9) 6.如图,点O在直线AB上,射线OC平分∠AOD,若∠AOC=35°,则∠BOD等于()A.145°B.110°C.70°D.35° 7.在时刻8:30,时钟上的时针和分针之间的夹角为() A.85°B.75°C.70°D.60° 8.下列调查中,①调查本班同学的视力;②调查一批节能灯管的使用寿命;③为保证“神舟9号”的成功发射,对其零部件进行检查;④对乘坐某班次客车的乘客进行安检.其中适合采用抽样调查的是() A.①B.②C.③D.④ 9.如图,已知a∥b,∠1=130°,∠2=90°,则∠3=() A.70°B.100°C.140°D.170° 下列表格列出了一项实验的统计数据,它表示皮球从一定高度落下时,下落高度y与弹的关系,能表示这种关系的函数关系式为() y 50 80 100 150

(完整)鲁教版(五四制)六年级数学上册期末试题精选版940工作总结,推荐文档

2017-2018 六年级上学期期末测试数学试题 一、选择题(每小题3 分,共36 分) 1、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 ) 2 3 1 (A) 和是互为相反数(B) 和-0.125 是互为相反数 3 2 8 (C)-a 的相反数是正数(D)两个表示相反意义的数是相反数 2、一个点从数轴上的原点开始,先向右移动3 个单位长度,再向左移动5 个单 位长度,终点表示的数是( ) (A)-1 (B)0 (C)-2 (D)2 3、下列变形正确的是( ) (A)如果am=bm ,那么a=b (B) 如果(m+1) x=m+1,那么x=1 (C) 如果x=y ,那么x-5 =5-y (D) 如果(a2+1)x=1 ,那么x= 1 a 2 +1 4、一个物体由多个完全相同的小正方体组成,它从三个方向看到的形状图如图 所示,那么组成这个物体的小正方体的个数为( ) (A)2 个(B)3 个(C)5 个(D)10 个 5、计算:4÷(-1.6)- 7 4 ÷2.5 的值为( ) (A)-1.1 (B) -1.8 (C) -3.2 (D) -3.9 6、在解方程 x -1 2 - 2x + 3 =3 时,去分母正确的是( ) 3 (A)3(x-1)-2(2+3x)=3 (B) 3(x-1)-2(2x+3)=18

(C)3x-1-4x+3=3 (D) 3x-1-4x+3=18 7、计算(3a2-2a+1)-(2a2+3a-5)的结果是( ) (A) a2-5a+6 (B) a2-5a-4 (C) a2+a-4 (D) a2+a+6 1 8、若代数式6x-5 的值与- 互为倒数,则x 的值为( ) 4 (A)- 1 6 1 (B) 6 3 (C) 2 7 (D) 8 9、如图,边长为(m+3)的正方形纸片剪出一个边长为m 的正方形后,剩余部分又剪拼成一个矩形(不重叠无缝隙),若拼成的矩形一边长为3,则另一边长是( ) (A)2m+3 (B)2m+6 (C)m+3 (D)m+6 10、如果代数式2a2+3a 的值是5,则代数式6a2+9a+5 的值是( ) (A)18 (B)16 (C)15 (D)20 11、如图给定的是纸盒的外表面,下面能由它折叠而成的是( ) 12、琪琪和嘉嘉做数学游戏,琪琪说:“你从一副没有大小王的52 张扑克牌 中任意抽一张,不要让我看到点数,将你抽到牌的点数乘以2,然后加6,所得的和再除以2,最后减去你抽到牌的点数,得到一个结果,无论你抽到牌的点数是几,我都可以猜中刚才的结果。假设嘉嘉抽到牌的点数

2019-2020学年鲁教版(五四制)六年级数学下册第六章 整式的乘除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第六章整式的乘除检测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计算-8x6÷2x的结果是() A. 4x4 B.-4x C.4x3 D.-4x 2.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一亿个氢原子的质量为0.0000000001674 ug,则数据0.000000000167 4用科学记数法可以表示为 () A.1.674×10-11 B.-1.674×10 C.1.674×10-10 D.1.674×10-9 3.下列能用平方差公式计算的是() A.(a+b)(-a-b) B.(2a+b)(a-2b) C.(a-b)(-a-b) D.(a-b)(a-b) 4.下列计算正确的是 A. 2a+a=3a B. a?a=a C.a÷a=a D.(-2a)=-8a () 5.球的表面积公式为S=4πR,R为球的半径.已知一颗恒星的半径大约是3×1 4km,则该恒星的表面积为(π≈3)() A.1.08×10km C.7.2×10km B.1.08×10km D.7.2×10km 6.若a+b=-1,ab=-5,则a+b的值为() A.-9 B.11 C.23 D.27 7. 若(x+3)(x-4)=x+mx-n,则m+n的值是() A.-11 B.-12 C.13 D.11 7.若4a-kab+9b是完全平方式,则常数k的值为() A.6B.12C.±12D.±6 9.下列计算错误的是() A.(-x+y)=x-2xy+y C.–ab(a b-ab+b)=-a b+a b-ab B.(y-3x)(-3x-y)=y-9x D.(2x y-3xy)÷xy=4x-6y 2 43 10 224236632236 2 10262 9262 22 2 22 22222 2533624222

七年级数学下册电子教案

第一章 整式的运算 第一节 整式 〖教学目的:〗 〖知识与技能目标:〗 使学生理解、掌握单项式的有关概念,能准确地说出给定单项式的系数和次数; 〖过程与方法:〗 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归纳——概括能力,使学生初步认识特殊与一般的辩证关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培养独立思考和合作学习的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单项式的定义;单项式的系数和次数 难点:单项式的系数和次数 〖授课时间:〗 〖教学过程:〗 Ⅰ.创设现实情景,引入新课 Ⅱ.根据现实情景,讲授新课 1.整式的有关概念: (1)单项式的定义:像1.5V , 28n π ,h r 23 1 π等,都是数与字母的乘积,这样的代数式叫做单项式. (2)单项式的次数:一个单项式中,所有字母的指数和叫做这个单项式的次数. (3)多项式的概念:几个单项式的和叫做多项式. (4)多项式的次数:一个多项式中,次数最高项的次数,叫做这个多项式的次数. (5)整式的概念:单项式和多项式统称为整式. 2.定义的补充: (1)单项式的系数:单项式中的数字因数叫做单项式的系数. (2)多项式的项数:多项式中单项式的个数叫做多项式的项数. 3.区别是否整式: 关键:分母中是否含有字母? 4.例题讲解: 例1:下列代数式中,哪些是整式?单项式?多项式? ab +c ,ax 2+bx +c ,-5,π, 2y x -,1 2-x x Ⅲ.做一做 1、单项式、多项式的名称: bc a 32- 是____次_____项式 122 12 ++y y x 是____次_____项式

abc b a c ab -+2223 是____次_____项式 Ⅳ.课时小结 1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一类代数式?(单项式) 关于单项式,我们又学习了什么?(定义、系数、次数) 2在单项式的定义中,提到了“单独一个数,也叫单项式”,也就是说,以前我们所学过的 有理数,都属于单项式,可见,有理数是特殊的单项式 Ⅴ.课后作业 课本P 5习题1.1:1,2,3。 〖板书设计:〗 VI .教学后记 第二节 整式的加减(1) 〖教学目的:〗 〖知识与技能目标:〗 经历及字母表示数量关系的过程,发展符号感。 〖过程与方法:〗 会进行整式加减的运算,并能说明其中的算理,发展有条理的思考及语言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整式加减的学习,深入体会代数式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它为后面学习方程(组)、不等式及函数等知识打下良好的基础,同时,也使我们体会到数学知识的产生来源于实际生产和生活的需求,反之,它又服务于实际生活的方方面面.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会进行整式加减的运算,并能说明其中的算理。 难点:正确地去括号、合并同类项,及符号的正确处理。 〖授课时间:〗 〖教学过程:〗 Ⅰ.创设现实情景,引入新课 复习:1、填空:整式包括 和 2、下列各式,是同类项的一组是( ) (A )y x 2 2 2与 231yx (B )n m 22与22m n (C )ab 3 2 与abc Ⅱ.根据现实情景,讲授新课 议一议:P8 在上面的两个问题中,分别涉及到了整式的什么运算?说说你是如何运算的? 进行整式加减运算时,如果遇到括号先去括号,再合并同类项。

鲁教版五四制六年级上册数学第三章《整式及其加减》单元测试题

鲁教版五四制六年级上册数学第三章《整式及其加减》单元测试题 (时间:100分钟,满分12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60分)注: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上 1.计算-2a 2+a 2的结果为( ) A .﹣3a B .﹣a C .﹣3a 2 D .﹣a 2 2.下列运算正确的是( ) A .-2(3x-1)=-6x-1 B .-2(3x-1)=-6x+1 C .-2(3x-1)=-6x-2 D .-2(3x-1)=-6x+2 3.代数式12x+yz ,3.5,4x 2-x+1,2a ,b a ,-2mn ,14xy ,a+b bc ,x-y 12 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单项式和2个多项式 B .4个单项式和3个多项式 C .5个单项式和2个多项式 D .5个单项式和4个多项式 4.-x-x 合并同类项得( ) A .-2x B .0 C .-22x D .-2 5.已知:-2x m y 3与5xy n 是同类项,则代数式m-2n 的值是( ) A .6- B .5- C .2- D .5 6.下列各组代数式(1)b a -与b a --;(2)b a +与b a --;(3)1+a 与a -1; (4)b a +-与b a -中,互为相反数的有( ) A .(1)(2)(4) B .(2)与(4) C .⑴与(3) D .(3)与(4) 7.一组按规律排列的多项式:a b +,23a b -,35a b +,47a b -,……,其中第 10个式子是( ) A .1019a b + B .1019a b - C .1017a b - D .1021a b - 8.设a 是最小的正整数,b 是最大的负整数,c 的相反数等于它本身,则a-b+c 的值是( ) A .-1 B .0 C .1 D .2 9.如果33-=-b a ,那么代数式b a 35+-的值是( ) A .0 B .2 C .5 D .8 10.多项式8x 2-3x+5与多项式3x 3+2mx 2-5x+7相加后,不含二次项,则常数m 的 值是( ) A .2 B .+4 C .-2 D .-4 11.若m 、n 满足|m-2|+(n+3)2=0,则n m 的值为( ) A .9 B .-8 C .8 D .-9 12.x 表示一个两位数,现将数字5放在x 的左边,则组成的三位数是( ) A .5x B .10x+5 C .100x+5 D .5×100+x 13.若多项式y 2+(m-3)xy+2x |m|是关于x 、y 的三次三项式,则m 的值为( )

七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全册)

七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全册) 5.1相交线 5.1.1相交线 【学习目标】 1.理解并掌握对顶角、邻补角的概念和性质,会识别图形中的对顶角、邻补角. 2.理解对顶角性质的推导过程,并会用这个性质进行简单的计算. 【学习重点】 邻补角、对顶角的概念,对顶角的性质及应用. 【学习难点】 理解对顶角相等的性质. 情景导入生成问题 情景导入(课件展示图片)

问题: 1.图片中有相交线和平行线吗?若有,请找出来. 2.你能举出一些生活中的相交线和平行线的例子吗? 学生回答或展示: 自学互研生成能力 知识模块一对顶角、邻补角的概念及性质 【自主探究】 先阅读教材P2的内容,然后完成下列问题: 问题1:什么叫邻补角,对顶角? 邻补角定义:有一条公共边,而且另一边互为反向延长线的两个角叫做邻补角. 对顶角定义:如果两个角有一个公共顶点,而且一个角的两边分别是另一个角的两边的反向延长线,那么这两个角叫做对顶角. 问题2:对顶角有什么性质? 对顶角的性质:对顶角相等.

【合作探究】 活动1:教师出示一块布和一把剪刀,表演剪布过程.学生认真观察剪刀两个把手之间的角与剪刀张开的口的变化,让学生直观地感知: 如果将剪刀的构造看做两条相交的直线,这就关系到两条相交直线所成的角的问题. 活动2:学生画直线AB、CD相交于点O,形成图中4个角. 思考: (1)∠1和∠2有怎样的位置关系?∠1和∠3呢? (2)分别量一下各个角的度数,∠1和∠2的度数有什么关系?∠1和∠3呢? (3)如果改变图中∠1的大小,上面的关系还成立吗?为什么? 学生思考并在小组内交流,全班交流. 形成共识:(1)∠1与∠2有一条公共边OA,另一边互为反向延长线. ∠1与∠3有公共顶点O,两边互为反向延长线. (2)∠1+∠2=180°,∠1=∠3.

七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人教版

七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人教版 6.2立方根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①了解立方根的概念和表示方法,并会求一个数的立方根; ②会用计算器求一个数的立方根。 过程与方法: 从具体的计算出发归纳出立方根的概念,然后讨论立方与开立方的关系,研究立方根的特征,最后介绍实用计算器求立方根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探索立方根的特征,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小组交流的能力; 通过立方根与平方根的比较使学生学会类比学习的数学思想;通过探 讨一个数的立方根与它的相反数的立方根的关系,可以将求负数的 立方根转化为求正数的立方根的问题,培养学生的转化思想。 教学重点:立方根的概念和求法 教学难点:立方根的求法。 教学过程: 一、情景引入: 要制作一种容积为27m的正方体形状的包装箱,这种包装箱的边长应该是多少? 二、探索归纳: 1.探索:设这种包装箱的边长为xm,则x27,

这就是要求一个数,使它的立方等于27. 3因为327,所以x3,即这种包装箱的边长应为3m。 2.归纳:33 ①立方根的概念: 一般地,如果一个数的立方等于a,那么这个数叫做a的立方根或三次方根。 ②立方根的表示方法: 如果x a,那么x叫做a的立方根。记作x a,a读作三次根号a。 其中a是被开方数,3是根指数,a中的根指数3不能省略。 ③开立方的概念: 求一个数的立方根的运算,叫做开立方。开立方与立方互为逆运算,可以根据这种关系求一个数的立方根。 3、探索立方根的特点: 根据立方根的意义填空,思考正数、0、负数的立方根各有什么特点? (1)因为28,所以8的立方根是(); (2)因为()30.125,所以0.125的立方根是(); (3)因为()30,所以0的立方根是(); (4)因为()38,所以8的立方根是(); (5)因为()3388,所以的立方根是()。2727 学生独立完成后,教师要引导学生从正、负数和零三方面去归纳总结立方根的特点。

鲁教版(五四制) 六年级下册数学 第八章 数据的收集与整理 单元测试题

鲁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数据的收集与整理单元测试题(含答案) 一、选择题(共14小题;共70分) 1. 以下问题,不适合用普查的是 A. 了解全班同学每周体育锻炼的时间 B. 旅客上飞机前的安检 C. 学校招聘老师,对应聘人员面试 D. 了解全市中小学生每天的零花钱 2. 要调查你校学生学业负担是否过重,选用下列哪种方法最恰当 A. 查阅文献资料 B. 对学生问卷调查 C. 上网查询 D. 对校领导问卷调查 3. 用下列方式获取的数据中,可信度较低的是 A. 社会上传闻 B. 从报纸上摘录的 C. 看电视新闻得到的 D. 小组实地考察或测量得到的 4. 小军为了解同学们的课余生活,设计了如下的调查问卷(不完整): 他准备在“①看课外书,②体育活动,③看电视,④踢足球,⑤看小说”中选取三个作为该问题的备选答案,选取合理的是 A. ①②③ B. ①④⑤ C. ②③④ D. ②④⑤ 5. 每年4月23日是“世界读书日”,为了了解某校八年级名学生对“世界读书日”的知晓 情况,从中随机抽取了名学生进行调查.在这次调查中,样本是 A. 名学生 B. 所抽取的名学生对“世界读书日”的知晓情况 C. 名学生 D. 每一名学生对“世界读书日”的知晓情况 6. 小红同学将自己 5 月份的各项消费情况制作成扇形统计图(如图),从图中可看出 A. 各项消费金额占消费总金额的百分比

B. 各项消费的金额 C. 消费的总金额 D. 各项消费金额的增减变化情况 7. 为调查某校名学生对新闻、体育、动画、娱乐、戏曲五类电视节目的喜爱情况,随机抽 取部分学生进行调查,并结合调查数据作出如图所示的扇形统计图.根据统计图提供的信息,可估算出该校喜爱体育节目的学生共有 A. 名 B. 名 C. 名 D. 名 8. 某校对全体学生开展心理健康知识测试,七、八、九三个年级共有名学生,各年级的合格 人数如表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七年级的合格率最高 B. 八年级的学生人数为名 C. 八年级的合格率高于全校的合格率 D. 九年级的合格人数最少 9. 已知甲学校的男生占全校人数的,乙学校的女生占该校总人数的,则下列结论正确 的是 A. 甲校的男生与乙校的女生人数一样多 B. 甲校的女生与乙校的男生人数一样多 C. 甲校的男生比乙校的女生多 D. 不能确定 10. 某同学要统计本校图书馆最受学生欢迎的图书种类,以下是排乱的统计步骤: ①从扇形图中分析出最受学生欢迎的种类 ②去图书馆收集学生借阅图书的记录 ③绘制扇形图来表示各个种类所占的百分比 ④整理借阅图书记录并绘制频数分布表 正确统计步骤的顺序是 A. ② ③ ① ④ B. ③ ④ ① ② C. ① ② ④ ③ D. ② ④ ③ 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