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叶洞天

麻叶洞天
麻叶洞天

《麻叶洞天》阅读练习

作者:加入日期:11-02-04

麻叶洞天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1—4题。

初四日。十五里,至汤口。五里,至汤寺,浴于汤池。扶杖望朱砂庵而登。十里,上黄泥冈。向时云里诸峰,渐渐透出,亦渐渐落吾杖底。

转入石门,越天都之胁而下,则天都、莲花二顶,俱秀出天半。路旁一歧东上,乃昔所未至者,遂前趋直上,几达天都侧。复北上,行石罅中。石峰片片夹起;路宛转石间,塞者凿之,陡者级之,断者架木通之,悬者植梯接之。下瞰峭壑阴森,枫松相间,五色纷坡,灿若图绣。因念黄山当生平奇览,而有奇若此,前未一探,兹游快且愧矣!时夫仆俱阻险行后,余亦停弗上;乃一路奇景,不觉引余独往。既登峰头,一庵翼然,为文殊院,亦余昔年欲登未登者。左天都,右莲花,背倚玉屏风,两峰秀色,俱可手擥。四顾奇峰错列,众壑纵横,真黄山绝胜处!非再至,焉知其奇若此?

遇游僧澄源至,兴甚勇。时已过午,奴辈适至。立庵前,指点两峰。庵僧谓:“天都虽近而无路,莲花可登而路遥。祗宜近盼天都,明日登莲顶。”余不从,决意游天都

挟澄源、奴子仍下峡路。至天都侧,从流石蛇行而上。攀草牵棘,石块丛起则历块,石崖侧削则援崖。每至手足无可着处,澄源必先登垂接。每念上既如此,下何以堪!终亦不顾。历险数次,遂达峰顶。惟一石顶壁起犹数十丈,澄源寻视其侧,得级,挟予以登。万峰无不下伏,独莲花与抗耳。时浓雾半作半止,每一阵至,则对面不见。眺莲花诸峰,多在雾中。独上天都,予至其前,则雾徙于后;予越其右,则雾出于左。其松犹有曲挺纵横者;柏虽大于如臂,无不平贴石上,如苔藓然。山高风钜,雾气去来无定。下盼诸峰,时出为碧峤,时没为银海;再眺山下,则日光晶晶,别一区宇也。

日渐暮,遂前其足,手向后据地,坐而下脱;至险绝处,澄源并肩手相接。度险,下至山坳,暝色已合。复从峡度栈以上,止文殊院。(《徐霞客游记·游黄山记》)

1.下列句子中加点字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路旁一歧东上歧:旁岔小路

B.遂前趋直上趋:疾步走。

C.时已过午,奴辈适至适:刚刚,才。

D.两峰秀色,俱可手揽揽:执持,把握。

2.下列句子中D的加点字,没有活用现象的一句是

A.陡者级之

B.下瞰峭壑阴森

C.从流石蛇形而上

D.前未一探

3.下列对文章的分析鉴赏有误的一项是

A.第一段,写作者登硃砂峰,上黄泥岗的情形。这一段共有三句,写得很简略,作者到黄泥岗,已经是站到烟云之上了。在低处见不到的耸入云端的山峰,不但“渐渐透出”,并且“落吾杖底”。这一段是暗写作者从下而上攀登山的高处,着意强调山势的高峻。

B.第二段,着重写了在石罅中行走的艰险和登上玉屏峰文殊院后所见到的奇丽景色。在记叙中,作者着重渲染了攀玉屏峰路径的奇丽:在石罅中行走,身旁是片片夹起的石峰,路径委曲宛转,“石间塞者凿之,陡者级之,断者架木通之,悬者植梯接之”,这样艰难的路是经过人工修凿之后才可行人的,强调了一个“难”字。(奇)

C.第三段,写作者在游僧澄源和仆人的帮助下,不顾艰险,攀登天都峰的过程。这一段作者着重写一个“险”字。从文殊院到天都峰,是“天都虽近而无路”的。

D.文章突出地使用了侧写、暗写的方法,读者更多的是在阅读中“感到”黄山山势的高险不凡的。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每念上既如此,下何以堪?终亦不顾。

﹝2﹞万峰无不下伏,独莲花与抗耳

麻叶洞天

1. 答案D,“揽”是“采摘”的意思。

2. 答案D, A中的“级”是造台阶,名词作动词;B中的“下”是向下的意思,名词作

状语;C中的“”是像蛇一样,名词作状语。

3. 答案B,强调的不是“难”,而是“奇”。

4.⑴心中想着上去都这么难,下来怎么办呢?然而坚定了决心就不再往回走。

⑵诸峰无不伏在天都峰下面,唯独莲花峰能和它齐平。

麻叶洞天

麻叶洞天 (十七日)去上清三里,得麻叶洞。洞在麻叶湾,西为大岭,南为洪碧,东为云阳、枣核之支,北则枣核西垂。大岭东转,束涧下流,夹峙如门,而当门一峰,耸石屼突,为将军岭;涧捣其西,而枣核之支,西至此尽。涧西有石崖南向,环如展翅,东瞰涧中,而大领之支,亦东至此尽。回崖之下,亦开一隙,浅不能入。崖前有小溪,自西而东,经崖前入于大涧。循小溪至崖之西胁乱石间,水穷于下,窍启于上,即麻叶洞也。洞口南向,大仅如斗,在石隙中转折数级而下。中学语文在线(https://www.360docs.net/doc/8b16474945.html,) 初觅炬倩导,亦倶以炬应,而无敢导者。曰:“此中有神龙。”或曰:“此中有精怪。非有法术者,不能摄服。”最后以重资觅一人,将脱衣入,问余乃儒者,非羽士,复惊而出曰:“予以为大师,故欲随入,若读书人,余岂能以身殉耶?”余乃过前村,寄行李于其家,与顾仆各持束炬入。时村民之随至洞口数十人,樵者腰镰,耕者荷锄,妇之炊者停爨,织者投杼,童子之牧者,行人之负载者,接踵而至,皆莫能从。 余两人乃以足先入,历级转窦,递炬而下,数转至洞底。洞稍宽,可以侧身矫首,乃始以炬前向。其东西裂隙,倶无入处,直北有穴,低仅一尺,阔亦如之,然其下甚燥而平。乃先以炬入,后蛇伏以进,背磨腰贴,以身后耸,乃度此内洞之一关。其内裂隙既高,东西亦 横亘,然亦无入处。又度第二关,其隘与低与前一辙,进法亦如之。既入,内层亦横裂,其西南裂者不甚深,其东北裂者上一石坳,忽又纵裂而起,上穹下狭,高不见顶。至此石幻异形,肤理顿换,片窍倶灵。其西北之峡,渐入渐束,内夹一缝,不能容炬。转从东南之峡,仍下一坳,其底沙石平铺,如涧底洁溜,第干燥无水,不特免揭厉,且免沾污也。峡之东南尽处,乱石轰驾,若楼台层叠,由其隙皆可攀跻而上。其上石窦一缕,直透洞顶,光由隙中下射,若明星钩月,可望而不可摘也。层石之下,涧底南通,覆石低压。高仅尺许;此必前通洞外,涧所从入者,第不知昔何以涌流,今何以枯洞也,不可解矣。 由层石下,北循涧底入,其隘甚低,与外二关相似。稍从其西攀上一石隙,北转而东,若度鞍历峤。两壁石质石色,光莹欲滴,垂柱倒莲,纹若镂雕,形欲飞舞。东下一级,复值涧底,已转入隘关之内矣。于是辟成一衖,阔有二丈,高有丈五,覆石平如布幄,涧底坦若周行。北驰半里,下有一石,庋出如榻,楞边匀整。其上则莲花下垂,连络成帏,结成宝 盖,四周垂幔,大与榻并;中圆透盘空,上穹为顶,其后西壁,玉柱圆竖,或大或小,不一其形,而色皆莹白,纹皆刻镂,此衖中第一奇也。又直北半里,洞分上下两层,涧底由东北去,上洞由西北登。时余所赍火炬已去其七,恐归途莫辨,乃由前道数转而穿二隘关,抵透光处,炬恰尽矣。穿窍而出,恍若脱胎易世。 洞外守视者,又增数十人,见余辈皆顶额称异,以为大法术人,且云:“前久候以为必堕异吻,故余辈欲入不敢,欲去不能。兹安然无恙,非神灵摄服,安能得此!”余各谢之,曰:“吾守吾常,吾探吾胜耳,烦诸君久伫,何以致之!”然其洞但入处多隘,其中洁净干燥,余所见洞,倶莫能及,不知土人何以畏入乃尔! 麻叶洞天译文

2019-2020学年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同步导练课后针对训练17-麻叶洞天

课后针对训练17 麻叶洞天 一、语言文字应用 1.下列各句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 A .乱石轰驾 B .行人之负载者,接踵而至 C .于是辟成一衖 D .不得半车炭之价直 解析:A 项“驾”通“架”,C 项“衖”同“巷”,D 项“直”通“值”。 答案:B 2.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初觅炬倩. 导 倩:美 B .窍. 启于上 窍:窟窿 C .上穹. 下狭 穹:高广 D .第. 干燥无水 第:但 解析:A 项,倩,请或央求。 答案:A 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 A.?????水穷.于下图穷. 而匕首见 B.?????吾探吾胜.耳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 簪

C.?????乃度.此内洞之一关项王自度. 不得脱 D.?????余各谢.之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 罪 解析:A 项,均为形容词,尽。B 项,名词,胜景/动词,禁得住;C 项,动词,过,度过/动词,揣度,估计;D 项,动词,感谢/动词,谢罪,道歉。 答案:A 4.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 ) A.?????亦俱以炬应,而.无敢导者然其下甚燥而. 平 B.?????问余乃.儒者,非羽士乃. 始以炬前向 C.?????童子之.牧者蚓无爪牙之. 利 D.?????余两人乃以.足先入后蛇伏以. 进 解析:C 项,定语后置标志;A 项,转折连词,却/并列连词,而且;B 项,是/才;D 项,介词,把/连词,表修饰。 答案:C 5.从句式角度看,下列句子中不属于倒装句的一句是( ) A .窍启于上 B .行人之负载者

C.经崖前入于大涧D.古之人不余欺也 解析:A项,介词结构后置;B项,定语后置;D项,宾语前置。答案:C 二、课内文本阅读 阅读课文第2-5段,完成6-10题。 6.下列各项中,加点字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 A.历级转窦.窦:dòu B.由其隙皆可攀跻.而上跻:jī C.庋.出如榻庋:qì D.时余所赍.火炬已去其七赍:jī 解析:C项,“庋”读ɡuǐ。 答案:C 7.下列各项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可以侧身矫首 ..矫首:抬头 B.高仅尺许.许:数词,表示大约的数量 C.涧底坦若周行 ..周行:大道,大路 D.或.大或小,不一其形或:或者 解析:D项,或:有的。 答案:D 8.下列各句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句是() 例句:时村民之随至洞口数十人 A.第不知昔何以涌流

徐霞客《楚游日记》之《游麻叶洞》原文及译文

徐霞客《楚游日记》之《游麻叶洞》原文及译文 《麻叶洞天》原文: (十七日)去上清三里,得麻叶洞。洞在麻叶湾,西为大岭,南为洪碧,东为云阳、枣核之支,北则枣核西垂。大岭东转,束涧下流,夹峙如门,而当门一峰,耸石屼突,为将军岭;涧捣其西,而枣核之支,西至此尽。涧西有石崖南向,环如展翅,东瞰涧中,而大领之支,亦东至此尽。回崖之下,亦开一隙,浅不能入。崖前有小溪,自西而东,经崖前入于大涧。循小溪至崖之西胁乱石间,水穷于下,窍启于上,即麻叶洞也。洞口南向,大仅如斗,在石隙中转折数级而下。 初觅炬倩导,亦倶以炬应,而无敢导者。曰:“此中有神龙。”或曰:“此中有精怪。非有法术者,不能摄服。”最后以重资觅一人,将脱衣入,问余乃儒者,非羽士,复惊而出曰:“予以为大师,故欲随入,若读书人,余岂能以身殉耶?”余乃过前村,寄行李于其家,与顾仆各持束炬入。时村民之随至洞口数十人,樵者腰镰,耕者荷锄,妇之炊者停爨,织者投杼,童子之牧者,行人之负载者,接踵而至,皆莫能从。 余两人乃以足先入,历级转窦,递炬而下,数转至洞底。洞稍宽,可以侧身矫首,乃始以炬前向。其东西裂隙,倶无入处,直北有穴,低仅一尺,阔亦如之,然其下甚燥而平。乃先以炬入,后蛇伏以进,背磨腰贴,以身后耸,乃度此内洞之一关。其内裂隙既高,东西亦 横亘,然亦无入处。又度第二关,其隘与低与前一辙,进法亦如之。既入,内层亦横裂,其西南裂者不甚深,其东北裂者上一石坳,忽又纵裂而起,上穹下狭,高不见顶。至此石幻异形,肤理顿换,片窍倶灵。其西北之峡,渐入渐束,内夹一缝,不能容炬。转从东南之峡,仍下一坳,其底沙石平铺,如涧底洁溜,第干燥无水,不特免揭厉,且免沾污也。峡之东南尽处,乱石轰驾,若楼台层叠,由其隙皆可攀跻而上。其上石窦一缕,直透洞顶,光由隙中下射,若明星钩月,可望而不可摘也。层石之下,涧底南通,覆石低压。高仅尺许;此必前通洞外,涧所从入者,第不知昔何以涌流,今何以枯洞也,不可解矣。 由层石下,北循涧底入,其隘甚低,与外二关相似。稍从其西攀上一石隙,北转而东,若度鞍历峤。两壁石质石色,光莹欲滴,垂柱倒莲,纹若镂雕,形欲飞舞。东下一级,复值涧底,已转入隘关之内矣。于是辟成一衖,阔有二丈,高有丈五,覆石平如布幄,涧底坦若周行。北驰半里,下有一石,庋出如榻,楞边匀整。其上则莲花下垂,连络成帏,结成宝 盖,四周垂幔,大与榻并;中圆透盘空,上穹为顶,其后西壁,玉柱圆竖,或大或小,不一其形,而色皆莹白,纹皆刻镂,此衖中第一奇也。又直北半里,洞分上下两层,涧底由东北去,上洞由西北登。时余所赍火炬已去其七,恐归途莫辨,乃由前道数转而穿二隘关,抵透光处,炬恰尽矣。穿窍而出,恍若脱胎易世。 洞外守视者,又增数十人,见余辈皆顶额称异,以为大法术人,且云:“前久候以为必堕异吻,故余辈欲入不敢,欲去不能。兹安然无恙,非神灵摄服,安能得此!”余各谢之,曰:“吾守吾常,吾探吾胜耳,烦诸君久伫,何以致之!”然其洞但入处多隘,其中洁净干燥,余所见洞,倶莫能及,不知土人何以畏入乃尔!

高中语文必修三读本《庖丁解牛》

庖丁解牛 庖丁解牛,我国古代成语,出自《庄子》,比喻经过反复实践,掌握了事物的客观规律,做事得心应手,运用自如。 【庖丁解牛题解】 这个寓言故事选自《庄子·内篇·养生主》。它说明世上事物纷繁复杂,只要反复实践,掌握了它的客观规律,就能得心应手,运用自如,迎刃而解。 文章叙议相间,层次分明。写宰牛时动作之优美,技术之高超;成功后的志得意满等,绘声绘色,如闻如见,引人入胜。语言生动形象,“目无全牛”、“游刃有余”、“踌躇满志”成语,即出自本篇。 【庖丁解牛庄周原文】 庖丁为文惠君解牛(1),手之所触,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踦(2),砉然响然(3),奏刀騞然(4),莫不中音。合于桑林之舞(5),乃中经首之会(6)。 文惠君曰:“嘻(7),善哉!技盖至此乎(8)?” 庖丁释刀对曰:“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9)。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牛者。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也。方今之时,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止而神欲行(10)。依乎天理(11),批大郤(12),道大窾(13),因其固然(14)。技经肯綮之未尝(15),而况大軱乎(16)!良庖岁更刀,割也(17);族庖月更刀(18),折也(19)。今臣之刀十九年矣,所解数千牛矣,而刀刃若新发于硎(20)。彼节者有间(21),而刀刃者无厚;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22),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虽然,每至于族(23),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24),视为止,行为迟。动刀甚微,謋然已解(25),如土委地(26)。提刀而立,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善刀而藏之(27)。”文惠君曰:“善哉,吾闻庖丁之言,得养生焉(28)。” 选自王先谦《庄子集解》本 【庖丁解牛庄周注释】 庖(páo袍)丁:名丁的厨工。先秦古书往往以职业放在人名前。文惠君:即梁惠王,也称魏惠王。解牛:宰牛,这里指把整个牛体开剥分剖。 踦(yǐ以):指用一条腿的膝盖顶住。 砉(hùa画)然:象声词,形容皮骨相离声。响然:《经典释文》云,或无“然”字。今一本无“然”字,是。 騞(huō豁)然:象声词,形容比砉然更大的进刀解牛声。 桑林:传说中商汤王的乐曲名。 经首:传说中尧乐曲《咸池》中的一章。会:音节。以上两句互文,即“乃合于桑林、经首之舞之会”之意。 (7)嘻:赞叹声。(8)盖:同“盍”;亦即“何”。 (9)进:超过。(10)官知:这里指视觉。神欲:指精神活动。

麻叶洞天教学设计

播洒旅途的甘霖 《麻叶洞天》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剖析文词,掌握《徐霞客游记》之文美、景奇、质实、情长的特点。 2、理解徐霞客对待村民的良苦用心,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对待风俗和迷信,树立正确的世界观。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明代大书画家董其昌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这句话高度概括了中国古代读书人的理想追求,可是因为种种外在原因,真正能够洒脱做到的人却为数不多。李白高呼“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却因“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而被迫离开宫廷;呐喊“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杜甫因安史之乱悲吟出“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他们虽也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可是这种行路总让人情生悲愤,心怀悲悯。在众多的人物当中我更欣赏是明代地理学家徐霞客,他那种不受羁绊,随性洒脱的气概,让我景仰。这节课我们来学习他的一篇游记散文《麻叶洞天》。 二、课文探究 (一)奇文共欣赏——探究第三、四段 描写麻叶洞的主体部分在第几段? 在第三、四段 这两段在运用文辞上有什么特点?请同学齐读课文。 1、这两段在文词上有什么特点? 明确:①详写。详细写了进洞的方法:以足先入,历级转窦,递炬而下,数转至洞底;乃先以炬入,后蛇伏以进,背磨腰贴,以身后耸。详细写了游洞的行踪所见所感:第一关,第二关,隘关之内。详细写了出洞的原因:时余所赍火炬已去其七,恐归途莫辨,乃由前道

数转而穿二隘关,抵透光处,炬恰尽矣,穿窍而出,恍若脱胎易世。 ②数字和方位名词出现频率高而且运用准确。③写景状物简练形象富于变化。简练:描摹景色以四言为主。形象富于变化:写乱石轰驾,若楼台层叠;写洞中之光,若明星钩月;写垂柱倒莲,纹若镂雕;写洞内第一奇景,如床如幔。 2、作者为什么要写得如此详细而富有美感呢? 明确:第一,它是由《徐霞客游记》的地理学性质决定的,文字必须要客观准确。第二,徐霞客不仅是地理学家还是文学家,他笔下的文字不仅忠实地记录着自然风光,还优美地展现着文学魅力;他笔下的文字不仅是烟波浩渺的长江黄河,还是涓涓流淌的山间小溪。 徐霞客以地理学家特有的敏锐观察力、文人细腻优美的文笔,忠实地纪录所关怀感叹。或许作者无力让时间的洪流停止不动,保留明代一切原貌,但是作者却以自己的方式使部分历史面貌得以流传,给后人留下了第一手宝贵的科学材料。他既是一个有责任感的科学家,又是一个记录美分享美的文学家。 总结:清代杨名时为《徐霞客游记》作序云:“其所自记游记,计日按程,凿凿有嵇,文词繁委,要为道所亲历,不失质实详密之体;而形容物态,摹绘情景,时复雅丽自赏,足移人情。”我们可以看出《徐霞客游记》文美、景奇、质实、情长的特点。(板书) (二)疑义相与析——师生共同研读第一、二、五段 第一段 1、我们到一个地方旅游,最想先知道什么? 明确:旅游景点所在的地理方位。 2、齐读第一段,给麻叶洞卫星定位。 明确:群山环抱,溪水尽处,乱石之间。 3、作者写麻叶洞口“大仅如斗”,有什么作用? 明确:说明洞很小,暗示洞神秘危险,为后文村民不敢进洞埋下了伏笔。 4、这种偏僻的地方一般生活着怎样的人群?文章在哪几段有印证?

(完整版)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教材目录整理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目录 人教课标版高中语文选修教材(16本) 选修五个系列 一.诗歌与散文 1.《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2.《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 3.《外国诗歌散文欣赏》二.小说与戏剧 4.《中国小说欣赏》 5.《外国小说欣赏》 6.《中外戏剧名作欣赏》 7.《影视名作欣赏》 三.新闻与传记 8.《新闻阅读与实践》 9.《中外传记作品选读》 四.语言文字应用 10.《语言文字应用》 11.《演讲与辩论》 12.《文章写作与修改》 五.文化论著研读 13.《先秦诸子选读》14.《中国文化经典研读》15.《外国文化著作选读》(暂缺) 16.《中国民俗文化》 选修1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诗歌之部 第一单元以意逆志,知人论世 赏析指导赏析示例 《长恨歌》/白居易 自主赏析 《湘夫人》/屈原《拟行路难(其四)》/鲍照《蜀相》/杜甫《书愤》/陆游推荐作品 《咏怀八十二首(其一)》/阮籍《杂诗十二首(其二)》/陶渊明 《越中览古》/李白《一剪梅》/李清照《今别离(其一)》/黄遵宪 第二单元置身诗境,缘景明情 赏析指导赏析示例 《春花江月夜》/张若虚 自主赏析 《夜归鹿门歌》/孟浩然《梦游天姥吟留别》/李白《登岳阳楼》/杜甫 《菩萨蛮(其二)》//韦庄 推荐作品 《积雨辋川庄作》/王维《游夜书怀》/杜甫《新城道中(其一)》/苏轼 《扬州慢》/姜夔《长相思》/纳兰性德 第三单元因声求气吟咏诗韵 赏析指导赏析示例 《将进酒》/李白 自主赏析 《阁夜》/杜甫《李凭箜篌引》/李贺《虞美人》/李煜《苏幕遮》/周邦彦推荐作品 《国殤》/屈原《燕歌行》/高适《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四州》/柳宗元 《菩萨蛮》/温庭筠《般涉调.哨遍高祖还乡》/睢景臣 中国古代诗歌发展概述

20庖丁解牛导学案(无答案)-河北省邢台市第二中学高二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庖丁解牛 教学目标: 1、积累常见文言字词,掌握文言句式,分析人物形象。 2、培养质疑探究合作精神,探讨作品主旨。 3、理解“庄子之道”的内涵,培养学生敢于实践、运用规律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1、疏通课文大意,归纳文言要点,分析人物形象。 2、对本文“庄子之道”以及所具有启示意的理解。 【预习案】 一大家心中的庄子及影响: 庄子,名(),()时期()学派的代表人物,是老子哲学思想的继承者和发展者,先秦庄子学派的创始人。主要作品为( ),共33篇,分为“内篇”“外篇”“杂篇”。《庄子为代表的道家学派,庄子主张“无为”,放弃生活中的一切争斗。在知识分子的心目中,老庄,尤其是庄子的哲学最贴合他们内心深处隐蔽的部分的。它在儒家的规矩严整与佛家的禁欲之间,给中国的知识分子提供了一块可以自由呼吸的空间,它是率性的,是顺应自然的,反对人为的束缚的,它在保全自由“生命”的过程中,竭尽了最大的心力。 二关于养生主的解释 1:养生二字连读,意为保养生命,主在这里主要指道理和方法。 2:生主二字连读,是指生之主,即精神的意思,在这里养生主指保养精神。 3:寓言:寓言是文学作品的一种体裁,以比喻性的故事寄寓意味深长的道理。 比喻。寓言就是由巧妙的比喻构成,每则寓言故事就是一个喻体(内中的寓意,则是寓言的本体),比喻从头到底贯串在整部寓言中。与一般文学作品里的比喻相比,寓言里的比喻大多使用暗喻和借喻。 拟人。与童话中的拟人相比,寓言的拟人可以不考虑物性,只要求能为寓意服务,讲清所要表达的讽喻之意就可以了。 夸张。与童话中的夸张相比,寓言的夸张往往是着眼一点,不及其余。

解牛的三个阶段: ⑴“始臣之解牛之时”—— ⑵“三年之后”—— ⑶“方今之时”—— 我的疑惑: 【预习案】 1. 初读课文,对照课下注释,疏通文段大意,找出其中的文言五项,勾画自己的疑问。 2. 熟读全文 【探究案】 1、阅读1—2节,思考问题:文中是怎样描写解牛场面的?请划出关键句子。庖丁解牛给我们一种什么样的感受? 动作: 声音: 2、庖丁解牛遵循的是什么? 3、课文主要运用什么手法突出庖丁解牛技艺之高超? 4你能在《庖丁解牛》中找出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的“人生三境界”吗? [清]王国维《人间词话》人生三境界说: 王国维境界一: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庖丁解牛》

返魂草 功能主治 药理作用

返魂草功能主治药理作用 返魂草功能主治药理作用 基源:返魂草为菊科千里光属多年生草本植物麻叶千里光、单叶返魂草的干燥地上部分,主要分布于我国东北、河北等地及朝鲜、日本、俄罗斯远东地区,生长于山沟、林缘及湿草甸上。 产地:主产地在吉林省的长白山地区。是中成药肺宁颗粒的主要原材料,由于野生资源受到严重破坏,加之连续采收,使返魂草在面积上和产量上有所下降。 生长条件:返魂草为多年生宿根草本植物,年生育期为95~120天,每年4月上中旬开始萌芽,经出苗期、幼苗期、拔节期、孕蕾期、开花期、种熟期,到秋季随着种子的成熟开始进入枯萎休眠期。 种植:返魂草的种植在吉林省数家生产中成药肺宁的部分企业中,曾有开展,种植技术基本成功,有调查显示返魂草种植成本高于收购野生药材,不少企业放弃规范化种植。 入药部分:地上部分。 采集加工:7~8月采挖,除去杂质,选净泥土,竖放阴凉处,洒上清水,待软切0.3-0.4cm段片,晒干即可。 性味归经:味苦,性平,微寒,归肝肾二经。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散血消肿,下气通径。瘀血胀痛,跌打损伤,高热,肝炎等症。 药理作用: 实验研究表明,返魂草提取物能有效抑制金色葡萄球菌、枯草芽孢菌的生长;宽叶返魂草水煎剂对小鼠的免疫功能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对非特异性巨噬细胞吞噬功能也有抑制;返魂草提取物对腺病毒和呼吸道合胞病毒也有一定的抑制作用;返魂草素对全氟异丁烯所致肺水肿与炎性渗出具有抑制作用,并能有效对抗全氟异丁烯所致动物死亡;返魂草提取物能减轻炎症细胞的浸润,抑制炎性细胞因子的释放,从而促进胃溃疡的愈合,提高胃溃疡愈合质量。 霉变的原因与对策: 1.温度。温度对中药材储存影响最大在,常温5~20℃下,中药材成分基本稳定,利于储存。 2.湿度。中药材本身含有一定的水分,一般含水量为 10%~15 %,相对湿度为60%~70%。空气相对湿度在70%以上时,中药材会逐渐吸收空气中的水分。特别在梅雨季节,容易导致中药材吸潮发霉甚至虫蛀。 3.空气。空气中的氧和臭氧对中药材的变质起着关键作用。霉菌和某些酵母菌多属好氧性微生物,利用二氧化碳或氮气可杀菌。(作者系长春中医药大学教授)

统编人教(2019)高中语文必修下册教案:1.3 《庖丁解牛》

《庖丁解牛》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1、积累常见文言字词,掌握文言句式;体会人物形象。 2、培养质疑探究合作精神,分析人物形象及作品主旨. 3、理解“庄子之道”的内涵;培养学生敢于实践、运用规律的精神。重点难点:1、疏通课文大意,归纳文言要点,分析人物形象。(重) 2、对本文“庄子之道”以及所具有启示意的理解。(难)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解题:庖:厨师丁:人名解牛:分解、分割 庖丁解牛:一个叫丁的厨师分解牛的肢体。 二、字词正音: 踦yǐ(支撑,接触) 騞huō(象声词) 砉huā(象声词)謋huò(象声词) 卻xì(同隙,空隙) 軱gū(大骨) 硎xíng(磨刀石) 窾kuǎn(空) 怵chù(害怕,恐惧) 间jiàn(间隙)向xiǎng 通“响”盖hé通“盍” 三、课文为我们展示了一个怎样的形象? 明确:一个解牛技艺娴熟高超的庖丁形象。 四、梳理课文结构 本文共4段,可分三部分。 第一部分(首段):描写庖丁解牛的一个场面,突出庖丁的技术高超。 第二部分(第2、3段):写庖丁技术之所以高超的原因。

第三部分(末段):从故事引出养生之道。 第二课时 六、但凡是名人,成名之前都有一段鲜为人知的心路历程,一段曲折离奇的成长历史……庖丁是经过哪些阶段才达到这个境界的? 七、联系第三节,思考讨论: 1、庖丁解牛追求的是什么? 解牛之道 2、课文是怎样突出庖丁解牛技艺之高的?目的何在? 对比突出“道”之重要 对比:良庖岁更刀-----割也族庖月更刀-----折也 臣之刀十九年---以无厚入有间 通过良庖、族庖反衬庖丁。对比三者不同的用刀方法割、折、解,突出庖丁技艺高超。 八、庖丁解牛技术高超的原因是什么?

全国重点高中名师精编教案_《麻叶洞天》备课参考

《麻叶洞天》备课参考 教学参考 0903 1313 《麻叶洞天》备课参考 文化背景 中国作为一个农业文明古国,古代地理学非常发达。《山海经》就以“山”和“海”为纲领,广泛记述了山川泽林、邦国民俗等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中国第一篇区域地理著作《尚书·禹贡》就划分了九州,叙述了主要的山脉河流。嗣后,《汉书·地理志》按照汉代郡县封国疆域政区的建置,对各地山川物产、风俗民情作了综合论述,是中国第一部以“地理”命名的地理著作。尔后,郦道元的《水经注》以河川为纲,对水文地理、生物地理、城市地理、民族地理、文化地理等都作了非常丰富的记述。唐代李吉甫的《元和郡县图志》,宋代乐史的《太平寰宇记》,皆为大型全国性区域志,标志着中国地理学的成熟。 中国知识分子历来有“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传统,孔子周游列国,悟出“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的道理。司马迁、郦道元都游历过很多名山大川,为他们的著作增添了不少真切的内容。唐代柳宗元的《永州八记》,南宋陆游的《入蜀记》,范成大的《吴船录》,都是山水游记的经典之作。 徐霞客(1587—1641)生活在明代后期,在他五十几岁的人生中,经历了万历、天启、崇祯三个朝代,亲历了当时社会的黑暗,遂绝意仕途,寄情山水,以旅游考察祖国的名山大川为己任,成为中国历史上空前绝后的旅游地理学家。 徐霞客自20岁游太湖开始,到54岁从云南抱病回家为止,走遍了大半个中国,足迹遍及现在的江苏、浙江、安徽、山东、河北、河南、山西、陕西、福建、江西、湖北、湖南、广东、广西、贵州、云南等16个省。他的出游,大体上以崇祯九年(1636)为界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前期约29年,后期4年。 徐霞客能专心于旅游考察事业,与徐母的支持是分不开的。徐霞客18岁丧父,事母至孝,母亲在,不肯远游。徐母在丈夫死后,独立支撑门户,操持家业,教读子孙。徐霞客出游的前期,因为有老母在堂,都是就近而游,一般不超过两个月时间。万历三十五年(1607),他第一次出游时,徐母亲手制作了一顶仿古的远游冠,为他壮行色,还勉励他“志在四方,男子事也”,不能做“藩中雉,辕下驹”。徐霞客出游在外,“每得仙芝异结,必献为母寿”。(以上引文俱见陈函辉《徐霞客墓志铭》)徐母喜欢种篱豆,精于纺织。当她80岁寿辰时,徐霞客延请了当时著名的画士文人,绘《秋圃晨机图》,并为图作记及诗赋题咏(徐母去世后,徐霞客请人把这些诗文刻录于石,流传至

语文选修庖丁解牛课后题答案

庖丁解牛 整体感知 《庖丁解牛》节选自《庄子·养生主》。关于“养生主”,清人王先谦《庄子集解》释义为:“顺事而不滞于物,冥情而不撄其天,此庄子养生之宗主也。”所谓“养生主”,就是养生的主旨,也就是养生应该遵循的基本原则。“庖丁解牛”是一个寓言故事,庄子通过这个寓言故事来说明养生的道理。 课文的第一段写“庖丁解牛”的熟练动作和美妙音响。他用手按着牛,用肩靠着牛,用脚踩着牛,用膝盖抵着牛,动作极其自如,发出轻快的皮骨相离的砉砉响声。当庖丁进刀的时候,听到的是更为响亮的哗啦啦的声音。这些富于节奏感的声音非常美妙,和庖丁优美的动作相配合,就像奏乐,又像舞蹈,如同商汤乐舞《桑林》和尧时乐曲《经首》那样优美。 第二段紧接着写到了文惠君的夸赞,从侧面烘托庖丁技艺的精湛。文惠君对庖丁技艺高超的原因产生了好奇心,引出下文从现象描述转入本质追索,从旁人的所见所感转入庖丁的个人体验。 第三段是庖丁对文惠君的解答。庖丁首先说明自己追求的是“道”的境界,已经超过技术层面。接着庖丁讲了自己达于“道”境的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所见无非牛者”;第二个阶段是“未尝见全牛”;第三个阶段是“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止而神欲行”。“道”境的外在表现是“刀十九年矣”,“而刀刃若新发于硎”;“道”境的内在本质是“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达于“道”境的方法是“依乎天理”,“因其固然”,“以无厚人有间”。最后,庖丁讲到达于“道”境之后的谨慎态度。“每至于族”,他仍然会“怵然为戒,视为止,行为迟”,保持着警戒和惊惧之心,动作也是轻微而迟缓的。即使成功解牛之后,在满足的同时还要小心地把刀擦拭干净,收藏起来。 最后一段写文惠君听了庖丁的一番话,领悟丁养生的道理。 庄子所讲的养生的道理是什么呢?庄子在《养生主》中说:“为善无近名,为恶无近刑,缘督以为经,可以保身,可以全生,可以养亲,可以尽年。”庄子认为,人类社会充满错综复杂的矛盾,人们只有像庖丁那样把握了社会的肌理,才能够成功地避开各种难解的矛盾,使自己免于遭受伤身与劳神的困扰,从而达到保身、全生、养亲、尽年的目的。“以无厚人有间”也是一种消极的人生哲学。不过,《庖丁解牛》这则寓言故事给我们的启示已经远远

徐霞客

教学目标: 1、通过阅读,知道徐霞客这位奇人“奇”在哪里,知道徐霞客的一生为中国的旅游考察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 2、在阅读、理解中,体会徐霞客淡泊名利、不畏艰险、锲而不舍、求真求实的科学研究精神,激发学生探索自然奥秘的思想感情。 3、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理解“卓尔不群”“雄心壮志”“先驱”等词语的意思。通过反复阅读,领悟课题中“阅读大地”的含义。 4、继续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锻炼学生收集资料、整理资料及借助资料理解课文的能力;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快速默读的能力。 教学重点: 在阅读、理解中,体会徐霞客淡泊名利、不畏艰险、锲而不舍、求真求实的科学研究精神,激发学生探索自然奥秘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知道徐霞客这位奇人“奇”在哪里,知道徐霞客的一生为中国的旅游考察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 教学过程: 一、赏图激情,质疑课题。 1、同学们喜欢旅行吗?说说看你都到过哪些地方?老师也想带你去几个地方:(课件出示风景图片)看这是(奇秀庐山、险峻的黄山……),想去吗?如果,要让你跨越万水千山,走着去,你能接受吗?有一个人,他就做到了。他就是——徐霞客,这节课让我们一起再次走近——阅读大地的徐霞客。(板书,齐读) 2、请同学们齐读课题。读了课题,你有什么疑问? 归纳学生的问题,并出示: 徐霞客为什么要阅读大地? 徐霞客是怎样阅读大地的?

徐霞客阅读大地的成果是什么? 二、潜心会文,感受“奇人”。 (一)感受徐霞客的“奇志”。 解决问题一:徐霞客为什么要阅读大地? 古人说:“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同学们都很善于思考,现在请你们带着疑问默读课文第二自然段,在你感受深的词句下面加上着重号,有体会的地方简单批注。 1、学生潜心会文,相互间交流。 2、交流: 学生朗读,相机出示: 当时的读书人,都忙着追求科举功名,抱着“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的观念,埋头于经书之中。徐霞客却卓尔不群,醉心于古今史籍及地志、山海图经的收集和研读。他发现此类书籍很少,记述简略且多有相互矛盾之处,于是他立下雄心壮志,要走遍天下,亲自考察。 (1)个人自由读。通过朗读,你读懂什么了? (引导学生抓住“醉心”、“发现”等重点词语来理解,通过对比,感悟徐霞客“卓尔不群”以及他的雄心壮志。) (2)读到这里,你觉得徐霞客是个怎样的人? (3)品读: ①徐霞客是位“奇”人,他卓尔不群,鄙视权贵,放弃仕途,走出书斋,将自己生命的全部献给了旅行考查事业,真不简单。带着你的感受读这句话。 ②老师非常想和你们一起读这段话,用心去感受徐霞客,你们愿意吗? 我读当时其他读书人的表现的语句,你们接着读描写徐霞客表现的语句。 (4)小结:徐霞客卓尔不群首先表现在他又走遍天下的雄心壮志。(二)感受徐霞客的“奇行”。

中国天然药物杂志.pdf

公务员之家持有《出版物经营许可证》和《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依法从事国内所有合法期刊征订及第二类增值电信业务中的信息服务业务(互联网信息服务),本站不是中国天然药物杂志官网,直投稿件的朋友请联系杂志社编辑部。 中国天然药物基本信息: 刊名:中国天然药物 ChineseJournalofNaturalMedicines 主办单位:中国药科大学、中国药学会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编:吴晓明 周期:双月刊 出版地:江苏省南京市 语种:中文 开本:16开 ISSN:1672-3651 CN:32-1708/R 邮发代号:28-306 创刊时间:2003 单价:50.00 复合影响因子:1.311 综合影响因子:0.820 中国天然药物杂志荣誉: 目前本刊已被国际四大权威检索数据库美国化学文摘(CA)、国际药学文摘(IPA)、荷兰医学文摘(EMBASE)、俄罗斯《文摘杂志》收录为来源期刊;同时被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万方数据库、中国药学文摘、中国生物学文摘等国内权威检索数据库收录,是我国药学领域高水平学术期刊。 中国天然药物收录情况: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维普期刊网收录、万方数据库收录、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国际药学文摘》、《化学文摘(网络版)》、《农业与生物科学研究中心文摘》、《哥白尼索引》、文摘与引文数据库、《医学文摘》、《科学引文索引》、《剑桥科学文摘》、《生物学文摘(预评)》、剑桥科学文摘社ProQeust数据库、北大2008版核心期刊、本刊MARC数据、本刊DC数据、国家图书馆馆藏、上海图书馆馆藏。 中国天然药物主要栏目: 快讯、论文、简报、技术交流、综述、药学前沿、论坛、思路与方法、热点聚焦、学术争鸣、药事法规。 中国天然药物联系方式: 地址:南京童家巷24号中国药科大学2号信箱 邮政编码:210009 电话:025-8327156583271568 邮箱:cjnm@ 中国天然药物杂志信息: 《中国天然药物》(ChineseJournalofNaturalMedicines)是新闻出版总署新批准创办的国家级药学学术期刊,是天然药物研究领域进行国内外学术交流的重要窗口。本刊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中国药科大学主办。本刊将配合国家医药科技发展重点,以刊登国家重大基金项目、国际合作项目的原创性成果为特色,旨在通过多学科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为具有我国独特优势的中药、草药、海洋药物、生化药物、微生物药物、民族药物、民间药物的创新研究提供有效载体,为完善天然药物研究思路,阐明天然药物的物质基础,建立天然药物的技术标准提供学术交流平台。 本刊以报道中药与天然活性化合物研究、药理活性与药效、药物作用机制与质量标准为重点,是中药、草药、海洋药物、生化药物、微生物药物、民族药物、民间药物研究进行学术交流的重要窗口。主要报道天然药物化学:提取分离、结构鉴定与修饰、生物合成与转化;药理学与毒理学、药代动力学;药物分析学。 中国天然药物杂志稿件要求: 1文题文题应简明、具体、确切,概括文章的要旨。中文题名一般不超过20个字。题名中应避免使用非公知公用的缩略语、字符、代号及结构式和公式。 2作者署名不宜过多,仅限在选定课题、制定研究方案、具体研究工作和撰写文稿等方面作出主要贡献,并能就论

湖南省衡南县第九中学高二语文 第八单元科学之光 第三学时学案 新人教版

湖南省衡南县第九中学高二语文第八单元科学之光第三学时学案新人 教版 习目的 1、学习《麻叶洞天》,体会《徐霞客游记》科学知识与文学语言完美融合的写作风格,认识徐霞客在科学史上的地位。 2、进一步打文言基础,诸如文中的文言实虚词、通假字、词类活用、特殊句式等。 知识链接 1、徐霞客(1586—1641),名弘祖,字振之,号霞客,江苏江阴人。明朝地理学家、旅行家和文学家。他经30年考察撰成的60万字《徐霞客游记》,开辟了地理学上系统观察自然、描述自然的新方向;既是系统考察祖国地貌地质的地理名著,又是描绘华夏风景资源 的旅游巨篇,还是文字优美的文学佳作,在国内外具有深远的影响。 徐霞客,幼年好学,博览群书,尤钟情于地经图志。少年即立下了“大丈夫当朝游碧海而暮苍梧”的旅行大志。徐霞客的旅游生涯,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为28岁以前的纪游准备阶段。重点放在研读祖国的地理文化遗产,并凭兴趣游览太湖、泰山等地,没有留下游记。 第二阶段为28岁(1613)至48岁(1633)的纪游前段,历时20年,游览了浙、闽、黄山和北方的嵩山、五台、华山、恒山诸名山。但游记仅写了一卷,约占全 书的十分之一。 第三阶段为51岁(1636)至54岁(1639)为纪游后段,历时4年,游览了浙江、江苏、湖广、云贵等江南大山巨川,写下了9卷游记。 徐霞客的足迹遍及今16个省、市、自治区。他不畏艰险,曾三次遇盗,数次绝粮,仍勇往直前,严谨地记下了观察的结果。直至进入云南丽江,因足疾无法行走时,仍坚持编写《游记》和《山志》,基本完成了60万字的《徐霞客游记》。55岁(1640)云南地方官用车船送徐霞客回江阴。56岁(1641)正月病逝于家中。遗作经季会明等整理成书,广泛流传。 2、《徐霞客游记》以日记体为主的中国地理名著。徐弘祖经30多年旅行,写有天台山、雁荡山、黄山、庐山等名山游记17篇和《浙游日记》、《江右游日记》、《楚游日记》、《粤西游日记》、《黔游日记》、《滇游日记》等 著作,除佚散者外,遗有60余万字游记资料。死后由他人整理成《徐霞客游记》。世传本有10卷、

十万错和宽叶返魂草

十万错 种中文名:十万错 种拉丁名:Asystasia chelonoides Nees 科中文名:爵床科 科拉丁名:Acanthaceae 属中文名:十万错属 属拉丁名:Asystasia ..............更多图片: 国内分布:产云南(西双版纳、文山)、广东(北江)、广西(容县) 国外分布:东喜马拉雅其他国家、印度东北、缅甸、泰国、中南半岛广布多年生草本,外倾,叶具叶柄,椭圆形,基部急尖,钝,圆或近心形,几全缘,长3-12厘米,宽1-4(-6)厘米,两面稀疏被短毛,上面钟乳体点状,总状花序顶生,花序轴4棱,棱上被毛,较明显,花偏向一侧。苞片对生,三角形,长5毫米,疏被短毛;小苞片2,似苞片,着生于花梗基部,长2毫米;花梗约长3毫米,无毛;花萼长7毫米,5深裂,仅基部结合,裂片披针形,线形,长5-6毫米,被腺毛。花冠短,约长2.5厘米,略两唇形,外面被疏柔毛;花冠管基部圆柱状,长约12毫米,上唇2裂,裂片三角状卵形,先端略尖,长约5毫米,下唇3裂,裂片长卵形,椭圆形,中裂片长约9毫米,侧裂片7毫米,中裂片两侧自喉部向下有2条褶襞直至花冠筒下部,褶襞密被白色柔毛,并有紫红色斑点;雄蕊4,花丝无毛,每边一长一短,在基部两两结合成对,花药紫色,背着,长圆形,2室不等高,基部具短尖头;花柱约长12毫米,基部被长柔毛,子房约长3毫米,密被长柔毛,具杯状花盘,花盘多少钝圆,5浅裂。蒴果长3厘米,不育部分长15毫米。 【药名】:十万错 【拼音】:SHIWANCUO 【来源】:为双子叶植物药爵床科植物十万错的全草。

【功效】:1.续伤接骨2.解毒止痛 3.凉血止血。 【主治】:用于跌扑骨折,瘀阻肿痛,为伤科要药,治痈肿疮毒及毒蛇咬伤,无论内服、外敷,皆有一定功效,以鲜品为佳。用于血热所致的各种出血症,并有止血不留瘀的特长,对出血兼有瘀者尤为适宜。常用于创伤出血。 【性味归经】:淡、凉。入心、肝二经。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9-15克。外用:适量捣敷患处或研末外用。 【别名】:盗偷草、跌打草(广西)、细穗爵床《广西中药志》 【动植物资源分布】:分布于云南西部至东南部,广西西部。 【拉丁名】:十万错Asystasia gangetica (L ) Andrs-A, 宽叶返魂草 药材基源:为菊科植物麻叶千里光的带根全草。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Senecio cannabifolius Less. 采收和储藏:7-8月采收,洗净,切段,鲜用。 [原形态]麻叶千里光多年生草本,高60-150厘米。有歪斜根状茎。茎竖立,直径达10毫米,无毛,上部常多分枝。下部叶在药期枯萎;叶部叶较大,叶柄短,基部有2小耳,羽状或者近掌状深裂,长10-20厘米,宽8-15厘米,裂片披针形或者条状披针形,渐尖,叶缘有密锯齿,侧裂片2或者1对,稀3对,较短,两面无毛或者不面沿脉处有微毛;上部叶小,常不裂,条形。头状花序,多数,在茎和枝端排列成复伞房状;总苞筒状,长5-6毫米,外有细条形苞叶;总苞片1层,约9个,条状长圆形,背面有疏毛或者无毛;舌状花8-10个,黄色,舌片长圆状条形;筒状花多数。瘦果,圆柱形,有纵沟,长约45毫米;冠毛污黄白色,有多数不等长的毛。植物开花期7-8月,植物结果期9-10月。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山沟林缘及湿草甸上。 资源分布:生于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北等地。 [化学成份]含氢醌,对-羟基苯乙酸,熊果酚甙。 [性味]味苦;性凉

高二语文《庖丁解牛》教案设计

高二语文《庖丁解牛》教案设计 导读:教学是一种创造性劳动。写一份优秀教案是设计者教育思想、智慧、动机、经验、个性和教学艺术性的综合体现。那么《庖丁解牛》好的教案怎么写?以下仅供参考! 【教学目标】 1、积累常见文言字词,掌握文言句式。 2、培养质疑探究合作精神,分析人物形象及作品主旨.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在先秦群星璀灿的夜空中,庄子是最耀眼的星座之一。庄子主张“无为”,放弃生活中的一切争斗。在知识分子的心目中,老庄,尤其是庄子的哲学最贴合他们内心深处隐蔽的部分的。它在儒家的规矩严整与佛家的禁欲之间,给中国的知识分子提供了一块可以自由呼吸的空间,它是率性的,是顺应自然的,反对人为的束缚的,它在保全自由“生命”的过程中,竭尽了最大的心力。庄子的思想被后人称之为最早的关注人心灵的哲学。 二、知人论世 庄子是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是老子哲学思想的继承者和发展者。他的学说涵盖了当时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但根本精神还是归依于老子的哲学。庄子的思想属于主观唯心主义体系,他片面夸大一切事物的相对性,否定客观事物的差别,否定客观真理,在认识论上走向相对主义。从这种认识论出发,庄子对待生活的态度是一切顺应自然。

在政治上,他主张无为而治,反对一切社会制度,摈弃一切文化知识,从而陷入了虚无主义的泥坑。他的思想包含着朴素辩证法因素,认为一切事物都在变化,主张“无为”,放弃生活中的一切争斗。又认为一切事物都是相对的,因此他否定知识,否定一切事物的本质区别,极力否定现实,幻想一种“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的主观精神境界,安时处顺,逍遥自得,倒向了相对主义和宿命论。 庄子的文章,想像力很强,文笔变化多端,,想象奇妙,构思巧妙,意境开阔,描绘生动,善于用寓言和比喻手法,具有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并采用寓言故事形式,富有幽默讽刺的意味,对后世文学语言有很大影响。著作有《庄子》,亦称《南华经》,是道家经典之一。名篇有《逍遥游》、《齐物论》、《养生主》等,《养生主》中的“庖丁解牛”尤为后世传诵。养生主指养生的主要关键。庄周认为,人类社会充满着错综复杂的矛盾,要回避矛盾,寻求解脱,就须像庖丁解牛那样,找出规律,游刃有余,不受损伤,以求保身、全生、养亲、尽年。 三、解题 庖:厨师。丁:厨师的名字,丁是他的名。解:分解。 庖丁解牛:一个叫丁的厨师分解牛的肢体。庖丁解牛的高超技术,说明只有掌握了事物的规律,才有好的效果。比喻经过反复实践,掌握了事物的客观规律,做事得心应手,运用自如。 四、阅读文本,积累知识 1、字词正音。踦yǐ(支撑,接触)騞huō(象声词)卻xì(同隙,

长白山部分物种学名

长白山部分物种学名一览表 乔木Tree 假色槭(Acer pseudo-sieboldianum (Pax) Kom.) 紫椴(Tilia amurensis Rupr.) 红松(Pinus koraiensis Sieb. et Zucc) 青楷槭(Acer tegmentosum Maxim.) 色木槭(Acer mono Maxim.) 糠椴(Tilia mandshurica Rupr. et Maxim.) 拧筋槭(Acer triflorum Kom.) 蒙古栎(Quercus mongoliaca Fisch. ex Turcz.) 春榆(Ulmus japonica (Rehd.) Sarg.) 水曲柳(Fraxinus mandshurica Rupr.) 白桦(Betula platyphylla Suk.) 山杨(Populus davidiana Dode) 白牛槭(Acer mandshurieum Maxim.) 茶条槭(Acer ginnala Maxim.) 拧筋槭(Acer triflorum Kom.) 鼠李(Rhamnus davurica Pall.) 裂叶榆(Ulms laciniata Mayr.) 灌木Shrub plant 东北山梅花(Philadelphus schrenkii Rupr.) 卫矛(Evonymus alatus (Thunb.) Sieb.) 东北茶藨(Ribes mandshuricum (Maxim.) Kom.) 暴马丁香(Syringa reticulate (Blume) Hara var. mandshurica (Maxim.) Hara)簇毛槭(Acer barbinerve Maxim.) 狗枣猕猴桃(Actinidia kolomikta (Rupr.) Maxim.) 翅卫矛(Evonymus macroptera Rupr.) 草本植物Herbaceous plant 木贼(Hippochaete hyemale (L.) Boern.) 白花碎米荠(Cardamine baishanensis P. Y. Fu) 美汉草(Meehania urticifolia) 小叶芹(东北羊角芹, Aegopodium alpestre Ledeb.) 毛缘苔草(Carex pilosa Scop.) 酢浆草(Oxalis obtriangulata Maxim.) 二叶舞鹤草(Maianthemum bifolium (L.) F. W. Schmidt) 羊胡子苔草(Carex callitrcihos V. Krecz) 刺五加(Acanthopanax senticosus (Rupr. Et Maxim.) Harms) 短梗五加(Acanthopanax sessiliflorus (Rupr. Et Maxim.) Seem.) 辽东楤木(Aralia elata (Miq.) Seem.)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