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航天发展史演示PPT模板【优质课件】

合集下载

我国航天事业发展史ppt课件

我国航天事业发展史ppt课件

2024/1/28
19
航天技术在民用领域的应用
1 2
气象观测
通过航天器搭载的气象仪器,可实时观测全球气 象变化,为气象预报和防灾减灾提供数据支持。
遥感技术
航天遥感技术可应用于资源调查、环境监测、城 市规划等领域,为国民经济建设提供信息服务。
3
通信技术
航天通信技术可实现全球范围内的通信联络,为 远程医疗、远程教育等提供了可能。
后与神舟十一号、天舟一号进行交会
对接。
2024/1/28
13
2024/1/28
04
CATALOGUE
深空探测工程的拓展
14
嫦娥系列月球探测器的发射与成果
嫦娥一号
我国首颗绕月人造卫星,成功 实现了绕月飞行,获取了全月
球影像图等数据。
2024/1/28
嫦娥二号
作为嫦娥一号的备份星,成功 完成了多项拓展试验,如低高 度飞行、高分辨率成像等。
我国航天事业发 展史ppt课件
2024/1/28
1
contents
目录
2024/1/28
• 引言 • 我国航天事业的起步 • 载人航天工程的突破 • 深空探测工程的拓展 • 航天科技的应用与转化 • 我国航天事业发展的挑战与机遇
2
2024/1/28
01
CATALOGUE
引言
3
目的和背景
展示我国航天事业发 展历程和成就
12
天宫一号与天宫二号的在轨运行
天宫一号
中国首个目标飞行器和空间实验室, 于2011年成功发射并与神舟八号、九 号、十号飞船进行交会对接。
在轨运行成果
验证了空间站关键技术,为空间站建 设打下了坚实基础;开展了多项空间 科学实验和技术试验,取得了丰硕成 果。

中国航天科技发展历程讲义(PPT 73张)

中国航天科技发展历程讲义(PPT 73张)

载人航天工程:
中国载人航天已经实现航天员出舱活动,进行航 天器交会对接试验;开展具有一定应用规模的短 期有人照料、长期在轨自主飞行的空间实验室的 研制,开展载人航天工程的后续工作。出舱活动 的关键技术包括出舱外航天服、便携式环控生保 系统和载人机动装置的研制。空间交会对接的关 键技术是研制多种测量敏感器和先进的空间对接 机构。载人航天活动要求高可靠性,将按照计划 进度一步一步地走。随着载人航天活动的发展, 不仅要送女航天员上去,还要把一些科学家、哲 学家送上去,也许有一天新闻记者也会被送到太 空。
第一阶段(1956年——1970年)


50年前的10月,第一个导弹火箭研究机 构——国防部第五研究院正式宣布成立, 这标志着中国航天事业正式起步。 50年代:做出了发展“两弹一星”的决策。 60年代:做出“八年四弹”的决策:研究 人员用8年时间研制成功了中近程、中程、 中远程、远程液体弹道导弹,并衍生出 “长征一号”、“长征二号”运载火箭。

80年代的成就
1985年,中国正式宣布将“长征”系 列运载火箭投入国际商业发射市场。 1990年4月7日,“长征三号”运载火箭 成功发射美国研制的“亚洲一号”卫星, 截至目前已将27颗国外制造的卫星成功 送入太空,中国在国际商业卫星发射服 务市场中占有了一席之地。
90年代:我国做出载人航天工程的决策。 1990年7月16日,“长征”2号捆绑式火箭首次在西昌发 射成功,其低轨道运载能力达9.2吨,为发射载人航天器 打下了基础。 1992年,中国载人飞船正式列入国家计划进行研制,这 项工程后来被定名为“神舟”号飞船载人航天工程。“神 舟”号飞船载人航天工程由“神舟”号载人飞船系统、 “长征”运载火箭系统、酒泉卫星发射中心飞船发射场系 统、飞船测控与通信系统、航天员系统、科学研究和技术 试验系统等组成,是中国在20世纪末期至21世纪初期规模 最庞大、技术最复杂的航天工程。随着“神舟”四号发射 成功,“神舟”飞船已成功进行了4次无人飞行,载人飞 行已为时不远。

中国航天发展史ppt模板

中国航天发展史ppt模板

神舟八号(无人) 于2011年11月1日5时58分10秒由改进型“长征二号”F遥八火箭顺利 发射升空。升空后2天,“神八”与此前发射的“天宫一号”目标飞 行器进行了空间交会对接。组合体运行12天后,神舟八号飞船脱离天 宫一号并再次与之进行交会对接试验,这标志着我国已经成功突破了 空间交会对接及组合体运行等一系列关键技术。2011年11月16日18 时30分,神舟八号飞船与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成功分离,返回舱于 11月17日19时许返回地面。
泉发射成功,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发射卫星的国家。
·1975年11月26日,首颗返回式卫星发射成功,3天后顺利返回,
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卫星返回技术的国家。
·1988年9月7日,长征4号运载火箭在太原成功发射了风云1号A气
象卫星。
·
1990年4月7日,“长征3号”运载火箭成功发射美国研制的“亚洲1号”卫星,中国在 国际行业卫星发射服务市场中占有了一席之地。
:神舟一号(无人) 时间:1999年11月20日6时发射,21日回收 神舟二号(无人) 时间:2001年01月10日1时发射,1月16日回收 神舟三号(无人) 时间:2002年03月25日22时发射,4月1日回收 神舟四号(无人) 时间:2002年12月30日零时发射,2003年1月5日回收 神舟五号(载人1) 时间:2003年10月15日9时整发射,21小时后回收 搭载人数1人:杨利伟 首次载人 神舟六号(载人2) 时间:2005年10月12日9时整发射,115小时33分钟后回收 搭载人数2人:执行任务宇航员: 费俊龙,指挥长聂海胜 ,操作手 神舟七号(载人3) 时间:2008年9月25日21时10分发射,于9月28日17时37分回收 搭载人数3人:执行任务宇航员:翟志刚、景海鹏、刘伯明 首次出舱

《中国航天发展史》课件

《中国航天发展史》课件
中国航天事业是在基础工业比较薄弱、科技水平相对落后和特
殊的国情、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发展起来的。中国独立自主地进行 航天活动,以较少的投入,在较短的时间里,走出了一条适合本 国国情和有自身特色的发展道路,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就。中国 在卫星回收、一箭多星、低温燃料火箭技术、捆绑火箭技术以及 静止轨道卫星发射与测控等许多重要技术领域已跻身世界先进行 列;在遥感卫星研制及其应用、通信卫星研制及其应用、载人飞 船试验以及空间微重力实验等方面均取得重大成果。
中国重视研制各种应用卫星和开发卫星应用 技术,在卫星遥感、卫星通信、卫星导航定位 等方面取得了长足发展。中国研制和发射的卫 星中,遥感卫星和通信卫星约占71%,这些卫 星已广泛应用于经济、科技、文化和国防建设 的各个领域,取得了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 益。国家有关部门还积极利用国外各种应用卫 星开展应用技术研究,取得了很好的应用效果。
中国已建成酒泉、
西昌、太原三个航天 器发射场,并圆满完 成了各种运载火箭的 飞行试验和各类人造 卫星、试验飞船的发 射任务。中国航天器 发射场既可完成国内 发射任务,又具有完 成为国际商业发射服 务和开展其他国际航 天合作的能力。
中国已建成完整的
航天测控网,包括陆 地测控站和海上测控 船,圆满完成了从近 地轨道卫星到地球静 止轨道卫星、从卫星 到试验飞船的航天测 控任务。中国航天测 控网已具备国际联网 共享测控资源的能力, 测控技术达到了世界 先进水平。
自1985年中国政府正式宣布将长征系列运载火箭投入国际商业发射市场以来已将27颗外国制造的卫星成功地送入太空在国际商业卫星发射服务市场中占有了一席之地
编辑:第二小组 张宏玉、王颜、沈昀杰、朱懿雯

中国航天事业自1956年创建以来,经历了艰苦创业、配套发 展、改革振兴和走向世界等几个重要时期,迄今已达到了相当规 模和水平:形成了完整配套的研究、设计、生产和试验体系;建 立了能发射各类卫星和载人飞船的航天器发射中心和由国内各地 面站、远程跟踪测量船组成的测控网;建立了多种卫星应用系统, 取得了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建立了具有一定水平的空间 科学研究系统,取得了多项创新成果;培育了一支素质好、技术 水平高的航天科技队伍。

中国航天发展史 PPT课件

中国航天发展史 PPT课件

1992-10-06
1994-02-08 1994-07-03 1996-10-20 1997-05-12 1997-06-10
68
69 70 71 72 73
试验卫星-2卫星
实践-7卫星 最新型返回式卫星 最新型返回式卫星 神舟-6载人飞船 遥感卫星-1卫星
2004-11-18
2005-07-06 2005-08-02 2005-08-29 2005-10-12 2006-04-27
航天器展示
表1 中国发射并运行成功的自制航天器一览表
序号
1
航天器名称或类型
东方红-1卫星 实践-1卫星 技术试验卫星 返回式卫星 技术试验卫星 技术试验卫星 返回式卫星 返回式卫星 实践-2、2a、2b卫星
发射时间
1970-04-24
序号
37、38 39
航天器名称或类型
发射时间
祖国航天事业飞黄腾达,永盛不衰。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开始
人类航天鼻祖在中国明代万户火箭飞天
第一个想到利用火箭飞天的人是聪明的中国人——明朝的 万户。14世纪末期,明朝的士大夫万户把47个自制的火箭 绑在椅子上,自己坐在椅子上,双手举着大风筝。设想利 用火箭的推力,飞上天空,然后利用风筝平稳着陆。不幸 火箭爆炸,万户也为此献出了生命。 目前,只有火箭才能把人送上太空。以此为标准,最早 的载人航天应是约600年前的万户飞天。西方学者考证, 万户是“世界上第一个想利用火箭飞行的人。” 万户考虑到上升的工具也考虑到安全下落的降落伞—— 风筝,这都是前所未有的。 为纪念万户,月球上的一座环形山以这位古代的中国人 命名。 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曾将月球表面的一个陨石坑命名为 “万户

中国航天发展历程[上学期]PPT课件(初中科学)

中国航天发展历程[上学期]PPT课件(初中科学)

• 中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为执行首次载人航
天飞行任务的航天员杨利伟举行出征仪式,
• 中国首位航天员杨利伟乘坐的“神舟”五
号载人飞船,十五日上午九时整在酒泉卫 星发射中心载人航天发射场成功发射升空。
返航成功
• 10月16日6时23分,
我国第一艘载人宇宙 飞船神舟5号的返回 舱在内蒙古预定地点 安全着陆。
• 1971年3月3日,中国发射了第一颗科学实
验卫星“实践一号”。这颗卫星在预定轨 道上工作了八年。此后又陆续发射了“实 践二号”、“实践三号”、“实践四号” 和“实践五号”,大大推动了中国空间科 学的发展。
1975年11月26日,中国发射了第一颗返回式 遥感卫星,卫星按预定计划于当月29日返回 地面。这使中国成为世界上继美国和苏联之 后第三个掌握人造卫星返回技术的国家。
• 中国首位航天员杨利伟乘坐“神舟”
五号飞船在太空中拍摄的地球景象。
飞热 船烈 神祝 州愿 五我 号国 返首 航艘 成载 功人
!
中国航天发展历程
据史书记载,中 国产生喷气推动 式火箭的年代应 不迟于12世纪, 距今已有800余 年。
火龙出水
1970年4月24日,“东方红一号”卫星在甘肃酒 泉航天发射基地由“长征一号”火箭发射成功。这 是中国发射的第一颗人造卫星,使中国成为世界上 继苏联、美国、法国和日本(之后,第五个自主发 射人造卫星的国家。
• 1992年9月,中国载人飞船正式列入国家计
划制,这项工程后来被命名为“神舟”号 飞船载人航天工程,为此研制了载人飞船 和可靠性运载火箭,开展了航天医学和空 间生命科学的工程研究,选拔了预备航天 员,研制了一批空间遥感和空间科学实验 装置。
• 1999年11月20日发
射中国“神舟”号 实验飞船的长征运 载火箭是中国目前 推力最大的火箭长 征二号F型火箭 ,其运载能力达8吨 左右。它是在中国 发射成功率达100% 的功劳火箭长征二 号丙的基础上改造 的。

2024中国航天发展史学习PPT课件pptx

2024中国航天发展史学习PPT课件pptx

激发民族自豪感和爱 国热情
课件内容概述
01
02
03
04
中国航天发展历程回顾
中国航天主要成就展示
中国航天未来发展规划 与展望
思考题与课堂互动环节
CHAPTER 02
中国航天发展历程
早期探索与试验阶段
01
02
03
04
1956年,中国成立第一个火 箭导弹研究机构——国防部
第五研究院。
1960年,中国第一枚仿制导 弹“东风一号”发射成功。
国际交流与合作展望
合作方向
未来,中国航天将继续加强与国际航 天组织和国家的合作,共同推动全球 航天事业的发展,包括深空探测、在 轨服务、太空旅游等领域。
合作方式
通过联合研制、共同投资、技术转移 等方式,深化与国际合作伙伴的互利 共赢关系,提升中国航天的国际竞争 力。
中国航天的国际地位与影响
地位
中国航天已成为世界航天领域的重要力量,具备自主可控的航天技术体系和较强 的创新能力,在国际航天合作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THANKS
[ 感谢观看 ]
CHAPTER 05
中国航天国际合作与交流
国际合作历程与成果
合作历程
自1970年代起,中国航天开始与国际航天组织开展广泛合作 ,包括技术引进、联合研制、搭载发射、航天员训练等领域 。
合作成果
通过国际合作,中国航天取得了长足进步,成功研制出多型 运载火箭、卫星、飞船等航天器,实现了从无人到载人、从 月球探测到火星探测的跨越式发展。
国际合作与竞争并存
03
中国航天产业在国际合作与竞争中的地位将越来越重要,需要
不断提高自身实力和竞争力。
中国航天产业的机遇与挑战

中国航天的发展史ppt课件

中国航天的发展史ppt课件
19
神舟九号飞船是中国航天计 划中的一艘载人宇宙飞船, 是神舟号系列飞船之一。神 九是中国第一个宇宙实验室 项目921-2计划的组成部分, 天宫与神九载人交会对接将 为2中0 国航天史上掀开极具突 破性的一章。
奔月
中国政府于2000年11月发表了 中国航天白皮书,初步确立月球 探测的目标,明确提出近期发展 目标包括“开展以月球探测为主 的深空探测的预先研究”。
2012年6月18日约11时左右转入自主控制飞行,14时左右与天宫一 号实施自动交会对接,这是中国实施的首次载人空间交会对接。
5
长征火箭
中国自1956年开始展开现代火箭的研制工 作。1964年6月29日,中国自行设计研制 的中程火箭试飞成功之后,即着手研制多级 火箭,向空间技术进军。经过了五年的艰苦 努力,1970年4月24日“长征1号”运载 火箭诞生,首次发射“东方红1号”卫星成 功。中国航天技术迈出了重要的一步。“长 征”系列火箭已经走向世界,享誉全球,在 国6 际发射市场占有重要一席。截止2012年 6月累计发射163次。
10
11
12
13
15
16
17
18
神舟八号无人飞船,是中国“神舟” 系列飞船的第八艘飞船,于2011 年11月1日5时58分10秒由改进 型“长征二号”F遥八火箭顺利发 射升空。升空后2天,“神八”与 此前发射的“天宫一号”目标飞行 器进行了空间交会对接。组合体运 行12天后,神舟八号飞船脱离天 宫一号并再次与之进行交会对接试 验,这标志着我国已经成功突破了 空间交会对接及组合体运行等一系 列关键技术。
神九是中国第一个宇宙实验室项目9212计划的组成部分天宥与神九载人交会对接将为中国航天史上掀开极具突20奔月中国政府亍2000年11月发表了中国航天白皮书初步确立月球探测的目标明确提出近期发展目标包括开展以月球探测为主的深空探测的预先研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景海鹏成为中国唯一一个三入太空的人 在经历33天的太空遨游后,于11月18号返回地球
舱内录音首次曝光,景海鹏:爽不爽?陈冬:爽!
根据中国的航天计划,将在2020年前后,建立起自己的空间站 中国的载人登月工程已进入到“嫦娥工程”二期阶段
在此之后,中国2017年还将启动“嫦娥工程”三期行动
中国航天领军人叶培建表示: 中国载人登月工程计划可能在2025年前后实现,
月8日,国防部第五研究院成立 钱学森任院长
这是我国第一个导弹研究机构 也是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的前身
1958年10月20日
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正式组建
主要担负火箭、卫星、飞船的测试发射和测量控制任务
是我国组建的 最早、规模最大、技术最为先进 的综合性航天发射中心 同时也是世界大型航天发射场之一
1960年2月 中国迈出了探空火箭技术的第一步
中国自行设计制造的试验型液体探空火箭 在上海南汇简易发射场首次发射成功,飞行高度8千米
1
迈出了中国探空火箭技术的第一步
8km
1970年4月24日 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
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发射卫星的国家
卫星的主要任务是向太空播放《东方红》乐曲
1984年4月8日 中国第一颗通信卫星升空
4月10日,卫星进入准静止轨道,入轨精度极高 4月17日,卫星通信试验正式开始
5月14日,卫星正式交付使用 中国卫星通信业务由试验阶段进入使用阶段
1999年11月20日 中国第一艘无人试验飞船神舟一号 飞船准确地按运行轨道在太空飞行14圈,历时21个小时 于11月21日凌晨在预定地区安全着陆
2003年10月15日 我国成功进行了第一次载人航天飞行 航天员杨利伟乘坐的神舟五号飞船升入太空。 飞船在轨飞行14圈,历时21小时23分后返回地面。
杨利伟成为 中国遨游太空第一人
2008年9月25日至28日 我国航天员首次空间出舱活动 航天员翟志刚、刘伯明、景海鹏驾乘神舟七号载人飞船, 成功进行我国第三次载人航天飞行, 在太空飞行46圈,历时68小时,我国航天员首次空间出舱活动。
2013年6月11日 搭载 聂海胜,张晓光,王亚平 航天员的“神舟十号”发射成功,
在太空中飞行15天,与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进行自动和手动交汇对接,
航天员进入天宫实验舱进行短暂的有人照管科学实验,并开展科普讲课等天地互动项目
2016年11月18日
搭载两名宇航员景海鹏,陈冬的“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在酒泉顺利发射成功
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
掌握空间出舱活动技术的国家
2011年11月 我国成功完成了天宫一号与神舟八号交会对接任务 进行了两次空间无人自动交会对接
突破和掌握了 自动交会对接技术
2012年6月16日
中国首次载人交会对接任务 18点37分神舟九号成功发射,中国人民解放军航天员大队航天员 景海鹏、刘旺和刘洋组成“神九”飞行乘组, 执行中国首次载人交会对接任务,刘洋是中国首位女航天员 神九天宫手控对接成功 对接口误差不超1毫米
同时进行卫星技术试验,探测电离层和大气密度
1975年11月26日
中国首颗返回式卫星发射成功
卫星在轨道上运行 3天后 顺利地按预定时间返回中国大地 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卫星返回技术的国家
1981年9月20日 中国成功地用一枚火箭发射了3颗卫星
这3颗卫星分别是
实践二号甲
这种“一箭三星”技术当时在世界引起轰动
且很有可能在2020年发射火星探测器 …
THANKS!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