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诗歌鉴赏之形象篇PPT课件

合集下载

2024届高考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共33张ppt)

2024届高考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共33张ppt)

05
备考策略与建议
熟悉常见形象及特点
熟记常见诗歌形象
包括人物形象、景物形象、事物形象 等,了解各类形象的基本特点和表现 手法。
掌握形象塑造方法
学习如何通过肖像、语言、动作、心 理等描写手法来塑造生动的人物形象 ,以及如何通过比喻、拟人等修辞手 法来刻画景物和事物形象。
多角度理解形象内涵
深入挖掘形象内涵
题干中有“形象”“性格”字样,包含诗人形象或抒情主人公形象(性格)。
1.要分清抒情主人公(即诗人自己)和诗歌刻画的人物形象。如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 有两个人物形象:一是词人年华已逝、壮志未酬的形象,一是词中刻画的周瑜风流倜傥、 指挥若定、年轻有为的形象。 2.要分清形象和性格的区别。如果要求分析形象,则要思考主人公的身份、际遇、性情、 品质等;如果只要求概括性格,就可不必考虑其他内容。 3.要分清题干要求。注意题干要求是“分析”还是“概括”。如果要求概括人物形象, 则考生只需从诗歌中提炼出要点,用短语的形式表达。如果要求分析人物形象的特征,则 考生首先要概括人物形象,然后结合诗句进行分析。
景物 形象
设问 审题
模式
1.概括景物特征; 2.赏析景物形象; 3.分析景物描写对抒发诗人情感、刻画诗中形象的作用等。 题干中有“景物”“形象”“特征”字样。
1.明确写景的主要技巧,如动静结合、虚实相生、情景交融、视听结合、渲染烘托等表现 手法,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远近高低等角度位置变化,白描、细节描写等描写方法。 2.掌握表现写景特色的名词术语,如有声有色、清新明丽、宁谧清幽、淡泊悠远、空灵 飘逸、宏大壮观、博大雄浑等。 3.审清题干的要求。如果题干要求概括景物特点或者只问写了哪些景象,考生只需要提 炼出景象点并简要概括出特点即可。如果题干明确要求结合诗句分析,考生就须要结合具 体诗句进行描述或者分析,拟写的答案要包含景物点、景物特征、所用手法技巧、景物的 表达效果,有时还要提及表达的情感等。

高三语文诗歌鉴赏—形象.ppt

高三语文诗歌鉴赏—形象.ppt
【参考答案】这首诗所咏之物是香兰和杜若,它生长于春夏,凋零于秋 天,花红叶绿茎紫,幽雅清秀,独具风采。(步骤1)这首诗主要运用了 托物言志的手法,诗人以香兰、杜若自喻,表面上以其“幽独空林色” 着力赞美兰若压倒群芳的风姿,实则是借此比喻自己出众的才华。(步 骤2)通过“白日晚”“秋风生”“尽摇落”等语句借写兰若芳华尽失最 终枯萎凋谢的变化,悲叹自己的年华流逝、理想破灭。 (步骤3)
物象的 外形特征
物象的
诗人的
神韵、品格 理想、情操
【例题赏析1】
卜算子·黄州定惠院寓居作
苏轼
缺月挂疏桐,漏①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 往来,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 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注】①漏,指漏壶,古人计时的器具。“漏断”指夜深。
问:词中所描写的孤鸿的形象是怎样的?请作简要赏析。
【参考答案】:
全词刻画了一个飘飞不定,惊恐不安,心怀幽 恨,孤独寂寞的孤鸿形象。(步骤1)本词用 “缺月”“疏桐”“断漏”“寒枝”“冷洲” 等词语为孤鸿描绘了一个清冷萧瑟的环境;用 “孤”“惊”“回”“恨”“寂寞”等词语极 写孤鸿的神态和心理。(步骤2)作者运用托物 言志的手法,表达了自己贬谪黄州时期的孤寂 处境和高洁自许、不愿随波逐流的心境。(步 骤3)
• 2,结合诗句分析物象的外在特征(形态、色泽、 特征)和环境特点。本词用“缺月”“疏桐”“断漏”“寒 枝”“冷洲”等词语为孤鸿描绘了一个清冷萧瑟的环 境;用“孤”“惊”“回”“恨”“寂寞”等词语极写孤鸿的 神态和心理。
• 3,作者运用托物言志的手法,表达了自己贬谪黄 州时期的孤寂处境和高洁自许、不愿随波逐流的心 境。
一节复一节,千枝攒万叶。 我自不开花,免撩蜂与蝶。

蝉 虞世南

高考复习诗歌鉴赏之形象赏析 PPT精品课件(共21张)

高考复习诗歌鉴赏之形象赏析 PPT精品课件(共21张)

形 象

诗中塑造的自我形象或他人形象。
“我”(自我形象):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周瑜(他人形象):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景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天净沙· 秋思(其一))
写景诗中的景物形象。
物 象

诗 歌 形 象 赏 析
什么是物象(意象)
物象,即被作者人格化了的描写对象。诗 人通过这种象征性的物象描写来曲折地表现他 的品格节操、思想感情。作者塑造一树寒梅白玉条,迥临村路傍溪桥。 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消。 问:诗人是如何借梅展示自我形象的?
本诗展现了早梅耐寒而立、迎风而发的形象。“寒” 字点明早梅生存条件的恶劣;“迥”字表现出早梅的孤 单;“白玉条“之喻、疑梅为雪之错觉,鲜明地表现出 早梅冰清玉洁之质。作者以梅自喻,展示了一个孤寂傲 世、坚韧刚强、超凡脱俗的自我形象。
这是一首望月怀人的诗。由望月引起相思,竟彻夜 难眠,月光是引起相思的原因,又是相思的见证。诗人 通过写主人公的动作表达主人公的内心情感。
意象之情感
阅读下面唐诗,完成①——②题。 闻雁
答案:雁是候鸟,春 故园渺何处?归思方悠哉。 秋迁徙,秋天,大雁仿 淮南秋夜雨,高斋闻雁来。 佛在奋力飞回故巢。这 种景象每每牵动游子的 寒塘 思乡之情,因此使人常 赵嘏 常借雁抒情,寄寓自己 晓发梳临水,寒塘坐见秋。 的浓浓乡愁。 韦应物
比喻性意象
读曹植的《七步诗》
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问:这首诗用豆萁、豆子分别比喻什么?
用豆萁比喻曹丕,用豆子比喻曹植,含蓄 地指出了曹丕对同胞兄弟的迫害。
烘托性意象
读王翰的《凉州词》

高考专题复习古诗鉴赏之诗歌形象课件82张

高考专题复习古诗鉴赏之诗歌形象课件82张

• ② 与“春山争秀”的眉峰、花“如人瘦”等写出她的容貌之 美;
• ③蛾眉“长皱”“泪滴花旧 陆游 当年书剑揖三公,谈舌如云气吐虹。 十丈战尘孤壮志,一簪华发醉秋风。 梦回松漠榆关外,身老桑村麦野中。 奇士①久埋巴峡骨,灯前慷慨与谁同?
诗歌
主要人物形象特征
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出师未捷身先死,常使英雄泪满巾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人征战几人回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 豪放洒脱、傲岸不羁 • 心怀天下、忧国忧民 • 寄情山水、归隐田园 • 怀才不遇、壮志难酬 • 矢志报国、慷慨愤世 • 思念故乡、思念亲人 • 献身边塞、反对征伐 • 爱恨情长、缠绵悱恻
凡脱俗的人生理想。D.苏轼、苏洵、苏辙合称“三苏”。为“宋词八大家”
之一。
定风波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 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词。 莫听穿林打叶 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 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 雨也无晴。14.结合下列材料分析作者性格,从诗句内容出发。
安徽省合肥市2023-2024学年高三第一次教学质量检测
定风波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
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词。 莫听穿林打叶声,
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
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
晴。13.下列文学知识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形象
诗歌作品创造出来的生动具体的、寄寓作者的生活理

2025届高考语文复习:诗歌鉴赏之人物形象+课件

2025届高考语文复习:诗歌鉴赏之人物形象+课件

谢谢观看!
[诗意赏析]
首联用简单几笔勾画出了李将军居处的清静。用“高树蝉声”意象一是以动衬 静,产生“鸟鸣山更幽”的效果;二是蝉为高蹈出尘的象征,取“居高声自远”之意。 朱门本是名利场的代名词,“冷静似闲居”,可见李将军的趣味与寻常官宦大相径 庭。颔联写将军书斋之中,数茎墨竹图挂于墙壁,可见重新裱过的痕迹,可谓高 古;一架书卷立于地,上面安放着香薰,篆烟袅袅,应是长年安放。这从侧面写 出了李将军情趣的高雅。颈联前句写将军府侍儿的“知礼”,侧面衬托了李将军的 修养之高;颈联后句与尾联描绘了李将军吟咏豪放、爱读英雄人物传记、渴望建 立功勋却担心自己不如书中英雄的形象特点,表现出了李将军性格豪爽、狂放不 羁。
就古代诗歌而言,更看重动作、神态、细节描写与环境烘托。
赏析人物塑造手法“三方法”
方法一:一颦一笑总关情,言行肖貌要留心。 正面描写:外貌描写,容貌、衣着、姿态等;神态描写,面部表情等;心 理描写,心理活动等;动作描写,动作、行为等;语言描写,对话和自问 自答。 方法二:缘景明情品意象,侧面描写来衬托。 侧面描写:注意环境背景(时间、天气、地点、周围景物)对刻画人物起 到的作用;注意意象的含义,理解这些意象所承载的思想感情;注意他人 眼中人物的形象。 方法三:知人论世细推敲,巧看注解获信息。 知人论世,关注背景;细看题目,巧看注释。特别注意作者及其经历、思 想抱负,在整体理解的基础上,从诗句中确定人物的身份。
赏析人物塑造手法的答题步骤
例2 (2019·浙江卷)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早秋过龙武李将军书斋 [唐]王建
高树蝉声秋巷里,朱门冷静似闲居。 重装墨画数茎竹,长著香薰一架书。 语笑侍儿知礼数,吟哦野客任狂疏。 就中爱读英雄传,欲立功勋恐不如。 全诗是如何运用多种手法塑造李将军的独特形象的?请结合诗句分析。

高考专题复习诗歌鉴赏人物形象课件31张

高考专题复习诗歌鉴赏人物形象课件31张

本诗首联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性格?请加以分析。(6分)
解题思路:角度一,看背景。由注释①可知,苏辙时任翰林学士,常出入 宫禁;苏轼时知杭州,兄弟相隔千里。从题目“送子由使契丹”,可知写 此诗是为弟弟壮行。 角度二,看描写。“云海相望”,“那因远适更沾巾”。虽天各一方,无 法送行,但不会“沾巾”,显得乐观。 角度三,看意图。苏轼是豪放派词人,首联中“那因远适更沾巾”表现了 其豁达、超脱的人生态度。
送(点明诗歌类型:送别诗)子由(苏轼弟弟)使契丹(点明事件) 苏轼
云海相望寄此身,那因远适更沾巾。 不辞驿骑(“驿骑”原指驿站快马.此代使臣)凌风雪,要使天骄识凤麟。
沙漠回看清禁①月,湖山应梦武林②春。(对写、想象手法) 单于若问君家世,莫道中朝第一人③(运用典故,结合注释)。
【注】 ①清禁:皇宫。苏辙时任翰林学士,常出入宫禁。②武林:杭州 的别称。苏轼时知杭州。③唐代李揆被皇帝誉为“门地、人物、文学皆当 世第一”。后来入吐蕃会盟,酋长问他:“闻唐有第一人李揆,公是 否?”李揆怕被扣留,骗他说:“彼李揆,安肯来邪?”
送子由使契丹 苏轼
苏轼此诗,谆谆嘱咐,劝勉有加,壮爱国之行色,见兄弟之亲情。
云海相望寄此身,那因远适更沾巾。
首联点题,写兄弟宦游四海,天各一方,已是常事,这次也不会因远别而悲伤落泪。苏轼兄弟 情谊颇深,苏辙23岁前与兄住在一起,未曾一日分离。23岁进入仕途,从此宦游四方,会少离多。 尽管如此,他们仍息息相关。苏轼一生屡遭贬谪,苏辙受累不怨。在“乌台诗案”中,苏辙宁肯舍 弃官帽以营救其兄,感人至深。故《宋史·苏辙传》说:“辙与兄进退出处,无不相同,患难之中, 友爱弥笃,无少怨尤,近古罕见。”苏辙此去,虽为远别,但暂作分离,一向乐观旷达的苏轼自然 不作儿女之态。“那因远适更沾巾”化用王勃“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句意。

高考专题复习诗歌鉴赏之人物形象课件26张

高考专题复习诗歌鉴赏之人物形象课件26张
2、从人物的正面描写(动作、语言、神情、细节 等)、侧面描写(环境)中剖析人物形象的性格特征。 3、在整体理解的基础上,从诗句中确定人物形象的身 份特点; 4、注意分析作者塑造人物的意义。 5、要知人论世,关注背景(标题、注释、小序等)
人物形象鉴赏题如何 规范作答?
【17年全国Ⅲ卷】36练 P21
规范答题——三步骤
答题思路:
第一步:说特点
人物特点+身份地位 (特点如:不慕权贵 、忧国忧民、寄情山水等 身份如:英雄、游子、思妇、隐者、征人等)
第二步:析例句
结合具体诗句或重点词语分析形象的性格特点,融入表达技 巧。
第三步:明作用 明确诗中所塑造形象的意义(作者的思想观
点、情感态度),即作者通过××形象表达××感情。
步骤一:说特点 (特征+身份) 步骤二:析例句 (描写手法+分析 步骤三:明作用 (借形象抒情)
特征)
常见人物形象类举
• 1.不慕权贵、豪放洒脱、傲岸不羁的形
象。如李白。“安能摧眉折腰事权 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表现了他淡于 富贵、傲视权贵的思想,也反映了他 傲岸不羁、豪放自负的性格。 • 2.心忧天下、忧国忧民的形象。如杜 甫。“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 士俱欢颜。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 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诗人并 不仅仅停留在个人的哀怨中,而能推 己及人,表现了他忧国忧民的性格。
•8.爱恨情长的形象。如 柳永的《雨霖铃》写与所 爱女子离别时的无限忧伤 和别后相思的绵绵情意, 塑造了一个爱恨情长的艺 术形象。
• 课后作业:
• 运用本节课所学知识鉴赏《寻陆 鸿渐不遇》中陆鸿渐的形象
核按钮 P131
寻陆鸿渐不遇
皎然
移家虽带郭,野径入桑麻。

2025届高考语文复习:古代诗歌鉴赏之形象鉴赏+课件

2025届高考语文复习:古代诗歌鉴赏之形象鉴赏+课件

杜甫形象:生活贫苦、热情真诚、率真纯朴的诗人形 象。 曹操形象:求贤若渴、惜时如金、具有一统天下理想 的志士形象。 陆游形象:客居京城、百无聊赖、落寞孤独、看透世 态炎凉、始终矢志不渝的爱国斗士形象。 李清照形象:天涯沦落、形影相吊、漂泊孤独的女子 形象。 周瑜形象:年轻有为,从容闲雅,雄才大略的儒将形 象。 劳动者形象:辛勤劳动,吃苦耐劳、以农事为重的农 民形象。 士兵形象:渴望建功立业、力竭苦战、不畏生死、不 顾荣誉、思亲念家的战士形象。 离人形象:思家念亲、感慨时光流逝青春不再,归家 遥遥无期的孤独寂寞的离人形象。
世味年来薄似纱,谁令骑马客京华。 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 素衣莫起风尘叹,犹及清明可到家。
插秧歌杨万里 宋
田夫抛秧田妇接,小儿拔秧大儿插。笠是兜鍪蓑 是甲,雨从头上湿到胛。唤渠朝餐歇半霎,低头 折腰只不答。秧根未牢莳未匝,照管鹅儿与雏鸭。
声声慢·寻寻觅觅
李清照 】宋
[答案] 琵琶女 年老色衰 沦落江湖 作者(白居易) 怀才 不遇 沦落江湖 忧愁痛苦
念奴娇·赤壁怀古 苏轼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 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 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 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 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4.2024年全国三套试卷均未涉及形象内容,属于轮考题型。
人物形象p247
古典诗词中的人物形象往往以片段的形式表现出来,它可以是人 物的一个眼神、一个笑容、一个动作、一个微妙的心理变化,或是 一个典型的细节。因此,鉴赏人物形象应以人物(肖像、行动、语言、 神态、心理)、环境(自然环境、社会环境) 为依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答案】 这首诗描写了边地雨雪交加、荒凉苦寒的环 境。“别路”的意思是指戍卒离别家乡到边关的路。
考点三 事物形象
事物形象指那些托物言志诗中描绘的形象,于谦《石灰 吟》中所咏叹的石灰属于这一类型。这一物象也折射 了抒情主人公自己,其与诗中塑造的抒情主人公的形象 具有同一性,不过是用曲笔,让抒情主人公的形象隐藏 在物象的背后。
【解析】 沙鸥,是诗人们常常用来抒发内心因漂泊无 依而伤感的意象。如杜甫《旅夜书怀》:“名岂文章著, 官应老病休。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诗人即景自 况以抒悲怀,水天空阔,沙鸥飘零,人似沙鸥,转徙江 湖。本诗也是如此,从诗的前两句可看出作者当时漂泊 在外,沙鸥是作者内心的外化,天地一沙鸥正如作者孤 身一人,所以才有对着沙鸥吟诗的举动以寄予同病相怜 之感,用沙鸥的到处飞翔衬托作者的孤单漂泊。 【答案】 以到处飞翔的沙鸥衬托作者的孤单漂泊。
请简要概括诗中诗人的形象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此题是鉴赏分析抒情主人公的人物形象。诗 中首两句描绘出一幅清雅、幽静的环境。在这样的一个 环境中,诗人客居他乡,“光阴诗卷”,在吟诗作赋中 淡泊度日(情趣高雅);寻“多病”“固穷”二子,在 杏花春雨时荡舟寻访“病”“穷”老友(珍视友情); “试春风”,在二月春风时头戴纶巾,身披鹤氅(风流 俊逸)。 【答案】 情趣高雅、珍视友情、风流飘逸。
【例1】 (2011·四川卷)阅读下面的宋诗,然后回答 问题。
怀天经、智老,因访之 陈与义
今年二月冻初融,睡起苕溪绿向东。 客子光阴诗卷里,杏花消息雨声中。 西庵禅伯还多病,北栅儒先只固穷。 忽忆轻舟寻二子,纶巾鹤氅试春风。
(选自《陈与义集校笺》) 【注】 天经,姓叶,名懋;智老,即大圆洪智和尚。 诗中“禅伯”指大圆洪智,“儒先”指叶天经。
【注】 ①江总(518—590):南朝陈文学家,字总 持,济阳考城(今河南兰考)人。历仕梁、陈、隋三朝。 ②榆溪:指边塞。③陇西:在今甘肃东部。 这首诗描写了什么样的环境?末句中的“别路”是什么 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本题鉴赏的是诗中的景物形象。根据题干要 求应仔细阅读并筛选、概括诗中关于环境的信息,抓住 关键意象,如“雨雪”“狐迹”“马蹄”“天寒”“地 暗”“愁云”,即可整合出第一问的答案。一切景语皆 情语,上述意象一定为抒发人物情感服务。从“从 军”“愁”等信息可推知本诗应是抒发戍卒的“思乡” 愁绪,进一步可推知“别路”应指离别家乡到边关的路。
考点二 景物形象
景物形象是指诗歌中描绘的自然景象(贺知章《咏柳》 中的“柳”)和人文景象(陶渊明《归园田居》中的“方 宅”“草屋”“远人村”“墟里烟”)。
【例3】 (2010·新课标全国卷)阅读下面这首乐府诗, 然后回答问题
雨雪曲 江总① 雨雪隔榆溪②,从军度陇西③。 绕阵看狐迹,依山见马蹄。 天寒旗彩坏,地暗鼓声低。 漫漫愁云起,苍苍别路迷。
【解析】 本题鉴赏的是诗中的人物形象。这首诗的隐 者始终没有露面,用的是侧面描写的方法。前两句是描 写隐者所居之环境,“崖”“壁”二字写路途之陡峭, “寒云抱石”写居处之高峻,暗示这是一个人迹罕至的 偏僻之所。后两句则是通过对居处外部环境的描写,表 现隐者终日醉酒室内,闭门不出,是一个与尘世隔绝的 人。 【答案】 通过描写隐者独饮自己酿造的酒,足不出户, 门外落花满地,无人造访、无人洒扫的隐居生活,表现 了隐者避世脱俗、随性自然的情怀。
【例4】 (2011·重庆卷)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 问题。
渡江 [明]张弼 扬子江头几问津,风波如旧客愁新。 西飞白日忙于我,南去青山冷笑人。 孤枕不胜乡国梦,敝裘犹带帝京尘。 交游落落俱星散,吟对沙鸥一怆神。
指出“吟对沙鸥一怆神”中“沙鸥”意象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例2】(2010·福建卷)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 题。
访隐者 [宋]郭祥正 一径沿崖踏苍壁,半坞①寒云抱泉石。 山翁②酒熟不出门,残花满地无人迹。 【注】 ①坞:山坳。②山翁:此处指隐者。 结合第三、四句,赏析“隐者”的形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诗歌鉴赏之形象
形象
诗歌的形象是诗歌中所展示出来的生活图景。诗歌的形 象包括人物形象、景物形象和事物形象。鉴赏诗中这些 形象的个性特征,品味这些形象所蕴涵的意义与思想情 感就是设题点、赋分点。
考点一 人物形象
诗歌的人物形象又有两种类别。一类是抒情主人公自己 的形象。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的形象,就是主 人公自己,这类诗歌往往用第一人称的写法。另一类是 作品刻画的人物形象,这类诗歌往往用第三人称的写法。 柳宗元的《江雪》,诗中的渔翁就是一个孤傲清高者的 形象。作者刻画渔翁的形象,又是在折射自己,所以渔 翁即作者,作者即渔翁,两种形象具有统一的一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