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传播学概论(第四版)课件第一章网络传播学的发展
《传播学概论》第一章课件

强调对传播结构和传播过程的批判性研究,关注媒介内容的政治和社会影响,代表人物包 括哈贝马斯、阿多诺和席勒等。
文化学派
关注媒介内容对文化和社会的影响,强调对媒介文本的符号学和结构主义分析,代表人物 包括米德、詹姆斯·凯瑞和莫斯可等。
03
CATALOGUE
传播学的理论基础
符号学理论
符号学理论
面向大众的信息传播
详细描述
大众传播是指通过报纸、杂志、广播、电视、互联网等大众媒介向广大受众传递信息的活动。
组织传播
总结词
组织内部的信息交流
详细描述
组织传播是指组织内部成员之间的信息交流活动,包括正式的信息传递、会议、报告等,以及非正式 的沟通、流言蜚语等。
06
CATALOGUE
传播学的研究方法
03
传播学的理论和方法论来源于多个领域,如信息论、控制论、符 号学、结构主义和解释学等,这些理论和方法论为传播学的发展
提供了重要的基础和支撑。
02
CATALOGUE
传播学的历史与发展
传播学的起源
1
传播学起源于20世纪初的美国,当时美国的经济 、政治和社会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人们对传播 现象的兴趣逐渐增加。
要点二
结构主义传播学
结构主义传播学是结构主义理论在传 播学领域的应用和发展,它强调对传 播活动的整体结构和内在规律进行研 究。结构主义传播学认为,传播活动 受到社会结构和文化传统的制约,同 时又对社会结构和文化传统产生影响 。
要点三
结构主义方法论
结构主义方法论是结构主义理论的一 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强调对事物的内 在结构和规律进行深入分析和研究。 在传播学研究中,结构主义方法论被 广泛应用于对传播活动的内在结构和 规律进行分析和研究。
《网络传播学》课件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口碑传播是指受众在接收到传播内容后,向他人 推荐或分享的行为,口碑传播的效果往往比传统 广告更为显著。
网络传播的社会影响
信息泛滥Βιβλιοθήκη 01网络传播的便利性和快速性导致了信息的泛滥,大量无用的、
虚假的信息充斥着网络空间,给受众带来困扰。
社交变革
02
网络传播改变了人们的社交方式和社交习惯,人们可以通过社
交媒体等平台随时随地与他人交流和互动。
实施处罚措施
对违反法律法规的网络传播行为,依 法进行处罚,包括罚款、撤销资质等 。
加强国际合作
加强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合作,共同 打击跨境网络传播违法行为。
网络传播的自律机制
行业自律组织
企业自我约束
成立相关的行业自律组织,制定自律规范 和标准,引导会员自觉遵守法律法规和伦 理准则。
网络传播企业应建立健全内部管理制度, 加强员工培训和教育,提高自律意识。
详细描述
网络传播学的跨学科性表现在它融合了传播学、计算机科学、社会学等多个学科的知识体系;实践性则体现在它 关注网络信息传播的实际问题和现象,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动态性则是因为互联网技术和信息传播方式不断 变化,网络传播学的研究内容也需要不断更新和发展。
02 网络传播的原理与技术
网络传播的原理
信息的高速流动和广泛覆盖。
网络传播的技术基础
互联网技术
互联网是网络传播的核心技术,包括 TCP/IP协议、HTTP协议、SMTP协议 等,实现了全球范围内的信息互联互 通。
云计算技术
大数据技术
大数据技术通过对海量数据的采集、 存储、分析和可视化,为网络传播提 供了更加精准的目标用户分析和个性 化推荐。
网络传播概论

分数组成
• 读书汇报(口头) • 小组专题报告 • 期末读书报告 10% 20% 70%
第一章 网络传播历程
一、互联网发展史
1. 名词解释
互联网 赛博 阿帕网 万维网 浏览器
互联网 对应的英文词组有internet,internetwork, interconnection,专指全球最大的、开放使 用TCP/IP协议的、由众多网络互联而成的 网络集合体,由美国阿帕网发展而成。它 是在功能和逻辑上组成的一个大型网络 (network)。
• • • •
数据信息来源
• CNNIC • 零点 • iResearch • Alexa • Nielsen • Pew • European Journalism Centre www.ejc.nl • Internet world stats • 英国国家统计局
2. 互联网发展历程 军事 科研教育 商业民用
测试题
• 如何理解“万维网”和“浏览器”?
互联网在中国的发展历程 • 1987年9月20日,素有“中国互联网之父”之称的钱天白教授发出我 国第一封电子邮件“越过长城,通向世界”,揭开了中国人使用 Internet的序曲。 • 1990年,钱天白教授代表中国正式在国际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登记注册 我国的顶级域名CN。 • 1994年4月20日,我国实现了与Internet的全功能连接,成为国际上正 式承认有Internet的国家,作为第71个国家正式加入Internet。 • 1995年4月,邮电部(现为信息产业部)的ChinaNet开通,结束了中 国Internet上无商业服务的局面。 • 1995年8月8日,建在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CERNET)上的水 木清华BBS正式开通,成为中国大陆第一个BBS。 • 1997年5月30日,国务院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发布《中国互联 网络域名注册暂行管理办法》,授权中国科学院组建和管理中国互联 网络信息中心(CNNIC);1997年11月,CNNIC发布了第一次《中 国Internet发展状况统计报告》。 • 2000年4月,国务院新闻办网络新闻管理局成立,负责统筹协调全国 互联网络新闻宣传工作。
《网络传播学》PPT课件

一、网络传播概论基础部 分
1
h
符号(sign),是人类传播的要素、载送信息的代码。 符号是用于表达意义的记号,是能指意其它事物的东西。 一个符号,由能指和所指两部分组成。 能指:表达要素即文化的表现形态,是表达特定精神意义的物质形态,符号学称之为“能指”。 如一个民族的语言,服饰,品牌标志,国旗,音乐中的声音,绘画中的色彩和线条,影视中的镜
二:文化冲突日益加剧 (Culture hegemony)(信息交流的不平衡导致了一个文化冲突的加剧)
文化冲突形成的根本原因是文化的不同性质,而直接原因是经济、政治势力造成的文化实力的不 同,以及由此引起的强势文化对弱势文化的压制和渗透。
三、国际政治斗争的武器 (the weapon of international political struggle)
全球化背景下的网络传播
8
h
二、网络广告部分
9
h
网络广告(web advertising)是随着互联网的发展而 新兴的一种广告形式。
从广义上来讲:网络广告包括了企业在互联网上发布 的一切形式的信息,例如:公益性信息、企业的商品 信息以及企业自身的域名、网站、网页等。
从狭义上来讲:网络广告是利用国际互联网这种载体 发布的盈利性的商业广告。
头等。 所指:抽象复杂的内容是通过符号来表达的,符号学称为符号的“所指“如一个品牌的价值,动
漫人物的特征(樱木的红头,柯南的大眼镜) 一、视听符号:具有具体的视觉或听觉形象的符号。 有哪些? 具体到互联网产业中,视觉符号就是网络各种图片,视频,各种形象,各种文字,网络游戏中的
角色符号和环境等。 而对话、旁白、音乐、音响则属于听觉符号。
网络传播概论(1、2).ppt

9、什么是IP Address(IP地址) IP Address (IP 地址)是Internet上主 机地址的数字性型式,与主机的域名 地址一一对应。IP地址是一个32位的 二进制数,通常写成被句点分开的四 个十进制数的形式,例如128.9. 28.5和192.23.4.101等。
10. 统一资源定位器 统一资源定位器,是专为标 识Internet网上资源位置而设的 一种编址方式,我们平时所说 的网页地址指的即是URL,它 一般由三部分组成:传输协议: //主机IP地址或域名地址/资源 所在路径和文件名。
第一节 网络的基本概念
5、什么是DNS(域名系统)
DNS (Domain Name System,域名系 统)是指在 Internet上查询域名或IP地 址的目录服务系统。在接收到请求时 ,它可将另一台主机的域名翻译为IP 地址,或反之。
• 域名由两种基本类型组成:以 机构性质命名的域和以国家地 区代码命名的域。常见的以机 构性质命名的域,一般由三个 字符组成,如表示商业机构的 “com”,表示教育机构的“edu” 等。以机构性质或类别命名的 域如下表:
算机网络组成的全球范围的计算机网 络。
第一节 网络的基本概念 2、什么是Intranet(内部网) Intranet(内部网)指采用 Internet技术建立的企业内部专用 网络。它以TCP/IP协议作为基础, 以Web为核心应用,构成统一和便 利的信息交换平台。
第一章 网络应用基础
第一节 网络的基本概念
授课教师 王海明
绪论
第一节 网络传播学的基本问题 一、信息技术的发展与信息传播 1.口头传播阶段 老人是个宝 狼桃 口头传播的信息走样 2.文字传播阶段 (1)个体书写 (2)印刷品生产 3.电子传播阶段
网络传播学概论1

第一课1.1998年5月,联合国新闻委员会正式把互联网定义为继报纸、广播、电视之后的第四媒体。
2.国际互联网的发展经历了4个阶段:1969—1985:初步形成阶段;1985—1995:渐进发展阶段;1995—2003:规模高速扩张阶段:2003年至今:两大方向:在“网内”实现Web2.0式传播;在“网外”呈现媒体融合状态。
3.互联网的起源与发展:P1—P71958年:雏形;1969年:阿帕计算机网诞生;1977—1979:TCP/IP体系结构和协议;1986年:Internet名称正式开始使用;1988年:互联网对外开放;1989年:互联网开始商业运作;1989年:CERN雏形HTML;1991年:商业用户超过学术界用户;1995年互联网开始高速发展:(表现在3个方面:一是:个人电脑迅速普及;二是:电子商务蓬勃发展;三是:网络媒体功能凸显。
)1992年:全球第一份网络报纸;1996年以后:出现了BBS、聊天室等;1995年:美国广播公司首先利用互联网进行全球广播;1997年:网络新闻订阅开始;1998年:克林顿绯闻事件;2003年以后:进入Web2.0时代;2003年以来,手机媒体作为新媒体的代表异军突起,拉开了媒体融合的序幕。
4.我国互联网的开发建设比美国晚20年左右;1995年,基本上与世界网络保持了同步的态势。
发展历史分3个阶段: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筹划至1994年4月正式接入互联网;1994年至2001年“三网融合”目标的提出;“三网融合”目标的实施与发展阶段。
第二课1.大众传播传播特点:散布型网状传播结构(大众传播:单向人际传播:双向)2.“新媒体”的界定(书P10)四个角:1度数字化、互动性(新媒体传播的本质特征:信息的发送和接收可以是同步的,也可以是异步进行,如楼宇媒体,车载电视缺乏互动性不属于新媒体);2相对的概念(今日之新而非昨日之新或明日之新);3国际标准为依据(国人看来是新发达国家早就有了,不能成为新媒体);4宽泛(目前,新媒体主要包括网络媒体、手机媒体、网络电视等媒体形态)第三课1.以浏览器为特征的“一对多”式的传播网站称为第一代网站Web1.0;以聚合内容技术Rss和标签技术Tag为特征的个性化传播网站称为第二代网站Web2.0。
《网络传播学概论》PPT课件

(一)域名(Domain Name)
[提供服务类型.] 组织名称.组织性质域名 [.地理域名]
(二)URL(Uniform Resource Locator——统一资源
定位器) 用来识别互联网资源的位置
(三)HTML(Hyper Text Mark Language——超文本
标记语言) WWW专用的操作语言
活动的制约。
(二)网络传播中社会控制的弱化
网络传播中,新闻媒介发布新闻的的垄断地位不 会丧失,但大众传媒作为新闻信息唯一发布者的地位 将会逐步减弱,受众拥有前所未有的选择权和主动权:
1、可自由选取信息,还可在网上发布信息;
2、信息的重要与否不再完全由传播者决定,而是由受众 自己决定。
精选PPT
16
六、传统新闻理论与新闻实践 中的界线变得模糊
新闻学
心理学
精选PPT
10
第二节 网络传播理论的宏观影响
网络传播模式的转变 传统的传播理论面临挑战 网络传播与“把关人”理论 网络传播与“议程设置”理论 社会控制在网络传播中的弱化 传统新闻理论与新闻实践的界线变模糊 网络传播对新闻价值的影响
精选PPT
11
一、网络传播模式的转变
网络传播——融合了 大众传播(单向)和人际 传播(双向)的信息传播 特征,形成一种散布型网 状传播结构。 人际传播 大众传播 网络传播
3、电视:与广播情况类似;
4、网络:一个汉字两比特,一个G的硬盘可存储5亿汉字。
(二)网络传播的海量性优势主要体现在
1、对信息本身的传播数量十分巨大;
2、对信息的相关资料保存容量巨大;
3、涉及的信息种类范围十分广泛;
4、对信息的历史资料保存相当完整。
网络传播概论第四版知识点整理

WWW浏览器器是一一种图形化的网网络操作界面面,它打破了了必须使用用命令才能执行行行网网络操作的局限, 使得网网络的操作变得简单、方方便便和趣味盎然。更更重要的是,WWW中的超链接思想,使得网网络信息之 间通过链接产生生了了丰富、多元的关系,这突破了了过去传统媒体的线性的、封闭的信息组织模式。
1 ①广广域网网(WideAreaNetwork,WAN)和局域网网(LocalAreaNetwork,LAN)的区别主要在于网网络节点分布 的地理理范围,以及通信距离和传输速率。局域网网主要用用来构造单位的内部网网;广广域网网则主要是公用用数据通信网网。 ②有线网网络与无无线网网络的区别主要在于是否通过传输介质来实现连接。有线网网络中,各个计算机之间必须用用一一 定的介质来连接。无无线网网络则采用用视线介质进行行行数据传输。
从起源看,互联网网本身是计算机技术发展的产物,它解决的是计算机与计算机之间的连接问题, 目目的是实现机器器间的信息传输与共享。
2、内容与内容的连接:互联网网走走向“媒体化” WWW是互联网网中的一一种应用用方方式。它的主要思想是,利利用用互联网网传送超文文本信息(即包括文文 字、图像、声音音、视频等在内的多媒体信息)且信息之间可以用用超链接进行行行关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媒体:并不严谨的概念
• 网络媒体是新媒体的重要成员。 关于“新媒体”(New Media) 的确切定义,业界和学界目前尚 未达成共识。
• 目前绝对多数对新媒体的定义都 是列举式的,不严谨不准确的。
“新媒体”从3个角度去理解: • ①“新媒体”是一个通俗的说法,
严谨的表述是“数字化互动式新媒 体”。从技术上看,“新媒体”是 数字化的;从传播特征看,“新媒 体”具有高度的互动性。“数字 化”、“互动性”是新媒体的根本 特征。
人类信息传播活动。网络媒体的不仅指互 联网,还包括手机媒体、网络电视等多种 形态。
四、新媒体的概念 新媒体的严谨表述是“数字化互动式
新媒体”,而互动性是新媒体的本质特征。 需要注意的是楼宇电视,数字电视等
媒体形态不算做新媒体。 新媒体外延
综上所诉,我们可以将新媒体定义为: 借助计算机(或具有计算机本质特征的数 字设备)传播信息的载体。
四、传播效果研究面临的新课题
五、传统新闻理论与新闻实践中的界限变得模糊 1.新闻传播的区域界线 2.发布信息的时间界限 3.各类媒体信息传播方式界限 4.新闻工作技能与计算机网络技能的界限。
六、网络传播对新闻价值及其击
一、改变现有传播格局
新的传播格局体现在:
• ②“新媒体”是一个相对概念,但不等同于 在时间上新出现的媒体;其内涵会随着传 媒技术的进步而有所发展,但从人类传播 史的角度而言应是一个时代范畴,特指 “今日之新”而非“昨日之新”或“明日 之新”。
③新媒体以国际标准为依据。
新媒体: 借助计算机传播信息的载体。
新媒体的使用终端必须是电脑
• 电脑的形态 • PC • 手机 • Apple TV • ……
五、网络传播学的研究对象 网络传播学的研究对象为人类的传播活动
六、网络传播学的学科属性 网络传播学属于社会科学
七、网络传播学的相关学科 主要包括:传播学、政治学、社会学、心理学、经济学、计算机科学等。
第二节:网络传播给传播学理论带来的影响
一、网络传播的模式 网络传播融合大众传播模式和人际传播模式的信息传播特征,形成一种散布型网 络传播结构。
新媒体的信任度与报纸相仿,电视的信任度最高。目前在中国,网络和微 博的公信力已经远远超越了报纸和杂志两大纸质媒体。 二、手机媒体成为新媒体中的主流 三、新媒体已经成为主流媒体
多谢观看
1.形成新的交流环境 2.媒体生态更加复杂 3.传播主体更加多元 4.受众分化更加明显
二、冲击舆论调控机制
对舆论调控机制的冲击体现在对传统舆论调控机制、信息传播秩序、媒体发 展环境等三个方面的冲击。
三、网络媒体的发展导致社会控制的进一步弱化 案例:2007年厦门市PX项目抵制活动。
第四节 关于新媒体的实证研究 一、新媒体在可信度方面丝毫不亚于传统媒体
网络传播学概论
第四版
第一章 网络传播学的发展
第一节 网络传播学的基本问题
一、信息技术的发展与信息传播
人类信息传播的可分为三个阶段五个时期 1.口头传播阶段,指社会信息完全是个人的主观流露和表达,没有业已外化、固 化、物化的客观信息。口头传播时期的特点是:群体共同的记忆构成了社会知识 的全部。
2.文字传播阶段:文字使人类可以在广泛的领域内进行信息传播,带来了与此前 不同的社会文化氛围。这一阶段又可分为:个体书写和印刷品生产两个时期。
互联网可分为局域网和广域网,在 此基础上形成了由若干网络组成的互联 网。 互联网采用TCP/IP协议作为共同的通信 协议,形成将全球大量计算机联接在一 起的国际性网络。
从协议模式上来讲,TCP/IP协议由 四个层次组成:网络接口层、网间网层、 传输层、应用层
三、什么是网络传播 网络传播是指通过计算机网络进行的
二、传统的传播理论面临 互联网开创了一种全新的、开放式的、非线性的传播模式,打破了传统的线性传 播模式。
三、网络传播中的议程设置 网民可以在网络上自由地选择其所要接收的信息,也可以表达观点,许多用 户既是传播者又是接受者。但“议程设置”在网络传播中依然存在,但难度在加 大,有效性在降低。 网络“议程设置”的特点:1.网络议程设置具有“非强制性”2.传播者多元 化,限制了“议程设置”的效果。
3.电子传播阶段:现代电子媒介使传播速度极大加快,达到了“即时性”的传递, 传播的空间无线拓展。视觉和听觉符号共同构成的信息内容即通俗易懂也更富于 趣味性。电子传播时代又可划分为模拟信号和数字信号两个时期。而新媒体的发 展在技术上的实现归根结底在于信息记录的数字化。
二、互联网及其发展
1969年,美国国防部国防高级研究 计划署资助建立的ARPANET(即阿帕网) 是互联网最早的雏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