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跨度公路隧道浅埋段设计施工方案研究

大跨度公路隧道浅埋段设计施工方案研究
大跨度公路隧道浅埋段设计施工方案研究

台州市内环路1#隧道加强浅埋段专项施工方案

目录 一、工程概况 (3) 二、施工方案及方法 (3) 1、总体施工方案 (3) 2、施工方法 (4) 2.1、截水天沟 (4) 2.2、洞口段开挖与防护 (6) 2.3、套拱及管棚施工 (6) 2.3、明洞施工 (13) 2.4、洞顶回填 (13) 2.5、双侧壁导坑法暗洞开挖 (14) 2.6、超前小导管注浆施工 (19) 2.7、砂浆锚杆 (20) 2.8、喷射混凝土 (21) 2.9、钢拱架施工 (24) 2.10、钢筋网片挂设 (25) 2.11、防水卷材铺设 (25) 2.12、二次衬砌施工方法 (27) 三、洞口段监控量测 (30) 1、量测管理 (30) 2、洞口段监控、量测 (31) 2.1、监测位置 (31) 2.2、监测频率 (31) 2.3、监测精度 (31)

2.4、量测数据的整理 (31) 2.5、数据分析及应用 (33) 四、质量、安全及雨季施工保证措施 (33) 1、质量保证措施 (33) 2、安全施工保证措施 (34) 3、雨季施工方案和措施 (35)

一、工程概况 台州市内环路第一合同段起点位于台州市黄岩区药山村,终点位于黄岩区与路桥区交界处横山隧道内,左线总长度840米,右线总长度807米,左右线起止桩号分别为BAK2+560~BAK3+400,BBK2+580~BBK3+387,其中隧道工程左右线分别为680米和642米,本隧道进口段基本为坡积、残坡积松散层,在洞口施工与进洞时容易发生滑坡与坍塌现象,对施工带来一定难度。 二、施工方案及方法 本隧道左洞BAK2+740~BAK2+770、右洞BBK2+765~820为Ⅴ级浅埋加强段,左洞BAK2+770~BAK2+790为Ⅴ浅埋段。其中左洞加强段最大埋深13米左右,最浅埋深3米左右,右洞加强段最深埋深19米左右,最浅埋深9米左右,左洞浅埋段最大埋深25米左右,最浅埋深9米左右,左右洞浅埋加强段和浅埋段埋深均较浅,且覆盖层多为含粘性土角砾,该土质结合程度差,遇水容易造成滑坡与泥石流等现象,隧道开挖过程中容易发生坍塌、冒顶等事故。在隧道开挖过程中我部将严格执行“短进尺、弱爆破、强支护、勤量测、紧封闭”的施工原则。大小管棚预注浆超前支护,钢架支撑喷射砼,及时施作二次衬砌。采用先进的超前地质预报技术对围岩地质进行超前探测,根据信息反馈拟定相应的施工方案。 隧道开挖中不同类围岩采用不同的开挖方法和支护类型,开挖方法基本上分为,Ⅴ级围岩浅埋加强段与浅埋段采用双侧壁导坑法,Ⅴ级围岩深埋段采用单侧壁导坑法,Ⅳ级围岩采用深埋采用预留核心土台阶法,Ⅲ级围岩采用上下台阶法。其中Ⅴ级围岩浅埋段采用人工、风镐配合挖掘机进行开挖,遇到硬岩时采用预裂爆破掘进。 1、总体施工方案 根据设计要求,开挖前在开口线以外5m设置坡顶防排水系统,明洞段采用挖掘机开挖,用汽车运土,人工配合刷坡,自上而下逐步进行,边开挖边防护;开挖至明暗洞交界处10m距离时,预留核心土开挖(以做套拱及管棚工作平台),

隧道浅埋段施工方案

阳曲1号隧道浅埋段施工方案 一、编制依据 1 平定至阳曲高速公路LJ21合同段项目招投标文件、合同文件及 有关补遗资料。 2 山西省交科设计院提供的两阶段施工图、参考资料。 3交通部颁发的现行规范、规程、规则及验收标准;国家和山西省有关法律、法规。 4 现场踏勘调查所获得的相关资料。 5 我项目部拥有的科技工法成果和现有的管理水平、劳力、设备、 技术能力,以及长期从事公路建设所积累的丰富施工经验。 二、编制范围 山西平定至阳曲高速公路第LJ21合同段阳曲1号隧道浅埋段施工。 三、编制原则 1. 确保施工和建筑结构的安全; 2. 在确保工程质量标准的前提下,积极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 机具、新材料方法; 3.合理安排施工的程序和顺序,做到布局合理; 4.文明施工,创建标准化施工现场; 四、工程概况 阳曲1号隧道进口段位于凌井小盆地的地表黄土冲刷沟壑浅埋段中,洞口段浅埋Ⅴ级围岩地段设计埋你,深在13~38m之间,其中

ZK93+870~ZK93+960,ZK94+020~ZK94+140,ZK94+390~ZK94+440,K94+410~K94+510;K93+857~K94+140里程段因地表存在汇水冲刷沟壑,地表地势较低,隧道设计埋深较浅。上述里程隧道最大埋深仅12m 左右,最小埋深2m 左右,平均埋深6m 左右,为单向三车道隧道,隧道开挖断面大,分别为:Ⅴa 级-17.23m ,Ⅴb 级-17.13m ,Ⅴj 级-19.87m 。尤其是隧道洞口开挖和Ⅴj 级开挖比较困难。隧道右线(里程桩号:K94+410~K94+510)开挖包含一个紧急停车带(Ⅴj 级)开挖断面为19.87m 和1#车行横通道,而隧道紧急停车带和车行横通道平均埋深仅9m ,最小埋深仅4m 。(详见隧道左右线浅埋段纵断面示意图) 1220高 程(m) 原 地 貌 阳曲1号隧道 2730m 起点 Z K 93+870 桩号 ZK 94+1151#人行横通道 隧道左线浅埋段纵断面示意图 1225123012351240124512501255126012651270127512801285129012951300130513101315132013251330133513401345135013551360136513701215121012051200 桩号 ZK 94+4651#车行横通道 桩号 ZK 94+8152#人行横通道 桩号 ZK 95+1652#车行横通道 桩号 ZK 95+5153#人行横通道 桩号 ZK 95+8653#车行横通道 桩号 ZK 96+2154#人行横通道 桩号 Z K 96+5654#车行横通道终点 Z K 96+600 平定

隧道明洞及洞口专项方案

目录 1、编制依据 (1) 2、编制范围 (1) 3、工程概况 (1) 4、施工工艺 (2) 4.1总体施工工序 (2) 4.2施工工艺 (2) 5、施工机械配置计划 (8) 6、人力资源配置计划 (9) 7、安全生产及环境保护保证措施 (11) 8、质量控制措施 (13) 8.1隧道总体实测项目 (13) 8.2隧道明洞实测项目 (13) 8.3隧道明洞防水层实测项目 (14) 8.4明洞回填实测项目 (14) 8.5质量控制措施 (15) 9、开挖及初期支护质量通病防治 (15) 9.1易塌方地段在进洞前忽视做仰坡防护预防措施 (15) 9.2洞口出现地层滑坡、崩塌、偏压预防措施 (16) 9.3隧道施工易出现超欠挖的预防措施 (16) 9.4未按设计要求进行铺设钢筋网等临时支护的预防措施 (16) 9.5台车衬砌质量控制措施 (16) 9.6结构防排水施工处理不当预防措施 (16) 9.7衬砌中防水层在铺设中有破损、折曲现象预防措施 (17) 9.8仰拱施工预防措施 (17) 9.9电缆槽施工控制措施 (17)

1、编制依据 (1)《公路隧道施工技术规范》JTG F60-2009 (2)《公路隧道施工技术细则》JTG/T F60-2009 (3)《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1-2003 (4)《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 F80/1-2004 (5)《锚杆喷射混凝土支护技术规范》GB50086-2001 (6)勘察资料和地勘报告及相关施工图纸 (7)相关的其它国家、行业及云南省颁布的有关技术法规。 2、编制范围 适用于公路隧道工程的洞口、明洞与浅埋段工程 3、工程概况 3.1隧道设计标准 1.公路等级:高速公路。 2.设计速度:80Km/h。 3.汽车荷载等级:公路—Ι级。 4.隧道建筑限界 净宽:0.75+0.5+3*3.75+0.75+0.75=14.00m;净高:5.0m。 5.车行横通道建筑限界 净宽:4.5m;净高:5.0m。 6.人行横通道建筑限界 净宽:2.0m;净高:2.5m。 3.2 工程概况 本工程共有隧道4座,分别为大风丫口隧道、梨铧山隧道、细竹营隧道、唐家冲隧道。隧道累计长度为10892m,其中最长隧道为大风丫口隧道,单洞最长2945m,具体情况见下表。 大风丫口隧道作为本工程施工难度最大、最长的隧道,同时也是本工程关键性控制节点。 表3-1 隧道工程信息一览表

隧道浅埋暗挖法安全专项施工方案

隧道浅埋暗挖法安全专 项施工方案

隧道浅埋暗挖法安全专项施工方案编制单位: 编制人: 审核人: 审批人: 编制时间:二O一六年九月 目录

第一篇工程概述 第一章编制说明 一、编制依据 2、《公路隧道施工技术规范》(JTG F60-2009) 3、《地下铁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 50299-1999) 4、《锚杆喷射混凝土支护技术规范》(GB50086-2001) 5、《铁路隧道工程施工技术指南》(TZ204-2008); 6、《给水排水构筑物施工及验收规范》(GB 50141-2008); 7、《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 50108-2008) 8、《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规范》(GB/T 50476-2008) 9、《市政地下工程施工及验收技术规程》(DGTJ08-236-2006); 10、《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 11、《建筑施工门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28-2000); 12、《门式钢管脚手架》(JG13-1999); 13、《建筑施工模板安全技术规范》(JGJ162-2008); 14、《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30-2001); 15、其它国家、行业、地方现行的相关技术标准及规范; 16、现场调查资料。 17、国家、广东省、沿海城市现行技术标准、规程和规范,相关法规、政策,特别是安全生产、文明施工、环保方面的法律法规和政策。 18、我公司拟投入本项目的技术力量、管理机构、机械设备、资金实力等。 二、编制原则 项目组织构建立足于专业化,选调具有施工经验并且有这方面专业技术特长的人员组成强有力的施工组织机构,形成施工组织管理的核心层,全面负责

明洞及浅埋段施工方案

武广客运专线重点隧道工程SDⅡ标三工区 大瑶山一号隧道明洞及浅埋段 施工方案 编制: 审核: 批准: 中铁隧道集团有限公司武广客运专线SDⅡ项目经理部三工区 二OO五年九月二十五日

一、工程概况 大瑶山一号隧道DK1917+611~DK1917+825段,隧道从三道山谷穿过,在其中一道山谷中洞身全部外露,另两道山谷中洞身局部外露。浅埋段岩体破碎,山体偏压严重,具体情况如表1所示。 表1 明洞及浅埋段对应里程及浅埋情况描述表 以上三段隧道所经过地段地表植被非常茂盛,沟底有常年流水,实地测绘得知:DK1917+798~+813段洞底(线路)左侧悬空,需对基底挖开后施作刚性基础,以此满足客专基底刚度要求。 明洞及浅埋段地形详见后附图1“大瑶山一号隧道明洞及浅埋段地形图”。 明洞及浅埋段隧道纵断面详见后附图2“大瑶山一号隧道明洞及浅埋段纵断面图”。 原设计明洞段的结构防排水系统与暗洞防水系统不能顺接,可能影响明暗交界段的防水效果,明洞与暗洞衬砌施工时间跨度较大,可能影响衬砌外观质量。 二、总体施工方案 该段V级围岩及浅埋、明洞段总长达到474m,围岩极差且多数属偏压,

因此该段展开工作面有利于整座隧道工期。根据地形条件,由第一段(大里程段)作为工作面开口处,向隧道进口方向采用“双侧壁导坑法”进行开挖初支;同时因第二、第三段无法修建便道至现场,拟在贯通地面前15m 采用深埋侧侧壁导坑先行贯通,贯通后处理第二、第三段边仰坡及洞口,而后反向双侧壁导坑法回挖;以此提前完成将隧道开挖初支,同时争取时间将三段浅埋段立拱、浇筑砼、回填水泥土;临时支撑待隧道出口暗洞开挖至该段能够衬砌前拆除(或有条件施作永久性仰拱填充及边墙前拆除);明洞等隧道出口暗洞开挖至明洞时衬砌台车衬砌后施作结构防排水及回填水泥土。 第一段明洞施工时基底处理前预埋透水盲管,各段基底不是基岩时必须做好基底承载力测试记录,确保基底承载力符合设计要求;施作套拱时充分预留变形量;洞身开挖时预留变形量统一按不小于30cm考虑;必要时施作超前大管棚进行超前强支护;必要时施作帷幕注浆超前加固地层;挡墙、基底处理等设计措施与设计必须一致。 三、施工场地布置 因该地段场地布置非常困难,只考虑安装变压器,修建施工便道、配电房、高位水池、空压房、小型机具间、值班室。钢加工、砼搅拌站均利用一号隧道出口与二号隧道进口之间的钢加工车间及砼搅拌站。以此保证施工质量。职工住房考虑就近在黄土湾村租房,办公区利用已修建的办公房屋。 1、变电器:在DK1917+800处线路右侧50m处有一条10KVA高压线,拟在该处安装变压器400KVA一台,设配电房。 2、高位水池:DK1917+695~+706沟内流水量较大,常年有流水,拟在线路右侧100m(较隧道拱顶高出40m)处修建一座80m3的高位水泥,能够满足该段开挖初支用水量的需要。

左线 浅埋段盖挖法施工技术交底

前山隧道浅埋段施工技术交底 一、施工段落: 左线ZK55+330-ZK55+394.5 二、施工方法:盖挖法 三、施工工艺: 1、护拱上部开挖。 2、边坡防护(打设长3.5米,φ22早强砂浆锚杆,间距@=1.2米 ×1.2米,挂网喷射混凝土,厚度为10cm,网格为φ8钢筋,迟寸为120c m×120cm)。 3、护拱施作 4、施工大管棚 ①在前山隧道左线ZK55+330~ZK55+300(30米)、ZK55+394.5~ ZK55+424.5(30米)段暗洞口段施工30米长的φ108×6超前大管棚。 ②在盖挖段套拱基坑开挖前先按照盖挖段设计图纸进行边坡防护, 并做好排水系统。 ③为了保证开挖套拱基坑不被水淹没的局面该段采取一半施工一半 排水的方法施工;先施工大桩号段ZK55+394.5~ZK55+362.5;在开挖盖挖套拱基坑之前,先从ZK55+394.5向小桩号方向施工长2米的管棚护拱,并预埋好φ133×4的导向管。 ④管棚护拱完成后,可进行管棚和盖挖套拱施工;管棚施工参照洞 口段管棚护拱设计图。

⑤在ZK55+394.5~ZK55+362.5段管棚和盖挖套拱完成后立即进行 ZK55+362.5~ZK55+330段的管棚和盖挖套拱的施工。 5、土石回填 6、粘土隔水层、片石铺砌 7、护拱下部开挖、初期支护、二衬施作 四、技术质量要求: 1、护拱采用Ⅰ16工字钢,C25模筑混凝土,厚度为60cm。上铺1.2mm 厚改性LDPE防水板、350g/m2土工布。 2、护拱基础开挖后,打设长度为4m、纵向间距为0.75m的φ22早强砂浆锚杆,然后浇筑C25模筑混凝土。护拱基础锚杆对称布置,起稳定基础的作用。 3、C20喷射混凝土先喷拱架与轮廓之间间隙,再喷拱架周围,然后再喷拱架之间。 4、下部洞身开挖施工必须在上部边坡、护拱施工、土石回填、片石铺砌完成后进行。 5、洞身开挖根据周边围岩情况采用全断面或半断面开挖,施作初期支护后,及时浇筑仰拱,闭合成环。 6、保证系统锚杆长度、数量以及打设角度,系统锚杆必须与钢拱架焊接牢固。 7、在洞外盖挖套拱加固施工和管棚施工完毕后才能进行洞内开挖施工,主洞开挖时尽可能采用机械开挖或弱爆破,尽量减少对围岩的扰动。施工中时刻注意围岩情况,做好监控量测,围岩变化较大时及时

隧道明洞施工方案

天坪寨隧道 明洞施工方案 1编制说明 1.1编制依据 (1)达万高速公路DW06合同段天坪寨隧道施工设计图及有关设计说明; (2)现行有关公路隧道规范、规程、规则及标准; (3)我单位近年来承担类似工程施工经验、设备、技术水平以及长期从事公 路隧道建设所积累的丰富施工经验; (4)现场地形、地貌、地质及周围环境情况; (5)本合同段招投标文件; 1.2编制范围 天坪寨隧道明洞工程。 2、工程概况 2.1隧道地质、水文气象条件 隧址区位于四川盆地边缘构造侵蚀中山区域,隧址区地貌形态为”人”字形中山地貌,测区内构造、岩性对地形的影响较为显著,地貌与构造形态基本吻合,背斜轴部一带基本为山脊。进口段为与常年性溪沟苏家沟右岸的单面斜坡上。 2.2天平寨隧道工程概况 天坪寨隧道为左右分离式隧道,隧道设计起止桩号为:左洞K126+960~ K128+800,全长1840m;右洞YK126+964~K128+809.528,全长1845.528m。隧道的建筑界限为10.25m(净宽)×5.0m(限高),紧急停车带净宽13m,隧道洞门采用削竹式洞口,设计明洞长度左线16m,右线长度15m,暗洞起点里程桩号为:左线K126+976,右线YK126+979。 进口段围岩级别属于Ⅴ级。隧道进口浅埋段(K126+962~K127+027),埋深0~30m,隧道进口浅埋段(YK126+966~YK127+030),埋深0~40m,斜坡坡度较大,等高线与轴线大角度相交,对隧道进洞有利,岩层走向与隧道轴线大

角度相交且倾角较大,对隧道围岩稳定有利,上覆土层厚度较小(1~3m)现状稳定。下伏基岩主要为泥岩夹岩屑长石砂岩,属极软~软岩,多层碎裂、镶嵌碎裂状结构。地下水多以点滴状,侵润状产出为主。 3、明洞.施工程序与工艺流程 3.1 施工程序 隧道明洞施工程序:施工准备→路堑开挖→边坡防护→基地处理→仰拱施工→仰拱回填→拱圈施工→防水层施工→明洞回填。 3.2 工艺流程 图1 喷混凝土工艺流程图

四峰山隧道浅埋段施工技术方案

目录 一工程概况 (1) 二施工方案 (1) 1超前支护 (1) 1.1 钻孔平台布置 (2) 1.2 设备、机具要求 (2) 1.3 材料要求及施工工艺要求 (2) 2洞身开挖 (3) 2.1 CRD法开挖工序示意图 (4) 2.2开挖支护施工先后顺序 (4) 2.3施工中注意事项 (6) 3 初期支护 (6) 4 二次衬砌 (7) 4.1仰拱及填充 (7) 4.2拱墙防排水 (7) 4.3拱墙混凝土 (7) 5开挖支护各工序资源配置 (7) 5.1机械配置 (7) 5.2作业人员配置 (8) 三施工安全质量措施 (8) 四环境保护及职业健康 (9)

四峰山隧道YK48+388~YK48+358段施工技术方案 一工程概况 四峰山隧道位于湖南省株洲市炎陵县中村乡龙潭村境内,隧道进口处距乡村简易路约100m,交通条件一般;隧道起讫里程:YK48+077~YK49+305,全长1228米. 四峰山隧道YK48+388~YK48+358段为浅埋段;其中覆盖层最薄处约12m,设计衬砌类型为IV a,施工方法为CRD法。 二施工方案 四峰山隧道YK48+388~YK48+378、YK48+378~YK48+358段设计采用Φ89管棚+Φ42热轧无缝钢管超前支护;YK48+378~YK48+358段采用Φ42热轧无缝钢管超前支护;开挖工法均采用CRD法;初期支护采用I20型钢钢架、锚杆、钢筋网片喷锚支护;二次衬砌为C30钢筋混凝土衬砌。 1超前支护 四峰山隧道YK48+388~YK48+378、YK48+378~YK48+368段设计采用Φ89管棚超前支护,管棚环向间距0.4m,单根长度6m; YK48+378~YK48+358段采用Φ89管棚+Φ42超前小导管超前支护,管棚和小导管的环向间距为0.6m,管棚单根长6m,超前小导管单根长3.5m。 管棚和超前小导管和支护范围均为隧道拱顶140°范围。管棚外插角6°~8°,纵向搭接长度不小于3m;超前小导管外插角10°~15°,纵向搭接长度不小于1m。

电力隧道浅埋暗挖法现场施工方法

精心整理 电力隧道浅埋暗挖法施工方案 一、总体施工方案 暗挖隧道施工过程中应严格遵循“管超前、严注浆、短进尺、强支护、快封闭、勤量测”的十八字方针,切实做到信息化施工。现场监控量测是监视围岩稳定、判 总体施工工序:竖井施工→马头门施工→隧道土方开挖→初衬施工→防水施工→底板钢筋绑扎→支模板→浇注二次衬砌混凝土→电缆支架及人行步道施工→现浇混凝土盖板→检查井施工→防水处理→回填。 (一)、竖井初衬施工

竖井是电力隧道工程施工时的工作井,也是电缆敷设、检查、维修时的人员、设备出入口。本工程竖井采用Φ4.1m圆形竖井结构。 主要施工工序:测量放线→人工挖探坑→开挖井口土方→绑扎锁口圈梁钢筋→支立模板→浇筑圈梁砼→砌筑井口段挡土墙→立龙门架→搭护栏→开挖竖井土方→安装网构钢架→喷射砼→井底钎探→竖井封底。 龙门架是施工时的垂直运输设备,所有材料、设备、土方必须由龙门架的电葫芦吊运。龙门架安装完成后,必须进行设备调试,合格后方可使用。 3、竖井井身施工 井身穿过房渣土、粘质粉土、细砂、粉砂、粘土层,根据工程地质情况和衬砌

设计,竖井采用逆作法施工,竖井施工应逐榀开挖,井身土方采取半断面开挖,严禁整个井体格栅同时悬空。井身支护是由C20喷射混凝土+网构钢架+钢筋网组成的结构。 竖井施工过程中,根据实际地质情况,遇到砂层时采取小导管超前注浆加固,以确保竖井及施工安全。 隧道为复合式衬砌结构,断面尺寸为2.0×2.3m,直墙、圆拱、厚平底板、净宽2.0m,起拱线高1.85m,矢高0.45m,净高2.3m。两侧支架@1000。 2、隧道做法: 喷射混凝土+网构钢架+钢筋网支护+防水膜+现浇钢筋混凝土。初衬厚度0.25m;二衬厚度为0.2m。本工程隧道采用2.0×2.3m结构形式。

隧道初期支护施工方案

隧道开挖初期支护 洞身开挖采用自制多功能台架人工手持风钻钻眼,光面或预裂爆破,装载机装碴自卸汽车运输。洞身浅埋及偏压地段采用环状开挖留核心土施工方法,以“管超前、严注浆、短进尺、弱爆破、快支护、勤量测”作为本隧道施工的指导方针。开挖完成后及时施做格栅架、锚杆和挂网混凝土初期支护及下循环超前支护。 一、洞口、明洞与浅埋地段 (1)洞口及浅埋地段开挖 洞口段浅埋及偏压地段开挖,严格遵循“管超前、严注浆、短进尺、弱爆破、早封闭、勤量测”的原则施工。洞口段浅埋及偏压地段采用环状开挖留核心土的施工方法:先进施作超前支护(小导管注浆加固地层)开挖上部环状土并进行拱部初期支护→核心土开挖→下部开挖及初期支护→进入下一循环。 拱部环状土开挖完成后,进口段DK721+195.16~DK721+207明挖段边坡采用锚喷护:喷C20砼厚10cm,Φ22砂浆锚杆4m ∕根,间距1.0m,交错布置。检查修整断面,按设计架立格栅钢架、安设纵向连接筋,网架架立完成后要进行中线、高程及净空尺寸检查(施工误差,预留变形量为钢架加工及架立时所必需考虑的)。经检查合格后,及时在钢架与围岩间设置砼垫块,施作系统锚杆、挂钢筋网、复喷砼至设计厚度。钢筋网采用φ6钢筋,网格间距25×25cm。DK721+207明暗分界处直立开挖防护。拱部初期支护施工完后,开挖核心土。如果拱部监控量测变形较大或有扩大趋势

时,在监理工程师许可下可适当加设初期,以确保施工安全。核心土开挖完成后,进行下部开挖,采用跳槽方式开挖。开挖完成后,及时初喷砼,同时接长格栅拱架,施工系统锚杆,挂网,复喷砼至设计厚度。进入下一循环。 施工时为确保安全,施工前备用一定数量为止围岩松动坍塌的钢构件,钢构件采用定型工字钢制作,结构形式及其连接方式应简单牢固,易于装卸、使用。同时备用足够数量的超前小导管,在围岩极为破碎时,在监理工程师许可下,可根据实际情况加密、加长或全断面布设超前注浆小导管。 (2)Ⅳ类围岩段施工 Ⅳ类围岩采用中导洞贯通后施作中隔墙,主洞全断面开挖或上下台阶开挖的施工方法。 开挖完成后,初喷砼5cm,检查修整断面,径向锚杆、钢筋网、复喷砼至设计厚度,进入下一循环。 二、施工初期支护方法 1、锚杆施工方法 洞身开挖完经初喷砼后,先由测量人员用油漆按设计标定锚杆位置。锚杆采用手持风钻进行钻孔,钻孔完成后,需进行检查,发现不合格的孔应补钻。 锚杆必须与岩体主结构面成较大角度布置,当主结构面不明显时,与隧道周边轮廓垂直呈梅花形布置。 锚杆的钻孔及其安装方法应经监理工程师批准,锚杆的钻孔应圆直,

隧道浅埋段施工专项施工方案

目录 1.工程概况 (1) 1.1工程简介 (1) 1.2主要技术标准 (1) 1.3工程地质 (2) 1.4水文地质 (2) 1.5气象特征 (2) 1.6地震动参数 (2) 1.7浅埋段设计参数 (2) 2.浅埋段总体施工方案 (3) 3.浅埋段施工方法 (3) 3.1浅埋段施工要点 (3) 3.2浅埋段施工准备 (4) 3.3洞外地表处理 (4) 3.4监控量测 (4) 3.5超前地质预报 (7) 3.6超前支护 (7) 3.7开挖及初期支护 (11) 4.资源配置 (16) 4.1人员配置 (16) 4.2设备配置 (16) 5.施工环保措施 (19) 6.安全防范措施 (19) 7. 应急救援预案 (21) 7.1建立应急处理机制 (21) 7.2建立应急处理机制 (23)

7.3成立现场急救小组 (23) 7.4应急救援程序 (24) **隧道1#横洞工点浅埋段专项施工方案 1.工程概况 1.1工程简介 **铁路**隧道设计为客货共线双线隧道(开行双层集装箱),隧道起止里程D4K339+026~D4K352+651,全长13625m。隧道一般埋深100~400m,最大埋深455m,隧道于D4K342+620~+645及D4K343+095~+150为浅埋段,最小埋深拱顶以上约10m,此两段塌方初始风险为“高”。 1.2主要技术标准 主要技术标准见表1-1。 表1-1 主要技术标准表

隧道岩性为辉绿岩,灰、深灰色,风化后为灰褐、褐黄色,中粒~粗粒钛辉辉长辉绿岩,具典型嵌晶含长结构,条块状构造。 1.4水文地质 隧道区属珠江水系,地表水主要为河沟水,均属普厅河直流或支沟水系,主要有里呼和、那农河及莫勺河,主沟Q=100~600L/s,支沟Q=20~60 L/s。隧道洞身上常年流水河沟主要为D4K348+157附近的那农河和D4K343+112的沟谷,这些沟槽一般都有水流,受上游地下水和大气降水补给,雨季水量较大。D4K342+340~D4K343+180段正常涌水量为1038.5m3/h。 1.5气象特征 **县年平均气温为19.5℃,极端最高气温为39.5℃,极端最低气温为-3.7℃。年平均风速为 1.3m/s,最大风速为17m/s。年平均降雨量为1156.6mm,最大一日雨量为172.2mm。年平均蒸发量为1611.6mm。年雾日数为28.5天。最大积雪深10cm。霜、冻期平均为24.4天。年平均雷暴日数为62.3天。相对湿度为79%。 1.6地震动参数 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05g,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为0.35s。 1.7浅埋段设计参数 表1-2 浅埋段设计参数表

精编【建筑工程管理】台州市内环路隧道加强浅埋段专项施工方案

【建筑工程管理】台州市内环路隧道加强浅埋段专项施工方 案 xxxx年xx月xx日 xxxxxxxx集团企业有限公司 Please enter your company's name and contentv

目录 一、工程概况 (3) 二、施工方案及方法 (3) 1、总体施工方案 (3) 2、施工方法 (4) 2.1、截水天沟 (4) 2.2、洞口段开挖与防护 (6) 2.3、套拱及管棚施工 (6) 2.3、明洞施工 (13) 2.4、洞顶回填 (13) 2.5、双侧壁导坑法暗洞开挖 (14) 2.6、超前小导管注浆施工 (19) 2.7、砂浆锚杆 (20) 2.8、喷射混凝土 (21) 2.9、钢拱架施工 (24) 2.10、钢筋网片挂设 (25) 2.11、防水卷材铺设 (25) 2.12、二次衬砌施工方法 (27) 三、洞口段监控量测 (30) 1、量测管理 (30) 2、洞口段监控、量测 (31) 2.1、监测位置 (31) 2.2、监测频率 (31) 2.3、监测精度 (31) 2.4、量测数据的整理 (31) 2.5、数据分析及应用 (33) 四、质量、安全及雨季施工保证措施 (33)

1、质量保证措施 (33) 2、安全施工保证措施 (34) 3、雨季施工方案和措施 (35) 一、工程概况 台州市内环路第一合同段起点位于台州市黄岩区药山村,终点位于黄岩区与路桥区交界处横山隧道内,左线总长度840米,右线总长度807米,左右线起止桩号分别为BAK2+560~BAK3+400,BBK2+580~BBK3+387,其中隧道工程左右线分别为680米和642米,本隧道进口段基本为坡积、残坡积松散层,在洞口施工与进洞时容易发生滑坡与坍塌现象,对施工带来一定难度。

隧道浅埋段施工专项施工方案1

目录 1.编制依据及原则 (2) 1.1编制依据 (2) 1.2编制原则 (3) 2.工程概况 (4) 2.1工程简介 (4) 2.2工程地质 (4) 2.3水文地质 (5) 2.4气象特征 (5) 2.5地震动参数 (5) 2.6浅埋段设计参数 (5) 3.浅埋段总体施工方案 (6) 4.浅埋段施工方法 (6) 4.1浅埋段施工要点 (6) 4.2浅埋段施工准备 (7) 4.3监控量测 (7) 4.3.1地表沉降量测 (7) 4.3.2净空变化量测 (9) 4.4超前地质预报 (11) 4.5超前支护 (11) 4.6开挖及初期支护 (15) 4.6.2开挖施工方法 (16)

4.6.3技术、质量控制要求 (17) 4.6.4、应注意的质量问题 (17) 5.资源配置 (18) 5.1人员配置 (18) 5.2设备配置 (18) 6.施工环保措施 (21) 7.安全防范措施 (21) 8.应急救援预案 (23) 8.1建立应急处理机制 (23) 8.2建立应急处理机制 (24) 8.3成立现场急救小组 (24) 8.4应急救援程序 (24)

巴奇隧道出口浅埋段专项施工方案 1.编制依据及原则 1.1编制依据 (1)国家、铁路总公司现行设计、施工规范、规程;质量检验标准及验收规范,主要参考规范如下: 《铁路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规范》(TB10005-2010) 《铁路混凝土工程施工技术指南》(铁建设[2010]241号) 《铁路混凝土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424-2010) 《铁路隧道工程施工技术指南》(TZ204-2008) 《铁路隧道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程》(TB10304-2009) 《铁路隧道防排水施工技术指南》(TZ2331-2009) 《铁路隧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417-2003) 《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50108-2008) 《铁路隧道监控量测技术规程》(Q/CR9218-2015) 《铁路隧道设计施工有关标准补充规定》(铁建设【2007】88号)《锚杆喷射混凝土支护技术规范》(GB50086-2001) 《中空锚杆技术条件》(TB/T3209-2008) 《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5-2001) (2)新建铁路玉溪至磨憨线《巴奇隧道设计图》、设计交底及相关技术文件及指导性施工组织设计。 (3)国家、铁路总公司、云南省、滇南铁路有限公司有关安全、环境

电力隧道浅埋暗挖法施工方案

电力隧道浅埋暗挖法施工方案 一、总体施工方案 暗挖隧道施工过程中应严格遵循“管超前、严注浆、短进尺、强支护、快封闭、勤量测”的十八字方针,切实做到信息化施工。现场监控量测是监视围岩稳定、判断隧道支护结构是否合理、施工方法是否正确的重要手段,也是保证安全施工、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条件,应贯穿施工的全过程,通道量测数据的分析处理,掌握围岩稳定性的变化规律,调整支护结构参数。 超前小导管如在粘土层施工,采用风钻钻进法打设,在砂卵石层用φ20mm 的高压风管吹孔,铁锤夯打。隧道渣土在隧道内由人工手持风镐、铁锨开挖,手推车运输,然后通过设在施工竖井处的 5T 电动葫芦吊出竖井,自卸汽车运出施工现场。喷射用混凝土通过输料筒输送至竖井底部,人工用手推车运输至作业面。二次衬砌用混凝土采用商品砼,通过输送泵输送至作业面。 整个暗挖隧道重点控制地表沉降、管线保护,采取不同的施工方法,以超前钢插管超前支护、注浆加固地层为主要手段,及时施作支护体系。 二、主要施工方法 总体施工工序:竖井施工→马头门施工→隧道土方开挖→初衬施工→防水施工→底板钢筋绑扎→支模板→浇注二次衬砌混凝土→电缆支架及人行步道施工→现浇混凝土盖板→检查井施工→防水处理→回填。

(一)、竖井初衬施工 竖井是电力隧道工程施工时的工作井,也是电缆敷设、检查、维修时的人员、设备出入口。本工程竖井采用Φ4.1m 圆形竖井结构。 主要施工工序:测量放线→人工挖探坑→开挖井口土方→绑扎锁口圈梁钢筋→支立模板→浇筑圈梁砼→砌筑井口段挡土墙→立龙门架→搭护栏→开挖竖井土方→安装网构钢架→喷射砼→井底钎探→竖井封底。 1、竖井井口段施工 土方开挖采用人工开挖,正式开挖前必须先挖条形探坑,必须挖至原状土。条探坑呈“十”字交叉,交叉点为竖井中心点,发现没有地下障碍物及管线后方可继续开挖。开挖过程中发现地下建筑物、管线或文物必须立即停止施工,制定保护方案,联系相关单位,按照有关预案程序采取相应措施。 竖井开挖过程中及时网喷 C20 砼防止井壁坍塌。挖到地表下圈梁底部的标高后,绑扎圈梁钢筋。锁口圈梁采用混凝土输送泵一次性灌注 C30 混凝土,然后根据竖井规格依照设计图纸进行圈梁上部砖墙的砌筑。 在施工时,根据设计要求及施工需要完成爬梯、临电、临水、下料系统等的预埋件的布设,避免竖井完成后对结构体进行反复的凿除,破坏竖井结构。 2、龙门架安装 龙门架是施工时的垂直运输设备,所有材料、设备、土方必须由

最新偏压路堑式明洞处理施工方案

偏压路堑式明洞处理 施工方案

目录 一、工程概况: (2) 二、设计施工方案论述 (2) 1、设计施工方案简述 (2)

***隧道浅埋段施工方案 一、工程概况: ******隧道设计全长333m,隧道位于湖南省娄底市双峰县洪山殿乡,隧道隧址区位于丘陵地区,自然山坡坡度30~50°,坡面植被较茂密,多为农田及茶树,地层岩性为隧道丘陵表层覆盖第四系粉质粘土及碎石土,石灰系下统岩关阶地层。隧址区地质构为单斜构造。***隧道中心里程为DK34+414.5,浅埋段里程为DK34+427~DK34+484,长度57m,隧道埋深数据为-2.09 m~2.35 m(见表1)。 ***隧道浅埋段隧道埋深数据表(隧道中线) 浅埋段表层为第四系粉质粘土,局部含碎石,层厚2~4m,下伏石炭系下统岩关阶C1y灰岩,强风化,节理裂隙发育,层厚0~ 8.6m。区域内地下水主要为大气降水补给,受季节影响较大,围岩自稳能力极差,围岩级别为V 级,结构类型为浅埋偏压。从隧道浅埋段埋深数据分析来看,该浅埋段最大埋深为-2.09 m~2.35 m,属超浅埋段,设计采用的施工工法为明挖法。 二、设计施工方案论述 1、设计施工方案简述

根据《改建铁路娄底至邵阳铁路扩能改造工程施工图》【娄邵施图(隧)11-06】***隧道DK34+427~+484段明洞设计图,采用墙顶开挖式明挖法,以土石地质分界线为界,分界线上部土层部分采用临时边坡开挖,临时边坡坡率1:0.75,临时边仰坡锚喷(网)加固,支护参数为锚杆采用Φ22砂浆锚杆,L-4m,间距1.5m×1.5m,梅花形布置,喷射混凝土采用10cm厚C20网喷混凝土,钢筋网φ8,网格 25cm×25cm。分界线土层以下C1y灰岩层采用垂直开挖,临时边仰坡采用喷射混凝土防护。设计采用的明挖法见下图:

隧道浅埋段施工专项施工方案

目录 1.工程概况 0 1.1工程简介 0 1.2主要技术标准 (1) 1.3工程地质 (1) 1.4水文地质 (1) 1.5气象特征 (1) 1.6地震动参数 (2) 1.7浅埋段设计参数 (2) 2.浅埋段总体施工方案 (2) 3.浅埋段施工方法 (2) 3.1浅埋段施工要点 (2) 3.2浅埋段施工准备 (3) 3.3洞外地表处理 (3) 3.4监控量测 (3) 3.5超前地质预报 (6) 3.6超前支护 (6) 3.7开挖及初期支护 (10) 4.资源配置 (14) 4.1人员配置 (14) 4.2设备配置 (14) 5.施工环保措施 (16) 6.安全防范措施 (16) 7. 应急救援预案 (18) 7.1建立应急处理机制 (18) 7.2建立应急处理机制 (19) 7.3成立现场急救小组 (19) 7.4应急救援程序 (20) **隧道1#横洞工点浅埋段专项施工方案 1.工程概况 1.1工程简介 **铁路**隧道设计为客货共线双线隧道(开行双层集装箱),隧道起止里程D4K339+026~D4K352+651,全长13625m。隧道一般埋深100~400m,最大埋深455m,隧道于D4K342+620~+645及D4K343+095~+150为浅埋段,

最小埋深拱顶以上约10m,此两段塌方初始风险为“高”。 1.2主要技术标准 主要技术标准见表1-1。 表1-1 主要技术标准表 序号项目技术标准备注 1 线路等级Ⅰ级 2 正线数目双线 3 限制坡度9‰,加力坡18.5‰ 4 路段旅客列车设计行车速度200km/h预留250km/h 5 最小曲线半径一般地段5500 m,困难地段4500m 6 牵引种类电力 7 机车类型客机动力组SS7E,货机HXD型 8 牵引质量4000t 9 到发线有效长度880m 10 闭塞方式自动闭塞 11 建筑界限满足开行双层集装箱列车要求 1.3工程地质 隧道岩性为辉绿岩,灰、深灰色,风化后为灰褐、褐黄色,中粒~粗粒钛辉辉长辉绿岩,具典型嵌晶含长结构,条块状构造。 1.4水文地质 隧道区属珠江水系,地表水主要为河沟水,均属普厅河直流或支沟水系,主要有里呼和、那农河及莫勺河,主沟Q=100~600L/s,支沟Q=20~60 L/s。隧道洞身上常年流水河沟主要为D4K348+157附近的那农河和D4K343+112的沟谷,这些沟槽一般都有水流,受上游地下水和大气降水补给,雨季水量较大。D4K342+340~D4K343+180段正常涌水量为1038.5m3/h。 1.5气象特征 **县年平均气温为19.5℃,极端最高气温为39.5℃,极端最低气温为

隧道浅埋段施工专项方案

新建铁路贵阳至广州线引入贵阳枢纽工程 隧道浅埋段 施工专项方案 编 制: 复 核: 审 批: 贵广铁路引入贵阳枢纽工程 二〇一一年四月二十日习题到护层防作用备进行复杂设装置调内来况进行

隧道浅埋段施工专项方案1总体方案 隧道里程xxx ~xxx 为浅埋段,地形偏压,采用三台阶施工工法,双层小导管注浆,弱爆破,短进尺,及时支护,尽早封闭成环,施工中加强监控量测频率。 2施工工艺流程施作导管 超前地质预报 上台阶开挖 初喷混凝土 架立钢架施作锚杆 施作钢筋网片 中台阶开挖支护 下台阶开挖支护 隧底开挖 3施工方法3.1施作小导管小导管采用φ42无缝钢花管,壁厚3.5mm 、长度3.5m ,环向间距0.4m ,纵向间距1.2m ,内外双层布设。小导管的前端做成尖锥状, 管壁每隔15cm 交错钻眼,眼孔直径8mm ,最后一排眼孔至管口端的距离为1.5m 。采用JY-28手风钻钻孔,钻孔孔直径φ45,内排小导管孔位沿开挖轮廓线向外以5°~10°的外插角钻孔,外排小导管孔位距离内排小导管20cm 向外以30°~40°的外插角钻孔,内外交错布置,完成后以紧靠开挖面的型钢钢架为支点将小导管打入孔内。打入钢管后注浆,形成管栅支护环。注浆顺序为:先外排导管超前注浆加固,再内排导管超前注浆处理。了解现场设备高要保护装置。

加固,间隔钻孔注浆,水泥浆水灰比为0.5~1.0之间调节,液浆由稀到浓逐级变换,即先注稀浆,然后逐级变浓至1.0为止。若发生串浆现象,即液浆从其它孔中流出时,采用堵塞串浆孔隔孔注浆。 3.2超前地质预报 采用JY-28手风钻钻孔,加深炮孔探测,深度不小于5米,上台阶选取3个孔位,中台阶选取2个孔位,随掌子面的移动向前推进。实施掌握钻孔过程中是否出现卡钻、射水、透风等现象来判定前方掌子面的围岩地质情况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详见大沣2#隧道超前地质预报实施方案)。 3.3上台阶开挖 开挖必须采用对围岩弱扰动的方法,严禁超长度开挖,考虑此段浅埋段围岩15cm沉降量,上台阶距拱顶约3.8米,钻孔深度控制在1.0米,弱爆破,爆动围岩松动即可,每循环进尺控制在1榀钢架间距,即0.6米。上中下台阶距离控制在14米以内。 3.4初期支护 支护紧跟开挖。拱部采用φ22组合中空锚杆,边墙采用φ22全长粘接型砂浆锚杆,长3.5m,间距1.2×1.0m,φ8钢筋网,网格间距为20×20cm,C25喷砼拱墙厚25m。 喷射砼前,先埋设好控制喷射砼厚度的标志,可以利用锚杆的外露长度。喷射砼必须采用湿喷技术,分二次喷射至设计厚度,初喷3~5cm,安装锚杆、钢筋网、拱架合格后复喷砼至设计厚度。在喷射时严格执行施工配合比所定的比例计量,其含砂率为54%,液

屏门隧道浅埋段施工专项方案

杭黄铁路工程 TA1-3 施工方案报审表 施工合同段:新建杭黄铁路先期段HHXQZQ-1 编号: 注:本表一式3份,承包单位2份,项目监理单位1份。

新建杭州至黄山铁路先期段 HHXQZQ-Ⅰ标段 屏门隧道浅埋段专项施工方案 编制: 复核: 审核: 审批: 中铁隧道集团有限公司 杭黄铁路站前Ⅰ标项目经理部一分部 二〇一五年十二月

目录 1.编制依据 (1) 2.工程概况 (1) 2.1设计概况 (1) 2.2现场情况 (1) 3.施工方案 (3) 3.1总体施工方案 (3) 3.2主要施工方案 0 4.主要施工方法 (1) 4.1超前小导管施工 (1) 4.2暗挖出洞 (3) 4.3浅埋段施工与边坡支护 (4) 4.4砂浆锚杆 (4) 4.5安装钢筋网 (5) 4.6防护工程 (6) 4.7回填水泥土 (6) 4.8监测 (6) 5.劳动力、机械设备配置 (6) 5.1劳动力配置 (6) 5.2机械配置 (7) 6.质量保证措施 (7) 7.安全保证措施 (8) 8.进度保证措施 (9) 9.施工环保、水土保持、文明施工措施 (9) 9.1环境保护措施 (9) 9.2水土保持措施 (10) 9.3文明施工措施 (10)

1.编制依据 1.1杭黄铁路站前I标招投标文件、屏门隧道施工图纸及相关施工资料。 1.2国家、中国铁路总公司或原铁道部现行设计施工规范及验收标准,中国铁路总公司及原铁道部发布的《高速铁路隧道工程施工技术规程》(Q/CR9604-2015)、《高速铁路隧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753-2010)等和其他有关文件资料。 1.3踏勘工地和现场实际情况、现场调查的资料及本单位架子队伍、技术装备能力及施工实践经验。 2.工程概况 2.1设计概况 屏门隧道DK189+655~DK189+679段为Ⅴ级沟谷浅埋段。山体坡度约为45°,沟谷浅埋段表层为Qel+dl粉质黏土,褐黄色,硬塑;下伏O3c 泥岩、粉砂细砂岩,灰绿色~灰色、灰色~浅灰色,强风化~弱风化,岩质较软,节理裂隙较发育,岩体较破碎。 屏门隧道DK189+635~DK189+690段原设计施工方法采用三台阶四步法开挖,衬砌类型采用Ⅴ级围岩Ⅴc复合式衬砌施工,超前支护措施采用φ89管棚+Ⅰ型超前小导管支护。为确保结构稳定,DK189+657~DK189+679段采用10%水泥土进行回填。 2.2现场情况 屏门隧道沟谷浅埋段处于两山相夹位置,呈Ⅴ字形,地表植被茂盛,山体陡峭,坡度约45°,沟底常年有水,水流较小,雨季水量会增加。浅埋段山体坡度较大,无道路通行,机械设备及材料无法运输。 经实地勘察,DK189+653~DK194+675段拱部平均埋深1.6m,埋深最小处仅6cm。且DK189+655处有一冲沟,常年流水,水流量约10m3/小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