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增长模式学案湘教版必修二

合集下载

高中地理1.1《人口增长模式》教案湘教版必修2

高中地理1.1《人口增长模式》教案湘教版必修2

第一节人口增长从容说课纵观历史上的人口增长,有快有慢,主要受到自然、社会、经济和文化等多方面的影响,但归根结底取决于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不同的社会历史时期,生产力发展水平差异较大,形成不同的人口增长模式。

工业革命以前的人口增长模式,可分为原始人口增长模式和传统人口增长模式两类,但都属于“高—高—低”模式;工业革命以后人口增长又演变为“高—低—高”模式和“低—低—低”模式。

每种人口增长模式都是与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的,表现出不同的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等特点。

教学时,可对这几种人口增长模式进行比较分析,明确它们在基本特点、影响因素、地区分布等方面的不同。

需要注意的是各类型之间并无严格的界线。

本节内容理论性较强,要注意培养学生的理解概括能力,强化学生的思维训练,激励学生学习方法的改进,更好地提高我们的教与学水平。

教学重点1.2.人口增长模式的类型、特征、影响因素及代表国家。

教学难点1.2.人口增长模式的类型、特征及地区分布。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地理图表。

课时安排2课时三维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世界人口增长的历史轨迹。

2.学会分析影响人口增长快慢的原因。

3.理解“高—高—低”模式、“高—低—高”模式、“低—低—低”模式的特征及地区分布差异。

二、过程与方法1.阅读教材,自主学习法。

2.通过探究与活动,学会判断世界人口增长模式的方法。

3.运用本地区人口统计资料绘制图表,学会说明人口增长特征、分析其成因、预测其发展趋势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运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正确看待人口增长模式。

2.认识我国的国情、国策,逐步树立正确的人口观。

3.引导学生进行开放性调查研究,充分利用相关资料分析、判断人口增长模式。

教学过程第1课时导入新课师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必修Ⅰ主要学习了人类生存的自然地理环境,从这节课开始我们学习必修Ⅱ,主要学习人文地理基础知识。

内容有人口与环境、城市与环境、区域产业活动、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人口增长模式-湘教版必修二教案

人口增长模式-湘教版必修二教案

人口增长模式-湘教版必修二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人口增长模式的概念及其与经济发展的关系;2.掌握人口增长模式的分类及其特征;3.理解各种人口增长模式对社会与环境带来的影响。

二、教学内容1. 人口增长模式概念根据国际人口学的理论,人口增长模式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增长历程所呈现的方式、特征和趋势。

2. 人口增长模式分类及其特征1.自然增长模式特征:出生率高,死亡率高。

2.发达国家的阶段型增长模式特征:出生率、死亡率的下降使得人口自然增长率下降,人口逐渐趋于平衡,有些发达国家已经进入到人口负增长状态。

3.发展中国家的人口紧张型增长模式特征:出生率高,死亡率下降。

4.中国传统模式特征:出生率高,死亡率高,人口增长率较低。

3. 人口增长模式对社会与环境的影响1.人口增长快、压力大的发展中国家容易出现社会动荡、经济贫困等问题;2.人口增长加速导致生产资料的过度开发,反过来对环境造成了很大的压力;3.过度的人口增长还会导致土地资源的过度耗用,加剧食品安全和生态问题。

三、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讨论法和案例分析法相结合的教学方法,使学生能够理论联系实际,拓展他们的思维和认知能力。

四、教学过程1. 热身活动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谈论人口增长对社会的影响,为后续的学习做好准备。

2. 知识讲解教师讲解人口增长模式的概念及其分类,并介绍各个模式的特征。

3. 小组讨论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就某个人口增长模式进行分组讨论,分析该模式对当地社会、经济与环境的影响,并结合实际案例进行深入探讨。

4. 组织汇报每个小组派一名代表汇报小组的讨论结论,并由教师和其他学生就其讨论的内容进行点评和讨论。

5. 课堂总结教师回顾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并让学生自主思考一下,如果自己是国家人口管理部门的负责人,会如何制定人口政策,以应对不同人口增长模式下带来的问题和压力。

五、课后作业要求学生针对校园周围或者自己家乡的人口增长模式进行调查,根据调查结果撰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小论文,讨论该地区人口增长模式所带来的问题和解决措施。

湘教 版地理必修二第一单元第一节人口增长模式学案

湘教 版地理必修二第一单元第一节人口增长模式学案

湘教 版地理必修二第一单元第一节人口增长模式学案第一章 人口与环境第一节 人口增长模式 学案【课标要求】1、了解人口发展与环境之间的关系。

2、了解世界人口增长的过程及主要影响因素。

3、理解并掌握人口增长的三种主要模式。

4、了解我国人口增长的模式及人口政策,树立正确的人口观。

5、熟练掌握有关人口的各种统计图表的判读。

【自学导引】人口自然增长率= –“J ”形曲线表明:在历史上,有的时期人口增长是很 ,有的时期人口增长却很 。

本原因: 。

“高—高—低”的原始或传统模式: 出生率 ,死亡率 ,自然增长率 。

“高—低—高”的过渡模式: 出生率 ,死亡率 ,自然增长率 。

“低—低—低”的现代模式: 出生率 ,死亡率 ,自然增长率 。

答案:人口出生率 人口死亡率 慢 快 经济发达程度 文化教育水平 医疗卫生条件 妇女就业状况 婚姻生育观 宗教信仰 风俗习惯 战争 自然灾害 人口政策 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高 高 低 高 低 高 低 低 低 【图表解读】图1—1 历史上的人口增长首先读出图中可读的信息,如:① 纵座标与横座标的含义 (纵:世界人口总数 ;横:距今时间)② 文字信息内容(狩猎、种植、灌溉以及不同时代 ) ③ 曲线的形状(“J ”型曲线)其次分析该图反映了人口增长的一些特点,即:人口增长在时间上不均衡。

(现代社会之前:人口增长缓慢,之后:人口增长迅猛)最后找出影响这些特点形成的主导因素。

(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活动点拨】活动一:课本第2—3页参考答案:1.埃及的人口自然增长率为2. 5%一0.65%=1. 85%;日本的是0.94%一0.82%=0.12%。

2.可以看出,埃及的人口增长速度明显快于日本。

3.埃及2000年的人口自然增长是118.363万人;日本的是15. 2244万人。

埃及增长的人口比日本的多。

活动二:课本第3页参考答案:1.一般来说,一个国家和地区的人口自然增长率与出生率成正相关。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1.1人口增长模式学案设计(含答案)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1.1人口增长模式学案设计(含答案)

高一地理导教案班级:小组:姓名:使用时间:年月日课题第一单元第一节人口增添模式编制人学习目标剖析不一样人口增添模式的主要特色及地域散布剖析人口增添模式的出生率、要点人口增添的三种模式及其散布;难点死亡率、自然增添率的高低及中国人口增添情况其影响要素自主学习任务单(7钟达成,在课本上勾勒圈点)我的迷惑通读课本P2-9页,整体感知。

阅读课本P2第一段,联合图1-1,归纳世界人口增添的历史轨迹。

阅读课本P2第二段,勾勒人口自然增添率的观点。

阅读课本P3第一段,圈出影响人口增添的原由有哪些。

阅读课本P3第二段,圈出影响人口增添快慢的根来源因。

1.阅读课本P4第一、二、三段,归纳“高-高-低”模式的特色及散布地域。

2.阅读课本P5第一段和P6第一段,归纳“高-低-高”模式的特色及散布地域。

8.阅读课本P7第一、二段,归纳“低-低-低”模式的特色及散布地区。

阅读课本P8阅读“我国人口出生率快速降落”这段文字,勾勒促进我国人口出生率快速降落的要素。

自主学习任务单2(8钟达成,在任务单上简要归纳)上图中人口增添的四个阶段,各属于哪一种模式?阅读课本P7图1-3“世界人口自然增添率的地域差别”,研究:(1)世界主要发达国家眷于哪一种人口增添模式?人口增添表现出哪两大特色?(2)多半非洲国家的人口增添模式主要特色是什么?画出本节课的思想导图自学测评(10分钟达成)CB读人口增添转变表示图,剖析回答3~7题。

3.人口增添模式转变的根来源因是()自然环境情况改良的结果人类社会生产力水平的提升出生率显然降低造成的两次社会大分工及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4.当前,世界人口增添模式属于()A.(1)阶段B.(2)阶段C.(3)阶段D.(4)阶段5.第(4)种人口增添模式,其死亡率又略有上涨的原由是()A.屡次的战争,医疗卫生条件差B.人口的老龄化C.出生率的降落D.生活质量的降落6.相关我国当古人口增添模式阶段的正确说法是()A.当前我国人口增添模式已处于第(1)、(2)阶段B.当前我国人口增添模式已处于第(2)、(3)阶段当前我国人口增添模式仍属于超出生率、高死亡率、低增添率阶段当前我国人口增添模式基本步入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增添率阶段7.以下各大洲中,自然增添率最低的是()A.亚洲B.北美洲C.欧洲D.大洋洲8-98B9D年年终佛山全市常住人口为580.03万人,出生率9.78‰,死亡率 4.11‰。

高中地理第一单元人口与环境第一节 人口增长模式学案 湘教版必修2

高中地理第一单元人口与环境第一节 人口增长模式学案 湘教版必修2

第一单元人口与环境第一节人口增长模式【课标要求】1、了解人口增长的概念,理解影响人口增长的主要因素,明确生产力发展是人口增长快慢的决定性因素。

2、学会分析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主要特点及地区分布。

3、学会计算某一国或地区的人口自然增长率。

【学习目标】1、了解人口增长的概念及影响人口增长的因素。

理解生产力发展水平是人口增长快慢的决定因素。

2、通过分析不同历史时期生产力发展状况,理解、掌握各个时期人口增长模式。

3、通过比较分析人口统计资料数据,培养学生分析、运用地理数据的能力。

【学习重点】人口增长的三种模式及其分布,中国人口增长状况;【学习难点】分析三种人口增长模式的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的高低及其影响因素。

【课时计划】2课时【学习过程】第一课时【基础知识梳理】一、人口自然增长1、人口增长速度快慢与有关。

2、一定区域人口自然增长速度的快慢,受到的制约,也受到从到领域的多种因素的影响。

3、人口增长的快慢,归根结底取决于的发展水平。

这是因为,由生产力发展引起的自然、社会和经济的变化,决定了和的变化。

【问题探究】1、读下图讨论分析:⑴讨论分析时应注意图中的哪些可读的信息?⑵这幅“历史上的人口增长示意图”反映了人口增长的哪些特点?⑶你认为影响这些特点形成的主导因素是哪个?2、读2000:想一想:按经济发展水平,埃及与日本属于同一类国家吗? 表格中的信息在人口增长方面还能说明什么?3、阅读教材活动材料(P3面),回答问题。

分组讨论交流:①想一想,为什么发达国家人口自然增长率低,发展中国家人口自然增长率高?②你认为影响人口增长快慢的因素有哪些?哪些因素是正增长、哪些是负增长?起决定性的因素是什么?【当堂训练·基础题】1、世界人口达到60亿的时间是A、1987年B、1999年C、2000年D、2002年2、人口自然增长率是指一定时期内A、人口出生率与死亡率相减的得数B、人口生育率与死亡率相减的得数C、新出生人口的百分比D、人口生育率与出生率相减的得数3、人口增长的快慢由下列哪个因素所决定A、人口出生率B、人口死亡率C、人口自然增长率D、人口数量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21世纪以前人口增长速度都较慢B、21世纪以前人口增长速度都较快C、在历史上,人口增长越来越快D、在历史上,人口增长有时较快,有时则较慢【当堂训练·能力提升题】1、人口的出生率与下列哪一因素密切相关A、人口数量B、育龄妇女比重C、人口年龄结构D、风俗习惯2、产业革命后,人口死亡率明显下降,主要原因是A、自然灾害减少B、战争没有C、医疗卫生事业的进步D、农业的发展第二课时【基础知识梳理】二、人口增长模式3、我国人口增长模式:由“”向过渡。

1_1人口增长模式导学案(湘教版必修2)

1_1人口增长模式导学案(湘教版必修2)

一、人口增长1、人口增长历程各阶段人口增长数量及增长特点如下表所示:历史阶段采猎文明时期农业文明时期工业文明时期新技术革命时期时期距今300万年公元前8000年18世纪初20世纪50年代初现在人口数量人类出现约0.1亿约6亿约30亿60多亿增长特点极其缓慢缓慢增长加快先迅猛增长,后缓慢下降人口数量增加的多少取决于人口基数和人口增长率。

一个国家即使增长率较小,但如果人口基数大,净增人口数也会很大。

例如,中国即使自然增长率持续下降,但因为人口基数大,每年净增人口可达1 0003。

同理,一些国家即使自然增长率较高,但因为人口基数小,净增人口数也较少。

2、人口出生率、人口死亡率、人口自然增长率人口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出生率是指一年内一定地区的出生人口与总人口之比。

死亡率是指一年内一定地区的死亡人口与总人口之比。

自然增长率是指一年内一定地区的自然增长人口(出生人数减死亡人数)与总人口之比。

3、影响人口增长因素:人口增长率的高低,归根结底取决于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这是因为,由生产力发展引起的自然、社会和经济的变化,决定了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的变化。

具体表现:经济发达水准、文化教育水平、医疗卫生条件、妇女就业状况、婚姻生育观、宗教信仰、风俗习惯、战争、自然灾害、人口政策等。

二、人口增长模式1、高-高-低模式(原始型和传统型):高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2、高-低-高模式(过渡型):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3、低-低-低模式(现代型):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三、人口增长模式在世界的分布1、发达国家和地区人口增长模式为“低-低-低”模式(现代型)。

(欧洲人口出现负增长)2、发展中国家多为“高-低-高”模式(过渡型)。

3、世界整体表现为“高-低-高”模式(过渡型)。

四.我国的人口增长和人口政策1、我国正由高-低-高向低-低低-的现代模式转化2、控制人口数量,提升人口素质是我国的基本国策五.课后反思巩固训练一、选择题1、在人口再生产类型转变过程中,先转变的是A.出生率B.死亡率C.自然增长率D.生育率2、右图中的四个点分别表示四个国家的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其中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的国家是A.①B.②C.③D.④3、世界人口再生产类型由“传统型”向“过渡型”转变的社会生产力条件是A.农业出现并带动生产力大发展B.手工业从农业中分离,带动生产力发展C.商业从农业、手工业中独立出来D.产业革命使人类的生存环境得到极大改善4、读下表内容,判断下列哪些说法是错误..的年龄段(岁)0~14 15~59 60以上总计甲国人口(万人)400 1100 500 2000 死亡率(%0.5 0.6 2乙国人口(万人)350 600 50 1000 死亡率(%)0.8 0.7 2.2A.分年龄组计算死亡率,甲国皆小于乙国B.就一个国家总人口死亡率来说,甲国小于乙国C.甲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D.乙国人口再生产类型为“过渡型”5、右图中a所示国家可能是A.印度B.新加坡C.美国D.德国6、图中表示发展中国家平均水平的可能是A.①B.②C.③D.④读右边“我国建国以来人口出生率与死亡率”图分析,完成7—9题7、当前我国的人口再生产类型为:A、原始型B、传统型C、过渡型D、现代型8、图中我国人口再生产类型转变迅速的主要原因是:A、医疗卫生事业的进步B、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C、科技文化教育的发展D、人口政策的有力实施9、下列国家或地区中,与我国当前人口再生产类型最接近的是A、韩国B、埃及C、北美D、非洲10、1986年4月,切尔诺贝利核电站4号反应堆发生泄漏,造成31人死亡,203人受伤,13万人疏散,大量强辐射物质泄漏。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人口增长模式》优质教案设计(7页)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人口增长模式》优质教案设计(7页)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人口增长模式》优质教案设计(7页)【课标要求与剖析】课标要求:剖析不同人口增长形式的主要特点及地域散布课标剖析:1.知道什么是人口增长形式,世界上有哪几种主要的增长形式。

2.学会将不同的增长形式停止比拟,只要在比拟进程中,才干够取得对各种人口增长形式特点的看法。

3.要会剖析不同的人口增长形式在世界上的散布。

【教学目的】1.运用图表剖析某地域不同阶段人口增长形式2.经过图表资料,剖析不同地域人口增长形式的主要特点,了解各人口增长形式的代表性国度。

3.联络不同国度和本地实践,学会辩证地剖析人口效果,构成迷信的人口观。

【教学方法】探讨教学、案例教学【教学媒介】多媒体课件、板书与板图【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进程】【导入新课】亲爱的同窗们,明天教员很快乐能和大家一同来探求当今世界热点效果之一——人口效果。

我们先来看一组图片:由这组图片可以看出:未来社会,人口效果将愈加复杂、愈加严峻,我们面临着庞大的人口应战。

为了迎接这一应战,必需了解人口开展规律。

明天这节课我们来探求人口增长模式。

下面我们首先来看学案第一局部[引导探求]。

[引导探求]依据芬兰人口增长统计状况,判别不同阶段人口增长特点。

〔1〕依据表格中的数据绘制芬兰人口增长趋向图。

【教员提示】要笼统的表示人口增长趋向,作哪种图最好〔折线图〕。

我们一同来做出生率的变化曲线。

首先在横轴上找到年份,对应纵轴的千分比,画出第一个点。

同理依次做出其他点,最后把点连成线。

〔课件依次画出四个点,然后连成线〕下面请大家自己做出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的变化曲线。

〔先生完成后,展现三条完整曲线〕〔2〕依据你所绘制的人口增长趋向图,结合课本P6 案例1 说说芬兰的人口增长大致可以分为几个阶段?并说明各阶段的人口增长特点。

〔人口增长特点从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角度论述〕【教员提示】在回答这个效果之前,请同窗们想一想: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这三者之间有没有关系?〔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弄清这个效果之后,请同窗们小组协作完成这个探求效果。

高中地理1.1人口增长模式导学案湘教版必修2

高中地理1.1人口增长模式导学案湘教版必修2

人口增加模式课题第一章人口与环境课型新讲课课时 2 第一节人口增加模式1 . 理解人口增加的观点及影响人口增加的要素。

明确生产力发展水平是人口增加快慢的决定要素。

并能剖析不一样国家和地域人口问题的成因与影响。

学习目标 2. 经过剖析不一样历史期间生产力发展情况,理解、掌握各个期间人口增加模式。

4.经过比较剖析人口统计资料数据,培育学生剖析、运用地理数据的能力。

1.、人口增加的三种模式及其散布,中国人口增加情况。

2.、世界人口问题及其对社会、环境和经济的影响。

要点难点3、剖析三种人口增加模式的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加率的高低及其影响要素。

教课方法自主学习、合作研究、师生互动、展现沟通等教课过程讲堂一知识回首反二新知识学习【自主学习一】人口自然增加:出生率是指一年内必定地域的出生人口与总人口之比。

死亡率是指一年内必定地域的死亡人口与总人口之比。

自然增加率是指。

学生1.人口增加速度快慢与的高低有关。

独立2.必定地区人口自然增加速度的快慢,遇到的限制,也遇到从完到领域的多种要素的影响。

成,3.人口增加的快慢,归根结底取决于的发展水平。

这是由于,由生产在课力发展惹起的自然、社会和经济的变化,决定了和的变化。

本上【合作研究一】读右图,回答以下问题。

做好1. 工业革命从前,世界人口增加的特色是比较迟缓的,根来源因是( 标记,A. 人口出生率低 B. 生产力不发达,经济基础落伍,人类生活水平、并记健康水平低 C 人口死亡率高 D. 人口死亡率低忆相2.20 世纪后半叶开始,世界人口进入关知了快速增加阶段,主要原由是( ) 识。

思:A. 发达国家人口增加快速B. 全球死亡率降低C. 发达国家死亡率降低D.广大亚非拉国家及大洋洲的人口进入了快速增加阶段3、从图中,我们能够剖析得悉,人口增加拥有必定的规律,以下说法不正确的选项是A. 人口增加不拥有阶段性的特色B.从历史到此刻人口不停增加C. 人口数目加倍,需要的时间愈来愈少D. 人口的增加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有根本的联系【自主学习二】人口增加模式 阅读教材 P4- 7 页内容,达成表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节人口增长模式
知识与技能:
1、了解人口出生率,了解影响人口增长快慢的因素;人口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的概念;
2、研究人口增长模式的确定和各种不同类型的特征;
3、运用人口增长数据,分析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及其特征,了解人口增长模式的地区分布及其成因。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不同地区资料的分析,思考人口增长模式的基本特点
2、借助案例分析,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方式和学习习惯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激发学生探究关于人口增长与环境的关系的兴趣和动机,培养学生良好的人口观、环境观和资源观
2、通过分析我国的人口发展资料、案例,让学生能了解我国在控制人口增长取得的成就,进一步理解我国的人口政策,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
3、借助分析环境对人口的影响,树立对资源、环境的保护意识,培养可持续发展观,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学习方法和策略:比较法,探究法, 图表分析法。

重点:人口增长的三种模式及其分布,中国人口增长状况。

难点:分析三种人口增长模式的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的高低及其影响因素。

探究活动建议:运用本地人口资料,绘制图表,探究本地人口的发展模式。

知识结构:
人口自然增长= — “J ”形曲线表明:在历史上,有的时期人口增长是很 ,有的时期人口却增长得很 。

影响人口自然增长速度快慢的因素: 、 、 、 、 、 、 、 、 、 。

影响人口自然增长速度快慢的根本原因: 。

“高——高——低”模式:出生率 ,死亡率 ,死亡率 。

“高——低——高”模式:出生率 ,死亡率 ,死亡率 。

式 “低——低——低”模式:出生率 ,死亡率 ,死亡率 。

【导学过程】
一、世界人口增长的历史轨迹:
人口现状: 年,世界人口超过60亿;
阅读教材图1—1“历史上的人口增长”( “J ”形曲线),思考:1、世界人口的变化经历了哪几个阶段?呈现了什么样的增长趋势?什么时候增长最快? 2、历史上世界人口的增长有什么特点?
人口自然增长= —
影响因素:人物学规律、经济基础、战争、自然灾害、上层建筑…… 思考:某一地区人口的自然增长,是由什么因素决定的?
二.人口增长阶段及其模式转变: 影响因素
人口增长
人口增长模式
(一)“高——高——低”模式:分原始人口增长模式与传统人口增长模式
原始人口增长模式:基本特点:出生率,死亡率,极的自然增长率。

社会时期:社会;社会活动:以采集、狩猎经济为主,生产力极为低下。

人口增长极其缓慢。

(受自然条件制约较大)
传统人口增长模式:基本特点:出生率,死亡率,较的自然增长率。

社会时期:奴隶、封建社会和资本主义社会初期。

经济活动:以手工劳动为基础人口增长缓慢。

(二)“高——低——高”模式:(过渡型)
发达国家:(欧洲)进入时间:18世纪中期(1750);结束时间:19世纪末20世纪初(1820)
原因:发生了产业革命:(1)以近代科学技术为基础,工业化生产方式代替手工生产,生产力明显提高(2)医疗卫生发展;(3)粮食产量大幅增加基本特点: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
发展中国家:进入时间:20世纪50年代
原因:政治上的独立、生产力水平提高导致粮食产量增加、医疗卫生事业的进步
基本特点: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

人口政策:采取人口控制政策,但仍面临着严重的人口问题(人口基数大,自然增长率高,年龄结构轻)
(三)“低——低——低”模式:集约模式,现代模式
转变原因:现代科学知识的普及,医疗卫生技术进步,人类生活水平和文化水平提升,人们的生育观念和生育行为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

步入的国家:(1998)意大利、匈牙利、瑞典等负增长;德国、波兰、奥地利等国零增长;英国、比利时、芬兰等国接近于零
人口增长特征:一是“三低”特征,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人口自然增长率;二是自然增长率仍然保持下降趋势。

思考:人口增长模式是由哪些指标构成的,分为几种类型?世界人口增长模式是如何转变的,为会说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是从死亡率下降开始的?人口增长模式有何地区差异,为什么?怎样区分人口增长的三种模式?
我国的增长模式:(1)出生率下降:社会经济因素,制度因素,计划生育(2)农村转变过程中,城市基本实现转变,总体从“高——低——高”向“三低”过渡
知识拓展:
1.20世纪后期开始,人口问题就成为一种社会问题,开始受到世界各国的广泛关注。

世界各国都普遍存在着人口问题,如何解决人口问题将直接影响到各国乃至整个世界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

进入21世纪以后,人口问题变得更为突出,如何解决这一问题已经变得刻不容级了!
什么是人口问题?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人口问题有何差异?其人口政策又有什么不同?
2.我国自实行计划生育政策以来,在控制人口增长速度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果,它使我国第13亿位居民的出生延迟了近十年,也使全球第60亿位居民的出生延迟了近四年。

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使我国的人口终于在20世纪末出现了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的“三低”现象,这标志着我国的人口增长模式基本上实现由传统型向现代型的转变。

影响人口增长模式转变的因素有哪些?其中,哪个因素起主要作用?为什么?
思考题:家乡人口在不断地增多,这对本地的资源、环境、就业、社会经济发展等问题会产生怎样的影响?
学后札记:
自学检测
1.目前,世界人口增长模式主要处于()
A.由传统型向现代型的转变过程B.由现代型向传统型的转变过程
C.由原始型向传统型的转变过程D.由原始型向现代型的转变过程
2.世界人口增长模式取决于()
A.人口出生率、死亡率、人口总数B.人口出生率、死亡率、社会生产力
C.人口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D.人口出生率、人口总数、社会生产力3.关于世界人口增长模式的说法,正确的是()
A.发达国家和地区人口增长模式是现代型
B.印度由于大力开展计划生育工作,所以人口增长模式是现代型
C.非洲国家是高出生率、高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的代表
D.大洋洲各个国家的人口增长模式是原始型
下图表示某地区人口再生产类型的转变过程。

据此
回答4—5题
4“人口自然增长率迅速降低,高龄人口比例缓慢增加”对应的时期是:A.Ⅰ期B.Ⅱ期
C.Ⅲ期D.Ⅳ期
5、在Ⅰ期
A.人口急剧膨胀B.人口老龄化
C.人口增长停滞D.人口平均寿命较低
读下图回答3—5题
6、在人口再生产类型转变过程中,先转变的是
A.出生率B.死亡率C.自然增长率D.生
育率
7、该国人口达到顶峰的时期为
A.1B.2C.3D.4
8、下列各组国家中,人口发展状况与图示类型一致的是
A.德国B.日本C.中国D.美国
读甲乙两地人口抽样调查表(每10000人中各年龄段人数及死亡率统计),完成6—8题
年龄0—14
岁15—5
9岁
60岁以上总计
甲人口数20006500150010000死亡率
(%)
0.60.62.5
乙人口数3500600050010000
9、甲组人口死亡率总计是
A.0.75% B.3.7% C.0.85% D.0.95%
10、下列说法与表格内容相符的是
A.甲组人口表示发展中国家,乙组人口表示发达国家
B.各年龄组死亡率甲小于乙,因此死亡总人口数也是甲小于乙
C.发展中国家有的死亡率高于发达国家
D.甲组人口死亡率偏高一些,主要原因是甲组老年人口比例高
11、近年来,中国人口老龄化的进程明显加快,其主要原因是
A.经济迅速发展和城市化水平高B.人口自然增长率下降和生活水平提高
C.平均寿命延长和人口自然增长率上升D.环境质量改善和人口素质提高下表是X、Y两国人口数据表,读表完成9—11题
9、具有X国人口状况特征的国家最多分布于
A.欧洲B.大洋洲C.非洲D.北美洲
12、Y国可能分布在
A.欧洲B.大洋洲C.非洲D.北美洲
13、造成X、Y两国人口自然增长率差异悬殊的最主要原因是A.经济条件B.气候条件C.历史条件D.地形条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