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增长模式16湘教版

人口增长的模式及地区分布 导学案

第一章人口的增长、迁移与合理容量 第一节人口增长的模式及地区分布(导学案) 编写人:段慧辉 【课标要求】分析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主要特点及地区分布。 【重点难点】 【重点】人口增长模式及其特点。 【难点】人口增长模式特点及地区分布,人口年龄金字塔图辨析。 【学情分析】 关于人口的知识,学生在初中地理的学习中接触过,本节内容虽然比初中内容深化一步,但难度不是很大,结合日常生活中的常识,学生较易理解。 【教学策略】 1、要培养学生读图、析图能力,并能从图中提取有效信息。 2、让学生自己通过合作探究、小组讨论等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课时安排】 3 第一课时 基础自主预习 (阅读课文内容,归纳要点,并进行同桌相互检查) 完成下列问题的探索 一、世界人口增长 读图1-1-2(世界人口增长),分析世界人口增长的特点。 1 、世界人口增长的总趋势是什么? 2、世界人口增长有什么特点? 3、世界人口增长的“拐点”各出现在什么时间?为什么? 二、人口增长模式 1世界人口变动,从哪些方面来衡量哪? 2 当自然增长率大于零时,人口总数? 表现为增长;当自然增长率小于零时,人口总数就?表现为增长。

2)读图回答下题: 10 20 30 (1)、A、B两地的自然增长率是多少? (2)、A、B两地的人口增长有何特点? 3、分析: 1)世界人口增长的变化具有什么规律性? 2)世界人口增长大致经历了几个阶段? 读图1-1-3(世界人口增长阶段)图1-1-6 、图1-1-7、图1-1-8及相关课文,结合完成Ⅰ、“高高低”模式 ⑴、该人口增长模式的特征是什么? ⑵、“高高低”模式的时空分布是什么? ⑶、形成这种人口增长模式的原因是什么? Ⅱ、过渡模式 ⑷、该人口增长模式可分为哪两个阶段? ⑸、高增长阶段的特征什么?原因是? ⑹、高增长阶段的时空分布是什么? ⑺、增长下降阶段的特征是什么?原因是? ⑻、增长下降阶段的时空分布是什么? Ⅲ、“三低”模式 ⑼、该人口增长模式的特征是什么? ⑽、“三低”模式的时空分布是什么? ⑾、形成这种人口增长模式的原因是什么? 总结: 由此可得出: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是从死亡率的下降开始的,其根本原因是生产力的发展。 影响出生率、死亡率的因素除生产力因素外,还有自然灾害、战争、疾病、粮食供给、医疗卫生条件、文化教育水平、生育观念、社会保险和福利事业的发展、人口政策等。 ●【知识拓展】各种人口增长模式的利与弊 过渡模式: 利: 弊: “三低”模式 利: 弊:。

高中地理1.1《人口增长模式》教案湘教版必修2

第一节人口增长 从容说课 纵观历史上的人口增长,有快有慢,主要受到自然、社会、经济和文化等多方面的影响,但归根结底取决于生产力的发展水平。不同的社会历史时期,生产力发展水平差异较大,形成不同的人口增长模式。工业革命以前的人口增长模式,可分为原始人口增长模式和传统人口增长模式两类,但都属于“高—高—低”模式;工业革命以后人口增长又演变为“高—低—高”模式和“低—低—低”模式。每种人口增长模式都是与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的,表现出不同的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等特点。教学时,可对这几种人口增长模式进行比较分析,明确它们在基本特点、影响因素、地区分布等方面的不同。需要注意的是各类型之间并无严格的界线。本节内容理论性较强,要注意培养学生的理解概括能力,强化学生的思维训练,激励学生学习方法的改进,更好地提高我们的教与学水平。 教学重点 1. 2.人口增长模式的类型、特征、影响因素及代表国家。 教学难点 1. 2.人口增长模式的类型、特征及地区分布。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地理图表。 课时安排 2课时 三维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世界人口增长的历史轨迹。 2.学会分析影响人口增长快慢的原因。 3.理解“高—高—低”模式、“高—低—高”模式、“低—低—低”模式的特征及地区分布差异。 二、过程与方法 1.阅读教材,自主学习法。 2.通过探究与活动,学会判断世界人口增长模式的方法。 3.运用本地区人口统计资料绘制图表,学会说明人口增长特征、分析其成因、预测其发展趋势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运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正确看待人口增长模式。 2.认识我国的国情、国策,逐步树立正确的人口观。 3.引导学生进行开放性调查研究,充分利用相关资料分析、判断人口增长模式。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导入新课 师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必修Ⅰ主要学习了人类生存的自然地理环境,从这节课开始我们学习必修Ⅱ,主要学习人文地理基础知识。内容有人口与环境、城市与环境、区域产业活动、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重点理解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树立正确的人口观、环境观,形成人地协调的可持续发展观。

人口增长模式(教案设计)

第一节人口增长 一、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人口增长的概念及影响人口增长的因素。理解生产力发展水平是人口增长过快的决定因素。 (2)、通过分析不同历史时期生产力发展状况,理解、掌握各个时期人口增长模式。 (3)、通过比较分析人口统计资料数据,培养学生分析、运用地理数据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搜集不同地区人口增长的数据信息来分析整理影响人口增长的原因。 (2)通过案例分析,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方式和学习习惯。 3、态度与价值观: (1)激发学生探究关于人口增长与环境的关系的兴趣和动机,培养学生的人口观、环境观和资源观。 (2)通过分析我国人口发展变化、案例,是学生了解我国在控制人口增长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进一步理解我国的人口政策,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 (3)通过分析环境对人口的影响,树立对资源、环境的保护意识,培养可持续发展观念,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二、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人口增长的三种模式及其分布;中国人人口增长状况。 教学难点:分析三种人口增长的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的高低及其影响。 三、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地理图表。 四、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大家好,这是我们本学期的第一节地理课。通过上个学期的学习,我们知道: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在必修Ⅰ中,我们了解了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地理环境,从这节课开始我们学习必修Ⅱ,主要学习人文地理基础知识。内容有人口与环境、城市与环境、区域产业活动、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重点理解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树立正确的人口观、环境观,形成人地协调的可持续发展观。人口、环境是人类社会的最基本要素,人口与环境的关系是人口地理的重要内容。人口与环境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构成了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在正式进入新课之前我想问同学们几个问题:请问同学们的父辈有几兄妹,请问同学们自己有几兄妹?(学生答)教师总结:同学们回答得很好,请同学们分析一下为什么在你父辈和在你们这一辈兄弟姐妹的人数有这么大的区别呢?这两种情况各属于什么样的人口增长模式?这就是我们本节课需要解决的问题。 二、学习新课 课件展示: “世界‘人口爆炸’性增长图” 师1999年10月12日是世界人口60亿日,目前全世界每年净增人口7 700万,预计到2030年全球人口将超过80亿。 你认为世界人口增长有规律可循吗?能说说21世纪人口增长的趋势吗?

人口增长特点导学案(1)

《第一章 人口与环境 第一节 人口增长》导学案 主备人:陈彩娥 一、 课标内容要求 运用资料,描述人口分布、迁移的特点及其影响因素,并结合实例,解释区域资源 环境承载力、人口合理容量。 二、 学习目标 1.知道人口增长在不同社会发展阶段的主要特点。 2.结合实例,说明不同地区人口增长的主要特点 3.知道世界不同国家和中国的人口问题以及应对的措施。 三、学习重难点 1. 理解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的人口增长特点及人口问题。 2. 理解中国的人口增长特点、人口问题和应对措施。 3. 掌握人口年龄金字塔图的判读和三角坐标统计图的判读方法。 四、 课堂设计 (一)温故习新、导引自学 〖知识点一〗世界人口增长 1.人口现状:2011年10月31日,世界人口达 到 亿。 2.人口增长曲线:“ ”形曲线,且有快有慢。 3. 影响人口增长快慢的直接因素:人口增长快 慢与 的高低有关。 人口自然增长率= — 4.影响人口增长快慢的根本因素(决定因素): (生产力水平高低→生存环境、生活水平、医疗水平→出生率、死亡率→人口增长数量变化)。 5.人口数量变化的原因: 一个地区人口数量的变化,主要有两个原因:人口的自然增长和人口的机械增长。 (1)人口的自然增长:是由自然增长率和人口基数决定的,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 (2)人口的机械增长:是由净迁入率和人口基数决定的,净迁入率=迁入率—迁出率。 人口自然增长率与人口数量的增长: (1)人口自然增长率是由出生率和死亡率决定的。 (2)人口数量的增长与人口基数大小、人口自然增长率和人口迁移率有关。 ①在人口自然增长率和人口迁移率相同的情况下,人口基数越大,人口增长的数量越多。 ②人口自然增长率与人口数量增长的关系 >0:人口数量增多 =0:人口数量不变 <0:人口数量减少 ③人口迁移率与人口数量增长的关系 >0:人口数量增多 =0:人口数量不变 <0:人口数量减少 “某国人口增长率随时间变化示意图” ④增长率(自然增长率与机械增长率之和)与人口数量的关系: 增长率>0:人口数量不断增加; 增长率由正值减小到0:人口数量达到最大值; 增长率<0:人口数量不断减小; 增长率由负值增大到0:人口数量达到最小值。

导学案 答案

第一单元 第一节问题思考 1.人口增长转变的根本原因在于人类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人们的生存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随着生活质量的提高,人们的健康状况改善,寿命延长,死亡率下降。可见生产力的发展直接影响死亡率,进而影响人口增长的转变。死亡率的下降打破了“高位静止”的均衡状态,使人口增长速度加快;出生率的下降则使这种迅速增加的势头得以遏制,最后实现死亡率和出生率在“低位”的均衡,人口出现零增长。 2.发展中国家受生产力水平低,经济欠发达,无法提供充足的社会福利保障和良好的受教育机会等因素限制,发展中国家的人口占世界人口的绝大多数,人口增长模式大多未进入现代型。3.虽然现在我国人口的平均自然增长率已经较低了,部分省市甚至已经进入或将要进入零增长或负增长时期,但由于我国人口基数大,每年净增加的绝对人口数量庞大,在今后一个时期,我国总人口、劳动年龄人口、老年人口和流动人口4个高峰将相继到来,人口数量、质量、结构、分布问题交织,经济社会转轨时期不稳定因素增多,人口与发展问题更趋复杂,统筹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任务更加艰巨,因此还要采取重大举措来加强人口的计划生育工作。 课堂活动区 探究点一 (1)见右图。(2)原始低增长原始以手工劳 动为基础的农业经济条件下,生产力水平不高 (3)增长减缓过渡产业革命带来生产力大发 展,人们生活质量和医疗条件得以改善 (4)现代 反思归纳 1.死亡率死亡率加快出生率零 2.生产力死亡率死亡率死亡率 探究点二 (1)“未富先老”说明人口老龄化水平超过经济发展水平(或者人口老龄化速度过快)。问题: 社会负担加重;劳动力不足;社会上用于老年人的社会保障和赡养费用增加,负担加重,一定程度上影响着社会经济发展的速度和水平。 (2)60岁以上的人口比例增长很快,老龄化现象将十分严重。 (3)产业升级对劳动者的素质要求提高,而民工素质普遍较低。 (4)我国是人口大国,但未必是人才强国。人口众多、劳动力资源丰富是我国的基本国情。但 劳动力要成为人才需要通过发展我国科技、教育,提高人口素质来实现。人口众多、劳动力资源丰富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条件之一。但人口过多也会带来资源紧张、就业压力大、社会不稳定等问题。只有发展经济,加强国家宏观调控,实现劳动力资源的合理配置和结构优化,建立健全的社会保障体系,才能推动经济、社会的发展。 反思归纳 年轻恶性控制人口增长上升老龄化老龄化控制人口数量 课后演练测评一(1.1)答案: 1-10 DCACA DADAD 11.(1)现代型(2)0.223% (3)主要特点: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低;人口基数大,每年净增人口仍很多;人口老龄化速度加快。(4)因老年人口的比重增加,而老年人的死亡率相对高些。

人口增长模式教学设计

《人口增长模式》教学设计 【课程标准】 分析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主要特点及地区分布 【课标分析】 1. 要掌握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主要特点及地区分布,首先要知道什么是人口增长模式。人口增长的快慢与人口自然增长率的高低有关,人口的自然增长率由出生率和死亡率决定,三者共同决定人口增长模式 2. 学会将不同的增长模式进行比较,只有在比较过程中,才可能获得对各种人口增长模式特点的认识。 3. 要会分析不同的人口增长模式在世界上的分布。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过图表,分析归纳地球历史上不同阶段人口增长的特点,及100年以来世界人口增长特征。 2. 阅读材料,归纳总结影响人口增长的因素。 3.能够结合实例,分析某地区不同阶段人口增长模式。 【过程与方法】 利用人口增长模式及其转变示意图,列表比较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主要特点及形成原因。【情感态度价值观】 联系不同国家和本地实际,指出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面临的人口问题,学会辩证地分析人口问题,形成科学的人口观。 【教学方法】探究教学法、比较归纳法 【教学媒介】多媒体课件、板书与板图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1999年10月12日0时2分,一名男婴在波黑降生,迎来了世界60亿人口日,时任联合国秘书长安南专程来到医院看望母子二人。(图片展示) 2005年1月6日0时2分中国的第13亿个公民在北京妇产医院诞生,中国计划生育委员会主任专门为其颁发了第13个公民荣誉证书。(图片展示) 这两个小孩的出生为什么受到这么大的关注? (学生回答,老师点评,主要是让学生认识到人口问题)

未来社会,人口问题将更加复杂、更加严峻,我们面临着巨大的人口挑战。为了迎接这一挑战,必须了解人口发展规律。今天这节课我们来探究人口增长摸式。 [个人探究] 根据芬兰人口增长统计情况,判断不同阶段人口增长特点。 (1)根据表格中的数据绘制芬兰人口增长趋势图。 【教师提示】要形象的表示人口增长趋势,作哪种图最好(折线图)。我们一起来做出生率的变化曲线。 首先在横轴上找到年份,对应纵轴的千分比,画出第一个点。同理依次做出其他点,最后把点连成线。(课件依次画出四个点,然后连成线)下面请大家自己做出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的变化曲线。 (学生完成后,展示三条完整曲线)

1.1《人口的数量变化》导学案(必修2)

1.1《人口的数量变化》 班级 姓名 _____ 【学习目标】:1.分析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主要特点及地区分布。2.举例说明地域文化对人口的影响。 3.过程与方法:通过对教材中重要图表等的解读,掌握常见的人口统计图的类型、特点及判读,学会对人口变化相关知识点的迁移。 【重点难点】 1.理解不同时期和地区世界人口增长的差异。 2.掌握人口增长的三种模式特点及转变影响因素。 3.理解人口增长模式的时空差异。 【学法指导】 重视概念理解。弄懂概念内涵,准确理解把握概念;人口的增长模式要采用比较法,会因时间、空间的不同而有所差异,比较、分析其不同的特点,把握其不同的影响因素。 【学习过程】夯实基础 一 、人口的自然增长 1.一个地区的人口自然增长率决定因素: 、 。自然增长率= 。 2.世界人口数量变化的总趋势是 。 (1)时间变化特点:不同时期,人口数量增长的 不同, 以来,人口快速增长。 (2)地区分布特点:世界人口的增长在地区上是 。目前,发达国家的人口自然增长率已经保持在 的水平,人口增长 。人口政策(措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战以后,许多发展中国家由于 ,人口死亡率 ,人口增长 。20世纪70年代以后许多发展中国家采取了 的措施,使人口增长趋于 。 二、人口增长模式及其转变 1、人口增长模式的指标: 、 、 。 2、人口增长模式的类型: 、 、 。 3、人口增长模式类型特征 原始型: 出生率、 死亡率、 自然增长率;(高高低型)人口增长_______(特征)。 传统型: 出生率、 死亡率、 自然增长率;(高低高型)人口增长_________。 现代型: 出生率、 死亡率、 自然增长率。(“三低”型)人口增长________。 4、人口增长模式的历史转变 (1)过程:原始型 。 (2)影响因素:社会经济发展、 和 等 (3)人口增长模式的区域差异:①原因:不同国家、地区的 和 差异的扩大 ②表现:以 为代表的发达地区已经进入 型,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处于 。③总体看,世界人口增长模式处于 。 ④中国人口增长模式基本实现了 。原因是我国大力开展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教材第5页、第6页“活动”

人口增长模式教学设计修订稿

人口增长模式教学设计 WEIHUA system office room 【WEIHUA 16H-WEIHUA WEIHUA8Q8-

《人口增长模式》教案设计 【课标要求与分析】 课标要求:分析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主要特点及地区分布 课标分析: 1.知道什么是人口增长模式,世界上有哪几种主要的增长模式。 2.学会将不同的增长模式进行比较,只有在比较过程中,才可能获得对各种人口增长模式特点的认识。 3.要会分析不同的人口增长模式在世界上的分布。 【教学目标】 1.运用图表分析某地区不同阶段人口增长模式 2.通过图表资料,分析不同地区人口增长模式的主要特点,了解各人口增长模式的代表性国家。 3.联系不同国家和本地实际,学会辩证地分析人口问题,形成科学的人口观。【教学方法】探究教学、案例教学 【教学媒介】多媒体课件、板书与板图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亲爱的同学们,今天老师很高兴能和大家一起来探究当今世界热点问题之一——人口问题。我们先来看一组图片: 由这组图片可以看出:未来社会,人口问题将更加复杂、更加严峻,我们面临着巨大的人口挑战。为了迎接这一挑战,必须了解人口发展规律。今天这节课我们来探究人口增 长模 式。下面我们首先来看学案第一部分[引导探究]。 [引导探究] 根据芬兰人口增长统计情况,判断不同阶段人口增长特点。

(1)根据表格中的数据绘制芬兰人口增长趋势图。 【教师提示】要形象的表示人口增长趋势,作哪种图最好(折线图)。我们一起来做出 生率的变化曲线。 首先在横轴上找到年份,对应纵轴的千分比,画出第一个点。同理依次做出其他点,最后把点连成线。(课件依次画出四个点,然后连成线)下面请大家自己做出死亡率和自 然增长率的变化曲线。 (学生完成后,展示三条完整曲线) (2)根据你所绘制的人口增长趋势图,结合课本P6 案例1 说说芬兰的人口增长大致可以分为几个阶段?并说明各阶段的人口增长特点。(人口增长特点从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角度阐述) 【教师提示】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请同学们想一想: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这三者之间有没有关系( 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弄清这个问题之后,请同学们小组合作完成这个探究问题。 【小组合作探究、交流点评】 【教师讲解】我们在判断人口增长快慢时,除了从定性的角度描述外,还可以用定量判读。即 三个阶段 1790年以前“高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 1790年~1970年“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 1970年以后“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 【拓展提升】除了这些特点之外,同学们还可以观察一下:在三条曲线的变化过程中,谁首先下降?(死亡率)什么原因造成的?(生产力的发展,医疗卫生事业的进步)

人口增长模式及地区分布 学案

必修二第一章第一节人口增长模式及地区分布学案5 备课人:邓威时间:2014年2月20日 【课标要求】分析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主要特点及地区分布。 【重点】人口增长模式及其特点。 【难点】人口增长模式特点及地区分布,人口年龄金字塔图辨析。 基础自主预习完成下列问题的探索 一、世界人口增长 读图1-1-2(世界人口增长),分析世界人口增长的特点。 1、世界人口发展历史的总趋势是人口不断。 2、世界人口增长的特点: ①工业革命以前,世界人口增长; ②工业革命后至二战后(1950年),世界人口总数持续,增加的人口主要来自于; ③二战后,世界人口总数急剧,增加的人口主要来自于。(政治上的独立,民族经济的发展,医疗卫生事业的进步,死亡率下降。) 二、人口增长模式 1 、世界各国人口的变动主要是人口的和变化的结果,出生率—死亡率= 。当自然增长率大于零时,人口总数就,表现为正增长;当自然增长率小于零时,人口总数就,表现为增长。 3、人口发展具有一定的规律可循,即人口的增长经历了从“出生、死亡、增长”到“出生、死亡、增长”,再到“出生、死亡、增长”的过程,也就是说人口增长具有的特点。 通过对近代世界人口问题的研究,人口学家总结出三种人口增长模式,第一种是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的模式,即“高高低”模式;第二种是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的模式,即“三低”模式;第三种是从“高高低”向“三低”的过渡模式。 由此可得出: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是从的下降开始的,其根本原因是的发展。

影响出生率、死亡率的因素除生产力因素外,还有自然灾害、战争、疾病、粮食供给、医疗卫生条件、文化教育水平、生育观念、社会保险和福利事业的发展、人口政策等。 ●【知识拓展】各种人口增长模式的利与弊 过渡模式: 利: 弊: “三低”模式 利: 弊:。 自读:人口金字塔图,了解人口年龄结构、性别结构、各年龄组的人口在总人口中所占的比重,认识金字塔与人口的增长状况。 ●易错点和易混点 ①、某时段人口增长数量的多少取决于人口自然增长率的高低和人口基数大小两个方面。 ②、影响人口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高低和人口增长模式转变的根本原因是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 ③、只要人口出生率高于人口死亡率,总人口数就会持续增加。当我国人口出生率等于人口死亡率时,总人口数将达到最高峰。 ④、“低出生、低死亡、低增长”人口增长模式因老龄人口比重较高,死亡率可能上升。 ⑤、理想的人口增长模式是走向“低出生、低死亡、低增长”后保持人口数量和年龄结构相对稳定,从而实现人口与自然、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 )中。 (2)若表中三个国家分别是肯尼亚、德国、韩国,根据数据所示,B国是_____。 (3)由表中数据可以看出,世界人口增长处于______阶段。 (4)按人口增长模式转变的发展进程,将C国字母代号填入图(图1-1-4)中的相应括号中。 (5)从图中可以看出,人口增长模式转变的发展进程表现为:首先是____率下降,其次是____率下降,最后导致________率的下降。 下图是某国人口自然增长变化曲线图,读图回答: (1)、该国人口达到顶峰的时期为: A.① B.② C.③ D.④ (2)、下列各组国家中,人口发展情况与图示类型一致的是: A.英国、丹麦 B.德国、巴西 C.埃及、加拿大 D.日本、印度 图1-1-3 图1-1-4

高中地理《人口增长模式》学案1湘教版必修2.doc

地理必修 2 第一节人口增长模式导学稿【预习练习】 一、人口增长 1. 1999 年,世界人口超过 3.人口自然增长率= —亿。2.人口增长呈形曲线。 。在死亡率相对稳定的情况下,人口自然增长率 高,相应地,就快,反之则慢。 4、一定区域人口自然增长速度的快慢,受到的制约,也受到从到 领域的多种因素的影响。 5、人口增长快慢归根结底取决于。 二、人口增长模式 (一)、“高 - 高 - 低”模式 工业革命以前的人口增长模式,可分为人口增长模式社会时期 和 基本特点 两类 生产力水平(原因) 原始人口增长模式 (原始型) 传统人口增长模式 (传统型) (二)、“高 - 低 - 高”模式(过渡型) 1、发达国家出现这种模式的时间是,结束的时间是。这种模式的基本特点是。 2、从起,“高 - 低 - 高”的人口增长模式普遍存在于。目前,大多数发展中国家都面临着比较严重的问题。 (三)、“低 - 低 - 低”模式(现代型) 1、现代型人口增长模式的基本特点是。 2、目前,世界主要国家已基本步入模式,有的国家甚至出现人口 或。 3 、 200 4 年,、、、等国人口呈负增长,、、、、等国人口呈零增长,、、等国人口自然增长率接近于零。 4、我国人口增长模式正逐步由型向型转变。已完成转变,正在转变。到2004 年,我国人口出生率为,人口自然增长

率为。 5、促使中国人口出生率迅速下降的因素主要有、、 。 【我的笔记】 【课堂练习】 一、单项选择题 1.下面符合人口增长模式转变顺序的是 A.传统人口增长→过渡人口增长→原始人口增长→现代人口增长 B.原始人口增长→过渡人口增长→传统人口增长→现代人口增长 D.原始人口增长→传统人口增长→过渡人口增长→现代人口增长 2.近几十年以来,人口自然增长率最低的大洲是 A. 非洲、北美洲C.欧洲、北美洲 B. 亚洲、非洲D. 欧洲、南美洲 3.产业革命以前,世界人口增长缓慢,根本原因是 A. 各国控制人口的政策C.人口死亡率高 B. 生产力水平低 D. 自然灾害和战争频繁 4 传统人口增长模式出现于 A. 工业化社会 B. 原始社会 C.封建社会 D. 高度发达的社会 5.新中国成立后人口增长模式的特征是 A. 高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 B. 高出生率、较低死亡率、较高自然增长率 C.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 D. 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

人口增长模式(湘教版必修2)教案

第一节人口增长模式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人口增长的概念及影响人口增长的因素。理解生产力发展水平是人口增长快慢的决定因素。 2.通过分析不同历史时期生产力发展状况,理解、掌握各个时期人口增长模式。 3.通过比较分析人口统计资料数据,培养学生分析、运用地理数据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搜集不同地区人口增长的数据信息来分析整理影响人口增长的原因。 2.通过案例分析,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方式和学习习惯。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激发学生探究关于人口增长与环境的关系的兴趣和动机,培养学生科学的人口观、环境观和资源观。 2.通过分析我国人口发展变化的资料、案例,使学生了解我国在控制人口增长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进一步理解我国的人口政策,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 3.通过分析环境对人口的影响,树立对资源、环境的保护意识,培养可持续发展观念,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教学的重点: 人口增长的三种模式及其分布,中国人口增长状况。 难点: 分析三种人口增长模式的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的高低及其影响因素。 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方法: ①引导学生进行实践,收集人口的有关资料,让学生进行合作交流和反思。如:查找有关 资料,了解艾滋病对人类的危害。 ②引导学生对典型案例进行剖析。活动1. 2 .3 .5 三、教学提纲 (一)人口增长 读历史上的人口增长图: 叙述人口增长的特点。 人口的增长为什么有慢有快? 人口自然增长率: 人口自然增长率在一定时期内出生人数减去死亡人数的净增人数与同期平均人数之比,多用百分比或千分比表示。一般情况下,用人口出生率减去人口死亡率也可以得出人口自然增长率。人口自然增长率是研究人口变化的基本数据。 活动1:2000年埃及和日本两国人口统计资料分析。计算人口自然增长率、比较两国人口增长的差异。两国人口各增长多少。 分组讨论交流:影响人增长快慢的因素有哪些?(结合地图册P1)哪些因素是正增长、哪些是负增长?起决定性的因素是什么? 如“经济发达程度”、“文化教育水平”、“医疗卫生条件”、“妇女就业状况”、“婚姻生育观”、“宗教信仰”、“风俗习惯”、“战争”、“自然灾害”、“人口政策”等。 活动2: 活动分析: 发达国家人口自然增长率低,发展中国家人口自然增长率高,主要原因是发达国家出生率下

海南省海口市第十四中学高中地理必修二导学案:1.1人口增长模式

学习目标 ①知道人口增长模式的含义和类型。 ②根据资料分析各种人口增长模式的三率的数值特征。 ③理解人口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的相互关系。 ④根据资料分析当今世界主要的人口增长模式。 ⑤了解不同的人口增长模式在世界上的分布。 ⑥运用图表说明人口增长模式的历史演变过程。 重点三种人口增长模式 难点人口增长的计算 学习过程 一、课前预习填空 1、人口增长的历史阶段:人口变化过程呈曲线。P1 时期人口变化特点原因 农业革命之 前人口数量少,人口增长慢 生产力水平,死亡 率 农业革命期 间人口数量增,增长速 度较 生产力水平提高,医疗 条件改善,寿命提高 工业革命开 始后世界人口增长速度明显加 快 生产力、生活质量不断 改善,死亡率逐渐 人口增长快慢归根结底取决于。 2、人口增长模式P1-P7 A.“高—高—低”模式:以前 特点: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 (原始社会和农业社会死亡率有较大差别。) B.“高—低—高”模式:以后, 特点: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 分布:从20世纪50年代起主要分布在 洲、洲、洲的部分发展中国家。问题:人口多,人口增长快。剩余劳动力多,就业压力大,产生一系列人口问题。

C.“低—低—低”模式: 特点: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 分布:发达国家和少数发展中国家的发达地区 问题:出现人口老龄化现象。导致劳动力不足,国防兵力不足,社会保障和养老压力大。 举例:、匈牙利、德国等出现负增长,、波兰、奥地利等国人口呈零增长。 二、补充人口增长的基础知识:(人口增长包括人口的自然增长和人口的机械增长) 1.人口自然增长率公式: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 2.人口的机械增长:人口的迁移引起人口数量的变化(分迁出地区和迁入地区)。 3.影响人口增长的因素:经济发达程度、文化教育水平、医疗卫生条件、妇女就业状况、婚育生育观念、宗教信仰、风俗习惯、战争、自然灾害、人口政策等。 4.人口年龄构成比例与人口增长率的关系:女性人口比重高,育龄妇女占总人口的比重高,将使人口的出生率升高;青壮年人口比重大,出生率比较高,人口增长率高。 判断:甲图是型,乙图是型,丙图是型,丁图是型。 5.我国人口分布:东部沿海地区人口密集,西部高原地区人口稀少;平原人口稠密,山区人口稀少。 6.人口统计图:柱状图、曲线图、扇形图、金字塔图、三角坐标图等 7.人口数量和世界人口现状: ⑴“世界60亿人口日”(1999/10/12);中国13亿人口(2005/1/6)。人口超过一亿的国家有11个(亚洲有6个):中国,印度,美国,俄罗斯,印尼,巴西,日本,巴基斯坦,孟加拉,尼日利亚和墨西哥。 ⑵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人口增长的现状: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较快,发达国家人口增长较慢。 ⑶各大洲人口自然增长率的情况及原因分析:非洲、拉丁美洲、亚洲经济发展比较落后,人口增长比较快;欧洲、北美洲、大洋州经济比较发达,人口增长比较慢。 8.中国人口的增长情况及人口政策:

1.1人口增长的模式及地区分布(学案)

学案(1课时) 【目标解读:】 1.基础要求:了解世界人口增长饿趋势和地区差异 2.核心要求:三种人口增长模式,而人口“三率”又是判断人口增长模式的关键。这两个知识点要重点理解并掌握。 3.能力要求:学会结合某一个区域的人口统计数据,对其进行人口增长模式类型的判断,并分析其原因。 【课前自主学习】 一、基础概览 1.世界人口发展的总趋势是人口不断①, 20世纪以来是人口阶段。 2.一个地区人口的自然增长,是由人口和共同决定的。 3.人口的发展经历了、、三种模式。 4.目前发达国家的人口增长模式是,大多数发展中国家的人口增长模式是,中国的人口增长模式是。 5.目前人口数量最多的大洲是,人口最少的是洲,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的大洲是,年增长人口数量最多的是洲。 二、预习思考 (1)下图表示四个国家的人口出生率和人口死亡率,读 后回答①-③题。 ①.图中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的国家是() A.① B.② C.③ D.④ ②.四个国家中,最有可能位于欧洲的国家是() A.① B.② C.③ D.④ ③.四个国家中,人口增长模式处于过渡模式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人口年龄结构指一定时间、一定地区各年龄组(通常以5岁为一组)人口在全体人口中的比重。其类型有年轻型、成年型和老年型三种。通常把少年儿童(15岁以下)占总人口的40%以上的年龄结构称为年轻型,而把老年人(65岁以上)占总人口的7%以上的年龄结构称为老年型。 (2)根据以上资料结合课本P5图1-1-4第一个人口金字塔图,判断该图属于型年龄结构,导致此种年龄结构的原因是,该种年龄结构会带来什么社会问题? 【课堂合作探究】 一、世界人口增长 1、特点:不匀速增长

第一节 人口增长与人口问题 导学案(使用的2018.11)

第一单元人口与地理环境 第一节人口增长与人口问题 撰稿人:高铭韩冬梅审稿人:王龙日期:2018.11.29 【课程标准】运?用资料,描述人口增长的特点,说明人口增长带来的影响。 【重点】:人口增长特点、人口增长问题及影响。 【难点】:人口增长问题及影响。 【自主预习】 【知识补偿】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 出生率:人口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出生人与同期人口总数之比; 死亡率:指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死亡人数与同期人口总数之比; 自然增长率:指一定时期内人口自然增加数(出生数减死亡数)和人口总数之比。 一、世界人口增长(P教材2-3) 世界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的大洲________,最低的大洲____________。世界人口增长________,发展中国家持续_______,发达国家人口数量保持_______________。 二、人口问题及带来影响 1.世界人口问题表现:以①、增长过快和人口②年龄结构失调等问题最为突出。 2、不同国家的人口问题

【互动探究】 一、世界人口增长 1、历史轨迹 探究一:影响人口增长的因素有哪些?根本原因是什么? 方法技巧:曲线图的判读 【知识总结】 世界人口增长的历史轨迹 世界各国或地区人口的发展进程不同,但从整个历史发展过程来看,人口增长的变化具有持续性和阶段 2、人口增长地区差异 探究二:读“世界各大洲人口增长示意图”判断在1950~2010年间,世界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的大洲和最低的大洲分别是哪个大洲。试分析这些国家人口增长较快、慢的主要原因。 【知识总结】 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人口增长的差异

由于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社会经济水平的差异,其人口增长状况表现出不同的特点,具体总结如下: 二、不同国家的人口问题 1.世界人口问题表现 :以① 、增长过快和人口②年龄结构失调等问题最为突出。 2、不同国家的人口问题(识记表格内容) 读“全球人口增长预测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知识总结】 1.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人口问题的差异 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所属人口增长模式不同,所产生的人口问题的表现、影响及应对措施不同。具体如右图所示: 三、我国人口增长及人口问题 1、我国人口增长 探究三:读教材P7图比较我国20世纪 60年代和80年代人口增长的特点,运用所学知识分析人口数量发生变动的主要原因。 2.我国人口问题及措施 探究四:读教材P7图,分析中国人口增长特点,探究我国面临的人口问题及解决措施 【知识总结】1、我国的人口问题:人口基数大,增长快;农村人口比重大;人口结构不合理(男性比例偏高和人口老龄化问题出现);人口素质较低,地区分布不平衡。(21世纪,我国将迎来劳动年龄人口、老龄人口、总人口三大高峰)。 2.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 主要原因:一是长期以来实行计划生育政策出现的较低生育率。为了控制人口过快增长,减轻人口对经济社会发展造成的压力,自上个世纪80年代开始我国实行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由此大大降低了全社会的生育水平。 二是方面是经济的快速增长、科学技术的进步,人民医疗条件的改善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使人类在健康和长寿方面已取得了惊人的成就,人口寿命大大延长。 措施:完善社会养老保障体制;延长退休年龄;生育政策的调整,如“全面二胎”政策 ;关爱老年人等。 【当堂达标】 读“世界人口增长趋势图,”回答1~2题。 1.人口的自然增长缓慢,可以说明( )

人口增长模式学案湘教版必修二

第一节人口增长模式 知识与技能: 1、了解人口出生率,了解影响人口增长快慢的因素;人口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的概念; 2、研究人口增长模式的确定和各种不同类型的特征; 3、运用人口增长数据,分析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及其特征,了解人口增长模式的地区分布及其成因。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不同地区资料的分析,思考人口增长模式的基本特点 2、借助案例分析,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方式和学习习惯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激发学生探究关于人口增长与环境的关系的兴趣和动机,培养学生良好的人口观、环境观和资源观 2、通过分析我国的人口发展资料、案例,让学生能了解我国在控制人口增长取得的成就,进一步理解我国的人口政策,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 3、借助分析环境对人口的影响,树立对资源、环境的保护意识,培养可持续发展观,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学习方法和策略:比较法,探究法, 图表分析法。 重点:人口增长的三种模式及其分布,中国人口增长状况。 难点:分析三种人口增长模式的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的高低及其影响因素。 探究活动建议:运用本地人口资料,绘制图表,探究本地人口的发展模式。

知识结构: 人口自然增长= — “J ”形曲线表明:在历史上,有的时期人口增长是很 ,有的时期人口却增长得很 。 影响人口自然增长速度快慢的因素: 、 、 、 、 、 、 、 、 、 。 影响人口自然增长速度快慢的根本原因: 。 “高——高——低”模式:出生率 ,死亡率 ,死亡率 。 “高——低——高”模式:出生率 ,死亡率 ,死亡率 。 式 “低——低——低”模式:出生率 ,死亡率 ,死亡率 。 【导学过程】 一、世界人口增长的历史轨迹: 人口现状: 年,世界人口超过60亿; 阅读教材图1—1“历史上的人口增长”( “J ”形曲线),思考:1、世界人口的变化经历了哪几个阶段?呈现了什么样的增长趋势?什么时候增长最快? 2、历史上世界人口的增长有什么特点? 人口自然增长= — 影响因素:人物学规律、经济基础、战争、自然灾害、上层建筑…… 思考:某一地区人口的自然增长,是由什么因素决定的? 二.人口增长阶段及其模式转变: 影响因素 人口增长 人口增长模式

人口的数量变化-导学案

DL-B2-10-001 第一章第一节《人口的数量变化》导学案 【学习目标】 1.理解人口数量在社会的发展过程中的变化趋势,并能一一解释其原因; 2.理解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的差异和成因,并理解不同国家有不同的人口政策; 3.运用图表分析世界人口增长模式的特点,并比较人口增长模式的时间和空间的差异; 4.通过学习,能读懂并分析人口增长坐标图;同时能辩证地认识人口增长的不同状况采取的人口政策也不同。 【重点难点】 重点:分析并比较人口增长模式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差异 难点:理解人口增长模式的三个指标 【学法指导】 运用图表分析法、对比分析法 【知识链接】 同学们,你尝试过十多个人围在一桌吃饭吗?想像一下,当一碟菜上来的时候,十多双筷子下去以后会是怎样一种状况呢? 人多的苦恼也许你尝试过,人少会不会也苦恼呢?我们中国甚至整个世界人口的数量现状怎么样,又将怎样变化呢?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一课:人口的数量变化,你将会有所了解。 【学习过程】 知识点一人口的自然增长 1.观察图1.1,思考:为什么世界60亿人口日备受重视?(A) 2.自然增长与自然增长率的关系;自然增长率与出生率、死亡率的关系(B) 3.假设,城市里原有100人,某天出生20人,死亡10人,迁出了20人,问此城市当天人口自然增长了多少?(B) 4.活动题: (1).假如某地某年有20万人,第一年人口自然增长率为2%,那么,这一年会增加多少人口?假设其他条件保持不变,10年后,人口增长率若降至1.7%,到那时一年会增加多少人口? (C)

(2).从以上计算的结果中,你发现了什么问题?明白了什么道理?(C) 5.【合作探究】 P2图1.2“10万年以来的人口增长”,可知道:世界人口数量变化的总趋势是不断增长的。然后结合P3图1.3“100年来世界人口的增长”分析 (1)农业革命之前,人类主要从事狩猎和采集。那时的人口数量和人口增长情况大致是怎样的?(B) (2)农业革命期间,人口数量和增长情况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人口数量的变化与农业发展有怎样的关系呢?(B) (3)从18世纪后叶的工业革命开始,世界人口增长又有明显加快。这是为什么呢?(B) (4)20世纪50年代后人口增长情况如何?为什么有这样的特点?(B) (5)从以上分析得知,影响人口增长的因素有哪些?最根本的原因是什么?(C) 6.[读图]P3图1.4“1950~2005年各大洲和地区人口数量的增长”, 比较各大洲和地区人口数量增长的差异,分析形成这些差异的主要原因。(C)(注意:人口数量的增长看图中表示的数据,不要单看柱状的高低,要留意亚洲2005年人口增长的表示柱) 7.[阅读]P5阅读资料 表1.1“10个人口超1亿的国家的人口数量及其自然增长率”,在世界政区图中找出表1.1中国家的位置,以及这些国家目前人口自然增长率的发展趋势。(A) 8. 图1.5“世界部分国家人口政策”的资料,探讨:为实现人口与环境、社会经济协调发展的共同目标,各国或各地区能否采取相同的人口政策及措施?为什么? 知识点二人口增长模式及其转变 1.[读图]P6图1.6“人口增长模式及其转变示意”思考:分析人口的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之间的相互关系,描述原始型、传统型和现代型三种人口增长模式的基本特征。(A)

湘教版教学设计:人口增长模式

湘教版必修II 第一章第一节《人口增长模式》教学设计 湖州菱湖中学 【设计思想】 地理新课程标准实施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倡导以学生为主体,积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其重要的着眼点是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本节课程的设计,力求以新课标的精神为指导,以“人口增长模式转变”为主线,采用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教学模式,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同时培养学生科学的人口观、环境观和资源观。 【教材分析】 本节有三个主题:一是人口增长率的概念及影响因素;二是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三是我国人口增长模式转变及人口政策。 人口问题是当今世界共同关注的问题,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首要问题,了解其自身发展的规律,是协调人地关系的基础。因此,本单元将“人口增长模式”作为开篇,与当前的社会现实、学生的生活比较接近,能够引起大家的学习兴趣和动机。 【学情分析】 学生在初中已熟悉中国乃至世界人口的数量及分布,在此基础上,学习人口发展的规律,本节内容对于高中年龄阶段的学生所具备的知识、智力发展水平来说难度较小。 本节内容系统性教强。在学习过程中,引导学生合作交流、反思等教学环节,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运用图表分析法、材料分析、比较等方法,正确认识人口增长与环境的关系。 【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人口增长的概念及影响人口增长的因素;理解生产力发展水平是人口增长快慢的决定因素。(2)分析不同历史时期生产力发展状况,理解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特点与地区分布。 (3)根据资料,分析我国和当地人口增长模式类型及形成原因。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搜集不同地区人口增长的数据信息来分析整理影响人口增长的原因。 (2)通过案例分析,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方式和学习习惯。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分析世界人口增长率分布图,进一步提高读图和分析能力。 (2)通过分析我国人口发展变化的资料、案例,使学生了解我国在控制人口增长方面取得的巨大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