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stran SOL600轴对称分析

Nastran SOL600轴对称分析
Nastran SOL600轴对称分析

Nastran SOL600轴对称分析

Nastran SOL 600求解序列是Nastran的一个隐式非线性模块,集成的是Marc的求解器。在进行轴对称分析时,对建模有些特别的要求,下面对此进行说明。

? 在MSC Marc中,轴对称单元是以全局坐标系的X轴为对称轴,Y轴作为直径方向。? 在Nastran中,使用SOL 600模块求解轴对称模型时,轴对称单元模型的建立须遵循以下原则:

– Y轴为对称轴,X轴为径向。模型建在X轴的正半轴内,且单元法向需指向Z轴正向。? 求解时,Nastran的模型文件首先被转换成Marc的数据文件,然后使用Marc求解器求解。在转换成Marc的求解文件时,Nastran的轴对称单元其X轴和Y轴将被互换,从而形成Marc的轴对称模型。

? 由于计算过程中模型有转换,所以计算结果的后处理不能使用原来的模型读取结果,而须新建Patran数据库文件,然后读取模型和结果进行后处理。

使用SOL 600 求解轴对称问题时,可以使用的单元类型有如下三种:

SOL 600 轴对称单元有三种模型

? CTRIAX6:Defines an isoparametric and axisymmetric triangular cross section ring element with midside grid points.

? CTRIAX:Defines an axisymmetric triangular element with up to 6 grid points. ? CQUADX:Defines an axisymmetric quadrilateral element with up to nine grid points.

Patran中设置方法如下:

Nantran SOL600轴对称分析示例如下:1. 轴对称几何模型和有限元模型

有限元模型:

建轴对称模型时,需注意对称轴是全局坐标系的Y轴,径向是全局坐标系的X轴。单元法线方向指向全局坐标系的Z轴正方向。

2. 载荷和约束的定义

定义载荷和约束时需注意如下几点:

? 载荷和约束条件方向不和全局坐标系对应

? 在X方向定义轴向的约束和载荷

? 在Y方向定义径向的约束和载荷

? 为定义方便,可把全局坐标系在Z轴负向旋转90度创建局部坐标系。然后参照局部坐标系向定义载荷和约束,但参考坐标系仍然选全局坐标系。如下图显示的是施加径向的约束。

3. 结果后处理

结果后处理时需新建Patran数据库文件,读取结果文件的模型和结果进行后处理。

读取的结果如下:

由上图可见,计算结果的模型改为X轴为对称轴,Y轴为径向。

三年级数学轴对称-一说课稿

三年级数学轴对称(一)说课稿 头道河中心小学贡洁冰 一、说教材 (一)教材分析 轴对称一是北师大数学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图形的运动的第一课,对称是现实生活中普遍现象,在认识轴对称图形的过程中,让学生通过观察、探索动手操作,了解“对称”对称轴的概念,并初步体会轴对称图形的性质。 (二)教学目标和重难点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和操作活动,初步认识轴对称图形。 2会直观判断轴对称图形,能用对折的方法找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3、结合图案的欣赏,培养对图形的知觉能力和审美情趣。 教学重难点: 1.通过观察和操作活动,初步认识轴对称图形。 2.会直观判断轴对称图形,能用对折的方法找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三)教具准备 教学准备:课件,各种图形 二、学情分析 学生的年龄小,好动,好奇,思维活跃,感性认识强于理性认识,形象而直观的教学容易被他们接受。对称是一种最基本的图形变换,是学生学习空间与图形的必要基础,了解轴对称图形,对于帮助学生建立空间概念,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在此之前学生对空间图形已经初步的了解,再加上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学生学习这部分内容不算困难。 三、说教法和学法 1、教学轴对称时,教师应准备一些轴对称图形的图片和剪纸,让学生结合实物进行观察、分析,找出这些图形有什么共同点。 2、多组织“折一折”“猜一猜”等活动,以增强学生对轴对称图形的认识。 四、说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拿出一张彩纸,对折后描出“爱心”图的一半。 谈话:老师把这张彩纸对折一下,沿着这条边剪一个图形,你能猜出老师剪的是什么图形吗?(演示:剪出图形并展开),原来是一个“爱心”图。我希望咱们班的同学们每人都有一颗爱心。(把“爱心”图贴在黑板上)请你们仔细观察一下,这个图形的左右两边是怎样的? 预设:(1)左右两边是一样的;(2)左右两边是对称的…… 小结:像这样的图形,两边是对称的。有趣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像这样的图形。(板书:对称) [设计意图:同学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已经接触到一些对称的物体,对对称现象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在课的开头,用剪纸的形式导入,容易吸引同学的注意,营造愉悦的课堂氛围,为认识轴对称图形的教学作好铺垫。] 二、操作实践,探索新知 1.感知对称。

新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轴对称图形的认识》教学设计教案

新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轴对称图形的认识》教学设计教案 第1课时轴对称图形的认识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活动,让学生初步认识轴对称图形的基本特征。 2、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得到培养,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同时感受对称图形的美。 教学重点: 认识轴对称图形的基本特征。 教学难点: 能判断出轴对称图形。 教法: 观察、讨论法。准备一些轴对称图形的图片或剪纸(如窗花),也可用电脑上网收集各种各样轴对称的图片,让学生结合教材中的实物图进行观察、分析,找出这些图形有什么共同特点。 教学过程: 一、欣赏图片,建立表象 出示教材第28页单元主题图。 谈话:同学们,你们去过游乐场吗?这些玩具大家都玩过吗?那你对这个场景肯定不陌生了,你能给大家介绍下这个游乐场里有哪些好玩的项目吗?(请认识的学生介绍项目。) 小结:你瞧,这个游乐场可好玩了,高高的上空有缆车、摩天轮,下面还有小火

车、滑滑梯、飞机,孩子们在这里玩得可高兴了,他们还在这儿放风筝呢,这里不仅好玩,还藏着好多数学知识,想不想认识它们呢?这节课我们就要在这样的游乐场里学习数学知识。 二、互动新授 1、小组合作,探究对称。 教师点击蜻蜓风筝和蝴蝶风筝的图形。 谈话:你看,这是在游乐场上的蝴蝶风筝和蜻蜓风筝,认真观察,它们在形状上有什么特征?(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说。) 教师小结并过渡:像这些物体,它们的左右两边是完全一样的,我们把这种现象称为“对称”,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着许多这样的物体,让我们一起去欣赏下吧。(教师出示叶子、蝴蝶和天安门图。) 师生谈话:从这些物体中,你发现它们都有什么特征呢?把你的发现在小组内说一说。 学生自主交流。 谁愿意来把你们组的发现说给大家庭?(学生在汇报时,教师尽量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达,对学生一些不准确的表达无须过分强求,不必可以纠正。)2、教学“对称” 师:同学们刚才观察得非常仔细,发现了这些各式各样的图形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就是它们的左右两边都是完全一样的。这种现象在数学上称为——对称,这些物体就是对称现象。 3、剪一剪——认识轴对称图形。 (1)师:前面我们已经认识了对称图形,老师这里给每个小组都准备了一些纸

轴对称图形教学案例

《轴对称图形》教学案例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六册第12-16页。 教学目标: 1.结合欣赏民间艺术的剪纸图案,以及服饰、工艺品与建筑等图案,感知现实世界中普遍存在的轴对称现象。 2.通过折纸、剪纸、画图、图形分类等操作活动,体会轴对称图形的特征,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图形的轴对称图形。 教学重点: 1、如何建立对称图形的概念。 2、判断对称图形。 3、画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教学难点: 1、判断对称图形。 2、画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教学过程: 一、猜图游戏,导入课题

师:今天我们一起来玩一个有奖竞猜游戏,我这儿有几张漂亮的图片,我出示图片的一半,谁先猜出完整的图片是什么,我就把图片奖给他,好吗? (将一幅完整的对称图形对折后出示给学生,让学生观察到原图形的一半,并结合生活经验猜完整的图是什么。)(同样的图片做两幅,这样一幅奖给学生,一幅贴在黑板上。) 生:…… 师:请大家观察一下这些图片有什么特点。 生:沿着中线(对称轴)左右两边图形是一样的。 (这一问题学生回答的不是很准确,只要意思对就可以。) 师:这些图形,都是对称图形(板书:对称图形) 二、动手操作,探索新知 1、展示民间剪纸艺术 师: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我们会看到许多的对称图形。 (实物展示课本12页的民间剪纸。) 2、探索发现 出示教材第12页花瓶图的一半,让学生猜。 师:这是什么?(学生能够回答出这是一个花瓶。)

师:是不是花瓶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图展开后就只是半个花瓶,打破原有定式思维,学生很诧异。)师:大家想一想,另一半的形状、大小应该是什么样呢?你们能想办法把这个完整的花瓶剪出来吗? 师:先想一想该怎样剪,想好了再动手。 (每人一份学具:半个花瓶图。让学生动手尝试剪出两边形状、大小完全一样的花瓶。) 小组交流剪花瓶的方法。 展示作品,比较各种剪花瓶的方法。 发现:通过各种方法的比较,发现用对折剪的方法,就能剪出两边形状、大小完全相同的图形。 3、实践认识 (1)实践——尝试对折剪法。 师:我们都用对折的方法剪一剪图2,看看是什么好吗? (2)认识――观察比较揭示概念:“对称图形”“对称轴”。 师:同学们观察一下看,刚才我们用对折的方法剪出来的这些图形都有什么特点呢?(学生观察,发现折痕的两边都是一样的。) 师:像这样的图形就叫做“对称图形”;而这条折痕就叫“对称轴”,对称轴用虚线表示。(教师示范画出对称轴。)

《轴对称图形》教学案例

《轴对称图形》教学案例 一、案例背景 “认识物体和图形”。这部分内容是小学几何图形学习的开端,也是本册后继学习“分类”的奠基内容。由于此内容比较切合学生的实际(直观形象,学生生活中常见),生本理念强调在学习形式上采用了“小组合作学习”,以小组合作探究贯穿整节课。充分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在活动中学会合作,学会交流,学会发现和创造,学会归纳总结,尽力调动其积极性,培养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在学习内容上尽量体现了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使学生觉得数学就在自己身边,利用数学本身的魅力去吸引学生。在评价方式上,尽量改变只有教师去评价学生的现象,给学生一个民主的地位。生本强调要让学生亲身经历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应把课堂还给学生,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要将数学与生活实际相联系。为了实现新课标的这一新理念,给学生多一点思维的空间和活动的余地,发展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二、案例描述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小朋友,瞧!谁来了?生:机器人!师:对!机器人小叮铛今天要和我们一起学习,他还给每一组小朋友带来了礼物,想知道有些什么礼物吗?师:但是,小叮铛要考考我们,他说:“你能把形状相同的物体在一起吗?” 师强调:把形状相同的物体放在一起,请小朋友合作分一分,

在分的过程中,比一比,哪个小组合作得好一些。动手吧! 2、活动 (1)游戏①抽生上来摸大袋子里的物体,把摸出来的感觉说给大家听,下边的小朋友猜是什么,猜对了有奖励。 ②由老师当学生,下面的学生出题目让老师来摸。 (2)数一数,老师告诉你们关于小叮铛的一个秘密——其实小叮铛是我们人制造的,它身上有我们今天认识的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请同学们找一找,数一数它们都有几个?(出示课件) (3)搭一搭(小叮铛背景音乐)小朋友,小叮铛就要走了,你们想送礼物给他吗?请小朋友将自己小组的物体搭一搭,搭什么?怎样搭?先商量一下,商量好后就用你们聪明的才智和灵巧的双手开始工作吧!(搭好后学生汇报,评出最好的给予奖励) 三、案例评析 多种形式,富于变化的练习设计,教者运用了适合小学生心理特征的游戏法和竞赛法,让学生在“玩”中学,“乐”中思,“比”中做。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应用生活中的问题验证程度,培养了学生的综合能力。采用多种形式的评价,注重尊重学生的情感体验,通过比较恰当的艺术性的评价,再次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余兴来了。课中创设了较多的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的机会,让学生体验到了“做”中学,“乐”中学,“玩”中学的乐趣,比较注重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去发现数学。

第十三章轴对称学情与教材分析

第十三章轴对称 本章学情分析与教材分析 (一)学情分析 “轴对称”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几何与图形”的重要内容. “轴对称”是现实生活中广泛存在的一种现象,是密切数学与现实联系的重要内容. 在小学阶段,学生已经认识了轴对称图形及其对称轴,能在方格纸上画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并能补全一个简单的轴对称图形. 本章在小学的基础上深入探究轴对称的性质、会画简单平面图形的轴对称图形. 在初中阶段,学生已经研究了相交线与平行线、三角形等平面图形,学习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对研究几何图形的基本问题、思路和方法形成了一定的认识,这些认识和经验将迁移到本章轴对称性质、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垂直平分线、最短路径问题的学习,并在此基础上,加强了实验几何的成分,提高了几何推理论证的要求,以助于学生完成从实验几何到论证几何的过渡,这是本章的难点,也是今后学习“全等三角形”、“特殊三角形”、“四边形”等内容的重要基础. (二)教材分析 1.核心素养 通过学习轴对称、等腰三角形、垂直平分线等概念,以及从对等腰三角形、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和判定的探索与应用,到最短路径的选择过程中,关注学生对类比思想的领悟,对证明的必要性的认识和推理的规范性的掌握;关注学生能否感悟到由实验几何到论证几何,由具体到抽象,由特殊到一般等研究几何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的直觉思维和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的数学抽象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 2.本章目标 (1)通过具体实例认识轴对称、轴对称图形,探索轴对称的基本性质,理解对称轴连线被对称轴垂直平分的性质. (2)探索简单图形之间的轴对称关系,能够按照要求画出简单平面图形(点、线段、直线、三角形等)关于给定对称轴对称的图形;认识并欣赏自然界和现实生活中的轴对称图形. (3)理解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概念,探索并证明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定理:线

《轴对称图形》教学案例

综合学科知识,感受数学之美 ——《11.5翻折与轴对称图形》教学案例及反思 【主题与背景】: 在传统教学观念的弊端中,教师重书本知识的传授,轻动手能力的培养;重学习结构,轻学习过程;重间接知识的学习,轻直接经验的获得,这种封闭的教学方式,严重地束缚了学生思维的发展和动手实践能力的提高,割裂了数学与生活密切联系。新课标指出:“要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自从新课标颁布后,我深切地体会到改革势在必行,学生才是课堂的主角,生活才是数学的源泉,我们应把本该生动的课堂还给他们,从只重视知识的教学转变为注重学生活动的课堂生活。为了实现新课标的新理念,给学生多一点思维的空间和活动的余地,在实验中我上了《11.5翻折与轴对称图形》一节课,经过反复修改和实践,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情景描述】: 片断(一):创设情景,引出课题。 师:我们来欣赏一个画面:(出示情景,同时播放婚礼进行曲) 师:看到这中式的喜庆场面,听到这西式的婚礼进行曲,想象一下我们来到了一个怎样的现场? 生:我们来到了一个非常神圣的婚礼现场。 师:我们看到了哪个特殊的“字”,就让人想到是在办婚事呢? 师:观察刚才画面,哪些部分是轴对称图形?什么样的图形是轴对称图形? 生:画面中的大红双“喜”字是轴对称图形,如果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对折,两侧的图形能够完全重合,这样的图形就叫做轴对称图形,折痕所在的直线叫做对称轴。 师:剪喜字是应用了轴对称图形的知识来剪的,看来轴对称图形的知识在我们生活中用处可真大!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轴对称图形。板书课题:轴对称图形。 (设计说明:教师以亲切的话语引入学生的生活画面:由喜庆场面学生比较好奇,不仅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且适时地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向本节课的学习目标。通过找画面中的轴对称图形,让学生感受到轴对称图形在生活中的许多应用,从而体会到数学并不遥远,并不神秘,数学就在日常生活中,就在自己身边,即加强了数学与现实生活的亲密联系,又激发了学生学习的欲望。)片断(二):“识”轴对称图形,体悟特征。 1.师:看到这个课题,你想明白哪些问题呢? 生:我想明白在我们学过的平面图形中,有哪些是轴对称图形?它们各有几条对称轴? 生:我想明白在我们的实际生活中,有哪些物体是轴对称图形?它们分别有几条对称轴? 生:我想明白轴对称图形在生活中有什么应用?

轴对称问题有限元法分析报告

轴对称问题的有限元 模拟分析

一、摘要: 轴对称问题是弹性空间问题的一个特殊问题,这类问题的特点是物体为某一平面绕其中心轴旋转而成的回转体。由于一般形状是轴对称物体,用弹性力学的解析方法进行应力计算,很难得到精确解,因此采用有限元法进行应力分析,在工程上十分需要,同时用有限元法得到的数值解,近似程度也比较好。 轴对称问题的有限元分析,可以将要分析的问题由三维转化为二维平面问题来解决。先是结构离散,然后是单元分析,再进行总纲集成,再进行载荷移置,最后是约束处理和求解线性方程组。分析完成之后用ABAQUS软件建模以及分析得出结果。 关键字:有限元法轴对称问题ABAQUS软件 二、前言: 1、有限元法领域介绍: 有限单元法是当今工程分析中获得最广发应用的

数值计算方法,由于其通用性和有效性,受到工程技术界的高度重视,伴随着计算机科学和技术的快速发展,现在已经成为计算机辅助设计和计算机辅助制造的重要组成部分。 由于有限元法是通过计算机实现的,因此有限元程序的编制以及相关软件的研发就变得尤为重要,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以来,有限元软件的发展按目的和用途可分为专用软件和大型通用商业软件,而且软件往往集成了网络自动划分,结果分析和显示等前后处理功能,而且随着时间的发展,大型通用商业软件的功能由线性扩展到非线性,由结构扩展到非结构等等,这一系列强大功能的实现与运用都要求我们对有限元法的基础理论知识有较为清楚的认识以及对程序编写的基本能力有较好掌握。 2、研究报告目的: 我们小组研究的问题是:圆柱体墩粗问题。毛坯的材料假设为弹塑性,弹性模量210000MPa,泊松比0.3,塑性应力应变为

八年级数学《轴对称图形》说课稿

八年级数学《轴对称图形》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及作用 本节内容是《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十二章第一节“轴对称”第一课时。对称是数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教科书中人生洛的图形入手,学习轴对称及其性质,通过图片及空间想象,归纳他们的共同特征。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主要是训练学生初步的审美水平和初步的图案设计操作技能,拓展学生的空间想象水平。 所以,这个节课无论在知识上,还是对学生观察水平的培养上,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2、教学目标 所授班级学生活泼好动,思维发散,归纳总结水平弱。根据学生小学已有的认知基础及本课教材的地位、作用依据课标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为: 知识与水平: ①理解轴对称图形,两个图形关于某直线对称的概念. ②了解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两个图形关于某直线对称的对称轴、对应点. ③了解轴对称图形与两个图形关于某直线对称的区别和联系. 过程与方法: ①通过学习轴对称图形和两个图形成轴对称,进一步理解几何图形的本质特征.(因为后面在研究很多几何图形和函数图像时,对称性是研究的重要方面。)②通过学习轴对称图形和两个图形成轴对称的区别和联系,进一步发展学生抽象概括的水平.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轴对称图形和两个图形成轴对称的学习,让学生注重生活,学会观察,增强交流,激发学生学习欲望,主动参与数学学习活动. 3、教学重点:轴对称图形和两个图形关于某直线对称的概念. 难点:轴对称图形和两个图形关于某直线对称的区别和联系. 本节课的教学难点是准确区分轴对称与轴对称图形的两个不同概念,原因有两点: (1)学生对轴对称图形比较熟悉,但往往不能够完全掌握它的定义; (2)轴对称与轴对称图形的联系,体现了中学数学中的整体思想,需要学生有较强的思维水平,这对于初二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转换角度看待事物也是学生今后处事必备的。 二、教学方法与教材处理 鉴于教材特点和学生模仿水平强,思维信赖于具体直观形象的特点,我选用的是引导发现教学法,充分使用教具、学具,在实验、演示、操作、观察、练习等师生的共同活动引导学生,让每个学生都动手、动口、动脑积极思维,实行“创造性”的学习,另外,在教学中我还注意利用图片的不同颜色的对比来启发学生,使用投影仪提升教学效率,动态演出直观生动的教学图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应用意识。 三、教学程序 1、创设情境 首先,为学生展示多幅彩色图片,为学生创设优美的学习情境,根据学生好动、

轴对称图形的教学案例

课题:轴对称图形的认识 知识目标:(1)初步认识轴对称图形的基本特征。 (2)使学生理解对称轴的含义,能画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能力目标:通过学生动手操作等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想象能力。情感目标:在学生的学习活动中,让学生学会欣赏数学美。 教学重点:认识轴对称图形的基本特征,能画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教学难点:能画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教法:谈话法、直观教学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剪好的一些轴对称图形,每名学生准备一些彩纸和一把剪刀。 教学过程 故事导入,激发兴趣播放课件,故事导入新课。 探究新知,感受对称 (1)引导观察,感知对称。 师:为什么说在图形王国里,小蜻蜓、小蝴蝶、树叶都是一家子的呢? 生自由发言。 师:同学们有很多自己的想法。下面,我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些图形的左边和右边,说说你发现了什么?把你的发现给小组的同学说一说。 学生互相讨论,交流想法。 (2)认识“轴对称图形”。 师:同学们观察得非常仔细,说得也很有道理。下面,请同学们再想象一下,如果我们把这些图形的左边和右边对折起来,会发生什么情况呢? 学生自由发言。 师:你们的想法正确吗?我们可以去验证一下。 教师小结:如果把一个图形对折以后,两边的图形能够完全重合,我们就把这样的图形叫做轴对称图形。(板书课题) (3)剪“轴对称图形”。 师:现在,同学们都知道小蜻蜓、小蝴蝶、树叶为什么在图形王国里是一家的了吧。因为它们都是......(学生看板书回答:轴对称图形)

师:对称的东西还有很多,(课件出示)比如:我们穿的衣服、用的剪刀和戴的眼镜,这些东西也是对称的。老师这儿还有一些用纸剪出来的图形,来看看都是些什么?(出示图片:有衣服、松树、飞机、爱心桃等)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些图形是对称的吗?折折看。 师:看着老师剪出的这些轴对称图形,同学们肯定也想自己动手剪一剪,那么,请同学们商量商量,如果给你一张纸,怎样才能剪出一个轴对称图形。 学生讨论后自由发言。 然后让学生将自己小组剪出的轴对称图形进行展示。(贴在黑板上) (4)认识对称轴。 师:刚才,同学们用自己的双手剪出了这么多美丽的轴对称图形,虽然,每个人剪出的图案不一样,但请你们仔细观察,这些轴对称图形的中间都有什么?我们把折痕所在的这条直线叫做“对称轴”。 师:请同学们动手指一指这些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在哪儿?好,下面我们就把它画出来吧!同学们说说,你觉得该怎么画? 生讨论交流。 播放课件演示:画对称轴的方法。 学生用铅笔画出自己剪出的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5)说“生活中的对称”。 师:其实生活中有很多轴对称图形。请大家找一找,和小组同学互相说一说。生互相交流。 师:老师今天也给你们带来了一些轴对称图形,我们一起去欣赏一下吧!(播放课件) 三、巩固深化,拓展延伸 (1)显身手。(辨对称) 课件出示:判断下列哪些物体是轴对称图形,是的请画出它的对称轴。 独立完成,指名汇报,集体评价。 (2)猜图形、画图形。(猜对称) ①出示图形的一半,请学生猜这是什么物体。 说一说你是怎么知道的?

轴对称图形案例

《轴对称图形》教学案例 【背景导读】 自2014年度“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启动以来,为深化学校课堂教学改革,提升教师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能力,我校积极开展“一师一优课”和“一课一名师”活动,全面提升教师专业素养。在此次活动中,给我安排的晒课内容是《轴对称图形》。《轴对称图形》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图形的运动》里的内容,是学生在掌握了对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一堂数学概念课。本课的重点是认识对称现象和轴对称图形;难点是识别轴对称图形。在教学中怎样才能识别轴对称图形?在本节课上,数学知识的点应该落在哪儿?又该怎样有条理地让学生学习数学知识和提高思维能力呢?这一直是我思考的几个问题。带着这些问题我结合我校《“主问题探究式”有效课堂研究》这个课题,将整个教学思路拟定为“创设情境,呈现目标——生成问题,讨论探究——总结归纳,提升意义——练习达标,拓展延伸”四个环节,把第二个环节又分为借助剪纸,学习轴对称--借图片文字,凸显对称的作用--借助卡纸,创作轴对称图形--结合实物图片,辨别轴对称图形四个步骤有条理的逐步学习。引导学生把自主探索与实践操作相结合,充分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努力构建探究型的有效课堂教学模式。 【课堂写真】 一、创设情境、呈现目标 师:小朋友们喜欢到游乐场玩吗? 生:喜欢。 师:满足你们的心愿,毛老师带你们到游乐场玩玩。(播放游乐场的主题图,然后定格在风筝的图片上。) 师:刚才的风筝飞上了天,下面图形哪个图形可以用作风筝? 生:蝴蝶和三角形的不可以,蜻蜓和正方形的图片可以。 师:为什么? 生:因为蝴蝶和三角形的不对称,左右两边不同,容易歪,蜻蜓和正方形两边一样,可以飞上天。 师:拿出上述几个图形的实物图片,你们怎么证明这两个对称,这两个不对称呢?生:(动手摆弄,试着对折)这样折叠了能重合的就行,不能重合的就不行。师:方法还蛮特殊的,用的是对折来检验对称。今天让我们一起来研究研究对称

《画轴对称图形》教学设计

《画轴对称图形》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之前我们知道了如何寻找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本节课学生需要知道,已知原图形与对称轴,如何画对称之后的图形。这也是对称变换的核心知识,也为今后数学与其它学科的知识内容(如物理的镜面反射)打下基础。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能画出简单平面图形作轴对称之后的图形,了解画一般轴对称图形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目标:经历画轴对称图形的一般过程,掌握基本的数学作图规范;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审美情操,培养学习兴趣。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作平面图形的轴对称图形; 难点:作轴对称图形的一般步骤中所包含的原理。 四、教学过程: 1、复习引入: 问1:如何作一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随机抽查) ①作对应点连线的垂直平分线; ②作过两对对应点连线中点的直线。 对称轴把一个图形分成两个部分,有两部分我们可以作出对称轴,那么有图形的一部分和对称轴,我们能否作出另一部分?

2、新课探究: 试一试:在格点图中,画出已知图形的轴对称图形。 (由作出图形的同学展示自己的成果,并向其它同学分享作图步骤。) 学生总结作轴对称图形的步骤: ①寻找原图形中各点关于对称轴对称后的对应(对称)点; ②按照一定的顺序连接各对应(对称)点。 问2:在格点图中,依据各点我们很容易找到对应点,再依次连接。若没有格点,如何能作出轴对称之后的图形? 将问题进行分解,可以分如下两个问题进行探究: 问2-1:在没有格点的一般情况下,作轴对称图形要遵循怎样的步骤? 类比以上格点图中的做法,学生容易想到,在一般情形下,作轴对称图形也可分为找对称点与连接各对称点的两步。 问2-2:在一般情况下,如何作一点关于某条直线对称的对应点? 由于对称轴是对应点连线的垂直平分线,我们可以按照垂直和评分的两步来作对称点。 ①对称点间连线与对称轴垂直,即对称点在过点直线的垂线上:

最新轴对称压轴题解析

轴对称 【知识脉络】 【基础知识】 知识点一:轴对称图形及对称轴 1、轴对称图形:一个图形沿着某直线折叠,直线两旁的部分能完全重合,这个图形就叫做轴对称图形,该直线就是它的对称轴 2、要点:前提是一个图形,且这个图形满足两个条件:①存在直线(对称轴);②沿着这条直线折叠,折痕两旁的部分能重合. 3、注意:一个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是直线且不一定只有一条,可能有两条或多条.如图所示: 知识点二:轴对称及对称点 1、轴对称:把一个图形沿着某一条直线折叠,如果它能够与另一个图形重合,那么就说这两个图形关于这条直线对称(或说这两个图形成轴对称),这条直线叫做对称轴.折叠后重合的点是对应点也叫做对称点 2、要点:①前提是两个图形;②存在一条直线;③两个图形沿着这条直线对折能够完全重合. 3、注意:①成轴对称的两个图形一定全等;②它与轴对称图形的区别主要是:它是指两个图形,而轴

对称图形前提是一个图形;③成轴对称的两个图形除了全等外还有特定的位置关系.如图所示: 知识点三:轴对称与轴对称图形 1、相互转化:轴对称图形和轴对称的关系非常密切,若把成轴对称的两个图形看作一个整体,则这个整体就是对称图形;反过来,若把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两旁的部分看作两个图形,则这两个图形关于这条直线(原对称轴)对称 2、轴对称、轴对称图形的性质 (1)性质1:若两个图形关于某直线对称,那么对称轴是任何一对对应点所连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注:经过线段中点并且垂直于这条线段的直线,叫做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也叫线段的中垂线. 性质1的证明如下:如图所示,△ABC与△关于l对称,其中点A、是对称点,设交对称轴于点P.将△ABC和△沿l折叠后,点A与重合,则有,∠1=∠2=90°,即对称轴把垂直平分,同样也能把、都垂直平分,于是得出性质1. (2)性质2: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也是任何一对对应点所连线段的垂直平分线.证明类似性质1. (3)小结:不论性质1,还是性质2所指的都是只要两个点关于某直线对称,那么这条直线(对称轴)就是这两个点连线的垂直平分线.也就是说这两条性质所体现的是对称点与对称轴的关系.也揭示了轴对称(轴对称图形)的实质.

轴对称图形 案例

《轴对称图形》案例 片断:从活动中发现对称 同学们,老师带来了一个大家非常熟悉的人的脸部图形(二只眼睛在人脸的同一边),看后笑声可不能太大哟。(出示不对称的大头娃娃的脸部图。) 提问:你们为什么笑? 生1:因为他脸上两只眼睛长到了一边,很滑稽。 生2:因为他的脸部不对称。 师:“脸部不对称”说得好,那你能够让这张脸变成对称的吗? (学生上来移动其中的一只眼睛到右边,但看看还不满意,摇了摇头。) 师:你为什么摇头? 生:我看还不是很对称。 师:那有谁能够使这张脸变得很对称的? (学生又勇敢地上黑板重新移动那只眼睛:用尺子量了一下左眼离鼻子的距离,然后再以同样的距离放好了右眼。) 师:这位同学真聪明!你能告诉大家,你是怎么想的吗? 生:我想,要做到对称,必须使左右眼离中线——鼻子的距离相等。 (学生都鼓起了掌。) 师:太棒了!那请同学们再想一想,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有这种对称的情况? 生1:教室里的窗户。 生2:我们穿的裤子。 生3:汽车两边的轮胎。 片断二:从操作中理解对称轴 师:下面请同学们拿出老师给你的纸,先对折一下,然后随你剪一个什么图形,再展开,并观察一下,看你有什么发现,好吗? (学生自主地剪纸,同桌间讨论各自的发现。) 师:谁愿意把自己剪的图形展示给大家看看。 (学生纷纷上来把剪的图形放到展示平台上。) 师:同学们在这么短的时间里居然剪彩出了这么多美丽的图形,真不简单!那谁能够说说这些图形的共同点吗? 生1:这些图形的左右两边都是对称的。

生2:这些图形沿着一条直线对折,两侧的图形都能完全重合。 师:讲得真好,那现在谁能告诉老师什么叫轴对称图形吗? 生: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对折,两侧的图形能完全重合,这个图形就是轴对称图形。 师:讲得真棒!那你能告诉我中间的这条“折痕”叫什么吗? 生:折痕所在的这条直线叫做对称轴。 …… 片断三:从交流中掌握轴对称图形 师:刚才我们通过自己的探索与实践,知道了什么叫轴对称图形。现在我们把课前准备的树叶拿出来,小组讨论一下,按今天所学把它们分成两大类,好吗? (学生讨论,把带来的树叶分成轴对称图形和不是轴对称图形的两大类。) 师:谁愿意把“轴对称树叶”放到展示平台上展示给大家看看,并说一下你的想法。 …… 师:我们生活中不起眼的树叶都有“轴对称”的情况,那你能说出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利用了“轴对称”?你又准备在哪些地方利用“轴对称”的知识? …… 二、反思:在以上几个教学片断中,我根据新课标理念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创设学生熟悉的情境,让学生体验到学习数学就是生活的需要,数学就在我们的身边。因此,整节课充满生活气息,整个课堂洋溢着愉快的学习气氛。 1、巧设情境,体验生活中的数学。 《课程标准》提出:“数学教学要能够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通过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来获取知识,培养能力。”教师课始就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通过移动人的眼睛这一活动,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真正体现了“学生的数学学习是主动的,富有个性的过程”的教学理念。 2、亲历过程,关注情感体验。 新教育理念强调学生的学习不仅要获取知识,更主要的是发展智力,培养能力。上述片断二中,我把动手创作的权利还给学生,让学生自主地剪纸,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学生通过自己动脑、随意剪纸,各有创意地剪出了不同的图案,既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同时,学生的回答是学生亲身感受的,道出了他对轴对称图形的理解。虽然这只是初步的,却非常有价值。从其他学生羡慕的眼光中,我欣喜地发现课堂中涌动的活力和学生闪现的灵气,他们的思维在无形中又一次得到了飞跃。 3、合作交流,使学生表现“成功”。

3画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五年级上册数学导学案(三) 课题:画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课型:新授课 主备人: 牛玉美班级: 姓名: 学习目标:1.体会轴对称图形的基本特征。 2.掌握在方格纸上画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的方法,能在方格纸上画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一、自学指导 自学课本34页例2的内容,回答以下问题: 1、判断一个图形是不是轴对称图形的方法有哪些? 2、观察例2找出轴对称图形,并画出对称轴,你能总结画对称轴的方法吗? 二、尝试练习 1、先判断下面是不是轴对称图形,如果是的,请画出对称轴。 2、下面各图形是轴对称图形吗?如果是,共有几条对称轴,请画出来。

三、精讲点拨 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的画法: (1)找出轴对称图形的一组(或多组)对应点。 (2)找出对应点所在线段的中点,过中点做垂直于这条线段的垂线就是轴对 称图形的对称轴。 提醒:有的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不止一条,对称轴要画成虚线。因为对称轴是一条直线,所以两端都要超出原图形。 四、自我检测 一、填空。 1.如果一个图形沿着一条()对折,直线两边的部分能够(),则这个图形叫做轴对称图形,折痕所在的直线是它的()。 2.轴对称图形的()、对应线段到对称轴的()相等。 3.长方形有()条对称轴,等腰三角形有()条对称轴,等边三角形有()条对称轴,正方形有()条对称轴,菱形有()条对称轴。 二、判断题。 1.正方形的对角线是它的对称轴。() 2.线段不是轴对称图形。() 3.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都只有一条对称轴。() 4.长方形的对称轴是长方形的对角线所在的直线。() 三、画出下面各图形的对称轴,并标明对称轴的条数。 得分:------- 整洁:--------- 日期:-------月-------日 错题更正:

ABAQUS轴对称模型

实验一轴对称模型 一.实验目的和要求 1.使用轴对称单元,依照轴对称的原理建模分析. 2.使用Visualization 功能模块查看结果,延展轴对称单元构造等效的三维视图。二.实验步骤 1.启动ABAQUS/CAE 2.创建部件 (1) Module:Part,Name: Axis Modeling Space: Axisymmetric, (2) 绘制二维图 (3) 保存模型 3.创建材料和截面属性 (1) 创建材料Create Material——Name:Steel,Mechanical-Elasticity-Elastcic.Young’s Modulus-210000, Poisson’s Ratio 0.3 (2) 创建截面属性Create Section—Material:Steel,Plane stess:1 (3) 给部件赋予截面属性Assign Section 4.定义装配件 Module:Assembly. Instance Part-选中部件Plate,参数默认。 5.设置分析步骤 Module:Step Create Step:Name—Apply Load,参数默认, 6.定义便捷条件和载荷 (1)施加载荷Create Loade— Types for Selected Step—Pressure ,选择图形上端面,中健确认,在edit load对话框中,在magnitude后面输入100 (2)定义部件底部的边界条件Creat Boundary,弹出Create Boundary Condition对话框中,在Name后面输入fix-y,将step设为apply load, Types for Selected Step ,选择Dispalcement/Rotation,其余参数默认,选择模型饿底边作为约束位置,点击中健确认,在弹出的对话框中,选择U2,点ok。 7. 划分网格 (1) 设置圆弧边的种子选中圆弧段,点击中健确认,在左下角提示区,选择第三项,输入边界种子8,按中键确认。 设置其他种子为40 (2) 设制控网格参数 Assign Mesh Controls:Element Shape-Quad,Techniques-Structured. (3) 设置单元类型Assign Element Type:Axisymmetric,将Geometric Order 设为Linear.选中Reduced inregration,其余默认。

第七单元 轴对称图形教材分析

第七单元轴对称图形 一、教学内容 本单元是小学阶段第一次教学轴对称图形,首先结合实例感知对称现象,这是课程标准提出的内容与要求。生活中的许多物体具有对称特征,自然界有许多对称现象,联系实际教学轴对称图形离不开这些对称的物体和现象。初步认识对称的物体或现象,感受对称的奇妙与对称美,都有利于轴对称图形的教学。教学重点是轴对称图形,编排了两道例题。前一道例题教学轴对称图形的特点,让学生知道怎样的图形才是轴对称图形,学会判断一个图形是不是轴对称图形。后一道例题是制作简单的轴对称图形,通过创造性的制作,进一步感受轴对称图形的特点。编写的一篇“你知道吗”介绍了许多对称的昆虫、对称的自然现象、对称的著名建筑,有拓宽眼界、丰富知识,激发兴趣的作用。“奇妙的剪纸”是一次操作型的实践活动,指导学生利用轴对称图形的特点,剪出图案或花边。二、教材编写特点和教学建议 1.先感受物体的对称,再体会图形的对称,加强轴对称图形的概念。 第56页例题和“试一试”的教学分四步进行。第一步是观察天安门、飞机、奖杯三个物体,发现这些物体或是左右两边,或是上下两边,或是前后两边的形状、结构、大小都完全相同,从而接受这些“物体是对称的”这个概念。并带着这样的概念到身边去寻找对称的物体。为什么先教学对称的物体?有三个原因。一是对称原先是生活中的概念,如人的脸部左右两边基本相同,就说脸是对称的。随着概念在各个学科的深入应用,概念也就逐渐分化和严格。在数学里就有中心对称,轴对称和平面对称三种情况。联系生活经验,先建立生活中的对称概念,再形成数学里的轴对称概念,教学比较顺畅。二是许多轴对称图形就是对称物体某个面的图形,认识对称的物体为认识轴对称图形提供宽广的现实背景。三是可以组织对称的物体与轴对称图形的对比,使轴对称图形的概念清晰、准确。尽管天安门、飞机、奖杯都是学生比较熟悉的物体,但要他们发现这三个物体的共同特征仍会有困难,教学时要给予适当的暗示或启发。如把手指或一根小棒放在天

轴对称图形知识点分析

轴对称图形知识点分析 数学与生活 以树干为对称轴,画出树的另一半,如图14-1所示. 思考讨论图14-1给出了树的一半,以树干为对称轴,画出它的另一半,需要找到几个关键点即关于树干的对称点,依次连接这些点即可,那么,我们为什么要这么做呢? 知识详解 知识点1 轴对称图形 如果一个图形沿一条直线折叠,直线两旁的部分能够互相重合,这个图形就叫做轴对称图形.这条直线就是它的对称轴.这时我们就说这个图形关于这条直线(或轴)对称.如图 14-2所示,△ABC是轴对称图形. 知识点2 对称轴 把一个图形沿着某一条直线折叠,如果它能够与另一个图形重合,那么就是说这两个图形关于这条直线对称,这条直线叫做对称轴,折叠后重合的点是对应点,叫做对称点. 如图14-3所示,△ABC与△A′B′C′关于直线l对称,l叫做对称轴.A和A′,B和B′,C和C′是对称点.

知识点3 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经过线段中点并且垂直于这条线段的直线,叫做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如图14-4所示,直线l经过线段AB的中点O,并且垂直于线段AB,则直线l就是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 知识点4 对称轴的性质 对称轴所在直线经过对称点所连线段的中点,并且垂直于这条线段.即:如果两个图形关于某条直线对称,那么对称轴是任何一对对应点所连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类似地,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是任何一对对应点所连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探究交流 成轴对称的两个图形全等吗?如果把一个轴对称图形沿对称轴分成两个图形,那么这两个图形全等吗?这两个图形对称吗? 点拨成轴对称的两个图形全等;如果把一个轴对称图形沿对称轴分成两个图形,那么这两个图形全等;这两个图形对称. 知识点5 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 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与这条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 如图14-5所示,点P是线段AB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则PA=PB. 知识点6 线段垂直平分线的判定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轴对称图形》教学活动案例与反思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轴对称图形》教学活动案例与反思 一、案例 同学们,老师带来了一个大家非常熟悉的人的脸部图形(二只眼睛在人脸的同一边),看后笑声可不能太大哟。 (出示不对称的大头娃娃的脸部图。) 提问:你们为什么笑? 生1:因为他脸上两只眼睛长到了一边,很滑稽。 生2:因为他的脸部不对称。 师:“脸部不对称”说得好,那你能够让这张脸变成对称的吗? (一学生上来移动其中的一只眼睛到右边,但看看还不满意,摇了摇头。) 师:你为什么摇头? 生:我看还不是很对称。 师:那有谁能够使这张脸变得很对称的? (一学生又勇敢地上黑板重新移动那只眼睛:用尺子量了一下左眼离鼻子的距离,然后再以同样的距离放好了右眼。)师:这位同学真聪明!你能告诉大家,你是怎么想的吗? 生:我想,要做到对称,必须使左右眼离中线——鼻子的距离相等。 (学生都鼓起了掌。) 师:太棒了!那请同学们再想一想,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有这种对称的情况? 生1:教室里的窗户。 生2:我们穿的裤子。 生3:汽车两边的轮胎。 …… 片断二:从操作中理解对称轴

师:下面请同学们拿出老师给你的纸,先对折一下,然后随你剪一个什么图形,再展开,并观察一下,看你有什么发现,好吗? (学生自主地剪纸,同桌间讨论各自的发现。) 师:谁愿意把自己剪的图形展示给大家看看。 (学生纷纷上来把剪的图形放到展示平台上。) 师:同学们在这么短的时间里居然剪彩出了这么多美丽的图形,真不简单!那谁能够说说这些图形的共同点吗? 生1:这些图形的左右两边都是对称的。 生2:这些图形沿着一条直线对折,两侧的图形都能完全重合。 师:讲得真好,那现在谁能告诉老师什么叫轴对称图形吗? 生: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对折,两侧的图形能完全重合,这个图形就是轴对称图形。 师:讲得真棒!那你能告诉我中间的这条“折痕”叫什么吗? 生:折痕所在的这条直线叫做对称轴。 …… 片断三:从交流中掌握轴对称图形 师:刚才我们通过自己的探索与实践,知道了什么叫轴对称图形。现在我们把课前准备的树叶拿出来,小组讨论一下,按今天所学把它们分成两大类,好吗? (学生讨论,把带来的树叶分成轴对称图形和不是轴对称图形的两大类。) 师:谁愿意把“轴对称树叶”放到展示平台上展示给大家看看,并说一下你的想法。 …… 师:我们生活中不起眼的树叶都有“轴对称”的情况,那你能说出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利用了“轴对称”?你又准备在哪些地方利用“轴对称”的知识? ……

轴对称图形案例分析

《轴对称图形》案例分析 杨正夏 新的课程理念要求学生能自主学习,使学生乐学、好学,成为学习的主人。我在教学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轴对称图形》这节课的时候,注重给学生创造轻松有趣的课堂环境,使学生在游戏中、在动手实践中学习知识。在教学中我发现学生创造力,想象力和学习的能力出乎教师的想象。下面是我在教学《轴对称图形》这节课中的几个片段。 片段一: 1. 春天到了,万物复苏。猜猜谁来了?(蜻蜓按八分之一、四分之一、二分之一出示) 老师没有出示完整的图你怎么猜到的? 指出:仔细观察一半想象另一半,所以猜到了。(板书:观察、想象) 打开看看猜的对吗? 2. 这个呢?(三叶草按八分之一、四分之一、二分之一出示) 你又是怎么猜到的? 指出:据说三叶草每片叶子都代表美好的祝福,得到三叶草的人就会一生幸福。送给你们,希望你们幸福。 3. 你们发现蜻蜓、三叶草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吗? 指出:像这样两边一样的物体,我们就说它们是对称的。(板书:对称) 【两个猜谜游戏,既引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突出体现了自然界的对称现象,同时提出了学习本课的两个方法:观察与想象。】 片段二: 1.(出示蝴蝶、天坛、飞机图片)老师还带来了三样物体,把这些物体画下来,看这三个图形对称吗?为什么?你有什么办法来证明?(对折) 2. 拿出这些图形,同桌合作,把这三个图形对折并说一说:你有什么发现? (1)你愿意把你的发现说一说吗? 预设:①这些图形对折后,两边都是一样的。哪里看出两边一样? ②两边重叠在一起。老师这也有一个图形,对折后两边也重合了。和刚才有什么不一样? 指出:象这样不多不少全部重合在一起的我们可以说成是完全重合。 (2)飞机、天坛是不是完全重合?为什么? 老师也把天坛对折了一下(上下)你觉得呢? 指出:天坛不能上下对折,只能左右对折才会完全重合。看来要完全重合,怎样折也是很重要的。 3. 指出:像这样,对折后能完全重合的图形是轴对称图形。(边说边电脑演示3个图形分别对折完全重合的过程,板书:轴对称图形) 现在你能说说为什么蝴蝶是轴对称图形吗? 天坛、飞机为什么是轴对称图形呢?同桌相互说一说。 4. 中间折痕所在直线,我们称它是对称轴。(板书:对称轴) 自己指一指其它两张图的对称轴。(课件演示) 【将对称物体抽象出平面图形,把生活中的对称物变成了数学中的轴对称图形。一方面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探索新知的兴趣,另一方面也让学生体会到数学来自于生活。】片段三: 3. 试一试。(添个普通三角形) (1)这儿有几个平面图形,猜猜哪些是轴对称图形呢? (2)要想知道对不对有什么办法验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