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下册历史专题复习

合集下载

八年级历史下册知识复习提纲

八年级历史下册知识复习提纲

八年级历史下册知识复习提纲一、古代中国的重要朝代和历史事件:1. 夏朝、商朝和周朝的兴衰2. 春秋战国时期的分裂与统一3. 秦朝的统一和大一统制度4. 汉朝的兴起和外交政策5. 三国时期的乱世和魏晋南北朝的分裂局面6. 隋朝和唐朝的盛世7. 五代十国和北宋南宋的政治重塑8. 元朝的建立和蒙古帝国在中国的统治9. 明朝的兴衰和外族入侵10. 清朝的建立和康乾盛世二、中国古代的重要文化:1. 儒家思想和孔子的影响2. 道家思想和老子的主张3. 法家思想和商鞅的改革4. 墨家思想和墨子的教义5. 兵家和孙子兵法的理论与实践6. 佛教的传入和对中国文化的影响7. 音乐、舞蹈和戏曲的发展历程8. 书法、绘画和雕塑的艺术成就9. 科技与发明的进步对古代中国的影响三、中国古代的社会制度和文化风俗:1. 封建制度及其等级体系2. 农业主导的经济结构和丝绸之路的开辟3. 儒家思想对社会伦理和教育体系的影响4. 中国古代社会的典章制度和礼仪文化5. 宗教信仰和庙会传统6. 饮食习俗和服饰文化7. 家庭结构和婚姻制度的演变8. 华夏文化在东亚地区的传播与影响四、中国古代的战争与外交:1. 春秋战国时期的列国争霸2. 秦朝的征服战争和统一中国3. 汉朝与匈奴的对峙和丝绸之路的开通4. 三国时期的各国争霸和曹操、刘备、孙权的权力斗争5. 隋唐时期的西域远征和对外交术的发展6. 宋辽金时期的北方民族与中央王朝的冲突7. 元朝的统一战争和对外扩张8. 明朝的北虏防御和海上政策9. 清朝的对外侵略和闭关锁国政策五、近现代的中国历史:1. 鸦片战争和中国近代史的开端2. 太平天国运动和康有为、梁启超的改良思想3. 辛亥革命和中华民国的建立4. 北洋政府和中国早期的政治冲突5. 五四运动和新文化运动6. 国共两党的合作与对立7. 抗日战争和中国的抵抗运动8.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和新中国的初期发展9. 文化大革命及其对中国社会的影响10. 改革开放和中国的现代化建设11. 当代中国的崛起与国际地位六、中国古代的科技与发明:中国历史上有很多重要的科技与发明,对世界文明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初二下复习知识点总结历史

初二下复习知识点总结历史

初二下复习知识点总结历史
一、古代史
1. 夏、商、周三代的政治制度和文化特点
2. 春秋战国时期的诸侯国矛盾激化和秦国一统天下
3. 秦始皇的改革和统一战争
4. 汉朝的政治制度和文化成就
5. 三国时期的政治动荡和文化纷争
6. 隋唐时期的政治设立和科技发展
7. 宋朝的政治改革和经济繁荣
8. 元朝与明、清王朝的社会制度和文化特点
9. 唐宋元明清各朝代的文化成就和科技发展
二、近现代史
1. 甲午战争和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 辛亥革命和中华民国的成立
3. 五四运动和中国的新文化运动
4.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与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5. 抗日战争和国共两党的合作
6. 解放战争和新中国的成立
7. 新中国成立后的政治、经济建设和文化建设
8. 中国共产党的改革开放政策
9. 当代中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
以上就是初中历史的复习知识点总结,希望同学们能够认真复习,取得好成绩。

八年级历史下册复习提纲知识要点(含人教版)

八年级历史下册复习提纲知识要点(含人教版)

八年级历史下册复习提纲知识要点(含人教版)一、明清社会的变化与发展1.明清社会经济生活的变化•商业经济的迅速发展•农业生产的发展•网罗天下的官营企业•工业生产的开始和发展2.社会习俗与风俗的变化•社会礼仪方面的变化•婚姻和家庭制度的变化•饮食方面的变化及文化传承3.思想文化的发展•儒家学术重要性的提升•妇女思想文化的变化•艺术与文学方面的发展二、近代中国的开局与变革1.鸦片战争前的中国•社会政治与历史背景•对内改革的尝试•外来势力的威胁和挑战2.鸦片战争与中外关系的变化•鸦片战争的爆发与发展•中外贸易关系和国际地位的变化•改革与新思潮的兴起3.近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的新设与变化•政权更替与政治制度的变化•政治体系的重建•维新运动与新政实施三、中国近代的民主革命1.辛亥革命的背景与起义•外强内弱的中华帝国•旧民主与新思潮之间的转换•全国规模的革命起义2.辛亥革命的时代意义•辛亥革命造成的政治制度在国家治理中的地位•辛亥革命对中国历史转型的贡献•辛亥革命对振兴民族的影响3.新中国的诞生•新文化运动的冲击与社会变革•共产党在民主革命中的角色•苏联和国共两党的合作与对立四、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1.中国的命运将走向何方•近代中日战争的成因•抗日战争爆发的背景与原因•战争进程中的水土不服和民族感情2.抗日战争的胜利与英雄•抗日战争的发展与胶着状态•抗日战争的胜利及胜利价值•中国抗战英雄的特点与成就3.抗日战争对中国的影响•抗战对民族精神的鼓舞和历史意义•从国际影响到东亚地位的提升•抗日战争对中国未来政治、社会和经济的打下基础五、人民共和国的建立与巩固1.从中华民族抗日战争到新中国成立•第二次世界大战对中国的影响•中国的和平民主运动与中国共产党的崛起•从抗战到解放战争和平进程的演变2.中国共产党建立后的历史进程•党的由来、宗旨和基本举措•革命后期,新民主主义战争•新中国成立后的历史变迁3.新时代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概念和党的指导思想•改革和开放政策的重大决策•新时代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绿色科技的推进结束语八年级历史下册复习提纲知识要点已经结束。

八年级历史下册期末复习题(含答案)

八年级历史下册期末复习题(含答案)
胡锦涛会见台湾国民党主席连战 台湾旅客乘坐深航班机开心回家 材料三 1998年,全国已先后成立内蒙古、新疆、广西、宁夏、西藏5个民族自治区和30 个自治州、120个自治县(旗)。
材料二
(1)材料一体现了哪一构想的成功运用? “一国两制”。 (2)材料二中你能获取什么信息?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对台湾问题的 基本方针是什么? 两岸交流的加强。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3)材料三反映出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为解决民族问题采取了 民族区域自治 什么政治制度?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历史意义。
• A. 他们分离至少有38年了
• B.儿子肯定不是现役军人或 公职人员 • C.儿子是乘飞机直接从台湾 抵达大陆的 • D.他们都盼望海峡两岸的统一
• 5.“当年曾分田翻身当家做主人,今岁又 分田勤劳致富奔小康”。对联中的当年“分 田”指的是 • A.土地改革 • B.人民公社化 C.农业合作社 •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我国农村 60年发展见证了共和国风雨历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一五”期间,我国先后完成了土地改革和 材料一 据不完全统计,新中国成立初期特别是“一五”时期,农 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1978年开始实行了家庭联 民人均收入年均增长率达10%左右。1978年后,农民人均收入更是 产承包责任制。 大幅度提高,年均增长率达12.7%。 材料二 下面两幅图反映了社会主义建设初期出现的失误与挫折。
• 17.我国之所以能用“一国两制”的原则 解决港、澳问题,其根本原因是( ) • A.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 • B.改革开放的实行及其成就 • C.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 • D.殖民国家力量的削弱。
• 半个世纪过去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已经成为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原则, 倡导发起这五项原则的国家中没有 ( ) • A.美国 B.中国 C.印度 D.缅甸

八年级下册历史复习提纲

八年级下册历史复习提纲

八下历史备考资料第一单元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第1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一、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筹备新中国,代行全国人大职权1.时间:1949.9.21-9.302.地点:北平3.内容:“八个一”一个纲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起临时宪法的作用,是一部新民主主义的建国纲领。

注意:起宪法作用,但不是宪法)一个政府——中央人民政府一个主席——毛泽东一个首都——北京(北平改为北京)一个代国歌——《义勇军进行曲》(歌词未改,目的:勿忘历史,居安思危)一个国旗——五星红旗一个纪年法——公元纪年一个纪念碑——人民英雄纪念碑(碑文解读:“三年以来”指1946-1949解放战争时期;“三十年以来”指1919-1949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指1840-1049鸦片战争到新中国成立)二、开国大典——标志着新中国的成立1.时间:1949.10.1(“国庆节”)2.地点:北京天安门3.庆典议程:礼炮28响寓意从建党(1921)到建国(1949)年艰苦奋斗的28年。

4.新中国成立意义①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②中国人民经过一百多年的英勇斗争,终于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③中国真正成为了独立自主的国家,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起来了④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力量(国际意义)5.启示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注意: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胜利。

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处于新民主主义社会时,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中国进入社会主义社会。

三、西藏和平解放——标志着祖国大陆获得统一1.时间——1951年2.重要人物——阿沛·阿旺晋美3.文件——《中央人民政府和西藏地方政府关于和平解放西藏办法的协议》(了解即可)4.意义——西藏和平解放,标志着祖国大陆获得统一,各族人民实现了大团结。

※※注意:祖国大陆获得统一,并不是祖国完成统一。

第2课抗美援朝一、抗美援朝的原因1.美国的侵略活动严重威胁中国的安全——根本原因②美军飞机入侵中国领空,轰炸扫射中国东北边境城市。

八年级下册中国历史总复习

八年级下册中国历史总复习

(2)邓小平理论指导地位的确立 南方讲话(1992年) 内容:党的基本路线一百年不动摇。特区姓“社”不姓“资”。改革
二、民主与法制建设的加强 平反冤假错案:1980年,中共中央为刘少奇恢复名誉,使党的历
史上最大的冤案得到平反. 1982年底,大规模平反工作结束 立法工作全面展开:1982年第四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198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基本形成了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的社会 主义法律体系,向依法治国的道路迈进。
朝鲜民主主义共和国请求中国政府派兵 援助 经过: 1950年10月,彭德怀率领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参战;
五战五捷,将美军赶回到“三八线”附近
1953年7月,美国(克拉克)被迫在停战协定上签字, 朝鲜战争结束
黄继光 战斗英雄:
(10月25日志愿军出国作战纪念日)
邱少云
第3课 土地改革
原因:封建土地制度严重阻碍农村发展,农民受尽剥削,



时间:1951年

放 意义:祖国大陆获得统一,
各族人民实现了大团结
第2课 最可爱的人
导火线:1950年6月。朝鲜内战爆发
抗美援朝
美军打着联合国的旗号侵略朝鲜,严重 威胁了我国安全(美军越过“三八线”,把 参战原因: 战火一直烧到鸭绿江江边,轰炸扫射我国东北边
境城镇,同时派美国第七舰队入侵台湾海峡。)
二、探索中的失误
1、总路线的提出(1958年) 2、“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主要标志: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共产”风 造成严重经济困难(1958-1960三年经济困难),1961年开始全 面调整国民经济,恢复发展生产。
三、建设成就
1、石油工业:大庆油田结束了“洋油”的时代 2、新兴工业:电子工业、原子能工业、航天工业

八年级历史下册综合复习资料

八年级历史下册综合复习资料

12、参考右图:你知道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 卫星的名称是? C A.长征1号 B.长征2号 C.东方红1号 D.“神州5号” 13、新时期的农民说,生活改善靠“两平”。送来好政策 的是邓小平,送来水稻好种子的是 B A.蒋道平 B.袁隆平 C. 吴阶平 D.郎平
14、改革开放后,随着综合国力的提高, 我国日益成为世界上举足轻重的大国,参 考下图你知道北京将在2008年举办的国际 体育盛会是 D
结合上述材料,请回答: (1)以历史史实说明西藏自古以后就是中国领土的一部 分。 唐朝时期,文成公主入藏; 元朝时期,西藏正式纳入中 央政府的行政管辖;明朝时期西藏各地王位的继承必须经 皇帝批准;清朝皇帝于1653年、1713年分别册封达赖喇 嘛和班禅额尔德尼;1719年,清政府派军队进入西藏。 (2)新中国是怎样解决和处理西藏问题的? 1951,西藏获得和平解放。“一五”期间,修筑三条进 藏公路,即川藏公路、青藏公路、新藏公路,加强西藏与 外部的交通。1959年,西藏实行民主和土地改革,推翻 了封建农奴制度,建立了人民民主政权,西藏各族人民成 为国家的主人和西藏的主人。1965年,建立西藏自治区 。
二、读图题 21、给下列图片配上文字说明(要求简明、 准确)
周恩来在万隆会 中国第一颗人造 议上发表演说 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 ①__________________ ② 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 卫星“东方红一号”
22、我们党历来重视探索和解决农民和农业问题,并取得了巨大成 就。据此结合所学知识,请帮助小明同学完成表格中的空白部分。 土地改革
9、参考右图:你认为1972年2月,被西方新闻称作“改变世界的 一周”的历史事件是 C A.中国重返联合国 B. 美国乒乓球队访华 C.尼克松访华 D.《中美联合公报》签署 10、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首先是从什么地方开始 A A.农村 B.城市 C.沿海 D.西部

八年级历史下册复习提纲

八年级历史下册复习提纲

八年级历史下册复习提纲一、古代中国的科技与文化1. 古代中国的科技发展•农业技术的进步•造纸术和印刷术的出现•四大发明:指南针、火药、印刷术、造纸术2. 古代中国的文化成就•文学:诗词、散文和小说的兴起•绘画:山水画和花鸟画的发展•建筑:古代宫殿和园林的建造•音乐和舞蹈:古代音乐和舞蹈的流传3. 文化交流与融合•丝绸之路的形成与发展•东亚文化圈的形成:中国、朝鲜半岛、日本三国的文化交流与融合二、欧洲的历史与文化1. 欧洲的原始社会•狩猎采集社会的形成与发展•农耕社会的兴起:农业革命和定居生活的出现2. 古希腊与古罗马文明•古希腊城邦制度的出现•古罗马帝国的兴衰•古希腊古罗马的哲学、艺术和科技成就3. 中世纪的欧洲•封建制度的兴起与发展•西欧封建社会的特点•宗教改革的影响三、非洲与美洲的历史与文化1. 古埃及文明•尼罗河文明的兴起•金字塔与石棺制度•埃及的宗教和文化2. 古印第安文明•玛雅文明、阿兹特克文明和印加文明的特点•彩陶、金器等的制作技艺•宗教和农业的重要性3. 航海时代的开启•哥伦布的航海探险•欧洲殖民主义的兴起与发展•拉美地区的殖民化与奴隶制度的建立四、中国古代思想与政治1. 儒家思想与封建社会•儒家的创立与发展•礼乐教化与封建统治•儒家思想对中国社会的影响2. 秦汉时期的政治改革•秦始皇的统一战争与中央集权•汉武帝的改革与开放政策•秦汉政治制度对中国历史的影响3.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政治隆盛•三国鼎立与政治混乱•晋朝的政治改革与文化繁荣•南北朝时期的政治分裂与军阀混战五、现代中国的发展与变革1. 近代中国的开埠与鸦片战争•鸦片战争的原因与结果•近代中国的开埠政策•中国面临的外来侵略与国家危机2. 辛亥革命与中国的民主革命•辛亥革命的背景与过程•中华民国的建立与发展•中国的民主革命与战争年代3. 新中国的建立与改革开放•中共建党与中国人民解放军的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宪法与政治制度•中国改革开放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转型以上提纲仅为八年级历史下册复习的参考内容,具体知识点和重点内容请根据教材来进行深入学习和理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八年级下册历史专题复习
一、周年事件:
110周年——1901年。

《辛丑条约》签订
100周年——1911年辛亥革命的爆发
90周年——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一大召开
80周年——1931年日本发动局部侵华战争(九一八事变)
60周年——1951年5月西藏和平解放
40周年——1971年26届联大恢复中国的合法席位
10周年——2001年加入世贸组织、承办上海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申奥成功(29)
二、路线、方针
1、1953年过渡时期总路线:内容是什么?如何评价?
2、1958年建设社会主义总路线(中共八大二次会议):内容是什么?如何评价?
3、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党的十三大):内容是什么?
4、1961-1965国民经济调整的八字方针:调整、充实、提高
5、军队建设总方针:把人民军队建设成一支现代化革命军队(后提出科技强军战略)
6、体育发展方针: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
7、1956年发展文艺事业方针: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8、2002年再就业工程方针:劳动者自主就业,市场调节,政府促进就业。

三、党的历次重要会议:
1、中共一大:1921年7月23日上海,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使中国革命的面貌从此焕然一新。

(成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政党)
2、八七会议:1927年8月7日,湖北汉口。

确立了开展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

3、遵义会议:1935年1月,贵州遵义。

结束左倾冒险主义在党中央的统治,确立了毛泽东在党和红军中的领导地位,关键时刻挽救了党和红军,成为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4、中共七大:1945年4月至6月,延安。

大会把毛泽东思想作为党的指导思想,形成坚强的领导集体,为夺取抗战胜利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5、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1978年12月北京。

实际形成邓小平和核心的领导集体,揭开了改革开放的序幕,是党的历史上具体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

从此使我国进入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6、中共十二大:1982年9月北京。

第一次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目标。

7、中共十三大:1987年10月北京。

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和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8、中共十四大:1992年10月北京。

决定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作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方针。

9、中共十五大:1997年9月北京。

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称为邓小平理论,写进党章,作为党的指导思想。

10、中共十六大:提出建设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的目标,选举胡锦涛为中共中央总书记。

两条成功道路:
革命道路——毛泽东开创的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全国政权的革命道路。

(开始于1927年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
建设道路——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开始于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实事求是
四、人物专题:
2、毛泽东
1921年7月参加中共一大会议;1927年9月,领导秋收起义,1928年建立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1945年到重庆参加重庆谈判;1949年10月1日,天安门城楼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的成立;1966年发动文化大革命。

3、周恩来
1924年担任黄埔军校政治部主任;1927年担任八一南昌起义前敌委员会书记;1936年12月参加西安事变和平解决谈判;1945年到重庆参加重庆谈判。

1953年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一定要记住内容);1955年4月,出席万隆会议,提出求同存异倡议,促使会议成功召开;1972年2月,机场接见美国总统尼克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