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喻与悖论_空间_空间形式与空间叙事学_陈德志

合集下载

《2024年空间叙事学》范文

《2024年空间叙事学》范文

《空间叙事学》篇一一、引言空间叙事学,作为一门新兴的跨学科研究领域,融合了文学、艺术、哲学和地理学等多个学科的理论和方法。

它以空间为载体,以叙事为手段,探索空间与时间的关系,以及空间在叙事中的构建和解读。

本文旨在通过深入探讨空间叙事学的理论基础和运用实践,揭示其在文学创作、影视艺术和城市文化研究等领域的重要价值。

二、空间叙事学的理论基础空间叙事学强调空间在叙事中的核心地位,通过研究空间的构成、功能和意义,以及空间与时间的互动关系,来揭示叙事的本质和特点。

其理论基础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空间与时间的互动关系:空间叙事学认为,空间与时间在叙事中相互影响、相互构建。

时间通过空间的变换和重组来呈现,而空间则通过时间的流逝来展现其意义。

2. 空间的构成与功能:空间的构成包括物理空间、社会空间和心理空间等多个层面。

不同层面的空间具有不同的功能和意义,通过叙事手段来呈现和解读。

3. 空间的符号性和文化性:空间作为文化的载体,具有丰富的符号意义和文化内涵。

在叙事中,空间可以传达文化信息、塑造人物形象、推动情节发展等。

三、空间叙事学的运用实践空间叙事学在文学创作、影视艺术和城市文化研究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1. 文学创作:在文学作品中,作家通过描绘物理空间、社会空间和心理空间等不同层面的空间,来构建一个具有丰富内涵的叙事世界。

例如,在小说中,作者可以通过对城市街道、建筑、自然景观等空间的描绘,来塑造人物形象、推动情节发展、传达文化信息等。

2. 影视艺术:在影视作品中,空间作为视觉元素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镜头语言、场景设计、画面构图等手段来呈现和解读。

空间叙事学可以帮助影视创作者更好地运用这些手段,来构建一个具有视觉冲击力和情感共鸣的叙事世界。

3. 城市文化研究:城市作为人类文明的重要载体,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积淀。

空间叙事学可以帮助我们通过研究城市的空间布局、建筑风格、历史文化等方面,来解读城市的文化意义和价值。

隐喻与悖论_空间_空间形式与空间叙事学

隐喻与悖论_空间_空间形式与空间叙事学
’ ! ) * +! - " , 论家们所没有的东西。” 弗兰克把文学与视觉艺
二、 空间形式与空间叙事学的联系 程锡麟与王安的文章都认为弗兰克的空间形式理 “空间叙事理 论属于空间叙事学, 是空间叙事学的先驱。
’% ) “自约瑟 论的出现首先归功于弗兰克的开拓性贡献。 ”
《现代文学中的空间形式 》 夫・弗兰克的 发表以来, 空间
“空间 ” 术作比较, 借用莱辛的 来思考他的新问题, 从而 “空间形式 ” “空间 ” 提出了 理论。但弗兰克的 与莱辛的
!"
!"#$%"
隐喻与悖论: 空间、 空间形式与空间叙事学
形式的形成方式有很多种, 如: 省略、 重复、 引用、 对比、 “描写 ” 多重视角、 断裂、 拼贴、 多情节、 蒙太奇等, 只是其 中之一。场景的描写具有延缓、 中断叙事顺序的作用, 弗 《现代文学中的空间形式 》 “农 兰克在 中所用的福楼拜的 “这个场景小规模地说 展会 ” 的例子, 就属于这一类型。 明了我所说的小说中的形式空间化。就场景的持续来 说,叙述的时间流至少是被终止了;注意力在有限的时
! " # $ %& ’ 间范围内被固定在诸种联系的交互作用之中。 ” 他
“视域 ” 说明, 这就是左伦的 概念。左伦认为: 视域不同于 绘画中的 “ 视角 ” ,在视域中不仅包括当下阅读中的信 息,还通过记忆综合的作用联系到前面已经读过的信
!. # “视域就是当下的阅读与记忆综合的联结。 ” “记忆 息,
“空间形式 ” 论在当下理论更新的大潮中, 可算是一 个比较老的理论,从弗兰克最初给它命名到现在,已经 它的影响主要发生在英语世界, 在 #$ 有 !" 年的历史了。 世纪七八十年代曾一度掀起波澜,引起不少争论,现在 在西方学术界对这一理论也存在不少分歧。空间形式理 论早在 %&&% 年由秦林芳编译的 《 现代文学中的空间形 式》 被介绍到中国, 但很长时间内并没有引起重视, 直到 “空间形式 ” 才逐步升温, 一词才屡屡出现在理 #% 世纪, 论文章中。究其原因,空间形式论的兴起是与空间叙事 学热有关。空间叙事学的倡导源于人文社科理论中的 “空间转向 ” 潮流, 但由于空间叙事学本身尚处于理论的 起步阶段,它自身的理论积累不充分,因而需要从其他 “拿来 ” 理论中 一些东西。在这种情况下, 空间形式很容 易被纳入到空间叙事学的范围之内,因为它们都有“空 间” 二字。但我们需要谨慎地思考一下, 一个 !$ 多年前 产生于不同语境中的理论,是否可以摇身一变成为一种

《空间叙事学》

《空间叙事学》

《空间叙事学》
《空间叙事学》是一部关于空间叙事的学术著作。

空间叙事是指在文学、电影、艺术、建筑等领域中,使用空间元素和空间技巧来表达故事情节或传达思想感情的方式。

《空间叙事学》探讨了空间叙事的理论基础和实践方法,并提出了一些重要的理论概念和框架,如空间意识、空间想象、空间语言、空间感官等。

它还对空间叙事在不同领域的应用进行分析和比较。

例如,它可能会探讨空间叙事在文学作品中的应用方式与在电影作品中的应用方式有何不同,或者比较不同文化中空间叙事的特点和差异。

此外,《空间叙事学》还可能会探讨空间叙事与其他相关理论,如视觉叙事、意象学等的关系,以及空间叙事在实践中如何应用这些理论。

《空间叙事学》还探讨了空间叙事在不同领域的应用。

在文学领域,空间叙事可以通过描述空间的外观、氛围、气氛等来构建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在电影领域,空间叙事可以通过摄影机视角、镜头转换、景深等技巧来表达故事情节和人物心理。

在艺术领域,空间叙事可以通过绘画、雕塑、摄影等媒介来表达艺术家的思想感情和观点。

在建筑领域,空间叙事可以通过建筑的设计、构造、布局等要素来表达建筑师的理念和设计理念。

《2024年空间叙事学》范文

《2024年空间叙事学》范文

《空间叙事学》篇一一、引言空间叙事学是一门研究空间在叙事过程中的作用和意义的学科。

它不仅涵盖了文学领域中的空间描写与叙述,还涉及到艺术、电影、游戏等多媒体领域的空间表达与叙事手法。

本文旨在探讨空间叙事学的定义、发展及其在文学与艺术中的实践应用,以期为读者提供一个全面的空间叙事学视角。

二、空间叙事学的定义与发展空间叙事学源于文学领域,关注于空间在文学作品中的功能与作用。

随着研究的深入,该学科逐渐扩展到其他艺术领域,如电影、绘画、游戏等。

空间叙事学强调空间与时间的相互关系,关注空间如何塑造故事情节、人物形象以及主题意义。

空间叙事学的发展经历了多个阶段。

早期,学者们主要关注文学作品中的空间描写,探讨其如何塑造人物形象和推动故事情节。

随着研究的深入,空间叙事学开始关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空间观念,以及不同媒介中空间的表达方式。

如今,空间叙事学已经成为一个跨学科的研究领域,涉及文学、艺术、心理学、地理学等多个学科。

三、文学中的空间叙事在文学作品中,空间不仅是人物活动的场所,更是塑造人物形象、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的重要因素。

通过描绘不同地域、场景的空间特征,作家可以展现人物的性格、心理和命运。

同时,空间也可以作为故事情节的转折点或高潮,引导读者进入故事的深层含义。

以莫言的《红高粱》为例,作品通过描绘农村的空间环境,展现了人物的性格和命运。

作品中的人物在红高粱地中活动,这个特定的空间环境既塑造了人物形象,又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

此外,《红楼梦》中的大观园、《白鹿原》中的白鹿原等空间描写,也都体现了空间在文学作品中的重要作用。

四、艺术中的空间叙事在艺术领域,空间叙事的表现形式更加丰富多样。

绘画、雕塑等艺术形式通过色彩、线条、形状等元素表现空间;电影则通过镜头、场景的切换展现空间的转换;游戏则通过虚拟的三维空间为玩家提供沉浸式的体验。

这些艺术形式都以不同的方式表现了空间的形态和意义。

以电影为例,导演通过镜头语言表现空间的层次感和深度感。

叙事理论的空间转向——叙事空间理论概述

叙事理论的空间转向——叙事空间理论概述

≮分恶慧拦裟叙事理论的空间转向——叙事空间理论概述■程锡麟等自约瑟夫·弗兰克的《现代文学中的空间形式>发表以来,空间问题逐步受到批评理论界的重视。

自20世纪后期开始,批评理论出现了“空间转向”。

现在,空间问题也成为叙事理论关注的焦点之一。

本文主要从叙事理论空问转向的学术背景和前期论著、叙事空间理论的概念和基本观点等方面,对过去数十年来的西方叙事空问理论的主要著作进行了梳理和评介,以期引起国内学界的关注,促进我国叙事理论研究的发展。

【关键词】空问形式;空间转向;叙事空间理论【中图分类号】120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518x(2007)11一0025—11程锡麟(1947一),男,四川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

(四川成都610064)本文是四川大学英文系博士课程“叙事空间理论”研讨班的集体成果,除了笔者之外,参与本文写作的博士生有:王安、孙薇、王欣、张新军、秦苏珏、李权文。

长时期里,多数批评理论著作都有着重视时间问题而忽视空间问题的倾向。

自约瑟夫·弗兰克的《现代文学中的空间形式》发表以来,空间问题逐步受到批评理论界的重视。

自20世纪后期开始,批评理论出现了“空间转向”。

现在,空间问题也成为叙事理论关注的焦点之一。

下面先就叙事理论空间转向的学术背景和前期论著做一简要介绍,然后将依据国外的相关论著着重对叙事空间理论的主要概念和基本观点分别加以梳理、概述。

一、叙事理论空间转向的前期论著和学术背景1945年,约瑟夫·弗兰克在《西旺尼评论》上发表了《现代文学中的空间形式》一文。

此文结合对现代主义文学作品的讨论,明确地提出了文学中的空间形式问题。

此文的基本观点是:现代主义的文学作品(包括T.S.艾略特、庞德、乔伊斯和普鲁斯特等人的作品)是“空间的”,它们用“同在性”取代“顺序”。

现代主义的作家“试图让读者在时间上的一瞬间从空间上而不是从顺序上理解他们的作品”【1】‘嘲’。

空间叙事学

空间叙事学

空间叙事学是一门研究空间与叙事之间关系的学科,它旨在探讨人类如何通过空间来构建和传递故事、经验和意义。

的研究对象包括了物理空间、虚拟空间以及社会空间。

空间是我们日常生活的背景,它不仅包括了我们所处的地点和环境,还包括了我们与周围环境的互动和感知。

而叙事则是人们对于经历和事件的叙述和描述。

空间与叙事之间的关系可以追溯到古代,如古希腊的史诗、神话和哲学中,空间被用来构建和传达故事中的场景和背景。

而现代的则更加关注空间如何影响叙事以及叙事如何赋予空间意义。

首先,空间可以被视为一个叙事的媒介。

人们通过空间中的特定场景和环境来构建故事的情境和背景。

例如,一座城市的街道和建筑物可以作为一个故事的背景,帮助读者或观众更好地理解和体验故事中的情节和角色。

同时,空间也可以通过布局和设计来影响故事的叙述方式。

一个开放、宽敞的空间可能会给人以宽广和自由的感受,而一个狭小、封闭的空间则可能让人感到压抑和局限。

因此,空间的创造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故事的叙述和情感传达。

其次,空间也可以被视为叙事的目标或主题。

人们通过对空间的建构和表达来传递自己的经验和意义。

例如,通过设计一个纪念碑或纪念馆来记录和纪念一个历史事件,通过规划一个公共广场或城市中心来表达社会团结和文化价值。

这些空间的存在和使用本身就是对特定事件或价值的叙述,它们带给人们特定的情感和意义,同时也激发了对过去、现在和未来的思考和想象。

最后,空间与叙事之间还存在互动和对话。

人们的行为和活动不仅被空间所影响,也通过空间来表达和传递信息。

例如,一座图书馆的设计和布局可以促使人们安静学习和思考,而一座娱乐场所的设计和布局则可以鼓励人们的社交和娱乐活动。

同时,人们也通过对空间的使用和改造来改变和重构叙事。

例如,当一个废弃的工业区被改造成一个艺术区时,人们通过对原有空间的重新定义和改造,为其赋予了新的叙事和意义。

对于我们理解和探索空间和叙事之间的关系具有重要意义。

它帮助我们认识到空间本身具有叙事的潜力,同时也帮助我们理解人类如何通过空间来传达和表达自己的经验和意义。

空间叙事学

空间叙事学

空间叙事学空间叙事学(Spatial Narratology)是一个涉及空间与叙事之间相互关系的研究领域。

它的出现与人们对于空间和位置在叙事中的重要性的认识不断增强有着密切关系。

空间与叙事之间的紧密联系在文学、影视、建筑等领域中均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讨论。

本文将从空间概念、叙事理论与空间叙事关系等多个方面进行探讨,探寻空间叙事学的意义与方法。

一、空间概念与叙事理论在理论层面上,空间与叙事的关系是一种相互依存、相互构建的关系。

空间既是叙事中的一个重要元素,同时,叙事也能够赋予空间以意义。

空间的不同构成方式和形态对于叙事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它可以为叙事提供背景、舞台和场景等等。

空间的概念是多元和复杂的,它可以是地理空间、心理空间、社会空间等等。

不同的叙事方式和目的可能要求不同类型的空间。

如同心理学家谢丽尔·赫克(Cheryl Herr)所言,心理空间可以提供给叙事更深层次的意义,同时也能够让叙事更贴近于人的内心世界。

另外,叙事理论也为我们理解空间叙事提供了重要的框架。

疆域理论(Territoriality Theory)认为,人的行动与空间之间存在着一种内在的关联,通过对空间的界定和控制,人们可以将空间变成一种表达自我的方式,并通过空间的限制和扩展来激发叙事的发展。

除此之外,能动性理论(Agency Theory)也将空间视为一种能动的实体,它能够与人物互动,对叙事的走向产生重要影响。

二、空间叙事的意义与方法空间叙事学的研究对于我们理解和分析叙事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空间能够赋予叙事以情感和感知的维度。

人们对于空间的感知与情感经验会影响到他们对于叙事的理解和接受。

空间作为一种情感载体,能够极大地丰富和深化叙事内容。

其次,空间叙事还能够为叙事赋予特定的主题和意义。

不同的空间布局与组织方式可能会突出不同的主题,例如,城市空间可能与现代生活的匆忙和冷漠相联系,乡村空间则可能与宁静和传统价值观相关。

通过对于空间的设计与控制,叙事者能够创造出独特而深刻的叙事体验。

理解空间:文学空间叙事研究的前提

理解空间:文学空间叙事研究的前提

理解空间:文学空间叙事研究的前提
方英
【期刊名称】《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卷),期】2013(037)002
【摘要】20世纪后半期以来,西方理论界出现了“空间转向”,与此契合的是,文学叙事的空间维度日益受到叙事学界的关注.如何理解空间是开展空间叙事研究的前提,也是需要进一步梳理的问题.理解空间应注意三个方面:第一,了解历史上空间意义的基本内涵和发展脉络,这是理解空间的起点.第二,在“空间转向”的视阈下理解空间——空间的凸显、空间意义的多维性与复杂性、对二元对立的超越,这是理解空间的重点.第三,在文学叙事的层面把握空间的意义,这是理解空间的落脚点.文学叙事空间是由作者、读者、文本共同建构的想象性、艺术化空间,既是表达层面的空间形式,又是内容层面的具象空间.
【总页数】4页(P102-105)
【作者】方英
【作者单位】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湖北武汉430000,宁波大学科学技术学院,浙江宁波315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I0-02
【相关文献】
1.底层文学中的空间叙事——底层文学空间结构的内部构成 [J], 李娜
2.翻译的理解与表达:时间、空间叙事角度 [J], 王建国;邵志洪
3.空间叙事学的奠基及其未来发展--《空间叙事研究》新书发布暨学术研讨会综述[J], 王俊暐
4.知青文学中的空间叙事研究——以《日夜书》《黄金时代》为例 [J], 阎恺祺
5.空间叙事研究的奠基之作——龙迪勇《空间叙事研究》一书评介 [J], 乔国强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 # $ %)*( ’
就是空间形式(经过塞格雷化的空间形式 )应用于以语 言媒介表现空间时候的情况。但有两点是需要注意的: (" )在应用于语言文本时,空间形式的对象远不止是空 间, 还包括了思想、 情感、 意蕴等许多其他方面因素, 而 () )即使是对于空间 视域只是对其中空间建构的描述; 对象,空间形式不仅可以应用于以语言媒介表现的空 间, 还可以应用于以视觉媒介表现的空间, 如电影, 而视 域则只是对以语言媒介表现空间时的说明。因此,空间 形式与视域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不能把它们混淆。 《走向叙事空间理论 》 实际上, 左伦在 一文的开篇就 把自己的叙事空间理论与弗兰克的空间形式论作了仔 细的区别。对于弗兰克的空间形式理论,左伦认为存在 “ 当空间一词被用于描述这种模 两个需要澄清的问题: (/ ) 式时会引起两个问题: 空间一词在这里的意思与它一 (0)我们能否在这种意义上 贯所具有的意思是否一致,
新理论?是因为字面的关系?是由于我们当下理论视角 的放大效应?还是因为空间形式与空间叙事学之间确实 “空间 有充分而必要的联系?回答这些问题, 我们需要对 形式 ” 这一概念做详细的考察。
一、 隐喻: 从空间到空间形式的内在逻辑 “空间形式 ” 在弗兰克的文本中, 是对现代主义文学 中某一类作品的美学特征所做的概括,对这一类作品 (乔伊斯的 《尤利西斯 》 《追忆似水年华 》 、 普鲁斯特的 、 巴 《夜间丛林 》 《荒原 》 恩斯的 、 艾略特的 等) 的阅读和理解, “反映参照 ” 要求读者通过 的阅读机制, 打破作品文本的 线性和故事的时序性,把散落在作品中各处的“词组 ” 、 “语句 ” “片段 ” “思想 ” “并置 ” 、 、 等因素 起来, 从而形成某 种连贯的、 自洽性的解读。 为什么弗兰克在给这种美学形式命名时在前面加 “空间 ” 上 二字, 而不是其他的修饰语呢?这首先要从弗
江西社会科学
!""#$ #
!"#$%&" ’()"#* ’)"+$)+’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隐喻与悖论: 空间、 空间形式与空间叙事学
!陈德志
“空间形 自弗兰克提出空间形式论以来, 学术界对这一理论就存在诸多的争议。这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 式” 一词本身的隐喻性, 它很容易使人难以区分空间与空间形式两个概念, 进而把空间的特征移加到空间形 式上, 把对空间的研究混同于对空间形式的研究。 这样就导致在空间形式论与空间叙事学关系上的悖论性认 识: 空间形式既属于又不属于空间叙事学。 ’ 关键词 ( 隐喻; 空间形式; 空间叙事学 ’ 中图分类号 ( )$ 南京 #%$$&/ ) ’ 文献标识码 ( * (#$$& ) ’ 文章编号 ( %$$" + ,%-. $& + $$!/ + $, (%&-# — ) (江苏 陈德志 , 男, 南京大学文艺学专业博士研究生, 主要研究方向为叙事学与西方现代文论。
!"#$%"
!"
江西社会科学
!""#$ # “空间 ”的内涵是不同的,莱辛的空间形式指的是绘画、 雕塑等造型艺术中的视觉空间, 具有广延性、 体积、 重量 等属性。这种空间的特点是物体在空间中并列,而对这 种空间的表现就要用同时并列的视觉符号。而弗兰克所 谓的空间并不是这种视觉空间,也不是在文学中具有视 (如场景的描写 ) 觉效果的空间 , 而是指文学中各个意义 单位从原来的语言和叙事顺序中解放出来,被同时性地 并置在一处,以达到对作品理解的阅读过程。我们看到 这两种空间概念是完全不同的,它们之所能被联系在一 起, 是因为它们有两个相似点: 同时性与并置。莱布尼茨 说空间是“事物并存的秩序 ” ,正是空间的这种特点,使 弗兰克能够用空间形式来为一种新的并置美学命名。但 我们要记住的是,尽管有这种相似性,它们却是两种不 同的概念, 是隐喻的关系把它们联系在一起。 隐喻具有扩展认识的作用,但它也有模糊认识的弊 端,因为它很容易误导人把隐喻的两端混淆不分,把本 体的特征当成喻体的特征。弗兰克的空间形式涉及空 间、 时间、 空间形式三个方面的复杂关系, 空间形式的隐 喻性很容易模糊了人们对三者关系的理解,进而在空间 形式与空间叙事学的关系上产生矛盾性的认识:空间形 式既属于空间叙事学,但似乎又与空间叙事学有很大的 差别,又不属于空间叙事学。下面我们就对空间形式论 与空间叙事学的联系和区别作详细的分析,以澄清这一 矛盾认识。
! " # $ %& ’ 间范围内被固定在诸种联系的交互作用之中。 ” 他
“视域 ” 说明, 这就是左伦的 概念。左伦认为: 视域不同于 绘画中的 “ 视角 ” ,在视域中不仅包括当下阅读中的信 息,还通过记忆综合的作用联系到前面已经读过的信
!. # “视域就是当下的阅读与记忆综合的联结。 ” “记忆 息,
兰克论述的理论背景来考察。弗兰克在《空间形式的观 念》 的前言中说: 他熟悉艺术批评理论, 承认自己受到沃 尔夫林和沃林格的影响,并且在 !" 世纪 %" 年代中期专 门学习过现代艺术。这种艺术美学背景对他思考文学问 题不可避免地会产生影响。统观《现代文学中的空间形 式》 ,我们看到弗兰克在提出空间形式时受到了这几个 《拉奥孔 》 方面的影响: 莱辛的 、 印象派与立体主义绘画、 《抽象与移情 》 “意象 ” 沃林格的美学理论 以及庞德的 理 论等。前三者是关于造型艺术的理论,后者虽然是诗歌 理论,但也涉及绘画因素。空间是造型艺术最重要的方 面, 也是这些理论所频繁提及的主题, 因而顺理成章地, 弗兰克可以用空间来为这种新的形式命名。这样的解说 可能并不令人信服,因为这只是做了外部历史性的考 察, 我们还需要问: 这一命名的内在逻辑是什么? “空间 ” “空间形式 ” 从 到 转化的内在逻辑是隐喻。埃 “当我们说到情节的 ‘空间形式 ’ 里克・&$ 雷比肯说: 时, 我们只是从隐喻的意义上来谈论的。”
“空间 ” 术作比较, 借用莱辛的 来思考他的新问题, 从而 “空间形式 ” “空间 ” 提出了 理论。但弗兰克的 与莱辛的
!"
!"#$%"
隐喻与悖论: 空间、 空间形式与空间叙事学
形式的形成方式有很多种, 如: 省略、 重复、 引用、 对比、 “描写 ” 多重视角、 断裂、 拼贴、 多情节、 蒙太奇等, 只是其 中之一。场景的描写具有延缓、 中断叙事顺序的作用, 弗 《现代文学中的空间形式 》 “农 兰克在 中所用的福楼拜的 “这个场景小规模地说 展会 ” 的例子, 就属于这一类型。 明了我所说的小说中的形式空间化。就场景的持续来 说,叙述的时间流至少是被终止了;注意力在有限的时
’. ) “约瑟夫・弗兰克 问题逐步受到批评理论界的重视。 ” ’. ) 《劳特 对空间叙事理论做出了伟大的开拓性的贡献。 ”
里奇叙事理论百科全书 》也把弗兰克的空间形式列为对 叙事中空间研究的四个先驱之一 ’ / )
* +//( ,
。但他们都没有
对这种观点给予充分的证明,没有说明空间形式论与空 间叙事学之间的逻辑关系,究竟弗兰克的空间形式是怎 样演变出空间叙事学,空间叙事学又在哪些方面继承了 “空间 ” 空间形式理论, 对此言之不详。或许是仅仅因为 二字才把它们联系在一起的。下面,我们对两者的理论 联系加以说明和辨析。 首先,空间描写是空间形式形成的方式之一。空间
’ ( ) * +("! ,
隐喻是认知
新事物、新现象的一种重要的思维机制,这已经被理论 家所充分论证。当我们面对一种新的现象时,我们需要 对它进行命名,在最初的命名时,可能一时没有合适的 词语,不得不把已有的指称不同对象的词语拿来指称新 的现象。 在这一借用的过程中, 相似性起到关键作用。 同 一词语所指称的两个对象总是在有某种程度、某些方面 相似时, 才能借用。通过命名使它凸现出来, 引起人们的 “已知的 ” “未知的 ” 重视和研究。这样就完成了用 去认识 《空间形式的观念 》 的巨大飞跃。弗兰克在他 的前言中, “空间形式 ” 回忆了自己发现 的过程。弗兰克在读巴恩斯 《夜间丛林 》 的 时, 发现了一些新问题, 他在阅读的过程 中记下了小说的一些段落,在随后的一些年中一直在思 考这些问题。期间,威尔森・纳爱特关于莎士比亚悲剧 的评论和威廉・特洛伊关于弗吉尼亚・沃尔夫一篇论 “这一类的意见无疑从各个方向 文, 给了他一些的启发。 给我以启发;但很长时间内,我并不知道如何去使用这 些意见和观点。我确信,直到我开始沿着文学与视觉艺 术相对比的方向思考时,问题才变得明朗起来……但我 清楚地记得,直到我最后读到莱辛的拉奥孔时,我的思 想才具有了和谐一致的形状……现在我知道我正在做 什么,我有些东西要说,这是我所读过的和学习过的理
!+ # $ %),- ’
其次,空间形式是叙事文本中的空间建构可以利用 的因素之一。大卫・米克尔森认为空间形式有两种基本 “现在, 形式: 空间形式的非时间性有两种基本形式。如 (或假定如此 ) 果没有时间变化 , 唯一的时间可以这么说 ‘揭开 ’ 就是 一幅画像所需要的时间。通过叙事形成了个 体或社会的画面。或者如果存在时间变化,就会通过时 ” 他在 《叙述中的结构类型 》 序倒错来使之模糊。 中把前
!. # ” 的空间结构与世界的空间之间找到某种关联。 对于第
我们看到, 在弗兰克这里, 描写不是单纯
的对一个自然空间对象的描述, 而是包含了心灵、 自然、 与社会对象的复杂话语。 描写的这种作用早已为人所认知, 但空间叙事学似 乎很排斥这种观点。 空间叙事学的倡导者苏珊・斯坦福・ 弗里德曼就把这种认识归于流行陈腐的观念之一而排除 “在叙事诗学中, 在她所主张的空间叙事学之外。 空间常常 ‘描述 ’ ‘背景 ’ 是作为打断时间流的 , 或作为情节的静态 , ‘场景 ’ 或作为叙事事件在时间中展开的 而存在……我愿 ” 对这一流行看法发起挑战。
’ ! ) * +! - " , 论家们所没有的东西。” 弗兰克把文学与视觉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