函数的奇偶性重难点

函数的奇偶性重难点
函数的奇偶性重难点

函数的奇偶性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高中数学人教A版必修一2.1.4的内容,是学生在学习了函数、轴对称和中心对称图形的基础上来学习的,函数的奇偶性是考察函数性质时的又一个重要方面。教材从具体到抽象,从感性到理性,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进入数学领域进行观察、归纳,形成函数奇偶性概念。同时渗透数形结合,从特殊到一般的数学思想。

二、确立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从形和数两个方面进行引导,使学生理解奇偶性的概念,学会利用定义判断简单函数的奇偶性。

(2)能力目标:通过设置问题情境培养学生判断、推理的能力,同时渗透数形结合和由特殊到一般的数学思想方法.

(3)情感目标:在学生感受数学美的同时,激发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乐于求索的精神。 .教学重点:函数奇偶性概念的形成

教学难点:函数奇偶性的判断

三、说教法和学法

1、教法

根据本节教材内容和编排特点,为了更有效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指导思想,采用以引导发现法为主,直观演示法、设疑诱导法、类比法为辅。教学中,教师精心设计一个又一个带有启发性和思考性的问题,创设问题情景,诱导学生思考,使学生始终处于主动探索问题的积极状态,从而培养思维能

力。

2、学法让学生在“观察一归纳一检验一应用”的学习过程中,自主参与知识的发生、发展、形成的过程,使学生掌握知识。

四、教学程序设计:

为了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设计了五个主要的教学程序:

(一)设疑导入,观图激趣。

(二)指导观察,形成概念。

(三)学生探索、发展思维。

(四)知识应用,巩固提高。

(五)归纳小结,布置作业。

五、教学过程:

(一)设疑导入、观图激趣。

1、用多媒体展示一组图片,让学生感受生活中的美:对称美,再让学生举例。

通过让学生观察图片导入新课,既激发了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又为新知作好铺垫。

(二)指导观察、形成概念。数学中对称的形式也很多,这节课我们就同学们谈到的与轴对称的函数展开研究。先思考一个问题:哪些函数的图象关于轴对称?试举例。

然后以函数f(x)=x2和f(x)=︱x︱为例,学生动手作出图像,让学生回想,初中时怎样判断图象关于

轴对称呢? 此时提出研究方向: 今天我们将从数值角度研究图象的这种

特征,体现在自变量与函数值之间有何规律?

引导学生先把它们具体化,再用数学符号表示.借助课件演示(令

得出等式比较, 再令,得到)让学生发现两个函数的对称性反应到函数值上具有的特性:,然后通过解析式给出严格证明,进一步说明这个特性对定义域内任意一个都成立.最后让学生用完整的语言给

出偶函数定义,不准确的地方教师予以提示或调整.

(1) 偶函数的定义:(板书)

设函数y=f(x)的定义域为D,如果对D内的任意一个x,都有-x∈D 且

f(-x)=f(x),那么f(x)就叫做偶函数.

接着提出新问题:

函数图象关于原点对称,它的自变量与函数值之间的数值规律是什么呢?然后多媒体展示两个学生非常熟悉的函数 f(x)?x和f(x)?1

x的图象让学生观察研究。

引导学生用类比的方法,得出结论,再鼓励学生给出奇函数的定义.

(2) 奇函数的定义(板书)

设函数y=f(x)的定义域为D,如果对D内的任意一个x,都有-x∈D 且

f(-x)= - f(x) ,那么f(x)就叫做奇函数.

(三)学生探索、深化概念:

设计以下问题组织学生讨论思考回答

问题1:奇函数、偶函数的定义中有“任意”二字,说明函数的奇偶性是怎样的一个性质?与单调性有何区别?

问题2:—x与x在几何有何关系?具有奇偶性的函数的定义域有何特征?

问题3:如果一个函数是奇函数,且0在定义域内,f(0)??如果一个函数既是奇函数,又是偶函数,则f(x)有何特性?

通过对三个问题的探讨,引导学生认识以下几点:(多媒体显示)

问题4:结合函数f(x)?1

x的图像回答以下问题:

(1)对于任意一个奇函数f(x),图像上的点P(x, f(x))关于原点的对称点P’的坐标是什么?点P’是否也在函数f(x)的图像上?由此可得到怎样的结论?

(2)如果一个函数的图像是以坐标原点为对称中心的中心对称图形,能否判断它的奇偶性?

学生通过交流探索问题4可以把奇函数的性质总结出来,然后教师发动学生自己研究一下偶函数图像的性质(教师板书)

(四)、知识应用,巩固提高。

例1. 判断下列函数的奇偶性

(1)f(x)=x4 (2)f(x)=x5

(3) f(x)=x+1/x (4)f(x)=1/x2

选例1的第(1)小题板书来示范解题步骤,其他例题让几个学生板演,其余学生在下面完成。

例1设计意图是归纳出判断奇偶性的步骤:

(1) 先求定义域,看是否关于原点对称;

(2) 再判断f(-x)=-f(x) 还是 f(-x)=f(x).

结合例1的答案,发动学生思考:一个函数奇偶性的可能情况有几种类型?

(多媒体显示)

例1完成后,要求学生做练习,及时巩固,教师做好巡视指导

练习:教材第53页,练习A第1题

下面来学习例2、例3

例2已知函数y=f(x)是偶函数,它在y轴右边的图象如下图,画出在y轴左边的图象. (多媒体显示)

1例3 研究函数y?2 的性质并作出它的图像 x

课件演示例2,板书例3.

例2 例3主要让学生体会学习了函数的单调性后为研究函数的性质带来的方便。根据奇、偶函数图像的对称性,只研究函数在y轴一侧的图像和性质就可以知道在另一侧的图像和性质。

(五)归纳小结,布置作业。

从知识和方法两个方面让学生谈本节课的收获,并进行反思。

作业:层次一:教材第52页习题2-1A 6、7、8题层次二:教材第53页习题2-1B2、3、4题

高一数学函数奇偶性练习题及答案解析

高一数学函数奇偶性练习题及答案解析 数学函数奇偶性练习题及答案解析 1.下列命题中,真命题是 A.函数y=1x是奇函数,且在定义域内为减函数 B.函数y=x3x-10是奇函数,且在定义域内为增函数 C.函数y=x2是偶函数,且在-3,0上为减函数 D.函数y=ax2+cac≠0是偶函数,且在0,2上为增函数 解析:选C.选项A中,y=1x在定义域内不具有单调性;B中,函数的定义域不关于原点对称;D中,当a<0时,y=ax2+cac≠0在0,2上为减函数,故选C. 2.奇函数fx在区间[3,7]上是增函数,在区间[3,6]上的最大值为8,最小值为-1,则2f-6+f-3的值为 A.10 B.-10 C.-15 D.15 解析:选C.fx在[3,6]上为增函数,fxmax=f6=8,fxmin=f3=-1.∴2f-6+f-3=-2f6- f3=-2×8+1=-15. 3.fx=x3+1x的图象关于 A.原点对称 B.y轴对称 C.y=x对称 D.y=-x对称 解析:选A.x≠0,f-x=-x3+1-x=-fx,fx为奇函数,关于原点对称. 4.如果定义在区间[3-a,5]上的函数fx为奇函数,那么a=________. 解析:∵fx是[3-a,5]上的奇函数, ∴区间[3-a,5]关于原点对称, ∴3-a=-5,a=8. 答案:8 1.函数fx=x的奇偶性为

A.奇函数 B.偶函数 C.既是奇函数又是偶函数 D.非奇非偶函数 解析:选D.定义域为{x|x≥0},不关于原点对称. 2.下列函数为偶函数的是 A.fx=|x|+x B.fx=x2+1x C.fx=x2+x D.fx=|x|x2 解析:选D.只有D符合偶函数定义. 3.设fx是R上的任意函数,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fxf-x是奇函数 B.fx|f-x|是奇函数 C.fx-f-x是偶函数 D.fx+f-x是偶函数 解析:选D.设Fx=fxf-x 则F-x=Fx为偶函数. 设Gx=fx|f-x|, 则G-x=f-x|fx|. ∴Gx与G-x关系不定. 设Mx=fx-f-x, ∴M-x=f-x-fx=-Mx为奇函数. 设Nx=fx+f-x,则N-x=f-x+fx. Nx为偶函数. 4.已知函数fx=ax2+bx+ca≠0是偶函数,那么gx=ax3+bx2+cx A.是奇函数 B.是偶函数 C.既是奇函数又是偶函数

高中数学解题方法谈:函数奇偶性的判定方法

函数奇偶性的判定方法 函数奇偶性的判定方法较多,下面把常见的判定方法分类加以研究分析. 1.定义域判定法 例1 判定()(1)2f x x x =-- 的奇偶性. 解:要使函数有意义,须20x -≥,解得2x ≥, 定义域不关于原点对称, ∴原函数是非奇非偶函数. 评注:用定义域虽不能判定一个函数是奇函数还是偶函数,但可以通过定义域不关于原点对称,来否定一个函数的奇偶性. 2.定义判定法 例2 判断()f x x a x a =++-和奇偶性. 解: 函数()f x x a x a =++-的定义域为R ,且 ()()()()f a x a x a x a x a x a x a f x -=-++--=--+-+=-++=, ∴函数()f x 是偶函数. 评注:在定义域关于原点对称的前提下,可根据定义判定函数的奇偶性. 3.等价形式判定法 例3 判定2211 ()11x x f x x x ++-=+++的奇偶性. 解:()f x 的定义域为R ,关于原点对称,当0x =时,()0f x =, ∴图象过原点. 又0x ≠ 时,22 22 ()(1)(1)1()(1)(1)f x x x f x x x -+-+==-+--, (1)()f f x ∴-=-. 又(0)0f =,∴()f x 为奇函数. 评注:常用等价变形形式有:若()()0f x f x +-=或()1() f x f x -=-,则()f x 为奇函数;若()()0f x f x --=或 ()1() f x f x -=,则()f x 为偶函数(其中()0f x ≠). 4.性质判定法 例4 若0a >,()([])f x x a a ∈-,是奇函数,()() g x x ∈R 是偶函数,试判定()()()x f x g x ?= 的奇偶性.

《函数的奇偶性》说课稿

《函数的奇偶性》说课稿 揭西县棉湖中学 林松彬 尊敬的各位专家评委、老师们:大家好! 今天我说的课是人教A 版必修1第一章第3节第2课时“函数的奇偶性”。我将从教材分析、教法和学法的分析、教学过程三个方面对本节课进行说明。 一、教材分析 1.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 “奇偶性”是人教A 版第一章“集合与函数概念”的第3节“函数的基本性质”的第2小节。 奇偶性是函数的一条重要性质,教材从学生熟悉的 ()()()()x x f x x f x x f x x f ====和及和21入手,从特殊到一般,从具体到抽象,注重信息技术的应用,比较系统地介绍了函数的奇偶性。 从知识结构看,它既是函数概念的拓展和深化,又是后续研究指数函数、对数函数、幂函数、三角函数的基础。因此,本节课起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 2.学情分析 从学生的认知基础看,学生在初中已经学习了轴对称图形和中心对称图形,并且有了一定数量的简单函数的储备。同时,刚刚学习了函数单调性,已经积累了研究函数的基本方法与初步经验。 从学生的思维发展看,高一学生思维能力正在由形象经验型向抽象理论型转变,能够用假设、推理来思考和解决问题. 3. 教学目标 基于以上对教材和学生的分析,以及新课标理念,我设计了这样的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能判断一些简单函数的奇偶性。 2.能运用函数奇偶性的代数特征和几何意义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过程与方法】 经历奇偶性概念的形成过程,提高观察抽象能力以及从特殊到一般的归纳概括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自主探索,体会数形结合的思想,感受数学的对称美。 从课堂反应看,基本上达到了预期效果。 4、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函数奇偶性的概念和几何意义。 几年的教学实践证明,虽然“函数奇偶性”这一节知识点并不是很难理解,但知识点掌握不全面的学生容易出现下面的错误。他们往往流于表面形式,只根据奇偶性的定义检验f(-x)=-f(x)或f(-x)=-f(x)成立即可,而忽视了考虑函数定义域的问题。因此,在介绍奇、偶函数的定义时,一定要揭示定义的隐含条件,从正反

2020高考数学刷题首选卷考点测试7函数的奇偶性与周期性(理)(含解析)

考点测试7 函数的奇偶性与周期性 高考概览 本考点是高考的必考知识点,常考题型为选择题、填空题,分值5分,中等难度 考纲研读 1.结合具体函数,了解函数奇偶性的含义 2.会运用函数图象理解和研究函数的奇偶性 3.了解函数周期性、最小正周期的含义,会判断、应用简单函数的周期性 一、基础小题 1.若函数f (x )=x (2x +1)(x -a )为奇函数,则实数a =( ) A .12 B .23 C .3 4 D .1 答案 A 解析 函数f (x )的定义域为xx ≠-1 2且x ≠a . ∵奇函数定义域关于原点对称. ∴a =1 2 .故选A . 2.已知定义在R 上的函数f (x )是奇函数,且是以2为周期的周期函数,则f (1)+f (4)+f (7)=( ) A .-1 B .0 C .1 D .4 答案 B 解析 由题意知f (-x )=-f (x )且f (x +2)=f (x ),所以f (1)+f (4)+f (7)=f (1)+

f (0)+f (-1)=0.故选B . 3.已知f (x )为奇函数,在[3,6]上是增函数,且在[3,6]上的最大值为8,最小值为-1,则2f (-6)+f (-3)=( ) A .-15 B .-13 C .-5 D .5 答案 A 解析 因为函数在[3,6]上是增函数,所以f (6)=8,f (3)=-1.又因为函数为奇函数,所以2f (-6)+f (-3)=-2f (6)-f (3)=-2×8+1=-15.故选A . 4.已知函数f (x )为奇函数,当x >0时,f (x )=x 2 -x ,则当x <0时,函数f (x )的最大值为( ) A .-14 B .14 C .12 D .-12 答案 B 解析 解法一:设x <0,则-x >0,所以f (-x )=x 2+x ,又函数f (x )为奇函数,所以 f (x )=-f (-x )=-x 2-x =-? ?? ?? x +12 2+14,所以当x <0时,函数f (x )的最大值为14 .故选B . 解法二:当x >0时,f (x )=x 2-x =? ????x -122-14 ,最小值为-14, 因为函数f (x )为奇函数, 所以当x <0时,函数f (x )的最大值为1 4 .故选B . 5.已知f (x )是定义在R 上的函数,且f (x +2)=-f (x ).当x ∈(0,2)时,f (x )=2x 2 ,则f (7)=( ) A .-2 B .2 C .-98 D .98 答案 A 解析 由f (x +2)=-f (x ),得f (7)=-f (5)=f (3)=-f (1)=-2.故选A . 6.若定义在R 上的偶函数f (x )和奇函数g (x )满足f (x )+g (x )=e x ,则g (x )=( ) A .e x -e -x B .12(e x +e -x ) C .e x +e -x D .12(e x -e -x ) 答案 D 解析 因为f (x )+g (x )=e x ,所以f (-x )+g (-x )=f (x )-g (x )=e -x ,所以g (x )=12(e x -e -x ).故选D . 7.已知函数f (x )=g (x )+x 2 ,对于任意x ∈R 总有f (-x )+f (x )=0,且g (-1)=1,则g (1)=( ) A .-1 B .1 C .3 D .-3

第招 如何判断函数的奇偶性

第11招 如何判断函数的奇偶性? 判断函数的奇偶性(有的还牵涉三角函数)是高考中常考的知识点,一般以选择题形式出现. 解法指导与经典范例 (一) 判断函数奇偶性的方法 1. 定义法 这是最常用的方法.其解法步骤如下:(1)确定函数的定义域是否是关于原点的对称区间.若不是,可判断该函数是非奇非偶函数.若是,再按下列步骤继续进行.(2)在定义域内任取x ,以-x 代换f(x)中的x 得f(-x).(3)依据定义得出结论. 注意:(1)既是奇函数又是偶函数的函数只能是f(x)=0. (2)若奇函数f(x)在x=0处有定义,则f(0)=0.(如例6证一) 【例1】函数 ()()是x x x x f +-? +=11( ). A.奇函数 B.偶函数 C.既是奇函数又是偶函数 D0非奇非偶函数 解 (]()() 的奇偶性】判断函数【例原点对称的区间由于这定义域不是关于想)的定义域为函数得?????>+-<+=-≤<-≥+-00)(2. .1,19,1101122x x x x x x x f f x x x 解 当x<0时,-x>0,()()() ().)(22x f x x x x x f -=+-=-+--=-∴ 而当x>0时,-x<0,()()()()x f x x x x x f -=-=-+-=-∴22 ()()()()().,,00,为奇函数故都有对任意x f x f x f x =-+∞∞-∈∴ 【例3】2002.北京文三(22)已知f(x)是定义在R 上的不恒为零的函数,且对于任意的a 、b R ∈都满足:()()().a bf b af b a f +=? (1) 求f(0)、f(1)的值;(2)判断f(x)的奇偶性,并证明你的结论. 解(1)()()()()()()=?==?+?=?=111.00000000f f f f f f ()()1111f f ?+? ()f f ∴=,12(1)=0. (2)f(x)是奇函数.证明如下: ()()()[]()()()()().01.01,1211111=-∴=--=----=-?-=f f f f f f f 而 又 ()()()()()().,11是奇函数x f x f xf x f x f x f ∴-=-+-=?-=- 2. 利用定义的等价命题来判断 ()()()()()().00是偶函数是奇函数;x f x f x f x f x f x f ?=--?=-+ 或:当()()()()()() ().110是偶函数是奇函数;时, x f x f x f x f x f x f x f ?=-?-=-≠

函数的奇偶性的经典总结

x x x f 1)(+=1 )(2+= x x x f x x f 1)(=函数的奇偶性 一、函数奇偶性的基本概念 1.偶函数:一般地,如果对于函数()x f 的定义域内任意一个x ,都有()()x f x f =-,0)()(=--x f x f ,那么函数()x f 就叫做偶函数。 2.奇函数:一般地,如果对于函数()x f 的定义域内任一个x ,都有()()x f x f -=-,0)()(=+-x f x f ,那么函数()x f 就叫做奇函数。 注意:(1)判断函数的奇偶性,首先看定义域是否关于原点对称,不关于原点对称是非奇非偶函数,若函数的定义域是关于原点对称的,再判断 ()()x f x f ±=- 之一是否成立。 (2)在判断()x f 与()x f -的关系时,只需验证()()0=±-x f x f 及 ) ()(x f x f -=1±是否成立即可来确定函数的奇偶性。 题型一 判断下列函数的奇偶性。 ⑴x x x f +=2)(,(2)x x x f -=3)( (3)()()()R x x f x f x G ∈--=,(4) (5)x x x f cos )(= (6)x x x f sin )(= (7) x x x f --=22)(,(8) 提示:上述函数是用函数奇偶性的定义和一些性质来判断 (1)判断上述函数的奇偶性的方法就是用定义。 (2)常见的奇函数有:x x f =)(,3)(x x f =,x x f sin )(=, (3)常见的奇函数有:2)(x x f =,x x f =)(,x x f cos )(= (4)若()x f 、()x g 都是偶函数,那么在()x f 与()x g 的公共定义域上,()x f +()x g 为 偶函数,()-x f ()x g 为偶函数。当()x g ≠0时,) ()(x g x f 为偶函数。 (5)若()x f ,()x g 都是奇函数,那么在()x f 与()x g 的公共定义域上,()x f +()x g 是奇函数,()-x f ()x g 是奇函数,()()x g x f ?是偶函数,当()x g ≠0时,) ()(x g x f 是偶函数。

高中数学《函数的奇偶性》说课稿

《函数的奇偶性》说课稿 老师、同学们,大家上午好。我是教育技术专业的邓彩红,今天我的说课题目是函数的奇偶性。下面开始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选自人教A版高中数学必修一第一章第3.2节。函数是高中数学的起始课程,同时也是重点和难点,函数的思想贯穿于整个高中数学之中。函数是描述事物运动变化的重要模型,函数的奇偶性是除单调性以外的另一个重要特征,它为我们之后学习它不仅与现实生活中的对称性密切相关联,而且为后面学习指数函数、对数函数、幂函数的性质作好了坚实的准备和基础,也常常使复杂的不等问题变得简单明了。 本节课的学生是高一学生,之前已经学习过函数的单调性,因此,对于探索函数的奇偶性有良好的认识基础,而且学生初中阶段已经学习过函数的轴对称性和中心对称性,这也为本节课的学习奠定了基础。但是学生对于使用抽象的数学语言表示轴对称性和中心对称性这些具体的几何特征感到一定的困难,就需要教师进行有效引导。 基于以上对教材和学生的分析,我将教学目标定为以下三点: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方面: (1)教会学生用数学符号语言描述偶函数和奇函数的概念,并能够理解其几何意义。 (2)能够利用定义判断函数的奇偶性。 (3)学会运用函数图象理解和研究函数的性质。 (4)通过函数的奇偶性教学,培养学生从特殊到一般的概括归纳问题的能力。2.过程与方法方面: (1)让学生经历数学概念的精确化和数学化过程,体会数学化原则这个重要的数学原则。 (2)让学生体会从具体到抽象、从特殊到一般的数学思维过程,以及数形结合的重要数学思想和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

(1)让学生感受生活中的数学美,也让学生感受函数的变化规律,数列运动变化的唯物主义辩证观点。 (2)通过小组合作交流培养学生团结互助的精神。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偶函数和奇函数的概念、几何意义及利用定义判断函数的奇偶性。 教学难点:对偶函数和奇函数的概念从图形表象到具体的数量关系这个精确化、数学化过程的推导。 四、教学方法 1、通过学生熟悉的实际生活问题引入课题,为概念学习创设情境,拉近数学与现实的距离,教师提出问题,让学生主动探究答案,激发学生求知欲,调动学生主体参与的积极性。 2、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方法,注意多媒体课件的使用。 3、在讨论环节,以学生为主体,鼓励学生主体参与的同时,不可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 五、学习方法 1、让学生利用图形直观启迪思维,并通过正、反例的构造,来完成从感性认识到理性思维的质的飞跃。 2、让学生从问题中质疑、尝试、归纳、总结、运用,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研究问题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主要采用了自主探究法、合作交流法等方法。六.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在概念教学时,教师要为学生提供一些思维情境,因此我将先从生活中的一些数学现象引入,比如建筑物、汽车标志、蝴蝶等具有对成性的图形。“对称”是大自然的一种美,这种“对称美”在数学中也有大量的反映,通过这种方式引入新课。 (二)逐步探索发现新知 在这个步骤中,将通过2x (和| ) x f= x f=两个具体的函数来引入观察这 (x ) | 两个函数的图像有什么特征,对于它们的几何特征又如何用数学符号语言来描

(完整版)函数的单调性与奇偶性练习题基础

1 函数单调性(一) (一)选择题 1.函数x x f 3 )(= 在下列区间上不是..减函数的是( ) A .(0,+∞) B .(-∞,0) C .(-∞,0)∪(0,+∞) D .(1,+∞) 2.下列函数中,在区间(1,+∞)上为增函数的是( ) A .y =-3x +1 B .x y 2 = C .y =x 2-4x +5 D .y =|x -1|+2 3.设函数y =(2a -1)x 在R 上是减函数,则有 A .2 1≥ a B .2 1≤ a C .2 1> a D .2 1< a 4.若函数f (x )在区间[1,3)上是增函数,在区间[3,5]上也是增函数,则函数f (x )在区间[1,5]上( ) A .必是增函数 B .不一定是增函数 C .必是减函数 D .是增函数或减函数 (二)填空题 5.函数f (x )=2x 2-mx +3在[-2,+∞)上为增函数,在(-∞,-2)上为减函数,则m =______. 6.若函数x a x f = )(在(1,+∞)上为增函数,则实数a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 7.函数f (x )=1-|2-x |的单调递减区间是______,单调递增区间是______. 8.函数f (x )在(0,+∞)上为减函数,那么f (a 2-a +1)与)4 3(f 的大小关系是______。 *9.若函数f (x )=|x -a |+2在x ∈[0,+∞)上为增函数,则实数a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 (三)解答题 10.函数f (x ),x ∈(a ,b )∪(b ,c )的图象如图所示,有三个同学对此函数的单调性作出如下的判断: 甲说f (x )在定义域上是增函数; 乙说f (x )在定义域上不是增函数,但有增区间, 丙说f (x )的增区间有两个,分别为(a ,b )和(b ,c ) 请你判断他们的说法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 11.已知函数.21 )(-= x x f (1)求f (x )的定义域; (2)证明函数f (x )在(0,+∞)上为减函数. 12.已知函数| |1)(x x f = . (1)用分段函数的形式写出f (x )的解析式;

最新函数的奇偶性的经典总结

x x x f 1)(+ =1 )(2+= x x x f x x f 1)(= 函数的奇偶性 一、函数奇偶性的基本概念 1.偶函数:一般地,如果对于函数()x f 的定义域内任意一个x ,都有()()x f x f =-, 0)()(=--x f x f ,那么函数()x f 就叫做偶函数。 2.奇函数:一般地,如果对于函数()x f 的定义域内任一个x ,都有()()x f x f -=-, 0)()(=+-x f x f ,那么函数()x f 就叫做奇函数。 注意:(1)判断函数的奇偶性,首先看定义域是否关于原点对称,不关于原点对称是非奇非偶函数,若函数的定义域是关于原点对称的,再判断 ()()x f x f ±=- 之一是否成立。 (2)在判断()x f 与()x f -的关系时,只需验证()()0=±-x f x f 及) () (x f x f -=1±是否成立即可来确定函数的奇偶性。 题型一 判断下列函数的奇偶性。 ⑴ x x x f +=2)(,(2) x x x f -=3)( (3) ()()()R x x f x f x G ∈--=,(4) (5)x x x f cos )(= (6)x x x f sin )(= (7) x x x f --=22)(,(8) 提示:上述函数是用函数奇偶性的定义和一些性质来判断 (1)判断上述函数的奇偶性的方法就是用定义。 (2)常见的奇函数有:x x f =)(,3 )(x x f =,x x f sin )(=, (3)常见的奇函数有:2 )(x x f =,x x f =)(,x x f cos )(= (4)若()x f 、()x g 都是偶函数,那么在()x f 与()x g 的公共定义域上,()x f +()x g 为 偶函数,()-x f ()x g 为偶函数。当()x g ≠0时, ) () (x g x f 为偶函数。 (5)若()x f ,()x g 都是奇函数,那么在()x f 与()x g 的公共定义域上,()x f +()x g 是奇函数,()-x f ()x g 是奇函数,()()x g x f ?是偶函数,当()x g ≠0时, ) () (x g x f 是偶函数。

函数的奇偶性教学反思

函数的奇偶性教学反思 数学组喻俊邦 在本节课教学过程中,我让学生通过图象直观获得函数奇偶性的认识,然后利用表格探究数量变化特征,通过代数运算,验证发现的数量特征对定义域中的”任意”值都成立,最后在这个基础上建立奇偶函数的概念。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还要注意到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幻灯片的设计 幻灯片的使用在一定程度上很好的辅助我的教学活动,但是数学学科中应注意到幻灯片的设计,在出现某些字或者数字时应直接出现,而不要设计成动画的形式,以免学生分散注意力。 2.学生练习 在教学过程中应多注意学生的活动,由单一的问答式转化为多方位的考察,可以采用学生板演或者把学生练习投影到屏幕上让全班学生纠正等方式,更好的考察学生掌握情况。 3.例题书写 在数学教学中我们都要对例题的解题过程进行讲解,并书写解题过程,以便让学生更好的模仿。在书写解题过程或定义时要认真板书,保证字迹清楚,便于学生仿照。 4.语言组织 在讲授过程中还要注意到说话语速,语言组织等讲授技巧,应该用平缓的语气讲授,语言描述要简练易懂,不能拖泥带水。 5.教学环节的完整 在授课过程中要注意到教学环节设计,我们的教学过程有复习引入、讲授新课、例题讲解、学生练习、课时小结、布置作业等几个重要的环节,有时候可能因为紧张等各种因素往往忽略小细节,遗漏其中的某一环节,造成教学设计不完善。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要注意这些环节。 6.教案设计的完整 在本节课教学中我因为考虑到有幻灯片而没有在教案中设计“板书设计”这个环节,但是在授课过程中又用到了板书,所以一定要设计“板书设计”,以保证教案的完整性。 以上是我对这节课以后的教学反思,还有很多地方做的还不完善,我要在以后的教学中努力改进这些错误,以便更好的适应教学,努力使自己的教学更上一层楼。

函数的奇偶性练习题

函数的奇偶性 一、选择题 1.若)(x f 是奇函数,则其图象关于( ) A .x 轴对称 B .y 轴对称 C .原点对称 D .直线x y =对称 2.若函数y f x x R =∈()()是奇函数,则下列坐标表示的点一定在函数y f x =()图象 上的是( ) A . (())a f a ,- B . (())--a f a , C . (())---a f a , D .(())a f a ,- 3.下列函数中为偶函数的是( ) A .x y = B .x y = C .2x y = D .13+=x y 4. 如果奇函数)(x f 在[]7,3上是增函数,且最小值是5,那么)(x f 在[]3,7--上是( ) A .增函数,最小值是-5 B .增函数,最大值是-5 C .减函数,最小值是-5 D .减函数,最大值是-5 5. 已知函数)(1 22 2)(R x a a x f x x ∈+-+?= 是奇函数,则a 的值为( ) A .1- B .2- C .1 D .2 6.已知偶函数)(x f 在],0[π上单调递增,则下列关系式成立的是( ) A .)2()2 ()(f f f >- >-π π B .)()2 ()2(ππ ->->f f f C .)2 ()2()(π π- >>-f f f D .)()2()2 (ππ ->>- f f f 二、填空题 7.若函数)(x f y =是奇函数,3)1(=f ,则)1(-f 的值为____________ . 8.若函数)(x f y =)(R x ∈是偶函数,且)3()1(f f <,则)3(-f 与)1(-f 的大小关系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已知)(x f 是定义在[)2,0-?(]0,2上的奇函数,当0>x 时,)(x f 的图象如右图所示,那么f (x ) 的值域是 .

函数的奇偶性与周期性

函数的奇偶性与周期性 1.函数的奇偶性 2.(1)周期函数 对于函数y =f (x ),如果存在一个非零常数T ,使得当x 取定义域内的任何值时,都有f (x +T )=f (x ),那么就称函数y =f (x )为周期函数,称T 为这个函数的周期. (2)最小正周期 如果在周期函数f (x )的所有周期中存在一个最小的正数,那么这个最小正数就叫做f (x )的最小正周期. 3.判断下列结论的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若f (x )是定义在R 上的奇函数,则f (-x )+f (x )=0.(√) (2)偶函数的图象不一定过原点,奇函数的图象一定过原点.(×) (3)如果函数f (x ),g (x )为定义域相同的偶函数,则F (x )=f (x )+g (x )是偶函数.(√) (4)定义域关于原点对称是函数具有奇偶性的一个必要条件.(√) (5)若T 是函数的一个周期,则nT (n ∈Z ,n ≠0)也是函数的周期.(√) (6)函数f (x )在定义域上满足f (x +a )=-f (x ),则f (x )是周期为2a (a >0)的周期函数.(√) (7)函数f (x )=0,x ∈(0,+∞)既是奇函数又是偶函数.(×) (8)若函数y =f (x +a )是偶函数,则函数y =f (x )关于直线x =a 对称.(√) (9)若函数y =f (x +b )是奇函数,则函数y =f (x )关于点(b,0)中心对称.(√) (10)若某函数的图象关于y 轴对称,则该函数为偶函数;若某函数的图象关于(0,0)对称,则该函数为奇函数.(√) 考点一 判断函数的奇偶性

数的奇偶性评课

《数的奇偶性》教学评析 柏树小学武学龙 各位老师,上周二有幸听了武老师教学的“数的奇偶性”,让我受益非浅。下面,我就对武老师这节课谈谈我个人的看法。 一、教学目标定位准确,落实到位 “数的奇偶性”是义务教育课程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教学内容。教学是在学生学习了质数、合数等知识,认识了相关的奇数、偶数概念的基础上展开的,旨在引导学生开展自主探究活动,去发现数的奇偶性及其在加、减法运算中的变化规律,并能运用规律去解释(或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和问题。武老师通过对教材的研究,确定的教学目标是:(1)尝试运用“列表”、“画示意图”等方法发现规律,运用数的奇偶性解决简单问题。(2)发现并掌握数的奇偶性变化规律,并解决实际问题。从整个教学过程看,两个教学目标已得到了落实。二、教师吃透教材,教材处理得当 “数的奇偶性”是在学生认识了相关的奇数、偶数概念的基础上展开的。教材将这一学习内容安排为用数学活动的形式教学,不仅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且能使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数学问题的探索性和挑战性,培养学生科学的研究态度和学习方法。教材提供的小船往返于南北岸的学习素材,武老师通过让学生猜、独立思考、小组讨论、交流,使学生发现数的奇偶性变化规律,接着出示翻杯子及开关灯,让学生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展开探究活动,较好地拉近了学生与数学、数学与生活之间的距离。这样使学生既掌握了重点,又突破了难点。三、教学结构严谨,安排合理

从整堂课来看,武老师采用多种教学方法,运用新的教学模式,激发学生欲望和兴趣,组织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相互启发、相互碰撞,在活动中自主探索学习内容,形成认识,实现学习目标。 总之,整堂课教学思路清晰,结构严谨,教师教态自然、大方,语言规范、准确,体型设计合理,富有层次性、发展性,教学目标准确、无误。教学环节的处理中,环环相扣,过渡自然。教学中,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使学生轻松、自然地接受知识。 下面,提出两点个人建议,供武老师和各位教师参考: 1、在互动解疑(新课教学)中可否把学生讨论、交流的时间再放长点; 2、实践运用中练习的安排我认为应先易后难。

教师资格证说课模板——函数的奇偶性

函数的奇偶性——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们: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高中数学人教A 版必修一第一章第三节“函数的基本性质中”的“函数的奇偶性”。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法、学法分析,教学过程,教辅手段,板书设计等方面对本课时的教学设计进行说明。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特点、教材的地位与特点 “奇偶性”是人教A 版第一章“集合与函数概念”的第3节“函数的基本性质”中的第2小节。 奇偶性市函数的一条重要性质,教材从学生熟悉的()x x f =和()x x f 1=及()2x x f =和()x x f =入手,从特殊到一般,从具体到抽象,注重信息系统的应用,比较系统的介绍的函数的奇偶性。从知识结构看它既是函数概念的拓展和深化,又是后续研究指数函数、对数函数、幂函数、三角函数的基础。因此,本节课起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 2、教学重难点 (1)本课时的教学重点是:函数的奇偶性及其几何意义。 虽然“函数奇偶性”这一节知识点并不是很难理解,但知识点掌握不全面的学生容易出现下面的错误。他们往往流于表面形式,只根据奇偶性的定义检验()()x f x f -=或()()x f x f -=-成立即可,而忽视了考虑函数定义域的问题。因此,在介绍奇、偶函数的定义时,一定要揭示定义的隐含条件,从正反两方面讲清定义的内涵和外延。因此,我把“函数的奇偶性概念”设计为本节课的重点。在这个问题上我除了注意概念的讲解,还特意安排了一道例题,来加强本节课重点问题的讲解。 (2)本课时的教学难点是:判断函数奇偶性的方法及格式。 3、教学目标 基于以上对教材和学生的分析,以及新课标理念,我设计了这样的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能奇偶性的概念,初步掌握判断函数奇偶性的方法。 (2)能运用函数奇偶性的代数特征和几何意义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过程与方法】 经历奇偶性概念的形成过程,提高观察抽象能力以及从特殊到一般的归纳概括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自主探索,体会数形结合的思想,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勇于探索的良好习惯。 二、教法与学法分析 1、教法 根据本节教材内容和编排特点,为了更有效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指导思想,采用以引导发现法为主,直观演示法、类比法为辅。教学中,精心设计一个又一个带有启发性和思考性的问题,创设问题情景,诱导学生思考,使学生始终处于主动探索问题的积极状态,从而培养思维能力。

函数的奇偶性练习题

函数的奇偶性 1.函数f (x )=x(-1﹤x ≦1)的奇偶性是 ( ) A .奇函数非偶函数 B .偶函数非奇函数 C .奇函数且偶函数 D .非奇非偶函数 2. 已知函数f (x )=ax 2+bx +c (a ≠0)是偶函数,那么g (x )=ax 3+bx 2+cx 是( ) A .奇函数 B .偶函数 C .既奇又偶函数 D .非奇非偶函数 3. (2005重庆)若函数f (x )是定义在R 上的偶函数,在]0,(-∞上是减函数, 且f (2)=0,则使得f (x )<0的x 的取值范围是 ( ) A.(-¥,2) B. (2,+¥) C. (-¥,-2)è(2,+¥) D. (-2,2) 4.(2006春上海) 已知函数f (x )是定义在(-∞,+∞)上的偶函数. 当x ∈(-∞,0)时,f (x )=x -x 4,则 当x ∈(0.+∞)时,f (x )= . 5. 判断下列函数的奇偶性: (1)f (x )=lg (12+x -x ); (2)f (x )=2-x +x -2 (3) f (x )=???>+<-).0()1(),0()1(x x x x x x 6.已知g (x )=-x 2-3,f (x )是二次函数,当x ∈[-1,2]时,f (x )的最小值是1,且f (x )+g (x )是奇函数,求f (x )的表达式。 7.定义在(-1,1)上的奇函数f (x )是减函数,且f(1-a)+f(1-a 2)<0,求a 的取值范围 8.已知函数21()(,,)ax f x a b c N bx c +=∈+是奇函数,(1)2,(2)3,f f =<且()[1,)f x +∞在上是增函数, (1)求a,b,c 的值; (2)当x ∈[-1,0)时,讨论函数的单调性. 9.定义在R 上的单调函数f (x )满足f (3)=log 23且对任意x ,y ∈R 都有f (x+y )=f (x )+f (y ). (1)求证f (x )为奇函数; (2)若f (k ·3x )+f (3x -9x -2)<0对任意x ∈R 恒成立,求实数k 的取值范围.

高中数学必修1《函数的奇偶性》说课稿

课题:《函数的奇偶性》(第一课时) 教材:必修1(人教版) 尊敬的各位专家评委,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民教育出版社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必修1第一章第三节“函数的奇偶性(1)”。 下面我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分析、教学重难点分析、教法与学法、课堂设计、教学效果反思六方面进行说课。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函数”是本章的核心概念,也是中学数学教学中的基本概念,函数的思想方法贯穿整个高中数学课程.奇偶性是学生在学了函数的概念和单调性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 是用代数的方法研究函数图象整体对称性的.学习本节课对巩固前面学习的知识,以及为后面进一步学好指数函数、对数函数和三角函数等内容都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二)学情分析 根据我所在学校是一所普通的面向完中,学生素质较差,认知能力较低,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注重对学生自信心的培养,使学生喜欢数学,从而养成主动学习的习惯,在学习中享受乐趣。由于学生刚上高一,很多同学还处于适应阶段,因此课堂练习的设计要循序渐进,让所有学生都能学有所得。 二、教学目标分析 根据新课程的要求、本节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认知规律,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知识目标——理解函数的奇偶性并能熟练应用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解决、推导问题;能应用奇偶性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函数问题。 能力目标——通过函数奇偶性概念的形成过程,培养学生观察、归纳、抽象的能力,渗透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培养学生从特殊到一般的概括归纳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通过构建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养成积极主动,勇于探索,不断创新的学习习惯和品质。 三、教学重难点分析

高一数学函数的奇偶性练习题

1、判断奇偶性:2211)(x x x f -+-= 2、已知8)(35-++=bx ax x x f 且10)2(=-f ,那么=)2(f 3、判断函数???<≥-=) 0()0()(22x x x x x f 的奇偶性。

4、若3)3()2()(2+-+-=x k x k x f 是偶函数,讨论函数)(x f 的单调区间 6、定义在R 上的偶函数)(x f 在)0,(-∞是单调递减,若)2()6(a f a f <-,则a 的取值范围是如何 7、设奇函数f(x)的定义域为[-5,5].若当x ∈[0,5]时, f(x)的图象如右图,则不等 式()0

函数奇偶性的判定方法

函数奇偶性的判定方法 山东 刘海 函数奇偶性的判定方法较多,下面举例介绍常见的判定方法. 1.定义域判定法 例1 判定()(1)f x x =- 解:要使函数有意义,须20x -≥,解得2x ≥, 定义域不关于原点对称,∴原函数是非奇非偶函数. 评注:用定义域虽不能判定一个函数是奇函数还是偶函数,但可以通过定义域不关于原点对称,来否定一个函数具有奇偶性. 2.定义判定法 例2 判断()f x x a x a =++-的奇偶性. 解: 函数()f x x a x a =++-的定义域为R , 且 ()()()()f x x a x a x a x a x a x a f x -=-++--=--+-+=-++=, ∴函数()f x 是偶函数. 评注:在定义域关于原点对称的前提下,可根据定义判定函数奇偶性. 3.等价形式判定法 例3 判定()f x =的奇偶性. 解:()f x 的定义域为R ,关于原点对称,当0x =时,()0f x =,∴图象过原点. 又0x ≠ 时,22 22()(1)(1)1()(1)(1) f x x x f x x x -+-+==-+--,()()f x f x ∴-=-. 又(0)0f =,()f x ∴为奇函数. 评注:常用等价变形形式有:若()()0f x f x +-=或()1() f x f x -=-,则()f x 为奇函数;若()()0f x f x --=或 ()1() f x f x -=,则()f x 为偶函数(其中()0f x ≠). 4.性质判定法 例4 若0a >,[]()()f x x a a ∈-,是奇函数,()() g x x ∈R 是偶函数, 试判定()()()x f x g x ?= 的奇偶性.

函数的奇偶性

函数的奇偶性 【学习目标】 1.理解函数的奇偶性定义; 2.会利用图象和定义判断函数的奇偶性; 3.掌握利用函数性质在解决有关综合问题方面的应用. 【要点梳理】 要点一、函数的奇偶性概念及判断步骤 1.函数奇偶性的概念 偶函数:若对于定义域内的任意一个x ,都有f(-x)=f(x),那么f(x)称为偶函数. 奇函数:若对于定义域内的任意一个x ,都有f(-x)=-f(x),那么f(x)称为奇函数. 要点诠释: (1)奇偶性是整体性质; (2)x 在定义域中,那么-x 在定义域中吗?----具有奇偶性的函数,其定义域必定是关于原点对称的; (3)f(-x)=f(x)的等价形式为:() ()()0, 1(()0)() f x f x f x f x f x ---==≠, f(-x)=-f(x)的等价形式为:() ()()01(()0)() f x f x f x f x f x -+-==-≠, ; (4)由定义不难得出若一个函数是奇函数且在原点有定义,则必有f(0)=0; (5)若f(x)既是奇函数又是偶函数,则必有f(x)=0. 2.奇偶函数的图象与性质 (1)如果一个函数是奇函数,则这个函数的图象是以坐标原点为对称中心的中心对称图形;反之,如果一个函数的图象是以坐标原点为对称中心的中心对称图形,则这个函数是奇函数. (2)如果一个函数为偶函数,则它的图象关于y 轴对称;反之,如果一个函数的图像关于y 轴对称,则这个函数是偶函数. 3.用定义判断函数奇偶性的步骤 (1)求函数()f x 的定义域,判断函数的定义域是否关于原点对称,若不关于原点对称,则该函数既不是奇函数,也不是偶函数,若关于原点对称,则进行下一步; (2)结合函数()f x 的定义域,化简函数()f x 的解析式; (3)求()f x -,可根据()f x -与()f x 之间的关系,判断函数()f x 的奇偶性. 若()f x -=-()f x ,则()f x 是奇函数; 若()f x -=()f x ,则()f x 是偶函数; 若()f x -()f x ≠±,则()f x 既不是奇函数,也不是偶函数; 若()f x -()f x =且()f x -=-()f x ,则()f x 既是奇函数,又是偶函数 要点二、判断函数奇偶性的常用方法

《函数的奇偶性》说课稿——获奖说课稿

创作编号: GB8878185555334563BT9125XW 创作者:凤呜大王* 《函数的奇偶性》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们:大家好! 今天我说的课是人教A版必修1第一章第3节第2课时“函数的奇偶性”。我将从教材分析、教法和学法的分析、教学过程三个方面来阐述我对本节课的理解与设计。 首先,来看一下教材分析: 一、教材分析 1.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 “奇偶性”是人教A版第一章“集合与函数概念”的第3节“函数的基本性质”的第2小节。 奇偶性是函数的一条重要性质,教材从学生熟悉的 及入手,从特殊到一般,从具体到抽象,注重信息技术的应用,比较系统地介绍了函数的奇偶性。从知识结构看,它既是函数概念的拓展和深化,又是后续研究指数函数、对数函数、幂函数、三角函数的基础。因此,本节课起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

2.学情分析 从学生的认知基础看,学生在初中已经学习了轴对称图形和中心对称图形,并且有了一定数量的简单函数的储备。同时,刚刚学习了函数单调性,已经积累了研究函数的基本方法与初步经验。 从学生的思维发展看,高一学生思维能力正在由形象经验型向抽象理论型转变,能够用假设、推理来思考和解决问题.3.教学目标 基于以上对教材和学生的分析,以及新课标理念,我设计了这样的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能判断一些简单函数的奇偶性。 2.能运用函数奇偶性的代数特征和几何意义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过程与方法】 经历奇偶性概念的形成过程,提高观察抽象能力以及从特殊到一般的归纳概括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自主探索,体会数形结合的思想,感受数学的对称美。 4、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函数奇偶性的概念和几何意义。 虽然“函数奇偶性”这一节知识点并不是很难理解,但知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