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农业物流土地流转对策【论文】

合集下载

广西农产品物流发展对策研究

广西农产品物流发展对策研究

广西农产品物流发展对策研究作者:车小英刘兴旺黄李龙李金强来源:《中国市场》2018年第07期[摘要]随着广西经济的快速发展,农产品物流得到了较好的发展空间,然而广西农产品物流发展存在很多问题,严重阻碍着广西农业经济的发展。

文章对广西农产品物流现状进行了详细分析,借鉴国内外农产品物流发展经验,结合广西农产品物流发展的实际情况给出针对性对策。

[关键词]农产品;物流发展;物流成本[DOI]1013939/jcnkizgsc201807175广西是我国西南地区重要的农产品生产和输出基地。

但是由于农产品无效供给过剩和有效供给不足并存及农产品附加值不高等致使农业增产不增收,成为广西“三农”问题的核心。

因此大力发展农产品物流对于降低广西农产品流通成本、提高农产品价值,实现农产品生产和消费的有效对接具有不容忽视的作用。

1广西发展农产品物流发展现状广西农产品种类众多。

全区可以耕地的面积约为57457万公顷,农业占生产总值的154%,2010~2016年广西主要农产品产量年增长率呈正值,其中产量最大的是粮食作物和水果,截至2016年年底,粮食作物和水果产量分别达到187341万吨、19316万吨,比2015年分别增长083%、887%。

另外是水产品,2016年产量为57303万吨,较2015年增长0014%,产量最低的肉类,2016年产量为8996万吨,较2015年增长5%。

不断增长的农产品产量对广西农产品物流发展提供了一个优良的供给市场环境。

目前,广西农产品物流模式多数仍以自营物流为主,这种模式普遍出现在小型种植户,这种模式在一定程度上会阻碍农产品物流的发展。

随着广西物流业快速发展,出现了“农户+合作社”或“农户+加工企业”的契约型、批发市场型物流形式。

2011—2015年年底,亿元以上商品交易市场由44个增加到73个,年均增长15%,广西的批发市场包含了各种农产品,2016年成交额累计达到6372180亿元。

据调查,南宁五里亭蔬菜批发市场、北海水产品批发市场、玉林宏进农副产品批发市场的交易额始终保持成绩名列前茅。

论广西农村土地流转问题解决路径——基于华润百色希望小镇建设

论广西农村土地流转问题解决路径——基于华润百色希望小镇建设

政策与商法研究论广西农村土地流转问题解决路径—基于华润百色希望小镇建设郭堂辉(广西财经学院,广西南宁530031)摘要:由于特殊地形地貌导致的土地细碎化,缺乏专业土地流转运作组织和农业产业发展规划,金融和信 贷等配套服务欠缺等原因,广西农村土地流转的进程相对滞后。

通过讨论华润百色希望小镇开发过程中规范土地流转程序、开展产业帮扶和金融配套服务方面的经验为广西地方土地流转提供借鉴思路。

关键词:华润希望小镇;土地流转;农业专业合作社中图分类号:D9 文献标识码:A doi:10. 19311/ki. 1672-3198. 2016. 27. 074华润百色希望小镇位于育色市右扛区永乐乡距百 色市城区20公里,面积约I 15平方公里,辖6个村民 小组328户1342人,土地面积共计9805. 43亩。

华润 希望小镇建设过程中通过成立润农农民专业合作社土 地流转分社引导当地群众以土地入股的方式进行土地 流转,帮助农户开展产业化经营,以期实现“土地增值,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三增原则”。

本论文希望借助 对华润百色希望小镇土地流转方式的研究,从流转程 序、产业规划、服务配套及平台搭建尋多角度研究和导找解决广西农村土地流转面临困境的方法。

1广西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人多地少、地形复杂导致农村土地经营规模细小分散是广西农村土地经营的基本现状。

近年来,广西 积极克服地形地貌限制不断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 流转,在农村土地规模化集约经营方面取得一定的成效。

1.1广西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现状1.1.1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面积逐步增长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厅统计显示,2010年,广西农村土地资源流转面积334. 9万亩,占全区农户承包地 总面积的11M,涉及农户120.Q5万户,占全区农户总 数的14%;2013年,广西农村农户承包地流转面积累计520多万亩,占农户承包地总面积的1S.66%,涉及 178万多农户,占全区农户总数的18. 07 %;2014年,全 区农村承包地流转面积累计628万亩,占农户承包地 总面积的18. 81%,涉及196万户,流转明显加速。

毕业论文《论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状、问题及对策》

毕业论文《论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状、问题及对策》

【内容提要】土地流转是对家庭承包经营体制的延续和完善,是市场经济条件下优化土地资源配置、推进农村城镇化、逐步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不断增加农民收入的根本出路,是现行农村各项改革的重要配套措施,是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的有效途径。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是农村生产力得到不断解放和发展的必然。

它是一个历史进程,而不是一个阶段性任务。

推动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完善土地流转方面的方针政策,既要积极,更要稳妥。

因此,我们应该深刻理解和认真贯彻十七届三中全会的方针政策,建立农村土地使用权的流转机制,不断探索农村土地流转问题的解决途径,只有当农用地、非农建设用地、宅基地等都能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合理流转时,才能应对加入WTO所带来的冲击和挑战,才能促进“三农问题”的有效解决。

【关键词】农地流转现状问题对策Abstract:Land Circulation is to improve the household contract management system. It’s the fundamental way to optimize the allocation of land resource, to advance the rural urbanization, to transfer the surplus rural labor step by step, to increase Farmers income in the market economic conditions. It’s also an important supporting measure of the present rural reforms and an effective mean to speed up the rural modernization. The market of the rights of contracting rural land is the result of the liber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the rural productivity. It is an historical process, but not a periodical mission. It should be not only positive, but also sound to promote the market of the rights of contracting rural land and to improve the principles and policies of land circulation. Therefore, we should thoroughly understand and conscientiously implement the principles and policies of Seventeen of the Third Plenary Session of the CPC to build the system of transference of the right to use rural land and to explore the approaches to the problem of the rural land circulation. Only when the agricultural land, land for non-agricultural construction land, and housing sites can adapt to the requirement of market economy rational circulation, can deal with the impacts and challenges that the WTO brings, can promote the “three rural issues” effectively resolved.Keywords: Land Circulation Present situation Problem Measure目录一、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概述 (1)二、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作用 (1)三、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现状 (2)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存在的问题及成因 (4)(一)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存在的主要问题 (4)(二)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存在问题的成因 (5)五、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对策建议 (7)参考文献 (12)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现状、问题及对策一、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概述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是指在农村土地承包中物权性质的土地承包经营权有效的前提条件下,在不改变农村土地所有权权属性质和主体种类以及农村土地农业用途的基础上原承包方依法将该物权性质的土地承包经营权,或者从该物权性质的土地承包经营权中分离出来的部分权能等具体的民事权利转移给他人的行为。

【毕业论文】农业产业化经营中土地经营权的合理流转对策与建议

【毕业论文】农业产业化经营中土地经营权的合理流转对策与建议

农业产业化经营中土地经营权的合理流转对策与建议摘要:由于土地经营权流转市场机制的不健全,以及对土地流转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加之农村土地流转方式和途径日益多样化,导致在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过程出现了违反农民意愿的强行流转、流转服务管理落后,流转行为不规范及土地流转进展不平衡等问题。

因此,推进农村土地经营权的合理流转必须建立规范的农村土地流转市场、完善农村社会保障机制、建立健全土地监管机制。

关键字:农业产业化;土地流转;土地经营权;对策建议引言:土地是一个国家的重要生产资料和战略资源。

我国拥有几千年的农业社会传统,目前仍处在由农业国家向工业国家过渡时期,有8亿多农民,农民的土地问题更是关系到国家安全与稳定的全局性问题。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按照依法自愿有偿原则,允许农民以转包、出租、互换、转让、股份合作等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

1.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合理流转的必要性1.1土地合理流转实现了农业规模经营,有利于专业化生产土地经营权流转,使土地相对集中,有利于资金的投入和资源配置的优化,有利于实现规模化生产和机械化作业,有效地提高土地生产能力,提高农业经济效益。

而且土地流转有助于解决近年来耕地闲置,即抛荒现象。

通过农业产业化经营,可以将分散的农户联结为一体,通过产前、产中和产后的服务链条,把每个农户都纳入到现代化大农业生产系列之中,真正实现生产的“统分结合”。

通过农业产业化经营,可以大大发展农户的企业化经营、农场化经营和定单农业的发展,推动科学技术在农业生产中广泛的应用,通过国内和国际间的分工和协作,充分发挥地域经济的资源优势、品种优势,促进农业经济全方位发展和进步。

农民的增收也就有了充分的保障。

1.2土地合理流转加快了农业结构调整,有利于区域化布局农业的根本出路是加快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提高农业的竞争力和综合经济效益的制度取向。

广西农地流转对策建议

广西农地流转对策建议

广西农地流转对策建议本篇论文目录导航:【题目】广西现代农业发展中农地流转困境探析【第一章】广西现代农业农地流转问题探究导论【第二章】农地流转的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第三章】广西现代农业建设过程中农地流转的现状【第四章】广西农地流转的调查分析【第五章】广西农地流转影响因素实证分析【第六章】广西农地流转对策建议【参考文献】现代农业农地资源合理流转研究参考文献6 结论与对策建议研究结论现代农业发展与农地流转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关系从调查区域的实际情况可以发现,当前农地流转规模不断扩大,现代农业发展前景良好。

例如兴业县通过农地流转,促进农业产业规模化发展,建成了广西春茂集团万亩柑桔基地、兴业百谷米业公司万亩优质水稻基地、大平山镇绿安园公司1000 亩现代农业蔬菜基地等。

农地流转可以使农地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集中,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有限的农地资源被现代化的种植和管理技术以及大型农业机械全副武装,农地效益提高,发展高效农业,应对市场风险能力大大加强。

而同时,农业现代化发展又要求农地集中连片,为破除农地细碎化的问题使得农地流转成了当务之急。

现代农业发展下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也为农户农地流转提供了必要的转出对象,对农地流转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农村社会保障工作是影响农地流转的关键因素实证结果表明,农户是否参加医疗保险对于农户是否进行农地流转具有重要意义。

对调查问卷整理发现,参加农村合作医疗保险的农户只占受访农户的%,说明农村的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缓慢,不利于农地流转。

由于包括医疗保障在内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普及率较低,目前农地仍然发挥着农户的社会保障功能,只有解决好农户的社会保障问题,尤其是医疗保障,使农户后顾无忧,才可以实现农地流转的畅通无阻。

市场信息的不对称对农地流转影响较为显着根据实证分析以及访谈,市场信息通达度是影响农地流转的重要因素,距离乡镇的距离越小,获取市场信息的时间就越短,可以为农地流转提供更多的便利条件。

广西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必要性和紧迫性[1]

广西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必要性和紧迫性[1]

2009年第7期(总第222期)学术论坛ACADE M I C F ORUMNO.7,2009(Cu mulatively NO.222)广西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文 新 [摘 要]随着我国工业化、城镇化的深入,大量农民进入城市,农民与土地、农民与土地承包经营权之间形成既割舍不断又不甘仅束缚于其上的新型关系,这种若即若离的新型关系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合法合理的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为农民进城务工后,土地能继续合理利用提供了更大的可能性。

广西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流转必然成为广西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发展过程中解决农民外出务工后继续合理有效利用土地,尽可能发挥其最大效用的一种选择。

[关键词]广西;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必要性[作者简介]文新,广西财经学院法律系讲师,法学硕士,企业管理硕士,广西 南宁 530003[中图分类号]F30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434(2009)07-0110-06 随着我国工业化、城镇化的深入,大量农民尤其是大量青壮年农民进入城市,使农民和城市、农民和工业化,特别是农民和土地、农民和土地承包经营权之间的关系发生了较大变化。

一方面,农民与城市、农民与工业化的联系愈来愈密切;另一方面,农民与土地、农民与土地承包经营权之间形成既割舍不断又不甘仅束缚于其上的一种若即若离的新型关系,这种若即若离的新型关系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合法合理的土地流转可能成为解决农民继续需要土地的保障和同时需要到城市寻找财富机会暂时脱离土地这对因需要产生的矛盾的手段,或者说土地流转在某种意义上为农民进城务工后,土地能继续合理利用提供了更大的可能性。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是我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产物,是中国广大农民自己发明并经法律确认的一种具有中国特色的民事权利。

由于我国实行土地公有制,土地所有权不能进入市场,且农民集体土地所有权是世界上独特的土地所有权,因此,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明显区别于发达国家或者地区的永佃权、用益权、农用权、农用土地租赁权,我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有其自身的运行规则和特性。

浅谈广西农产品物流发展现状及对策

浅谈广西农产品物流发展现状及对策

浅谈广西农产品物流发展现状及对策作者:胡国盛来源:《经营管理者·下旬刊》2017年第05期摘要:本文主要是分析广西田阳农产品物流发展的特点和现状,田阳作为广西农产品主要的种植及生产地,有诸多农产品物流新型化值得研究及完善。

通过论述应找出田阳农业物流存在的主要问题:农产品运输与存储过程中保鲜技术落后,农产品集成化落后,主要表现为农产品分包销售过程中对地域运输及销售的不确定性,总体上对农产品市场需求信息掌握不到位。

田阳地处广西农业大县,但农产品物流管理水平较低,也因此导致了农产品从种植,养殖到生产再到销售这一过程成本居高。

农民总体上收益不高。

同时田阳农产品物流供应链环节与第三方物流流通环节存在冲突,本文着重展开以上问题的论述,提出如何解决以田阳为主的广西农产品的规范化建设等问题,根本上解决田阳农产品物流的现代化发展,进而为整个广西农产品物流的现代化建设起到促进作用。

关键词:农产品物流农产品竞争物流成本我国经济建设始终以围绕大农业建设为中心,广西经济发展一贯坚持该原则。

国家对农业建设的重视从最初的传统手工加工销售,联产责任承包制等已经发展到如何建设现代化新农业的高标准。

多种农产品物流主体,农产品物流基础设施也有了较大改进,农产品出口日益增加。

农民对农产品现代化培育技术有了一个飞跃式的认识。

广西作为“一带一路”建设的标杆性城市有着得天独厚的农业优势,作为产业优势化的农业产业正在引领我区的新型化发展,农产品物流理论发展滞后,不能很好地为农产品物流发展服务。

并且我国农村交通发展的落后,严重地制约了我国农产品物流的发展,与其他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农产品物流还比较落后。

这也直接影响到地方农产品物流的发展,尤其是以广西为代表的欠发达省份。

一、田阳农产品流通体制改革的现状及环境1.田阳农产品流通体制改革的现状。

田阳农产品流通体制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体制改革中,在整个农产品种植、养殖、生产、加工、流通体制中都经历了多次反复。

广西农产品物流中的若干探讨

广西农产品物流中的若干探讨

广西农产品物流中的若干探讨一、广西农产品物流的现状(一)物流主体多元化在现行农产品生产制度下,众多小农户直接与市场对接,而为了改变农户在市场上的弱势地位,农民合作组织介入农产品流通,成为流通过程中一个新兴的主体,再加上众多农产品加工企业、各级批发商、零售商,一起构成了农产品流通主体多元化的格局。

(二)物流通道分散化广西农产品物流过程中,由农户、农民合作组织、加工企业、产地批发商、销地批发商、贩销大户以及各种零售终端等多种物流主体共同构成十余种物流通路,使广西农产品物流通道呈现出多样化、分散化的格局。

(三)物流模式一体化广西现阶段农产品流通体制是商物合一的流通体制,尚未形成专业的农产品物流体系,在农产品交易过程中,物流一般由交易双方承担,于是物流成为农户、合作社、加工企业或销售商不得不履行的一项职责。

据有关资料,广西60%~70%的农户要自己解决农产品运销问题。

(四)产品流量大、品种多广西农产品品种多,产量大,其中甘蔗、水果、蔬菜、桑蚕、木薯、淡水水产、海水水产、松脂、中药材、香料、油料、剑麻、茶叶在全国占有重要地位,甘蔗产量占全国一半以上,荔枝、菠萝、香蕉、芒果产量排全国前三名,八角、茴油占全国80%,茉莉花茶占全国60%,桑蚕、肉桂各占全国50%,珍珠的生产、加工在全国居领先地位。

松脂、罗汉果、剑麻产量全国第一,沙田柚、银杏、木薯淀粉的产量居全国前列,还有其他很多具有地方特色的产品。

(五)物流难度大农产品由于其本身的性质与其他工业品对物流的要求不同,整个物流过程作业难度大,需要建立完善的冷链保证其流通,但是冷链构建成本比较高,且农产品供应分散不便于形成规模效益,所以大大增加了物流的难度。

二、广西农产品物流存在问题(一)农产品物流主体的市场化程度低广西农产品物流主题市场化程度低,主要表现在:從事农产品物流主体大多是个体商贩且经营规模小,大多数企业只能被动提供单一的运输或者仓储服务而增值服务少,物流集成化程度地,且相关标准化、信息化程度低,远远不能满足农产品物流发展的需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广西农业物流土地流转对策1广西农业物流与农村土地流转现状1.1广西农业物流现状1.1.1物流基础设施较完善,区位优势突出。

广西位于中国大陆沿海地区的西南端,是中国西南地区最便捷的出海通道。

区内有邕江、左江、右江、柳江、桂江等江河,主要铁路干线有南昆、湘桂、南防、黎湛、黔桂等线路。

拥有桂海、桂梧、南梧等多条高速公路及以桂林两江国际机场为代表的便捷的空中走廊。

随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成,广西独特的区位优势将为农业物流带来巨大的发展机遇。

1.1.2农产品较丰富,农产品物流配送发展迅速。

广西是我国农产品比较丰富的省区,据不完全统计,广西拥有各类名特优农产品1200多种,区内各地享有“中国龙眼之乡”、“中国香蕉之乡”、“中国茉莉花之乡”、“中国荔枝之乡”和“中国奶水牛之乡”等多种称号,丰富的农产品赢得了国内外的青睐。

2009年在上海举行的农产品展销会上,广西500t各种名特优农产品两天就销售一空,2009年底广西举办的名特优农产品网上展销洽谈会吸引了国内外l0万客商上网浏览采购[1]。

同时,广西防城港、南宁、柳州等独特的区位优势、便捷的交通条件也为广西农产品物流配送的飞速发展创造了条件。

1.1.3农业物流技术较落后,不能适应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需要,导致广西丰富的农产品资源优势不能快速转化为市场优势。

与发达地区相比,广西农业物流技术有以下特点:第一,除国家投资或扶持建设了一批较先进的农业物流设施(如桂林兴安等县的农产品交易系统,全州、恭城等县的果品冷库等)外,仍以传统的低档次设施设备为主,如接近农村市场终端的物流主要是以拖拉机、农用车、摩托车甚至脚踏三轮车和自行车为运输载体。

第二,农业物流技术的系统性集约优势因组织程度低而难以发挥。

第三,农业物流设施设备及管理技术的改善速度相对缓慢[2]。

1.2广西农村土地流转现状1.2.1广西农村土地流转概况。

广西在地域上属于云贵高原向东南沿海丘陵过渡地带,全区土地面积236万km2,地貌类型复杂多样。

广西农村人口4026万,在全国排第9位,耕地总面积为26142万hm2,占广西土地总面积的11.04%,人均耕地面积534m2,仅为全国人均耕地面积的70%左右,具有农村人口多、耕地少、耕作条件不及平原的特点[3]。

广西积极稳妥推进农村土地流转,已取得初步成效。

根据广西农业厅的统计,2010年6月广西农村土地流转面积22.33万hm2,占全区农户承包地总面积的11%;涉及农户120.05万户,占全区农户总数的14%。

1.2.2广西农村土地流转特点。

广西农村经济总体欠发达,其土地流转存在以下特点:一是土地利用效率较低。

绝大部分属于传统农业耕种方式,较困难家庭仍采用耕牛和人力来耕种,实行粗放式生产。

土地的分割仍然保留国家家庭承包制时的地形地貌,小块分配、小块耕种、独立收割。

很多农户原来是种两季水稻,现在基本上都只种一季,这种单季作业直接导致粮食减产,间接导致土地抛荒,降低了土地利用效率。

二是土地抛荒现象没有根除。

20世纪90年代以来土地抛荒现象一直没有停止过,国家实施相关惠农政策之后,抛荒现象虽有所好转,但是至今没有彻底改变。

不少农户多年未种自己的承包地,导致土地闲置。

三是土地流转层次较低。

在国家农业税取消之前,许多农民都想把抛荒的土地转租给他人,却很难找到承租对象。

因为承租人也要面临风险,一方面要承担农业税和相关农业成本,另一方面土地用途有一定限制。

国家取消农业税实施农业补贴等政策后,这种现象有所改观,开始有农民专职从事农业生产,规模化承租土地,但是土地流转的低层次性没有根本改变,客观上也限制了农村土地的流转[3]。

2农村土地流转对广西农业物流产生的影响2.1正面影响2.1.1土地流转有利于农业产业化发展,扩大了农业物流需求。

以广西玉林市为例,据了解,玉林市在农村实行土地经营流转,以专业大户集中连片租用为主,多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形成了香蕉、果蔗、中药材、蚕桑、荔枝、剑麻、速生桉、糖蔗等连片生产基地。

目前,该市农户共流转出租土地3.56万hm2,占耕地总面积的18.95%,流转后形成产业基地497个,其中以果蔗生产最多,形成123个产业基地。

农业产业化程度得到大幅提高,农业物流需求也随之增加。

2.1.2土地流转促进了农业物流基础设施建设。

农村土地流转主要有2种形式:一是转包,即一些外出打工或无力耕种的农户,通过私下协商或口头协议等方式将自家承包地转包给亲朋好友耕种;二是出租,即在不改变土地用途前提下以租赁合同形式出租给农业经济组织开展农业集约化经营。

后者的规模经济效益明显,承租者为了实现经营的良性循环,往往把所获部分利润投入到道路、仓储设施、交通工具以及计算机通讯设备等方面,促进了当地农业物流基础设施建设。

2.1.3土地流转有效缓解了农业物流发展中资金短缺、人才匮乏、技术落后等一系列难题。

土地流转后,随着城市土地价格不断攀升以及国家对“三农”支持力度的逐年加大,农村市场越来越被看好,大量的非农资金进入农村,有效缓解了农业物流的资金短缺问题。

同时,土地流转一方面使部分农民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但另一方面也吸引了大批的农业专门人才加入到农业及农业物流经营行列,特别是在国家相关惠农政策支持以及当前大学生就业难的双重背景下,大量农业相关高校毕业生回乡创业,很多直接从事与农业物流相关的行业,如生态养殖、农产品代销、农贸代理等。

此外,土地流转加速了农业集约化发展,改变了农村经济增长完全依靠粗放式经营的现状,越来越多的农业相关企业开始注重技术开发与应用,在农业物流领域,条形码技术、POS 系统、GPS系统等物流信息技术开始被广泛应用。

土地流转有效促进了城乡之间资金、人才、技术等资源的合理流动和优化配置,缓解了农业物流发展壮大过程中的一系列难题。

2.1.4土地流转缩短了农业物流供应链,提高了农业物流效率。

传统的农业物流主要从基层批发、零售市场开始逐级流通,中间环节多、供应链长,供应链中各成员间是简单的买卖竞争关系,物流需求较分散,物流效率较低。

土地流转后,农业产业化程度提高,农业物流需求变得较为集中,加上物流信息技术的日益完善,农业物流特别是农产品物流配送产生了很多新模式,如“农超对接”、“农企对接”、“农校对接”等,大大缩短了农业物流供应链,提高了物流效率。

2.2负面影响2.2.1土地流转加大了农业物流发展的区域不平衡性。

广西农村土地流转情况较好的大多集中在交通便利、经济水平较高的地区,根据广西农业厅统计资料显示,2007年广西农村土地流转面积比例列前3位的依次是南宁市(广西省会)4.85%、防城港市(广西最大的港口)4.80%及柳州市(广西工业中心)4.71%。

发达地区农村土地流转范围较广,很多是与外来企业、科研机构或个人流转,而落后地区土地流转多发生在同村内亲戚、乡邻之间,由此造成不同地区农业物流需求不平衡。

土地流转较好的地区物流基础设施发展较快,各种物流资金、人才、技术大量涌入,农业物流水平迅速提高,而且易与其他物流系统实现资源共享和无缝连接。

土地流转落后的地区,除了会因自身落后的物流设施水平增加物流成本外,还会导致现有的物流资源向外地流失[4]。

所以随着各地土地流转差异越来越大,农业物流发展的区域不平衡性也会越来越明显。

2.2.2土地流转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农业物流的可持续发展。

大规模的土地流转,有利于发展农业规模化经营、提高农村土地利用效率、刺激农业物流需求,但是农业产业化发展也给农村社会环境造成了一定负面影响。

我国传统农业属于粗放式经营,农业物资采购、农业生产及农产品运输和仓储大都是人力操作、农户分散独立进行,虽效率不高但对环境破坏较小。

而土地流转后产生的现代化大农业普遍采用机械化作业、大量使用化肥农药等措施,造成农村耕地质量下降、居住环境恶化,而且随着农村市场繁荣逐步产生许多城市发展中固有的难题,如噪音、汽车尾气、生活垃圾等环境污染。

另外,很多地区土地流转后没有用于种植粮食作物,而是选择种植蔬菜、花卉、树苗、烟草等,有的干脆用于挖塘养鱼、修圈养猪等,虽然土地用途仍属于农业范畴,但这直接造成了粮食大量减产,一定程度上威胁国家粮食安全,长期还会对耕地土壤质量产生影响,阻碍了农村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4]。

3土地流转背景下广西农业物流的发展对策3.1发挥政府引导作用,制定农业物流专项规划发展农业物流是新农村建设的一部分,各级政府要转变观念,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加强研究,积极引导,鼓励各地农户积极参与土地流转,建立有效的土地流转机制。

要结合各地产业特色,大力促进农户与农业产业化企业之间的土地流转,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积极发展生态农业、观光农业及高科技农业,营造农业物流发展的良好环境。

同时,政府相关部门应建立农业物流协调机制,尽快出台农业物流专项规划,明确各地农业物流的重点发展方向,规范各地农业物流相关项目的布局和实施。

3.2加强农业物流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业物流信息化水平基础设施是支持物流高效、稳定运行乃至进一步支持经济运行的根本。

广西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发展较快,但整体水平仍较落后。

据统计,广西通公路的自然村占73.8%,低于西部地区平均水平,其中有车站、码头的村仅占22.2%;农村进村公路和村内道路的路面以沙石路面居多,分别占54.6%和56.5%,进村公路为水泥路面和柏油路面的均为14.0%,村内主要道路为水泥路面和柏油路面的比例分别仅为7.6%和2.3%,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农村村内主要道路有路灯的村比例仅占2.9%[5]。

当前,广西农村应结合国家“村村通工程”、“万村千乡工程”,着力加快乡村道路建设,完善农村电力、饮用水、电话网、有线电视网、互联网等公共基础设施的构建、改造和升级,培育大批各种形式的农家店,重构农村物流网络。

同时,整合各地物流资源,搭建统一的农业物流信息平台,充分利用土地流转带给农村的商机,积极引进条形码、射频技术、POS系统、GPS系统、EDI等现代物流信息技术,提高农业物流的信息化水平。

3.3培育农产品物流企业,完善农产品物流配送体系农产品物流是农业物流的主要形式,物流企业是发展农产品物流的关键。

针对广西农产品物流企业规模较小、专业化程度与管理水平较低、综合服务能力较差的现状,应通过培育一批农产品物流企业、打造农产品物流配送中心、普及农村便利店等一系列措施,建立起布局合理、功能完善的农产品流通网络。

重点培育龙头带基地、公司加农户、产销一体化的农产品物流骨干企业,支持和促进龙头企业大力发展订单农业,与农民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

大力发展农产品物流园区,兴建设施先进、功能完善、交易规范的鲜活农产品物流配送中心,推行“生产基地-配送中心-连锁超市”的农产品流通模式。

以土地流转为契机,优化农产品物流供应链,减少农产品配送的中间环节,鼓励在广西的南城百货、北京华联、沃尔玛、家乐福等大型连锁超市与农业基地建立农产品直接采购渠道,大力推进农产品企业或农业经济组织直接向超市、菜市场、便利店配送农产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