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胎教:现代胎教与古代胎教
古代胎教:中国古代胎教到底是怎么回事?

胎教对于现在的准妈妈们来说可谓是⼀个再熟悉不过的词汇了。
可能很多⼈都认为胎教是由西⽅传进来的。
其实不然,早在古代就已经有了关于胎教的记载。
只不过古代的胎教与现代的胎教在形式和⽬的上都是有较⼤差别的。
不过最终的⽬的都是⼀致的,那就是更好的保护孕期的母婴健康。
可能有的准妈妈想要了解中国古代胎教是怎么回事。
那么我就来给⼤家说说吧,中国的古代胎教的实质和现今是不⼀样的,随着时代的发展,胎教也在不断的发现,了解中国古代胎教是怎么回事可以让我们从中找到值得借鉴的地⽅。
现在的⽗母们望⼦成龙、望⼥成凤,从孩⼦零岁之前就开始下⼯夫了——怀孩⼦之前的半年,丈夫就要戒烟戒酒锻炼⾝体,妻⼦要保持良好的⼼情;怀孕后,有条件的都要进⾏胎教:⾳乐胎教、语⾔胎教、抚摸胎教等,不⼀⽽⾜。
有⼈开玩笑说,下⼀代的竞争,从娘胎⾥就开始了。
“胎教”⼀词,2000多年前已有 “胎教”⼀词是中国古代流传下来的。
刘泽伦教授向记者介绍说:“据说在周朝之前就有胎教观念了。
”西汉⼈刘向编写的《列⼥传》记载:周⽂王的母亲怀孕时“⽬不视恶⾊,⽿不听*声,⼝不出恶⾔,能以胎教”。
西汉贾谊在《新书》中也提到“胎教”⼀词。
这就是说,在距今2000多年的西汉,就已经有了“胎教”⼀词。
到了魏晋南北朝和唐朝的时候,当时的医书中已有了“胎教”这⼀门类,说明胎教已经成了祖国医学的⼀个分⽀。
到了近代,康有为、蔡元培都提出了设⽴“胎教院”的主张。
古代胎教对当今的胎教有着启迪意义,但并不是⼀回事。
现在所谓的胎教,实际上是对胎⼉⽣长发育的⼀个良好的维护与促进。
胎教本⾝不属于教育的范畴,之所以还⽤“胎教”这个词,是因为⼴⼤⽼百姓都是这样称呼的,因此,就⼀直沿⽤下来了。
中国古代胎教是怎么回事呢?胎教这个词汇在我国其实已经有了两千多年的历史了,不过古时候的胎教和现在的胎教是很不⼀样的。
尽管如此,我们也可以从中看到古代的胎教对现代胎教具有重要的启迪意义。
因为从本质上来讲,⽆论是古代的胎教,还是现代的胎教都要达到⼀个共同的⽬的,那就是更好的保护母婴健康,更好的促进胎⼉的发育。
古代胎教的内容和方法(精选10篇)

古代胎教的内容和方法(精选10篇)1.古代胎教的内容和方法篇一《新书•胎教》说:“周后妃妊成王于身,立而不跛,坐而不差(歪斜),笑而不諠,独处不倨(散漫),虽怒不骂,胎教之谓也。
”翻译:周后妃怀成王的时候,站立,身体不能不平衡;坐着,身体不歪斜;笑不能大声,独处时肢体也不散漫,虽然生气,但是不恶语相加。
胎教就是这样。
2.古代胎教的内容和方法篇二《古烈女传•周室三母》说:“君子谓大任为能胎教。
古者妇人妊子,寝不侧,坐不边,立不跸,不食邪味,割不正不食,席不正不坐,目不视于邪色,耳不听于*声,夜则令瞽诵诗道正事。
”;翻译:周文王的母亲太妊,怀文王的时候,就进行了胎教。
古代妇女怀孕时,睡觉的时候不侧着身体,坐着和站立的时候,身体笔直、不倾斜,不吃气味不正常的食物,食物切割的不合于礼数不吃,座位不合于礼数不坐,眼睛不看不正常的情景,不听音律不合礼数的音乐。
到了晚上,则令盲人乐师唱诵诗以道正事。
3.古代胎教的内容和方法篇三凡新生小儿,一月内常饮目乳,大佳。
凡乳母乳儿,当先极挼(ruó),散其热气,勿令汁奔出,令儿噎,輒夺其乳,令得息。
息已,复乳之。
如是十返五返。
视儿饥饱节度,知一日中几乳而足,以为常。
又常捉去宿乳。
翻译:凡是新生的婴儿,一月之内经常饮用母乳,对孩子非常好。
凡是哺乳婴儿的时候,应当先揉搓,令奶的热气散去,不要让乳汁奔出,如果乳汁奔出导致婴儿噎住了,就不能让孩子继续乳吸,让孩子呼吸一会,然后再哺乳。
如此这般,十回八回的,观察孩子饥和饱的分寸在哪里,知道孩子一天当中应该有几次哺乳,就以这个为正常标准。
把晚上那顿哺乳去掉。
4.古代胎教的内容和方法篇四古人认为,孕妇所处的外界环境,对胎儿具有十分重要的潜移默化作用。
隋代医书《诸病源候论》说:“妊娠三月,名始胎。
当此时,血不流行,形象始化,未有定义,因感而变。
……欲子美好,宜佩白玉;欲子贤能,宜看诗书。
是谓外象而内感也。
”钱今阳在《钱氏儿科学》中说:“欲子女之清秀者,居山明水秀之乡;欲子女之聪俊者,常资文学艺书。
古代胎教我国古代流传下来的胎教方法

古代胎教我国古代流传下来的胎教方法古代胎教是指中国古代文化中流传下来的关于胎儿教育的方法和理论。
人们相信,胎儿在母亲子宫中的期间是一个重要的成长阶段,通过科学和良好的胎教方法,可以对胎儿未来的身心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
以下是我国古代流传下来的一些胎教方法。
首先,音乐胎教是我国古代胎教的重要方法之一、古代人们相信,音乐能够产生一种良好的氛围,对胎儿的精神和智力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
在古代,有些家庭会在胎儿母亲附近放置一些乐器,每天演奏一些柔和悦耳的乐曲,如古琴、箫等。
这样的音乐能够给胎儿提供一种和谐安静的环境,有助于胎儿的大脑发育,同时也能够传递给胎儿一种积极向上的情绪。
其次,语言胎教也是我国古代胎教的一种常见方法。
古代人们相信,胎儿在子宫中已经具备一定的听觉能力,能够听到外界的声音。
因此,通过给胎儿讲话、唱歌、诵读等方式,可以刺激胎儿的听觉发展,培养胎儿对语言的感知能力。
另外,古代人们也相信通过给胎儿讲一些正能量的话语、咒语,可以培养胎儿的良好品质和道德伦理观念。
除了音乐和语言胎教,古代人们还注重饮食胎教。
根据古代医学理论,母亲的饮食习惯直接影响到胎儿的成长发育。
因此,古代人们在胎儿期间会特别注重进补和营养平衡的饮食。
例如,他们会选择一些具有滋补作用的食物,如鸡、鸽子、虫草花等,以增强胎儿的体质。
另外,他们还会注意饮食的清淡和卫生,尽量避免食用辛辣刺激的食物。
此外,古代人们还注重情绪胎教。
他们相信,母亲的情绪和心态会直接影响到胎儿的情绪状态和心理发展。
因此,古代人们尽量保持积极、愉快的情绪,避免生气、沮丧等消极情绪的影响。
他们也会鼓励母亲多参与一些积极的社交活动,与亲友交流,以保持良好的心态。
总的来说,古代胎教方法主要包括音乐胎教、语言胎教、饮食胎教和情绪胎教。
这些方法虽然纯熟于古代,但是它们从其中一种程度上还是具有一定的科学依据。
现代科学研究也证实了这些胎教方法对胎儿的发育和心理健康有积极的影响。
古代胎教:现代胎教与古代胎教

古代胎教:现代胎教与古代胎教一、古代胎教因为现在社会的发展,人们对怀孕时孕妇的胎教也有极大的重视度。
胎教在中国其实有很悠久的历史。
我国古代对世界万物之间的相互感应现象十分重视,比如在《周易》一书中就有阴阳二气相互感应的描述。
同时人们在现实生活中也观察到母子之间有很多类似之处,所以除遗传因素之外,母亲的言行举止也可能影响到腹中的胎儿,所以就构成了古代胎教的理论基础。
于是,在这种朴素的理论基础支撑下,便产生了对胎教一系列要求。
我国古代对胎教的要求首先是从医学角度指出的。
中医学认为,如果准妈妈受到风、寒、暑、湿、燥、火“六淫”的倾入,就会感染疾病,甚至危及胎儿,所以提出了“慎寒温”的具体要求。
同时还对不注意“慎寒温”而遭受“六淫”之侵带来的危害:“胎前感冒外邪,或染伤寒,郁热不解,往往小产堕胎,攸关性命。
”古人所说的胎教,是指母体在妊娠期间为给胎儿创造一个良好的胎内环境而自我采取的相关精神、饮食、生活起居等方面的有力措施,以使母子的身心都能得到健康的发展。
古代胎教的主要内容包括6个方面:1.调调就是调情志。
妊娠是女性生理上经历的一个特殊过程,在此期间,孕妇在生理上不但要发生着系列的变化,心理上也会发生相对应的反应,这种心理反应的集中体现就是孕妇的情绪的变化。
祖国医学认为,胎借母气以生,呼吸相通,喜怒相对应,若有所逆,即致子疾。
古人认为:凡有孕之妇,宜情志舒畅,遇事乐观,喜、狂、悲、思皆可使气血失和而影响胎儿,这就是说,孕妇在怀孕期间要保持舒畅的心情,即时消除烦恼,而不要大动肝火,因为这样会导致气不顺,气不顺则孕胎不安,若长久气不顺,孕胎必受影响。
《傅青主女科》中也有“大怒小产”的论述。
由此可见,孕妇的情绪和心境对胎儿的生长发育有着很大影响,所以孕妇应该做到心情舒畅,开开心心过好每一天。
2.节节是节房事。
房事,是指夫妻的性生活。
虽然房事为受孕怀胎提供了必要的条件,但受孕之后,则房事必须节制。
《产孕集》对此论述道:怀孕之后,首忌交合。
古代胎教实施的内容与特点

古代胎教实施的内容与特点古代胎教是指孕妇在怀孕期间通过特定的方式和方法来进行胎儿教育的行为。
古代人们相信孕妇的身体和心理状态会影响胎儿的发育和素质,因此重视胎教,通过各种方式来提高胎儿的智力、性格和身体健康等方面的发展。
古代胎教的内容包括音乐教育、书籍阅读、饮食调理、心理调适等方面。
首先是音乐教育,古代人们相信音乐能够对胎儿的感知系统和神经发育产生积极影响。
孕妇会通过听音乐来让胎儿接触到美妙的音乐,如琴声、歌唱等,相信这样可以增加胎儿的智力和艺术修养。
其次是书籍阅读,孕妇会选择一些优秀的书籍,如诗词、经典文学等进行阅读,相信这样可以培养胎儿的阅读兴趣和提升智力。
同时,古代人们认为孕妇读书时的心情、语调和方式也会对胎儿产生影响,因此,读书时的心情要愉快,语调要柔和,这样可以传递给胎儿积极的信息。
古代胎教还注重饮食调理,孕妇需要摄取一些有益于胎儿发育的食物,如鸡肉、鱼肉、豆制品等,以及富含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的食物。
古代人们相信,通过科学的饮食调理,可以为胎儿提供足够的营养和能量,有利于胎儿的身体健康和智力发育。
此外,古代胎教也注重孕妇的心理调适。
古代人们认为,孕妇的心理状态会直接影响胎儿的情绪和性格,因此,保持心情愉快和轻松是非常重要的。
孕妇可以通过冥想、休息、散步等方式来放松自己的心情,也可以和家人、朋友进行交流,分享自己的喜怒哀乐,减轻心理压力。
古代胎教的特点是注重多方面的教育。
古代人们相信,孕妇全面的教育会对胎儿的多个方面产生积极影响,因此,古代胎教注重音乐教育、书籍阅读、饮食调理、心理调适等方面的内容。
另外,古代胎教还注重孕妇的个人修养。
古代人们认为,孕妇的素质和品德也会对胎儿产生影响,因此,孕妇在进行胎教的同时,也会注重自己的个人修养,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和人文素养,相信这样可以传递给胎儿积极正面的信息。
总之,古代胎教是一种注重孕妇和胎儿全面发展的教育方式。
通过音乐教育、书籍阅读、饮食调理、心理调适等方面的内容,古代胎教旨在提高胎儿的智力、性格和身体健康等多个方面的发展。
简述中国古代胎教的特点

简述中国古代胎教的特点中国古代胎教是指在胎儿尚未出生之前,通过一系列的方法和活动来培养胎儿的智力和品质。
胎教在古代中国被认为是非常重要的,因为人们相信胎儿在母体内就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智力和感知能力,而通过胎教可以进一步发展和提高胎儿的潜能。
中国古代胎教的主要特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声乐胎教:中国古代认为胎儿能够听到母亲的声音并对其产生反应,因此声乐胎教被视为一项重要的胎教方法。
母亲可以通过唱歌、吟诗或朗读经典文学作品来进行声乐胎教,以期刺激胎儿的听觉发展和情感培养。
2.手法胎教:古代医学家和文人学士认为胎儿对于外界的刺激非常敏感,因此他们提倡使用一些手法来进行胎教。
包括在母亲体表轻轻按摩,给予胎儿温暖和舒适的感觉;或者在母亲体表轻轻弹琴、敲击、按摩等,以期通过触觉和共鸣的方式刺激胎儿的神经系统和智力发展。
3.饮食胎教:古代中国讲究饮食养生,这种观念也延伸到了胎教中。
母亲在怀孕期间,应选择营养丰富、容易消化的食物,增加胎儿的营养摄取。
同时,古代医学家也提出了一些特殊的饮食调配方法,认为不同的食物可以对胎儿的智力和品质有不同的影响。
4.文化胎教:中国古代的文化胎教注重为胎儿创造一个良好的文化环境。
母亲可以选择听音乐、看戏曲、观赏绘画等文化活动,让胎儿在母体内接触到优秀的艺术品,培养其审美和情感。
5.心理胎教:中国古代强调母亲的情感和心境对胎儿的影响。
母亲应保持心情愉快、情绪稳定,避免过度紧张和焦虑,以免对胎儿造成负面影响。
另外,古代也提倡母亲培养一种守身如玉的品质,以期给予胎儿一个良好的精神氛围。
总体来说,中国古代胎教强调的是通过各种方法和活动来刺激和培养胎儿的智力和品质。
这些方法包括声乐胎教、手法胎教、饮食胎教、文化胎教和心理胎教等。
古代人们相信胎儿在母体内就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智力和感知能力,因此通过胎教可以进一步发展和提高胎儿的潜能。
虽然现代医学对于胎教效果的认知不一,但是中国古代胎教的概念和方法仍然对于培养父母的重视和关爱意识有着重要的影响。
胎教知识讲座发展

03
促进孕妇与胎儿的情感联系
胎教知识讲座可以引导孕妇更好地与胎儿建立情感联系,增强母子之间
的情感纽带,促进母婴关系的健康发展。
对胎儿的影响
1 2 3
促进胎儿的智力发展
胎教知识讲座通过向孕妇传授如何进行科学胎教, 如音乐胎教、语言胎教等,有助于胎儿在母体内 的智力发展。
降低胎儿出生后的不良情绪
科学合理的胎教可以降低胎儿出生后的不良情绪 反应,如哭闹、不安等,使胎儿更容易适应外界 环境。
胎教的意义
胎教有助于促进胎儿大脑和感官 发育,提高智力水平,为孩子未 来的成长打下坚实的基础。
胎教的科学依据
科学研究
大量的科学研究证明,胎教对胎儿的 生长发育具有积极的影响。例如,孕 期听音乐的胎儿在出生后对音乐有更 高的敏感性和反应能力。
医学支持
医学界普遍认为,胎教是一种科学、 健康的孕期保健方式,有助于降低孕 期焦虑、抑郁等情绪问题,提高孕妇 的身心健康水平。
胎教的实际操作方法
音乐胎教
通过播放优美的音乐或自然声 音,刺激胎儿的听觉器官,促
进其大脑发育。
语言胎教
孕妇与胎儿进行对话、讲故事 、读诗歌等,培养胎儿的语言 能力。
抚摸胎教
孕妇通过轻柔地抚摸腹部,与 胎儿进行互动,增强亲子感情 。
光照胎教
适当的光照刺激可以促进胎儿 的视觉发育,如使用弱光手电
筒或LED灯等。
胎教知识讲座发展
目录
• 胎教知识讲座的起源 • 胎教知识讲座的内容 • 胎教知识讲座的发展历程 • 胎教知识讲座的影响 • 胎教知识讲座的挑战与对策
01 胎教知识讲座的起源
古代胎教
古代胎教
古代胎教起源于中国,早在周朝时期就有关于胎教的记载。当时的胎教主要注 重母亲的行为和情绪,认为母亲的行为和情绪对胎儿的成长有重要影响。
中国古代胎教经验及其现实意义

中国古代胎教经验及其现实意义胎教是指孕妇在怀孕期间给胎儿进行教育,以促进胎儿的身心发展。
在中国古代,胎教是非常重要的一项文化传统,人们认为胎教可以影响孩子的智力、品质和未来的发展。
今天,虽然科学技术的发展让我们对胎教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但中国古代的胎教经验仍然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首先,音乐胎教。
中国古代人们深信音乐对胎儿的发育非常重要,因此会在孕妇旁边演奏悦耳的音乐,希望通过音乐的节奏和旋律影响胎儿的大脑发育。
现实意义是,音乐对胎儿的智力发展确实有积极的影响。
许多研究表明,孕妇在怀孕期间聆听柔和轻快的音乐,不仅可以促进胎儿的听觉和语言能力的发展,还有助于孩子日后学习音乐方面的才能。
其次,言传身教。
中国古代人们认为孕妇的情绪和行为会直接影响胎儿,因此他们在怀孕期间特别注重自身的修养和行为。
孕妇应该保持良好的心态,避免恶劣的环境和情绪。
现实意义是,孕期的情绪和行为确实会对胎儿产生影响。
孕妇如果处于紧张、焦虑或抑郁的情绪状态,会释放一些压力激素,不利于胎儿的健康发育,因此保持良好的情绪对胎儿发育非常重要。
再次,饮食胎教。
中国古代人们注重孕妇的饮食调养,认为饮食对胎儿的成长发育有重要影响。
孕妇应当选择营养均衡、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并避免食用辣、油腻和刺激性的食物。
现实意义是,孕妇的饮食确实会影响胎儿。
孕妇的饮食是否健康直接关系到孩子的健康。
一些食物中含有重要的营养物质,如叶酸、蛋白质等,它们对胎儿的发育至关重要。
最后,环境胎教。
中国古代人们认为孕妇所处的环境对胎儿的发育也非常重要。
孕妇应该远离噪音、空气污染和不良气氛的环境,保持身心的平静和安宁。
现实意义是,环境对胎儿的发育确实有重要影响。
现代科学研究发现,孕妇受到噪音和污染的环境刺激会产生一些神经化学物质,影响胎儿的大脑发育,因此为孕妇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对胎儿的健康至关重要。
总之,中国古代的胎教经验虽然有些观念在现代科学角度看来有些迷信,但其中的一些实践确实与现代科学研究相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代胎教:现代胎教与古代胎教
一、古代胎教因为现在社会的发展,人们对怀孕时孕妇的胎教也有极
大的重视度。
胎教在中国其实有很悠久的历史。
我国古代对世界万物之间的相互感应现象十分重视,比如在《周易》一书中就有阴阳二气相互感应的描述。
同时人们在现实生活中也
观察到母子之间有很多类似之处,所以除遗传因素之外,母亲的言行
举止也可能影响到腹中的胎儿,所以就构成了古代胎教的理论基础。
于是,在这种朴素的理论基础支撑下,便产生了对胎教一系列要求。
我国古代对胎教的要求首先是从医学角度指出的。
中医学认为,
如果准妈妈受到风、寒、暑、湿、燥、火“六淫”的倾入,就会感染
疾病,甚至危及胎儿,所以提出了“慎寒温”的具体要求。
同时还对
不注意“慎寒温”而遭受“六淫”之侵带来的危害:“胎前感冒外邪,或染伤寒,郁热不解,往往小产堕胎,攸关性命。
”
古人所说的胎教,是指母体在妊娠期间为给胎儿创造一个良好的
胎内环境而自我采取的相关精神、饮食、生活起居等方面的有力措施,以使母子的身心都能得到健康的发展。
古代胎教的主要内容包括6个
方面:
1.调调就是调情志。
妊娠是女性生理上经历的一个特殊过程,在
此期间,孕妇在生理上不但要发生着系列的变化,心理上也会发生相
对应的反应,这种心理反应的集中体现就是孕妇的情绪的变化。
祖国
医学认为,胎借母气以生,呼吸相通,喜怒相对应,若有所逆,即致
子疾。
古人认为:凡有孕之妇,宜情志舒畅,遇事乐观,喜、狂、悲、
思皆可使气血失和而影响胎儿,这就是说,孕妇在怀孕期间要保持舒
畅的心情,即时消除烦恼,而不要大动肝火,因为这样会导致气不顺,气不顺则孕胎不安,若长久气不顺,孕胎必受影响。
《傅青主女科》
中也有“大怒小产”的论述。
由此可见,孕妇的情绪和心境对胎儿的生长发育有着很大影响,
所以孕妇应该做到心情舒畅,开开心心过好每一天。
2.节节是节房事。
房事,是指夫妻的性生活。
虽然房事为受孕怀
胎提供了必要的条件,但受孕之后,则房事必须节制。
《产孕集》对
此论述道:怀孕之后,首忌交合。
”也就是说,怀孕以后,首先要禁
房事,这是因为孕妇伴有妊娠的不适,常有恶心、厌食、嗜睡、疲劳
等不适反应,从而会导致自身及胎儿的营养不足,而且此时胎儿发育
还不稳定。
当然现在医学观点认为,并不是整个怀孕期间都不能实行
夫妻性生活。
但是怀孕初期和末期的性生活以不实行为宜。
怀孕7个
月以后,孕妇腹大身重,行动不便,此时胎儿又即将入盆,阴道受压
变短,此时行房事,则会造成难产或“生子多疾”。
由此可见,孕妇在孕期的头3个月和7个月后以应节房事,不但
能安胎养孕,还能防止流产、难产等3.节此节指的是节饮食。
胎儿的
营养来源于母亲,而母亲的营养直接来源于饮食,所以母亲饮食和营
养的摄入对胎儿的生长发育有着直接的影响。
《万氏女科》中说:“妇人受胎之后,最宜忌饱食,淡滋味,避
寒暑常得清纯平和之气以养其胎,则胎之完固,生子无疾。
”这就是说,孕妇的饮食要讲求节制,既不能少食,又不能过食,特别不能饥
一顿饱一顿、暴饮暴食。
孕妇只有节饮食、多吃清淡平和的食物才有助于养胎,孕妇若饮
食失节,饥饱无度,嗜食重味,则易导致消化功能失常,影响胎儿发育。
4.适适是适劳逸。
按照传统医学的说法,人禀气血以生,胎赖气
血以养,太逸则气滞,太劳则气衰。
若劳逸失宜,举止无常,攀高负重,则会致其胎心坠,甚而导致难产。
所以,怀孕之后要有适宜的运动,使血液循环畅通,若好逸恶劳、好静恶动,贪卧养娇,使气血不畅,易致难产。
准确的做法大致为5
个月以前稍逸,5个月以后小劳。
5.慎慎是慎寒温。
寒温是指自然界气候的冷热变化。
孕妇怀孕以后,因为生理上发生了特殊变化,极易受风、寒、暑、温、燥、火的
侵袭,尤其是遭受风寒侵袭之后,极易感染疾病,重则危及胎儿的生命。
所以,孕妇注重怀孕期间的健康保护,慎起居,慎寒温,对孕育
一个健康的胎儿尤为重要。
6.戒戒是戒生冷。
一般来说,怀孕以后,孕妇因为生理上的变化
往往口味不佳,尤其喜欢吃一些生冷的东西,中医认为这是因为怀孕
后阴血下注以养胎儿,致阴血偏虚、阳气偏旺所致。
殊不知,孕妇若
贪恋生冷,便会导致脾胃受伤,呕吐、腹泻、痢疾等病症,既伤孕妇
之身,又伤胎儿,不可不慎。
所以,准妈妈怀孕后应根据生理上发生的特殊变化,而注重胎前
保养,适合寒温变化。
同时,还要谨慎起居,注意劳逸适度。
因为中
医认为,人禀气血以生,胎赖气血以养,所以准妈妈怀孕后如果适当
运动,就可使血气通流,百脉和畅,但不要举止无常,攀高负重;如果
好逸恶劳,以贪吃贪睡的方法养血,不但达不到预想目的,甚至会使
气停血滞,而导致难产。
古代胎教还要求准妈妈要做到调适情志。
中医学认为:“胎借母
气以生,呼吸相通,喜怒相对应,若右所逆,即致子疾。
”所以在
《在增补大大生要旨》一书中指出:“盖气调则胎安,气逆则胎病。
”意思是说,怀孕不但是女性生理的一个特殊过程,而且在心理
上也同样会发生相对应的变化和反应,也就是所谓情志的变化。
因为,准妈妈怀孕后应该情志舒畅,遇事乐观,心境平和,不要喜怒无常,
动不动大动肝火,甚至经常恼怒,以免影响准妈妈和胎儿的健康。
古代胎教也注重知识胎教的作用。
我国中医儿科学的鼻祖钱乙在
其《钱氏儿科学》一书中谈到“欲子女之清秀,居山明水秀之乡,欲
子女之聪俊者,常资文学艺书”。